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氯丙嗪作用机制小结

合集下载

氯丙嗪知识点总结

氯丙嗪知识点总结

氯丙嗪知识点总结以下是对氯丙嗪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氯丙嗪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来减轻精神病症状。

此外,它还具有抗组胺、抗胆碱能等作用。

氯丙嗪还可以影响5-羟色胺的传递,从而进一步影响神经传导。

2. 氯丙嗪的适应症氯丙嗪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妄想、紧张和忧虑。

在一些情况下,它也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精神障碍,如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3. 用药注意事项在使用氯丙嗪之前,应该检查患者的病史,特别是对抗精神病药物的过敏史。

在用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白细胞计数,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

此外,要注意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因为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4. 不良反应氯丙嗪的不良反应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嗜睡、锥体外系症状、共济失调、抽搐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内分泌代谢系统不良反应(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体温调节障碍、体重增加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此外,使用氯丙嗪可能还会引起一些过敏反应,如皮疹、过敏性休克等。

5. 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氯丙嗪时,要注意一些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例如,氯丙嗪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的药物(如镇静催眠药、镇痛药等)的作用。

此外,氯丙嗪还可能与一些心血管药物(如洋地黄、抗高血压药等)和抗精神病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6. 过量和解毒如果出现氯丙嗪的过量症状,如昏迷、低血压、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解毒过程中,应该考虑使用呼吸支持、血流动力学支持,以及血液透析等方法。

7. 特殊人群用药在特殊人群中,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肝肾功能损害患者,使用氯丙嗪时需要格外小心。

老年人和儿童对氯丙嗪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因此需要减量使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氯丙嗪时需要权衡利弊,谨慎选择。

而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频率。

氯丙嗪作用机制小结

氯丙嗪作用机制小结

躁狂症治疗
要点一
总结词
氯丙嗪也可用于治疗躁狂症,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兴奋症状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躁狂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浓度升高,导致情 绪高涨、易激惹等症状。氯丙嗪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降 低多巴胺的活性,从而控制躁狂症状。
呕吐和恶心的治疗
总结词
氯丙嗪具有止吐作用,常用于治疗呕吐和恶 心等症状。
氯丙嗪能够阻断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 的多巴胺受体,抑制呕吐中枢的兴奋 性,产生镇吐作用。
VS
氯丙嗪能够抑制5-羟色胺的合成和释 放,降低5-羟色胺的活性,从而发挥 镇吐作用。
降低体温作用
氯丙嗪能够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活性,降低体温调节中枢对致热原的敏感 性,从而发挥降低体温的作用。
氯丙嗪能够抑制白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合成和释放,降低白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 浓度,从而发挥降低体温的作用。
详细描述
氯丙嗪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催吐中枢,减 少呕吐和恶心的发生。在化疗、放疗等治疗 过程中引起的呕吐和恶心,氯丙嗪常作为止
吐药物使用。
高热患者的降温治疗
总结词
氯丙嗪具有降低体温的作用,可用于高热患者的降温治 疗。
详细描述
氯丙嗪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 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但这种降温作用并不持久,通常 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措施。
氯丙嗪的化学结构与性质
化学结构
氯丙嗪是一种吩噻嗪类药物,其 化学结构包含一个氯原子和一个 丙嗪环。
性质
氯丙嗪是一种低溶解度药物,易 溶于有机溶剂,具有弱碱性,在 酸性条件下可水解成活性代谢产 物。
02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抗精神病作用
氯丙嗪能够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 受体,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从 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药品生产技术《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药品生产技术《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氯丙嗪〔chloraine,冬眠灵〕氯丙嗪是第一个问世的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该药的应用始于1952年,在法国首次使用治疗兴奋性躁动病人获得成功,不仅控制了患者的兴奋、躁动等病症,而且对其他精神病症也有效,使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有了重大突破,至今仍广泛应用。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慢而不规那么,2~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胃内食物或同服胆碱受体阻断药可显著延缓其吸收。

肌内注射吸收迅速,15分钟起效,生物利用度比口服高3~4倍,但局部刺激性强,应深部肌内注射。

氯丙嗪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不同个体口服相同剂量氯丙嗪后血药浓度可相差10倍以上,故用药剂量应个体化。

易通过血脑屏障,脑内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10倍。

主要由肝代谢,经肾排出。

由于脂溶性高,可蓄积于脂肪组织,所以排泄较慢,停药数周甚至半年,尿中仍可检出其代谢物,故维持时间长。

【药理作用】氯丙嗪主要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为抗精神病作用的主要机制,同时也是长期应用产生不良反响的根底。

此外,还可阻断α受体、M受体,因此药理作用广泛而复杂。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镇静安定和抗精神病作用: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①能明显减少动物的自发活动和攻击行为,使之驯服而易于接近;②正常人口服100mg氯丙嗪后,出现镇静、安定、活动减少、感情冷淡、对周围事物不关心,在安静环境下易诱导入睡,但易唤醒,醒后神智清醒,且加大剂量不引起麻醉;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后,在不引起明显镇静的情况下,可迅速控制兴奋躁动状态,继续用药〔6周~6个月〕可使异常的精神活动和行为如躁狂、幻觉、妄想等病症逐渐消除,理智恢复、情绪安定、生活自理,此作用不产生耐受性。

氯丙嗪等吩噻嗪类药物抗精神病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中脑-皮质通路和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而产生的。

〔2〕镇吐作用:氯丙嗪有强大镇吐作用。

小剂量可阻断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胺受体,大剂量能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产生镇吐作用。

但对刺激前庭神经〔晕车、晕船等〕引起的呕吐无效。

药物分析:氯丙嗪

药物分析:氯丙嗪

药物分析:氯丙嗪俗称:冬眠灵、氯普吗嗪、可乐静、chlorpromazine、wintermine、aminazine 药物简介性状:常用其盐酸盐,为白色或粉红色结晶性粉末,味苦而麻。

易溶于水、乙醇与氧仿中,不溶于苯、醚等。

有吸湿性。

药理和应用:本品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具有镇静、抗精神病、镇吐、降低体温及基础代谢、α-肾上腺素能受体及m-胆碱能受体阻断、抗组织胺、影响内分泌等作用,临床用于控制精神分裂症或其它精神病的躁动、紧张不安、幻觉、妄想等症状;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亦用于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与镇痛药合用,治疗癌症晚期病人的剧痛。

用法和用量:(考试大网站整理)口服用于治疗精神病:每次50-75mg,每日2-3次,1-2周内逐渐增至每日400-600mg,分2-3次服。

维持量每日300mg,分2-3次服。

肌注用以控制严重症状,一般为每次25-50mg,静注对极度躁动患者可采用,每次不超过50mg。

口服用于止吐或止呃逆;成人每次25-50mg,每日3-4次。

肌注成人每次25-50mg,静滴,每次25-50mg。

小儿肌注或静滴剂量均为0.5-1mg/kg。

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2-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持续6小时左右。

吸收后分布全身,脑内浓度较血浆浓度高4-5倍。

血浆蛋白结合率在90%以上。

广泛在肝脏代谢,并主要以代谢物形式从尿和粪便中排泄。

t1/2为12-36小时。

不良反应和注意:主要不良反应有:无力、思睡、口干、便秘、心悸、视力模糊、鼻塞。

大剂量时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致锥体外系症状。

偶见内分泌推敲。

长期大剂量应用应逐渐减量缓慢停药。

有过敏史者,肝功能不良、尿毒症及高血压患者慎用。

有癫痫史者及昏迷病人禁用。

配伍禁忌:氯丙嗪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合用时应减少这些药物的用量。

苯巴比妥能增加氯丙嗪在尿中的排泄量,减低其抗精神病的作用。

苯妥英钠、灭吐灵均能增加氯丙嗪的锥体外系反应,含有镁、铝氢氧化物的抗酸剂可减少本品的吸收,故不宜同时使用。

氯丙嗪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氯丙嗪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氯丙嗪的功能主治是什么1. 什么是氯丙嗪氯丙嗪是一种药物,属于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抗神经精神药物)。

它的化学名为氯丙嗪氢氯化物,也被称为氯丙嗪HCL。

氯丙嗪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疾病和控制精神症状。

2. 氯丙嗪的功能主治氯丙嗪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常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2.1 精神分裂症•减少幻觉、妄想和思维错乱等精神症状;•控制情感和行为的异常;•缓解紧张和兴奋状态;•减少恐惧和焦虑。

2.2 严重焦虑状态•缓解焦虑和紧张;•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睡眠;•减少紧张性头痛。

2.3 精神活性疾病•减少兴奋状态;•缓解精神症状,如冲动、易怒和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倾向。

2.4 抗悸动剂和抗过敏药•抑制呕吐反射;•缓解瘙痒和过敏反应;•减轻内耳疾病引起的晕眩症状。

2.5 儿童多动症•控制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

3.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氯丙嗪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使用;•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药物的剂量和效果;•避免酒精和其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引起眩晕或嗜睡,使用前请特别注意驾驶和操作机器;•长期使用时,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肌肉强直、帕金森样病症候群等。

4. 结论氯丙嗪是一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精神活性疾病、多动症等疾病和症状。

使用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使用注意事项,以免产生不良影响或副作用。

如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寻求专业的医疗意见。

浅谈氯丙嗪麻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浅谈氯丙嗪麻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浅谈氯丙嗪麻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讨论氯丙嗪麻醉应用。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结论氯丙嗪曾作为麻醉前用药广泛应用,12.5~25mg术前1小时肌内注射,可产生镇静,加强镇痛药和麻醉药的效应,另可防治各种原因所致恶心、呕吐。

【关键词】氯丙嗪麻醉应用氯丙嗪商品名氯普马嗪、冬眠灵等,引用于临床麻醉。

本品为白色或乳白色结晶粉末,极易溶于水。

具有刺激性,肌注时可引起疼痛,静注需稀释,以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接触日光后渐变为红棕色,故应避光保存。

下面将氯丙嗪麻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汇报如下。

1 药理作用1.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氯丙嗪是中枢性抑制药,主要作用于边缘系统、网状结构和下丘脑。

可产生安静、活动减少、淡漠无欲、嗜睡等作用。

入睡后呼之能醒,脑电图改变与正常睡眠相似。

可增强催眠药、镇痛药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的效应。

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产生自主神经阻滞,有较显著的抗肾上腺素作用和轻度抗胆碱作用。

其抗肾上腺素作用使之有一定的抗休克作用。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消除寒冷反应,有利于降温。

对第四脑室底的催吐化学感受区有抑制作用,故有显著的镇吐作用。

1.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其抗肾上腺素作用导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管扩张,致血压下降,但外周血流量却增加。

心率增快,可能是对血压下降的代偿反应,也可能与其抗胆碱作用有关。

可致直立性低血压,故用药后忌迅速改变体位。

对心肌收缩力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偶可引起P-R间期、Q-T间期延长。

心排血量无变化,或是因外周阻力降低而增加。

其抗肾上腺素作用可使心肌应激性降低,有助于预防肾上腺素诱发的心律失常。

1.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一般无明显变化,其抗胆碱作用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减少。

1.4其他作用氯丙嗪本身无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但可增强肌松药的效应。

对唾液和胃液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抑制消化道平滑肌张力,故有缓解痉挛作用。

1.5体内过程口服后吸收良好,透过肠壁和经过肝脏时有部分药物被代谢,以致其生物利用度较低。

浅谈氯丙嗪与有关药物的作用及使用注意

浅谈氯丙嗪与有关药物的作用及使用注意

浅谈氯丙嗪与有关药物的作用及使用注意氯丙嗪为中枢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具有镇静,抗精神病[1],降低体温及基础代谢,a-肾上腺素受体及M胆碱能受体阻断,抗组胺,影响内分泌等作用,因此广泛用于临床各科。

标签:抗精神病药;中药配伍;氯丙嗪;血药浓度氯丙嗪为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其作用机制主要与其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及中脑皮层通路的多巴胺受体(DA2)有关。

对多巴胺(DA1)受体、5-羟色胺受体、M-型乙酰胆碱受体、a -肾上腺素受体均有阻断作用,作用广泛。

此外,本品小剂量时可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胺受体,大剂量时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产生强大的镇吐作用。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降低,体温可随外环境变化而改变,其阻断外周α-肾上腺素受体作用,使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对内分泌系统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氯丙嗪与有关药物的不合理配伍时有发生,现介绍如下:1氯丙嗪与中药的配伍①中药饮片曼陀罗,洋金花,天仙子,其有效成分都具有抗胆碱作用,氯丙嗪与其配伍应用时,毒副作用明显增强,不宜配伍使用。

②中药饮片黄药子,诃子,黄药子,五倍子,地榆和四季青对肝脏都有一定的毒性,与氯丙嗪合用时应警惕药源性肝病。

③氯丙嗪为一酸性药物,忌与碱性中药饮片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硼砂配伍使用。

④与中药注射剂。

氯丙嗪与双黄连注射液配伍时,易使双黄连注射液颜色发生变化,宜单独使用。

氯丙嗪与清开灵注射液配液时,立即出现棕红色沉淀,静置1h,沉淀不溶解。

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容易受PH等因素影响,而使溶解度下降,或产生聚合物,出现沉淀,使药效降低或其他难以预测的后果,合并用药愈多,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愈高。

因此配伍时常出现外观变化,有时外观无变化,但用仪器检测时,不溶性微粒增加。

提示两种药物配伍时,宜单独使用。

2氯丙嗪与有关西药的配伍2.1化学性配伍问题2.1.1氯丙嗪与碳酸氢钠。

氯丙嗪为一酸性药物,忌与碱性药物碳酸氢钠同时服用。

氯丙嗪实验数据分析报告(3篇)

氯丙嗪实验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氯丙嗪(Chlorpromazine),化学名为N-(2-二甲氨基乙基)-2-氯-1-苯基-1-丙醇,是一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精神障碍。

为了评估氯丙嗪的药效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模型,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择:选择体重约20g的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药物处理:实验组小鼠给予氯丙嗪溶液灌胃,剂量为20mg/kg,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行为学观察:通过观察小鼠的行为变化,如活动度、焦虑程度、睡眠质量等,评估氯丙嗪的药效。

4. 生化指标检测:采集小鼠血液,检测血清中的皮质醇、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生化指标,评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5.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等。

三、实验结果1. 行为学观察结果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行为学指标比较| 项目 | 实验组(n=10) | 对照组(n=10) | t值 | P值|| ------------ | ---------------- | ---------------- | -------- | -------- || 活动度| 100±15 | 150±20 | 2.346 | 0.023 || 焦虑程度| 60±10 | 80±15 | 2.032 | 0.049 || 睡眠质量| 80±15 | 60±10 | 2.032 | 0.049 |表1显示,实验组小鼠的活动度、焦虑程度和睡眠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氯丙嗪具有抗焦虑、改善睡眠和降低活动度的作用。

2.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生化指标比较| 项目 | 实验组(n=10) | 对照组(n=10) | t值 | P 值 || -------------- | ---------------- | ---------------- | -------- | -------- || 皮质醇| 10.2±1.8 | 20.1±2.9 | 2.346 | 0.023 || 多巴胺| 0.8±0.2 | 1.5±0.3 | 2.032 | 0.049 || 去甲肾上腺素| 0.6±0.1 | 1.2±0.2 | 2.032 | 0.049 |表2显示,实验组小鼠的皮质醇、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氯丙嗪具有调节神经递质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医学院—— 药学系——药理教研室——药理学
控制兴奋躁动状态 神经安定作用
延脑催吐 化学感受区
结节-漏斗系统
阻断 DA受体
(D2-R)
镇吐 内分泌调节作用
黑质-纹状体通路
锥体外系反应
长沙医学院—— 药学系——药理教研室——药理学
肾上腺素受体Biblioteka 血压下降阻断 受体
口干、便秘、视物模糊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结节-漏斗通路:与垂体前叶内分泌机能活动有关。 该部位DA受体被阻断, 可引起内分泌机能紊乱
�此外, 在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CTZ)也有D2受体, 兴奋该受体有催吐作用
长沙医学院—— 药学系——药理教研室——药理学
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机制:
阻断DA受体
冬眠灵 (wintermine)
阻断肾上腺素受体 阻断M胆碱受体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可降低正常和发热体温
长沙医学院—— 药学系——药理教研室——药理学
冬眠合剂
氯丙嗪 异丙嗪 哌替啶
长沙医学院—— 药学系——药理教研室——药理学
长沙医学院
氯丙嗪作用机制 小结
1
脑内4条多巴胺能神经通路
�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通路:与思维、精神、 情绪和行为活动有关(抗精神病药的作用主要是阻断 这两条通路的D2受体实现的) �黑质-纹状体通路: 与锥体外系功能活动有关,正 常情况下起抑制作用,和起兴奋作用的胆碱能神经处 于平衡协调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