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方案

合集下载

国学进校园活动方案

国学进校园活动方案

国学进校园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国学知识的传承和弘扬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感受国学,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我们学校决定开展“国学进校园”活动。

二、活动目标1.增强学生对国学的了解和认知。

2.培养学生对国学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3.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高综合素养。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活动将在学年结束后的暑假期间进行,为期两周。

地点:活动将在学校内进行,包括教室、图书馆、多功能厅等。

四、活动内容安排本次活动将根据学生的年级、兴趣爱好和教师的指导方向进行分组安排,每组人数不超过30人。

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学知识讲座为了让学生更全面了解国学知识,安排专家学者进行国学知识讲座,内容包括经典书籍解读、古人思想启示、传统音乐欣赏等。

通过讲座,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国学的理解。

2. 中国古代文化展览在多功能厅设立展览区域,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书法、绘画、古代文房四宝、传统服饰等,以各种展品引起学生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 经典诵读比赛为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安排经典诵读比赛。

参赛者自选经典诗词或文章,进行朗诵比赛。

评委将根据朗诵的表现以及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评分,评选出优秀的朗诵者,并给予奖励。

4. 古代文化体验活动在校园内设立多个体验区域,让学生亲自体验古代文化的魅力。

包括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穿越古代服饰、品尝传统美食等。

通过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国学的兴趣和认知。

5. 书法与绘画比赛通过书法和绘画比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参赛者可以选择书法或绘画进行创作,评委将根据作品的创意、技巧和表现力进行评分,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并颁发奖项。

五、活动成果与收获通过本次“国学进校园”活动,学生将会获得以下成果与收获:1.增加了对国学知识的了解和认知,提高了综合素养。

2.培养对国学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自信。

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

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

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思想修养和文化素养。

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下面是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

一、国学经典课程设置1. 将国学经典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专门的国学经典课程。

该课程可以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解读,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讲解。

2. 在课程中引入国学经典的阅读和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二、国学经典社团活动1. 学校可以设立国学经典社团,鼓励学生自愿参加。

社团可以组织国学经典的研讨会、读书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和体验国学经典的魅力。

2. 社团还可以组织国学经典的展览、讲座等公共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园进行讲解,增加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理解。

三、国学经典文化体验活动1. 学校可以组织国学经典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传统乐器演奏等。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可以感受到国学经典的艺术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国学经典相关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

四、国学经典主题活动周1. 学校可以组织国学经典主题活动周,设置一系列与国学经典相关的活动。

比如,举办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让学生通过比赛形式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记忆。

2. 在活动周期间,学校可以邀请国学经典研究专家来校园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五、国学经典教育资源建设1. 学校可以购买相关的国学经典教材和参考书籍,建立国学经典教育资源库。

学生可以在图书馆或者电子平台上自由借阅和学习。

2.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团队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其能更好地传授国学经典知识。

六、国学经典传统文化展示1.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经典相关的比赛和展览,展示学生在国学经典学习中的成果和才艺。

小学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方案

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方案——马江学校小学四年级为了积极贯彻教育局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传统经典文化积累的成果,本学期我班打算通过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践行弟子规,诵读三字经。

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练,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练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活动的意义1、通过采取多种活动方式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增强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

3、通过践行《弟子规》,诵读《三字经》等经典国学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既加深了文化底蕴又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

二、具体做法(一)、提高认识为了切实抓好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在班上多给学生宣讲国学经典,让其了解国学的重要性。

(二)、拓宽领域,创新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1、要求班上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摘抄《弟子规》,反复诵读并践行。

把弟子规的相关内容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友爱,礼貌待人,提高修养。

2、班级通过国学宣传栏等形式体现出国学经典的内容,使学生在书香校园的氛围中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汲取精神营养,健康快乐成长。

3、有选择性地进行几次国学经典多媒体教学,采用视频、动画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三字经》、《弟子规》其中的含义,学以致用。

正真达到“学习经典文化,感悟人生哲理”目的。

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父母养育之恩,教师教诲之义,以及如何立身处世,修身治学!教育学生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遵守礼仪的好学生。

4、利用语文课、读报课前几分钟,学生集中齐声诵读《三字经》、《弟子规》。

同时注重平时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

教育的方式尽量多样化,既可以熟读成诵,又可以灵活处理,增强趣味。

《国学经典》活动方案(四篇)

《国学经典》活动方案(四篇)

《国学经典》活动方案一、比赛主题: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二、比赛目的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小品,舞蹈等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

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浓厚学习氛围,积极推动国学经典动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

三、比赛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四、比赛地点:前操场五、比赛对象:全体学生六、参赛要求1.以班为单位参赛,着装统一,整齐大方参加。

2.比赛内容由各班自行从《国学经典读本》、《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书中去挑选,尽量配乐。

比赛形式由各班自行安排。

七、评奖办法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班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分年级设奖。

一等奖。

____个班级量化加5分二等奖:____个班级量化加3分三等奖:____个班级量化加1分八、评分标准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b.节目形式(15分)。

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d.临场表现(30分)。

《国学经典》活动方案(二)一、指导思想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作为“引路人”的教师,无论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考虑,还是基于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的迫切需求,都责无旁贷地要重视起经典作品、古诗词的教学和研究探讨。

国学进校园活动方案

国学进校园活动方案

国学进校园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2.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加强他们的社会人文素质教育;3.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交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4.组织和培养一批具有文化自信、国家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二、活动内容:1.拓展课堂外的国学学习:开设国学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学习《论语》、《孟子》、《史记》等经典著作,结合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通过阅读、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2.国学文化主题讲座:邀请有资历和专业背景的国学大师、学者来校园举办主题讲座,向师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深入剖析经典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讲座中收获知识,增长才干。

3.国学手工制作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国学手工制作活动,如剪纸、折纸、中国结、剪窗花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

4.国学社团建设:成立国学社团,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交流平台。

社团活动可以包括国学讲座、朗诵比赛、古诗词比赛等,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5.古典戏曲进校园:邀请戏曲演员来校园表演古典戏曲,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传统戏曲艺术。

并且可以组织学生学习相应的戏曲表演技巧,增强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国学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知识竞赛,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通过竞赛活动,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7.古代建筑文化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古代建筑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深入了解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8.国学音乐会:组织学生进行国乐表演,演奏传统乐器,演唱古代曲目,展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

三、活动方案与保障:1.活动方案:校方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和计划,确保活动的丰富性和目标的达成。

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方案

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方案

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方案第1篇: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方案国学经典进校园知礼明行伴成长——经典诵读活动方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著,极富哲理与文学精华,是古圣先贤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财富。

在义务教育阶段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有选择地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校文化底蕴、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传承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本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本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经典诵读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怀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三、具体内容充分利用学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诵读,将学生长期置于诵读经典的氛围之中,使之受到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具体内容如下:一年级:《百家姓》二年级:《三字经》三年级:《弟子规》四——五年级:唐诗宋词四、基本方法国学经典的学习以诵读为主,多种形式结合,学习过程中教师需指导诵读方法,稍微讲解诵读内容的大意(点到即可)。

1、每日一读。

每天定时安排10分钟时间(可以是早自修结束前的10分钟),进行经典的诵读、学习。

1-3年级可集中准备,4-6年级的唐诗宋词可以每天指定一位同学抄到黑板上让大家诵读积累,或者由老师准备好再通过投影展示出来。

2、师生同读。

老师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

一是为学生做出表率,同读同悟,教学相长;二是为学生解疑释惑,扶助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增进师生关系。

3、适度讲解。

学生以自学自悟为主,对文意和词句教师可适度讲解。

“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方案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方案目标与范围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旨在通过诵读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不仅希望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活动的范围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各大校园,涵盖所有年级的学生。

通过组织定期的诵读活动、相关课程和文化交流,力求让国学经典深入人心。

现状分析与需求目前,许多校园在国学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课程设置较为单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有限。

调查显示,超过70%的学生表示希望能更多地接触和学习国学,而教师也认为国学经典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道德观念。

在资源方面,校园内缺乏专业的国学教师,相关的教材和书籍也相对匮乏。

因此,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并建立可持续的教学模式。

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1. 组建活动团队组成一个专门的活动团队,成员包括国学老师、语文教师、学生代表及家长志愿者。

团队负责活动的策划、实施和评估。

2. 制定教学计划设计一个为期一个学期的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每周安排一次集体诵读,每次选择不同的经典片段,如《论语》、《孟子》、《道德经》等。

鼓励学生在家进行个别诵读,增加家庭参与感。

3. 教材与资源的选择为确保教学质量,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国学经典读本,并配备相关的音频资源。

通过学校图书馆、线上资源及地方文化机构,尽量丰富教学材料。

4. 培训与活动推广定期举办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国学知识和诵读技巧。

同时,利用校园宣传栏、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和家长参与。

5. 组织诵读比赛在学期中期,组织一次全校范围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比赛分为个人和团体两个类别,评委由国学教师及邀请的外部专家组成。

通过比赛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6. 建立反馈机制活动结束后,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评估活动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参与者的感受与建议,为后续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

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

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案:
1.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在校园内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们通
过诵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典,感受国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

2.国学知识竞赛:可以组织国学知识竞赛,让学生们在比赛中了解国学的
相关知识,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国学主题讲座:可以邀请国学专家或者文化名人来校园开设国学主题讲
座,让学生们了解国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增强对国学的兴趣和热情。

4.国画、书法展览:可以在校园内举办国画、书法展览,让学生们欣赏中
华传统艺术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5.传统音乐表演:可以邀请传统音乐表演团队来校园演出,让学生们欣赏
中华传统音乐的美妙,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应该以多种形式展开,让学生们从多个角度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德育之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名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等优良品质,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的意义
国学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

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国五千年的智慧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在中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民族文化,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并让他们受益终生。

三、活动主题
经典启迪人生,国学伴我成长
四、基本目标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发展记忆能力,开发智慧潜能;培育良好学风,形成良好校风;培养亲子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学生的人格修养,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传统美德代代传承。

让广大中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充满自信、充满朝气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五、基本原则
1、与日常德育工作相结合。

国学教育与学校常规工作有机结合,在常规教育活动中体现国学教育的思想,在国学教育中解读常规教育的要求。

重在潜移默化,贵在扎实持久,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国学教育自身的规律。

2、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

国学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十要十不要等相结合,注意讲解规范言行、修养身心的传统做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给国学注入新的生机,升华新的境界。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知行合一,使学生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养成儒雅的君子之风。

3、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

国学教育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在国学教育中,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是国学教育成为推动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动力。

4、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构建书香校园,在学校整体环境的设计、规划上,既要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又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在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国学,学习国学。

六、活动内容
1、经典诗文诵读部分
(1)、小学一、二年级:熟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小学生背诵的70首优秀古诗中的前30首。

以及注音版的《三字经》、《弟子规》等。

要求:“不求甚解,但求熟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热爱。

(2)、小学三、四年级:诵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小学生背诵的50首优秀古诗。

完整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

要求:能够读准字音,并理解词义句义,学会适当应用。

(3)、小学五、六年级:精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小学生背诵
的70首优秀古诗。

完整精读注释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等。

要求:在巩固中低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通晓其义,能够讲解和适当讨论,并组织背诵、书写和积累。

(4)初中部学生:选择《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中庸》、《大学》、《老子》、《庄子》、《孟子》、《诗经》、《礼记》等进行诵读、学习。

2、艺术表演部分
在学校深入推广绘画、书法等国粹创作活动。

开展“三唱三颂”活动,培养师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思想感情。

七、活动实施
1、组织领导
2、具体实施过程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6年3月)
1、开展师生培训,通过培训会议、升旗仪式、校园广播、展板、条幅宣传等向全体师生全面系统的讲解学习国学精粹的重要性,转变师生的观念,达到思想认识的统一。

2、通过致家长一封信,使全体家长了解国学精粹,并全力配合学生开展好此项工作。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11月)
1、实施途径
(1)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同时将国学精粹与语文、综合实践等学科相结合,注重学科整合和渗透。

各班要制订诵读计划,在黑板上开辟一小块专栏,安排专人将每周(每天)的诵读内容写在专栏上,班主任负责检查落实。

每天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坚持学习、每天诵读国学经典三十分钟。

利用每天早点,由班主任授课,对于一些典故和字的读音,教师
要做适当指导。

“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

(2)主题活动。

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创造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充分利用儿童节、经典诵读比赛、国学精粹书法赛、国学精粹故事会、国学精粹征文、手抄报等活动,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

(3)实践活动。

开展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带动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国学精粹经典诵读活动,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亲子诵读”,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2、活动展示
(1)大型集体诵读:以年级为单位整体展示,并辅以队形变换等艺术表现形式(利用诵读比赛等形式)。

(2)小型集体诵读展演:以班级为单位整体展示,并辅以队形变换等艺术表现形式。

(3)小型诵读展演:以情景剧表演、经典朗诵会、亲子诵读活动、朗诵擂台赛等形式,展示教师、家长、学生在参与诵读经典上获得的喜悦与成绩。

(4)手抄报展示:要求全校各班以《学习国学精粹的感受》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展示读书心得,彰显人文教育。

(5)传统体育项目、绘画、书法等国粹活动展示。

(三)归纳总结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1月)
认真系统地总结国学精粹教育工作经验,取之精华,去其糟粕,对后续工作进行及时的调整,真正的把国学精粹教育工作做实、做透、做深、做好,使国学精粹教育在我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附:
(一)、小学1~6年级学生应背诵的优秀古诗(70篇)目录1.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2.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3.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4.风(解落三秋叶) 李 峤 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 8.春晓(春眠不觉晓) 孟浩然 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 翰 10.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 12.鹿柴(空山不见人) 王 维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 维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 维 1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李 白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李 白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 白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 白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 白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 白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李 白22.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高 适23.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 杜 甫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杜 甫25.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 甫26.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杜 甫27.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孟 郊28.江雪(千山鸟飞绝) 柳宗元29.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 岛30.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 张 继31.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32.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卢 纶33.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3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35.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36.池上(小娃撑小艇) 白居易37.忆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38.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 绅39.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 绅40.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 牧4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杜 牧4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 牧43.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李商隐
44.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罗 隐45.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胡令能46.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范仲淹47.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苏 轼5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苏 轼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 轼5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苏 轼54.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55.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陆 游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陆 游57.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范成大58.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范成大59.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杨万里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杨万里61.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朱 熹62.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林 升63.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叶绍翁64.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 卷65.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高 鼎66.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 王 冕 67.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于 谦68、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郑 燮69.所见(牧童骑黄牛) 袁 枚70.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龚自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