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下语文全册教案课程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80页表格式)

课题识字1 春夏秋冬课时2-1 日期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借助图画和生活实际,初步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特点。
3.能用词语说句子,学习用句号。
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教学难点能用词语说句子,学习用句号。
教学准备课件预习要求借助拼音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识字一的内容。
教学过程旁注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四张不同季节树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四季特点。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着重指导读好生字“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
2.指导学生读课文。
(1)分部分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2)让学生选读课文,重点引导说说春天景物的变化,师相机点拨。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1.看图学习课文第1部分词语。
(1)出示“春风”图片,指名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用句式练习说话:我知道图上画的是()季节,因为我看到图上画的有()。
(2)认读词语“春风”。
(3)引导想象表达,春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呢?(4)指导识记“春”“风”二字,并口头比赛组词。
(5)学生在课本P2练习书写“春”“风”二字,小组展示,全班展示交流。
重点指导:“春”在田字格中上宽下窄,“风”的“横折弯钩”不同于以前学过的“九”,“钩”部分写时要稍斜一点。
2.引导总结“春风”一词的学习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夏雨、秋霜、冬雪”等词。
(1)小组同学看图自学以上三个生词。
比较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词。
(2)全班交流:夏天的特点是什么?秋天和冬天呢?教师相机讲解“霜”和“雪”的区别。
(3)学生朗读三个词。
(4)指导书写生字“冬”“雪”,并展示交流。
4.整体诵读四个词。
5.出示:风声、雨景、霜降、下雪的场景.(1)用连线题形式学习新词:春风落夏雨吹秋霜降冬雪飘(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
(3)认读新字:吹、落、降、飘。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 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完整版)目录识字 (1)1 春夏秋冬 (1)2 姓氏歌 (5)3 小青蛙 (7)4 猜字谜 (13)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18)语文园地一 (22)快乐读书吧 (26)课文 (28)1 吃水不忘挖井人 (28)2 我多想去看看 (31)3 一个接一个 (35)4 四个太阳 (38)语文园地二 (41)5 小公鸡和小鸭子 (44)6 树和喜鹊 (48)7 怎么都快乐 (51)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 (55)语文园地三 (60)8 静夜思 (65)9 夜色 (69)10 端午粽 (72)11 彩虹 (76)语文园地四 (81)识字 (84)5 动物儿歌 (84)6 古对今 (86)7 操场上 (89)8 人之初 (93)口语交际:打电话 (96)语文园地五 (99)课文 (102)12 古诗两首 (102)池上 (102)小池 (104)13 荷叶圆圆 (107)14 要下雨了 (110)语文园地六 (114)15 文具的家 (117)16 一分钟 (120)17 动物王国开大会 (124)18 小猴子下山 (126)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 (129)语文园地七 (134)19 棉花姑娘 (138)20 咕咚 (142)21 小壁虎借尾巴 (148)语文园地八 (152)识字1 春夏秋冬设计说明: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
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
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
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2024年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案新版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案新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材第四单元《春天的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春天的故事》,生字词,课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本课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
难点:课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与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
2. 学习生字词(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认读、书写。
3. 课文学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讨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一个例句,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学生仿写。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句子,进行仿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2. 作业题目:积累五个关于春天的词语,并造句。
答案:示例词语: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光乍泄。
示例句子:春天来了,春暖花开,我们一家人去公园赏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春天的诗歌、故事,进行分享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欣赏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有效性4.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生字词的选择:结合课文内容,挑选出学生不易掌握的生字词,进行重点讲解。
(部编版)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优质教案(名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教材)学校:_________教师:_________2020年1月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快乐识字“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深蓝的夜空中到处都是闪亮亮的小星星,汉字家园里也满是闪亮亮的“生字小星星”呢!要想认识每颗“生字小星星”,就得依靠特殊的“天文望远镜”——识字方法。
本单元由四篇识字课组成,包含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谜识字四种识字方法。
课文编排既充满传统文化色彩,又富有童趣。
我们既要学会生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又要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本单元朗读的要点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发挥拼音识字功能的同时巩固汉语拼音的学习。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识字春夏秋冬本课用图画和短语来展现四季最有代表性的物候现象,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四季画面。
认识8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字和1个笔画;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2课时姓氏歌本课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朗朗上口的儿歌之中,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了解中国的一些姓氏文化。
认识12个生字和3个偏旁,会写7个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传统姓氏文化。
2课时识字1春夏秋冬文本分析本文为看图识字。
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文字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
整个识字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一组与四季相关联的词语以及由这些词语扩展的短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物候现象。
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相关联的词语和短语,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四季画面。
这些词语和短语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两部分皆图文对照,便于诵读。
因此,教学中要以“图文结合”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看图读文,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
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冬”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最新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目录
1.第一课:认识笔画
2.第二课:认识汉字
3.第三课:认识字音
4.…
5.…
第一课:认识笔画
教学目标
•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
•能够正确书写常见的汉字笔画
教学内容
1.横、竖、撇、捺、折
2.常见汉字的笔画组成
3.书写练习:一、二、三、木、水等汉字
教学活动
1.观看动画视频介绍笔画结构
2.同学们模仿老师的示范,在小黑板上练习写字
3.一起玩游戏,认识不同笔画的特点
教学反馈
•教师观察学生的写字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互相评价
第二课:认识汉字
教学目标
•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汉字
•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汉字的基本含义
教学内容
1.家人的称呼: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日常用语:早上好、再见、谢谢等
3.常见事物的名称:书、桌子、椅子、苹果等
教学活动
1.观看图片,学习汉字的写法和含义
2.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情景,使用学过的汉字进行表达
3.带着学生到校园周边,寻找并认读路边店铺、标志牌上的汉字
教学反馈
•学生口头回答问题,老师纠正并引导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用学过的汉字写一篇短文
……
(未完,总字数:xxx)。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识字1春夏秋冬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出示图片,做游戏。
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
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
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
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
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
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1)出示短语。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
认识部首左耳旁。
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语文教案)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一起看看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欢送查阅!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根底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
(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
)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为什么会对故土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二、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
(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
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1、导思考并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内容联系紧密,可以划分为一段段意怎样概括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常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
(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1、我们爱整洁打扫教室卫生:开窗、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在学校:保护校园环境:不乱丢、不践踏……2.《我们有精神》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坐、立、行”姿势要正确,使人看上去有精神。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保持“坐、立、行”的正确姿势的习惯,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3.知识与技能:知道并初步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及情景操练,能在生活中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体现良好的精神面貌。
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初步懂得正确的姿势与身体健康、与人的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活动一:教室里,桌椅围成圈,中间留出一定的活动空间。
1.今天,老师请了几位客人来到我们教室做客,你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我告诉你们,他们有的时候像“钟”,有的时候像“松”,有的时候像“风”,你能猜猜他们是谁吗?(边说边出示钟、松、风的图片)(学生猜猜,说说理由)2.我们来看看谁猜对了,请我们的客人进来吧。
(放音乐,三位旗手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啊,欢迎你们,请坐。
(旗手就坐)3.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你觉得他们坐、立、走的时候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吗?(生讨论)4.对呀,因为他们“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显得特别有精神,所以从全校的学生中被挑选出来,成为光荣的旗手。
(揭题,并出示坐、立、走的正确姿势图片)5.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坐、立、走这样有精神的人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出示一些图片或录像。
如:解放军、运动员、礼仪小姐等坐、立、走的姿势。
)活动二1.小朋友,我告诉你,我们的客人还带来了三句秘诀,只要你学会了,你也能像他们一样有精神的坐、立、走。
(旗手分别动作示范并讲解秘诀)坐抬头挺胸眼平视,两膝并拢坐如钟。
立头正身直手放下,两脚并拢像棵松。
走教室里,轻轻走,走廊上,慢慢走,转弯口,减速走,上下楼梯,靠右走。
2.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学习、互相纠正。
3.我们请大家一组一组来表演比赛,对特别有精神的同学要奖给“礼仪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1 春夏秋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汉语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认识雨字头1个偏旁。
正确认读8个生字。
2、正确书写3个生字:风飞入。
练习横斜钩的书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朗读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1.引导学生交流四季的特点。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着重指导读好生字“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1)分部分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2)让学生选读课文,重点引导说说春天景物的变化,教师相机点拨。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1.看图学习课文第1部分词语(1)出示“春风”图片,指名说:图上画的是什么?(2)认读词语“春风”。
(3)引导想象表达,春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呢?(4)指导识记“春”“风”二字,并口头比赛组词。
(5)指导书写“春”和“风”。
(重点指导:“春”在田字格中上宽下窄,“风”的“横折弯钩”不同于以前学过的“九”,“钩”部分写时要稍斜一点。
)2.引导总结“春风”一词的学习方法。
3.出示学习导航,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夏雨、秋霜、冬雪”等词。
(1)小组同学看图自学以上三个生词。
(2)全班交流:夏天的特点是什么?秋天和冬天呢?教师相机讲解“霜”和“雪”的区别。
(3)指导学生朗读三个词。
(4)指导书写生字“冬”“雪”,并展示交流。
4.指导整体诵读四个词。
5.多媒体课件出示:风声、雨景、霜降、下雪的场景。
(1)用连线题形式学习新词: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
(3)认读新字:吹、落、降、飘。
6.再次总结四季特点。
四、归类观察,评价书写1.再次观察四幅图,感受四个季节气象特点。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组织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出示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3.读词: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再次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4.在上节课里,我们认识了四季,四季里最美的是春天,那么,哪些同学能告诉我,春天里你看到了哪些很美的景物呢?5.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青草红花游鱼飞鸟6.用各种形式朗读以上生词。
7.识读生字“花”“游”“飞”。
8.这些景物在哪里能看到?引导学生看课本P2插图。
9.指导说话要求:句子要完整,看图说话要有一定的顺序。
10.引导说话:(1)青青的小草在哪里?(2)红红的花儿在哪里?(3)跳出水面的鱼儿在哪里?(4)茂密的树林里有什么?11.对照说话要求,师生互相评价,教师作相应的鼓励。
二、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生字“花”“飞”“入”。
(1)“飞”和“风”对比指导,“入”和“人”对比指导。
(2)“飞”注意在田字格中起笔于左上格中间稍低位置,“横折弯钩”写法和“风”一样。
2.全班交流展示,表扬书写规范的学生。
三、掌握方法,积累背诵。
1.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引导回顾每部分词语的内容,教师适时板书。
3.出示每部分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尝试背诵。
4.组织学生用其他方式背诵课文。
5.组织展示背诵。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出示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想象: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独特的美丽,而春天在我们小朋友的眼里更美,除了课文中写的这些春天的词外,你还知道哪些写春天的词呢?告诉大家吧。
2.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编词语。
3.出示词语,引导学生抄写词语。
4.采用开火车、猜字谜等方式引导学生巩固生字。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指导学生说一说春天带给人们的感受。
2.布置作业: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并读一读,课后举行“赛诗会”。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 姓氏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姓、氏、赵、钱”等12个生字,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读熟课文,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教学难点: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出示课题。
2.诵读汇报(出示《百家姓》课件)集体齐读《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1.交流姓氏故事提示: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其实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传说。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引入故事话题。
(3)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
在很久远的过去,黄帝的孙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
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近现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清楚,读流利。
2.与其他同学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3.听教师读时注意不认识的字。
4.自由拼读生字。
5.按结构、偏旁、笔画数等给生字归类。
6.同桌互读,并交流。
7.巩固练习:(1)完成课后第2题。
(2)认读词语:姓氏什么8.自读,同桌互读检查。
三、指导书写1.展示本小节书写生字:姓什么双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四、布置作业,课外实践。
1.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复习巩固认读生字。
2.同桌之间做问答游戏。
1.认真完成作业,小组内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2.每个生字写三个。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
1.出示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复习上节课的词语。
2.全班齐读姓氏歌。
3.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文。
1.听课文第二小节录音,边听边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句子,注意停顿。
3.播音乐,加动作,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按顺序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课文。
5.认读词卡: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6.讲解复姓。
补充:司马公孙皇甫等等7.介绍自己知道的姓氏(1)介绍前,老师先要提出要求。
要求同学在介绍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
(2)开火车,来介绍。
(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得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国姓氏的一些趣事。
(5)观看有关中国《百家姓》的演唱视频。
8.指导书写生字“国”“王”“方”(1)指名朗读,正音。
(2)师通过课件范写,学生练写,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并评价。
三、朗读表演。
1.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给学生戴上头饰,组织学生姓氏歌朗读表演。
3.组织全班评议。
四、拓展延伸。
1.知识拓展: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姓氏文化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要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
2.引导学生说说:班里的同学有哪些姓。
五、总结全文。
1.活动总结:同学们,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识。
2.结束语:大家一起来说: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 小青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图文结合,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青蛙是益虫,培养保护青蛙、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知由基本字加偏旁组成新字的构字规律教学难点:感知由基本字加偏旁组成新字的构字规律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小朋友,我们来做一个猜谜的游戏吧。
一动物水上跳,大肚子鼓眼睛,身上披着绿衣裳,人称庄稼小卫兵。
2.学生反馈。
教师出示挂图,并板书:小青蛙。
3.教师:小青蛙你见过吗?你在哪儿见过?4.学生反馈。
教师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5.随课题认写“青”字。
6.指导书写“青”字。
(1)第四笔“横”应落笔在横中线上,写时向上挑一点。
(2)学生书写,老师巡视。
(3)全班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韵文,并圈出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默读。
3.同桌互读生字。
4.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其他学生评议。
5.开火车读生字。
重点指导“清、晴、睛、情、请、病”的读音6.结合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学生画词语:河水清、天气晴、大眼睛、吃害虫、好事情、小青蛙、不生病,并通过提问让学生初步感知两种基本的短语形式。
如:天气怎么样呢?怎样的眼睛呢?3.全班交流词语。
4.再读韵文,理解“河水清、天气晴、大眼睛、吃害虫、好事情、不生病”的意思。
5.指名读韵文,大家评议,注意把韵文读通顺、流畅。
还要注意停顿。
四、交流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小青蛙,知道了它的特点,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这篇韵文,让小青蛙的可爱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好不好?五、布置作业:1.认真观察记忆生字的书写。
2.跟着老师书写。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词语卡片,引导开火车认读,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2.听写词语:青山二、读文感悟。
1.学生自由读韵文。
2.学生读词语:河水清、天气晴、大眼睛、吃害虫、好事情、小青蛙、不生病,再次通过提问让学生初步感知两种基本的短语形式。
如:天气怎么样呢?怎样的眼睛呢?3.教师引读韵文。
教师读“河水清清”,学生接“天气晴”。
4.同法学习以下几句韵文。
5.师教读韵文。
6.采用多种形式读韵文,直到读熟。
7.多媒体展示连线练习,引导学生背诵。
8.各种形式背诵韵文。
三、拓展训练。
1.小组讨论:怎样保护青蛙?2.收集各组意见,教师小结。
3.请学生说说自己查找资料的情况,指名谈谈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有益的动物,它们能帮我们做什么。
4.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情况,教师小结。
重点讲不能吃青蛙,并鼓励学生保护有益的动物。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并练习背诵。
四、指导书写:1.出示要写的字。
学生背“想一想,填一填”,教师板书:讠——请(请问)氵——清(清水)忄——情(心情)日——晴(晴天)2.请学生用这些字组词语并说话。
3.仔细观察要写的字,相互介绍怎样记住并写好这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