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数据链路层协议及编程方法

合集下载

07 基金会现场总线

07 基金会现场总线

(2)FAS服务类型
3.现场总线报文规范 (FMS)子层 现场总线报文规范 (FMS)为用户应用服务,它 以标志的报文格式集,在现场总线上相互发送 报文。FMS描述通信服务、报文格式和用户应 用建立报文所必需的协议行为。
FMS所包含的服务


(1)虚拟现场设备(VFD)
(2)通信服务

(2) 链路活动调度器
链路活动调度器LAS拥有总线上所有设备的清
单,由它来掌管总线段上各设备对总线的操 作。任何时刻每个总线段上都只有一个LAS处 于工作状态,总线段上的设备只有得到链路 活动调度器LAS的许可,才能向总线上传输数 据。因此LAS是总线的通信活动中心。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通信活动被归纳为两类:受
7.4 FF通信栈
1. 数据链路层(DLL)
数据链路层 (DLL,Data Link Layer)位于
物理层与总线访问子层之间,为系统管理内
核和总线访问子层访问总线媒体提供服务。
总线通信中的链路活动调度、数据的接 收
与发送、活动状态的探测与响应、总线上各
设备间的链路时间同步都是通过数据链路层

3.通信实体 协议与网络管理代理共同组成。
组成:从物理层到用户层的所有各层,由各层
任务:生成报文与提供报文传送服务,是实现
现场总线信号数字通信的核心部分。
层协议:构成虚拟通信关系。
网络管理代理:借助各层及其层管理实体,支
持组态管理、运行管理、出错管理的功能。
4.系统管理内核 (SMK,System Management
③应用关系协议机制是FAS层的中心,它描
述了应用关系的创建和撤销,并与远程ARPM
之间交换协议数据单元FAS-PDU。

数据链路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链路层是OSI模型中的第二层,它负责为物理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并为网络层提供无差错、有序的数据传输和网络拓扑结构控制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协议作为数据链路层的软件实现,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介绍数据链路层协议的相关知识。

一、数据链路层协议的概念数据链路层协议是指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的软件规范,它定义了数据在物理介质上的传输方式和控制信息的格式,以及数据帧的封装、解封装过程。

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同步型协议和异步型协议。

同步型协议使用时钟信号来同步数据的传输和接收,实现方式简单但传输效率较低;异步型协议则采用控制字符来实现数据的同步,传输效率较高,但实现复杂。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主要作用是将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成数据帧,并加入必要的控制信息,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同时,在数据链路层协议中还包括了数据链路层的上下文传递、错误检测和校正、流量控制等功能。

二、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应用需求,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以下几种。

1. PPP协议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一种链路层协议,它是TCP/IP协议族中的标准协议。

PPP协议支持异步传输、同步传输和透明传输等不同传输方式,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中使用广泛。

PPP协议具有较好的错误检测和纠正能力,同时还支持多种身份认证方式,如PAP、CHAP等。

2. HDLC协议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是一种同步传输协议,常用于传输广域网数据及电话系统中的ISDN通信。

HDLC协议可以支持点对点通信、多点通信和广播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

它具有可靠的错误控制、流量控制和传输速率控制等功能,同时还可以实现数据的压缩和多链路传输。

3. SLIP协议SLIP(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是一种基于串口的异步传输协议,在TCP/IP网络中广泛应用。

DCS及现场总线技术 第7章

DCS及现场总线技术 第7章
第7章 典型现场总线及其应用
7.1 FROFIBUS总线
一、 FROFIBUS总线
PROFIBUS总线由三个兼容部分组成,即PROFIBUS-DP、PROFIBUS-FMS和 PROFIBUS-PA,三个系列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如图7-1所示: DIN 19245、EN 50170-2、IEC 61158
(2)PROFIBUS-PA设备行规: 行规保证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具有相同的通信功能。
3. PROFIBUS-FMS
(1)PROFIBUS-FMS通信对象与对象字典 (2)PROFIBUS-FMS行规
五、PROFIBUS总线的应用设计
1.PROFIBUS控制系统的构成 1) 一类主站:PC、PLC或可做一类主站的控制器,由它们完成总线通信控制与管理 2) 二类主站:操作员工作站、编程器、操作员接口等,完成各站点的数据读写、系 统配置、故障诊断等。 3) 从站 可作为从站的设备
(1)RS 485传输技术的基本特征
•传输速率:9.6Kbit /s~12Mbit/ s。
•通信介质:屏蔽双绞电缆,也可取消屏蔽,取决于环境条件。
•网络拓扑:线性总线,两端配备有源的总线终端电阻。 •站点数:每分段32个站(不带中继器),可扩展到126个站(带中继器)。 •插头连接:9针D型插头。
(2)RS 485传输设备安装要点
图7-11 FF模型内部结构
2. 协议数据的构成与层次
用户应用
用户数据
FMS 总线报文规范 FMS协议控制 FAS 总线访问字层
用户数据编码 0至251 FMS协议数据 4至255 FAS协议数据 5至256 DLL协议数据 1 8至273 1 帧校验
4
FAS协议控制
DLL 数据链路层

第7章 嵌入式Linux网络应用开发(新)2

第7章 嵌入式Linux网络应用开发(新)2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
• UDP数据包头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
• 协议选择
协议的选择应该考虑到数据可靠性、应用的实时 性和网络的可靠性。
——对数据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需选择TCP协议,而对数 据的可靠性要求不那么高的应用可选择UDP传送。 ——TCP协议中的3次握手、重传确认等手段可以保证数 据传输的可靠性,但使用TCP协议会有较大的时延,因此 不适合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而UDP协议则有很好的 实时性。 ——网络状况不是很好的情况下需选用TCP协议(如在广 域网等情况),网络状况很好的情况下选择UDP协议可以 减少网络负荷。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
• TCP/IP的可靠性特性
在TCP/IP网络中,IP采用无连接的数据报机制,对数据 进行“尽力而为”的传递机制,即只管将报文尽力传送到目 的主机,无论传输正确与否,不做验证,不发确认,也不保 证报文的顺序。TCP/IP的可靠性体现在传输层协议之一的 TCP协议。TCP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因为传输层是端 到端的,所以TCP/IP的可靠性被称为端到端可靠性。 TCP/IP的特点就是将不同的底层物理网络、拓扑结构隐 藏起来,向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通用、统一的网络服务。 这样,从用户的角度看,整个TCP/IP互联网就是一个统一 的整体,它独立于具体的各种物理网络技术,能够向用户提 供一个通用的网络服务。 TCP/IP网络完全撇开了底层物理网络的特性,是一个高 度抽象的概念,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其为TCP/IP网络赋予 了巨大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
• TCP/IP的协议参考模型和OSI协议参考模型的对 应关系如下图 :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概述数据链路层是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它负责将数据包转换为比特流,以便在物理介质中进行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定义了在网络中如何构建和维护通信链路,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检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1.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定义了数据的封装、传输和错误检测方法。

HDLC使用帧结构来封装数据,每个帧由起始标志、地址字段、控制字段、信息字段、帧检验序列和结束标志组成。

起始标志用于识别帧的开始,地址字段用于传输数据的目的地地址,控制字段用于管理数据传输的流程,信息字段包含实际的数据,帧检验序列用于错误检测,结束标志表示帧的结束。

2. PPP(点对点协议)PPP是一种用于点对点连接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支持多种网络协议的传输,如IP、IPv6、IPX等。

PPP使用了一种简单的帧格式,每个帧由起始标志、地址字段、控制字段、协议字段、信息字段和帧检验序列组成。

PPP通过协商阶段来确定链路层的参数,如数据压缩、错误检测和认证方式等。

PPP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被广泛应用于拨号、广域网和虚拟专用网等网络环境中。

3. Ethernet(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数据链路层协议,它使用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机制实现共享介质的多点通信。

Ethernet帧由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检验序列组成。

目的MAC地址用于指示数据的接收方,源MAC地址用于指示数据的发送方,类型字段用于标识数据的协议类型,数据字段包含实际的数据,帧检验序列用于错误检测。

4. WLAN(无线局域网)WLAN是一种无线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无线局域网中的数据传输。

WLAN 采用了类似于以太网的帧格式,但使用了不同的物理层技术,如峰值信噪比(PSK)、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

WLAN可以通过无线访问点连接到有线网络,实现无线和有线网络的互联。

FF总线概述

FF总线概述

(4) 现场总线通信控制器与智能仪表 或工业控制计算机之间的接口技术
(5) 系统集成技术
(6) 系统测试技术
精选课件ppt
7
FF 通信模型
8
每个具有通信能力的现场总线物理设备都应具有通信模型。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核心部分之一是实现现场总线信号的数字通信。
功能块应用 与设备描述
总线报文子层 总线访问子层
本质安全
111
112
121
122
非本质安全
113
114
123
124
对总线供电类的设备其参数参照推荐标准
参数 推荐值
设备允许电 设备允许 设备输入电 设备残余容 设备残余感

电流



最小24V 最小250mA 1.2W
<5nF
<20uH
精选课件ppt
20
21
FF压力、流量、 液位变送器
精选课件ppt
基金会现场总线作为工厂的底层网络,相对一般广域
网、局域网而言,它是低速网段,其传输速率的典型
值为:
31.25kbps,1M bps 和 2.5M bps
精选课件ppt
5
FF 现场总线的优点
6
减少接线与安装 易于集成 简化操作和维护
灵活的拓朴结构 实现与地点无关的控制 对等实体间高速通信 真正的可互操作性 完善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发布/预订接收型 缓冲、一对多、 受调度或非周期 刷新功能块的输 入输出数据 向PID控制功能块 和操作台发送测 量值
11
主要内容
4.1 概述 4.2 物理层 4.3 数据链路层 4.4 用户层及功能块 4.5 设备描述DD与DDL 4.6 通信控制器

网络技术习题第七章习题

网络技术习题第七章习题

第七章习题7.1 习题解析7.1.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例2 以下关于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B)数据链路层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无差错的数据链路C)数据链路层必须实现链路管理、帧传输、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功能D)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屏蔽了帧结构的差异性7.1.2差错产生与差错控制方法例1 以下关于差错产生的原因和差错类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 )。

A)通信信道噪声是产生传输差错的主要原因B)通信信道的噪声分为两类:热噪声和冲击噪声C)冲击噪声会产生随机差错D)随机差错与突发差错共同构成了传输差错例2 以下关于误码率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不是异常是应该有的)。

A)误码率是指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B)它在数值上近似等于被传错的比特数与传输的二进制比特总数之比C)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异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参数D)只有被测量的传输二进制位数越大,才会越接近真正的误码率值例3 以下关于检错码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不容易)。

A)自动检测出错误并进行纠正的方法称为差错控制方法B)为每个传输的分组加上一定的冗余信息,接收端可以发现传输差错,但不能纠正C)为每个传输的分组加上足够多的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能发现并自动纠正差错D)纠错码方案工作原理简单,实现起来容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4 以下关于循环冗余码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有国际标准;相同为“0”;不同位“1”)。

A)CRC检错方法使用了双方预先约定的生成多项式G(x)B)生成多项式G(x)可以随机生成C)CRC校验码采用二进制的”异或”操作D)C RC校验码能够检查出来离散错与突发错例5如果发送数据比特序列为110011,生成多项式比特序列为11001.请回答以下问题:1)计算CRC校验序列。

2)给出发送方发送到接收方的比特序列。

答:7.1.3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例1 以下关于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属于停止等待协议)。

C++socket编程详解

C++socket编程详解

第1章Visual C++网络编程概述Visual C++(后面简写为VC)网络编程是指用户使用MFC类库(微软基础类库)在VC编译器中编写程序,以实现网络应用。

用户通过VC编程实现的网络软件可以在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互传文件、图像等信息。

本章将向用户介绍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络编程基础知识,其开发环境是VC。

在VC 编译器中,使用Windows Socket进行网络程序开发是网络编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1 网络基础知识如果用户要进行VC网络编程,则必须首先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框架和工作原理。

在两台或多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通信时,其通信的双方还必须遵循相同的通信原则和数据格式。

本节将向用户介绍OSI七层网络模型、TCP/IP协议以及C/S编程模型。

1.1.1 OSI七层网络模型OSI网络模型是一个开放式系统互联的参考模型。

通过这个参考模型,用户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OSI参考模型如图1.1所示。

图1.1 OSI七层网络模型用户从OSI网络模型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网络数据从发送方到达接收方的过程中,数据的流向以及经过的通信层和相应的通信协议。

事实上在网络通信的发送端,其通信数据每到一个通信层,都会被该层协议在数据中添加一个包头数据。

而在接收方恰好相反,数据通过每一层时都会被该层协议剥去相应的包头数据。

用户也可以这样理解,即网络模型中的各层都是对等通信。

在OSI 七层网络模型中,各个网络层都具有各自的功能,如表1.1所示。

表1.1 各网络层的功能注意:在表1.1中列出了OSI 七层网络模型中各层的基本功能概述。

用户根据这些基本的功能概述会对该网络模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1.1.2 TCP/IP 协议TCP/IP 协议实际上是一个协议簇,其包括了很多协议。

例如,FTP (文本传输协议)、SMTP (邮件传输协议)等应用层协议。

TCP/IP 协议的网络模型只有4层,包括数据链路层、网络层、数据传输层和应用层,如图1.2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输数据
010110011001010
噪声
数据信号 与噪声信号 叠加后的波形
采样时间 接收数据 原始数据
时间 010110111001000 010110011001010
出错的位 (b)
7
7.2.3 误码率的定义
误码率是指二进制比特序列在数据 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在数值上近似等于:Pe = Ne/N; 其中:N为传输的二进制比特总数,
二是控制字符的编码不能在用户数据字段中出 现。
数据不能“透明”传输可以采用转义字符解决。
18
面向字符型协议实例—BSC协议
BSC协议中使用的控制字符
控制字符
SOH(Start of Head) STX(Start of Text) ETX(End of Text) EOT(End of Transmission) ENQ(Enquiry) ACK(Acknowledge) NAK(Negative Acknowledge) DLE(Data link Escape) SYN(Synchronous) ETB(End of Transmission Block)
7.3.1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分类 面向字符型 面向比特型
7.3.2 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 利用已定义好的一种标准字编码(如ACSII码)
的一个子集来执行通信控制功能; 典型的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是二进制同
步通信(BSC)协议。
17
面向字符型协议的两个明显的缺点:
一是使用不同字符集的计算机很难利用面向字 符型协议来通信;
将f(x)·xK+R(x)作为整体,从发送方通过通信信道传送 到接收方;
接收方对多项式f′(x)采用同样的运算, f ′(x)·xK/G(x)=Q(x)+ R′(x)/G(x),求得余数多项式 R′(x);
根据计算余数多项式R′(x)是否等于接收余数多项式 R(x)判断是否出现错误。
14
CRC检错方法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
—自顶向下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吴功宜 吴英
编著
1
第7章 数据链路层协议
及编程方法
2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数据链路层协议分为哪几种类型? ·数据链路层采取了哪些差错控制技术? ·HDLC协议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PPP协议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Ethernet网MAC层协议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9
7.2.4 检错码与纠错码
差错控制—在通信过程中能够自动检测出错误并 进行纠正的方法;
差错控制有两种基本的方案: 纠错码:为每个分组加上足够多的冗余信息,
接收方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差错; 检错码:为每个分组加上一定的冗余信息,接
收方能发现传输差错,但是自己不能 正,必须通过重发机制来解决。
10
7.2.5 循环冗余编码工作原理
CRC检错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在发送方,将发 送数据作为一个多项式f(x)的系数,用双方预 先约定的生产多项式G(x)去除,求得一个余数 多项式。将余数多项式加到数据多项式后发送 到接收方。在接收方,用同样的生成多项式 G(x)去除接收数据多项式f’(x),得到计算的余 数多项式。如果计算的余数多项式与接收的余 数多项式相同,表示传输无差错;否则,表示 传输有错,由发送方重发数据,直至正确为止。
CRC校验码的检错能力很强,它除了能检查出离散错,还 能检查出突发错;
CRC校验码具有以下检错能力: CRC校验码能检查出全部单个错; CRC校验码能检查出全部离散的二位错; CRC校验码能检查出全部奇数个错; CRC校验码能检查出全部长度小于或等于K位突发错; CRC校验码能以[1-(1/2)K-1]的概率检查出长度为K+1
Ne为被传错的比特数。
8
理解误码率的定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传 输可靠性的参数;
对于一个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不能笼统地说 误码率越低就越好,要根据实际传输要求提出 误码率要求;
对于实际数据传输系统,如果传输的不是二进 制位,需要折合成二进制位来计算;
差错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在实际测量一个数据 传输系统时,只有被测量的传输二进制位数越 大,才会越接近真正的误码率值。
3
7.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7.1.1 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 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的关系
计算机 调制解调器
电话交换网
计算机 调制解调器
物理线路 数据链路
4
7.1.2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链路管理 帧同步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透明传输 寻址
5
7.1.3 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存在数据传输 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对于网络层来说是无差错 的数据链路;
G(x)=x32+x26+x23+x22+x16+x12+x11+x10+x8 +x7+x5+x4+x2+x+1
13
CRC校验的工作过程
发送方生成数据多项式f(x)·xK,其中K 为生成多项式 的最高幂N值减1;
将f(x)·xK除以生成多项式G(x),得 f(x)·xK/G(x)=Q(x)+R(x)/G(x)。其中,式中R(x)为余数 多项式;
位的突发错。
15
7.2.6 差错控制机制
反馈重发(ARQ)纠错:收发双方在发现传输 错误时,采用反馈和重发的方法来纠正错误;
反馈重发纠错的实现机制:
发送方
接收方
信源
校验码 编码器
发送 装置
接收 装置
校验码 译码器
信宿

存储器


道 反馈信号
控制器
反馈信号 控制器
16
7.3 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层协议
R'(x)
= Q(x)+
G(x)
G(x)
R'(x)= R(x) 接收正确 R'(x)≠ R(x) 接收错误
标准的CRC生成多项式:
CRC-12 G(x)=x12+x11+x3+x2+x+1 CRC-16 G(x)=x16+x15+x2+1 CRC-CCITT
G(x)=x16+x12+x5+1 CRC-32
数据链路层提供:链路管理、帧传输、流量控 制、差错控制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的服务表现在:
正确传输网络层的用户数据; 向网络层屏蔽物理层采用传输技术的差异性。
6
7.2 差错产生与差错控制方法
7.2.1 设计数据 链路层的原因
信源
通信信道
信宿
数据
噪声 (a)
数据+噪声
7.2.2 差错产生 的原因与类型
11
7.2.5 循环冗余编码工作原理
发送方
接收方
计算机网络
发送数据 f(x) 生成多项式 G(x)
f(x) . xk
R(x)
=Q(x)+
G(x)
G(x)
实际发送:
f(x)
.
k
x+
R(x)
数据字段 校验字段
f(x) . xk + R(x)
发送
12
发送数据 f '(x) 生成多项式 G(x)
f'(x) . x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