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再障的护理

合集下载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1.安全护理:(1)注意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等,为患者提供软床垫、避免使用硬毛刷,避免剧烈运动,以保护患者的皮肤和黏膜,减少出血。

(2)避免感染,患者抵抗力低下,易感染。

护士应加强手卫生,患者应避免接触病毒感染源,避免人群密集的场所,饮食上要注意食物的洁净卫生。

(3)监测患者体温,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局部炎症症状,如红肿、疼痛等,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防止炎症扩散并及时进行治疗。

2.心理护理:(1)注重沟通,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护理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和理解。

(2)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供正面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参与各种康复活动,增强其抗病能力.3.营养护理:(1)提供平衡的膳食,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脂和糖类食品,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保持患者的免疫功能。

(2)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适当的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B12、叶酸等,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3)避免生食食物,避免食用含活菌的乳制品,避免食用过期食品,以减少食源性感染的风险。

4.观察监测:(1)定期观察和记录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的情况。

(3)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肝肾损害等并发症。

5.药物治疗:(1)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口服叶酸、维生素B12等,帮助患者恢复造血功能。

(2)对于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需要进行骨髓移植等治疗,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

总之,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键是保护患者的安全,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合理的营养,监测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一)急性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慢性不严重者可适当活动,重型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二)给予中、重度贫血患者预防跌倒的健康指导,告知改变体位要缓慢。

(三)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有出血倾向者应给予少渣半流食。

(四)重型再障应给予保护性隔离,中性粒细胞<0.5×109/L时,应住单间病房,避免交叉感染。

(五)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更换内衣及被服;每晚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卧床患者应定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

(六)口腔卫生三餐后及睡前刷牙或用氯己定漱口液漱口,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

(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天至少通风2次。

(八)注意患者有无感染及出血倾向监测体温;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咳痰、咽部疼痛;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鼻腔及口腔黏膜有无出血;注意分泌物、排泄物的颜色、性质;注意有无颅内出血的症状;如头痛、烦躁、呕吐、意识障碍。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九)输血治疗时,对重度贫血患者,输血速度应缓慢并严密观察输血反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若出现发热、皮疹等情况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并通知医师。

(十)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心理负担,以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十一)健康指导1、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2、保持居室通风,保持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3、注意自我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4、适当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生活规律。

三、主要护理问题(一)有受伤的危险与贫血有关。

(二)有感染的危险与粒细胞缺乏有关。

(三)有出血的危险与血小板减低有关。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出血仅限于皮肤粘膜且较为轻微者,原则上无 需限制; 若血小板计数<50 ×109/L,应减少活动,增 加卧床休息时间; 严重出血或血小板计数<20 ×109/L者,必须 绝对卧床休息,此时应警惕脑出血。
2.病情观察
3.对症护理
(1)吸氧; (2)遵医嘱输血。
再障骨髓象( 1000×)
再障骨髓象( 1000×)
(五)、诊断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低于
正常; 2.骨髓增生尚好或低下,巨核细胞 减少; 3.肝脾淋巴结无肿大; 4.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六)、治疗
治疗原则:终止损害造血功能的毒物 和药物,刺激骨髓造血。 包括: *刺激骨髓造血 *改善微循环 *调节免疫功能 *骨髓移植
胞或血红蛋白升高。
副作用:肝功能损害 、女性男性化。
3.造血细胞因子 主要用于重型再障, 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或以后使用, 如EPO,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疗程 3个月以上为宜。
4.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移植、外周血 干细胞移植,胎肝细胞输注,脐血输注 等。最佳移植对象为年龄40岁以下、未 接受输血、未发生感染的病人。
(7)内脏出血
小量出血可进温凉食物,

大量出血禁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做好输 血准备。若突然出现头痛、视力模糊、喷射性
呕吐甚至昏迷,双侧瞳孔大小不等颅内出血征
象时,及时通知医生,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
侧,做好急救配合工作。
(8)眼底及颅内出血 眼底出血尽量少活动,卧床休息, 勿揉眼睛; (9)输血和成分输血的护理 遵医嘱输新鲜全血、浓缩血小板悬液、 新鲜血浆等,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B. 骨髓造血组织受损、减少致造血功能衰竭

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一些防护措施

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一些防护措施

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一些防护措施1、预防感染应注意饮食及环境卫生,重型再障保护性隔离;避免出血,防止外伤及剧烈活动;杜绝接触危险因素,包括对骨髓有损伤作用和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必要的心理护理。

2、再障患者可以发生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

重型再障患者由于严重和长期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可以发生致命性的曲霉菌感染。

对于中性粒细胞<0.2×109/L者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并且注意饮食避免细菌及真菌污染。

中性粒细胞(0.2-0.5)×109/L者预防用药利弊尚难确定,依患者既往感染情况定。

3、重型再障患者应住院被单独隔离,有条件者可使用层流病房。

定期口腔护理,如洗必泰清洁口腔。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联合两种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新霉素和多粘菌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

但应注意喹诺酮可能耐药和诱发对其他药物的耐药。

环丙沙星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这亦不利于感染的治疗。

儿童患者没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标准方案,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能应用于儿童,可以使用头孢菌素。

4、再障患者真菌感染的预防应包括曲霉菌在内,应选择有足够血药浓度和抗菌活性的药物,如伊曲康唑口服液。

5、移植的再障患者及ATG治疗者应予以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

骨髓移植后需预防性抗肺囊虫治疗,如SMZco,但ATG治疗者不必常规应用。

6、与再障患者积极沟通,和其家人、朋友一起为提供心理方面支持。

由于再障是慢性经过,且对治疗反应慢易在疾病早期给患者造成压力。

病情恢复超过6个月以上,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有时恢复可以是一年或更长,延迟恢复并不少见,鼓励患者坚持治疗,不能放弃或随意改用其他不适合的方法/药物。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体会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体会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体会作者:李兰英李孟岩高丽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类与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相关的重度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

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

以进行性贫血、出血和继发性感染为主要表现。

患者多数由于颅内出血或感染而死亡[1]。

本文就2012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3例AA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2年6月住院的SAA和AA共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4-65岁,中位年龄35岁。

其中重型再障-I型(SAA-I)6例,重型再障-Ⅱ型(SAA-Ⅱ)3例,非重型AA 4例。

临床诊断与分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

1.2 治疗方法治疗药物包括:(1)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

猪-ATG(P-ATG,国产)20-25 mg·kg/·d,兔-ATG(R-ATG,德国)2.5-5.0mg·kg/d,连用5 d为1个疗程。

(2)环孢素A(cyclosporin A CSA)。

CSA胶囊,剂量为5—8 mg·kg-1-d一,1 d剂量分为早晚2次口服,疗程至少6个月。

(3)辅助治疗:雄性激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成分输血,抗感染和对症治疗。

2 结果13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75%,6例SAA-I,4例有效,有效率%;3例SAA.II,2例有效,有效率%;4例非重型AA,全部有效,有效率100.00%。

2例在ATG/ALG治疗后发生血清病,均早期发现,采用皮质激素控制。

6例发生感染,表现为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和真菌感染,经积极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治疗,感染均得以控制。

再障的护理 幻灯片

再障的护理 幻灯片

3.健康教育内容: 3.健康教育内容: 健康教育内容 不可滥用药物。 ①不可滥用药物。 教会防止出血的方法。 ②教会防止出血的方法。 避免受凉感冒,防止交叉感染, ③避免受凉感冒,防止交叉感染,避 免外伤。 免外伤。 坚持正确用药,定期血象检查。 ④坚持正确用药,定期血象检查。
发病机制
免疫异常(虫子)
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增多,T细胞亚群失衡,T辅 助细胞I型、CD8+T抑制细胞、CD25+T细胞和 γδTCR+T细胞比例增多,T细胞分泌的造血负 调控因子(IL-2、IFN-γ TNF)明显增多,骨 髓细胞凋亡亢进,多数患者用免疫抑制治疗有 效。 多数认为AA主要发病机制是免疫异常;造血微 环境与造血干祖细胞量的改变是异常免疫损伤 所致。
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起病及进展缓慢, 起病及进展缓慢,以贫血为首发和主要表 感染及出血较轻,易控制 易控制。 现,感染及出血较轻 易控制。
3.辅助检查 3.辅助检查
(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 值降低。 值降低。 多部位骨髓增生低下,粒系、 (2)骨髓象:多部位骨髓增生低下,粒系、红 系及巨核细胞系明显减少且形态大致正常, 系及巨核细胞系明显减少且形态大致正常, 淋巴细胞、网状细胞、浆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淋巴细胞、网状细胞、浆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流行病学
欧美:4.7-13.7/10万人口 日本:14.7-24.0/10万人口 中国:7.4/10万人口 老年人较高,男、女无明显差异
病因
病毒感染: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 化学因素: 药物:抗生素、抗肿瘤 苯 杀虫剂 放射因素
发病机制
造血干( 种子) 造血干(祖)细胞内在的缺陷 (种子) 包括量和质的异常。CD34+↓ 包括量和质的异常。CD34+↓其CD34+ 具有 自我更新能力及长期培养启动能 力的“类原始细胞”明显减少, 力的“类原始细胞”明显减少,造血干 (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对造血生长 细胞集落形成能力↓ 因子(HGFS) 因子(HGFS)反应差 。 造血微环境缺陷(土壤) 造血微环境缺陷(土壤) 造血细胞减少,脂肪化, 造血细胞减少,脂肪化,静脉窦壁水 出血、毛细血管坏死。 肿、出血、毛细血管坏死。骨髓基质细 胞体外培养生长差, 胞体外培养生长差,分泌的造血调控因 子与正常人不同,基质细胞受损的AA AA做 子与正常人不同,基质细胞受损的AA做 造血干细胞移植不易成功

ATG联合环孢素A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

ATG联合环孢素A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

1临床资料
我科 住 院的 重 型再 障 的患 儿 ,年 龄 小于 1 4 岁 ;患 儿无
HL A全相合同胞供体 ;理解A T G 疗效 、毒副作用并 同意 使 用者 。本文 采 用的 病例 包 括患 者 1 5 名 ,男 :6 人 ,女 :9
人 ,年龄 2 ~l 2 岁。
究证实 ,A T G ( 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 是 目前治疗再障的各 类免 疫 制剂 中历 史 最长 , 治疗 例 数 最 多 , 疗 效最 为 满意 的I S 疗法。1 9 7 7 年 由S P E C K 首 先使 用 , 其有 效率 达4 0 ~7 0 %,与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8 9 7 2 . 2 0 1 3 . 2 0 . 0 4 8
再 生障 碍性 贫血 ( 简称 : 再 障) , 是儿 童期 比较 常见 的造血
系统 疾 病 之 一 。在 中 国的年 发 病 率 为0 . 7 4 / 1 0 万 ,其 中重 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 AA ) 为0 . 1 4 / 1 0 万 ,临床表现为贫血 、 感染 、出血 等症 为主 的一 组综 合症 。重型再 障 ( S A A)的免 疫 功 能异 常是其 重要 发病 机理 之一 , 针 对 免疫 抑制治 疗使 一 年生存率 由8 0 年代的1 0 % 上升至7 0 %。大量临床和实验研
h u ma n t h y mo c y t e g l o b u l i n wi t h c y c l o s p o r i n e f o r t h e t r e a t me nt o f c h i l dr e n wi t h s e v e r e a p l a s t i c a n e mi a . Me t h o d s : 1 3 c a s e s o f c h i l d r e n wi t h s e v e r e a p l a s t i c a n e mi a p a t i e n t s b e f o r e

重度失能老人的护理方案

重度失能老人的护理方案

重度失能老人的护理方案
1. 个人护理:包括协助老人洗漱、穿衣、进食、排泄等基本日常生活活动。

对于无法自理的老人,可能需要使用轮椅、担架等辅助工具。

2. 翻身和体位变换:长期卧床的老人容易发生压疮,因此需要定期翻身和改变体位,以减轻局部压力。

这可以通过使用专门的翻身设备或人工协助来完成。

3. 营养支持:重度失能老人可能存在吞咽困难或营养不良的问题。

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提供适当的饮食,如软食、流食或管饲,以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营养。

4. 口腔护理:定期帮助老人清洁口腔,包括刷牙、漱口、使用口腔清洁液等,以预防口腔感染和龋齿。

5. 皮肤护理:保持老人的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洗澡、更换衣物和床单,防止压疮和皮肤感染的发生。

6. 药物管理:协助老人按时服药,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剂量。

7. 心理支持:重度失能老人可能会因为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而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提供情感支持、陪伴和关爱,鼓励他们参与适当的活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

8. 安全防护:确保老人的居住环境安全,避免跌倒、烫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可以使用防滑垫、扶手、防护栏杆等安全设备。

9. 定期就医和康复: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老人就医,进行体检和康复治疗,以维持或改善他们的身体功能。

10. 家庭支持和培训:为家属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了解如何更好地照顾失能老人,减轻他们的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再障的护理
1、入院护理: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主动迎接,并引导患者家
属办理入院手续,同时可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与责任医生和护
士等,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基本设施设备,并宣讲住院制
度;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其树立信心,并缓解焦
躁情绪,同时也可提高治疗依从性。

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
隐私信息加以保护。

2、住院期间的护理:护理安全管理:加强防护,防止跌倒,指导其
卧床休息,说明休息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预防压疮,改变体位;保持床单位平整、皮肤清洁;加强营养支持;严格床
头交接制度,做好护理记录,指导翻身、离床活动或外出检查时
正确处置导管,躁动患者适当给予约束,床尾悬挂防滑脱警示标
识;冬季禁用热水袋和电热毯,防止烫伤; 高热冰袋降温不能直
接敷,要用干毛巾包裹再敷,20~30min更换部位;对意识障碍、躁动的患者加护栏,必要时用约束带;对情绪抑郁的患者,多与
沟通,给予心理支持,加强陪护。

3、预防感染: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物品清洁,
定期使用消毒液擦拭室内家具、地面,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限
制探视人数及次数,避免到人群集聚的地方或与上呼吸道感染
的患者接触。

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进餐前后、睡前、晨起用
生理盐水、氯已定漱口的习惯,防止口腔溃疡。

保持皮肤清洁、
干燥,勤沐浴、更衣和床上用品。

勤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

清洁卫生,适当增加局部皮肤的清洗,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
用力排便引起肛裂。

4、出血护理:保持床单的平整,避免肢体的碰撞与外伤,保持皮
肤清洁。

高热患者禁用酒精擦浴降温。

注射或穿刺部位应交替
使用,以防局部血肿形成。

防止鼻粘膜干燥而出血,保持室内
相对湿度,秋冬季节可局部使用液体石蜡或抗生素软膏。

指导
患者勿用力擤鼻,少量出血时,可用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无
效者可用0.1%肾上腺素棉球或凝血酶棉球填塞,并局部冷敷。

出血严重时,可用凡士林纱布条填塞。

指导患者用软毛刷刷牙,
忌用牙签剔牙。

尽量避免食用煎炸、带刺或含骨头的食物,进
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口腔黏膜损伤。

减少活动量,关节腔出
血宜抬高下肢并固定于功能位,深部组织出血者测量血肿范围,局部可用冰袋冷敷,同时可采取局部压迫止血。

出血停止后,
应改为热敷,以利于淤血消散。

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
颅内出血。

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意
识状态以及瞳孔、尿量的变化,做好交接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