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寓言两则

合集下载

寓言二则二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寓言二则二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寓言二则二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以下是《寓言二则》二年级下册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课文内容
《寓言二则》是由两则寓言故事组成,分别是《坐井观天》和《亡羊补牢》。

二、《坐井观天》寓意
坐井观天,出自《庄子·外物》,原文是:“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

三、《亡羊补牢》寓意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原文是:“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及时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
继续受损失。

四、课堂重点
1. 掌握生字词,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 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寓意,并应用到生活中。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课堂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寓言故事中得到启示和感悟。

六、课堂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寓言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3. 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创作短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优秀教学课件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优秀教学课件

填一填,再加上标点符号。
(1)刻舟求剑的那个人真 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果然 _____________
11
寓言两则
揠(yà)苗助长
• 播放动画片
他在田里焦了办法,急忙跑到田里,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拔,从中午一直干到
太阳落山,累得精疲力竭。 (“终于、急忙” 出办法的激动 ) 体现出好不容易、想
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老老实实, 要靠诚实劳动。
11
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
“还不赶快捞!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
那个人不慌不忙,指了指刻的记号,说:
“不用着急,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 了 岸,我就从这儿跳下去,准能把宝剑捞上来。”
说一说
(1)船靠岸以后,那个人是怎样从 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剑的?
(2)他没捞到剑会说些什么,做些 什么? (3)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他没捞 到剑可能又会说些什么?

二年级语文: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课文原文(全文注音)

二年级语文: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课文原文(全文注音)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全文注音)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yù yán liǎng zé揠苗助长gǔ shí hòu yǒu gè rén ,tā bā wàng zì jǐ tián lǐ de hé miáo zhāng dé kuài xi ē,tiān tiān dào tiān biān qù kàn 。

kě shì yī tiān ,liǎng tiān ,sān tiān ,hé mi áo hǎo xiàng yī diǎn ér yě méi zhǎng gāo 。

tā zài tián biān jiāo jí dì zhuǎn lái zhu ǎn qù,zì yán zì yǔ dì shuō:“wǒ dé xiǎng gè bàn fǎ bāng tā men zhǎng 。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张得快些,天天到天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词汇讲解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词汇讲解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词汇讲解《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两篇寓言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质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我们在此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词汇讲解,供大家参阅,期望大家在阅读流程中有所收获!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词汇讲解【揠苗助长】用拔高禾苗的方法协助禾苗长高。

常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进步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巴望】盼望,急切地期望。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枯死】失掉水份而干死。

【守株待兔】守在树桩旁边等待撞死在树桩前的野兔。

比喻存在侥幸心理的人,期望得到意料之外的收获,结果一无所获。

【乐滋滋】形容因认可而喜悦的样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词汇积累【同义词】焦急──着急巴望──盼望忽然──突然筋疲力尽──筋疲力竭【反义词】筋疲力尽──精力充沛乐滋滋──悲切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建议1、识字教导:学习本课生字,要鼓励学生使用多种办法主动独立识字。

如:⑴带词识字。

在默读时画出生字和生字所带的词汇,反复读几遍,然后可多组几个新的词汇巩固对字音与字义的认识。

要提醒学生注意,本课要认的生字中,喘、守、撞、桩、锄都是翘舌音,窜、此是平舌音。

⑵动作模拟识字。

如:喘,作喘气状。

⑶结合生活经验识字。

如:撞,下课了猛跑就轻易撞伤人。

⑷熟字加偏旁识字。

如:桩、窜、锄。

但要注意窜跟串、锄跟助读音有哪些不同。

学生自学后可让他们互相交流好的识字办法。

教师表彰有个性有创意的识字办法。

2、写字教导:⑴写正确:丢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竖不可以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

焦上的隹字是四横,不可以少写一横。

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可以这样提醒学生:计算要用眼睛。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

望字上面的是亡字的变形写法,竖折改为竖提,右边没有点。

⑵写美观:守字的宝盖应大一点,下面寸字的横不宜超出宝盖的两边。

2023年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原文及教案(完整)

2023年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原文及教案(完整)

2023年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原文及教案(完整)石阶笑着问:“你这是给我洗澡呢,还是替我搔痒?如果你是给我洗澡,我嫌这水大少;如果是替我搔痒,我嫌你的力气大小。

”水滴说:“我既不是给你洗澡,也不是替你搔痒,我是想把你滴穿。

”石阶听后,一阵大笑:“哈哈,把我滴穿?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水能把石头滴穿。

”水滴没有说话,只是一滴又一滴地往下落。

一年又一年,不知多少年过去了,雨滴终于把石阶滴穿了。

2、守株待兔古时候有个农夫,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飞快地跑着。

野兔跑得大急,竞一头撞在田边的一棵大树桩上,死了。

农夫赶快跑过去,从地上捡起这只野兔。

他高兴极了,心想:我一点力气没花就得到这么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要是天天都有这样的事情,那该多好啊!他拎着野兔喜滋滋地回家了。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种田了,天天坐在那棵大树桩旁等待,希望一只接一只的野兔又撞死在这里。

等啊等啊,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他连野兔的影子都没有看见。

农夫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什么庄稼都收不到了。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这些字。

2、能读懂故事蕴含的意思,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并表演“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这个成语。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1、准备与故事有关的图画,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找几个与故事寓意相近的成语。

2、“水滴石穿”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靠同学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二)初读课文,练习朗读1、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谁字音,读通课文,读懂这个故事。

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

等会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哪边读得。

现在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师巡视指导。

2、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3、哪位同学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其余的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抽生读,抽生评价,老师评价,纠正读间“阶jiē”、“嫌xián”,指导书写。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寓言故事《自我反省》(精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寓言故事《自我反省》(精品)

寓言故事《自我反省》
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

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

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

”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

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启示:遇到失败或挫折,假如能像伯启这样,肯虚心地检讨自己,马上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么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

1。

《寓言两则》语文教学PPT课件(2篇)

《寓言两则》语文教学PPT课件(2篇)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了坏事又想让 别人不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 果是自己害了自己。“掩耳盗铃”这个成 语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我会认 yù
dào mò
tóng
寓言 掩耳盗铃 末期 青铜
xìng
zōng hú
试探性地 祖宗 酒壶
duó
夺过
多音字
piào
漂 那口漂亮的大钟。
piāo
漂流
yīng
第一个画好的人应该是我。

yìng
妈妈答应了我的要求。
我会写
寓盗 末铜 性宗壶 夺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铜性
独体 结构

上下 结构
寓盗宗 壶夺
随堂演 练
一、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澡(洗澡) 痒搔(痒 ) 噪(聒噪) 样模(样 )
嫌(嫌弃 ) 拎拎包( ) 谦(谦虚 ) 冰冷( )

二、照样子写词语。(不少于三个) 喜滋滋(ABB) 01 乐悠悠 慢腾腾 绿油油 又肥又大(ABAC) 02 又高又大 忙里忙外 大手大脚 水滴石穿(ABCD) 03 磨杵成针 绳锯木断 锲而不舍
捡了一只野兔,而产生侥幸心理,
想要不劳而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
个道理,我们不应该想着不劳而获,
那样会一事无成的。
总结概 括
结构导 图

水滴石穿 不停努力 取得成 功



守株待兔 不劳而获 一无所

拓展运

策·魏策二》
三人成虎 汉·刘向《战国
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
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一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

小学四年级语文 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课文原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 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课文原文

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课文原文四年级语文教案纪昌学射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妻(qī)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

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

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

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

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飞卫高兴地拍拍他的肩头,说:"你就要成功了!”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扁鹊治病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cài)桓(huán)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

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

认读一个字。

知道“掩耳盗铃”“画蛇添足”是什么意思。

2.理解两则寓言的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

有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两则寓言的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

2.教学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寓言两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一)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二)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一)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四)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

(二)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三)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明明知道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
(1)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2)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3)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

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

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

(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2)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一)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三)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用"只要……就……"造句。

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

(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
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
二、读悟探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
(四)发生: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五)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
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
“有一人率先把蛇画好了”,他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
“我还能给蛇画上脚呢”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

(个别读)
(六)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①理解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

(个别读、分组读。


三、学以致用: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

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

(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

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