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思考
关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与对策的思考

关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与对策的思考全面二孩政策自2024年正式实施以来,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人口结构变化、教育、就业、养老等方面,该政策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人口结构变化、教育问题、就业问题和养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自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全国出生人口有所增加,但增速逐渐放缓。
这可能导致我国人口结构的进一步老龄化。
老龄化人口增加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劳动力供给不足、养老负担加重等。
对策一:鼓励生育第二胎,减少老龄化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生育福利、完善幼儿教育等措施,激励夫妻生育第二胎。
同时,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养老保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全面二孩政策引发了教育问题。
在一些发达地区,尤其是大城市,由于学位资源有限,夫妻生育第二胎可能增加了孩子们上学的难度。
此外,在家庭经济条件不够好的情况下,给两个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也是一项挑战。
对策二: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缓解学位压力。
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增加学校、教师等教育资源,同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
此外,建立更多的公办托幼机构和学前教育机构,提供合理的收费标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第三,全面二孩政策还带来了就业问题。
随着全国出生人口的增加,就业市场面临更大的压力。
对于毕业生而言,他们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对于已经就业的人员,他们可能面临更多的职位竞争和晋升空间受限的情况。
对策三: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同时,通过鼓励创业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最后,全面二孩政策也给养老问题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养老金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而由于全面二孩政策生效时间尚短,新增出生人口尚未达到劳动力的年龄,未来供养比将进一步加大。
二胎全面放开有感

二胎全面放开有感自从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以来,社会上的议论声和讨论就从未停歇过。
二胎政策的出现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需要,也是提高出生率、增加劳动力等措施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这个政策推出以来,历经了不少争议,伴随着这些争议,我们也该好好思考二胎全面放开的各种影响,不好的影响怎么应对,好的影响又该如何发扬光大。
一、经济方面经济学中的"家庭规模理论",指人均收入会随着家庭规模的增大而下降,这也是二胎政策实施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在二胎全面放开的政策下,家庭规模大的情况可能会再次出现,这就意味着每个家庭的支出和压力都会增加,如学习、生活和医疗等方面的费用等。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虽然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较快解决少子化问题,但其消耗增多的财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将会产生大量的压力,这也可能成为阻碍将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
二、资源方面在全面二胎的大环境下,资源分配的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口的增加,中国各类资源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
对于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资源的分配,政府的财政预算会有所加重,这也将对这些领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教育方面二胎全面放开到来之前,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爱和重视都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这也给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了一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
而随着二胎的到来,家长们的重心会有所转移,孩子将不再是家中唯一的贵族。
这也将带来更多的压力及挑战,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为了更好地适应前所未有的教育需要,家长们需要调整他们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也需要我们的教育体制考虑如何更好地让孩子学习知识和在教育上获得更多的支持。
四、社会方面全面二胎的到来,也意味着社会队伍将有所加强和壮大,这也将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联动,提高相互协调的能力,促进社会形态的和谐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全面二胎的实施将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切实做好各种准备,在此基础上,迎接生育人口短缺、经济快速发展的挑战。
“开放二胎”政策的经济学视角-精选文档

“开放二胎”政策的经济学视角一、研究背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在过去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都实行“一孩”政策,现如今国家从提高出生率的方面着手,致力于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
在最近30年来,中国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6.8%,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
具体地说,“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根据表1可以看出,2006-2011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保持了稳步增长,而在2012年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从2006至2012年,60及60岁以上人口则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
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1.37亿,占总人口的10%,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
老龄化问题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开放二胎”政策的必要性(一)基本知识由Franco Brumberg 和 Richard Brumberg、 Albert Ando 建立的生命周期模型,在储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该模型的理论基础是:一个具体时期的消费取决于人们对于一生收入的预期,而不取决于当前时期的收入。
也就是说,在年少时收入很低,会通过举债进行消费,此时的储蓄为负;从事工作后,随着收入的增加,逐渐增加储蓄,并在中年时达到高峰,将偿还年少时的负债,同时为退休生活的消费进行储蓄;退休后,工作收入下降,消费却不会减少,相反面临自身养老、医疗的开支,此时,就开始消费曾经的储蓄。
二胎政策对我国经济与人口的影响探讨

二胎政策对我国经济与人口的影响探讨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16年底我国正式实施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允许夫妻生育两个孩子。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的经济和人口结构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和人口两个方面探讨二胎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1. 生育成本增加实施二胎政策后,家庭的生育成本增加了。
从孩子的教育、医疗、营养等各个方面来看,二胎政策的实施将导致家庭的支出增加。
根据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一个孩子的成长到18岁,至少需要花费30万元以上,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二胎政策的实施将对家庭的经济负担造成影响。
2. 儿童教育资源分配压力加大随着二孩政策的逐步实施,我国各地的托育和教育资源分配压力也在加大。
从教育到社会福利,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资源分配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这将对全国教育体系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产生新的考验。
3. 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的变化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妇女将更多地参与劳动力市场。
这将使得劳动力市场更加活跃,同时也会增加家庭的经济来源。
更多的家庭成员加入到劳动力市场,也将对社会保障体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障体系的调整和完善。
4. 儿童用品市场的扩大二胎政策的实施将带动我国儿童用品市场的快速扩大,如婴儿奶粉、尿片、童装、玩具等儿童用品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这将进一步拉动儿童用品市场的发展,推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5. 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二胎政策的实施将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庭生育子女的需求将直接带动房地产市场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大城市的学区房需求将更加旺盛。
这将对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结构、价格走势产生直接的影响。
6. 企业用工需求的变化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活跃,企业用工需求也将相应发生变化。
一方面,随着家庭儿童成长,对儿童教育、儿童用品等相关产业的人力需求将增加;家庭生育的需求也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应结构。
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二孩政策指的是中国于2016年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允许每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
这一政策的实施是基于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剧、劳动力资源减少、消费市场需求下降等问题的考虑。
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放开生育政策,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增加劳动力资源、刺激消费市场等,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二孩政策的实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方面,有人认为二孩政策能够促进人口红利释放、助推经济增长。
也有人担心二孩政策将导致人口过快增长、加剧资源压力等问题。
对于二孩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便更好地引导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的发展。
【背景介绍到此结束,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或调整。
】1.2 目的意义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政策的出台能够促进人口增长,为经济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
二孩政策的实施能够扩大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随着人口的增加,劳动力资源将大幅增加,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选择,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也会带来社会保障压力的增加,需要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持和建设。
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也是实施二孩政策后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有效措施。
2. 正文2.1 政策实施后的人口增长政策实施后的人口增长将对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由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的出生率将会有所上升,导致人口数量的增长。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利于延长劳动力资源的供给期。
人口的增长也将刺激消费市场的扩大。
随着新生儿数量的增加,家庭消费将会有所提升,促进各类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新生儿的出生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婴儿用品、教育服务等产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人口增长也会带来一些挑战。
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全面二胎政策是指国家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如下:一、人口结构优化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调整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由于过去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加快、劳动力供给减少的趋势,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全面二胎政策的推行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劳动力供给,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维持经济增长的动力。
二、促进消费升级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有望引发家庭消费升级。
在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下,很多家庭仅有一个子女,将大部分的资源和精力用于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上。
而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将使更多家庭有条件生育二胎,家庭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也相应提高。
家庭消费的增加将进一步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三、激发多元化需求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将使家庭需求更加多元化。
孩子的出生意味着婴儿产品、幼儿教育、医疗保健等产业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家庭规模的增加也使得住房、汽车等大型消费品的需求也将相应增加。
这些需求的增加将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四、增加就业机会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将对就业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新增加的人口需要更多的教育、医疗、保育等服务需求,这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
随着家庭消费水平提高,相关消费行业也将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机会的增加将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推动经济增长。
五、优化产业结构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如婴幼儿教育、医疗保健、婴儿用品、儿童玩具等产业的发展将得到新的机遇,新兴产业的涌现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经济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能够优化人口结构、促进消费升级、激发多元化需求、增加就业机会以及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以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和产生的积极效应的发挥。
二胎政策对我国经济与人口的影响探讨

二胎政策对我国经济与人口的影响探讨二胎政策是指中国政府在2016年放宽了独生子女政策,允许夫妻双方中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二胎政策对我国经济与人口具有重大影响,以下是对此的探讨。
二胎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多层次的。
一方面,二胎政策带来了人口红利。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我国出生率长期较低,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压力逐渐增大。
二胎政策的放宽将增加了人口数量,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力资源。
二胎政策也带来了消费需求的提升。
随着二胎家庭的增加,需要购买更多的育儿用品、教育资源等,这将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并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
尤其是婴幼儿用品、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等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胎政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与问题。
一方面,二胎政策增加了劳动力供给,加剧了劳动力竞争,可能会对部分人群就业带来压力。
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未来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更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对社会保障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二胎政策还对我国人口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时间较长,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增加。
二胎政策的放宽将缓解这一问题,但同时也可能加剧了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
如何更好地协调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人口结构的调整是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胎政策对我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一个孩子够养”,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长时间以来也加深了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
二胎政策的放宽将需要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为二胎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与机会,以促进更加平等、和谐的社会发展。
二胎政策对我国经济与人口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胎政策的实施将带来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但同时也会带来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老龄化等挑战。
政府在实施二胎政策的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以合理调控人口数量和优化人口结构,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全面二胎政策,即允许所有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人口结构、劳动力市场、消费需求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
全面二胎政策对人口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过去的一胎政策导致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增加劳动力和消费人口的数量。
一方面,人口增多意味着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人力资源。
消费人口的增加将促进内需的扩大,推动经济增长。
生育率的提高也会带动孕产服务业、教育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全面二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将增加就业人口规模,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养育多个孩子的家庭需要更多的收入来源,促使更多的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
这将增加女性就业率,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参与度。
二胎家庭的数量增加还将刺激教育、医疗、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
全面二胎政策对消费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二胎家庭数量的增加,儿童消费市场将迎来新的机遇。
从婴儿用品、童装、玩具到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儿童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二胎家庭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对其他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如住房、汽车、旅游等。
这将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消费需求的提升,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面二胎政策还对社会保障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老龄化使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缓解这一问题。
多个孩子的出生将分担亲属间的养老责任,减轻个体养老负担。
生育人口的增加也可以扩大社会保险基金的规模,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
全面二胎政策还有助于弥补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减轻单身男性的社会保障压力。
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通过调整人口结构、缓解劳动力短缺、推动消费需求和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全面二胎政策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机遇,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仍需要注意平衡好生育政策与人口资源的关系,确保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为全面二胎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思考目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意味着实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结束,再也不受“双独二孩” 或“单独二孩”政策的限制。
文章从经济学的视点出发,分析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理和意义,探讨全面放开“二孩”应注意的问题,并对“二孩”政策给予相应建议。
从1979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算起,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行了37年。
与当时担忧“人口爆炸”相比,目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生育率低下、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红利消失、性别比失调等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这种形势下,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我国“二孩”政策的历史回顾对于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学术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论,学者们结合自己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人口政策。
1888年,英国经济学家 E.坎南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提出达到产业最大效益时的人口为适度人口。
他从产业收益出发,指出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只有人口适度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与之相对应的是适度的人口控制论,当时我国政府为了控制人口规模,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提到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已经尽人皆知,家喻户晓,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从此独生子女政策成为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生子女政策对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人口老龄化、未来劳动力不足、男女比例失调等一系列弊端。
因应现实,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先后进行了一些调整。
1982年,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农村群众确实有困难要求生二胎的,经过批准可以有计划地生育二胎。
1984年,中央在“七号文件”中指出,对农村继续有控制地开大口子,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审批,可以生二胎。
2002年,湖北、内蒙古、甘肃等省份开始实施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孩的“双独二孩”政策。
2013年,中央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宣布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然而,低生育率、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为了缓解这些问题,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二孩政策。
时隔两年,“单独二孩”政策升级为全面放开“二孩”,这不仅是一次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也是基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应对措施。
那国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全面放开“二孩”呢?国家卫计委认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具有以下社会价值:第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益于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善家庭人口结构,进一步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发展;第二,有益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第三,有益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放慢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原理从经济学原理看,二孩的生育和抚养符合边际成本递减规律。
在经济学中,边际成本是指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虽然生育和生产不能画等号,但产生的效应是类似的。
如果把孩子看成是产品,那么孩子的生育和抚养所产生的费用可以看作为生产成本。
而同一对夫妻生下的第二个孩子可以穿第一个孩子穿过的衣服,玩第一个孩子玩过的玩具,用第一个孩子用过的学习用品。
衣服、玩具、学习用品等可以视为固定成本,而孩子数量的增加承担了这一固定成本,从而降低了边际成本。
与此同时,因为抚养第一个孩子有了经验,抚养第二个孩子的“技术水平”就会显著提升,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进而降低边际成本。
另外,从“刘易斯拐点”理论看,全面放开“二孩”具有时代的必然性。
“刘易斯拐点”是由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197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
他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这篇论文中,提出了分为劳动力无限供给和劳动力短缺两个阶段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学中把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交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称为“刘易斯拐点”。
而进入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将会消失。
我国从2004年开始就出现了“民工荒”、“招工难”现象,从那之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慢,到了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数量大幅度下降,为93727万人。
这意味着,如果不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人口红利时代将会终结。
基于“刘易斯拐点”理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将有利于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意义有助于延缓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发展迅速、老龄化快于现代化等主要特征。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占总人口的13.26%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其规模已达1.77亿。
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老年人口达到2.02亿,占总人口的14.9%,今后十几年我国的老年人口仍将以年均800万的速度持续增长。
这意味着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快速增长、老年人口所占比例持续上升、人口年龄结构不断上移。
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现行的生育政策保持不变,几十年后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劳动年龄人口锐减,必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目前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加剧的形势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益于延迟我国的人口红利。
从学术的角度来讲,“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个时期内,人口抚养负担较轻,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储蓄和投资高增长的局面。
由此可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较大自然就会出现人口红利,这将有利于经济增长。
反之,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则会出现人口红利衰退或消失,这将不利于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人口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4%~1.5%的水平,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也在持续下降。
一旦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会呈现下降趋势,那么8%以上的高增长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据《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67.6%的人口为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其规模为9.2亿人,其绝对数量从2012年开始连续两年下滑,分别减少了345万和244万。
这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红利已经面临“刘易斯拐点”,因此有必要调整人口生育政策。
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利于提高出生率和劳动人口总量,以及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
有助于缓解社保空账危机。
我国养老金制度运行时间比较短,目前正处在由现收现付制度转向个人基金积累制的过程中。
当前的养老金制度实行现收现付模式,即现在退休职工领取的养老金来自于在职员工的社会统筹基金。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所引起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社保账户中资金流出迅速加快,资金流入增速缓慢,社保账户支付能力迅速下滑,甚至出现空账危机。
在这种现收现支的模式下,养老基金必将会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
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统计,目前全国有19个省份的养老资金出现了收不抵支情况,并且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在2012年已经超过2.6万亿。
这表明在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面临了巨大的财政危机。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我国老年抚养比达到21.58%,比2012年上升了0.92%,这代表着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口数量在稳步上升。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政府背负着巨大的养老压力,如果不做政策上的调整,最终会出现社保基金左支右绌的状况。
全面放开“二孩”能够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和社保缴费群体,从而提高社会养老的能力。
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及扩大内需。
随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公布,相关上市企业已在积极布局婴幼儿产业。
在此背景下,相关婴幼儿产品的股票也出现上涨趋势。
可以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给婴幼儿行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与此同时,对目前日益增长的教育产业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相关教育板块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后股指有明显涨幅,对此政策做出了积极回应。
除此之外,全面放开“二孩”后,产妇和新生儿数量也会猛增,因此,放开“二孩”政策将扩大医疗需求,带动医疗行业发展。
另外,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各种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片、动漫市场也不断壮大,很多投资者纷纷将目光转移到此领域,未来这会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产业之一。
这说明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应注意的问题跟踪实施效果,以避免掉入低生育率陷阱。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不仅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上热议这个话题,就连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在谈论是否再生二孩。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普遍认为,未来几年我国将迎来生育高潮,但事实却事与愿违。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1+1”栏目,曾经选取上海和北京两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大都市,做了一期有关“单独二孩”政策遇冷的调查节目。
根据调查发现,上海市育龄妇女中,虽然90%符合“双独”或“单独”政策,但事实上只有5%的妇女到卫计委申请生育二孩。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末,上海市约有37万对育龄夫妇符合“单独二孩”政策条件,但只有6万多对申请生育二孩。
北京的情况与上海非常相似,2014年全年,北京市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夫妇中只有约3万对申请生育二孩。
在节目中,记者广泛地对符合“单独二孩”条件却无生育意愿的夫妇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工作压力、经济条件、妇女权益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是引发无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表明,我国正在走入低生育率时代,我们应紧密跟踪“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以避免真正掉入低生育率的陷阱。
有可能不利于家庭的和谐,造成家庭矛盾。
首先是造成夫妻间的矛盾。
假如一方坚持生育二孩,而另一方不想生,这必然引发夫妻间的矛盾,尤其是高学历的职业女性生育二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比较高,一般生育二孩意愿不太强烈,这更容易发生夫妻间矛盾。
其次是造成亲子间的矛盾。
当下独生子女一代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占有欲较强,不允许他人分享父母的爱。
二孩的降临会分走父母对他们的爱,这种潜在的爱被分享的威胁很容易给他们造成压力,因此,生育二孩有可能会引发亲子间的矛盾。
最后是造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大部分父母具有“多子多福”、“儿女双全”的传统观念,所以渴望儿女生育二孩。
但更追求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80后和90后夫妻,如果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较大,就不愿生育二孩。
这样,父母希望儿女生育二孩的愿望与小夫妻不打算生育二孩的想法间产生一定的冲突,从而造成80后、90后夫妻与父母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