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工程工作总结.

合集下载

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也在不断推进。

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对于保障电力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输变电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我国输变电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领导下,我国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不断提升。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大规模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更是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我国输变电工程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监督。

二是在一些地方,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和环境保护要求,输变电工程建设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是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存在着项目管理不规范、工程质量不达标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总的来说,我国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工程质量,加强安全管理,促进环境保护,推动输变电工程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10kV输变电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110kV输变电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监理工作总结编制:审核:目录1工程概况 (1)2监理项目机构和投入的监理设施 (2)3.工程监理合同履行情况 (5)4监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9)5监理工作成效 (10)6监理大事记 (10)7说明和建议 (11)1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 黄盖淖110kV输变电工程1.2 工程地址:张家口沽源黄盖淖110kV变电站位于张家口沽源县黄盖淖乡高家营子村东南600m,244省道正北220米处。

输电线路工程起于察北220kV变电站, 终点止于黄盖淖110kV变电站1.3 工程建设规模:变电工程:变电站工程:建筑规模:全站总平面形式为矩形,围墙中心线南北长66m,东西长76m,主建筑物一字形布置在站区北侧,35kV配电室布置站区东北侧,电容器一字布置在站区东侧,110kV设备区布置在南侧,围墙内用地面积5016 平米。

主变最终规模:本期2台,远期3台,主变容量本期2×50MVA,规划3×50MVA。

110kV出线本期3回,远期出线4回,向南架空出线;35kV出线本期8回,远期出线12回,电缆出线10kV出线本期8回,远期15回,电缆出线本期工程无功补偿电容器设置2×(4.0Mvar+6.0Mvar)。

为避免高次谐波引起的谐振过电压及限制电容器涌流,一回路串6%Xc电抗器,另一回路串12%Xc电抗器。

10kV接地变容量确定为800kVA,变压器中性点的消弧线圈,35kV采用过补偿方式消弧消弧线圈容量为550kVA。

输电线路工程:线路电压等级:110kV。

线路回路数:双回(双分裂)一侧导线40.1km;双回(双分裂)2.05km;单回路(单分裂)2.05km。

线路长度:线路总长度:44.2 km.(其中新建察北-黄盖淖双回(双分裂)2.05km,新架设察北-黄盖淖破口点双回(双分裂)一侧导线40.1km,新建察北-沽源切改入黄盖淖110kV输电单回路(单分裂)线路2.05km)。

变电所简短工作总结(1篇)

变电所简短工作总结(1篇)

变电所简短工作总结变电所工作总结变电所是电力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承担着输电线路的接入、电压的转换和电能的分配等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对变电所的运行、检修、维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实践,以下是我的工作总结。

一、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作为变电所的一员,我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变电所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1. 变电设备的巡检:负责定期对变电所的设备进行巡检,包括变压器、刀闸、断路器等设备的外观检查、温度、振动等参数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2. 接班、交班:负责与上、下班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接班,对工作情况进行交流和汇报,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顺利进行;3. 变电设备的维护:负责对变电所的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包括润滑、更换零部件、检修等;4. 应急处理:负责变电所突发故障情况的应急处理,包括及时排除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等;5. 安全监控:负责变电所的安全监控,包括设备的安全操作、安全隐患排查、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等;6. 工作记录:及时、准确地记录各项工作情况,包括巡检记录、故障处理记录、维护保养记录等,为后期工作提供依据。

二、工作心得:1. 认真负责:作为变电所工作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对待,做到心无旁骛,确保工作的安全和稳定。

2. 熟悉业务:要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熟悉变电所的设备和工艺流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 团队合作:变电所工作是一个集体协作的过程,需要大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要积极与其他岗位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4. 安全第一:变电所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工作中安全问题必须放在首位。

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5. 提高工作效率:要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工作中的规律和突破口,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流程,做到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输变电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输变电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输变电员工个人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在您的带领和支持下,我在输变电岗位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成长。

在这一年中,我不断学习探索,积极投入工作,尽力完成各项任务。

现将个人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要负责输变电项目的运行、施工以及检修等工作。

我按照公司要求,认真执行工作计划,积极协助项目经理完成项目任务。

公司安排的任务,我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并且通过与团队的协作,成功解决了一些项目中的难题,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的稳定进行。

二、专业素质提升:作为一名输变电员工,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参加了多个专业培训课程和学习班,学习了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

同时,我也积极参加行业会议、讲座和研讨会,与行业内的专家和同行进行交流与学习,保持自己对行业发展的了解和敏感度。

三、团队协作能力:作为一名输变电员工,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我始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工作,能够与团队成员协调一致地完成工作任务,并且在团队中发挥了良好的带动和激励作用。

同时,我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倾听和理解,并在合适的时候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四、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是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时刻保持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有效地预防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能力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我还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安全隐患,保障了工作场所的安全环境。

五、工作思考与创新: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不断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付诸实践。

我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

同时,我也关注行业内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变革,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性。

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总结--最新模板(原创)

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总结--最新模板(原创)

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总结--最新模板
(原创)
本文旨在总结我在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并提供一份最新的总结模板。

项目管理经验和心得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以下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几点:
1. 沟通很重要:项目管理需要不断地与客户、团队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以保持信息的流畅和透明。

2. 有计划地解决问题:问题是项目管理的常态,我们需要善于发现、记录并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需要有计划、有方法、有文件记录。

3. 风险管理非常重要:项目管理需要时刻关注风险管理,发现风险、评估风险、规划风险应对策略,并在必要时采取措施。

4. 团队合作是关键:项目管理中的团队成员必须密切合作、互相协作、充分利用各自的经验和能力,以确保项目能够及时、高质量地完成。

5. 经验总结很重要:在每个项目结束时,我们应该对该项目进行经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下一个项目中避免类似的错误或问题。

总结模板
以下是我总结这次项目管理工作的模板。

这个模板可以让大家轻松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

项目背景
请在此处简要描述该项目的背景和目标。

项目进展
请在此处总结该项目的进展情况。

问题记录
请在此处记录该项目中出现的所有问题。

风险评估
请在此处列出该项目中的所有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总结与反思
请在此处总结该项目中所学到的经验和教训。

结论
通过本文,我希望能够分享我在项目管理中的经验和心得,并提供一份实用的总结模板,以便大家在项目结束时能够更加轻松地总结自己的工作。

感谢您的阅读!。

带电作业接引线完工后工作总结

带电作业接引线完工后工作总结

带电作业接引线完工后工作总结
一、工程概述
本次工程项目是变电站接入电网,主要内容是从变电站接引线到达电网主变电站,布设10公里的35截面导体接引线。

该线路是变电站接入电网的重要通道,确保了地区电力能源的有效供应。

二、施工过程
1. 工作准备阶段
(1) 详细勘察线路,制定施工计划
(2) 配备发电机组提供施工电源
(3) 选购材料,安排运输得线体等设备至现场
2. 支架安装阶段
(1) 挖掘洞孔就地砼电线杆基础
(2) 运送电线杆并起吊安装
(3) 安装路桩和斜拉钢索
3. 接引线布设阶段
(1) 从变电站方向开始布设接引线
(2) 逐节接引线排线完成全线布设
4. 外围防护工程
(1) 植树绿化防护线路两旁
(2) 建设涉水防水
5. 接地与试验验收
(1) 对各电杆与中线进行接地工作
(2) 进行接线电阻测量和绝缘试验验收工作
三、工作总结
本次项目接引线完工任务顺利完成。

全线基本按照施工计划和技术要求进行,质量及时通过验收。

该线路建成后,有效承载变电站发电电量,满足地区用电需求。

完成变电站春检工作总结

完成变电站春检工作总结

完成变电站春检工作总结
《变电站春检工作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忙碌,我们终于完成了变电站的春检工作。

在这次春检中,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认真负责地完成了各项检查任务,确保了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下面,我将对这次春检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首先,我们在春检工作中注重了安全。

在检查设备和线路时,我们始终把安全
放在首位,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我们也对变电站的安全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在春检工作中注重了细节。

在检查过程中,我们认真仔细地对各个
设备和线路进行了检查,发现并解决了一些细小的问题,避免了这些问题因小而成大,影响到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同时,我们也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为今后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最后,我们在春检工作中注重了团队合作。

在整个春检过程中,我们密切配合,互相协助,共同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变电站的春检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总的来说,这次春检工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我们不仅发现并解决了一些存在
的问题,也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信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完成今后的工作,为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变电站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的发展也日益迅速。

输变电工程作为电力
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单位积极开展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我将对我单位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进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首先,我单位在输变电工程建设中注重了项目规划与设计。

我们充分考虑了工
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这为后期的工程施工和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我单位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上”的原则。

我们
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规定,加强了现场管理,确保了工程的安全施工。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检查,保证了工程质量的达标。

此外,我单位还注重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积
极与当地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等进行沟通与协调,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最后,在工程建设完成后,我单位还对工程进行了全面的验收和总结。

我们认
真总结了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的来说,我单位在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我们
也清楚地意识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努力为电力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输变电工程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4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工作总结单位: 光明监理部门: 电网部格尔木~拉萨±4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工作总结“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广为传唱的歌曲《天路》是西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注释。

上世纪50年代通车的青藏公路和新世纪竣工的青藏铁路,相继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循环的两条大动脉。

而今,一条深入藏区的“电力天路”青藏交直流输联网工程,正在加紧建设,预计最快能在2011年11月投入运营。

记得2010年10月份我们新员工匆匆踏上西去的列车,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喜悦,因为这是我们的第一份工作,然而,刚参加工作的我们面对一切感到很困惑。

因为我们这次的工作地点是青藏高原,早就听说那的气候很是可怕,大多天气不是狂风就是大雪,气候干燥严寒,冬天的青藏高原平均气温都在零下20度,尤为重要的是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般,平均海拔在4500米左右,施工地点处在荒凉的草原——可可西里。

面多种种困惑和忧虑,我们毅然坚信,我们是最棒的,因为我们年轻,。

随着火车的前进,我们穿越了高山,跨过了河流,时间慢慢的流逝,远离了家乡和亲人。

同时,我们为此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自豪,因为此项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是建设西藏繁荣发展的重要一部分,我们为有幸成为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的一部分而感到自豪。

因而心中所有的困惑都化为泡影,心中更是充满着挑战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我们深深的明白,作为光明监理公司的一部分,建设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责任之重大。

初到格尔木对于我们这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们,公司首先组织我们在格尔木大厦习服,同时也充分利用习服时间,一边习服、一边培训。

在项目部培训的七天里,我们的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专业工程师,技术专责们以他们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结合青藏线特殊的施工环境,给我们做了详细认真的讲解。

指导我们如何做好现场监理工作,如何跟施工方共同做好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工作。

我感觉到这七天里学到的东西,比在学校里学到的要实用很多,使我们受益匪浅。

培训完毕后我们都分好了驻点,10月的不冻泉,早就听说像小孩的脸一样,变幻无常,时而烈日高照,时而大雪纷飞,时而狂风四起。

第二天早上起来还烈日高照,就当我们准备出发前往不冻泉的时候大雪纷飞、狂风四起,然而我们依旧迎着风雪前往不冻泉。

一路颠颠簸簸我们穿越了巍巍昆仑,途径昆仑山口,直奔不冻泉。

面对不冻泉高海拔、低温严寒、紫外线辐射强、气候干燥且复杂多样,强日光幅射和自然疫源等,我们没有一个退缩,作为电力天路的建设者,肩负祖国的重任,不怕困难、不怕严寒,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缺氧不缺斗志,缺氧不缺智慧,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高原精神!记忆犹新的是初到驻点时强烈的紫外线,灼烧着这里的每一寸肌肤,刺骨的寒风,侵蚀着这里的每一个身体,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我们大家都胆怯了,不禁的问自己,这地方能生活吗?也使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不禁的颤抖了一下,谁知道更艰难的还在后面呢。

在晚上由于缺氧头痛睡不着觉,真的是感觉度日如年,记忆力明显下降,有时连刚说过的话都会忘记。

悄然间我们都开始了早有耳闻的高原反应,都开始头疼而且到了半晚上都疼得无法入睡,那种感觉真是苦不堪言,第二天一起床每个人都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昨晚头疼了么?睡着了没?看来大家都一样昨晚都头疼的没睡着。

一起的一个叫丁健康的就开始不想吃饭了,逐渐连嘴唇都开始发紫了,脸色也变得很难看,头疼的想睡也睡不着,同时我们几个也迅速的找来了医务人员,医务人员过来一看首先打了吊针,然后对我们说是正常的高原反应,你们不用担心先让他多休息一会吧,记的让他多喝水、多吸氧,你们也一样多喝水、多吸氧。

在有谁不舒服的话就直接找我吧,我们随叫随到。

随后我们也跟这医务人员去库房领来一大罐氧气,医务人员也教我们如何使用氧气灌,就当我们抬着氧气罐来到房子并按装好吸氧管准备交给丁健康的一瞬间,只见丁健康颤抖了一下发紫的嘴唇很无力的对我们说了我们说了声“谢谢”,我们都说别客气赶快吸会氧气吧。

看着他拿着吸氧管慢慢睡着的样子,我们大家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直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把饭端到他的床前叫醒他吃饭的时候,只见他眼中一股热泪夺眶而出,顿时气氛变得寂静,就在这时候不知谁说了一声趁热吃吧,在别这样了我们都是男人,坚持吧!没有我们坚持不了的,相信我们都是最棒的,就这样在大家多相互鼓励相互激励的过程中他也吃完了饭。

三天以后他的症状也开始慢慢的好转,就这样第一关——高原反应,算是挺过去了,谁知道最困难的还在后面呢。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星期左右。

最后慢慢的我们都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坏境。

我们的施工条件创造了两个世界之最1.海拔最高的长距离输电线路(最高海拔5300米,平均海拔4650米)海段长约616千米,西藏段长约422千米。

线路最高海拔5300米,平均海拔4650米,海拔4000米以上线路占87%。

2.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输电线路(多年连续冻土约565千米)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所经线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超过900千米,翻越唐古拉山的最高点海拔5300米。

线路走廊地质复杂,多年连续冻土约565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冻土带工程开工后,在高原施工面对很多的困难也慢慢的体现出来了,然而克服冻土施工就是第一大难题:1.在厚层地下冰、径流量大的地段进行基坑开挖时宜在寒期施工。

2.对于不可避免的需在暖期施工的基坑,宜选择在气温较低的时段内快速施工,以保持冻土的稳定。

做好遮阳、防雨和保温措施的同时也要做好抽水、排水以及防止坑壁坍塌的防护措施。

3.基坑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时,施工地点离建筑物、公路、铁路及动物保护区的距离应符合GBJ201的有关规定。

4.基坑开挖的土方应与地面隔离堆放,距基坑边缘不得小于1.0m,土方高度不大于 1.5m,为防止土岩回落坑内,坑口侧立面向外倾斜。

暖期开挖及特殊地质应进行验算确定。

对于植被茂盛的地点,需将原植被集中收集并加以养护,待基础完工后重新覆盖在基础四周,以保持原始地貌。

5.基坑开挖在达到设计埋深前需预留200~300mm冻土层,支摸前基坑操平时再挖至设计深度,以免造成对冻土地基扰动。

6.灌注桩基坑开挖宜采用旋挖钻机开挖干法成孔的施工技术。

人工开挖基坑宜采用松动爆破、风镐掘进或二者混合的方式进行。

基坑开挖遇地下水、地表径流水较多时,应采取抽水排水措施。

必要时,为防止坑壁坍塌应采取挡土板、钢筒或混凝土护壁等措施。

7.沼泽化湿地的暖期开挖:沼泽化湿地的基坑开挖前应做好基面排水。

渗水量小的基坑,可采用机械开挖。

人工开挖时,应采用挡土板或钢筒护壁的施工方法,挖至设计深度后,立即进行混凝土浇筑或吊装预制基础。

渗水量大且坑壁坍塌的大开挖基坑,应使用挡土板加以支撑。

其次基础的浇制,在原材料保温及加热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1.水泥及外加剂:混凝土施工时,水泥及外加剂不得直接加热,可搭设暖棚预热,水泥、外加剂等粉体材料分类架空堆放,不得受潮。

2.砂:应定期进行含水率的测试,防止含水率不均匀造成混凝土水灰比的变化。

3.一般可不加热。

当满足不了混凝土入模温度时,应进行加热。

4.石子:不得含有冻块、雪块。

堆放应覆盖,防止雨雪混入。

5.水:水加热的温度值可根据气温及实测入模温度值进行调节。

一般在-15℃以上的气温下,水应加热至60~70℃,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6~8℃;气温低于-15℃时,可加热至70~80℃,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8~12℃。

基础浇制时,提前储备一定水并加热和一些相应准备工作,浇制过程连续进行,防止混凝土出现初凝,每浇完一条腿都采取保温措施,不冻泉夜间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刚开始-15℃左右时只需在基础表面加盖两层棉被,一层草帘,最冷的时候,就得搭设棚并生火,每次看着火着旺了,放进棚里适当位置,并安排人看守才会离开,一个个夜晚有星星的陪伴,有雪花的飘落,就这样,在冻僵的表情中一次次的凌晨四五点回到驻地,当转身回望的时候,每一个脚印都是自豪,都是对自己意志的考验,磨砺。

还记得在Z3#浇基础时,由于是刚进驻的一个施工队,对环境不太熟悉,再加上身体有些不适应,待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已是傍晚时分,而此时基础的浇制工作不能间断,要继续浇制,晚上九点多,夜空显的更是寂静,只有各种机械发出的不同响声,气温很低,工作人员都穿着大衣棉鞋艰难的工作。

呼出的气在空气中凝结成雾清晰可见。

脚踏在冰雪的地面上吱吱作响,在地面上稍停一会,鞋就会和地面冻在一起,寒冷的夜晚让我深深的体会了工作的艰难。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搅拌机出现故障,不能作业,有些施工人员已经受不了了,但是他们依然坚持。

此后,机械不断地出问题,工作进行的断断续续,直到第二天早晨八点多,基础浇制才接近了尾声,累的已是疲惫不堪,工作人员就这样艰苦的工作,他们用自己的毅力默默无闻的工作。

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浇制1384#,1384#地处昆仑山口的一座山顶上,海拔5700多米。

天气异常恶劣狂风席卷着沙粒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十米以外什么都看不见,气温最低零下39度。

由于气温低各种机械都发动不了,所以这耽搁那耽搁的就拖到了晚上,晚上的艰难更是无法言语的,山顶上风吹的连个临时避风的帐篷都打设不了,工人们除了能看见两个眼睛外浑身上下不是沙子就是水泥,因为水泵冻坏了他们不得不用水桶一桶一桶的提水,那么冷的天气他们全身都被水浸透,我相信如果不是他们在活动,过不了一分钟他们绝对都变成冰雕了,由于天气异常的寒冷,有时候工人由于受不了严寒而逃跑了。

等等……我知道这不能怪他们,就这样基础一条腿一直浇到凌晨四点多……这充分的体现出来里我们工作人员缺氧不缺斗志的精神。

在这期间,也许是环境太恶劣,也许是意志力不够坚强,施工人员陆陆续续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

但我们一起来的每一个新同志面对如此严酷的环境,迎难而上,没有一个退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记得在去年十二月份的一个晚上,狂风肆掠、雪花飘飘。

当大家都吃完晚饭准备睡觉的时候,大家一看朱永峰还没有来,眼看着雪越来越大,我们都不禁为他担心,不知道他现在还干嘛呢,想打电话一看这天气,我们大家都心里明白一遇到刮风工地上肯定没信号,果不其然一连打了四五个电话,电话那头都是那句熟悉的你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领导想派个车去看一下他,由于雪太大不敢出车,就这样大家只能在房子默默地等他,看着大家那一张张无助的眼神,我们深深的体会到面对大自然严酷的环境我们依旧是无能为力,但是凭着年轻人的那种不服输的毅力,使我们越发增强了在这里工作的勇气。

直到凌晨十二点多听见了开门声,才看见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了进来,对我们说总算浇完那最后一条腿了,看着他那结满冰块的鞋以及通红的脸蛋,我们都不禁心里一凉。

是的!这就是我们高原上的监理人员,无论天气多么恶劣的,他们一直坚持在施工的第一线,不仅仅是我们意志坚强,而是我们有种不服输的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