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现象》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奇妙的现象》教案

大班科学《奇妙的现象》教案

大班科学《奇妙的现象》教案第一章:认识奇妙的现象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对奇妙的现象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幼儿观察和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奇妙现象。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奇妙现象的定义和例子。

2. 观察和描述奇妙现象的方法。

三、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通过一个有趣的奇妙现象(如魔术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讨论:让幼儿分享他们认为的奇妙现象,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这些现象。

3. 实例观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奇妙现象(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让幼儿观察和描述。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奇妙现象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幼儿观察和描述奇妙现象的能力。

第二章:探索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1. 光的传播原理。

2. 光的传播实验。

三、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通过一个有趣的光的传播实验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讨论:解释光的传播原理,并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

3. 实验活动:让幼儿参与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光的传播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幼儿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发展。

第三章:探索声音的产生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理。

2. 声音的产生实验。

三、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通过一个有趣的的声音产生实验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讨论:解释声音的产生原理,并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

3. 实验活动:让幼儿参与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1. 观察幼儿对声音的产生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幼儿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发展。

第四章:认识磁铁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现象》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现象》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奇妙现象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帮助幼儿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奇妙的现象:风、磁铁、浮力、影子、彩虹。

2. 学习相关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实物、实验材料等。

2. 环境:宽敞的活动室,便于幼儿观察和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入奇妙的现象,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认识风:观察风的现象,了解风的作用,进行风力实验。

3. 认识磁铁:观察磁铁的特性,进行磁铁实验。

4. 认识浮力:通过实验了解浮力的原理,观察物体的浮沉。

5. 认识影子:观察影子的形成,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

6. 认识彩虹:观察彩虹的现象,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

7. 总结:通过讨论,总结所学的奇妙现象和科学原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价幼儿对奇妙现象和科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收集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活动:1. 风的力量:让幼儿用手感受风吹来的力量,了解风的作用。

2. 磁铁游戏:通过磁铁游戏,让幼儿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3. 浮力实验:让幼儿参与浮力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4. 影子戏:利用灯光和道具,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

5. 彩虹绘画:让幼儿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彩虹,观察彩虹的色彩排列。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奇妙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实验法:让幼儿参与实验,亲身体验科学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表达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奇妙现象。

2. 视频:制作或收集相关奇妙现象的视频,增加幼儿的兴趣。

3. 实验材料: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变化》设计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变化》设计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现象,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变化知识。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概念:了解物质在温度、湿度、氧气等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现象。

2. 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变化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物质变化的本质。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变化的课件或视频。

2. 实验材料:如水、盐、糖、醋、气球等。

3. 教学道具:如烧杯、试管、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或视频,让幼儿了解物质变化的现象,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物质变化的定义和原因,让幼儿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

4. 讨论:让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引导幼儿思考物质变化的原因。

5. 总结:总结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现象,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评价幼儿对物质变化的理解程度。

2. 听取幼儿在讨论中的发言,评价幼儿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跟踪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实践,评价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延伸:1. 开展科学主题活动,如科学小制作、科学实验表演等,让幼儿进一步体验科学的乐趣。

2. 组织亲子科学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探究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3. 推荐幼儿阅读科学启蒙书籍,培养幼儿的科学阅读习惯。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大班科学《奇妙的现象》教案

大班科学《奇妙的现象》教案

大班科学《奇妙的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和感知奇妙的现象,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奇妙的现象:磁铁吸铁、彩虹糖、植物的生长、纸飞机飞行、水的张力、气球膨胀、惯性现象等。

2. 科学原理:磁性、溶解、蒸发、浮力、张力、气压、惯性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奇妙现象,发现其中的科学原理。

2. 实验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感知科学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磁铁、铁钉、彩虹糖、植物、纸飞机、水、气球等。

2. 环境:安静、整洁、安全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奇妙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奇妙现象的兴趣。

2. 观察:展示各种奇妙现象,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3. 实验:引导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感知科学现象。

4. 讲解:讲解实验原理,让幼儿理解奇妙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5. 讨论: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6. 总结:让幼儿说出本次活动的收获,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奇妙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评价幼儿在讨论环节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了解他们对科学原理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估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家庭科学小实验,鼓励他们在家中探索奇妙现象。

2. 邀请家长参与科学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3. 开展科学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科学发现和体验。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材料的安全性,避免使用有毒、有刺激性的物质。

2. 引导幼儿遵守实验规则,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奇妙的化学现象幼儿园教案

奇妙的化学现象幼儿园教案

奇妙的化学现象幼儿园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幼儿将了解到一些有趣、奇妙的化学现象,并学习到化学简单的知识,激发他们对化学科学知识的好奇心。

2. 教学内容1.通过表演和观察化学实验,介绍幼儿化学中的基本概念。

2.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颜色变化、气味变化等,让幼儿进行观察和分析。

3.制作简单的化学实验装置,如泡泡装置、静电球等,让幼儿亲身参与,并感受化学所带来的乐趣。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1.通过展示化学实验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幼儿们了解化学现象。

2.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幼儿们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兴趣。

3.2 实验演示1.颜色变化实验:将酸性液体加入红色指示剂中,观察到溶液由红变成黄色。

2.恶臭气体实验:将醋酸和碳酸氢钠混合,观察到会冒出臭气。

3.泡泡装置实验:将食用碳酸钠与食用酸混合,在瓶口处装上气球,观察到气球因为二氧化碳的产生而膨胀。

3.3 制作化学实验装置1.静电球:利用静电原理,幼儿们可以制作出一个静电球,观察到电击现象。

2.泡泡装置:利用碳酸钠和醋等物质制作,让幼儿们亲手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泡泡装置。

3.4 总结和归纳1.回顾化学实验,让幼儿们对化学实验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归纳出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颜色变化、气味变化等。

3.激励幼儿们对科学知识深入探索的积极性。

4. 教学评价1.随堂笔记:鼓励幼儿们在课堂上记录下有趣的化学现象。

2.课程延伸:借助其他媒介,为幼儿提供更多有趣的化学实验。

3.同学互评:让幼儿随机抽取同班同学,并为其化学实验-展示进行评价和点评。

5. 教学心得本次教学通过对幼儿进行化学实验演示、制作实验装置的方式,让幼儿亲手操作,发现化学的乐趣,探究化学知识。

同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们更加热爱科学,成为探究科学的小学家,这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是很重要的,有助于幼儿的增长智慧,创意和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现象》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现象》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奇妙的现象》大班《奇妙的现象》课程适用于大班以科学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验来激发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成就感,通过实验,观察和观察来了解旋转速度发现水中涡旋的原因。

速度与漩涡之间的关系,看看幼儿园班级《奇妙的现象》的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发现水中涡旋的原因。

2尝试进行实验,以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乐趣,并在获得实验结果时体验成就感。

3了解旋转速度和涡旋之间的关系。

4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每人1支筷子,眼镜和颜料。

2个盆,瓶,水等。

3杯有色水,1个洋葱。

4本儿童读物,教学挂图。

活动程序:1.制作图片,结合经验,并猜测图片中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老师:请仔细看一下图片,并讨论一下这张图片中描绘的是什么?您如何看待这种涡旋现象的发生?2,认罪实验材料,请让孩子自由实验,在图片中产生现象。

老师:您刚才已经考虑了很多。

现在有玻璃,筷子和油漆。

请找到一种方法来查看如何在图片中创建现象?儿童可以自由进行实验,老师要注意观察。

3.分享实验结果。

老师:您刚刚在图片中创造了现象吗?请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4.要求孩子们看图中的实验步骤并了解实验方法。

老师:现在让我们揭开秘密。

看看图片中的漩涡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5.请孩子根据图片中的方法再次进行实验。

师:现在,请按照图片中的方法和步骤看是否有这种涡流现象?6.鼓励幼儿使用各种材料制造漩涡现象。

老师:你创造了漩涡吗?你是怎么做的?儿童使用各种材料在水中产生漩涡。

这里有一些材料,请重试并找到产生涡旋现象的方法。

集体交流,分享老师:您是如何在水中创造漩涡的?尽管我们每个人使用的方法不同,但您是否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在实验中,我们必须使水和漩涡。

小百科全书:涡旋是自然现象。

如果存在差异,就有可能形成涡流。

它指的是由在低点或不同温度和速度下流动的水的碰撞形成的螺旋涡旋。

它也像气体,烟雾等。

大班科学《奇妙的现象》教案

大班科学《奇妙的现象》教案

大班科学《奇妙的现象》教案第一章:认识奇妙的现象1.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一些奇妙现象,如风吹动树叶、水流动等。

2. 让幼儿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奇妙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发生。

3. 教师总结:奇妙的现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们都有原因和结果。

第二章:探索奇妙现象的原因和结果1. 教师准备一些奇妙现象的图片,如彩虹、冰淇淋融化等,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2. 引导幼儿思考这些奇妙现象的原因和结果,如彩虹是因为阳光和雨滴的折射形成的,冰淇淋融化是因为温度升高。

3. 教师总结:奇妙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原因和结果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来了解它们。

第三章:动手实践奇妙现象1. 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材料,如水、杯子、糖等,让幼儿动手实践,观察奇妙现象的发生。

2. 引导幼儿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如糖放入水中会慢慢消失,水加热后会沸腾等。

3. 教师总结:通过动手实践,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奇妙现象的发生,并了解它们的变化过程。

第四章:探索自然界的奇妙现象1. 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如花开花谢、鸟儿迁徙等。

2. 让幼儿描述他们观察到的自然界的奇妙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发生。

3. 教师总结:自然界中有许多奇妙现象,它们都是生物和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1. 让幼儿回顾本次学习过程中观察和探索的奇妙现象,引导他们总结奇妙现象的特点和发生的原因。

2. 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和学习到的知识,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 教师总结:通过本次学习,我们了解了奇妙现象的发生原因和结果,并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探索它们。

希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继续观察和探索更多的奇妙现象。

第六章:比较不同奇妙现象1. 教师准备一些不同奇妙现象的图片或实物,如磁铁吸引铁钉、植物生长等。

2. 让幼儿比较这些不同奇妙现象的特点和相似之处,如都是自然现象、都有原因和结果等。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变化》设计(1)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变化》设计(1)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变化》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奇妙的变化》。

通过学习,让幼儿观察和了解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变化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和掌握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植物的生长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变化现象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变化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展示(如冰块、热水、生长的植物等)、PPT、实验器材。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温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冰块在室温下的变化,引导幼儿思考冰块为什么会融化。

演示热水沸腾现象,让幼儿观察水从平静到沸腾的过程,引导幼儿探讨水为什么会沸腾。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换等。

结合实物展示,讲解变化现象的原理,如冰的融化是固态变为液态,水的沸腾是液态变为气态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变化现象,并尝试用画笔记录下来。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幼儿倾听并给予评价。

4. 动手操作(10分钟)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如用温度计测量冰块融化的温度,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引导幼儿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变化》2. 内容:自然界的变化现象:冰的融化、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

变化现象的原理:固态变为液态、液态变为气态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现象》教案设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水中漩涡现象产生的原因。

2通过尝试实验,激发探究自然现象的乐趣,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成就感。

3了解旋转速度快慢与漩涡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筷子、玻璃杯、颜料每人一份。

2水盆、瓶子、水等。

3有色水一杯、葱一根。

4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结合经验,猜想图片中的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请仔细看图,说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现象?你觉得怎样才能产生这种漩涡现象呢?
2、交待实验材料,请幼儿自由实验,产生图片中的现象。

教师:刚才你们都想了许多办法。

现在这里有玻璃杯、筷子和颜料,请你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制造出图片中的现象呢?
幼儿自由实验,教师注意注意观察。

3、分享实验结果。

教师:你刚才制造出图片中的现象了吗?请你说说你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4、请幼儿看图片中的实验步骤,了解实验方法。

教师:现在我们来揭开秘密。

看看图片中的漩涡现象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5、请幼儿按照图片中的方法再次进行实验。

教师:现在请你按照图片中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看看有没有这种漩涡现象呢?
6、鼓励幼儿用各种材料制造漩涡现象。

教师:你制造出漩涡了吗?你是怎样制造的呢?
幼儿用各种材料制造水中漩涡现象。

这里还有一些材料,请你再来尝试一下,想办法制造出漩涡现象。

集体交流,分享
教师:你是怎样制造出水里漩涡的?
虽然我们每个人用的方法不一样,但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在实验中我们都要将水怎样,漩涡就会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