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 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 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完整版)目录识字 (1)1 春夏秋冬 (1)2 姓氏歌 (5)3 小青蛙 (7)4 猜字谜 (13)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18)语文园地一 (22)快乐读书吧 (26)课文 (28)1 吃水不忘挖井人 (28)2 我多想去看看 (31)3 一个接一个 (35)4 四个太阳 (38)语文园地二 (41)5 小公鸡和小鸭子 (44)6 树和喜鹊 (48)7 怎么都快乐 (51)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 (55)语文园地三 (60)8 静夜思 (65)9 夜色 (69)10 端午粽 (72)11 彩虹 (76)语文园地四 (81)识字 (84)5 动物儿歌 (84)6 古对今 (86)7 操场上 (89)8 人之初 (93)口语交际:打电话 (96)语文园地五 (99)课文 (102)12 古诗两首 (102)池上 (102)小池 (104)13 荷叶圆圆 (107)14 要下雨了 (110)语文园地六 (114)15 文具的家 (117)16 一分钟 (120)17 动物王国开大会 (124)18 小猴子下山 (126)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 (129)语文园地七 (134)19 棉花姑娘 (138)20 咕咚 (142)21 小壁虎借尾巴 (148)语文园地八 (152)识字1 春夏秋冬设计说明: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

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

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

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词,掌握正确的读音和书写方法。

2. 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3.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学习:共计20个生字,100个词语。

2. 课文学习:《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

三、教学过程1. 《春夏秋冬》教案(1)导入:通过观察四季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四季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读准字音。

(3)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正确读音、书写方法及词语意思。

(4)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5)课后练习: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2. 《姓氏歌》教案(1)导入:通过讲述姓氏的起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尝试读准字音。

(3)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正确读音、书写方法及词语意思。

(4)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5)课后实践: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姓氏,进行交流分享。

3. 《小青蛙》教案(1)导入:通过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读准字音。

(3)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正确读音、书写方法及词语意思。

(4)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5)课后活动:让学生观察青蛙的生活习性,进行绘画或写作。

4. 《猜字谜》教案(1)导入:通过讲述字谜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猜出字谜答案,并尝试读准字音。

(3)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正确读音、书写方法及词语意思。

(4)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020-2021学年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精品教学设计(含全套反思)

2020-2021学年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精品教学设计(含全套反思)

识字1.春夏秋冬一、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识字第1课《春夏秋冬》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

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

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

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

三、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四、教学目标1. 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 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 个字。

2. 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短语意思。

教学难点:认识四季的季节特点和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六、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二课时八、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1.师导入:时光老人有四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四个孩子交朋友。

(相机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多媒体出示有关春、夏、秋、冬的四幅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交流对这四个季节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词语和短语,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师出示词语卡片“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风、霜”是后鼻音,“春”是翘舌音。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1.春夏秋冬[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落”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冬、风”等7个生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的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图片和形声字的特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字。

难点:了解四季特征及现象,积累相关词语。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儿歌导入1.播放儿歌视频,引入课文。

春天到,春天到,小草探头问声好。

夏天到,夏天到,大肚青蛙呱呱叫。

秋天到,秋天到,苹果柿子枝头闹。

冬天到,冬天到,小伙伴们穿棉袄。

2.同学们,儿歌中提到了哪几个季节?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课题“春夏秋冬”,用红色粉笔圈出“春”字)3.教师相机教认“春”“冬”。

(上下结构)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

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最后指名学生用句式“这幅图是()天,因为我看到了()”来表达。

(2)课件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教师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5)识记生字,交流认记方法。

(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来识记;比较识记法:“吹”和“次”;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四幅图片及相应词语,连线区分并认读。

4.出示:霜和雪(1)交流: 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

认识部首雨字头“”,雨字头的字大多与天气现象有关。

(3)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4)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5.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1)出示“吹、落、降、飘”。

(部编版)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优质教案(名师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优质教案(名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教材)学校:_________教师:_________2020年1月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快乐识字“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深蓝的夜空中到处都是闪亮亮的小星星,汉字家园里也满是闪亮亮的“生字小星星”呢!要想认识每颗“生字小星星”,就得依靠特殊的“天文望远镜”——识字方法。

本单元由四篇识字课组成,包含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谜识字四种识字方法。

课文编排既充满传统文化色彩,又富有童趣。

我们既要学会生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又要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本单元朗读的要点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发挥拼音识字功能的同时巩固汉语拼音的学习。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识字春夏秋冬本课用图画和短语来展现四季最有代表性的物候现象,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四季画面。

认识8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字和1个笔画;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2课时姓氏歌本课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朗朗上口的儿歌之中,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了解中国的一些姓氏文化。

认识12个生字和3个偏旁,会写7个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传统姓氏文化。

2课时识字1春夏秋冬文本分析本文为看图识字。

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文字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

整个识字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一组与四季相关联的词语以及由这些词语扩展的短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物候现象。

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相关联的词语和短语,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四季画面。

这些词语和短语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两部分皆图文对照,便于诵读。

因此,教学中要以“图文结合”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看图读文,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

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冬”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最新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目录
1.第一课:认识笔画
2.第二课:认识汉字
3.第三课:认识字音
4.…
5.…
第一课:认识笔画
教学目标
•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
•能够正确书写常见的汉字笔画
教学内容
1.横、竖、撇、捺、折
2.常见汉字的笔画组成
3.书写练习:一、二、三、木、水等汉字
教学活动
1.观看动画视频介绍笔画结构
2.同学们模仿老师的示范,在小黑板上练习写字
3.一起玩游戏,认识不同笔画的特点
教学反馈
•教师观察学生的写字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互相评价
第二课:认识汉字
教学目标
•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汉字
•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汉字的基本含义
教学内容
1.家人的称呼: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日常用语:早上好、再见、谢谢等
3.常见事物的名称:书、桌子、椅子、苹果等
教学活动
1.观看图片,学习汉字的写法和含义
2.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情景,使用学过的汉字进行表达
3.带着学生到校园周边,寻找并认读路边店铺、标志牌上的汉字
教学反馈
•学生口头回答问题,老师纠正并引导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用学过的汉字写一篇短文
……
(未完,总字数:xxx)。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识字1春夏秋冬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出示图片,做游戏。

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

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

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

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

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

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1)出示短语。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

认识部首左耳旁。

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1、我们爱整洁打扫教室卫生:开窗、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在学校:保护校园环境:不乱丢、不践踏……2.《我们有精神》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坐、立、行”姿势要正确,使人看上去有精神。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保持“坐、立、行”的正确姿势的习惯,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3.知识与技能:知道并初步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及情景操练,能在生活中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体现良好的精神面貌。

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初步懂得正确的姿势与身体健康、与人的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活动一:教室里,桌椅围成圈,中间留出一定的活动空间。

1.今天,老师请了几位客人来到我们教室做客,你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我告诉你们,他们有的时候像“钟”,有的时候像“松”,有的时候像“风”,你能猜猜他们是谁吗?(边说边出示钟、松、风的图片)(学生猜猜,说说理由)2.我们来看看谁猜对了,请我们的客人进来吧。

(放音乐,三位旗手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啊,欢迎你们,请坐。

(旗手就坐)3.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你觉得他们坐、立、走的时候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吗?(生讨论)4.对呀,因为他们“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显得特别有精神,所以从全校的学生中被挑选出来,成为光荣的旗手。

(揭题,并出示坐、立、走的正确姿势图片)5.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坐、立、走这样有精神的人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出示一些图片或录像。

如:解放军、运动员、礼仪小姐等坐、立、走的姿势。

)活动二1.小朋友,我告诉你,我们的客人还带来了三句秘诀,只要你学会了,你也能像他们一样有精神的坐、立、走。

(旗手分别动作示范并讲解秘诀)坐抬头挺胸眼平视,两膝并拢坐如钟。

立头正身直手放下,两脚并拢像棵松。

走教室里,轻轻走,走廊上,慢慢走,转弯口,减速走,上下楼梯,靠右走。

2.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学习、互相纠正。

3.我们请大家一组一组来表演比赛,对特别有精神的同学要奖给“礼仪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目录识字 1 春夏秋冬 (3)2 姓氏歌 (6)3 小青蛙 (9)4 猜字谜 (12)课文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15)2 我多想去看看 (17)3 一个接一个 (19)4 四个太阳 (22)5 小公鸡和小鸭子 (24)6 树和喜鹊 (28)7 怎么都快乐 (30)8 静夜思 (33)9 夜色 (36)10 端午粽 (38)11 彩虹 (41)识字 5 动物儿歌 (45)6 古对今 (47)7 操场上 (49)8 人之初 (51)课文 12 古诗二首 (53)13 荷叶圆圆 (57)14 要下雨了 (60)15 文具的家 (62)16 一分钟 (64)17 动物王国开大会 (67)18 小猴子下山 (70)19 棉花姑娘 (73)20 咕咚 (76)21 小壁虎借尾巴 (79)1 春夏秋冬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

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

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

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出示图片,做游戏。

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

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

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

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

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

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1)出示短语。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

认识部首左耳旁。

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可以说,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

(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

(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重点关注“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

“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

“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

设计意图: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生字的结构。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教师要注重多示范,一笔一笔地教,力求让学生把每个笔画写正确、写规范、写到位。

四、反复朗读,加强巩固1.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

2.班内交流读。

方法1:按照词语——词组——词语——词组的顺序。

方法2:调整次序,如:春风——春风吹夏雨——夏雨落秋霜——秋霜降冬雪——冬雪飘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

4.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这里采用了多样的朗读形式,通过重组朗读,使识字语境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清晰的画面感。

2 姓氏歌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

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节课设计,教师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

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师生)2.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2.说说自己姓什么。

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3.揭示课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姓”。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

(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

(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3)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5)生描红。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节奏感强的《百家姓》诵读一下子让学生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同时顺势随文识写生字,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效地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儿歌一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意图:儿歌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但是对于第二小节中出现的复姓,学生会有疑难,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质疑,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

三、开展游戏,趣味诵读(一)诵读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齐读第一节。

3.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出示:什么李?木子李。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1)说说发现了什么。

(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2)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

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等。

(3)齐读第一节。

(4)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第一节。

4.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2)照样子说一说。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师生问答。

②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5.齐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

(二)诵读第二节。

1.引读:师:中国姓氏有很多——生: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出示第四、五行,认识复姓。

(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

(2)教师介绍复姓。

(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4.指名读第二节。

5.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三)比赛朗读,加深记忆。

1.个人挑战赛。

2.男生女生集体比赛。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采用拍手游戏、朗读比赛等形式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出示生字“张”“赵”“钱”,学习新部首。

(1)指名朗读生字。

(2)介绍部首:“弓、走、钅”。

(3)说说一个字在做部首时和原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生字:么、国、方、什、双、王……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记住它们。

3.小组合作交流。

预设:国:四四方方一个框,里面住着小玉儿。

(猜谜法)方:“放学”的“放”去掉反文旁,就是方。

(熟字拆解法)双:又又成双。

(部件组合法)王:王王王,王嘉成的王。

(介绍班级同学姓氏法)…………4.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5.比一比,看谁组的词语多。

(把生字进行组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多种识记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1.复习写字姿势。

(“三个一”)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