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5第五课风景如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5第五课风景如画》教学设计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5第五课风景如画》教学设计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5第五课风景如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景如画》是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歌曲欣赏、合唱、节奏练习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音乐术语和技巧还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景色和声音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通过音乐教学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和体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歌曲《风景如画》,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风景如画》的旋律和歌词的理解。

2.音乐术语和技巧的掌握。

3.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配合。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通过播放歌曲和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示范教学法:老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3.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合唱,提高合作意识。

4.互动教学法:老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合唱道具:麦克风、音响等。

4.练习册:让学生跟随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歌曲《风景如画》,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详细讲解歌曲《风景如画》的旋律、歌词和音乐术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

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结合。

3.操练(10分钟)老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习。

重点讲解合唱部分的技巧和协调,让学生分组练习。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教案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教案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景如画》歌曲的曲调、歌词、情感和内涵。

2.能够发出清晰的歌声,具备一定的唱歌技巧,表现歌曲的感情色彩。

3.能够了解和感受“大美中国”风景的魅力,对于环保的重要性进行认识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曲调和情感的表现,以及作品的环保主题。

2.教学难点: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引入环保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三、教学准备1.《风景如画》歌曲的录音或视频。

2.《风景如画》歌曲歌词。

3.标有各个地区名称的地图或大海报,用于展示不同的自然风景。

4.教学展示板或草稿纸,用于绘制学生们理解的风景图画。

四、教学步骤1. 唱歌练习1.在播放歌曲的同时,带领学生边听边跟唱。

2.逐句教唱歌曲中的重点词汇和节奏。

3.演练歌曲情感的表现,让学生能够感受歌曲的情感色彩。

2. 介绍歌曲的内涵和主题1.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故事和含义,告诉学生这首歌是要表现大自然的美的同时,也要呼吁人们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2.让学生回忆一些自己曾亲身参与的环保活动,或者想象一些未来可能参与的活动,并与本歌曲的主题相联系。

3. 展示地图或大海报,了解自然风景1.展示地图或海报,让学生了解自然风景的多样性和美丽。

2.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同一个区域的风景特点、人文环境、地形及气候等方面的情况,并绘制风景图画。

4. 编创环保活动1.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让他们提出可行、创新的环保活动。

2.设计展板或手抄报,展示学生们的创意和环保活动的收获。

五、教学评估1.通过教学展示板或手抄报的展示,评估学生们对于环保主题的理解和创意的贡献。

2.通过唱歌练习的效果评估学生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歌声技巧的掌握。

3.通过风景图画的作品评估学生们对于不同自然风景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教学剖析和探讨气候变化、自然保护以及环保活动。

2.使用本歌曲为主题,安排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走进自然公园,学习环保理念。

小学音乐人音四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第5课风景如画-《西风的话》

小学音乐人音四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第5课风景如画-《西风的话》

《西风的话》【教学目标】一、通过音乐的对比,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二、引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能够熟练掌握歌曲中典型的节奏型打法。

【教学重、难点】一、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二、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柔和的乐曲声中进入教室并随着音乐律动。

二、谈话导入。

(一)观看秋天的视频。

1.说说这是什么季节?如果用绿色、红色、金色、白色来形容四季,哪种颜色最适合秋天?2.请同学们说说关于秋天的主题词:(秋收、秋高气爽、收获、火红的枫叶、沉甸甸的稻谷、金色等)3.你知道哪些描绘秋天的诗文?和大家分享一下。

4.展示诗歌《山居秋暝》,大家一起轻声有感情地朗读。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当夏天南风飘然离我们而去,阵阵西风带来了秋天的信息,西风对我们说。

三、学唱《西风的话》(一)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

(二)一首《西风的话》把我们带入如诗如画、童年般色彩的秋天。

相传作曲家黄自秋天回家在探望亲人的过程中,见到他的侄子侄女一年来发生的变化,进而感叹时间流逝的飞快,写下的这首歌曲。

(三)介绍黄自。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

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

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

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四)朗读歌词,仔细领会,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我”指的是谁?“你们”指的又是谁?歌词以第一人称“西风”简练而生动的话语,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深秋的特征,寓意深刻而耐人寻味。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5课风景如画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5课风景如画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2. 音乐表现:通过学唱《森林狂想曲》主题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学生能够用歌声表达出乐曲中的情感。
3. 音乐创作:通过音乐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让学生模仿《森林狂想曲》的创作手法,进行自己的音乐创作。
4. 音乐文化:通过对乐曲背景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乐曲的文化内涵,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 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音乐活动,如音乐会、合唱团、乐队等,与他人合作演奏或演唱,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抓住每一个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才华,让音乐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板书设计
1. 《森林狂想曲》主题旋律
- 板书旋律线条,标注关键音符和节奏
- 用颜色标注旋律中的动物声音和植物声音元素
2. 乐曲结构分析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鼓励。)
6. 音乐游戏(10分钟)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音乐游戏。请大家分成小组,按照指定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演奏。”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游戏,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同学们,你们玩得非常开心!现在,请你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演奏成果,让大家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
(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a. 《森林狂想曲》的主题旋律。
b. 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c. 音乐创作的基本手法。
d. 音乐文化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
a. 对《森林狂想曲》主题旋律的把握。这需要学生对乐曲的熟练聆听和理解,以及对旋律的准确演唱。
b. 乐曲结构和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这需要学生对乐曲的分析和感悟,以及对情感表达的掌握。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有趣的乐曲——《森林狂想曲》。在这首乐曲中,我们将置身于一片美丽的森林,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森林世界吧!”

小学音乐人音四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第5课风景如画-《西风的话》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四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第5课风景如画-《西风的话》教案

《西风的话》教学目标:1、学唱《西风的话》,学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歌唱秋色的美景。

2、学习低音区5、6、7、力度记号等乐理小知识。

3、通过秋景的体会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寻找声源的兴趣。

4、和同学们一起用各种方式表现多样的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运用好力度记号、连音线来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力度的变化有表情地歌唱。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谈话:我们今天学习歌曲《西风的话》。

西风无形,但我们却能处处感受到它的存在,你看,(播放图片)西风走过,大地金黄;西风吹过,谷物满仓;西风踏过,瓜果飘香。

听,西风在低吟浅唱,我们一起来模仿。

二、歌曲教学1、练声:用“呜”来模仿风声。

要求声音饱满,嘴巴圆着唱。

师:自然界的声音是没有经过音乐家雕琢的,这就是声源,而我们音乐课中的音乐是经过了作曲家提炼过的,接下来老师跟你们一起,把自然界的风声带入音乐的殿堂。

师:用呜的声音唱低音的567...,教师用琴带音高,融入渐强渐弱记号;(用风的动作来模仿风的声音)出示三个低音图片,唱唱名;以低音5.为基准,构唱565...-,575...- ,5.15.-.,5.25.-,5.35.-,5.45.-,5.55.-。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西风的话》。

2、听录音范唱。

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思考:歌曲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歌曲中的“我”是谁?“你们”指谁?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当夏天的南风飘然离我们而去的时候,阵阵西风,就带来了秋天的信息。

3、复听歌曲。

仔细领会歌词,思考:西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小结:西风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热爱生活,要追求美好的未来。

4、再听歌曲: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画图形谱。

想一想,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句?每句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四句,每句的节奏是一样的)小结:这样的结构,我们就叫一段体。

5、出示节奏:X X X X X X | X - X - | X X X X X X | X - - 0||情势动作:手手胸胸腿腿手打开手打开手手胸胸腿腿手画〇(2)请学生带着情势动作把歌词朗诵一遍。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的教学设计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的教学设计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的教学设计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的教学设计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

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3、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教学内容:第三课时:学唱《茨黎花》;命题作活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学习《茨黎花》1.民歌音调导入:2.欣赏歌曲《茨黎花》范唱。

3.学唱曲调:(1)范唱曲调:要求学生听教师范唱,每人边听边用3/4指挥图式打拍。

(2)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犐栉剩憾分音符的形状?附点在音符中的作用?附点四分音符的形状与时值?从以上三个问题复习中引入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附点二分音符的形状X-·,在简谱中习惯都用X--来表示。

(3)教师范唱歌曲前8小节,学生看谱并划3/4指挥图式,找出附点二分音符。

(4)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前8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教师范唱歌曲后8小节并要求学生自学。

(6)完整地流畅地唱全曲。

4.学唱歌曲。

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流畅。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达布依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三、自由命题创作活动1.以本单元四首作品为例,或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可截取其中的某一部分作为创作中的片断。

)2.效游中有许多活动可以作为题目命题。

命题不宜太大。

教材中的例子有鸟叫声、哨子声、脚步声、口令声组成。

命题为《效游路上》或《出发》等。

3.可以运用打击乐器、中西乐器及自制的非正规乐器以及录音设备,计算机软件,下载网络中的音响等进行创作。

4.可以以小组形式,也可以几个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创作。

不论形式,手段,放开你的想像进行创作,去表现你的意图与设想。

5.空白的方框供你在创作中画图谱,不够自己添纸。

6.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积极鼓励并给予指导。

7.交流展示,集体评价。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5第五课 风景如画教学设计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5第五课 风景如画教学设计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第六单元风景如画(三课时)教学目标: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

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

4.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和竖笛吹奏练习。

教学内容:《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欣赏:《森林的歌声》、《荫中鸟》》教材分析:1.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

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

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

乐曲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2.笛子独奏《荫中鸟》这是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

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这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

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纯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

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

歌曲为二段体.4.歌曲《茨黎花》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儿童歌曲。

歌曲运用“茨黎花”借物抒情,表现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抒发了他们对党的一片真情。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5第五课 风景如画》教案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5第五课 风景如画》教案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5第五课风景如画》教案一. 教材分析《风景如画》是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的内容。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通过音乐来描绘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

教材中包含了多首曲目,以及相关的音乐活动和练习。

这些曲目和活动都是精心挑选的,旨在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不同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学生对自然风景有一定的认知,但通过音乐来描绘风景可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感受自然风景的美。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自然风景的感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音乐中的风景描绘。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和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风景。

2.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风景的感受。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音乐教材、多媒体设备。

2.教学环境:安静的音乐教室,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风景如画》中的曲目,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中的风景。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细节,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如合唱、分组演奏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中的风景。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首类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知识,解读这些作品中的风景描绘。

5.拓展(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风景的感受,鼓励学生用音乐表达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风景如画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

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

4.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和竖笛吹奏练习。

教学内容:《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
欣赏:《森林的歌声》、《荫中鸟》》
教材分析:
1.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

那些可爱的小精
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
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

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

乐曲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2.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

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

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纯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

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

歌曲为二段体.
4.歌曲《茨黎花》
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儿童歌曲。

歌曲运用“茨黎花”借物抒情,表现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抒发了他们对党的一片真情。

歌曲为3/4拍、G羽调式,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表达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
课时安排:三课时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

教学内容: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发声练习
二、学习《森林的歌声》
1.标题导入。

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请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
4.复听《森林的歌声》。

要求:看着教材中的三段谱例,①、②、③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

5.交流听后的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
6.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

三、学习、《小溪流水响叮咚》
1.联想导入: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见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

你联想一下他们的歌声,请你模仿一下:
2.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要有感情、有诗意。

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角色来朗诵。

3.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

有兴趣的下课再加工。

(学生在作画时,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二~三次,并巡视学生的作画,挑选优秀的作品。

)
4.展示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

5.歌曲范唱(学生在作画时听过几次,已基本熟悉)。

6.学唱歌曲:
(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

学唱时在教师指导下,可分为两部分学唱,
先学唱第一乐段,其中第11小节可以改为“”,这样就避开切分奏(切分节奏在五年级学,因此在这里不必讲)。

第二乐段的学唱,注意弱起,用指挥图式学唱,就能迎刃而解。

在学唱曲调时,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构图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调,句段分明,形象鲜明。

(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

要求吐字清楚带有表情,
是发自内心的歌唱。

7.表演歌曲。

有层次地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型。

以烘托优美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

8.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

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
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
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聆听《荫中鸟》;竖笛吹奏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荫中鸟》
1.音响直接导入。

欣赏《荫中鸟》中间部分的片断(各种鸟鸣声的片断),以激发听全曲的欲望。

设问:你听到什么动物鸣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题: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歌颂,对生活热爱之情。

3.聆听《荫中鸟》。

要求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及乐曲所描绘的画面。

你听到多少种鸟在鸣叫?你能模仿吗?
4.设问:你回忆一下,还听过哪首乐曲中出现过鸟鸣的形象?
[三年级(上)《空山鸟语》,三年级(下)《森林中的杜鹃》……]
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有森林就有各种动物。

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的生态。

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地球,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

三、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

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
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3、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教学内容:第三课时:学唱《茨黎花》;命题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茨黎花》
1.民歌音调导入:
这一曲调从风格上听是少数民族的民歌音调。

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的民歌音调。

2.欣赏歌曲《茨黎花》范唱。

设问:“茨黎花’的红色象征什么?
3.学唱曲调:
(1)范唱曲调:要求学生听教师范唱,每人边听边用3/4指挥图式打拍。

(2)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设问:二分音符的形状?附点在音符中的作用?附点四分音符的形
状与时值?从以上三个问题复习中引入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附点二分音符的形状X-·,在简谱中习惯都用X--来表示。

(3)教师范唱歌曲前8小节,学生看谱并划3/4指挥图式,找出附点二分音符。

(4)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前8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教师范唱歌曲后8小节并要求学生自学。

(6)完整地流畅地唱全曲。

4.学唱歌曲。

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流畅。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达布依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三、自由命题创作活动
1.以本单元四首作品为例,或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可截取其中的某一部分作为创作中的片断。

)
2.效游中有许多活动可以作为题目命题。

命题不宜太大。

教材中的例子有鸟叫声、哨子声、脚步声、口令声组成。

命题为《效游路上》或《出发》等。

3.可以运用打击乐器、中西乐器及自制的非正规乐器以及录音设备,计算机软件,下载网络中的音响等进行创作。

4.可以以小组形式,也可以几个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创作。

总之不论形式,手段,放开你的想像进行创作,去表现你的意图与设想。

5.空白的方框供你在创作中画图谱,不够自己添纸。

6.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积极鼓励并给予指导。

7.交流展示,集体评价。

四、教师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