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阅读指导-(教学设计)讲课稿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外大阅读《三毛流浪记》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小学语文课外大阅读《三毛流浪记》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一)选择题
1、三毛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是怎么没的?
A、买吃的 B、买衣服了 C、看杂耍时被偷了 D、买玩具了
2、三毛为什么被关进了监狱?
A、偷东西 B、打赤膊 C、帮小男孩顶罪
3、叔叔在监狱里给三毛和小癞讲什么故事?
A、苦儿流浪记 B、白雪公主 C、光明世界 D、圣诞老人
4、小癞一共进了几次监狱?
A、三次 B、四次 C、五次 D、六次
3、三星题:勤动笔墨读活图:独立完成读书摘记,(巡视时,优秀作品的孩子站着,以便汇报)
三、拓展阅读空间
1、孩子们,我们今天所看的故事,只是这厚厚一本书中的薄薄几页,希望课余时间,孩子们能够运用老师的方法,再次深入阅读《三毛流浪记》。
2、孩子们,当我注意到教室里那些小蜗牛时,我为你们感到骄傲!看~(幻灯片),看到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几十本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你们的愿望,那么,就让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学校图书室,看~欢迎你们前去借阅!如果这还不能满足你的求知欲,那么,就去这里吧——上虞图书馆!琳琅满目的图书,一定是书虫们的天下!老师期待着你们,因为书籍,而变成宇宙的主人!加油!
5、三毛偷的棉花最多,爷叔奖励他什么?
A、玩具车 B、一个大饼 C、一个钱币 D、一支香烟
6、为什么好不容易偷到了钱包却又还给失主?
A、里面有药方和当票 B、里面没钱 C、里面有一张全家福
7、三毛为什么不愿意继续当小偷了?
A、偷不到钱被爷叔骂 B、经常被警察抓进监狱 C、就算穷也要穷得清白
8、三毛都做过了哪些工作? (多选题)
“体会内涵读深图”
1、故事读懂了,还要把故事读得生动,听老师来读故事。
2、老师也想听你们来读一读,不仅要读得生动,而且,要边读边思考:三毛宁可(),也不()。

2019年《三毛流浪记》阅读指导课

2019年《三毛流浪记》阅读指导课

《三毛流浪记》阅读指导课《三毛流浪记》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拓视野,启迪智慧。

2.感受人们的呼唤光明、伸张正义、信守真理的美好品质。

主要内容介绍:张乐平先生创作的经典漫画故事,完成于1949年。

这是一本从头到尾除了标题外没有文字描述的漫画书,要想讲述它的故事实在很困难,而且会很无趣。

这本书除了描述三毛所生活的苦难遭遇外,最让人感动的,是故事中的那种特有的趣味,它居然能让我们带着微笑读完这个故事。

漫画本身是带有很强烈的喜剧色彩的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毛流浪记》并不是一个悲剧。

将苦难的悲剧故事,用喜剧的形式上演,这本身具有更大的冲击力。

正因为如此,即使几百年后流浪儿童三毛的故事也仍然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杰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走近三毛。

播放动画片《三毛流浪记》。

1.知道这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吗?三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介绍作者师介绍作者:张乐平,是中国著名的漫画大师,他诞生三毛已经有七十多年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个三毛,张乐平先生也被喻为“三毛之父”或“三毛爷爷”。

3.了解大意简介《三毛流浪记》这本书主要讲了三毛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从小父母双亡。

瘦小的身材支撑着一个硕大的头,也只能顶上三根毛了,他吃不饱,穿不暖,也没有可避风雨的藏身之处。

三毛到处流浪,遇到了许多事情,碰到了许多好人和坏人,这本书总共有10个章节。

每个章节都写了三毛精彩、生动、离奇的故事。

二、品读精彩章节。

1.导语:要想读好书,就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这本书中的一个故事,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品读精彩章节吧。

2.出示阅读提示。

生字新词自己学好词佳句要积累读书感受应标注联系实际去理解遇到疑惑善提问3.生阅读章节资料。

4.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交流。

(1)你读懂了什么?(2)概括主要内容。

()失去了()。

()的三毛失去了()的老爷爷。

孤苦伶仃的三毛遇上了善良淳朴的老爷爷过着()的生活,后来,()被()打死了,三毛再次失去()。

三毛流浪记阅读指导

三毛流浪记阅读指导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三毛流浪记(阅读指导)一课时马琳【教材分析】《三毛流浪记》是我国漫画大师张乐平的惊世之作,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

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

他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卖报、拣拉圾、帮别人推三轮车……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心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顿。

流氓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

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可饿肚子,也不再干爷叔教他的坏事。

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撕破华服,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伙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

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三毛流浪记》深受儿童喜爱,是本学期我们二年级学生的共读书目。

故事中三毛孤苦无依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生活经历新鲜有趣、生动感人,符合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征,而三毛那在极度困境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更易激发起儿童浓厚的阅读兴趣,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博得他们最大程度的认可。

【教学目标】1. 通过读书交流,激发深入阅读《三毛流浪记》的兴趣。

2. 能抓住绘本重点,学会“读懂、读深、读活”图画的阅读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三毛这一人物形象的品质、特点。

3. 通过绘本阅读交流,知道《三毛流浪记》这部经典漫画的创作背景和令人喜爱的原因所在。

【教学重点】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进一步激发深入阅读《三毛流浪记》的兴趣。

【教学难点】能抓住绘本重点,学会“读懂、读深、读活”图画的阅读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三毛这一人物形象的品质、特点。

【教学准备】《三毛流浪记》图画书、课件【教学策略】根据课标学段目标,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

《三毛流浪记》教学设计

《三毛流浪记》教学设计

《三毛流浪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推荐优秀儿童书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介绍书中主要人物、作者,激发课外阅读《三毛》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书中故事背景与学生现有的生活感知相距甚远,穿越6、70年,切身地走近三毛,体味三毛的生活。

四、课前准备:教师购买,并阅读《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等。

五、教学流程:1、有奖竞猜: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册漫画书,猜猜看?(获奖励:课下老师的这本借给同学)2、出示图书。

《三毛流浪记》生:三毛、三毛师:你认识他,谈谈你的这位三毛小朋友!(形象:长得又瘦又小,只有脑袋大大的,上边就有三根稀稀拉拉的头发,。

3、走进《三毛流浪记》师:是啊,在解放前的旧中国,政府腐败,社会混乱,穷苦的人特别多,吃不饱,穿不暖,那些没有父母,无家可归的儿童生活更是悲惨。

《三毛流浪记》的创作,起因于一个令张乐平刻骨铭心的悲剧故事。

1947年初的一个晚上,上海风雪交加.天气奇冷。

走在回家路上的张乐平,在一个弄堂口发现3个流浪儿正围靠在一个火堆旁烤火,他们紧缩着身子,使劲地鼓着腮帮子吹火,以便把火烧得更旺一点温暖自己。

此情此景,使画家黯然神伤。

当时张乐平自己的日子也很艰难,可怜这3个孩子,但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怔怔地在那里呆立了许久。

回家后,张乐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好。

第二天早上,当他又走过昨天晚上经过的那个弄堂口时,他惊讶地发现3个流浪儿中的两个已被活活冻死了。

看着收尸车上垂下的孩子的摇摆的手臂,张乐平禁不住潸然泪下。

想到上海以至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流浪儿正挣扎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想到正在忍受着内战煎熬的四万万苦难同胞,画家遏制不住内心的激愤,他决定立即创作一个反映流浪儿童和被压迫被剥削者生存状况的系列连环漫画。

于是,《三毛流浪记》问世了。

4、师讲述第一页《孤苦伶仃》5、作者的故事。

师:三毛之父----张乐平张乐平原名张昇,1910年11月10日出生在浙江省海盐县。

第19周《 三毛流浪记》张艳英 P252-261阅读指导教案

第19周《 三毛流浪记》张艳英 P252-261阅读指导教案
修改建议
板书设计
三毛流浪记
图文对照读懂图
体会内涵读深图
勤动笔墨读活图
教学反思
A、被挤受伤B、冷眼旁观C、人山人海
4、三毛快冻僵了,没命地(B),最后跑得(A),却给摆地摊的小贩们带来了(C)。
A、大汗淋漓B、满街乱跑C、一场虚惊
5、三毛站在那(B)的马路中央,四处张望,想起了梦中那美好的(C)。
A、太平世界B、混乱世界C、光明界D、和平世界
四、作业设计
流浪的三毛,后来有机会参军了,他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呢?大家放飞思想,放开想象,把你眼中的三毛写给大家共享吧!
(3)三毛在上海街头过儿童节,他的理想是什么?但现实中又是怎样的?
3、独立练笔,“勤动笔墨读活图”。
出示:“勤动笔墨读活图”
(1)在那黑暗的社会里,三毛饿着、冻着、被人打骂……穷苦、可怜地生活着,但他仍“自尊自爱”,不当爷叔手下的小偷,不要小癞的不正当钱财,善良的不与骨瘦如柴的母女抢剩饭……坚持自己的信念,信守真理不放弃,向往着光明。如果三毛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一写。
课时安排
1~2课时




一、情景导入
播放《三毛流浪记》动画歌曲,教师旁白:《三毛流浪记》,这是一本漫画书,记载了三毛的流浪生活,传达了爱与恨、是与非、光明与黑暗……让我们最后一次走进三毛,走进三毛的流浪生活,用心感受、完成《三毛流浪记》。
2、品读《三毛流浪记》
1、小组合作“图文对照读懂图”,完成《三毛流浪记》252至261页的阅读。
三年级《三毛流浪记》阅读指导教案
时间
第19周
班级
三(1)
主备人
张艳英
复备人
阅读内容
252至261页

幼儿园阅读教育《三毛流浪记》:启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幼儿园阅读教育《三毛流浪记》:启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幼儿园阅读教育《三毛流浪记》:启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幼儿园阅读教育《三毛流浪记》:启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在幼儿园阅读教育中,如何引导孩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而《三毛流浪记》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作品,其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想象力、真挚的情感,以及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主题,都为幼儿园阅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三毛流浪记》在幼儿园阅读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这部作品来启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1. 故事梗概《三毛流浪记》是由台湾作家三毛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一只小猫在外流浪时所经历的一系列故事。

这些故事涵盖了小猫在不同环境和场景中所面临的挑战、遇到的困难,以及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克服困难的过程。

故事中还存在着对友情、家庭、环境保护等主题的探讨,这些都为幼儿园的阅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话题。

2. 启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幼儿园阅读教育中,通过《三毛流浪记》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小猫在流浪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场景和角色都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故事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价值观,通过小猫的成长经历,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到友情、勇气、坚持等美德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品质的追求。

故事中对环境保护和家庭团结的描绘也能够引起孩子的共鸣,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3. 个人观点从个人角度看,我认为《三毛流浪记》作为幼儿园阅读教育的教学案例,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价值。

故事内容既简单易懂,又涵盖了丰富的主题和情感,适合幼儿园阶段孩子的认知和接受能力。

故事中涉及的情节和主题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和好奇心。

通过故事中的启发和探讨,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念,对其成长过程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三毛流浪记阅读教学设计

三毛流浪记阅读教学设计

三毛流浪记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并理解《三毛流浪记》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三毛流浪记》的课本或电子版。

2. 学生准备阅读材料和课堂笔记。

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将《三毛流浪记》的封面或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三毛流浪记》的作者三毛和作品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阅读:1. 学生开始阅读《三毛流浪记》。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阅读时间,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尝试猜测故事情节。

2. 学生可以每阅读一小段落或章节后,做些简单的读后续写或讨论。

3. 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

4.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重要的情节、人物等关键信息,以备后续分析和总结使用。

分析与总结:1. 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主题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帮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归纳总结。

3. 学生可以在讨论中互相补充和纠正理解,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把握。

创作与展示:1. 学生可以选取小说中的某一段落或情节进行创作,可以是写作、绘画、表演等形式。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并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2. 学生展示创作成果,并进行互评和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三毛的其他作品,扩展学生的阅读广度。

2. 学生可以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文学欣赏和批判能力。

3. 学生可以参加文学社团或读书俱乐部等活动,与他人分享和讨论自己的阅读体验。

评估:1. 教师可以设计一份简单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回答与《三毛流浪记》相关的问题,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在创作与展示环节的表现和发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毛流浪记》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三毛流浪记》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放学期三毛漂泊记(阅读指导)一课时马琳【教材剖析】《三毛漂泊记》是我国漫画大师张乐平的惊世之作,叙述了孤儿三毛的酸楚遭受。

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漂泊小孩,他没有家,没有亲人,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季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

他做过各种各种的事情;卖报、拣拉圾、帮他人推三轮车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意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小偷,打了他一顿。

流氓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

等三毛理解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愿饿肚子,也不再干爷叔教他的坏事。

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制,本性涣散的三毛不肯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蛋酒会,撕破华服,和往日一同乞食的小伙伴一同,走向属于他们的漂泊生活。

解放后,他结束了漂泊,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三毛漂泊记》深受小孩喜欢,是本学期我们二年级学生的共念书目。

故事中三毛孤傲无依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生活经历新鲜风趣、生动动人,切合小孩天真好奇的心理特色和认知特色,而三毛那在极度窘境中表现出来的坚毅、乐观、和善、机警、风趣的“三毛精神” ,更易激倡始小孩浓重的阅读兴趣,产生激烈的感情共识,进而赢得他们最大程度的认同。

【教课目的】1.经过念书沟通,激发深入阅读《三毛漂泊记》的兴趣。

2.能抓住绘本要点,学会“读懂、读深、读活”图画的阅读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三毛这一人物形象的质量、特色。

3.经过绘本阅读沟通,知道《三毛漂泊记》这部经典漫画的创作背景和令人喜欢的原由所在。

【教课要点】进行多种形式的念书沟通,进一步激发深入阅读《三毛漂泊记》的兴趣。

【教课难点】能抓住绘本要点,学会“读懂、读深、读活”图画的阅读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三毛这一人物形象的质量、特色。

【教课准备】《三毛漂泊记》图画书、课件【教课策略】依据课标学段目标,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激发阅读兴趣,培育优秀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课的主要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三毛流浪记(绘本阅读指导)一课时苏州市实验小学东校区钱春玲【教材分析】《三毛流浪记》是我国漫画大师张乐平的惊世之作,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

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

他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卖报、拣拉圾、帮别人推三轮车……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心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顿。

流氓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

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可饿肚子,也不再干爷叔教他的坏事。

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撕破华服,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伙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

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三毛流浪记》深受儿童喜爱,是本学期我们二年级学生的共读书目。

故事中三毛孤苦无依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生活经历新鲜有趣、生动感人,符合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征,而三毛那在极度困境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更易激发起儿童浓厚的阅读兴趣,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博得他们最大程度的认可。

【教学目标】1. 通过读书交流,激发深入阅读《三毛流浪记》的兴趣。

2. 能抓住绘本重点,学会“读懂、读深、读活”图画的阅读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三毛这一人物形象的品质、特点。

3. 通过绘本阅读交流,知道《三毛流浪记》这部经典漫画的创作背景和令人喜爱的原因所在。

【教学重点】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进一步激发深入阅读《三毛流浪记》的兴趣。

【教学难点】能抓住绘本重点,学会“读懂、读深、读活”图画的阅读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三毛这一人物形象的品质、特点。

【教学准备】《三毛流浪记》图画书、课件【教学策略】根据课标学段目标,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

因此,课堂上,教师将扮演读书交流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作任何的发挥、讲解,只是引导看、想、说、评,对学生的表述进行有效地提升;学生是读书交流活动的真正主人,是学习交流的主体;在引导看、想、说、评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看书好习惯,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1.小朋友人人手里都有一本《三毛流浪记》,因为这本书是我们这学期的共读书目,很多小朋友早就看完啦。

这本书好看吗?《三毛流浪记》真是本很好看的书,还被拍成了动画片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2.播放动画片《三毛流浪记》的片头曲,学生欣赏。

3.小朋友们,刚才放的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名交流)4. 看来大家认真阅读,对三毛的流浪经过已经了解得很清楚啦,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进行《三毛流浪记》的读书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观看动画片《三毛流浪记》的片头曲,观看结束让学生汇报看了片头后留下的深刻印象,这样一下子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带入了故事情境之中。

二、知识竞赛,以赛促读1. 为了了解大家的读书情况,老师决定咱们先开展一个有关三毛流浪的知识竞赛。

下面宣布比赛规则(课件出示):(1)比赛分三轮:选择、填空、抢答。

前两轮按序号每组必答。

后一轮,由老师读题,宣布“开始”后抢答,违规无效;(2)全班按座位分为四大组,组员每答对一道题,就能得到奖品,并给所在组加一颗星。

答错,由其他组员回答,得奖品不加星;(3)最后评出优胜组,组员人人可得奖。

2. 开始进行前两轮竞赛。

(课件逐题出示:八道选择、四道填空)选择题——(1)三毛是()。

①有父母的孩子。

②孤儿。

(2)救三毛的老渔夫()死的。

①生病②被大兵开枪打死③淹死(3)三毛是()到上海的。

①自己走②搭车(4)三毛到了上海,()饭吃。

①马上有②根本没有(5)因为(),三毛被小男孩父母收留了。

①长得可爱②见义勇为救了落水的小男孩(6)师傅带着三毛练功卖艺,三毛生活()。

①很幸福②很痛苦(7)三毛见到了自己的妈妈,这是()。

①做梦②真的(8)爷叔叫三毛他们去偷钱包,最后,三毛()。

①成了小偷②没有偷填空题——(1)三毛在河中喊救命,(老渔夫)把他救了,并(好心收留)了他。

(2) 在印刷店当学徒,三毛要干(生火做饭)、(看孩子)、(洗衣服)、(扫地)等杂活。

(3)为了不让警察抓走偷大饼的男孩,三毛主动承认,而被关进了(监狱)。

在那里,他认识了(小癞)。

(4)在流浪街头的日子里,三毛为了挣钱,到报馆(当报童卖报),拿扇子(给别人打扇),摆摊(擦鞋),跟黄包车夫(学拉车)……3. 第三轮:抢答。

(1)你了解作者张乐平的情况吗?请你说一说。

(指名回答,评价)(相机引导学生快速阅读书的序、跋两部分的内容)小结:小朋友,我们拿到一本书,要读封面,读作者,读序言,读后跋,因为这是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书前,先通读这些内容,从中可以获得很多的重要信息,有利于顺畅地读懂正文内容。

(2)你知道书中主人公为什么叫三毛?(3)三毛为什么要流浪?他在哪个城市流浪?(4)当时的上海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有着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

因此,在课堂中开展教学竞赛活动,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也是检测阅读效果、拓展阅读层面的最好手段。

选择、填空、抢答三轮知识竞赛,就有效检查了学生对画本内容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捕捉到学生初始阅读所得的基本信息。

三、抓住重点,交给方法1. 从刚才的知识竞赛,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都非常认真仔细地阅读了《三毛流浪记》这本书。

还记得上学期老师教给你们的一个读书好方法吗?看完书,合上书,放在胸口,闭上眼想想书里写了什么?觉得最有趣的、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画面?再打开,不是一页一页看,而要有重点的细细地品味。

下面就请大家静思默想,书中哪些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名简单交流。

)2. 看,老师选了一组图,咱们一起来细细地品味。

(课件出示:三毛下水捉鱼的一组情境画面)怎么品呢?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方法,那就是——(出示卡片读:图文对照——读懂、读出问题——读深、展开想象——读活),我们一起来用这个方法读这几幅图。

(1)看第一幅图,读懂了什么?(老渔夫捉到了两条大鱼,叫三毛乖乖在船上等着,他去用鱼换米。

)(2)看第二幅图,读出了什么问题?(三毛本来在船上的,可是现在,只见船舷上放着三毛的衣服,却不见他的人,河水中还泛着波浪,三毛是因为不小心掉进河里淹死了呢?还是怕拖累老渔夫而自杀了呢?)(3)看第三、四幅图,想象到了什么?(老渔夫用大网兜捞起了三毛,三毛怀里还抱着一条跟他一样大的活鱼。

三毛会高兴地说什么?老渔夫会说啥?)3. 这个方法学会了吗?看这幅图,请你展开想象运用老师教给你的方法讲讲这图上发生的故事。

(课件出示:旧社会国庆节那天的一张图片)(这天是旧中国的国庆节。

人们正在游行庆祝。

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孩身穿漂亮的衣服,趾高气扬地舔着棒棒糖,他故意对这三毛说:“哈哈,小瘪三,看见没,这棒棒糖可甜啦,好吃得不得了,你吃过没有啊?如果你肯跪下来学狗叫,我就把糖给你吃。

怎么样?”三毛赤裸着上身,捂着咕咕直叫的肚子,愤怒地看着那小孩,说:“收起你的臭糖,我宁可饿死,也不学狗叫!)4. 小结:相信小朋友们用今天老师教给你的方法,再去读读《三毛流浪记》,一定会收获更多!设计意图:读书贵在得法。

在浩如瀚海的知识海洋中,没有科学的方法是难以扬起理想的风帆的,尤其是刚刚开始阅读的学生,更需要教师扶手前行。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方法的指导,一步步的引导,力求层层递进,重点突出。

四、分析形象,感悟生活1.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

从三毛的所作所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指名交流)2.说三毛的品质要说得有根有据,请你用(课件出示)“我觉得三毛是一个()的孩子,因为()。

”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指名交流:聪明机智,正直善良,勇敢乐观,见义勇为等)3.假如三毛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生交流:)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对某种品质要说得有根有据,这是再一次对学生读书内容的检测。

用“我觉得三毛是一个()的孩子,因为()。

”这样一个开放的句式让学生试说,进一步规范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这是符合二年级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规律性的设计。

最后以“假如三毛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为话题,对学生进行了“爱”的教育。

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1.请看这是曹清扬小朋友看了《三毛流浪记》之后写的读后感,请她来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学生朗读)2.小结:小朋友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一本书,不仅要记得摘录一些好词佳句,还要记得写一写读后感,把自己的感受、看法等写下来,这样你才算真正会读书、读懂书啦!3.最后,向大家推荐张乐平爷爷创作的三毛系列作品:《三毛迎解放》《三毛解放记》《三毛新生记》《三毛从军记》等,希望小朋友们课后去认真阅读。

设计意图:诱发全班学生写读后感的情趣,把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向课外,从而实现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

附:板书设计图文对照读懂三毛流浪记(读书交流)读出问题读深展开想象读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