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管理精品】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绿色食品AA级与A级

绿色食品AA级与A级

绿色食品标准概述绿色食品标准是绿色食品认证和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是整个绿色食品事业的重要技术支撑,它是全体从事绿色食品工作的同志们长期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

绿色食品标准概念:绿色食品标准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所制定的,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循,在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性文件。

绿色食品标准是由农业部发布的推荐性农业行业标准(NY/T),是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遵照执行的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的技术分级: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绿色食品技术类标准构成绿色食品标准以“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理念为核心,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391)制定这项标准的目的,一是强调绿色食品必须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地域,以保证绿色食品最终产品的无污染、安全性;二是促进对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产地的空气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畜禽养殖用水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各项指标以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

提出了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分级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对于一个给定的污染物在全国范围内其标准是统一的,必要时可增设项目,适用于绿色食品(AA级和A级)生产的农田、菜地、果园、牧场、养殖场和加工厂。

大豆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豆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豆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为生产出优质、高产、无公害大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永城市保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根据《大豆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施肥、整地适宜大豆的前作为禾谷类作物,如小麦、玉米等。

基肥:每亩施腐熟优质农家肥1000kg,尿素15kg,磷酸二胺20kg。

整地:利用机械进行旋耕。

二、品种选择选择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加工的高产优质专用型品种。

目前生产上表现较好的品种:中黄22、豫豆10号等。

三、播种1、种子处理:微肥拌种每1kg种子用钼酸铵0.5g,溶于20ml水中,喷洒于种子上,阴干后播种。

2、播种时间:夏播大豆播种越早越好,最迟在6月20日前播完。

3、播种方式主要是条播方式,穴播种深度3-5cm。

4、播种量:条播5-6kg,5、密度行距40cm,株距10-15cm。

四、田间管理11、间苗、定苗大豆齐苗后,第一片复叶展开前进行间苗。

拔除弱苗、病苗、和杂草,按规定株距留苗。

2、中耕除草全生育期至少中耕三次。

苗高5-6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7-8cm;大豆分枝前进行第二次中耕,深度约10-12cm;大豆封垄前进行第三次中耕,深度5-6cm,同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3、追肥开花期每亩追施尿素7-8kg。

鼓粒期叶面喷肥,每亩用0.1kg磷酸二氢钾或0.6kg尿素溶于30kg水中,过滤后喷洒在大豆叶面上。

4、浇水苗期至分枝期壤土地土壤含水量低于18%,小水灌溉;开花前壤土地土壤含水量低于21%时,及时浇水;鼓粒期浇好鼓粒水。

后期如雨水多,注意排水防涝。

5、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用6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1-2次防治大豆苗期病害。

(2)虫害防治用2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2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大豆豆荚閩、造桥虫等。

6、收获与贮藏(1)适时收获,人工收获期:大豆茎秆呈棕黄色,有90%以上的叶片完全脱落,荚中子粒与荚壁脱离,摇动时有响声。

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节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一)光照大豆是喜光作物,光强不足影响大豆生长。

大豆属短日照作物,日照缩短促进大豆开花结实。

因此,不同地区间引种时要考虑到大豆的光周期特性。

(二)温度大豆是喜温作物,春季当播种层低温稳定在10℃以上时,大豆种子开始萌动发芽。

夏季气温平均在24-26℃左右,对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最为适宜。

当温度低于14℃时生长停滞,秋季白天温暖,晚间凉爽但不寒冷,有利于同化产物的积累和鼓粒。

(三)水分大豆产量高低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

春大豆区,大都生育期间的降雨量在600mm左右,大豆产量最高。

在500mm次之,降雨量超过700mm或低于400mm均造成减产。

夏大豆区6-9月份的降雨量若在435mm以上,可以满足夏大豆的要求。

二、品种选择(一)品种选择原则1.根据各地自然条件,选择生育期适宜、类型恰当的品种,便于发挥品种潜力;2.品种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高产优质;3.品种纯度应高于96%,发芽率高于95%,含水量小于13%,净度大于97%;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定并允许推广的品种。

(二)常用品种简介1.徐豆10号早熟夏大豆型,抗病、抗倒性强,是以一年两熟制地区种植2.嫩丰15号抗灰斑病和孢囊线虫病3.8157大豆王适宜肥地种植4.开育10 适宜平肥地种植5.改良开育10 适宜沙地、山地种植6.早熟豆种97-1 抗倒伏三、种子处理(一)选种利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选种,剔除病粒、残粒、虫食粒、杂粒等(二)拌种1.根瘤菌拌种大豆根部有根瘤,根瘤能固氮,根瘤菌活性货数量决定根瘤固氮能力。

通过根瘤菌拌种来提高根瘤菌活性和数量,增加固氮量。

具体方法是按每667m2用种量拌50mL菌剂,避光条件下均匀拌种阴干后24h播种。

注意拌种后不能混用杀菌剂。

2.微肥拌种大豆需要钼肥较多,钼肥有利于形成根瘤的钼铁蛋白,用钼肥有利于根瘤菌的形成。

具体方法是1kg种子用钼酸铵0.5g溶于20mL水中喷洒在大豆种子上阴干后播种。

【精品推荐】A级绿色食品标准

【精品推荐】A级绿色食品标准

A级绿色食品标准
小编希望 A级绿色食品标准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 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那A级绿色食品标准是什么呢?想了解的朋友们请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此项标准是衡量绿色食品最终产品质量的指标尺度。

其卫生品质要求高于国家现行标准,主要表现在对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检测项目种类多、指标严。

而且,使用的主要原料必须是来自绿色食品产地的、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出来的产品。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大豆生产的产地环境、种子及其处理、选茬和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包装、贮藏和运输及质量追溯体系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大豆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04. 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T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 / 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NY / 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 / 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 / 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3、产地环境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 / T391的要求,宣年活动积温三10℃在2100℃以上,年降雨量在450mm以上。

土壤肥沃、耕性良好。

4种子及其处理1.1品种选择应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不应使用转基因品种。

1.2种子精选播种前对所选用的种子进行筛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粒,虫食粒、破碎及杂质,并晒种。

1.3种子质量应符合GB404. 2的要求。

净度不低于99%,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含量不高于12%。

4.4种子处理可对精选后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种子包衣应符合GB/T15671的要求,种衣剂还应符合MY / 7393的要求。

5选茬和整地5.1选茬实行科学轮作,不重茬,不迎茬。

宜选用五米、小菱、马铃薯等茬口。

6.2整地采取机械联合整地,实行秋翻起垄或秋深松起垄,深松深度25cm以上,耙茬、深松、起垄连续作业。

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达到适宜播种状态。

6施肥7.1总则施用肥料应符合MY / T394的要求,以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

北方A级绿色食品大豆栽培技术

北方A级绿色食品大豆栽培技术

北方A级绿色食品大豆栽培技术A级绿色食品大豆是指生产基地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的区域,同时应具有可持续的农业生产能力。

要经过国家指定的绿色检测中心监测,符合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

1.品种的选择1.1精选种子应选择适合该基地环境的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作为生产A级大豆的首选品种。

通过机械选种或人工选种,剔除杂粒,使种子净度达到99﹪,纯度达到98﹪,芽率达到95﹪。

1.2拌种1.2.1根瘤菌拌种为了提高大豆固氮能力,增加根瘤菌数量,每公斤大豆用根瘤菌剂7.5斤,加适量的水搅拌成浆糊状,将种子倒入盆中搅拌均匀,然后阴干播种。

1.2.2钼酸铵拌种重迎茬地块或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下必须用钼酸铵拌种。

每亩种子用10-15克钼酸铵,用热水溶解,在用水稀释浓度为1:10或每公斤种子用0.5克钼酸铵,溶解于20毫升水中,然后与大豆种子混拌均匀,阴干后播种。

1.2.3药剂拌种用50﹪的锌硫酸按药:水:种的比1:4:10闷4-6小时。

也可用吡虫啉颗粒剂每亩2斤拌在底肥中防地下害虫。

用50﹪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量的0.3﹪拌种防菌类病。

在拌种过程中必须先微肥拌种,阴干后再种子包衣。

根瘤菌拌种避免与杀菌剂和碱性农药同时应用。

2.轮作与整地2.1选择绿色大豆地块必须是2年内没有种过大豆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

做到不重茬、不迎茬。

实行与玉米、小麦、杂粮等作物三年以上轮作。

尽量选玉米茬、小麦茬。

2.2整地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及茬口等灵活运用,总的原则是以深松为主,耙、旋、翻相结合。

在无深松基础的地块播种大豆,要伏秋翻或深松耙茬,深翻为20-22厘米,深松30厘米,耙茬深度12-15厘米,翻耙结合。

深翻、耙、耢、压连续作业。

3.适时播种3.1播期当土壤5公分的土层内日平均低温达到8℃以上就可以安全播种。

最适宜的地温10℃-12℃,土壤含水量为20﹪左右。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黄豆种植操作规程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黄豆种植操作规程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黄豆种植操作规程为了保证所生产的黄豆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达到优质、安全、营养的目的,特制定本操作规程:一、茬口选择选择正茬,杜绝重茬,避免迎茬。

二、选用和种子处理1 、品种选用按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用熟期适宜、优质、抗逆性强,特别要选用抗病毒病、灰斑病、线虫病的高产优良品种。

2、种子精选种子播种前要做到精选,剔除病残粒、虫食粒、杂质等。

种子质量达国家一级种子标准,即净度达到98 %,纯度达到98 %,发芽率达到85%以上。

3、种子处理播种用种子在阳光下照射8-10 小时,达到杀菌的作用。

三、整地与播种1、除尽茬子,起垄播种。

2、地温稳定通过8 C时开始播种,春播在5月5日〜5月10 日进行。

3、播种方法:等距精量点播,做到种肥分离,下种均匀一致,覆土3〜5cm ,播后镇压。

4、种植密度每亩播种量3.5kg ~4kg。

条播,株距11cm。

每亩保苗约1.5 万株。

四、田间管理1 、间苗定苗:在真叶展开后至第一片复叶展开前,进行人工定苗,按计划密度一次定苗。

2、铲趟除草:当豆苗拱土显行后,进行铲前深松“趟一犁” ,以灭草、活土和提高地温。

在整个生产期间,于黄豆封垄前进行2、3 次铲趟,秋后人工拨一遍大草。

3、施肥结合整地每亩施1500kg 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和硫酸钾复合肥5kg 。

初茬期追施尿素5kg ,结合趟地培土掩埋。

4、病虫害防治我地区种植的黄豆发生的虫害主要是蚜虫,其防治方法一是在田间挂设银灰色塑膜条驱避。

二是利用田间捕食螨、寄生蜂等自然天敌。

采用上述方法防治无效时可采用药物防治,如果使用药剂时,应首选低毒、低残留、广谱、高效农药。

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

一般用25%的抗蚜威可湿性粉6~8 克兑水50~100公斤喷丿雾。

五、收获待叶落,秆、荚变褐黄色,豆粒归圆时为收获适期。

要做到单收割、单拉运、单堆放、单脱粒,确保绿色食品黄豆与普通黄豆不混杂。

六、其他绿色食品黄豆豆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2019修订)

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2019修订)

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2019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19.04.25•【文号】•【施行日期】2019.04.25•【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2012年7月30日农业部令2012年第6号公布,2019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2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管理,确保绿色食品信誉,促进绿色食品事业健康发展,维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第三条绿色食品标志依法注册为证明商标,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绿色食品及绿色食品标志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全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的审查、颁证和颁证后跟踪检查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以下简称省级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的受理、初审和颁证后跟踪检查工作。

第六条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包装贮运等标准和规范,由农业部制定并发布。

第七条承担绿色食品产品和产地环境检测工作的技术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并依法经过资质认定,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按照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择优指定并报农业部备案。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扶持绿色食品生产,将其纳入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支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

第二章标志使用申请与核准第九条申请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定的范围内,并具备下列条件:(一)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环境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二)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符合绿色食品投入品使用准则;(三)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四)包装贮运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的产地条件、栽培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吉林省内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 2 A级绿色食品
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4要求
4.1产地条件
4.1.1自然条件无霜期110天以上,有效积温2200C以上,年降雨量在450毫米以上。

4.1.2 土壤条件土层较深厚,PH值为6.5-7.0 0
4.1.3环境条件经省级绿色食品管理部门指定的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的要求。

4.2种子与选茬
4.2.1品种选择因地制宜选择熟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经审定的优良品种。

原则上3年更换一次品种。

4.2.2种子精选种子播前要做到精选,种子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4.2.3选茬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做到不重茬、不迎茬,不宜在甜菜、向日葵茬上种植。

4.3整地与施肥
4.3.1耕翻整地及时秋翻,深度在20-22厘米,翻后及时耙地。

翻后未耙地的田块,在春季土壤耕层化冻5厘米时,及时进行耙、压,整平整细土地,保住埔情。

于4月15日前结束顶浆打垄。

4.3.2施肥
4.3.2.1施肥原则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如施用化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氮与
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

禁止施用硝态氮肥
4.3.2.2用量及种类每公顷施农家肥3万立方米以上,磷酸二铉100-150公斤,硫酸钾50公斤或生物钾肥7.5公斤,结合整地一次施入,较少施用有机肥的,实行秸杆还田。

4.3.2.3施肥方法推广分层施肥,方法是下层(底肥)施在种子下12-15厘米,施肥量占总量的三份之二;上层(种肥)施在种子下3-5厘米,施肥量占总量三份之一,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4.3.2.4根外追肥当大豆生育后期发现脱肥现象时,每公顷用尿素1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公斤,兑水75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4.4播种
4.4.1播种期当土壤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6-90°时,开始播种,我省在4月20日至5月5日播种。

4.4.2播种方法采用大垄双行等距点点播,双行间小行距10厘米-12厘米。

采用播种、起垄、镇压连续作业。

4.4.3播种深度镇压后岗地播深4厘米-5厘米,洼地播深3厘米-4厘米。

4.4.4密度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株型收敛分枝较少的早熟品种宜密的原则,确定合理密度。

一般中部平原区适宜密度每公顷18-20万株;东部山区、半山区适宜密度每公顷为23-25万株;西部干旱、半干旱区适宜密度每公顷20-22万株。

4.4.5播种质量
4.4.
5.1种、肥分箱,不混合,播后种、肥不接触。

4.4.
5.2播种均匀一致、覆土严密,播后适时镇压。

4.5田间管理
4.5.1铲前趟一犁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趟一犁,灭草、活土、提高地温。

4.5.2间苗非精量播种地块,在第一片复叶展开前,进行人工间苗,按计划密度一次定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