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外学前教育名著导读》 教学大纲

《中外学前教育名著导读》 教学大纲

《教育名著导读》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教育名著导读》是透过一系列教育名著的阅读与讨论,在教师的导读与学生彼此的分享过程中,激发学生对阅读抱着正面积极的态度,培养阅读习性,提高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能力。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教育名著导读》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专业选修课,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大量阅读教育史上的重要教育名著,理解、掌握教育学家们思考教育问题的立场、方法及时代背景,进而拓宽学生知识面,从而对分析和思考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有所启发。

《教育名著导读》支撑教育情怀、保教知识与学会反思毕业要求。

二、课程目标通过阅读教育名著,理解名著中所解释的时代背景及教育意义,掌握、分析教育学者们的教育思想与内涵,并能提出对于当代中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为后续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支撑。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阅读与省思教育相关名著能力;2.引领学生省思教育的本质、目的与实施;3.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教育观。

三、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注:毕业要求为1.师德规范 2.教育情怀3.保教知识 4.保教能力 5.班级管理 6.综合育人7.学会反思8.沟通合作四、课程学时分配建议课程学时分配五、课程内容及要求六、教学方法本课程将以读书会的方式进行,透过师生讨论对教育有重要影响的经典名著,引导学生来了解、省思重要的(幼儿)教育观。

学生按时预读每周上课的主要教材,并于上课前写好小组导读笔记(重点、思考、反思或是提问),上课时教师提出需要引起学生注意的重点,以反问、疑问、语气、声调变化、逐步引导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次课堂预留小组讨论时间,请各小组根据课堂讨论将小组观点、见解等融入小组导读笔记,最后轮流上台口头分享。

每堂课程结束后缴交小组导读笔记。

七、教学资源八、课外学习要求1.学生按时预读每周上课的主要教材,并于上课前写好小组导读笔记(重点、思考、反思或是提问),作为本课程的作业。

中外学前教育名著选读教案新部编本

中外学前教育名著选读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中外学前教育名著选读》教案第一章孔子及《论语》第四章夸美纽斯及《大教学论》一、夸美纽斯介绍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生于新教派“捷克兄弟会”会员家庭。

12岁失去双亲,中断了学习生活。

16岁由兄弟会资助进入普雷洛夫(Prerau)市拉丁文法学校接受中等教育。

1611年,又由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博恩(Herborn)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

在大学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接触了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了宗教改革以来各国的教育发展动向,探讨了当时德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革新主张,为他后来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1614年,他回到捷克,在母校普雷洛火拉丁文法学校任教,1618年调任富尔涅克城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

同年,30年战争爆发,捷克完全丧失了独立,新教徒惨遭迫害,夸美纽斯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失去了全部家产、书稿和妻儿。

1627年,随同30000户兄弟会员家庭迁往波兰的黎撒(Lissa)避难,先在该地兄弟会中学任教,后来担任了校长,又被推选为兄弟会长老。

在这里,他完成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拉丁文教科书《语言学入门》(1631年)、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1632年)、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年)、中学物理教材《物理学概论》(1633年)。

其中《语言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了12种欧洲文字和四种亚洲文字,在各国广泛流行,使夸美纽斯获得了世界声誉。

1634年起,他开始探讨“泛智论”。

1639年出版了《泛智论导言》。

1641年,英国邀请他主持编纂“泛智论”工作。

不久英国发生内战,1642年又应邀到瑞典协助解决拉丁文教学问题,用六年时间为瑞典编写了一套拉丁文教科书、教学法指导书和字典。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Selected Readings of World Classics on Education课程编码:16A12300学分: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34 其中讲课:30 实验或实践:4 上机:0适用专业:教育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管理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和心理学专业推荐教材:肖朗,《中外教育名著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1.孟宪承、孙培青,《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2.陈学询,《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现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4.张唤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5.华东师范大学及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系,《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6.任仲印,《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7.王承绪、赵祥麟,《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8.胡金平,《中外教育史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9.张人杰、王卫东,《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选取世界教育史上有重大影响和学习价值的中外教育名人名著20篇,在教师导读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学习讨论,通过泛读了解每则名篇的概况,撰写出读书报告,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学习能力、分析批判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了解中外教育发展史,理清中外教育发展历程中重要流派的教育思想,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走向。

努力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批判和继承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有益成分,以及科学阐述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中外教育名著中所包蕴思想的比较,能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学生在掌握中外教育名著理论精华和特色基础上,能把传统教育思想精华与现代教育改革有机结合,丰富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

外国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外国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国教育名著在中国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选读这些名著,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外国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教学。

一、教育名著选读的意义教育名著是对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经典总结和阐述。

通过选读教育名著,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教育发展历程,了解各种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提高教育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育名著选读的目标1.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通过选读教育名著,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拓宽自己的视野。

2.学习教育名家的思想和方法。

教育名著通常是由教育领域的权威人士所著,他们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提高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

通过选读教育名著,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增强自己的教育能力。

三、教育名著选读的内容1.美国教育名著选读- 约翰·杜威的《民主与教育》。

这本书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著作之一,深入探讨了教育与民主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教育的核心概念和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 威廉·詹姆斯的《儿童与教育》。

这本书从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角度出发,探讨了教育的目标和方法,对于我们了解儿童发展和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2.英国教育名著选读- 约翰·洛克的《论人类理解》。

这本书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探讨了人的认识和思维过程,对于我们了解人的学习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 赫伯特·斯宾塞的《教育学》。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方法,对于我们了解英国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3.法国教育名著选读- 让-雅克·卢梭的《爱弥儿》。

这本书探讨了自然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对于我们了解法国教育思想的特点和法国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启示。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方案设计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2、课程性质:专业理论课3、学分:2学分4、总课时数:32课时5、开设时间:第七学期二、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三、教学目的1、通过本门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外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及代表性作品有所掌握;2、了解中外教育名著的写作背景,把握其中的主要教育思想,使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等;4、通过有选择的名著学习,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牢固其专业思想。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中外教育名著的教育思想精髓,批判地继承吸收。

2、难点:掌握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著作的思想精髓,批判地继承,挖掘其现实意义,已用于指导今天的教育实践。

五、教学方法本门课的性质决定教学方法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教师导读学生自学为主,结合讨论、写读书心得等方法进行教学。

六、主要教学内容及课程进度安排1、《学记》(1)介绍《学记》的基本情况,包括成书年代,作者、学术地位等;(2)《学记》中的教育教学思想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能够做到数度;掌握其中的教育思想问题设置:《学记》反映了哪些教育思想?《学记》中的重要的教育学院则有哪些?都是怎样表达的?关于教育教学成败的经验是怎样总结的,你怎样看?《学记》中有哪些方面应该批判?为什么?2、《师说》(1)介绍《师说》基本情况(2)引导学生总结其中反映出的教育思想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做到熟读问题设置:韩愈是如何给教师下定义的?你是怎样理解的?关于师生关系怎样表述的?你是如何理解的?有什么现实意义?3、董仲舒《举贤良对策》4、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及《朱子语类》节选5、卢梭《爱弥尔》6、洛克《教育漫话》7、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8、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9、布鲁纳《教育过程》10、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学记》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中外经典著作选读》课程大纲

《中外经典著作选读》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程,是对本专业学生在修读学科相关知识基础上的专业理论提升与知识面扩展。

学生应初步掌握行政管理学科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了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针对本专业领域内的特定经典或前沿专著进行详细阅读,结合课上老师的讲解,从而对特定书目的内容达成更为深入的理解,实现提升专业素养的学习目的。

This course is a basic elective course for administration majors, and is the professional theory improvement and knowledge extension of the major students based on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the subject. Students should initially grasp the basic knowledge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disciplines, especially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west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On this basis, we will read in detail the specific classics or cutting-edge monographs in this field of expertise, combined with the teacher's explanation in the class, so as to achie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of the specific bibliography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professional literacy.2.设计思路:- 1 -本课程意在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提升学生的经典著作阅读与理解能力。

张蕖《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大纲

张蕖《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大纲

黄淮学院《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2018版)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本门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外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及代表性作品有所掌握;2.了解中外教育名著的写作背景,把握其中的主要教育思想,使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3.通过有选择的名著学习,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牢固其专业思想。

(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教育经典著作的品读、鉴赏和评析,了解作者生平及名著产生的时代背景,掌握名著的教育思想,重点掌握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2.学会使用教育专业文献的研究方法,养成钻研教育名著的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判断的能力。

总之,这门课程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现实意义,提高其专业素养。

(三)素质目标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教育名著中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的教育遗产,并通过知古识今,更好地认识分析和思考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增强教育的革新意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基本知识点做到了解、理解和掌握,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中外教育名家生平、写作背景,掌握教育名著的主要教育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分析判断能力,为后续的小学教育其他学科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学支持。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科研训练等。

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幻灯片以及CAI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四、课程教学条件(一)网络教学环境1.授课教室要配备多媒体设备,以便及时展示各种补充资料、图片等配合教学。

《外国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1011105002课程名称:外国教育名著选读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中外教育史、学前教育史等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开课教研室:学前教育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修或者不修。

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教学目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使学生了解外国教育史上有重大影响和价值的教育名人名著的主要观点,尤其要重点了解其中的学前教育思想和观点;第二,通过课程导读、自主阅读、网上学习、小组学习讨论、全班交流、写读书笔记和论文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读阅学习能力、分析、批判和创新能力;初步会撰写读书笔记和论文;初步学会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实;知道怎样收集信息。

总之,这门课的任务在于促进学生阅读教育论著而不是仅仅看一些二手甚至三手材料,并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外国教育史上有重大影响和价值的教育名人名著的主要观点,并初步学会对其进行评价。

《外国教育名著选读》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但同时有和实际有着密切联系。

为了体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践育人”的基本理念,为了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课程实施中将加强教育实践活动,在课程导师导读基础上,通过读原著、讨论和交流、分享信息,写读书笔记(报告)、课程实习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的教学基本能力、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综合素养。

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考勤、课堂交流发言情况、平时作业、课程实践)(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讲课程导读1.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本课程目标;初步了解本课程学习方法、学习内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无。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本课程目标。

4.教学内容一、课程说明1.课程目标2.教学方式3.内容选择二、推荐阅读1.经典专著2.推荐期刊三、课程考核第二讲柏拉图的教育思想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初步了解学习方法——归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本科)的一门选修课,省自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古代、外国近现代的部分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的重要教育论著。

开设本课程,旨在促使学员们通过阅读中外一些教育名著,更真实清晰地了解教育史上的重要教育思想,理解其思想实质和教育家们思考教育问题的立场、方法及时代背景;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对分析和思考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有所启发。

二、先修课要求本课程为选读类课程,学习时应有相应的教育学、教育史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现代教育原理》是它的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名著选读课,大纲框定的阅读篇目有限,但涉及古今中外,时间跨度很大。

各篇目往往分属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教育思想流派。

因此,要较好地理解各篇中的教育思想或观点,除应认真阅读原文外,还应了解教育史,尤其是教育思想史。

应了解和理解各篇作者(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全貌和其所属的教育思想流派的全貌。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在学习中,应以学生自己阅读原著及与原著相关的一些教育史资料为主,并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教师的指导应着重于介绍各教育家教育理论的特点和教育理论流派的特点,并进行一些比较,以帮助学生理解。

要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实际,分析各家教育理论的得失,力求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启发。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两个层次,即了解和理解。

了解层次主要是针对各篇论著及其作者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把握;理解则是对各篇论著反映的重要教育思想或观点的理解、领会,对一些较重要的教育家及其思想的背景知识也要求理解。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本课程课内学时54,现对各篇目学时分配作如下建议:序号教学内容课时数1 5 孔子:《论语》(节选)2 3 荀子:《解蔽》(节选)13 3 《学记》4 2 王守仁:《教约》5 2 黄宗羲:《学校》6 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节选)7 2 洛克:《教育漫话》(节选)8 3 卢梭:《爱弥儿》(节选)9 4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节选)10 2 斯宾塞:《教育论》(节选)11 4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节选)12 3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节选)13 2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节选)14 3 科南特:《知识的堡垒》(节选)15 2 赫钦斯:《普通教育》16 2 布贝尔:《品格教育》17 2 斯金纳:《学生的动机》18 2 皮亚杰:《教育原则与心理学的论据》19 2 布鲁纳:《教育过程》(节选)20 3 奥康纳:《教育哲学引论》(节选)54 总计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孔子:《论语》(节选)(一)教学内容1、《论语》一书的概况。

2、孔子的生平概述、主要教育思想及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论语》中的部分重要段落的含义及反映的教育、教学思想。

(具体内容见后面的附录)(二)教学要求1、了解《论语》一书的概况和孔子的主要教育活动。

2、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理解孔子提出的教育教学方法及原则的含义;理解论著中原文的大意。

2二、荀子:《解蔽》(节选)(一)教学内容1、荀子的生平概况以及他的主要思想。

2、荀子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解蔽》一文的概况。

3、《解蔽》原文的含义及其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二)教学要求1、了解荀子的生平概况以及他的主要思想。

2、理解荀子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理解荀子的“兼陈万物而中县衡”、“虚壹而静”等教育教学思想;理解论著中原文的大意。

三、《学记》(一)教学内容1、《学记》一文的概况。

2、《学记》全文的大意及反映的教育教学思想。

(二)教学要求1、了解《学记》一文的概况。

2、理解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等教育、教学原则方法的含义;理解原文的大意。

四、王守仁:《教约》(一)教学内容1、王守仁的主要教育思想;《教约》一文的概况。

2、《教约》一文的大意及其反映的主要教育教学思想。

(二)教学要求1、了解王守仁的主要教育思想及《教约》一文的概况。

2、理解《教约》一文的大意及其反映的主要教育教学思想。

五、黄宗羲:《学校》(一)教学内容1、黄宗羲的主要教育思想;《学校》一文的概况。

2、《学校》一文的大意及其反映的主要教育教学思想。

(二)教学要求1、了解黄宗羲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学校》一文的概况。

2、理解《学校》一文的大意及其反映的主要教育教学思想。

六、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节选)3(一)教学内容1、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活动、主要教育思想、历史背景。

2、《大教学论》的概况。

3、《大教学论》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二)教学要求1、了解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活动、历史背景。

2、理解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理解《大教学论》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七、洛克:《教育漫话》(节选)(一)教学内容1、洛克的主要教育活动、主要教育思想、历史背景。

2、《教育漫话》的概况。

3、《教育漫话》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二)教学要求1、了解洛克的主要教育活动、历史背景。

2、理解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理解《教育漫话》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八、卢梭:《爱弥儿》(节选)(一)教学内容1、卢梭的主要教育活动、主要教育思想、历史背景。

2、《爱弥儿》的概况。

3、《爱弥儿》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二)教学要求1、了解卢梭的主要教育活动、历史背景。

2、理解卢梭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理解《爱弥儿》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九、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节选)(一)教学内容1、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活动、主要教育思想、历史地位和影响。

2、《普通教育学》的概况。

3、《普通教育学》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二)教学要求1、了解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活动、历史背景。

2、理解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思想;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理解《普通教育学》反映4的主要教育思想;理解赫尔巴特及其《普通教育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十、斯宾塞:《教育论》(节选)(一)教学内容1、斯宾塞的主要教育活动、主要教育思想、历史地位和影响。

2、《教育论》的概况。

3、《教育论》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二)教学要求1、了解斯宾塞的主要教育活动、历史背景。

2、理解斯宾塞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理解《教育论》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十一、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节选)(一)教学内容1、杜威的主要教育活动、主要教育思想、历史背景。

2、《民主主义与教育》的概况。

3、《民主主义与教育》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4、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二)教学要求1、了解杜威的主要教育活动、历史背景。

2、理解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和理论及其历史影响;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理解《民主主义与教育》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3、理解并比较杜威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十二、蒙台梭利:《儿童教育》(节选)(一)教学内容1、蒙台梭利的主要教育活动、主要教育思想、历史地位和影响。

2、《儿童教育》的概况。

3、《儿童教育》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二)教学要求1、了解蒙台梭利的主要教育活动、历史背景。

2、理解蒙台梭利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理解《儿童教育》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十三、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节选)(一)教学内容1、怀特海的主要教育活动、主要教育思想、历史地位和影响。

2、《教育的目的》的概况。

53、《教育的目的》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二)教学要求1、了解怀特海的主要教育活动、历史背景。

2、理解怀特海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理解《教育的目的》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十四、科南特《知识的堡垒》(节选)(一)教学内容1、科南特的主要教育活动、主要教育思想、历史地位和影响。

2、《知识的堡垒》的概况。

3、《知识的堡垒》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4、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二)教学要求1、了解科南特的主要教育活动、历史背景。

2、理解科南特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理解《知识的堡垒》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理解要素主义教育思想流派的主要观点。

十五、赫钦斯《普通教育》(一)教学内容1、赫钦斯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影响。

2、《普通教育》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3、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二)教学要求1、了解赫钦斯的主要教育活动、历史背景;了解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2、理解赫钦斯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理解《普通教育》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十六、布贝尔《品格教育》(一)教学内容1、布贝尔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影响。

2、《品格教育》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3、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其哲学背景。

(二)教学要求1、了解布贝尔的主要教育活动、历史背景;了解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其哲学背景。

2、理解布贝尔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理解《品格教育》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6十七、斯金纳《学生的动机》(一)教学内容1、斯金纳的主要心理学观点、教育思想和影响。

2、《学生的动机》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3、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其心理学基础。

(二)教学要求1、了解斯金纳的主要教育活动、历史背景;了解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其心理学基础。

2、理解斯金纳的主要教育思想、心理学观点及其影响;理解他关于学生学习的心理学机制的观点;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理解《学生的动机》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学观点。

十八、皮亚杰《教育原则与心理学的论据》(一)教学内容1、皮亚杰的主要心理学观点、教育思想和影响。

2、《教育原则与心理学的论据》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

3、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其心理学基础。

(二)教学要求1、了解皮亚杰的主要教育活动、历史背景;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了解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其心理学基础。

2、理解皮亚杰的主要教育思想、心理学观点及其影响;理解皮亚杰提出的相应的教育原则或方法;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理解《教育原则与心理学的论据》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学观点。

十九、布鲁纳《教育过程》(节选)(一)教学内容1、布鲁纳的主要教育思想、理论基础及影响。

2、《教育过程》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和观点。

3、布鲁纳的教育主张与美国五、六十年代课程改革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1、了解布鲁纳的主要教育活动、历史背景;了解布鲁纳的教育主张与美国五、六十年代课程改革的关系。

2、理解布鲁纳的主要教育思想、心理学观点及其影响;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理解《教育过程》反映的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学观点;理解布鲁纳与皮亚杰的继承发展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