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采用中医挑割治疗法的效果分析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刮痧治疗肛肠疾病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刮痧治疗肛肠疾病肛肠疾病是一类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和困扰。
中医在治疗肛肠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刮痧就是其中之一。
刮痧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刮拭皮肤表面,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整脏腑功能等目的。
在中医肛肠科,合理运用刮痧疗法,对于肛肠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肛肠疾病的常见类型及症状肛肠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直肠脱垂等。
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其症状包括便血、肛门肿物脱出、肛门疼痛、瘙痒等。
肛裂主要表现为肛门疼痛、便血,尤其是在排便时疼痛加剧。
肛瘘多由肛周脓肿发展而来,症状为肛门周围反复流脓、肿痛。
肛周脓肿则以肛门周围红肿、疼痛、发热为主要表现。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向下移位,患者会感到肛门坠胀、排便不尽等。
二、刮痧治疗肛肠疾病的原理中医认为,肛肠疾病的发生与气血瘀滞、经络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有关。
刮痧通过刮拭皮肤,刺激体表的经络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具体来说,刮痧可以:1、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刮拭过程中,皮肤表面的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加快,有助于带走代谢废物和炎症因子,减轻局部的充血、水肿和炎症反应。
2、调整经络气血: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刮痧能够刺激经络穴位,调整经络气血的运行,使气血通畅,脏腑功能协调。
3、增强机体免疫力:刮痧可以激发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肛肠疾病的复发。
三、刮痧治疗肛肠疾病的操作方法1、选择合适的刮痧工具常用的刮痧工具包括牛角刮痧板、玉石刮痧板等。
在选择刮痧板时,要注意其质地光滑、边缘圆润,以免刮伤皮肤。
2、确定刮痧部位对于肛肠疾病,主要刮拭的部位包括背部的膀胱经、督脉,以及腹部的任脉、大肠经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病情,刮拭臀部、下肢的相关穴位和经络。
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2010

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2010骶尾部,大便干结时更甚,典型疼痛者,便时痛轻,便后痛重,先轻后重,中有间歇,呈一特殊的疼痛周期。
②便血时有时无,一般量不多,表现为手纸染血或便后滴血,色鲜红。
③瘙痒,由于肛裂溃疡的分泌物或因并发的肛窦炎、肛乳头炎等所产生的分泌物刺激所致。
④便秘既是肛裂的病因之一,肛裂反过来又可引起便秘,因排便时剧烈疼痛,患者常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人为地控制排便,致使大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份吸收过多而更加干燥,排便愈困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体征:肛裂检查取适宜体位以视诊为主,检查者用双手拇指将肛缘皮肤轻轻向两侧分开,可见肛管皮肤梭形裂开、溃疡(潜行瘘道),如用探针轻触溃疡面,可引起明显疼痛。
陈旧性肛裂溃疡面颜色灰白,底深、边缘增厚,下端可形成裂痔(哨兵痔)与溃疡上端肥大的肛乳头合称肛裂三联征,指诊可发现肛门紧缩。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早期肛裂):病程短,裂创新鲜,色红,底浅,边缘整齐有弹性,创面无硬结,尚未形成慢性溃疡,无肥大乳头和裂痔,疼痛剧烈。
(2)慢性期(陈旧性肛裂):病程长,反复发作,裂创底深,边缘不整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裂创底部栉膜变厚变硬,形成栉膜带。
裂口、栉膜带、赘皮性外痔(哨兵痔)、肛乳头肥大、单口内瘘、肛窦炎、肛乳头炎7种病理改变,为陈旧性肛裂的病理特征。
(三)症候诊断:1血热肠燥证: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
裂口色红。
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2阴虚津亏证: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裂口深红。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气滞血瘀证: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
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
舌质紫暗,脉弦或涩。
三、综合治疗方案肛裂早期经硝矾洗剂熏洗坐浴,服用滑润剂或缓泻剂。
排便前溃疡局部涂以表面麻醉剂或用含麻醉剂的坐药等非手术疗法,有可能痊愈。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运用中医五行治疗肛肠疾病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运用中医五行治疗肛肠疾病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五行学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将世间万物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
中医肛肠科学巧妙地运用五行学说的原理,为肛肠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和方法。
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着肝、心、脾、肺、肾五脏。
而肛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五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从木与肝的角度来看,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若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可导致肛肠局部气血瘀滞,引发痔疮、肛裂等疾病。
治疗时,可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常用的药物如柴胡、郁金、青皮等,以恢复肝气的疏泄功能,促进气血流通。
火与心相应,心主血脉。
若心火亢盛,灼伤阴血,可导致血热妄行,引起肛肠部位的出血,如内痔出血。
此时,需清心泻火、凉血止血,可选用黄连、栀子、犀角等中药。
土与脾关系紧密,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若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生,下注大肠,可导致泄泻、痢疾等肛肠疾病。
治疗应以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为主,常用的药物有白术、茯苓、山药等。
金与肺相关,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
若肺气不利,肃降失常,大肠传导失司,可出现便秘等病症。
治疗时应宣肺降气、润肠通便,可选用杏仁、桔梗、紫苏子等。
水与肾对应,肾主水,藏精。
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可致虚寒性肛肠疾病,如直肠脱垂。
治疗当温补肾阳,常用药物有肉桂、附子、肉苁蓉等。
在中医五行治疗肛肠疾病的过程中,还需注重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相生关系意味着相互滋生和促进,相克关系则表示相互制约和克制。
例如,木生火,肝血可以滋养心血。
在治疗心的病症时,有时需要从肝论治。
而木克土,肝气太过可能会克伐脾土。
当脾土虚弱时,不仅要健脾,还需疏肝,以防肝气乘脾。
此外,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综合运用五行理论进行治疗。
比如,在夏季,火气较旺,对于心火亢盛导致的肛肠出血病症,治疗时要更加注重清热泻火;而在冬季,寒气较重,对于肾阳不足引起的肛肠疾病,温补肾阳的力度则需适当加大。
10年来中医药治疗肛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0年来中医药治疗肛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周孜;刘冬生;王建军;崔奇志;徐修江;徐海滨【摘要】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多年来,国内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报道日趋增多.本文共收集了10 年来有关中医辨证论治、专方验方、熏洗坐浴、敷药疗法、注射疗法和挑割疗法治疗的3281 例患者,治愈率为82.72%,总有效率达98.05%,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同时对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分析、探讨与展望.【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1(001)011【总页数】3页(P29-31)【关键词】肛裂;中医药疗法【作者】周孜;刘冬生;王建军;崔奇志;徐修江;徐海滨【作者单位】江西省湖口县中医院,江西湖口,332500;江西省湖口县中医院,江西湖口,332500;江西省湖口县中医院,江西湖口,332500;江西省湖口县中医院,江西湖口,332500;江西省湖口县中医院,江西湖口,332500;江西省湖口县中医院,江西湖口,33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8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指肛门齿状线以下肛管上皮过度伸展造成的肛管上皮纵行全层裂开,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呈梭形或椭圆形溃疡,好发于后、前正中,以周期性肛门疼痛、直肠型便秘及间歇性便血为特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1]。
临床上将本病分为单纯肛裂、溃疡性肛裂、陈旧性肛裂、继发性肛裂4型。
目前治疗肛裂的方法较多,但不外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疗法。
保守治疗的总体原则是软化大便,使大便通畅,解除括约机痉挛,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
而手术治疗方法众多,但因各种术式均有优缺点,长期以来对于哪一种手术方式为最佳术式尚无统一定论[2]。
就目前对肛裂的治疗而言,基本上还是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术尚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认识肛肠疾病较早的国家之一[3],其治疗肛裂方法多样,且疗效显著。
中医割治疗法

中医割治疗法谈谈割治疗法中医的治病方法总体来说有内治法和外治法两种。
内治法主要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喝汤药;外治法有很多,如针灸、按摩、贴敷、埋线、拔罐、刮痧、穴位注射、熏洗、割治等。
其中的割治疗法虽属有创治疗,但因疗效奇特,备受医家推崇。
本文就割治疗法的基础知识作一介绍。
1.什么是割治疗法割治疗法又称为割脂疗法。
是切开人体穴位或某些部位上皮肤,摘除或挑出皮下脂肪组织并对局部给以适当刺激,以增加机体抵抗能力,改善机体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病方法。
2.割治的部位:可以用来割治的部位有很多,大体上可分为手掌割治、足部割治和穴位割治三种。
在穴位割治中,凡是针刺有效的穴位,均可考虑割治。
3.割治疗法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割治疗法治疗的疾病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慢性肠炎、胃神经官能症、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2)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3)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等。
(4)生殖系统疾病:阳萎、不孕症等。
(5)其他:颈淋巴结核、甲状腺疾病、乳腺增生症、肺结核、下肢静脉曲张、胆道蛔虫症、肿瘤疼痛等。
4.手掌的割治部位与适应症:手掌部位一:(1)体表部位:从中指至大陵穴成一直线,距大陵穴厘米沿此线向掌心方向切开,切口长约厘米。
(2)适应症: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溃疡、胆道蛔虫症、消化不良、慢性肠炎、胃下垂、慢性肝炎引起的消化不良、阶段性肠炎等。
附注:大陵穴在掌后第一横纹正中后,两筋间,即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手掌部位二:(1)体表部位:自神门穴至无名指与小指间隙方向厘米处开始切口,切口斜向食指根部,长约厘米。
(2)适应症:胃神经官能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第一部位割治效果不明显时,可取此位置。
附注:神门穴在尺侧掌后第一横纹后,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凹陷处。
手掌部位三:(1)体表位置:在二、三掌骨间隙掌侧,食指与中指根部联合下约-厘米处开始切口,切口长约1厘米左右。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裂21例体会

黄 民 河 省 安 左 庄中 卫 (6 0) 北 文 真 各 心 生 05 1 8
摘要 :目的 为 了提 高肛裂 的治疗 效果 ,缩 短治 疗周期 ,减 少手 术的机 率及 患者 的治疗 费用 。方法 采用 局部封 闭 、硝酸 甘油等 外用 及中药坐 浴 等共 2 例 。结 果 本组 共治 愈 l ,好转 4例 。结论 l 7例 中西 医结合 治疗肛裂 效果 明确 ,方法 简便 ,能有效 的缩 短疗程 及患者 的治疗 费用 。
而 复 染 邪 毒 ,长 久 不 愈 合 而 成 慢 性 肛裂 。 中 药 洗 剂 取 于
药液变温后坐浴 l 钟。每 日 1 5分 次,一般应 用 7 4 。 ~1d
2 结 果
《 疡科心得 集》中的 “ 苦参汤 ”( 我们根据本病 的辨证进 行 了化裁 ) 。本方 具有清热泻火 ,祛风止痒功 效 。 于局 用 部熏洗亦 后有抗菌消 炎作用 。采用 中西医结合 的方法 治 疗肛裂 ,患者疼痛 的情况 迅速消失 ,消除 了排便 的恐惧 心理 。同时该法有效 的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 ,解除 内括约 肌痉挛 。避 免 了患者手术 的痛苦 ,并大大 减少 了患者手 术的相关费用 ,为家庭及 社会带来 了诸 多益 处。
第 8 第 1 卷 1期 总第 9 期 1
2l O O年 O 6月 - 半 月 刊 上
化湿 ,陈皮 化湿和 中,白芍柔肝 理脾 ,调和气血 ,止痛 , 配 当归和血行血 ,行血 则便脓 自愈 。木香行气导滞 ,调 气则后重 自除,防风轻浮 而疏肝脾 。诸 药合用 ,共奏清 热化湿健脾之 功效 。现代研 究示黄连有抗 炎、抗腹泻 、 抗溃疡 、保护 胃肠 黏膜 的作用 ;芍药有抗 菌治痢 、解痉 止痛 、育 阴养血 之功用 ,与甘 草搭配组成 芍药甘草汤对 缓解腹痛作用 显著 ,现代研 究还提示 白芍能显著增加 胃 肠血流量 ,对溃疡有保护 作用 l 。 中药灌肠 治疗 溃疡性结肠 炎 ,可使 药物直达病处 , 局部药物浓度 高,肠道溃疡 面得到保护 ,促进其修复 , 能更好地改 善肠道 血液循环 ,消除局部炎症 ;又可避免 上消化道酸碱度和 酶对药物 的影 响 ,保持 了药物 性能 , 使药物吸收更为完全 。
肛肠科 肛裂病(肛裂)中医诊疗方案

肛裂病(肛裂)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主要症状: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
(2)主要体征: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多见于急性肛裂;有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远心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
多见于慢性肛裂。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肛裂的诊断要具备主要症状如肛门部疼痛、便血或伴有便秘,肛裂的疼痛呈典型的周期性疼痛,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后可缓解,随后再次发生疼痛可达数小时后缓解;便血为滴血或手纸染血,鲜血,量少。
肛门部检查有肛管皮肤裂开,肥大乳头和哨兵痔等体征即可作出诊断。
(二)证候诊断1.血热肠燥证: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
裂口色红。
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2.阴虚津亏证: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裂口深红。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气滞血瘀证: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
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
舌质紫暗,脉弦或涩。
二、治疗方法(一)手术治疗1.肛裂扩肛术(1)适应症:急性肛裂(2)操作方法:患者取截石位,骶麻或局麻后常规消毒,术者戴橡胶手套,并将双手食指和中指涂上润滑剂,先用右手食指插入肛内,再插入左手食指,两手腕部交叉,两手食指掌侧向外侧扩张肛管,以后逐渐伸入两中指,持续扩张肛管3~4分钟,使肛管内外括约肌松弛,术毕。
参照《中医外科学》第9版(李曰庆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2.内括约肌切开术(1)适应症:慢性肛裂(2)操作方法:在肛缘一侧距肛缘1~1.5cm作小切口达内括约肌下缘,约定括约肌间沟后分离内括约肌至齿状线,剪断内括约肌,然后扩张至4指,电灼或压迫止血后缝合切口,可一并切除肥大乳头,前哨痔。
中医外科指导:挑治疗法

挑治疗法是在人体的腧穴、敏感点或一定区域内用三棱针挑破皮肤、皮下组织,挑断部分皮内纤维。
是通过刺激皮肤经络,使脏腑得到调理的一种治疗方法。
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解除瘀滞的作用。
适应证:适用于内痔出血、肛裂、脱肛、肛门瘙痒、颈部多发性疖肿等。
用法:常用的方法有选点挑治、区域挑治和截根疗法三种。
①选点挑治:在背部上起第七颈椎、下至第五腰椎、旁及两侧腋后线范围内寻找疾病反应点。
反应点多为棕色、灰白色、暗灰色等,按之不褪色、小米粒大小的丘疹。
此法适用于颈部多发性疖肿。
②区域挑治:在腰椎两侧旁开1~1.5寸的纵线上任选一点挑治,尤其在第三腰椎到第二腰椎之间旁开1~1.5寸的纵线上挑治效果更好。
本法适用于内痔出血、肛裂、脱肛、肛门瘙痒等。
③截根疗法:取大椎下四横指处,在此处上下左右1cm范围内寻找反应点或敏感点。
治疗时让病人反坐在靠椅上,两手扶于靠背架,暴露背部。
体弱患者可采用俯卧位,防止虚脱。
挑治前局部常规消毒,用小号三棱针刺入皮下至浅筋膜层,挑断黄白色纤维数根,挑毕以消毒纱布敷盖。
一次不愈可于2~3周后再行挑治,部位可以另选。
注意点:注意无菌操作,挑治后一般3~5天内禁止洗澡,防止感染,挑治后当日应注意休息,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孕妇、有严重心脏病、出血性疾病及身体过度虚弱者禁用本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裂采用中医挑割治疗法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4-15T11:43:02.08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作者:蒋忠
[导读] 益阳桃江县中医院肛裂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肛管疾病,通常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由于过度伸展造成的肛管皮肤全层裂开。
蒋忠
益阳桃江县中医院湖南桃江 4134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采用中医挑割治疗法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6 月至2014年6 月收治的确诊为肛裂的46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2组,每组23人。
对照组采用袖珍肛肠疾病治疗器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挑割治疗法进行治疗。
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肛裂采用中医挑割治疗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是比较理想的肛裂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和采用。
【关键词】肛裂中医挑割治疗
肛裂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肛管疾病,通常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由于过度伸展造成的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呈梭形或椭圆形溃疡[1]。
多发于前,后正中。
临床表现为周期性肛门疼痛、直肠型便秘及便血等,其引发的疼痛剧烈难忍。
该病大体可以分为早期干裂、陈旧性肛裂2种类型。
对于肛裂治疗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以总结为物理治疗、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三种。
保守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保持大便软化、通畅,缓解括约机痉挛,减轻疼痛,帮助伤口愈合等。
而手术治疗方式众多,各种术式优缺点不一,一直以来还没有对肛裂术式选择有规范化要求[2]。
我国中医有这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我国中医很早以前就对肛肠疾病有了认识与研究。
且治疗方法多样独特,效果比较理想。
本文对照观察了46例肛裂患者分别采用袖珍肛肠疾病治疗器治疗法和中医挑割治疗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6 月至2014年6 月收治的46 例肛裂患者,经过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疗疗效标准》中关于肛裂的诊断标准。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2组,
观察组男性17人,女性6人,年龄19~55岁,平均(39.3±5.4)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病程(3.6±1.5)年。
其中Ⅰ期肛裂11,Ⅱ期肛裂9,Ⅲ期肛裂3例;对照组男性15人,女性8人,年龄在18~53 岁,平均(40.7±4.8)岁,病程2个月~8年之间,平均病程(3.4±1.8)年。
其中Ⅰ期肛裂12,Ⅱ期肛裂7例,Ⅲ期肛裂4例。
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袖珍肛肠疾病治疗器进行治疗。
将可调变压器与治疗器的插头连接,接通电源指示灯发亮,等待1~3分钟,治疗器顶部发热并以微小频率震动。
通常将变压器调至中档操作即可。
将治疗器的顶部用医用伞形指套覆盖套住,取1.5~2g 中药制剂均匀涂抹在指套覆盖部位。
患者采取平卧位,将套有指套的治疗器顶端缓慢插入患者肛管,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局部有温热和机械振动按摩感。
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天1~2次,连续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
1.2.2 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挑割治疗法进行资料。
施术前对进行患者凝血系列等相关检测,做好肛周备皮等准备工作。
患者在手术台上取侧卧位,首先对肛门周围进行消毒铺巾,肛管和直肠下段部位消毒,使用局部浸润麻醉或腰俞穴麻醉。
仔细检查肛裂裂口位置、肛管及直肠等情况,在直肠食指的引导下,使用针刀在刺入截石位3 点处向肛门皮皱外端连线外1c m 左右,再从截石位3 点处刺入肛门内括约肌纤维化下缘相对应处,刀尖沿着垂直方向做10 次左右的切割动作。
用肛门撑开器扩充肛门,使肛门明显大开后结束操作[3]。
对伴有并发症和痔病的,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3判定标准
使用VAS评分法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成都进行对比,并且对所有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创面愈合,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创面愈合;无效大部分,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溃疡依旧存在为无效。
总有效率为现效率和有效率相加。
1.4统计学处理
以数据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使用SPSS 13.0 软件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8.26。
通过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者 23 9(39.13%) 13(56.52%) 1(4.35%) 95.65%
对照组 23 7(30.43%) 11(47.83%) 5(21.74%) 78.26%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对比
通过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对比,2组患者均较治疗前疼痛度有明显缓解(P<0.05)。
观察组患者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度对比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 23 7.54±0.83 1.88±1.58
对照组 23 7.38±1.04 2.93±2.21
3讨论
据研究发现,由于肛裂创面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经长时间炎症刺激,微微碰触,就能造成患者剧烈疼痛。
并难以愈合。
多发生在肛
门后部,初期只呈现小裂口状态,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开裂到皮下组织,如在早期及时给予治疗,治疗效率较高。
患者出现肛裂情况后,要严格注意饮食,多食用纤维丰富且易于消化、质地偏软的具有滋润肠道作用的食物。
禁止食用辛辣、油腻的食品。
通过对我国古代中医文献的研究,我们发现我国中医理论对肛裂有比较独特的理论与治疗手段,《医宗金鉴》中就有:“肛门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这一对肛裂的记载。
不难看出,中医认为肛裂主要是由于血热肠燥,大便秘结,患者排便时太过于用力以至于皮肤破裂,而经反复感染形成溃疡[4]。
归纳肛裂的引发因素,可以总结出下面几点,①由于肛门后部受粪便压迫较重,肛门腺分布较多,造成肛管后部血液循环不足,弹性较差,容易发生肛裂。
②粪便或异物太过干硬,造成肛管皮肤受损,以致发生肛裂。
③肛门后部的肛隐窝发生炎症导致感染,蔓延至肛管皮下部使皮下发生脓肿,脓肿破裂引起肛裂。
④由于炎症刺激到肛管部位,使肛门括约肌处于痉挛状态,导致肛管张力增强。
中医挑割疗法是通过调割机运用扩肛器,切断肛门舒硬结,对肛管皮肤的周径进行有效扩延。
松解和缩窄肛管,降低肛管压力。
并对肛门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改善作用,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采用中医挑割法治疗肛裂在临床疗效上,明显好于采用袖珍肛肠疾病治疗器治疗的对照组,且明显缓解了患者疼痛度,P<0.05。
综上所述,肛裂采用中医挑割方法治疗,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对肛裂的治疗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孜,刘冬生,王建军,等.10年来中医药治疗肛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药科学.2011,27(3):869-872.
[2]黄继承.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裂63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4):574-575.
[3]曹晖.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肛裂48 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15(1):63-64.
[4]黄宝佳.中医挑割治疗法临床治疗肛裂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3,18(3):556-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