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55179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55179

土方放坡系数土方放坡系数(m):(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计算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1)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5)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这张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只是通用规则,根据2009年新规范讲义:土类单一土质时,普通土(一二类)开挖深度大于1.2米开始放坡(K=0.50),坚土(三四类)开挖深度大于1.7米开始放坡(K=0.30)。

土类混合土质时,开挖深度大于1.5米开始放坡,然后按照不同土质加权计算放坡系数K。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放坡高度、比例确定表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别计算;2.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表面至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计算。

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锥体: 底面面积×高÷3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球缺体积公式=πh2 (3R-h)÷3球体积公式:V=4πR3/3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挖方放坡系数及计算公式(1)挖方形或长方形地坑放坡工程量计算:计算公式:V:(B1+2C+KH)×(B2+2C+KH)×H+1/3K2H3式中:V=挖土方体积(立方米);H=地坑深虔度米);B1=基础长度(米)B2==基础宽度(米)C=工作面宽度(米)K=坡度系数1/3K2H3=角锥体体积。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系数土方放坡系数(m):(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计算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1)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5)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这张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只是通用规则,根据2009年新规范讲义:土类单一土质时,普通土(一二类)开挖深度大于1.2米开始放坡(K=0.50),坚土(三四类)开挖深度大于1.7米开始放坡(K=0.30)。

土类混合土质时,开挖深度大于1.5米开始放坡,然后按照不同土质加权计算放坡系数K。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放坡高度、比例确定表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别计算;2.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表面至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计算。

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锥体: 底面面积×高÷3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球缺体积公式=πh2 (3R-h)÷3球体积公式:V=4πR3/3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挖方放坡系数及计算公式(1)挖方形或长方形地坑放坡工程量计算:计算公式:V:(B1+2C+KH)×(B2+2C+KH)×H+1/3K2H3式中:V=挖土方体积(立方米);H=地坑深虔度米);B1=基础长度(米)B2==基础宽度(米)C=工作面宽度(米)K=坡度系数1/3K2H3=角锥体体积。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系数土方放坡系数〔m):〔如下图〕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计算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外表开场;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1)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5)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展放坡。

注意: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根底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场。

在挖土方、槽、坑时,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这X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只是通用规那么,根据2021年新规X 讲义: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别计算;2.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外表至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计算。

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锥体: 底面面积×高÷3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球缺体积公式=πh2(3R-h)÷3球体积公式:V=4πR3/3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 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注:V:体积;S1:上外表积;S2:下外表积;h:高挖方放坡系数及计算公式(1)挖方形或长方形地坑放坡工程量计算:计算公式:V:(B1+2C+KH)×(B2+2C+KH)×H+1/3K2H3式中:V=挖土方体积(立方米);H=地坑深虔度米);B1=根底长度(米)B2==根底宽度(米)C=工作面宽度(米)K=坡度系数1/3K2H3=角锥体体积。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43417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43417

土方放坡系数土方放坡系数(m):(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计算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1)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5)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这张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只是通用规则,根据2009年新规范讲义:土类单一土质时,普通土(一二类)开挖深度大于1.2米开始放坡(K=0.50),坚土(三四类)开挖深度大于1.7米开始放坡(K=0.30)。

土类混合土质时,开挖深度大于1.5米开始放坡,然后按照不同土质加权计算放坡系数K。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放坡高度、比例确定表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别计算;2.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表面至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计算。

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锥体: 底面面积×高÷3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球缺体积公式=πh2 (3R-h)÷3球体积公式:V=4πR3/3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挖方放坡系数及计算公式(1)挖方形或长方形地坑放坡工程量计算:计算公式:V:(B1+2C+KH)×(B2+2C+KH)×H+1/3K2H3式中:V=挖土方体积(立方米);H=地坑深虔度米);B1=基础长度(米)B2==基础宽度(米)C=工作面宽度(米)K=坡度系数1/3K2H3=角锥体体积。

放坡系数与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放坡系数与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系数土方放坡系数(m):(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计算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1)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2)挖土深度在1.01m〜2. 00m,按1:0.5放坡;(3)挖土深度在2.01m〜4. 00m,按1:0. 7放坡;(4)挖土深度在4. 01m〜5. 00m,按1:1放坡;(5)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基础处理釆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这张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只是通用规则,根据2009年新规范讲义:土类单一土质时,普通土(一二类)开挖深度大于1. 2米开始放坡(K二0. 50), 坚土(三四类)开挖深度大于1. 7米开始放坡(K二0. 30) o土类混合土质时,开挖深度大于1. 5米开始放坡,然后按照不同土质加权计算放坡系数K。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放坡高度、比例确定表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别讣算;2.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表面至设讣室外地坪标高计算。

体积讣算公式圆柱体:体积二底面积 ><高长方体:体积二长X宽X高正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锥体:底面面积X高一3台体:v=[ St +V(S 上S 下)+S 下]h/3球缺体积公式=Hh2 (3R-h) 4-3球体积公式:V=4irR3/3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Xh=S直截面XI (1为侧棱长,h为高)棱台体积:V二(S1 + S2 +开根号(S1*S2)) /3*h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挖方放坡系数及计算公式(1)挖方形或长方形地坑放坡工程量计算:计算公式:V:(B1+2C+KH) X (B2+2C+KH) XH+1/ 3K2H3式中:V二挖土方体积(立方米);H二地坑深虔度米);B1二基础长度(米)B2二二基础宽度(米)C二工作面宽度(米)K二坡度系数1/3K2H3二角锥体体积。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放坡土方量计算公式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放坡土方量计算公式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放坡土方量计算公式土方放坡系数(m)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

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

对于管线土方工程定额,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

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在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同,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

此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只是通用规则。

根据2009年新规范讲义,土类单一土质时,普通土(一二类)开挖深度大于1.2米开始放坡(K=0.50),坚土(三四类)开挖深度大于1.7米开始放坡(K=0.30)。

土类混合土质时,开挖深度大于1.5米开始放坡,然后按照不同土质加权计算放坡系数K。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放坡高度、比例确定表。

在高于宽之比土壤类别和放坡深度规定表中,人工挖土一、二类土和三类土的放坡比例分别为1:0.5、1:0.33和1:0.25.坑内作业超过1.20时,放坡比例为1:0.33、1:0.25和1:0.10.坑上作业时,放坡比例为1:0.75、1:0.67和1:0.33.机械挖土超过1.50时,四类土超过2.00.需要注意的是,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应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别计算。

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

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表面至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计算。

最后,体积计算公式包括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锥体、台体、球缺体积和球体积公式,以及棱柱体积公式和棱台体积公式。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放坡土方量计算公式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放坡土方量计算公式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放坡土方量计算公式
放坡系数是指在土方工程中,为防止坡面倾斜过陡、发生塌方、滑坡等危险,必须按照一定的坡度设计放坡的斜率与坡高之比的系数。

一般来说,放坡系数越大,说明坡面越平缓,坡面稳定性越好。

土方放坡计算公式如下:
土方放坡计算公式:V= h × (l + m) × K
其中,V为土方放坡量,单位为m³;h为坡高或填高,单位为m;l为坡长或填长,单位为m;m为坡顶或填顶的宽度,单
位为m;K为放坡系数。

当然,实际的土方放坡计算还要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工程要求、施工方法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行设计和计算,以确保土方工程的安全稳定。

放坡系数与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放坡系数与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系数土方放坡系数(m):(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盘算1.在建筑中,放坡应当从垫层的上概况开端 ;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盘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划定如下:(1)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斟酌放坡;(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5)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固理论盘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留意:盘算工程量时,地槽交代处放坡产生的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因土质不好,基本处理采取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现实挖深开端.在挖土方.槽.坑时 ,如遇不合泥土类别 ,应依据地质勘测材料分离盘算.边坡放坡系数可依据各泥土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这张表的数据其实不是在每个地方都实用,只是通用规矩,依据2009年新规范课本:土类单一土质时,通俗土(一二类)开挖深度大于1.2米开端放坡(K=0.50),坚土(三四类)开挖深度大于1.7米开端放坡(K=0.30).注:1.沟槽.基坑中泥土类别不合时,分离按其泥土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合泥土厚度分离盘算;2.盘算放坡工程量时交代处的反复工程量不扣除,相符放坡深度规准时才干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概况至设计室外埠坪标高盘算.体积盘算公式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锥体: 底面面积×高÷3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球缺体积公式=πh2(3R-h)÷3球体积公式:V=4πR3/3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注:V:体积;S1:上概况积;S2:下概况积;h:高挖方放坡系数及盘算公式(1)挖方形或长方形地坑放坡工程量盘算:盘算公式:V:(B1+2C+KH)×(B2+2C+KH)×H+1/3K2H3式中:V=挖土方体积(立方米);H=地坑深虔度米);B1=基本长度(米)B2==基本宽度(米)C=工作面宽度(米)K=坡度系数1/3K2H3=角锥体体积.(2)挖圆形地坑放坡算式:V=1/3πH(R12+R22+RlR2)式中:V一挖土体积(立方米)H~地坑深度(米)R1一坑底半径(米)R2一坑上口半径,R2=R1十KH(米)K一坡度系数土方放坡盘算公式土石方工程一.人工平整场地:S=S底+2*L外+16二.挖沟槽:1.垫层底部放坡:V=L*(a+2c+kH)*H2.垫层概况放坡V=L*{(a+2c+KH1)H1+(a+2c)H2}三.挖基坑(放坡)方形: V=( a+2c+KH)*( b+2c+KH)*H+1/3*K2H3圆形: V=∏/3*h*(R2+Rr+r2)放坡系数承台盘算公式1. 【AB+ab+(A+a)(B+b)】*h2/6+ABh1挖基坑多用于需全体大开挖的举座基本.自力基本.装备基本等土方工程.(1) 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盘算基坑土方量的盘算可近似地按棱柱体(即高低底为两个平行的平面,所有的极点都在两个平行平面上的多面体)体积公式盘算.V=(1÷6)H(A1+4A0+A2) (1)式中V——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体积)(m3);H——基坑深度(m);A1.A2——基坑上.下底面积(m2);A0——基坑中截面((1÷2)H处)面积(m2).(2)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盘算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按下式盘算.V=(1÷3)πH (R21+R1R2+R22) (2)式中 V ——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体积)(m3);R1.R2——圆形基坑上.下底半径(m);π——3.14;H——基坑深度(m).多用于建筑物的条形基本.渠道.管沟等土方工程量.基槽土方量盘算,可沿其长度偏向分段进行盘算,各段土方量之和,即为总土方量.如该段内基槽横截面外形.尺寸不变时,其土方量即为该段横截面面积乘以该段基槽长度,一般双方放坡按下式盘算V=H(B+mH)L (3)式中V——双方放坡基槽该段土方量(体积)(m3);H——基槽深度(m);B——基槽槽底宽度(m);L——该段基槽长度(m);m——坡度系数,m= C/H,当m=0,则暗示基槽垂直开挖不放坡;C——基槽一边坡底宽(m).如该段内横截面的外形.尺寸有变更时,也可近似地用棱柱体的体积公式按下式盘算.Vi=(1÷6)Li(Ai1+4Aoi+Ai2)(4)式中Vi——基槽该段土方量(体积)(m3);Li——该段基槽长度(m);Ai1.Ai2——该段基槽两头横截面面积(m2);Aoi——该段基槽中截面(1/2Li)面积(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方放坡系数
土方放坡系数(m):
(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计算
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
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
(1)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
(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
(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
(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
(5)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
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
这张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只是通用规则,根据2009年新规范讲义:
土类单一土质时,普通土(一二类)开挖深度大于1.2米开始放坡(K=0.50),
坚土(三四类)开挖深度大于1.7米开始放坡(K=0.30)。

土类混合土质时,开挖深度大于1.5米开始放坡,然后按照不同土质加权计
算放坡系数K。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放坡高度、比例确定表
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别计算;
2.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表面至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计算。

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锥体: 底面面积×高÷3
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
球缺体积公式=πh2 (3R-h)÷3
球体积公式:V=4πR3/3
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
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
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
挖方放坡系数及计算公式
(1)挖方形或长方形地坑放坡工程量计算:
计算公式:
V:(B1+2C+KH)×(B2+2C+KH)×H+1/3K2H3
式中:
V=挖土方体积(立方米);
H=地坑深虔度米);
B1=基础长度(米)
B2==基础宽度(米)
C=工作面宽度(米)
K=坡度系数
1/3K2H3=角锥体体积。

(2)挖圆形地坑放坡
算式:
V=1/3πH(R12+R22+RlR2)
式中:V一挖土体积(立方米)
H~地坑深度(米)
R1一坑底半径(米)
R2一坑上口半径,R2=R1十KH(米)
K一坡度系数
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石方工程
一、人工平整场地:
S=S底+2*L外+16
二、挖沟槽:
1. 垫层底部放坡:
V=L*(a+2c+kH)*H
2. 垫层表面放坡
V=L*{(a+2c+KH1)H1+(a+2c)H2}
三、挖基坑(放坡)
方形: V=( a+2c+KH)*( b+2c+KH)*H+1/3*K2H3
圆形: V=∏/3*h*(R2+Rr+r2)
放坡系数
承台计算公式
1. 【AB+ab+(A+a)(B+b)】*h2/6+ABh1
1.基坑土方量计算
挖基坑多用于需全部大开挖的满堂基础、独立基础、设备基础等土方工程。

(1) 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计算
基坑土方量的计算可近似地按棱柱体(即上下底为两个平行的平面,所有的顶点都在两个平行平面上的多面体)体积公式计算。

V=(1÷6)H(A1+4A0+A2) (1)
式中V——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体积)(m3);
H——基坑深度(m);
A1、A2——基坑上、下底面积(m2);
A0——基坑中截面((1÷2)H处)面积(m2)。

(2)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计算
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按下式计算。

V=(1÷3)πH (R21+R1R2+R22) (2)
式中 V ——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体积)(m3);
R1、R2——圆形基坑上、下底半径(m);
π——3.14;
H——基坑深度(m)。

2.基槽土方量计算
多用于建筑物的条形基础、渠道、管沟等土方工程量。

基槽土方量计算,可沿其长度方向分段进行计算,各段土方量之和,即为总土方量。

如该段内基槽横截面形状、尺寸不变时,其土方量即为该段横截面面积乘以该段基槽长度,一般两边放坡按下式计算
V=H(B+mH)L (3)
式中V——两边放坡基槽该段土方量(体积)(m3);
H——基槽深度(m);
B——基槽槽底宽度(m);
L——该段基槽长度(m);
m——坡度系数,m= C/H,当m=0,则表示基槽垂直开挖不放坡;
C——基槽一边坡底宽(m)。

如该段内横截面的形状、尺寸有变化时,也可近似地用棱柱体的体积公式按下式计算。

Vi=(1÷6)Li(Ai1+4Aoi+Ai2)(4)
式中Vi——基槽该段土方量(体积)(m3);
Li——该段基槽长度(m);
Ai1、Ai2——该段基槽两端横截面面积(m2);
Aoi——该段基槽中截面(1/2Li)面积(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