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殇》课文复习

合集下载

专升本语文国殇练习题

专升本语文国殇练习题

专升本语文国殇练习题### 专升本语文国殇练习题#### 一、阅读理解题目一: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 国殇,是屈原的一首著名诗篇,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诗中,屈原以“国之殇”为题,通过“哀民生之多艰兮,怨苍天之不仁”等词句,抒发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关怀。

1. 请简述《国殇》的主要内容。

2. 屈原在《国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题目二:阅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 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 这些修辞手法是如何增强句子表达效果的?#### 二、诗词鉴赏题目:阅读以下诗句,完成鉴赏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 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2.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三、写作练习题目:以“国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或散文,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能够体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四、古文翻译题目:将以下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含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 翻译古文。

2. 解释其含义。

#### 五、文化常识题目:回答以下关于《国殇》的文化常识问题:1. 《国殇》的作者是谁?2. 《国殇》属于哪种文学体裁?3. 《国殇》创作于哪个历史时期?参考答案:#### 一、阅读理解题目一:1. 《国殇》是屈原创作的一首表达对国家命运忧虑和对人民苦难同情的诗篇。

2. 屈原在《国殇》中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同情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题目二:1.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的修辞手法。

2. 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国家破败的景象;对仗则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 二、诗词鉴赏1. 这首诗通过“国破山河在”和“城春草木深”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意境。

2. 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国殇课文复习

国殇课文复习

国殇复习要点1、作者介绍: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屈原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2.楚辞中国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韵文形式;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3、题解:国殇是九歌中唯一一篇祭祀人鬼的作品,也是我国最早、最着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国殇:为国家牺牲的将士;4、译文手拿吴戈啊身穿着犀牛皮的盔甲,战车交错啊短兵器相搏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一样聚拢来,箭矢交互坠落啊将士争先杀敌;犯我阵地啊践踏我行列,左骖战死啊右骖受刀伤;车轮被埋没啊战马被羁绊,手举着鼓槌啊敲打着战鼓;老天怨恨啊神灵震怒,将士被残酷地杀尽啊尸首弃在原野;将士出征啊不复返,平野广阔啊路途遥远;佩带长剑啊挟带秦弓,即使首身分离啊忠心也不改变;确实勇敢啊又威武,始终刚强啊士气不可侵;将士战死啊精神永存,您的魂魄啊是鬼中英雄知识检测1.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是A.诗经 B.楚辞C.大赋 D.乐府2.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A.李白 B.曹操C.屈原 D.陶渊明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 操吴戈兮披犀xī甲,车错毂g兮短兵接;B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左骖殪yè兮右刃伤;C霾mái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fú兮击鸣鼓;D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4.对下面句子里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操吴戈兮被犀甲被:披,穿着B.凌余阵兮躐余行凌:侵犯C.援玉枹兮击鸣鼓援:拿起D.首身离兮心不惩惩:惩罚5.以下各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国殇的语言像屈原其他诗作那样色彩瑰丽,鲜明地体现了屈原的语言风格;B.国殇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虽然遥隔两千多年,但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感动;C.屈原作国殇是为了激励楚国人前仆后继,抗击敌人,发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D.国殇从敌胜我败着笔,这是现实情况的反映;战国时期秦楚交战,楚国往往失败,反映楚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6.下面各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B.“风”、“雅”、“颂”是诗经的三部分内容,“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后人把两者合称为“六义”;C.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第二部古代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东汉王逸注,全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D.国殇是我国最早、最着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7.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严残酷杀尽兮弃原野B.出不入兮往不反同“返”C.诚诚然,确实既勇兮又以句中助词武D.终终于刚强兮不可凌8.选出下列诗句的翻译有错的一项是A.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译文:手拿着长戈啊,身穿着铠甲,战车轮毂交错啊,短兵器相拼杀;B.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译文:天空阴沉沉的,敌兵像乌云,箭矢交互坠落啊,战士冲向前;C.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译文:战车两轮陷啊,战马被羁绊,战士举鼓槌啊,击鼓声震天;D.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译文:英雄们此去啊,不再盼回还,原野空茫茫啊,路途太遥远;9.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国殇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B.国殇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在这失败的悲剧中,写出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崇高品格;C.“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几句诗,既呈现了楚人刚毅的性格,也寄托着屈原对祖国复兴的期望;D.这首诗篇幅不长,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叙事诗;10.下列对国殇一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国殇中战斗场面的描写很有特色;第一部分仅短短十句,就记叙了楚军与敌军短兵相接、壮烈牺牲的完整过程;诗中描写了吴戈、犀甲、兵车以及将士、人马等各个方面,内容极为丰富,容量很大;B.从写法上看,国殇一诗把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相结合,把动态描写和静止画面相结合,把明写楚军英勇和暗写敌人凶猛相结合,互相补充,展现了战斗场面的惨烈;C.国殇一诗采用前叙后赞,叙赞有机结合的写法,完整地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D.作品运用了夸张、比拟、借代、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渲染战斗气氛;全诗都是七字句,而每句中的第四字又都是感叹词“兮”,这就使全诗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二、填空训练1.屈原,名_____,字______,战国时期___国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其代表作主要有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国殇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又是一首热情讴歌英雄主义和的颂歌;全诗的感情基调是;4.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外三个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句子;“风”本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_,它开我国___________诗歌的先河;“骚”本指以______为代表的_________,它开我国______诗歌的先河;现在“风骚”并举,一般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训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1.国殇描写战斗的进程,对主要表现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侧面烘托 B.对比描写C.场面描绘 D.象征暗示2.对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出不入兮往不反同“返”,返回B.操吴戈兮被同“披”,穿着犀甲C.霾两轮兮絷绊住四马D.车错毂兮短兵军队接3.国殇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选自A.离骚 B.天问C.九章 D.九歌4.选出下面字词注音有误的一项A.错毂gǔ旌旗jīng 躐lièB.左骖cān 殪yì霾máiC.絷zhí玉枹fǘ陨落yùnD.魂魄hún pò怼duì夙兴sù5.下面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矢交坠兮士争先”表现了楚军在箭如雨下的激战中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气概;B.“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两句歌颂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表达对烈士的钦佩与悼念;C.“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两句突出地赞颂楚国将士虽死犹生,精神不死,浩气长存;D.“旌蔽日兮敌若云”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敌军人多势盛,气势汹汹;6、下面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国殇第一节描绘惨烈的战斗场景,采用的是开门见山的手法;B.“左骖殪兮右刃伤”是说左边的战马倒地而死,右边的战马被敌人的兵器所伤;C.“出不入兮往不反”表现了战士们出征时义无反顾、誓死报国的决心;D.“身既死兮神以灵”是说将士们虽然战死,但是他们的精神永存;四、语文实践活动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无数风流人物;在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就有不少,如:孔子、孟子、诸葛亮、刘备、曹操、辛弃疾、李白、范仲淹、曹雪芹、陈涉……现在请协助出一期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黑板报,相信你一定表现很出色8分1黑板报共有三个版块,请仿照已拟好的栏目再拟出第三版栏目;要求结构、字数都相同;第一版:品读古名人名言第二版:评述古名人功过第三版: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一版中是对名人名言的品读鉴赏,请选取某一古名人的一句名言,加以品味,并写上简单的批注;友情提示:批注可从语言特色、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得到启发等方面入手示例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批注:劝诫世人不能忽视细小的事情,语重心长;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版是对古名人得失的评价,请你以“我眼中的___________”为题,写一段评论性的话,在黑板报上刊出;要求有观点有分析,不超过80字国殇答案: 1—10、BCBDD ADBDD三、CDDCBA四、略滕王阁序答案:一、BCDDB CBCA三、CA四、DCDB五.1要求点明节日名称和相应习俗,并说出其寓意;答案示例:清明扫墓,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中秋吃月饼,象征团团圆圆;2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国殇》课件

《国殇》课件

写作特点
2.叙赞结合的写法
本诗第一部分描写战争情况,第二部分赞颂烈士们的业绩和精神。前者叙的内容是后者赞
的依据,后者赞的词句是前者叙的深化。两者有机联系,互相映衬,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
3.修辞灵活
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来形容敌方的人多势盛,渲染战斗气氛。
4.句式整齐
全诗七字一句,每句中第四字都用“兮”字,这种整齐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也使情
主旨概括
全文通过对激烈悲壮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
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的精神, 表达了楚国人民对将士们崇高的敬意,也表达了作 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写作特点
1.出色的战斗场面描写
短短十句诗,记叙了楚军披挂出发,与敌接战,兵败身死的完整过程。诗句不 多,但内容丰富,笔法灵活。

既写了楚军将士士气昂扬,奋力死战,又写了敌军人多势众,进攻凶猛;既写了
第二层(后八句):表示对阵亡将士的深切悼念,赞颂他们勇武刚强的爱国 主义精神。
课文分析
战前:吴戈 犀甲
激战的过程 (叙述) 战后:天时怼 威灵怒 渲染气氛 义无反顾 宁死不屈 无限景仰 战中:士争先 击鸣鼓 援玉枹 描绘雄姿 烘托英勇
出不入 往不反 赞颂将士 (赞颂) 首身离 带长剑 挟秦弓 不可凌 神以灵 为鬼雄
写作背景
楚国从楚怀王后期开始,曾经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国 殇》的写作就是以此为背景的。屈原一生为楚国的富强奋斗不 息,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为关心。他写这篇《国殇》不仅是 为了祭悼亡灵,抒发哀思,更重要的是用阵亡将士的战斗精神 和英雄气概来激励民心士气,感召人们同仇敌忾,雪洗耻辱, 以振兴楚国。
国 殇
屈 原
文学常识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主要 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其中,《离 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国殇》课文及翻译

《国殇》课文及翻译

《国殇》课文及翻译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白话译文:战士手持吴戈身披犀甲,敌我战车交错刀剑相接。

旗帜遮天蔽日敌众如云,飞箭交坠战士奋勇争先。

敌军侵犯我们行列阵地,左骖死去右骖马受刀伤。

兵车两轮深陷绊住四马,主帅举起鼓槌猛击战鼓。

杀得天昏地暗神灵震怒,全军将士捐躯茫茫原野。

将士们啊一去永不回返,走向迷漫平原路途遥远。

佩长剑挟强弓争战沙场,首身分离雄心永远不屈。

真正勇敢顽强而又英武,始终刚强坚毅不可凌辱。

人虽死亡神灵终究不泯,您的魂魄不愧鬼中雄英!扩展资料:《九歌·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

这是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

此诗分为两节,第一节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第二节颂悼楚国将士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全诗生动地描写了战况的激烈和将士们奋勇争先的气概,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诗篇情感真挚炽烈,节奏鲜明急促,抒写开张扬厉,传达出一种凛然悲壮、亢直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

作者简介: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中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

学识渊博,初辅佐楚怀王,任三闾大夫、左徒。

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后因楚国政治腐败,首都郢被秦攻破,既无力挽救,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他写下了《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许多不朽诗篇。

其诗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国 殇课文

国  殇课文

国殇作者: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译文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注释(1)吴戈:战国吴地所制的戈(因制作精良锋利而著名)。

操:拿着。

被:通“披”。

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2)毂:(gǔ)车的轮轴。

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兵士来往交错。

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

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3)旌:(jīng)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阳,敌兵好像云一样聚集在一起。

旌: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4)矢交坠兮士争先;是说双方激战,流箭交错,纷纷坠落,战士却奋勇争先杀敌。

矢:箭。

(5)凌:侵犯。

躐(liè,音“列”):践踏。

行(háng):行列。

(6)左骖(cān):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骖”。

殪(yì义):缁地而死。

右:指右骖。

刃伤;为兵刃所伤。

(7)霾两轮兮絷四马:意思是把(战车)两轮埋在土中,马头上的缰绳也不解开,要同敌人血战到底。

霾(mái,埋)。

通“埋”。

絷(zhí,直);绊住。

援,拿。

玉枹,嵌玉饰的鼓槌。

(8)援玉枹(fú)兮击鸣鼓: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

援:拿着。

枹:用玉装饰的鼓槌。

《国殇》教案

《国殇》教案

《国殇》教案第一篇:《国殇》教案国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屈原及《楚辞》,赏析《国殇》,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用诵读法带动并加深对作品内涵的领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壮烈的战争场面,体会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

教学难点:《国殇》中的生僻字词。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介绍屈原及《楚辞》。

学生自读注释,划出有关屈原的介绍。

题解:《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

《楚辞》是很具有楚国的地方特点的诗歌。

在诗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诗行中大量使用“兮”字。

“九歌”是战国时楚国的民间祭歌,屈原将其加工后,改造用来祭悼为国捐驱的楚国将士,“殇”指夭折或在外而死。

楚国的年轻战土们为保卫祖国死在野外,所以称之为“国殇”。

二、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全诗并用《十面埋伏》配乐。

学生自读,要求在文中标出生字的字音,读准字音。

请学生分别读,看看谁读错的字音最少,齐读,要求放开音量,大声朗读。

三、疏通课文(一)教师指导学生先自学前10句。

1、对学生认为较难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

2、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3、教师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用富于激情的语言,把这部分内容串讲一下,让学生对这前10句诗有较为完整、全面、生动的印象。

学习“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这两句时,可结合已学过的课文《邓稼先》中的一段《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让学生对照诗句学习,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对《吊古战场文》这段精彩的环境描写,使学生更体会到精练诗句中的丰富内蕴。

(二)继续学习这首诗的11~18句。

学习方法可以和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相同:自学,自己串讲,概括后8句主要内容。

《国殇》课件(共50张PPT)

《国殇》课件(共50张PPT)

国 殇
屈 原
• 操吴戈兮被犀甲,——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 战 车错毂兮短兵接。—— 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旗 旌蔽日兮敌若云,—— 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 矢交坠兮士争先。—— 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犯 凌余阵兮躐余行,—— 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 左骖殪兮右刃伤。—— 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埋 霾两轮兮挚四马,—— 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 援玉枹兮击鸣鼓。—— 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天 天时怼兮威灵怒,—— 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 严杀尽兮弃原野。—— 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 平原忽兮路超远。—— 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 首身离兮心不惩。—— 着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诚既勇兮又以武,——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 终刚强兮不可凌。—— 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既死兮神以灵,——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 子魂魄兮为鬼雄。—— 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屈原等 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篇中大
楚 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 叫“楚辞” ,“皆书楚语、作楚声、记 楚地、名楚物”。西汉时刘向把屈原、宋 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
辞 从此“楚辞”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其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 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 它打破了《诗经》四言诗的格调,以六言、 七言为主,多融进神话传说,具有浪漫主 义色彩。
题解:
• 《国殇》是《九歌》中唯一一篇祭祀人鬼的作品, 也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 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
• 殇:①未成年而死者(男20岁,女15岁); ②为国家牺牲的将士(文中意)

《国殇》教案(详细)

《国殇》教案(详细)

《国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赏析,感受壮烈的战争场面,体会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2、学习本文刚健质朴的语言;3、了解楚辞的一般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诗歌第一段战斗的壮烈场面难点:屈原对战士的高度评价,并上升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

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氏。

屈原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本传),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

据推算,他当时仅二十多岁,可谓少年得志。

后有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说屈原把他为怀王制定的政令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同上)。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殇【复习要点】1、作者介绍: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屈原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2.楚辞中国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韵文形式。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

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

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

3、题解:《国殇》是《九歌》中唯一一篇祭祀人鬼的作品,也是我国最早、最着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

国殇:为国家牺牲的将士。

4、译文手拿吴戈啊身穿着犀牛皮的盔甲,战车交错啊短兵器相搏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一样聚拢来,箭矢交互坠落啊将士争先杀敌。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行列,左骖战死啊右骖受刀伤。

车轮被埋没啊战马被羁绊,手举着鼓槌啊敲打着战鼓。

老天怨恨啊神灵震怒,将士被残酷地杀尽啊尸首弃在原野。

将士出征啊不复返,平野广阔啊路途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带秦弓,即使首身分离啊忠心也不改变。

确实勇敢啊又威武,始终刚强啊士气不可侵。

将士战死啊精神永存,您的魂魄啊是鬼中英雄!【知识检测】1.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是( )A.诗经 B.楚辞C.大赋 D.乐府2.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A.李白 B.曹操C.屈原 D.陶渊明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 操吴戈兮披犀(xī)甲,车错毂(g?)兮短兵接。

B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左骖殪(yè)兮右刃伤。

C霾(mái)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fú)兮击鸣鼓。

D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4.对下面句子里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操吴戈兮被犀甲被:披,穿着B.凌余阵兮躐余行凌:侵犯C.援玉枹兮击鸣鼓援:拿起D.首身离兮心不惩惩:惩罚5.以下各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国殇》的语言像屈原其他诗作那样色彩瑰丽,鲜明地体现了屈原的语言风格。

B.《国殇》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

虽然遥隔两千多年,但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感动。

C.屈原作《国殇》是为了激励楚国人前仆后继,抗击敌人,发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D.《国殇》从敌胜我败着笔,这是现实情况的反映。

战国时期秦楚交战,楚国往往失败,反映楚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

6.下面各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风”、“雅”、“颂”是《诗经》的三部分内容,“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后人把两者合称为“六义”。

C.《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第二部古代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东汉王逸注,全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

D.《国殇》是我国最早、最着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

7.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严(残酷)杀尽兮弃原野B.出不入兮往不反(同“返”)C.诚(诚然,确实)既勇兮又以(句中助词)武D.终(终于)刚强兮不可凌8.选出下列诗句的翻译有错的一项是()A.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译文:手拿着长戈啊,身穿着铠甲,战车轮毂交错啊,短兵器相拼杀。

B.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译文:天空阴沉沉的,敌兵像乌云,箭矢交互坠落啊,战士冲向前。

C.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译文:战车两轮陷啊,战马被羁绊,战士举鼓槌啊,击鼓声震天。

D.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译文:英雄们此去啊,不再盼回还,原野空茫茫啊,路途太遥远。

9.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国殇》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

B.《国殇》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在这失败的悲剧中,写出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崇高品格。

C.“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几句诗,既呈现了楚人刚毅的性格,也寄托着屈原对祖国复兴的期望。

D.这首诗篇幅不长,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叙事诗。

10.下列对《国殇》一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国殇》中战斗场面的描写很有特色。

第一部分仅短短十句,就记叙了楚军与敌军短兵相接、壮烈牺牲的完整过程;诗中描写了吴戈、犀甲、兵车以及将士、人马等各个方面,内容极为丰富,容量很大。

B.从写法上看,《国殇》一诗把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相结合,把动态描写和静止画面相结合,把明写楚军英勇和暗写敌人凶猛相结合,互相补充,展现了战斗场面的惨烈。

C.《国殇》一诗采用前叙后赞,叙赞有机结合的写法,完整地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

D.作品运用了夸张、比拟、借代、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渲染战斗气氛;全诗都是七字句,而每句中的第四字又都是感叹词“兮”,这就使全诗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二、填空训练1.屈原,名_____,字______,战国时期___国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其代表作主要有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国殇》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又是一首热情讴歌英雄主义和的颂歌。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

4.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外三个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句子。

“风”本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_,它开我国___________诗歌的先河;“骚”本指以______为代表的_________,它开我国______诗歌的先河。

现在“风骚”并举,一般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训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1.《国殇》描写战斗的进程,对主要表现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侧面烘托 B.对比描写C.场面描绘 D.象征暗示2.对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出不入兮往不反(同“返”,返回)B.操吴戈兮被(同“披”,穿着)犀甲C.霾两轮兮絷(绊住)四马D.车错毂兮短兵(军队)接3.《国殇》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选自( )A.《离骚》 B.《天问》C.《九章》 D.《九歌》4.选出下面字词注音有误的一项( )A.错毂(gǔ)旌旗(jīng)躐(liè)B.左骖(cān)殪(yì)霾(mái)C.絷(zhí)玉枹(fǘ)陨落(yùn)D.魂魄(hún pò)怼(duì)夙兴(sù)5.下面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矢交坠兮士争先”表现了楚军在箭如雨下的激战中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气概。

B.“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两句歌颂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表达对烈士的钦佩与悼念。

C.“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两句突出地赞颂楚国将士虽死犹生,精神不死,浩气长存。

D.“旌蔽日兮敌若云”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敌军人多势盛,气势汹汹。

6、下面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国殇》第一节描绘惨烈的战斗场景,采用的是开门见山的手法。

B.“左骖殪兮右刃伤”是说左边的战马倒地而死,右边的战马被敌人的兵器所伤。

C.“出不入兮往不反”表现了战士们出征时义无反顾、誓死报国的决心。

D.“身既死兮神以灵”是说将士们虽然战死,但是他们的精神永存。

四、语文实践活动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无数风流人物。

在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就有不少,如:孔子、孟子、诸葛亮、刘备、曹操、辛弃疾、李白、范仲淹、曹雪芹、陈涉……现在请协助出一期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黑板报,相信你一定表现很出色(8分)(1)黑板报共有三个版块,请仿照已拟好的栏目再拟出第三版栏目。

要求结构、字数都相同。

第一版:品读古名人名言第二版:评述古名人功过第三版: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一版中是对名人名言的品读鉴赏,请选取某一古名人的一句名言,加以品味,并写上简单的批注。

(友情提示:批注可从语言特色、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得到启发等方面入手)[示例] 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批注:劝诫世人不能忽视细小的事情,语重心长。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版是对古名人得失的评价,请你以“我眼中的___________”为题,写一段评论性的话,在黑板报上刊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