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放坡计算

合集下载

土石方放坡常用计算公式

土石方放坡常用计算公式

土石方工程一、人工平整场地:S=(长+2)*(宽+4)二、挖沟槽:1.垫层底部放坡:V=L*(a+2c+kH)*H2.垫层表面放坡V=L*{(a+2c+KH1)H1+(a+2c)H2}三、挖基坑(放坡)方形: V=( a+2c+KH)* ( b+2c+KH)*H+1/3*K2H3圆形: V=∏/3*h*(R2+Rr+r2)放坡系数第一章土石方工程5附表一基础施工所需工作面宽度计算表基础类型每边各增加工作面宽度(mm)砖基础200浆砌毛石、条石基础150混凝土基础及垫层支模板300基础垂直面做防水层800坑底打钢筋混凝土预制桩3000坑底螺旋钻孔桩1500附表二放坡土方增量折算厚度表基础类型挖土深度(m)放坡土方量折算厚度(m)沟槽2以内0.592以外0.83基坑2以内0.482以外0.82土方5以内0.708以内 1.3713以内 2.3813以外每增1m 0.24喷锚护壁5以内0.258以内0.408以外0.65附表三管沟底部宽度表单位:m管径(mm)铸铁管、钢管混凝土管缸瓦管50~70 0.60 0.80 0.70100~200 0.70 0.90 0.80250~350 0.80 1.00 0.90400~450 1.00 1.30 1.10500~600 1.30 1.50 1.40700~800 1.60 1.80 --附表四管道体积换算表单位:m3管道名称管道直径(mm)501~600 601~800钢管0.21 0.44铸铁管0.24 0.49混凝土管及缸瓦管 0.33四、屋面保温放坡系数计算平均厚度H=跨度(L)×坡度(2%)/2+最薄厚度(0.02)。

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计算公式土石方工程一、人工平整场地:S=S底+2*L外+16二、挖沟槽:1.垫层底部放坡:V=L*(a+2c+kH)*H2.垫层表面放坡V=L*{(a+2c+KH1)H1+(a+2c)H2}三、挖基坑(放坡)方形: V=( a+2c+KH)* ( b+2c+KH)*H+1/3*K2H3圆形: V=∏/3*h*(R2+Rr+r2)放坡系数承台计算公式1. 【AB+ab+(A+a)(B+b)】*h2/6+ABh11.基坑土方量计算挖基坑多用于需全部大开挖的满堂基础、独立基础、设备基础等土方工程。

(1) 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计算基坑土方量的计算可近似地按棱柱体(即上下底为两个平行的平面,所有的顶点都在两个平行平面上的多面体)体积公式计算。

V=(1÷6)H(A1+4A0+A2) (1)式中V——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体积)(m3);H——基坑深度(m);A1、A2——基坑上、下底面积(m2);A0——基坑中截面((1÷2)H处)面积(m2)。

(2)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计算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按下式计算。

V=(1÷3)πH (R21+R1R2+R22) (2)式中V ——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体积)(m3);R1、R2——圆形基坑上、下底半径(m);π——3.14;H——基坑深度(m)。

2.基槽土方量计算多用于建筑物的条形基础、渠道、管沟等土方工程量。

基槽土方量计算,可沿其长度方向分段进行计算,各段土方量之和,即为总土方量。

如该段内基槽横截面形状、尺寸不变时,其土方量即为该段横截面面积乘以该段基槽长度,一般两边放坡按下式计算V=H(B+mH)L (3)式中V——两边放坡基槽该段土方量(体积)(m3);H——基槽深度(m);B——基槽槽底宽度(m);L——该段基槽长度(m);m——坡度系数,m= C/H,当m=0,则表示基槽垂直开挖不放坡;C——基槽一边坡底宽(m)。

如该段内横截面的形状、尺寸有变化时,也可近似地用棱柱体的体积公式按下式计算。

路基放坡计算公式

路基放坡计算公式

路基放坡计算公式
1、人工平整场地
土方开挖前,常需要对施工现场高低不平的部位进行平整,以便进行房屋的定位放线。

平整场地工程量不分土壤类别,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m,以平方米为单位计算。

其计算公式:场地平整的工程量=E(长度+4)x(宽度+4)或:场地平整的工程量=S房+2xL+ 16
2、人工挖土方
人工挖土要根据土壤类别、施工方法等分别按挖基(地)槽、挖基坑、挖土方等项目计算。

(1)挖基槽(地沟)
基槽指条形基础下的地槽,地沟指管道地沟。

其工程量按沟槽长度乘以沟槽的断面积。

其突出部分体积应并入基槽工程量内计算:沟槽深度不同时,应分别计算。

土方放坡时,在交接处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基槽的长度:外墙按图示中心线长计算:内墙按净长度计算。

基槽横断面的形式:分放坡与不放坡进行计算。

挖土深度H:一般以设计室外地坪标高为准。

根据土的性质、开挖深度以及施工方法确定土壁是否放坡。

放坡的宽度根据放坡系数计算,即KH。

为保证工人的正常操作,基底宽度应在基础宽度的基础上增加工作面宽度2C。

2.7m基坑放坡系数

2.7m基坑放坡系数

2.7m基坑放坡系数
这个要根据施工现场具体的土质情况决定,如果土质情况较好,你可以跟设计沟通后,将放坡系数调整至1:0.6或0.5,如果想减少土方量的开挖,也可以对坡壁进行喷锚处理,但介于你的基础底宽仅仅为2米,可以采用支撑的方式。

一、二类土开挖深度超过1.2米时放坡,放坡系数是人工开挖时1:0.50,机械分坑内和坑上,坑内放坡系数是1:0.33,坑上放坡系数是1:0.75。

三类土深度超过1.5米时放坡,放坡系数人工1:0.33,机械坑内是1:0.25,坑上是1:0.67 。

基坑开挖放坡还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和土质而定。

一般1.5m以内深的基坑为浅基坑,不计算放坡,可根据土质情况进行相应措施;超过此深度计算挖土放坡量,但可根据现场情况和土质情况验算坡顶承载力计算放坡坡度,从而节省土方工程费用。

扩展资料基坑放坡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必须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0.5~1.0 m 后,方可开挖。

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回填完毕。

2、施工机械行驶道路应填筑适当厚度的碎石或砾石,箱(板)或梢排等。

地下水位应降低至基坑底必要时应铺设工具式路基。

3、相邻基坑(槽)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应及时做好基础,挖出的土不得堆放在坡顶上或建筑物附近。

4、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完桩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称挖土。

在密集群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桩基位移。

一般基坑放坡比例

一般基坑放坡比例

一般基坑放坡比例一、基坑放坡比例的定义基坑放坡比例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基坑的放坡。

基坑放坡比例是根据基坑的深度、土质条件、地表情况等因素来确定的,不同条件下的基坑放坡比例也会有所不同。

二、基坑放坡比例的作用基坑放坡比例的确定对于基坑施工非常重要。

合理的基坑放坡比例可以有效地减少基坑土体的压力,减小基坑的变形和塌陷的风险,保证基坑的稳定性。

同时,基坑放坡比例的确定还可以提高基坑人员的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成本。

三、基坑放坡比例的计算方法基坑放坡比例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基坑深度、土质条件、地表情况等。

一般来说,基坑放坡比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确定:1. 确定基坑的深度: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基坑的深度。

2. 了解土质条件:对于不同的土质条件,基坑放坡比例也不同。

需要了解基坑周围土体的稳定性、强度、水分含量等情况。

3. 研究地表情况:地表的坡度和稳定性也会对基坑放坡比例产生影响。

需要考虑地表的坡度、地下水位、附近建筑物的情况等。

4. 计算基坑放坡比例:根据以上信息,可以采用相关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基坑放坡比例。

一般来说,较为常用的方法有经验法和数值模拟法。

经验法是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和实测数据来确定基坑放坡比例;数值模拟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基坑的变形和稳定性来确定基坑放坡比例。

四、基坑放坡比例的应用案例在实际工程中,基坑放坡比例的确定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

下面以一个实际工程为例,介绍基坑放坡比例的应用。

某地区正在进行一座地下停车场的基坑施工,基坑深度为10米,土质为黏土。

在进行前期调查时,发现周围地表较为平坦,地下水位较低,附近没有高层建筑物。

根据以上信息,施工方决定采用经验法来确定基坑放坡比例。

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对于黏土土质的基坑,一般可以采用1:1.5的放坡比例。

即基坑的坡度为1,水平距离为1.5。

施工方按照该比例进行放坡设计,并在施工中进行了实时监测。

放坡开挖土方基坑的计算

放坡开挖土方基坑的计算

放坡开挖土方基坑的计算1. 前言在建设项目中,基坑开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说白了,就是把土挖掉,给建筑物腾出个地方。

听起来简单,可别小看这项工作。

可不仅仅是挥挥铲子那么简单,还得考虑到安全和效率。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放坡开挖土方基坑的计算,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2. 放坡开挖的概念2.1 什么是放坡开挖?放坡开挖,简单说就是把土挖掉的时候,按照一定的坡度把土边挖成一个斜坡。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塌方,保证工人的安全,真是“人命关天”啊!你想,如果直接挖一个垂直的坑,那风险可就大了,土可能随时就往外滚,简直就是在跟工人“捉迷藏”呢!2.2 为什么要放坡?放坡的好处可多着呢!首先,它能有效减少土方的侧压力,降低基坑的坍塌风险,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其次,坡度合理的话,挖出来的土还可以方便的排放,甚至能再利用,不浪费一粒土,真是环保小达人!再者,坡度设计得当,能提高开挖的效率,节约工时,老板也开心,工人也轻松,大家都乐呵呵的!3. 放坡开挖的计算方法3.1 计算坡度说到坡度,这可是个关键问题。

一般来说,坡度的选择要根据土质、基坑深度和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来决定。

常见的坡度有1:1、1:1.5和1:2等。

意思是说,土从坑口往下滑时,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的比值。

比如1:1的坡度,就是水平和垂直高度相等,听起来简单吧,但在实际操作中可得小心翼翼,别让坡度过陡,把自己给摔了个四脚朝天!3.2 计算土方量说完坡度,咱们再来聊聊怎么计算土方量。

这可是做基坑开挖的“命根子”。

一般土方的计算可以用“长×宽×高”的公式,但由于放坡的存在,实际计算就得加点“花样”。

可以用立体几何的知识,计算出一个个体积,再求和,最后得出总土方量。

这个时候可得细心,别把土量算错了,要不然到时挖多了可就得重新填回去,真是“折腾”人啊!4. 注意事项4.1 安全第一无论你多么精通计算,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在开挖之前,得先做好安全防护,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都穿好安全帽,别小看这一点,安全帽可是保命符啊!此外,周围的环境也得注意,避免地下水的渗入,这可是一大隐患。

6米深基坑放坡系数

6米深基坑放坡系数

6米深基坑放坡系数1. 简介基坑放坡系数是指基坑侧壁的坡度与高度之比,用于衡量基坑侧壁的稳定性。

在进行基坑开挖时,为了防止基坑侧壁的坍塌和保证施工安全,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土壤力学参数确定适当的基坑放坡系数。

本文将介绍6米深基坑放坡系数的相关内容,包括放坡系数的计算方法、相关地质和土壤力学参数的考虑、基坑侧壁稳定性分析以及常见的基坑支护措施等。

2. 放坡系数的计算方法基坑放坡系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和理论法两种。

经验法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出来的,通常适用于一般的基坑开挖情况。

理论法则是通过地质和土壤力学参数的分析和计算得出的,更为科学和准确。

对于6米深的基坑,可以采用经验法进行初步的计算,然后结合理论法进行修正。

经验法的计算公式一般为:S=H/L其中,S为放坡系数,H为基坑深度,L为基坑侧壁的水平距离。

例如,对于6米深的基坑,假设基坑侧壁的水平距离为10米,则放坡系数为:S=6/10=0.6然后,根据地质和土壤力学参数进行修正,以确保基坑侧壁的稳定性。

3. 地质和土壤力学参数的考虑在确定基坑放坡系数时,需要考虑地质和土壤力学参数的影响。

主要考虑的参数包括土壤的稠度、内摩擦角、黏聚力、土壤层的厚度和坚硬程度等。

稠度是指土壤的密实程度,一般用相对密实度来表示。

相对密实度越大,土壤的稳定性越好,放坡系数可以适当减小。

内摩擦角是土壤抗剪强度的重要参数,决定了土壤的抗剪强度和抗滑性能。

黏聚力是土壤颗粒之间的吸力,对土壤的抗剪强度和抗滑性能也有影响。

土壤层的厚度和坚硬程度会影响基坑侧壁的稳定性,较薄或较软的土层需要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来保证基坑的安全。

通过对地质和土壤力学参数的分析和实测,可以得出适用于6米深基坑的放坡系数的修正值。

4. 基坑侧壁稳定性分析在确定基坑放坡系数后,需要进行基坑侧壁稳定性的分析。

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土壤的自重、地下水的压力、地震力等。

土壤的自重是基坑侧壁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参数,直接影响基坑侧壁的抗滑性能。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放坡土方量计算公式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放坡土方量计算公式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放坡土方量计算公式土方放坡系数(m)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

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

对于管线土方工程定额,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

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在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同,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

此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只是通用规则。

根据2009年新规范讲义,土类单一土质时,普通土(一二类)开挖深度大于1.2米开始放坡(K=0.50),坚土(三四类)开挖深度大于1.7米开始放坡(K=0.30)。

土类混合土质时,开挖深度大于1.5米开始放坡,然后按照不同土质加权计算放坡系数K。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放坡高度、比例确定表。

在高于宽之比土壤类别和放坡深度规定表中,人工挖土一、二类土和三类土的放坡比例分别为1:0.5、1:0.33和1:0.25.坑内作业超过1.20时,放坡比例为1:0.33、1:0.25和1:0.10.坑上作业时,放坡比例为1:0.75、1:0.67和1:0.33.机械挖土超过1.50时,四类土超过2.00.需要注意的是,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应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别计算。

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

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表面至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计算。

最后,体积计算公式包括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锥体、台体、球缺体积和球体积公式,以及棱柱体积公式和棱台体积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号
台宽(m)
坡高(m)
坡度系数
1
1.000
5.500
1.000
----------------------------------------------------源自-----------------
[土层信息]
----------------------------------------------------------------------
----------------------------------------------------------------------
[整体稳定验算]
----------------------------------------------------------------------
天然放坡计算条件:
层号
土类名称
层厚
重度
浮重度
粘聚力
内摩擦角
与锚固体摩
粘聚力
内摩擦角
(m)
(kN/m3)
(kN/m3)
(kPa)
(度)
擦阻力(kPa)
水下(kPa)
水下(度)
1
素填土
2.00
18.0
---
10.00
15.00
30.0
---
---
2
粉土
3.00
20.1
---
45.50
15.60
60.0
---
---
3
细砂
4.00
规范与规程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基坑等级
二级
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γ0
1.00
基坑深度H(m)
5.500
放坡级数
1
超载个数
0
----------------------------------------------------------------------
[放坡信息]
----------------------------------------------------------------------
20.0
10.0
5.20
20.00
80.0
10.00
10.00
----------------------------------------------------------------------
[设计结果]
----------------------------------------------------------------------
深基坑支护设计基坑放坡计算
设计单位:X X X设计院
设计人:X X X
设计时间:2015-06-18 17:47:19
----------------------------------------------------------------------
[支护方案]
----------------------------------------------------------------------
3.910
5.544
3
1.818
4.956
4.433
3.574
天然放坡支护
----------------------------------------------------------------------
[基本信息]
----------------------------------------------------------------------
土层数
3
坑内加固土

内侧降水最终深度(m)
6.500
外侧水位深度(m)
6.500
----------------------------------------------------------------------
[土层参数]
----------------------------------------------------------------------
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
应力状态:总应力法
基坑底面以下的截止计算深度: 0.00m
基坑底面以下滑裂面搜索步长: 5.00m
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 1.00m
天然放坡计算结果:
道号
整体稳定
半径
圆心坐标
圆心坐标
安全系数
R(m)
Xc(m)
Yc(m)
1
2.324
3.500
4.336
6.996
2
2.172
5.5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