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2古诗《题临安邸》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12古诗《题临安邸》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熏、杭”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

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二、课前预习布置1.自学生字;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

三、解诗题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板书:题临安邸2.介绍诗人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四、读诗句1.大声朗读诗句。

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五、释诗意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六、入诗境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七、悟诗情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

“熏”与“醉”的解析)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

作:当作。

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

作者直斥统治者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忧。

)3.填空《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统治者()。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21张PPT)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21张PPT)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古诗,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背诵学过的爱国诗歌,体会到“言为志,歌为咏”,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 的特殊反应。使学生容易进入到诗人林升的内心世界。 (二)解释诗题,简介作者 师生合作理解诗题,交流对林升的认识。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林升诗歌的热情。 (三)熟读古诗,初步感知 1、通过复习学诗方法(1、读古诗,初步感知 ; 2、看注释,了解诗意;3、想意境,悟出诗情 。)使学生对学诗方法重新认识。 试读古诗让学生对这首诗歌有初步印象,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通过播放视频范读,老师对读诗方法再加以指点,学生再读时就很容易进入到诗歌意境中,真正 体会到诗歌的韵律美。
不足之处:学生仅仅结合写作背景、课下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对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也能有浅显的感悟,但学生自己的感悟太 少,可能是我给的时间不够,让学生读得也太少,以后教学要注意。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5、我紧紧扣住这首诗中“西湖歌舞几时休?”指点学生朗读,领会诗人所表达的忧国忧民的 感情,同时进行小结: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 答后,再次提出你想对权贵们说些什么?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六)吟诵全诗,再现诗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我用了情势多样的朗读方式和背诵环节,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 。 (七)拓展延伸,升华诗情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爱国情感得以升华,我找了四句爱国诗句让学生诵读,加以拓展延伸。 (八)布置作业,迁移训练。 设计意图:设置层次性强的作业,可以照料不同层面的学生;同时,可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的能 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 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人教部编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文学特点以及诗人情感的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古诗。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美景。这为接下来的古诗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古诗的文学特点,比如韵律、对仗和意象。我发现,当学生们能够把这些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诗句相结合时,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案例分析环节,通过分析《题临安邸》等古诗,学生们对诗人如何运用这些文学手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创作诗词,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过程。大家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而且,在成果展示的时候,我也惊喜地发现了一些很有创意的作品。这让我觉得,学生们在掌握了古诗的基本知识后,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3)诗人情感的理解: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诗人的情感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难点举例:《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引导,通过举例、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透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维品质,使他们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包括韵律、对仗、意象等。这些元素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美。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部编版)

教学设计与反思: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题临安邸》,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掌握诗文的基本意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古诗《题临安邸》:宋林升所作,描绘了临安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字词讲解:解析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题临安邸》,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中的关键字词。

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临安城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并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文:学生跟读、自读古诗《题临安邸》,教师指导发音、节奏。

3. 解析诗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5. 巩固知识: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

6. 朗读背诵:学生集体朗读、背诵诗文,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板书设计:《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七、作业设计:1. 抄写古诗《题临安邸》全文,注意字迹工整。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临安城的短文。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古诗《题临安邸》 教学反思

古诗《题临安邸》 教学反思

古诗《题临安邸》教学反思《题临安邸》是宋代陆游的一首咏史之作,表达了他对家国沦陷的痛苦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以下是对《题临安邸》教学的一些反思:背景介绍:在教学开始时,我注重介绍陆游的生平背景和他所处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南宋灭亡的背景。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题临安邸》的创作动机和情感基础。

诗歌背景解释:解释《题临安邸》的背景,特别是诗歌中表达的对家国的痛苦和对时局的反感。

通过介绍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陆游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情感渲染。

诗歌结构分析:对《题临安邸》的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包括韵律、格律等方面。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艺术构思和表达方式。

词语解释:强调对一些古文中生僻词汇的解释,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中每个词语的含义。

陆游的诗歌常常包含深刻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需要特别关注这些方面。

情感体验: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歌中表达的痛苦和愤怒情感,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或朗读,更好地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历史背景融入:由于《题临安邸》涉及对时局的反感,我在教学中融入了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时代特色,增强对历史的认识。

文学风格讲解:介绍陆游的文学风格,包括他在文学上的独特贡献。

通过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

讨论与分享: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题临安邸》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互相交流,拓展学生对于诗歌的多角度理解,促使更深层次的思考。

写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例如对时局的感想或写一篇与诗歌相关的短文。

通过写作,巩固对诗歌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反思:安排时间进行课后反思,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思考教学过程中的改进点。

这有助于提高未来教学的效果。

通过对《题临安邸》的教学反思,我期望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陆游的思想和情感,同时通过这首诗歌感受到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氛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过程】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

播放《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谁能告诉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失地)3、我们来看一看北宋和南宋的对照图,同学们对比一下,就知道宋朝的土地被金兵占领了多少。

(出示地图)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

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的悲惨的生活,他们痛失亲人,他们家破人亡,他们流离失所。

4、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板书:权贵)南宋的皇帝都干什么去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

(板书诗题)生齐读二、品悟:走进诗文。

1、出示《题临安邸》,师介绍当时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2、同学们,听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指名答。

师:那么我们就用愤怒、责问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自由读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第【1】篇〗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这堂课中,为达成学习目标,充分整合了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这两首诗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但是这两首诗所反映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但是如果把两首诗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两幅对比强烈的画面,在学生心中就会引起强烈震撼。

另外课结束听歌曲《满江红》更能激发学生心中的共鸣。

课堂气氛顿时豪气冲天,壮怀激烈,此举用时虽短,用意颇深,大有“一唱雄鸡天下”的痛快。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第【2】篇〗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

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那份情、那份爱、那颗心、那种味,紧紧抓住“物象”这一中介,成功实现了学生对古诗感悟的突破。

“醉”化为画面,“熏”化成画面,试想此景此情,怎不让人悲愤。

情来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难生成的,“情”要靠“象”去显。

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像化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生机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入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恨诗人所恨,于是诗人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诗”的召唤下和引领下,喷涌而生,一泻千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第【3】篇〗《题西林壁》教学反思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再去欣赏庐山的山峰,站在诗人的角度,把自己当作诗人,走进庐山去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

这样,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来感悟诗中所蕴含道理的就很容易。

我先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字面上的意思,让他们明白诗人会写下“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正的面目呢,原来是自己处在庐山的群山之中”。

题临安邸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题临安邸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题临安邸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摘要:一、题临安邸教学反思概述二、题临安邸教学中的优点1.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背景和作者意图2.突出古诗讽喻性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3.有效运用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趣味性三、题临安邸教学中的不足1.语言障碍和时代隔膜导致学生理解难度2.教学过程中对古诗意境的挖掘不足3.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充分关注四、改进措施及建议1.加强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2.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意境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正文:题临安邸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题临安邸的教学过程中,既有值得肯定的优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在题临安邸的教学中,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了解了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通过播放《示儿》这首诗,让学生认识到南宋时期国家民族的危机,从而对诗人的讽刺和担忧产生共鸣。

这一点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突出了古诗的讽喻性质,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

诗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讽刺意味,使学生意识到统治阶级的荒淫无度,进而对历史产生思考。

此外,教师还运用了多媒体资源,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播放相关音频和展示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古诗所描绘的场景,提高了课堂效果。

然而,在题临安邸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由于语言障碍和时代隔膜,学生对古诗的理解难度较大。

教师在讲解古诗时,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跨越这一障碍,使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之美。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对古诗意境的挖掘不足。

教师应提高自身素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每个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不尽相同,教师应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实施分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改进题临安邸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提高自身素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意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临安邸》教学反思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我总是讲究字字落实,丝毫不敢怠慢,先从诗人,题目入手,然后是逐字逐句讲解,再是领悟诗人的情感,最后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学生早已习惯于这样的教学形式,但长此以往,对学习古诗也就慢慢失去了兴趣。

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我一直都在寻求创新的方法,通过我们年组教研、集体备课,我开始了新的尝试,如果说,今天的这节课存在一些亮点,都要归功于我们五年组语文老师集体的智慧。

下面就说说我对这节课在备课和上课中的一些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前逐字逐句讲解的旧模式,通过图片、音乐、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意,领悟情感。

如在理解诗中的“醉”和我们平时喝醉酒的“醉”有什么不一样的基础上,配以史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想象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在充分想象中,体会到当时的南宋统治者们整天沉迷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之中,哪还记得被金兵占领的土地,哪还记得遗留在汴州的老百姓。

学生对文本丰富和建构中,逐渐走近了那段历史,投身其中,恨朝廷之腐,怜百姓之苦,痛诗人所痛,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一涌而出,与文本产生强烈的共鸣。

还有,在理解“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的时候,我出示了《清明上河图》,图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汴州的繁华,学生在惊叹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之时流露出繁华已逝的惋惜,更深刻领会了诗人一针见血的嘲讽:汴州的今日就是杭州的明天啊!诗人那份忧国忧民的赤诚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得以宣泄。

此时,我想说,古诗短短的几个句子所包含的情感却是沉甸甸的。

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是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而创设情境是感悟诗情的重要途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诵读是古诗教学的核心手段,依靠充分诵读,能使“心入于境,情会于物”,以至心领神会,通达“悟”的境界。

在教学本课时,我把对古诗的朗读指导落到了实处。

我采用层层拔高的方法,大体分了五个步骤开展朗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好节奏;三读,读懂诗意;四读,读出情感;五读,学会诵读。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步步引导,学生朗读的水平在逐层提高。

一首古诗短短几十个字,却反映出一个时代的背景,时隔数百年、上千年,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参透诗中的意境确实很难,所以收集资料尤为重要,课前我自己就搜集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背景资料,去了解历史。

课上,学生通过阅读背景资料,感知古诗的写作背景,为感受古诗的深刻内涵奠定了基础。

同时,语文课堂要体现“大语文”观,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首诗的教学,我适当地对古诗教学进行了拓展。

上课伊始,我引导孩子们背诵了许多爱国诗篇,接着我又组织学生一起背诵了陆游的爱国诗《示儿》,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结合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所反映的场景,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在金人欺压下,老百姓度日如年的凄凉,和他们无日不在盼望南宋王朝收复失地的迫切。

正在学生移
情于北方百姓那无助的“悲凉”之时,随即引导他们质疑:“南宋王朝的统治者们到底在干什么?”此时,再来品读《题临安邸》,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结尾处我带领学生从不同描写对象的角度选读了范成大的“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陆游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从不同体裁的角度选读了《满江红》这首词,……这些诗词虽有不同,但都表达出对南宋王朝的担忧,都表达出满怀壮志的爱国热情。

这些爱国诗篇的拓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网状”的积累模式,达到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

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虽说这节课是经过几次打磨,但终有不妥之处。

比如在创设“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时我没能让学生去展开,只是如蜻蜓点水般请个别学生说,虽然学生也说了出来,但我感觉还没有真正地深入地领会透彻。

如何在遵循学生阅读规律下,有效开展古诗阅读,这次“集体教研课”给了我尝试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和我的队友们还将进一步探索古诗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将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总之,古诗文是一种芬芳的精神食粮,古诗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

如何高效进行古诗文教学,还有很多待于我们努力努力学习和探索。

小学语文知识常识
描写四季的句子
春: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夏: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秋: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冬: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11. 表示“看”的字词:瞥、瞅、望、瞄、瞪、盯、观察、凝视、注视、看望、探望、瞻仰、
扫视、环视、仰望、俯视、鸟瞰、俯瞰、远望、眺望、了望
2.表示“说”的字词:讲、曰、讨论、议论、谈论、交流、交谈
3.表示“叫”的字词:嚷、吼、嚎、啼、鸣、嘶、嘶叫、嚎叫、叫嚷
4.表示“第一”的字词:首、元、甲、子、首先、冠军、魁首、首屈一指、名列前茅5.象声词(表示声音的):吱呀、喀嚓、扑哧、哗啦、沙沙、咕咚、叮当、咕噜、嗖嗖、唧唧喳喳、叽叽喳喳、轰轰隆隆、叮叮当当、叮叮咚咚、哗哗啦啦
6.表示春的成语:鸟语花香、春暖花开、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风轻拂、春光明媚7.表示夏的成语:烈日当空、暑气逼人、大汗淋漓、挥汗如雨、乌云翻滚、热不可耐8.表示秋的成语:秋高气爽、五谷丰登、万花凋谢、天高云淡、落叶沙沙、中秋月圆9.表示冬的成语:三九严寒、天寒地冻、雪花飞舞、寒冬腊月、千里冰封、滴水成冰10.带有人体器官或部位名称的词语:头重脚轻、指手画脚、愁眉苦脸、心明眼亮、目瞪口
呆、张口结舌、交头接耳、面黄肌瘦、眼明手快、眼高手低、昂首挺胸、心灵手巧、摩拳擦
掌、摩肩接踵
11.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鼠目寸光、谈虎色变、兔死狐悲、龙马精神、杯弓蛇影、马到成
功、与虎谋皮、亡羊补牢、雄狮猛虎、鹤立鸡群、狗急跳墙、叶公好龙、声名狼籍、狐假虎
威、画蛇添足、九牛一毛、鸡犬不宁、一箭双雕、惊弓之鸟、胆小如鼠、打草惊蛇、鸡飞蛋
打、指鹿为马、顺手牵羊、对牛弹琴、鸟语花香、虎背熊腰、杀鸡儆猴、莺歌燕舞、鸦雀无
声、鱼目混珠、鱼龙混杂、龙争虎斗、出生牛犊、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狗尾续貂、爱屋及乌、螳臂当车、蛛丝马迹、投鼠忌器、门口罗雀、管中窥豹
(带有“马”的词语: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龙马精神、马失前蹄、指鹿为马、一马当先)
(带有“鸡”的词语:闻鸡起舞、雄鸡报晓、鹤立鸡群、杀鸡取卵、鸡犬不宁、鸡飞蛋打、
鸡毛蒜皮)
(带有“牛”的成语:小试牛刀、九牛一毛、牛头马面、牛鬼蛇神、牛马不如、牛角挂书、
牛毛细雨、如牛负重、风马牛不相及、初生牛犊不怕虎、九牛二虎之力)
12.数字开头的成语:一诺千金、一鸣惊人、一马当先、一触即发、一气呵成、一丝不苟、
一言九鼎、一日三秋、一落千丈、一字千金、一本万利、一手遮天、一文不值、一贫如洗、
一身是胆、一毛不拔二、三其德、两面三刀、两肋插刀、两败俱伤、两情相悦、两袖清风、
两全其美、三生有幸、三思而行、三令五申、三头六臂、三更半夜、三顾茅庐、四面楚歌、
四面八方、四海为家、四通八达、四平八稳、四分五裂、五大三粗、五光十色、五花八门、
五体投地、五谷丰登、五彩缤纷、五湖四海、六神无主、六根清净、六道轮回、六亲不认、
七零八落、七嘴八舌、七高八低、七窍生烟、七上八下、七折八扣、七拼八凑、八面玲珑、
八面威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九霄云外、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鼎一丝、十指连心、
十面埋伏、十字街头、十全十美、十年寒窗、十万火急、十拿九稳、百年大计、百花齐放、
百思不解、百家争鸣、百感交集、百读不厌、百川归海、千方百计、千军万马、千言万
语、
千辛万苦、千秋万代、千真万确、千里鹅毛、万无一失、万众一心、万事大吉、万人空巷、
万家灯火、万象更新、万人瞩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