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考资料分析重点考察四方面能力
掌握这些知识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突破高分

掌握这些知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突破高分资料分析不管是在国考还是省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题量在20道左右。
其也是各位考生在行测备考中提分的关键,常常是考生拉开考生之间差距的重要部分。
那么资料分析如何快速提分呢?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需要了解并且掌握这些知识。
第一、概念理解从近几年真题分析来看,资料分析有4-7个问题是非常简单的,主要是以考察简单的概念的理解,其中最为常考的就是增长、比重、倍数、平均量这些基本的概念。
或许这些你都很清楚,但是有些细节我们也需要注意,比如超过、接近、翻番、超过几倍等。
例:超过N倍有认识误区经常很多考生认为超过2倍需要满足A/B大于等于3。
其实这个认识是错误的,正确的认识是超过2倍需要满足A/B大于2。
【材料】2008-2012年,全国石油产品分别为1.9、1.89、2.03、2.04、2.07亿吨;全国石油消费量分别为3.6、3.84、4.34、4.45、4.91亿吨。
【问题】2008-2012年间,全国石油消费量超过全国石油产量2倍的年份有几个?(C)A.2B.3C.4D.5第二、方法巧用考生通过务实基础,具备相应的列式能力,还需要能够计算出结果,对于不同的算式对应相应的计算方法。
常考的主要有尾数法、首数法、有效数字法、特征数字法、同位比较法、错位加减法等。
而这些都是计算方法,其实有些题目是不需要计算的,只需要利用好材料中的数据即可。
【材料】2011年厦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780.8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6.5%。
【问题】2011年厦门市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比2010年上升还是下降?第三、坚持训练考生在掌握资料分析中的相关概念和列式能力的基础上,在加深对特殊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巧用,多加总结。
同时加强对材料内容和数据关系的分析,提高对数据的敏感性。
通过做国考的真题和其他省市的真题,加深对常考考点的理解和速算技巧的掌握。
2018年国考行测资料分析考点分析

2018年国考行测资料分析考点分析出guo公务员考试频道“2018年国考行测资料分析考点分析”,希望广大考生们都能及时好好复习,通过考试!考点识别:计算增长率的题目,问题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问题中出现明显的两个年份(时间)之间相比较(或者同比、环比等词语);2、出现增长(减少)、上升(下降)、增长率、增速、增幅等类似的词语;3、选项一般为百分数或倍数(增长率大于100%时通常表示为倍数)。
基本公式:增长率=增长率÷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基期-1;由于列式的形式为“A/B型”,故首选方法为直除法,也可直接估算或者借助特殊分数进行判断。
常考题型1:增长率计算直接计算两年间的增长率【例1】(xx联考)xx年至xx年全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587元、4140元、4761元、5153元、5919元、697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1759元、13786元、15781元、17175元、19109元、21810元。
xx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xx 年大约增加了(B)。
【解析】(21810-15781)÷15781,截取分子分母前三位,直除首位商。
常考题型2:增长率判断判断某个时间段内,增长率超过/不到10%(20%、30%)的年份有几个?【例2】(xx国考)xx年-xx年,平均每万人群中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同比增速高于10%的年份有几个?BA、5B、4C、3D、2【解析】直接计算现期与基期的差值,验证差值是否大于基期的10%。
常考题型3:增长率大小比较比较四个选项增长率的大小【例3】(xx国考)下列年份中,国家电网公司并网机组总上网量同比增速最快的是:A、xx年B、xx年C、xx年D、xx年【解析】增长率大小比较类题目问法一般是,增长率(增速)最快(最大)的是?识别清楚问法之后,采用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直除看首位、分数性质、特殊分数等)进行处理。
第一次考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之资料分析四要点

第一次考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资料分析四要点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公布,根据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安排,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也会在2017年10月份启动,备考之事必须提上日程。
为帮助广大考生快速了解国考、顺利备考,湖南华图教育对历年国考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并且会第一时间发布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为广大考生的国考之路保驾护航!首先,快速浏览材料。
拿到一则材料,尤其是文字型材料,要利用5到10秒的时间快速浏览材料,分清材料结构,是总分结构、分总结构还是总分总结构,然后勾画出每段文字描述的主要对象。
如果遇见独段材料,则快速将材料分层,找出每层主要描述的对象。
其次,快速找准考点。
大致浏览完材料就赶紧回到题干中,通过题干信息,找准考点。
如出现“谁占谁的比重为多少?”那么肯定是求比重,然后再通过时间判断,是求现期比重还是基期比重。
一般主要是有两种,一种求的是量,一种求的是率。
我们可以从单位上去区分,量的单位是具体的实际量,例如吨,亿元,亿美元,千克,万公顷等,而率的单位是百分数,没有单位;还有一些题目是求倍数、比重、平均量的题目,这类题目的特点就很明显了;当然也还有比较类的,但是比较一般也是比较量或者是率之间的关系,所以这里就不拿出来单独讲解了。
然后,准确定位材料。
通过题干信息,再回到材料中寻找相应的数据。
一般资料分析中我们常见的考试材料有三种,文字型、表格型、图形(柱形、饼型、折线形),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阅读方式。
文字型用快速阅读法先读材料(提醒考生要特别注意关注年份、关键性名词)、而表格型、图形(柱形、饼型、折线形)可以直接看题目,但是注意表格型如果有备注时一定要看,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关键性的要点,可以进行适当勾画。
最后,准确做出答案。
数据找到,直接代入相应的公式中,再利用之前很多计算方法,比如首数法、尾数法、有效数字法、错位加减法等,快速做出正确答案即可。
【试题】材料:2010年,某省广电实际总收入四348.83亿元,同比增32.07%,其中,广告收入为67.08亿元,同比增长25.88%;有线网络收入为45.38亿元,同比增长26.35%,其他收入33.37,比上年增长6.52亿元。
2018国考行测试题答案

2018国考行测试题答案一、言语理解与表达(一)逻辑填空1.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考生对于词语搭配和语境的把握能力。
正确答案是B。
在句子“他的话语中充满了________,让人感到十分温暖。
”中,根据语境可以判断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鼓励”,因为“鼓励”与“温暖”搭配恰当,符合语境。
2.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考生对于成语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正确答案是D。
在句子“他虽然年轻,但是处理问题________,深受领导的赏识。
”中,空格处应填入的成语是“举重若轻”,意为处理困难或繁重的事情如同处理轻松的事情一样,形容处理问题能力强。
(二)阅读理解1.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文章首先指出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加强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
考生在回答此类题目时,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选择。
2. 这篇短文讲述了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文章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并指出诚信是社会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基石。
考生在回答此类题目时,需要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二、数量关系(一)数学运算1.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考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正确答案是B。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列出方程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2.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考生对于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正确答案是C。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中的图形和数据,运用几何知识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二)资料分析1.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考生对于图表的解读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图表中的信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和计算。
2.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考生对于数据变化趋势的把握能力。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分析其变化规律,然后进行预测。
三、判断推理(一)类比推理1.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和类比能力。
正确答案是A。
考生需要找出两个词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根据这种联系进行推理。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考情分析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考情分析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进入紧张备考期,如果你还没有开始的话,也要抓紧了哦。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帮助考生们来分析一下行测资料分析的情况,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从题量看从题量看,在2014-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题量均为20道题。
2015年、2017年国考行测部分分副省级和市(地)级进行考查,资料分析部分只是题目顺序和一些题目选项顺序有区别;2016年市地级总题量20题,共考查四篇材料,材料内容及类型均较常规;副省级总题量20题共考查5篇材料,第一、二篇材料(题量分别为2题、3题),后三篇与市地级后三篇相同。
(二)从材料看从材料看,以综合型材料为主,其中文字+表格的形式出现较频繁,出现过的图形包括饼图、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
(三)从考点看从考点看,以考查增长、比重、平均数、倍数为主,其他小考点也偶有涉及,如利润率、翻番、进出口差额等。
其中增长考查过的考点包括基本公式、年均增长、隔年增长等;比重考查过的考点包括基本公式、判断或计算比重变化等;平均数考查过的考点包括基本公式、判断变化、求平均数增长率等,倍数以考查基本公式为主,也与其他考点结合考查。
2014-2015年以直接考查为主,2016-2017年以多考点结合为主。
下面列举几种问法,一起来看一下多公式结合。
例1. 问题:2014年一般贸易货物出口额的增长量较上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通过题目的表述,可知最终考查的是增长率,但是前面所提到的统计指标为一般贸易货物出口额增长量,所以此题最终考查的是增长量的增长率。
例2.问题:2014年平均每家博物馆接待观众人次数约是其他文物机构的多少倍?通过提炼题目的主干内容,可知题干最终在求“是多少倍”,两个量分别是“每家博物馆接待观众人次数”和“平均每家其他文物机构接待观众人次数”,所以此题最终求解的内容是平均数的倍数。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会出现求基期值的倍数,增长量的倍数,平均数的增长率,增长量的增长量等。
2018国考数量资料备考指导

资料分析备考华图数量组讲师杨博文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必须得分的一个模块,需要大家在行测中花时间来好好复习,那在资料分析模块我们需要做好那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历年来,资料分析作为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必考题目,在行测考试中占有较大比重,对考生取得高分、顺利进入面试乃至成功突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一般来说,资料分析题目重点考察考生对资料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提取与分析能力,以及对数据的快速处理与计算能力。
与行测考试中的数量关系等题型相比,资料分析题目难度普遍较低。
然而,相信不少考生在备考及考试过程中已经发现,因资料分析一般处于行测试题的末尾,且数据通常比较复杂,对考生数据提取及速算能力的要求较高,很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没有充分的时间完成资料。
资料分析这是最好拿分并且必须拿到分的一个部分,共20题,且分值较大,大约一道题1分,非常重要。
这部分的题本身都较为简单,而且知识点相对较少。
唯一大家觉得这里难的原因是这里的计算量比较大。
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资料分析这里考察的并不是计算能力,而是对数字的处理能力,那么这里就必然夹杂这估算法和一些快速的解题技巧。
比较难的是其数字都较为巨大,由于必须全程笔算,运算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很容易让人感觉无从下手,唯一的办法还是多进行练习。
资料在分析而不在计算——立足数据根据选项,就是你大胆分析推断甚至猜测的依据。
本文要告诉你的理念是资料分析如何巧妙分析而非生硬计算。
资料分析试题要求我们算出精确的数字,分析走向,估出大概范围,我们知道所估结果是偏小还是偏大即可。
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
文字资料题: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
下面通过一个例题手把手的讲述如何训练和复习资料分析试题。
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
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
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2018年国考行测技巧:常识判断各题型比重及复习重点

2018年国考行测技巧:常识判断各题型比重及复习重点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职业能力测验》包括五大部分内容: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有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
“常识判断”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五个部分之一.与其他四个部分相比,常识判断有其起身的独特性.如果说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资料分析这四部分还可以系统归纳出各个知识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备考的话,那么常识判断这部分则显得并没有那么强的实战操作性。
常识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公文等多个方面,重点在于考察应试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但也因此常会让考生觉得无所适从。
从历年行测常识判断考题中,我们看到题目的数量一般在20—25道之间,用时约10十分钟,因而要求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用时短,包含的知识面广泛,考生答题的难度相应增大,但也并不意味着毫无办法。
公考资料网从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
近几年的试题,以政治、法律、科技、人文出现的频率最高,约各占25%,范围相对缩小,为考生在广泛的考查范围中找到了复习时的重点,以下就各科目的重点内容做简要分析。
政治部分的考查中,注重哲学原理和中国实际国情的结合,尤其是哲学基本原理如对立统一规律等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而非死记硬背。
法律部分涉及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其中以根本大法宪法和法律热点行政法所占比重最高。
对于法律常识部分,注意结合试题加强法律知识的灵活运用,注意对考试当年新颁法律法规及新修改的法条、规定的关注和理解。
此外法律常识也常以案例的形式出现,解答案例题要注意捕捉题干中设定的情景,再看法律对这种性质的行为是如何规定的,从而得出答案。
人文和科技在去年的常识判断中增加了比重,两部分总共约占50%。
其中人文部分主要考查中国历史、地理和文学知识,但是中国文明历史悠久,版图幅员广阔,这就为考试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科技部分的考查也会让考生觉得无章可循。
2018年国考面试高分必备技能: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及备考重点

导语:综合分析能⼒都是考察的重点,在每套题中必然会有⼀道题是考察能⼒的,那么⼩伙伴们针对这⼀题型具体应该如何备考呢?⽆忧考教您如何进⾏考察和备考。
⼀、真题感知与应急应变题和组织管理题在考察时会涉及到专业知识与⽇常⼯作流程不同的是,综合分析题的考察⼀般不会因为报考岗位的不同⽽不同,那么这类题具体怎么考察呢,先看真题:1.北京等⼀线城市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等问题,提出准备在拥堵的核⼼区域征收交通拥堵费。
这⼀政策提出后有⼈说可以缓解交通压⼒,也有⼈说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对此你怎么看?(2016年2⽉25⽇国家公务员考试海关系统⾯试真题)2. 现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消息的⽅式⼗分流⾏,推送的消息多是微阅读,有⼈认为这是阅读的新型⽅式,也有⼈不认可这种⽅式。
你怎么看?通过上⾯两道题可以发现,这类题往往会让我们对某⼀个讨论⽐较热烈、⼈民群众⽐较关⼼,同时也会对我们的⽇常⽣活产⽣较⼤影响的事件或现象发表⾃⼰的看法。
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我们应站在什么⾓度,⽤什么样的⽅法去思考这类问题才能更受考官青睐。
⼆、备考建议⾸先我们需要对前⼏年考过的⾯试真题进⾏梳理,从⽽对⾯试考察⽅向有⼤致的掌握和了解,另外再据此梳理近期的⼀些热点现象和事件,避免出现⾯试考场上对考官问的问题⼀⽆所知的情况。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站在政府部门的⾓度对这些问题进⾏讨论。
通过梳理真题我们可以把真题分为三种类别:积极类、消极类和辩证类。
往往积极类的题型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它所具有的意义,同时也需要看到可能存在的不⾜;消极类的题型需要讨论其产⽣的影响或危害,还有其产⽣的原因,以及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有效应对;辩证类的题型则需要⼆者兼顾。
同时,我们在回答问题是还需要考虑怎样在时间维度去体现这些点。
⼩伙伴们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定要站在政府⾓度从以上讨论的三个维度出发,通过不断的练习,相信⼤家⼀定可以在⾯试场上焕发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国考资料分析重点考察四方面能力
一年一度的国家
考试又要开始,很多考生已经开始准备复习。
相对于省考来说,
的考试难度要高一些,而资料分析又是行测考试中比重非常大的一部份,不仅需要列式,
还需要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又快又准的选出答案。
很多同学
数学不是特别好,但是资料分析相对于数量来讲,要容易很多,它的公式较少,方便记忆,再熟练掌估算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成绩。
具体来讲,
专家认为,资料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四方面的能力。
一、查找数据。
和数量不一样,资料题型都是给你很长一篇资料,里边有很多名词和相关
数据,而我们做题的时候不可能每一个数据都能够用上,只要选取和计算相关的数据就可以,而在资料中相近的名词又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练习,找好关键字,关键词,代
入相关数据即可。
二、列式能力。
找到数据之后,需要立即把式子列出来。
列式这块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要将增长,比重,百分点,倍数等概念和公式熟记于心。
看到相关的题型时,能够马上把
式子列出来,而不是在草纸上现推导公式。
这部份需要我们花一点时间,一点精力,切实
把相关知识点记牢。
三、计算能力。
我们以往的学习经历,主要是掌握精算的方法,经常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
可是资料分析,我们要精算的话,会导致时间比较紧迫。
因为资料中的数据都比较大,动不动就是五位数,六位数,如果一点一点去计算的话,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
这就需要
我们掌握一些估算的方法,比如特征数字,错位加减,有效数字等。
四、统筹能力。
资料分析一共是四篇,主要是文字类,图表类和综合类。
每篇四道题,总共二
十道题。
正常的答题时间应该是控制在三十分钟,每一篇资料平均下来也就是七八分钟。
如果我们每一道题都做的话,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完,特别是每一篇的最后一道题,
经经常问以下各项哪一项是正确的,或者我们能够通过材料推出以下哪一项。
表面上是一
道题,实际我们需要把四个选项都看到,无形中增加了三道题。
对于最后这道题,我们最
好的方法是从后往前做,大多数情况下正确选项都是C或D选项,因为出题人的意图也
就是通过这道题拖延我们的做题时间,所以从后往前做,能够减少我们的计算时间。
中公教育专家相信大家在掌握以上四方面能力后,能够更好地解决资料分析的题型,帮我
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