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本科课程PPT】-第二章
美育ppt课件大学

特点
艺术教育具有审美性、创造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能够通过艺术作品和 艺术活动来激发人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培养人的审美判断力和创造力,提高人 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术教育注重通过艺术手段来培养人的审美能 力和创造力,而美育则更注重通过各种审美活 动来培养人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
艺术教育与美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作 用于人的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在大学美育中的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过艺术教育,大学生能够更 加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 形式,提高自己的审美判断力 和鉴赏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念和审美趣味。
美育ppt课件大学
目录
• 美育概述 • 美的本质与特征 • 大学美育的目标与任务 • 艺术教育与美育 • 美育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 大学美育案例分享
01
美育概述
美育的定义
定义
美育是通过培养人对美的认知、欣赏 和创造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 种教育方式。
目的
美育旨在培养人的审美素养、提高人 的审美趣味和创造力,帮助人建立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古代美育
未来美育
古代的美育思想和实践主要集中在艺 术、音乐、文学等领域,强调通过艺 术教育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审美素 养。
未来美育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 等新技术的应用,以更加灵活多样的 方式培养人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现代美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现代 美育逐渐从艺术领域扩展到各个领域 ,强调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培养人的综 合素质和创造力。
03
大学美育的目标与任务
《大学美育》课程介绍

《大学美育》课程介绍学时:18 学分:1执笔人:耿秀梅审定人:王学宁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
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为指导,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观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
美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门课的学次,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身心健康,从而造就一代丰富个性、人格完美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基本内容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第一节美育的意义第二节美育的任务第三节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第四节美育与德、智、体、劳“四育”的关系第二章美是什么第一节美学史上的探讨第二节关于美的本质的认识第三节美的根源第三章审美门户第一节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第二节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第三节形式美的法则第四节形式美的意义第四章审美范畴第一节审美的基本范畴第二节中国传统审美范畴第三节审美范畴的发展第五章审美意识第一节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审美意识的特征第三节审美意识的基本形式第六章审美心理第一节审美心理结构第二节审美心理过程第七章自然审美第一节自然美的形成和特征第二节自然美的重要形态——风光美第三节自然美的审美指导第八章社会审美第一节社会美的形成和特征第二节社会美的核心第三节社会生活美第四节社会环境美第五节社会美的审美指导第九章科学审美与技术审美第一节科学技术对审美活动的影响第二节科学美的特征与功能第三节技术美的特征与功能第四节科学技术美的审美指导第十章艺术审美(一)第一节艺术美的创造本质第二节艺术美的基本特征第三节艺术美的审美功能第四节艺术美的审美指导第十一章艺术审美(二)第一节实用艺术审美第二节造型艺术审美第三节表情艺术审美第四节综合艺术审美第五节语言艺术审美第十二章大学生与美育第一节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和美育的途径第二节大学生形象的塑造三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开卷与闭卷相结合。
《大学美育第二讲》课件

媒体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 宣传美的理念,提高全社会的 审美意识。
企业参与
鼓励企业参与美育活动,如赞 助艺术展览、提供艺术培训等
,推动社会美育的发展。
家庭美育实践
家庭氛围
艺术启蒙
家长应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如布 置家居、选择艺术品等,潜移默化地影响 孩子的审美观念。
鼓励孩子参与绘画、音乐等艺术活动,培 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现。
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创作过程也是读者和作者内心世界的交流和
03
自我实现的过程,能够引发读者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
舞蹈的美
舞蹈是身体的艺术,通过身体 的动作、姿态和表情等元素, 创造出具有美感的舞蹈作品。
舞蹈的美表现在对人类情感 和思想的深刻表达,以及对 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舞蹈的表演和创作过程也是舞 者内心世界的表达和自我实现 的过程,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
美感的音响。
音乐的美表现在对人类情感和思 想的深刻表达,以及对自然和生
活的独特感悟。
音乐的演奏和创作过程也是艺术 家内心世界的表达和自我实现的 过程,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
考。
文学的美
0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通过文字和语言的运用,创造出具有美感 的文学作品。
02
文学的美表现在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深刻揭示,以及对自然和
总结词
古典美学强调秩序、和谐和比例,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美学思想为代表。
详细描述
古典美学认为美是秩序、和谐和比例的体现,这种美学思想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和建筑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如帕特农神庙、维纳斯雕像等。
近代美学
总结词
近代美学强调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以浪漫主义和印象派为 代表。
大学美育课件ppt

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美育的基础途径,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培养学生的审美 感知和审美情感。
审美体验应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通过户外探险、旅游观光等途径,让学生亲近自然 、感受自然之美。
审美体验应注重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培 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理解力。
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 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 工作室等,为学生提供丰 富的艺术实践机会。
课程开发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 开发具有特色的美育课程 ,同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 交叉融合。
课程更新
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 和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 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06
美育的未来发展
美育与科技融合
数字艺术教育
总结词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和价值,它体现了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智慧。
详细描述
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它包含了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手法和智慧。艺术美不 仅体现在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上,还体现在作品的主题、构思、表现手法等方面。欣赏艺术美需要我 们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自然美
内涵美
总结词
内涵美是指艺义,它通过作 品的内容和主题来体现。
详细描述
内涵美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它反映了创作者的观念、情感和价值观。欣赏艺术作 品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更要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感受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艺术美
跨学科的美育
将美育与其他学科如文学、历史、哲学等相结合 ,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社区艺术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艺术活动,将美育融入日常生 活,提高社会参与度。
美育国际化发展
大学美育课件基础PPT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如道德、伦理、制度等。它 具有人文性、道德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能够促进社会的和 谐与进步。
美的创造与欣赏
美的创造
美的创造是指通过艺术创作和设计等方式创造出美的作品。 它需要创作者具备创新思维、艺术修养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 素质和能力。
美的欣赏
美的欣赏是指对美的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它需要欣赏者具备 一定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 达的美和意义。
发展
现代美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同时,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迁,美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
02
美学基本原理
美的本质与特征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指美的内在属性和特性,是美的根源和基础。它涉及到美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以及美的 基本规律和特点。
美育在学生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培养审美素养
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评 价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
美观念。
促进个性发展
美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 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有助 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
提升综合素质
美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审美素养,还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表 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提 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构
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艺术鉴赏、实践创作等多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 生的需求。
组织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主题或项目,便于学生系统学习和实践 。
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 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大学美育第二讲》课件

审美提升
通过多种方式的欣赏和体验,提高学习者的艺 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准。
品格塑造
通过品味艺术的过程,培养学习者的自律、坚 韧、耐心、感恩等优秀品质。
美育的重要性
美育在个人素质教育和社会文明进步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人文精神的传承和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1
个人发展Biblioteka 艺术、文化和美育教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课堂教学
既包括学校的正式教育,也包括教育的各种形式和 场所。
欣赏能力
创造力
美育的目的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愉悦、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塑造综合素质优良的人才,提高社会文明水平,推动人类 社会的发展。
情感培养
通过艺术活动培养学习者的情感和情绪,使其 逐渐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
思维启发
通过观察、理解和创造艺术,激发学生的创造 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采用美学原理、环境美学及人性化设计等方法,为
2
社会文明
美育教育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国家实力
美育事业的发展是国家的强大软实力,良好的美育环境是现代化国家社会文明发展的重 要标志。
美育的内容
美育的内容包括美学、艺术史、美术、音乐、戏剧、影视艺术、舞蹈、书法篆刻、美术教育、美学教育与审 美教育等。
美术
是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门类。
美育的案例分析
通过了解优秀的美育教育案例,能更好地了解美育教育的实践方法和效果。
《花木兰》主题创作
以“花木兰的英雄情怀”为主题,让学生表达个人的 领悟和创意。
贝多芬音乐活动
通过表演、欣赏、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音乐情 感与创造力。
草地乐园剧社
大学美育》课程指南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文化。
中华传统美学与艺术
教授如何运用艺术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对不 同类型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提 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现代艺术与文化
介绍现代艺术和文化的发展趋势、特点和影 响,帮助学生了解和应对当今多元化、全球 化的艺术和文化环境。
课程安排
1 2
课程时长
本课程总时长为32学时,分两个学期完成。
实践教学
组织实地考察
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剧院 等文化艺术场所,实地感受美的魅力 ,加深对美的理解。
开展创作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 术创作活动,培养其艺术表现力和创 造力。
互动教学
小组讨论与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美的理解和感受,促进思想交流与碰撞。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传承和弘扬中 华文化做出贡献。
课程内容
美学基本原理
介绍美学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基本原理, 帮助学生了解美学的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
艺术鉴赏方法
介绍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的发展历程、特点 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
教学方式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 授、作品赏析、小组讨论和实践创作等环节。
3
考核方式
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 况和期末考试等部分组成,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成果和综合素质。
02
美育的重要性
个人发展
培养审美能力
通过美育课程,学生可以学习欣赏艺术作品 ,提高对美的敏感度和理解力,从而培养独 特的审美观。
大学美育之人物美社会美PPT

貌
当美 ,的 配人
美 之 三
合体
协各
调组
成
部
分
之
间
比
15
形貌美之四:
美的人体必须健康,是健与 美的统一
16
服饰美
服饰美是指人通过着装、修饰等产 生的美感效果。
形貌是人的自然资质,服饰则是人 的文化生成。
17
服饰美
人靠衣裳马靠鞍
人是个桩桩,全靠两件衣裳
三分人才,七分打扮
18
第一,服饰造型与人的形 体、气质和谐统一。
24
演员格里高利·派克
25
·
克 拉 克 盖 博
26
27
人的内在美
➢ 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在品质、性格的美,是 人的美的决定因素。
➢ 内在美是抽象的、无形的,看不见、摸不 着,它必须通过外在的言行来体现,内在 美的感性形式是人的各种实践活动。
➢ 听其言,观其行,而后能窥见人的思想境
界和精神面貌。
28Biblioteka 社区环境的美:美观,有地方特色
62
王府井
63
故宫
64
居室环境的美
居室是人们居住、生活和休息的场所。 居室环境是指人们居住的室内环境。
65
居室环境的美:空间布局合理,舒适实用 66
居室环境的美:美观、协调
67
居 室 环 境 的 美 : 情 趣 独 特
68
人文环境的美
从广义上说,人文环境是指由一定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的社会人文环境。
4
社会美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 一切领域,从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实 践到其他社会实践,到人类日常生 活,都显现着美的光辉。
5
社会美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迪:《雪村; 向雷锋同志学习》
毕加索《抽烟斗的男孩》
(五)美在关系
狄德罗:我认为组成美 的,就是关系。 美确乎……是随 关系而开始、增长、 变化、衰落、消失 的。
高乃依:《贺拉斯》
《唐伯虎点秋香》剧照
二、美何以难解? ❖ 首先,美的事物的繁复性、多样化
❖ 其次,美要求从美感得到确证,而美感具有 偶然性和相对性
❖ 花的红≠花的美
❖ 再次,美的本质论歧异丛出
“美在形式”的观点的功绩: 肯定了美必然具有感性形式。 它促进了形式美的研究。 “美在形式”的观点促进了实验美学的兴起 。
“美在形式”的观点的局限性: ❖ 不能解释美的历史性 ❖ 只适用于形式美,忽略了美的社会内容 ❖ 实验美学打破了审美的完整性
(二)美在理念
柏拉图:这美本身, 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 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 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 木头,一个人,一个神, 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
——列夫·托尔斯泰
(一)美在形式
❖ 主张从美的事物本身去寻找美的 本源,主张美是事物本身的某些 属性、形式、结构或法则等 。
❖ “数乃万物之原” ❖ “黄金分割” ❖ “大宇宙”与“小宇宙”
❖ 荷迦兹(illiam Hogarth,1697-1764)
❖ 构成美的规则是“适应、多样、统一、单纯、复 杂和尺寸——所有这一切都参加美的创造,互相 补充,有时互相制约”
❖ “美在主观 ”的片面性 ❖ 首先,完全抹杀了美的对象的特点。
❖ 其次,将美归结为快乐的做法很容易导致美 学上的“官能主义” 。
(四)美在生活
❖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 “美是生活”;“任 何事物,凡是我们在 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 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 生活,那就是美的; 任何东西,凡是显示 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 生活的,那就是美 的”。
第二章
美的本质问题:从苏格拉底的感慨“美是 难的”说开去
李泽厚: “美”的三种含义
❖ 感官愉快的强形式 ❖ 伦理判断的弱形式 ❖ 专指审美对象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系统地谈美的文章 苏格拉底:“美是难的!”
一、“美”是什么
“美”这个词儿的意 义在一百五十年间经过 成千的学者讨论,竟仍 然是一个谜。
三、“美”在当下——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 ❖ (一)广告的审美化倾向
恒源祥“雷人”广告
飘柔洗发水广告
❖ (二)艺术领域的日 益商业化
1.艺术品收藏的巧妙诈骗
2.艺术品证券化的潜在风险
白庚延《燕塞秋》
3.艺术品拍卖的真实谎言
《鸟》(叶永青)
方力钧“光头”
张晓刚 2006年作《 血缘——大家庭:全家福2号 》 市场行情: 2012-04-02HK苏富比成交价: 4600万港币
柏拉图(Plato,427BC-347BC)
❖ 理式世界 现实世界 艺术世界 ❖ 床的“理式” 个别的床 画中的床
黑格尔(Hegel,1770-1831)
“理念”(Idee)、是“绝对精神”: 逻辑阶段 自然阶段 精神阶段
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
(三)美在主观
休谟:美并不是事 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 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 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 种不同的美。这个人觉 得丑,另一个人可能觉 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