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题试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用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透镜甲成放大、倒立、实像;透镜乙成缩小、倒立、实像;透镜丙成放大、正立、虚像。
由此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A.于甲>于乙>于丙B.于丙>f J于乙C.于甲<于乙</丙D.于乙</丙<f甲【答案】B【解析】【详解】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说明物距u相等,甲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2f田>u>f,所以u>f>u;乙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u>2f,所甲甲甲2 乙以f v u;丙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说明4>u;所以,r>、>f。
乙2 丙丙甲乙故选B。
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甲匕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对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由图知,小红拍的像比小明拍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小红拍摄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即小明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近,小红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远;所以选项AB是错误的;有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拍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可,即镜头要往前伸,小明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红的一样大,小明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后缩. 所以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要解决此题,除了要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和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要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3.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是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像,那么这透镜的焦距f为A. 2厘米<f<4厘米B. 4厘米<f<5厘米C. 5厘米<f<8厘米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物体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所以,f <8cm< 2f,即4cm<f <8cm——①;由“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可知u=10cm>2f,即f<5cm ---- ②,综上所述,由①②可4cm<f<5cm.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答案)

1.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
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凸透镜/凹透镜),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视/远视)的矫正相似。
【答案】10 同一高度照像机凹透镜近视【解析】(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处即为焦点的位置,由图甲可知,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同一高度。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此时的物距为40cm,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之外,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像。
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像成在了光屏的前方,要使像仍成在光屏上,需要一个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凹透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因此这与近视眼的矫正相似。
故答案为:(1). 10 (2). 同一高度 (3). 照像机 (4). 凹透镜;近视。
2.(7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 5cm(1)实验前应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2)如图,光屏应在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4)若实验中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则从侧面(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凸透镜大小.【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③;放大;幻灯机;(3)右;(4)不能;相等.【解析】试题分析:(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由图知,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30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30cm=20cm,即蜡烛在1倍和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2倍焦距之外,幻灯机(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会聚得要晚了,像距更大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物距大于2f,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平面镜所称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同,所以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蜡烛大小相等.考点:凸透镜成像、平面镜成像3.(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题试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某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如图所示,当蜡烛距透镜1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6cmC.当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像一定会变小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4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可能得到烛焰的像【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由题意可知,物体经凸透镜后成的是实像。
物距为10cm,像距为6cm,物距大于像距,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10cm>2ff<5cm①此时像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f<6cm<2f3cm<f<6cm②综合①②得3cm<f<5cm故B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当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像一定会变大,故C错误;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4cm时,如果3cm<f<4cm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可以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OO'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 点时,像在C点。
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A .一定在B 点成一个实像B .一定在A 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C .可能在B 、C 之间成一个实像D .可能在C 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答案】D【解析】 如果凸透镜放在C 点右侧,那么当点光源放在A 点时,成像在A 点左侧,而不是右侧的B ,所以不可能;当光源在A 点时,像在透镜另一侧,说明成实像,那么像距应在一倍焦距外,这样当点光源在B 点时就也会在相对于B 的另一侧成实像,(也就是A 的一侧)而不是成像在C 点.所以透镜不可能在AB 和BC 之间.如果凸透镜放在A 点左侧,那么当点光源放在A 点时,成像在B 点,当点光源放在B 点时,成像在C 点,成像都是虚像.故此时凸透镜只能放在A 点的左侧;所以该情况下有如下几种可能,即若C 点在透镜的1倍焦距以外,像应成在透镜左侧的1倍焦距以外;另一种可能是,若C 点还在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即此时所成的像应在C 点的右侧.故分析四个选项,只有D 是正确的.故选D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像距随物 距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 A 、B 、C 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蜡烛处于 AB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蜡烛处于 BC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将蜡烛从 C 移动到 B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D .将蜡烛从 B 移动到 A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u=v=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判断凸透镜的焦距.(2)根据物距和焦距,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u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 >u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详解】(1)由图象知,220cm u v f ===,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10cm f =.(2)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选项错误.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选项错误.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选项正确.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选项错误.故选C.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物体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物距为16cm时,像距也为16cm,即都等于二倍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cm,故A错误;B. 由图可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即物距增大时,像距变小,像会逐渐变小,故B正确;u=时,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投影仪根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原理制C. 当20cm成,故C错误;u=时,即物距处于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D. 当12cm故选B.【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5.毕业班的同学在照毕业照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进入取景框,接下来的操作是()A.应使照相机靠近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胶片B.应使照相机远离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胶片C.应使照相机远离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远离胶片D.应使照相机靠近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远离胶片【答案】B【解析】【详解】毕业班的同学在照毕业照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进入取景框,即是要把像变小,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像要更加小,那么物距应该变大,应使照相机远离学生,同时为了成清晰的像,像距要变小,即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胶片,故选B。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
A. 透镜的直径B. 入射光线的方向C. 透镜的曲率D. 透镜的颜色答案:C解析: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透镜的曲率,曲率越大,焦点位置越近;曲率越小,焦点位置越远。
2. 关于凸透镜焦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B.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中心C.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正焦距D.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表面答案:A解析: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因为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在透镜的透镜中心的同侧。
3. 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关注的光线是()。
A. 仅仅想光轴靠近的光线B. 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C. 只有经过透镜中心的光线D. 完全垂直于光轴的光线答案:B解析: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是通过将光线聚焦在焦点上实现的,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其余光线则在透镜后面的位置得到成像。
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
A. 实物体B. 虚物体C. 光线D. 影子答案:B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虚物体,即物体的投影形成在透镜后的位置。
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实物体与虚物体的区别在于()。
A. 实物体有质量,虚物体没有B. 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C. 实物体是透明的,虚物体是不透明的D. 实物体发出光线,虚物体不发出光线答案:B解析: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虚物体是通过光线经过凸透镜成像后形成的投影。
二、填空题1. 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如果经过像方焦点,成像在()方的位置。
答案:虚物方2.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焦点位置在()透镜的位置。
答案:凸3. 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物体放在焦点处,成像在()。
答案:无穷远处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成像的位置是()。
答案:物距焦距的倒数5. 凸透镜焦距越大,对物距的要求越(),反之亦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测试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45cm时,成的像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B解题思路:已知f=10cm,u=45cm大于2f,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凸透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A.缩小、正立的虚像B.放大、正立的虚像C.缩小、倒立的实像D.放大、倒立的实像答案:B解题思路: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只有当u<f时,才会得到与物体在凸透镜同侧的像,并且像的特点是正立、放大、虚像。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把高4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6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12.5cmB.7.5cmC.4.5cmD.10cm答案:B解题思路: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说明是实像,像的高度是6cm大于物体的高度,说明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即物距大于5cm小于10cm,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46cmB.36cmC.26cmD.16cm答案:D解题思路:当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设焦距为f,则,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当物体从距凸透镜1.5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向3倍焦距处的过程中,物体的像将(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解题思路:当物体从距凸透镜1.5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向3倍焦距处的过程中成实像,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A,C,D错误,B正确。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当物距为25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烛焰的像。
那么,当蜡烛移至离凸透镜lOcm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正立、放大、虚像B.倒立、放大、实像C.正立、放大、实像D.倒立、缩小、实像【答案】A【解析】由“当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可知, f﹤25cm﹤2f,则12.5 cm﹤f﹤25cm;那么,当蜡烛移至离凸透镜l0cm时,u﹤f,由“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v﹥f”可知,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放大、虚像。
故选A。
【考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要使烛焰的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
当它们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填“缩小” 、“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2)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______ 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 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答案】(1)同一高度倒立缩小(2)靠近凹透镜【解析】(1)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由题意知,f=10cm,当物距u=30cm时,u>2f.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②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可以使光线推迟会聚。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7.(1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 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_____。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习题 (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今年的元月31日晚,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观看到天文奇观“月全食”。
如图所示是小明用照相机拍摄的月全食照片,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亮是光源B.若想拍摄到更大的月亮,应增大凸透镜的焦距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工作的D.月食主要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答案】B【解析】【详解】A. 月亮不属于光源,故A选项错误。
B. 若想拍摄更大的月亮,根据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应选焦距更长的镜头,增加像距,同时增大照相机暗箱的长度,故B选项正确。
C.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故C选项错误。
D. 月食天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选项错误。
故选:B.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答案】D【解析】【详解】A.观察图片可知,当物距u=16cm时,像距v=16cm,这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上,即:2f=16cm,所以凸透镜焦距是8cm,故A错误;B.因为8cm<10cm<16cm,所以这时f<u<2f,这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当u=22cm时,u>2f,这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D.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那么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是正确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移动过程中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单选题:1、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u=8cm 时,在透镜中看到正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 u=10cm 时,在光屏上看到倒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下列各值时,对像的性质判断 正确的是()A . u=20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像B . u=15cm 时,成正立放大的像C . u=9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像D . u=5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像2、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 10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8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f 的范围为( )A . 10cm v f v 18cm B . 5cm v f v 9cm C . 9cm v f v 10cm D . 18cm v f v 20cm 3、 物体通过凸透镜可成( )A .正立、缩小的虚像B .C .倒立、放大的虚像D .4、 放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A .透镜的焦点以内 C .透镜焦点以外的任一位置正立、放大的虚像 正立、放大的实像)B .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D .透镜两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以外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离透镜 30cm 处向15cm 处移动时,则( )6、 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 __________ 焦距,得到了 _________ 实像.7、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 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_______ .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24cm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_ .& 在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由很远处以速度 v 匀速移近,直到接触凸透镜的整个过程中, 像与物体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____ ,像移动的速度是 __________ .9、 物体从焦点处向 2倍焦距以外沿主轴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像距如何变化? ________ ;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__________ ;像的虚实如何变化? __________ .10、 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_______ 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 __________ 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 __________ 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是____________ 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_______ 时,凸透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这是 __________ 的工作原理. 三、作图题:11、 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远大于 2倍焦距的地方,在光屏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烛焰的 像,如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A .像变大,像距变大 C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二、填空题:B .像变小,像距变小D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12、下图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同一物体放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请通过画图大致表示出像的位置和像的性质.四、实验探究题: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___ c 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_______ cm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14、实验题表中为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记录下某透镜的成像情况,由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下表可推知该透镜的焦距应是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必须先___________ ,然后把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 ____________ 大致在_________ .16、在“研究凸运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请你设计一个测量凸运镜焦距的简易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你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__________ .五、应用设计题:17、小红在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产生了这样的一个想法:“凸透镜能够成像,那么凹透镜能不能成像呢?”请你帮她设计实验并探究.18、观察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投影幻灯片,请说明:(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的作用: ;⑵凸透镜的作用: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屏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参考答案1、A2、B3、B4、D5、A6、大于2倍焦距倒立、放大7、同一高度;12cm v f v 24cm8先减小后增大然后又减小,先小于v后大于v9、变小;变小;不变10、大于,照相机,1倍焦距和2倍焦距,幻灯机,小于焦距,放大镜11、如答图所示13、20,1014、9cm v f v 10cm15、调整烛焰、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同一高度16、(1)凸透镜正对太阳找会聚点(2) 量出焦距.简单易行、误差大17、略18、(1)改变光路(2)使幻灯片在银幕上成放大的实像⑶使光发生漫反射以便同学们能够看清像,同时白布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1. ( 08临沂)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A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B .光与镜面成30。
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D •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2•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A .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 .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C •时钟指示的时间是 3点正D •时钟指示的时间是 9点正 3.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 凸透镜15cm 处,则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像 是 ()A 、 倒立、缩小的实像B 、 正立、缩小的实像C 、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 虚像4 •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 海市蜃楼B 、影子C 、水中的倒影D 、 小孔成像5、测量视力时,利用 平面镜成像 特点可以节省空间。
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 视力表 ,此人看到 视力表 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 ) D 、 6m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解释的是 ( )C 、丙图D 、丁图1.5 倍焦距处沿主 光轴 移到离凸透镜四倍焦距外,那么像(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8、 渔民发现水中P 点有一条大鱼,现在他要用 鱼叉将鱼叉中,则 ()A 、对准P 点叉B 、对着P 点上方叉C 、 对准P 点下方叉D 、以上叉法都错9、 ( 08 广州)为北京 2008 年奥运会而建造的 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 ”的透明薄膜 “外衣”上点 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如图所示, 它们被称为镀点。
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 镀点能改变 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之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A •反射太阳光线,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B •反射太阳光线,不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C ・折射太阳光线,遵循 光的折射定律 D. 折射太阳光线,不遵循 光的折射定律10、 下列各个光路图中,能反映光从水斜射如空气中的是() 入射角 逐渐增大时, 折射角 的大小将 ( ) B 、逐渐减小D 、逐渐增大,可能大于 入射角(),因此不遵循光的反身定律 B •图b 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C. 图c 表示的是 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 凹透镜来矫正 D .图 d 表示太阳光经过 三棱镜色散 后的色光排列情况A 、 3mB 、 4mC 、 5m 6•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用 A 、甲图B 、乙图 7.当一个物体从离凸透镜11、 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 A 、不变C 、逐渐增大,但总小于 入射角 12、 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 •图a 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13、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 •使烛焰位于b点时,成缩小的实像C. 使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 使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 分)1. ①、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②、正在放映电视的电视机屏幕;③、光彩夺目的夜明珠;④、点燃的油灯;⑤、闪亮的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2. 太阳光通过一个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 ;光带上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 ______ 、黄、绿 ______ 、____ 紫七种颜色的光。
3. 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度,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度.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深”或“浅”),水中的潜水员看岸上的路灯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___________ (填高”或低”,都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__—的缘故.5. 站在平静的湖边,既可以看到水映出蓝天白云,也可以看到水中的鱼。
前者是由于___________ 形成的,后者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
6. 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米,湖水深5米,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是—像(填实” 或“虚”),它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该“倒影”距离湖面米。
7. 通过水滴看书上的字,字是 ____________ 的(填“缩小”或“放大”),此时水相当于_______________ 镜。
&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______ 现象形成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 m;现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__ (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9. 视觉的产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眼球内部,各种器官和组织组成了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 镜.若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根据该图,这个人患了_____ __(近视、远视)眼,可配戴装有__ 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10. 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