巴西大豆生产与科研概况

合集下载

巴西非转基因大豆分级标准

巴西非转基因大豆分级标准

巴西非转基因大豆分级标准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之一,大豆是巴西重要的农产品出口之一。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大豆逐渐成为了主流。

转基因大豆虽然在生产成本、产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健康和环境风险,且在市场上遭遇一些消费者的质疑。

为了保证大豆生产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巴西农业部门开始制定非转基因大豆分级标准。

非转基因大豆分级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帮助消费者辨别产品的来源和质量,也可以帮助巴西大豆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非转基因大豆分级标准的推行还可以促进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农民的利益,提高产品的市场附加值。

背景介绍完毕,接下来将重点介绍巴西非转基因大豆分级标准的制定过程及其影响。

2. 正文2.1 巴西非转基因大豆分级标准的制定巴西非转基因大豆分级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巴西大豆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促进巴西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巴西非转基因大豆分级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国际贸易标准和国内市场需求的要求。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巴西需要制定适用于国际贸易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国内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巴西非转基因大豆分级标准的制定是经过多方面的讨论和研究来确定的。

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和企业等都参与了标准的制定过程,确保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确定标准内容时,考虑了大豆的种类、产地、生产过程、质量指标等因素,以确保标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巴西非转基因大豆分级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提升巴西大豆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减少市场上的混乱和不确定性,提高巴西大豆的品牌价值和认知度。

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拓展出口渠道,促进巴西大豆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2 巴西非转基因大豆的检测方法巴西非转基因大豆的检测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它能够确保产品的纯度和品质,同时也可以帮助监管部门监督市场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巴西农业概况

巴西农业概况

巴西农业概况巴西是农牧业大国,农牧业是巴西经济的支柱产业。

巴西以国土面积、可耕地资源、气候特点等优势以及世界对农产品需求增长为依据,确定“以农立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巴西有优质高产良田3.88亿公顷,其中的9000万公顷尚未被利用;2.2亿公顷的牧场。

2004年的农牧业产值180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农村劳动力177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数的37%;农产品出口值390亿美元,占出口总量的40%,农业被视为拉动巴西国民经济的火车头。

目前,巴西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均排名世界第一的有:咖啡、酒精、糖、柑橘;农产品出口量世界排名第一的是:大豆、牛肉、鸡肉、烟叶、皮革。

此外,猪肉、水产品、棉花、生物燃油、玉米、稻米、水果、干果等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主要农作物巴西农业部和巴西地理统计局的综合信息显示,2004年巴西的农作物总产量为119.294百万吨,总种植面积5800万公顷。

包括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在内的15种主要农产品分别是(以产值大小排序):大豆、甘蔗、玉米、稻米、咖啡、子棉、木薯、柑桔、烟叶、芸豆、香蕉、小麦、马铃薯、西红柿、葡萄。

巴西农业生产咖啡、蔗糖、柑橘和大豆生产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

1、种植业巴西主要种植水稻、大豆、木薯、甘蔗、小麦、马铃薯等。

由于灌溉面积微不足道,产量受气候影响很大。

2002年,大米的产量为1048.9万吨(单产153公斤/亩),小麦的产量320.3万吨(单产98公斤/亩)。

近几十年来,巴西农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迅速发展了大豆生产。

1994年大豆面积增加到了1194万公顷,产量达2485万吨,2002年巴西大豆产量达到4190.3万吨。

巴西的大豆产量已经超过了亚洲的大豆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总产量的1/5。

大豆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成了巴西重要的外汇来源,近年来平均为国家获得近30亿美元的外汇。

其中,大豆常年出口量为300万-400万吨,创汇8亿多美元,大豆饼粕出口大致在850万吨,创汇16亿美元,豆油出口达50万-80万吨,创汇约3亿美元。

世界主要生产国大豆产量情况分析

世界主要生产国大豆产量情况分析

世界主要生产国大豆产量情况分析世界大豆主产国:重要主产国: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次要主要国:印度、巴拉圭、加拿大重要主产国产量分析一)关于播种面积美国的绝对播种面积已经由90年2287万公顷增加到2001年的3000万公顷,绝对数量逐年增加,增加幅度在所有国家中是最大的,显示了由于世界需求的增加,每年大豆的种植面积都在增加的事实。

但是,从美国相对播种面积来看,由90年的42.18%降到现在的38.68%,整体趋势是略有降低,表明了美国的播种面积占世界整体的份额在减少,美国大豆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在下降。

巴西的播种面积从90年的975万公顷增加到现在的1550万公顷,相对量从90年的17.98%到现在的19.98%。

阿根廷从90年的475万公顷到现在的1070万公顷,相对量从90年的8.76%到现在的13.80%,这显示了南美国家所占世界比重快速的上升。

中国的播种面积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没有更多的耕地去种大豆,因为它毕竟不是主要粮食作物。

二)关于单产美国大豆单产由90年的2.29吨/公顷增加到01年的2.64吨/公顷,几乎每年均匀增加,显示了美国机械化操作和转基因技术的使用的结果,和中国对比,中国的单产从90年的1.4544吨/公顷到01年的1.72吨/公顷,增长幅度为0.2656,而美国增长幅度为0.25,相对量来说差不多;绝对量上,美国单产比中国高0.92吨/公顷,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机械化程度不够,没有用转基因技术。

阿根廷的耕作情况和美国差不多,也使用机械化和转基因,但是单产比美国低,它的01年的单产为2.52吨/公顷;巴西的单产情况,在90年还比美国低,但在01年时单产已经达到2..68,去年更是达到2.75吨/公顷,但是巴西并没有采用转基因,(也有一小部分转基因大豆),而是采取农业技术革新等措施来提高单产,这值得中国学习。

三)关于产量美国产量从90年的5241.6万吨到01年的7911.7万吨,从相对数量上来看美国产量从占世界比重50.35%下降到现在的43.79%表明虽然绝对数量增加,但是美国大豆占世界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与巴西大豆贸易态势分析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与巴西大豆贸易态势分析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与巴西大豆贸易态势分析【摘要】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大豆进口受到影响,转而加大对巴西大豆的需求。

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与中国的大豆贸易合作也逐渐加强。

中美贸易战的调整使得中国大豆市场面临变革,与巴西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

在未来发展中,合作共赢将是主旋律,双方将共同探讨更多合作机会,共同促进大豆贸易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中国大豆进口、巴西大豆生产、影响、需求增加、贸易合作、前景展望、出口市场、市场调整、贸易关系、合作共赢。

1. 引言1.1 中美贸易战背景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双方相互征收关税,导致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美国作为中国大豆的主要供应国,在贸易战中采取了加征关税等措施,直接影响了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进口。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对大豆的需求量巨大,因此一旦美国大豆供应受到限制,中国必须寻找替代品种,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巴西作为全球第二大大豆生产国,成为了中国大豆进口的重要替代来源。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不得不加快与巴西的贸易合作步伐,以确保稳定的大豆供应。

中国也希望通过加强与巴西的合作,推动双方大豆贸易的互利共赢,形成更加稳固和持久的贸易关系。

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势必会对中国与巴西大豆贸易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也将成为未来中美贸易关系调整的重要背景之一。

1.2 中国大豆进口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是中国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中国的大豆需求一直在不断增加,主要用于食用油、动物饲料和食品加工。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为8820万吨,其中巴西大豆占比超过50%。

中国大豆进口量的增加主要源于国内大豆产量不足以满足需求的情况。

中国的大豆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1/4,但却要依靠进口满足大部分需求。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进口量大幅减少,转而增加对巴西大豆的进口。

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和研发现状

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和研发现状

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和研发现状转基因大豆是目前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

2004年,全球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已达4840万公顷,约占全球大豆种植面积(8600万公顷)的56%,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8100万公顷)的60%,主要分布在美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巴拉圭、南非、乌拉圭、罗马尼亚等8个国家,几乎全部为耐受除草剂农达(草甘膦)的转基因品种。

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转基因大豆品种获得生产许可,但美国等国家的转基因大豆在已中国获得进口许可和安全证书,转基因大豆已作为生产原料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近几年来,我国大豆的进口量维持在2000万吨左右,其中转基因大豆占绝大多数。

转基因大豆的发展进程:自1994年Monsanto公司研制的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在美国获准进行商业化生产之后,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增长迅速,1996年全球种植面积仅为50万公顷左右,1996~2004年的9年间,增长了近百倍。

除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以外,DuPont公司研制的高十八烯酸(油酸)大豆和AgrEvo公司研制的抗草丁膦大豆也分别于1997和1998年在美国获得了商业化生产许可。

转基因大豆的研发现状:转基因大豆的研发目前仍是转基因作物研发的热点之一,涉及的转基因性状包括对除草剂、虫害、病害及干旱、盐碱等环境逆境的抗性,以及油分、蛋白质、活性物质的含量和组成,开花期和花器官结构等,其中针对生产应用开展的品质改良和抗逆研究较多。

我们课题组也针对提高大豆蛋白质中蛋氨酸的含量和油分中α-生育酚的含量开展了相关的品质改良研究,并分别将玉米转座元件Ac和Ds导入大豆,正在构建大豆插入突变体库。

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尽管转基因大豆中的外源基因在理论上可能存在基因逃逸的可能性,但由于大豆是严格的自交作物,天然异交率很低,在自然种植条件下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极低。

外源基因表达产物虽然可以在大豆种子中存在,但除了研究者有目的大量表达的产物之外,其它如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等的表达产物都较低,不会对其产品的安全性产生明显影响。

巴西种植什么最有钱

巴西种植什么最有钱

巴西种植什么最有钱巴西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广阔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种植业一直是巴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巴西,种植业的优势在于其大规模、高产量和多样性。

下面将重点介绍巴西种植业中最有钱的几个领域。

1. 大豆种植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之一。

巴西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大豆的种植,尤其是巴西南部的地区。

大豆是巴西的主要出口农产品之一,对经济贡献巨大。

种植大豆所需的投入和技术相对较低,而且巴西的大豆产量和质量都非常高,因此这个领域很有利可图。

2. 咖啡种植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巴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咖啡的种植,尤其是位于东南部的圣保罗和米纳斯吉拉斯州。

咖啡的种植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但这个领域的回报非常可观。

3. 黄金种植黄金是巴西的重要资源之一,巴西是全球第十大黄金生产国。

黄金采掘业在巴西有悠久的历史,并且也是巴西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巴西的黄金矿床丰富,从混沌矿场到白金矿场都有大规模的黄金矿藏。

黄金种植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且有一定的风险,但成功的黄金种植者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4. 棉花种植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出口国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巴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棉花的种植,尤其是位于中部和东北的地区。

棉花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并且有稳定的市场需求,因此在巴西种植棉花也是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领域。

5. 瓜果种植巴西的瓜果种植业也很有前景,包括西瓜、哈密瓜、甜瓜、葡萄、柑橘等。

巴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这些瓜果的生长,而且这些瓜果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很大的需求。

种植瓜果需要耐心和细致的管理,但回报丰厚。

以上所述只是巴西种植业中最有利可图的几个领域,还有其他潜力较大的农作物和种植项目,如糖、牛肉、豆类、果树等。

巴西的种植业具有多样性和潜力,创业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来选择适合的种植项目,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运营,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

独家世界大豆主产国生产数据-巴西篇

独家世界大豆主产国生产数据-巴西篇

独家世界大豆主产国生产数据-巴西篇布瑞克农业数据作者:布瑞克咨询—宋明跃导读根据客户的数据需求,布瑞克数据团队在大宗农产品数据库中新增了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的分省/州的大豆播种面积、收获面积、单产和产量数据,通过大豆主产国系列篇做简要分析展示。

欢迎广大客户与我们联系,提出您的数据需求。

联系方式:胡经理:************岳经理:************刘经理:153****0910根据巴西地理统计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巴西全国14/15年度播种面积合计为3030.82万公顷,其中按照作物产区划分,中西部面积最大,为1403.63万公顷,占比高达46.31%;其次为南部地区,播种面积达1056.13万公顷,占比达34.85%。

其余地区包括东北地区、东南地区以及北部地区种植面积分别为258.1万公顷、193.8万公顷以及119.13万公顷,占比分别为8.52%、6.39%以及3.93%。

表1 各区域播种面积分布从各州播种面积来看,主力前5名分别为马托格罗索州、巴拉那州、南里奥格兰德州、戈亚斯州以及南马托格罗索州,播种面积分别为862.86万公顷、501.12万公顷、499万公顷、317.7万公顷以及215.87万公顷,占比分别为28.47%、16.53%、16.46%、10.48%、7.12%。

表2 各州播种面积分布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4/15年度巴西全国大豆产量为8676万吨,其中中西部地区、南部地区、东北地区、东南地区以及北部地区产量分别为4199万吨、2962.31万吨、657.12万吨、505.48万吨以及352.16万吨,占比分别为48.4%、34.14%、7.57%、5.83%以及4.06%。

表3 各区域产量分布巴西各州依照产量来看,前5名分别为马托格罗索州、巴拉那瓜州、南里奥格兰德州、戈亚斯州以及南马托格罗索州,产量分别为2649.58万吨、1491.33万吨、1304.17万吨、893.86万吨以及633.9万吨,占比分别为30.54%、17.19%、15.03%、10.3%以及7.31%。

巴西大豆种植区

巴西大豆种植区

巴西大豆种植区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之一,其大豆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

巴西的大豆种植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州组成:巴拉那州(Paraná)、圣保罗州(São Paulo)、南里奥格兰德州(Rio Grande do Sul)和马托格罗索州(Mato Grosso)。

这些州都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非常适合大豆生长和发展。

首先,巴拉那州是巴西最重要的大豆产区之一。

该州是巴西最早开始大豆种植的地区之一,也是巴西大豆产量最高的州之一。

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

巴拉那州的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

其次,圣保罗州也是巴西的重要大豆产区之一。

该州的土壤肥沃度较高,气候温暖湿润,非常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圣保罗州的大豆种植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并且该地区的大豆产量也相对较高。

南里奥格兰德州是巴西南部地区的一个州,也是巴西的重要大豆产区之一。

该州气候温和,土壤质量较高,适宜大豆的生长。

南里奥格兰德州的大豆种植主要分布在主要农田地区,如Pelotas和Passo Fundo等地。

最后,马托格罗索州是巴西的中西部地区,也是巴西的重要大豆产区之一。

该州气候炎热干燥,土壤质量较低,但是该地区有着广阔的农田和大豆种植面积。

马托格罗索州的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该州北部的农田地区。

总的来说,巴西的大豆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包括巴拉那州、圣保罗州、南里奥格兰德州和马托格罗索州。

这些地区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非常适合大豆生长和发展。

巴西的大豆产量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对世界大豆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西大豆生产与科研概况
巴西大豆生产与科研概况.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鲁振明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50)
摘要:本文在对巴西大豆生产与科研情况考察的基础上,又对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供有关部门及研发生产部门在实际
工作中参考。

关键词:巴西;大豆;科研;生产
1 巴西大豆生产情况
巴西于1882 年开始从美国引进大豆种质进行改良,并在位于南纬12°左右的帕西亚州(Bahia) 进行种植。

由于引进的美国大豆不适宜低纬度地区,种植未取得成功。

10 年后,又引进了新的大豆品种,在南纬23°的圣保罗州进行试种。

1910 年大豆又在位于南纬30°的巴西最南部的州南里约哥朗德州
试种。

由于这些大豆品种是从与巴西最南部气候条件类似的美国北部地区引进的,试种获得了成功。

巴西首次将大豆作为商品是在1941 年,当年种植大豆
651hm2 ,收获457t 。

在1960 年以前,大豆一直在巴西南部地区种植。

大豆进行大宗商品生产开始于50 年代中期,当时巴西政府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农民种植小麦,目的是满足国家对于谷物的
需求。

夏季收获小麦后,种植大豆无论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最佳的选择。

因此,大豆的种植面积得以扩大。

1960 年,巴西大豆种植面积为17.7 万hm2 ,总产20. 6 万t ,单产每hm2 不到1 200kg。

到60 年代末,面积增加到90. 6 万hm2 ,总产达到105.6 万
t 。

但10 年间单产并没有增加。

巴西南部的一些州:南里约格朗德州、圣卡塔林那州、巴拉那州和圣保罗州, 大豆产量占全国的99. 5 % ( 分别为70. 2 %、3.0 %、20. 5 %与5. 8 %) 。

所种植品种全部从美国引进。

虽然大豆总产在60 年代增加了5 倍,但使大豆产
量激增是在70 年代的前半期,并巩固了大豆作为巴西主要农作物的地位。

1970 年,大豆总产为150 万t ;1977 年,总产即达到1 250 万t 。

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扩大了种植面积(从130 万hm2 增加到710 万hm2 ) ,另外,单产从1. 14t/hm2 增加到1. 77t/
hm2 。

1977 年,巴西南部大豆产量仍占全国的93 %。

70 年代,在巴西南部种植大豆的农户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如果大面积种植大豆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而在巴西南部很难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因此,许多种植大豆的农民卖掉在南部的少量房产而在巴西中部稀树草原地区购置大量土地来种植大豆,一般都取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巴西稀树草原地区土地利用情况:稀树草原区土地面积为2.
07 亿hm2 。

可耕地为1. 27 亿hm2 。

牧场为0. 35 亿hm2 ,一年生作物为0. 15 亿hm2 ,多年生作物及人工林为0. 02 亿hm2 , 可开垦土地为0. 75 亿hm2 。

土地价格虽然有所上涨,但至今仍然比南部地区便宜。

由于上述原因大豆产量在稀树草原地区农户品中的比率不断上升。

从70 年代的2 % ,增加到80 年代的20 % , 90 年代达到40 % , 在2003 年要达到60 %(2003 年稀树草原谷物产量为5 200 万t ,其中大豆产量预计为3 100多万t) 。

总之,巴西大豆生产得到飞速发展。

2003 年,巴西大豆总产达到5 220 万t 。

2001年,巴西大豆单产为2 710kg/ hm2 ,居世界大豆主产国首位(美国为2 560kg/ hm2 ,阿根廷为2 600kg/ hm2 ,中国为1 720kg/ hm2) (见附图) 。

巴西大豆生产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促进了巴西南部60 年代到70 年代以及巴西中部稀树草原地区70 年代中期以来大豆生产的快速发展:
1.1 引进国外品种
巴西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与美国北部地区类似,因此巴西南部地区的农民可以直接引进美国的大豆品种及栽培技术,于
五、六十年代种植大豆取得成功。

1.2 政策给予支持
财政政策上的支持,从五十年代中间开始促进小麦生产,并鼓励种植大豆。

1.3 蛋白需求量大
养殖业对大豆蛋白的需求及市场对大豆油需要量增加,促进了大豆的生产。

1.4 大豆价格上涨
70 年代初期,大豆的市场价格上涨。

1.5 物资供应充足
一些重要工业部门的建立,包括大豆加工工业、农业机械及其
他相关产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充足。

1.6 改善设施条件
1960 年4 月,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位于稀树草原区中部的新首都巴西利亚,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

1.7 吸引农民生产
与巴西南部相比,稀树草原地区土地价格比较低,吸引了大批具有一定经济能力及较高技术水平的农民到该地区。

巴西农业科研部门为稀树草原地区提供了适于该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及适用的栽培技术。

1.8 生产条件良好
稀树草原地区土地平坦,土壤具有良好的物理结构以及符合农作物生长的降雨规律。

2 巴西大豆科研情况
1973 年巴西成立了农业方面最高的研究机构———国家农牧业研究公司Embrapa (Brazil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Corporation) 。

Embrapa 隶属于巴西农业部,在全国设有40 个研究中心,3 000 多个技术推广站,9800 多名员工,其中高级科研人员2 000 多名。

其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拨款,国家农牧业研究公司Embrapa有很多特点。

2.1 专业性很强
每个研究中心都有自己专门的研究主题,如热带雨林、稀树草
原、大豆、水果蔬菜等。

2.2 重视实用性研究
研究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

如大豆研究中心经过几年的研究努力,促进了巴西大豆种植区向北部的转移,创造了热带地区种植大豆并获得成功的奇迹。

2.3 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
Embrapa 有自己的试验农场和育种基地,为巴西最大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种子生产经营部门,其种子销售量在全国的比重,玉米为90 % ,水稻为70 % ,小麦、大豆各占51 %。

Embrapa 大豆研究中心于1975 年4 月成立。

该中心位于巴拉那州的洛德利那(Londrina) ,大豆中心的职能:培育大豆新品种(包括引进) 、研究先进适用的大豆栽培技术、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进行技术推广。

此外,中心还培育巴西种植的向日葵品种及巴拉那州种植的小麦品种。

拥有15 个实验室、23 座温室、350hm2的实验地。

有298 名技术人员,其中73 人为研究人员。

大豆中心通过各种育种手段及引进方式推广了150 多个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所培育的生育期130d以上适于稀树草原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IAC - 6 号单产大大超过原来南部大豆产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