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工艺
压铸工艺

压铸工艺就是利用机器、模具和合金等三大要素,将压力、速度及时间统一的过程。
用于金属热加工,压力的存在是压铸工艺区别其他铸造方法的主要特点.。
压力铸造是近代金属加工工艺中发展较快的一种少无切削的特种铸造方法。
它是将熔融金属在高压高速下充填铸型,并在高压下结晶凝固形成铸件的过程。
高压高速是压力铸造的主要特征。
常用的压力为数十兆帕,填充速度(内浇口速度)约为16~80米/秒,金属液填充模具型腔的时间极短,约为0.01~0.2秒。
压铸是铸造模锻的一种方法。
压铸模锻工艺是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
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
毛坯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另外,该工艺生产出来的毛坯,外表面光洁度达到7级(Ra1.6),如冷挤压工艺或机加工出来的表面一样,有金属光泽。
所以,我们将压铸模锻工艺称为“极限成形工艺”,比“无切削、少余量成形工艺”更进了一步。
压铸模锻工艺还有一个优势特点是,除了能生产传统的铸造材料外,它还能用变形合金、锻压合金,生产出结构很复杂的零件。
这些合金牌号包括:硬铝超硬铝合金、锻铝合金,如LY11、LY12、6061、6063、LYC、LD等)。
这些材料的抗拉强度,比普通铸造合金高近一倍,对于铝合金汽车轮毂、车架等希望用更高强度耐冲击材料生产的部件,有更积极的意义。
压铸工艺详细介绍

压铸工艺详细介绍压铸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铸造工艺,它在制造各种金属制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压铸工艺的相关内容。
首先,压铸工艺是一种利用金属熔融状态下的高压力进行模具充填和冷却的工艺。
它采用金属材料加热熔化后,注入模具中,在模具内部形成所需产品的形状,并通过压力将金属充分填充到模具的每个角落。
然后经过冷却凝固,最终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铸件。
压铸工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高效性:压铸工艺可以实现高速生产,并且相对于其他铸造工艺,其生产效率更高。
2.精度高:由于模具的准确度高,所以压铸工艺可以生产出精确的尺寸和形状的铸件。
3.表面质量好:压铸工艺可以生产出光滑并且不需要进一步表面处理的铸件。
4.兼容性强:压铸工艺可以处理各种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等。
压铸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确定产品的设计要求和模具的制造。
2.材料准备: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并进行加热熔化。
3.充填: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确保充填均匀并填满整个模具腔体。
4.冷却:待金属充填完成后,模具会进行冷却以凝固金属,并保持所需形状。
5.脱模:冷却后,打开模具并取出铸件。
6.修整:对铸件进行必要的修整和整形,以满足产品的要求。
7.表面处理: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表面处理,如喷漆、电镀等。
8.检验和包装:对铸件进行质量检验,并进行包装。
在压铸工艺中,模具是一个关键的部分。
模具的制造需要对产品的设计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并采用精密的制造工艺,以保证模具的精确度和耐用性。
压铸工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汽车行业、家电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中更为常见。
通过压铸工艺,可以生产出各种复杂形状的铸件,并且可以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
总之,压铸工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铸造工艺,它具有高效性、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等特点,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压铸工艺的成功实施需要准备工作、材料准备、充填、冷却、脱模、修整、表面处理、检验和包装等多个步骤的协调配合。
压铸工艺与铸造工艺

压铸工艺与铸造工艺压铸工艺和铸造工艺是金属制造中常用的两种工艺方法。
它们在金属制品的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两种工艺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它们的特点和应用领域进行比较分析。
一、压铸工艺压铸工艺是一种通过将熔融金属注入到铸模中,然后通过施加压力使其充满模腔并迅速冷却凝固的工艺方法。
压铸工艺通常适用于高精度、高复杂度和大批量生产的金属制品。
其主要特点如下:1. 高精度:压铸工艺可以制造出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的金属制品,满足各种精密要求。
2. 复杂度:压铸工艺可以制造出形状复杂、结构复杂的金属制品,如齿轮、涡轮叶片等。
3. 高效率:压铸工艺具有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4. 材料选择广泛:压铸工艺适用于多种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等。
压铸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
例如,汽车发动机零件、电子设备外壳、飞机发动机叶片等都是通过压铸工艺制造的。
二、铸造工艺铸造工艺是一种通过将熔融金属注入到铸型中,然后冷却凝固形成所需形状的工艺方法。
铸造工艺适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生产,其主要特点如下:1. 灵活性:铸造工艺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金属制品,可以灵活调整生产。
2. 低成本:铸造工艺相对于其他工艺具有较低的成本,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 材料选择广泛:铸造工艺适用于多种金属材料,如铁、钢、铝等。
4. 强度:铸造工艺制造的金属制品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磨性。
铸造工艺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制造、船舶等行业。
例如,建筑中常用的铸铁管道、机械制造中的铸钢零件、船舶中的船体等都是通过铸造工艺制造的。
三、两种工艺的比较虽然压铸工艺和铸造工艺都是金属制品生产中常用的工艺方法,但它们在一些方面有所不同。
1. 精度要求:压铸工艺可以制造出更高精度的金属制品,而铸造工艺则相对精度较低。
2. 适用范围:压铸工艺适用于形状复杂、结构复杂的金属制品,而铸造工艺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金属制品。
压铸工艺

1.压力铸造:液态金属在较高的压力作用下,以较高的速度充填型腔,并在压力下凝固成型而获得铸件的一种工艺方法。
2.压射比压:压射比压是充填型腔时压室内金属液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3.充填时间:液态金属从开始进入型腔起到充满型腔为止所需的时间。
4.充氧压铸:在压铸前将氧气充入型腔,置换出型腔的空气再进行压铸,适用于铝合金压铸。
5.浇注温度:指液态金属从压室进入型腔时的平均温度,一般用保温炉内的温度表示。
6.模具预热温度:为使压铸模能正常工作而在压铸前将压铸模预先加热到一定的温度。
7.活动型芯:用来成型压铸件上与开模方向不一致的侧凹或侧孔,可以抽芯的成型零件。
8.导柱、导套:确保动、定模在安装和合模时精确定位,防止动、定模错位的导向零件。
9.收缩率:压铸件在成型、冷却过程中体积收缩的程度,有实际收缩率和计算收缩率。
10.压铸模CAD: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压铸工艺和压铸模设计过程中的信息检索、方案构思、分析计算、工程绘图和文件编制等工作。
1.压铸工艺过程是由压铸机来完成的,压铸机根据压室的工作条件分为冷压室压铸机和热压室压铸机两大类。
各种压铸机的压铸基本过程都为合模、压射、增压-持压和开模。
2.斜导柱抽芯机构是侧抽芯机构中应用最广泛的抽芯机构,其结构主要由活动型芯、斜导柱、滑块、楔紧块、限位块等组成。
3.普通压铸件常有气孔和疏松等缺陷,不能进行热处理,而真空压铸、充氧压铸、精密压铸等压铸新工艺技术能有效的避免或减少疏松、气孔,提高压铸件质量。
4.压铸模成型零件的成型尺寸分为三类:型腔尺寸,即磨损后变大的尺寸;型芯尺寸,即磨损后变小的尺寸和中心距尺寸,即磨损后不变的尺寸。
什么是持压时间?试分析持压时间对压铸件质量和压铸生产效率的影响。
持压时间是指增压开始到结束的这一段时间。
其作用是使型腔中的液态金属在压实压力的持续作用下完成凝固,从而获得组织致密的主见。
持压时间不足,容易造成疏松,尤其是如果内浇口处金属伤胃完全凝固,则将在成压铸冲头退回时金属液被反吸出来而产生铸件内部空洞缺陷。
压铸工艺详解

压铸简介1. 简介压铸是一种利用高压强制将金属熔液压入形状复杂的金属模内的一种精密铸造法。
在1964年,日本压铸协会对于压铸定义为“在高温将熔化合金压入精密铸模,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高精度而铸面优良的铸造方式”。
美国称压铸为Die Casting,英国则称压铸为Pressure Die Casting,而最为国内一般业者所熟悉的是日本的说法,称为压铸。
经由压铸法所制造出来的铸件,则称为压铸件(Die castings)。
这些材料的抗拉强度,比普通铸造合金高近一倍,对于铝合金汽车轮毂、车架等希望用更高强度耐冲击材料生产的部件,有更积极的意义。
2. 压铸特点压力铸造简称压铸,是一种将熔融合金液倒入压室内,以高速充填钢制模具的型腔,并使合金液在压力下凝固而形成铸件的铸造方法。
压铸区别于其它铸造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高压和高速。
①金属液是在压力下填充型腔的,并在更高的压力下结晶凝固,常见的压力为15—100MPa。
②金属液以高速充填型腔,通常在10—50米/秒,有的还可超过80米/秒,(通过内浇口导入型腔的线速度—内浇口速度),因此金属液的充型时间极短,约0.01—0.2秒(须视铸件的大小而不同)内即可填满型腔。
压铸压铸机、压铸合金与压铸模具是压铸生产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所谓压铸工艺就是将这三大要素有机地加以综合运用,使能稳定地有节奏地和高效地生产出外观、内在质量好的、尺寸符合图样或协议规定要求的合格铸件,甚至优质铸件。
压铸是一种精密的铸造方法,经由压铸而铸成的压铸件之尺寸公差甚小,表面精度甚高,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压铸件不需再车削加工即可装配应用,有螺纹的零件亦可直接铸出。
从一般的照相机件、打字机件、电子计算器件与装饰品等小零件,以与汽车、机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复杂零件大多是利用压铸法制造的。
压铸法也有下列缺点:· (1)压铸合金受限制目前的压铸合金只有锌、锡、铅、铜、镁、铝等六种,其中以铜合金的熔点最高、铝合金压铸应用广泛。
压铸工艺流程及常见问题分析

压铸工艺流程及常见问题分析引言:压铸工艺是一种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通过压力和冷却后获得所需形状的铸造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压铸工艺的基本流程,并分析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期对该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帮助和指导。
一、压铸工艺流程1. 模具制造模具是压铸工艺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形状和质量。
在模具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模具设计、材料选择、数控加工、热处理等环节。
同时,合理的模具结构设计和维护对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至关重要。
2. 材料准备压铸工艺常用的材料包括铝合金、锌合金等。
在材料准备阶段,需要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熔炼和调整成合适的液态金属。
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强度和外观。
3. 注射将准备好的液态金属通过注射机注入模具中,通常是利用高压将金属压入模具中,以确保金属充分填充模具的空腔。
注射阶段需控制注射时间、速度和压力,以避免产品缺陷和模具磨损。
4. 冷却在注射完成后,需要将模具中的金属冷却固化,以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的硬度和强度。
冷却时间和方式的控制对于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5. 取出待冷却固化后,通过卸模机将铸件从模具中取出。
取出过程需要注意避免对铸件造成损伤或变形。
6. 修磨与加工取出的铸件通常需要进一步修磨、抛光和加工,以达到最终产品的要求。
这一阶段涉及到表面光洁度、尺寸精度和配合度等问题,要注意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控制。
7. 检测与质量控制在每个工序结束后,都需要进行检测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力学性能测试等。
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确保成品合格,减少次品率。
二、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1. 气孔缺陷气孔是压铸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之一,主要是由于金属内部气体没有充分排出造成的。
解决方法包括提高注射压力、增加冷却时间、提高金属的纯度和液态性等。
2. 热裂纹热裂纹是由于金属在快速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超过材料抗拉强度引起的。
压铸工艺

第五章压铸工艺压铸工艺是将压铸机、压铸模和压铸合金三大要素有机的组合而加以综合运用的过程,而压铸时金属填充型腔的过程,是将压力、速度、温度以及时间等工艺因素得到统一的过程。
第一节压力压力的存在是压铸工艺区别于其他铸造方法的主要特点,压力是使铸件获得组织致密和轮廓清晰的重要因素。
在压铸生产中,压力的表示形式有压射力和比压两种:一、压射力压射力是压铸机压射机构中推动压射活塞运动的力。
是反映压铸机功能的一个主要参数,其计算公式如下:πD2P射=P2g4式中P射———压射力(牛)P2———压射缸的压射腔内工作液的压力(对于无增压的压铸机来说为管通压力)(帕″Pa);D——压射缸直径(厘米)G——重力加速度数值9.80655M/S2(米/秒2)一、比压压室内熔融金属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称为比压。
比压也是压射力与压室截面积的比值关系换算的结果,其计算公式:P射P比=F室式中P比——比压(帕);F室——压室截面积(厘米2),又可用压室直径换算;πd2即F室=4式中d——压室直径(厘米)比压是熔融金属在填充过程中各阶段实际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的表示方法,反映了熔融金属在填充的各个阶段以及金属流经各个不同截面积时的力的概念。
将填充阶段的比压称为填充比压(又称压射比压,以P比压表示;增压阶段的比压,称为增压比压,以P比增表示。
填充比压用来克服浇注系统和型腔中的流动阻力,而增压比压则是决定了正在凝固的金属所受到的压力以及这时所形成的胀型力的大小。
三、压力的作用和影响⑴比压对铸件机械性能的影响比压增大,结晶细,结晶层增厚,由于填充特性改善,表面质量提高,会孔影响减轻,从而抗拉强度提高,但延伸率有所降低。
⑵对填充条件的影响。
合金熔液在高比压作用下填充型腔,合金温度升高,流动性改善。
有利于铸件质量的提高。
四、影响压力的因素⑴压铸合金的特性,如熔点、流动性等,熔点高,有效比压越大。
⑵合金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温度过低,压力损耗增大。
压铸工艺与铸造工艺

压铸工艺与铸造工艺一、压铸工艺压铸工艺是一种通过将熔融金属注入金属模具中,并施加高压使其凝固而成型的工艺。
这种工艺可以生产出形状复杂、尺寸精确的金属零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
压铸工艺的基本步骤是准备模具。
模具是压铸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形状和质量。
模具制作需要考虑到产品的设计要求和材料特性,通常采用硅胶模具、金属模具等。
准备熔融金属。
压铸工艺中常用的金属有铝合金、锌合金等。
金属要通过熔炉加热,使其达到熔点。
在加热的同时,需要对金属进行混合和搅拌,以保证金属成分的均匀性。
然后,注入金属模具。
当金属熔化并达到一定温度后,将其迅速注入金属模具中。
注入过程需要控制好注入速度和压力,以确保金属充分填充模具的空腔,并避免产生气孔和缺陷。
接着,施加高压使金属凝固。
在注入金属后,需要立即施加高压,以加快金属的凝固速度。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金属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缩孔和变形现象,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冷却和脱模。
待金属完全凝固后,需要将模具从压铸机中取出,并进行冷却。
冷却时间一般较长,以确保金属的完全固化。
然后,通过振动或机械力等方式,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完成整个压铸工艺流程。
二、铸造工艺铸造工艺是指将熔化的金属或其他物质倒入模具中,通过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形状的工艺。
铸造工艺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汽车、机械、建筑等。
准备模具。
模具是铸造工艺中的重要工具,负责形成最终产品的形状。
根据产品的尺寸和形状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如石膏模具、金属模具等。
准备熔化金属。
铸造工艺中常用的金属有铸铁、铝合金等。
金属需要通过熔炉进行加热,使其达到熔点。
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对金属进行搅拌和除杂,以提高金属的纯度和均匀性。
然后,将熔化金属注入模具中。
将熔化金属迅速倒入模具中,填满整个模腔。
注入过程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注入速度,避免产生气孔和缺陷。
接着,冷却和凝固。
待金属充分注入模具后,需要等待一定时间,让金属冷却并凝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全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的压铸过程
(1)冲头上压式
2
3
4 5 6
7
1
1—压射冲头 2—熔融合金 3—压室 4—动模 5—定模 6—型腔 7—余料
a)熔融合金浇入压室 c)开模→冲头上升推出余料
b)合模→压射→熔融合金充填型腔 d)推出压铸件→冲头复位
8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4.全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的压铸过程
面的形状和位置精度,同时,压铸件的变形也是不可忽略的 影响因素。
表1-5 压铸件平行度和垂直度公差;
表1-6 压铸件同轴度和对称度公差。
18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二.压铸件的表面质量
压铸件的表面粗糙度值,一般比模具成型表面的粗糙度 值低两级。新模具可获得Ra值为0.8μm的压铸件。
模具在正常使用寿命内: 锌合金铸件Ra=1.6-3.2μm 铝、镁合金铸件Ra=3.2μm 铜合金铸件受模具龟裂的影响表面质量最差。
6.经济效益好。
11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但是压铸生产也存在一些缺点: 1.压铸件易出现气孔和缩松; 2.不适合小批量生产; 3.模具的寿命低; 4.受压铸件结构和合金种类所限。
目前主要压铸锌合金、铝合金及铜合金,黑色合金压铸生产尚不普遍。
12
压铸模、锻模与其他模具
第一章
压铸工艺
Chapter2 The technology of die casting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四.压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1.压铸件的壁厚
厚壁压铸件中心层晶粒较大,易产生气孔、缩孔等缺陷,使其强度 和致密性随壁厚的增大而下降。 因此,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壁厚,通常工艺条 件下以不超过4.5mm为宜。同时,要尽量使各截面壁厚均匀,在较厚部 分采用设加强肋的方法防止铸件缺陷。 需要注意的是,铸件壁厚太薄将会导致欠铸、冷隔现象的产生。
主要内容:1.金属压铸模的基本原理 2.压铸件的工艺性 3.常见压铸合金及压铸工艺参数 重点内容:1.压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2. 压铸工艺参数的确定与调整
1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第一节
压铸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一、压铸的基本原理
金属压力铸造(简称压铸)是指在高压作用下,将液态 或半液态金属以较高的速度充填压铸模具型腔,并在压力状 态下结晶凝固,获得压铸件的工艺方法。
压铸件的最小壁厚 压铸件最小壁厚处 的表面积A/m㎡ <2500 2500-10000 10000-50000 >50000 锌合金 0.3 0.8 1.5 2.0 压铸件的最小壁厚t/mm 铝合金 镁合金 0.5 0.5 1.0 1.0 1.8 1.8 2.5 2.5 铜合金 1.5 2.0 2.5 3.0
铝合金 锌合金
32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二.对压铸合金的基本要求:
为了满足压铸件的使用要求,保证铸件质量,对压铸合 金提出以下要求: 1.强度和硬度高,塑性好;性能稳定,耐磨和抗腐蚀性好; 2.密度小,导电和导热性好;
3.流动性能好,结晶温度范围小,产生气孔缩松的倾向小;
适应大型薄壁件的压铸生产需要
(见教材)
2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6.螺纹
压铸外螺纹,采用对开结构的螺纹型环时,需考虑留有 0.2~0.3mm加工余量。 铸造内螺纹需要螺纹型心旋出机构,模具结构复杂。一般 先铸出底孔,再加工成螺纹孔。并且螺纹长度不宜过长,因为 收缩时会在长度方向累积较大误差。
(见教材)
25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2)分型面、活动成型部分对尺寸的影响 与分型面无关的为A类尺寸,与分型面有关的为B类尺寸。
A
B
16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3)合金种类的影响
锌合金、锡合金和铅合金(熔点:420\232\327°C)
铝合金和镁合金(熔点:660\649 °C)
铜合金(熔点:1084 °C)
(4)其它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压铸工艺水平和保证条件对精度有不同程度的 综合影响。引起的尺寸误差较小时选取Ⅰ级精度,较大时 选取Ⅱ级精度。
6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3.卧式冷压室压铸机的压铸过程
7
水平压室
6
5
4
3
2
1
1——压射冲头 2——压室 3——熔融合金 4——定模 5——动模 6——浇道 7——型腔 8——余料
8
a)合模→熔融合金浇入压室 c)开模→冲头推出余料
b)压射→熔融合金充填型腔 d)推出压铸件→冲头复位
7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13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第二节
压铸件的工艺性
压铸件的工艺性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压铸件的精度、压铸件的表面质量和压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一.压铸件的精度
影响压铸件精度的主要因素有:模具精度及工作情况、 压铸机的精度及刚度、合金成分及性能、压铸件的结构、 尺寸、压铸工艺参数等。
a)合模状态
b)压射
c)压射冲头回程→开模→推出压铸件
5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2.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的压铸过程
1 2 3
垂直侧压室
4
8
7
6
9
5
1——压射冲头 2——压室 3——熔融合金 4——反料冲头 5——喷嘴 6——型腔 7——定模 8——动模 9——余料
a)合模→熔融合金浇入压室 b)压射→反料冲头下退→充填型腔 c)压射冲头回程→反料冲头上升推出余料 d)开模→推出压铸件
22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4.压铸件的圆角半径
在压铸件壁与壁连接处设计成圆角,有利于气体的排出, 熔融合金的流动,防止在尖角出产生应力集中,保证压铸件的 质量。 对模具来说,也可以避免尖角出的应力集中和裂纹,延长 模具寿命。
23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5.加强肋
可提高压铸件强度和刚度,改善压铸工艺性,是熔融合金 流路顺畅。还可减小壁厚,消除壁厚过大而产生的缺陷。
14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1.压铸件的尺寸 精度
压铸件尺寸的经济精度可达IT11~IT13级,高时可达 IT9~IT10级,未注公差可参照IT14级选取。 确定压铸件的尺寸公差时,考虑如下因素: (1)以空间对角线表示压铸件轮廓尺寸大小
L空 a 2 b2 c2
15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精密压铸件尺寸公差数值的选用,见教材: 表1-1 压铸高精度尺寸推荐公差数值; 表1-2 压铸严格尺寸推荐公差数值; 表1-3 铝合金、镁合金压铸尺寸未注公差数值。
17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2.压铸件的自由角度和锥度公差
3.压铸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压铸件的表面形状和尺寸精度主要取决于压铸模成型表
压铸过程循环图
2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二、压铸分类
热压室压铸机压力铸造 立式
冷压室压铸机压力铸造
卧式
全立式
3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压力铸造车间
4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1.热压室压铸机的压铸过程
1 2 3 4 5
9
8
7 6
1——坩埚 2——压射冲头 3——压室 4——进口 5——熔融合金 6——鹅颈管 7——喷嘴 8——定模 9——动模
7.齿轮
压铸齿轮的最小模数见下表,脱模斜度按内表面β值选取。 对精度要求高的齿轮,齿面应留有0.2~0.3mm的加工余量。 通常键槽最小值为1.0-1.5mm,键槽深最大10-12mm。
26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8.图案、文字和标志
五号字体
在压铸件上图案、文字和标志均采用凸体,图形笔画 尽量简单,避免尖角,便于模具加工和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压铸文字一般不小于5号字体,文字凸出高度应大于 0.3-0.5mm,线条宽度一般为凸出高度的1.5倍,线条间最 小距离为0.3mm,脱模斜度为10°-15°。
35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一.压力:
1.压射力
压射力是指压铸机压射缸内的工作液作用于压射冲头使 空气 其推动熔融合金充填模具型 腔的力。
(1)压射力变化规律分为 四个阶段:
第Ⅰ阶段:排气阶段;
低 快 大 0
第Ⅱ阶段:熔融合金堆积阶段;
第Ⅲ阶段:充填阶段; 第Ⅳ阶段:增压阶段。
t
压射力是获得组织致密、轮廓清晰压铸件的重要条件。
20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2.压铸件的孔和槽隙 压铸件可以直接铸出比较小深的小孔和比较窄的槽隙。 合金收缩时会对型心产生很大的抱紧力,使型心抽出时容易 弯曲、折断或破坏铸件。因此,对压铸件的孔径、孔深以及 孔间距应加以限制。(见教材)
21
<压铸模、锻模及其他模具>
3.脱模斜度
压铸件应有合理的脱模斜度,防止脱模时表面划伤,延长模 具寿命。 脱模斜度与压铸件的尺寸、模具型腔(或型心)的表面状态、 合金的种类等有关。 压铸件壁厚↑,对型心的抱紧力↑,脱模斜度↑; 收缩率及熔点↑,脱模斜度↑; 压铸件内表面或孔比外表面的脱模斜度要大。 在允许范围内,采用较大的脱模斜度,可减少推件力和抽芯 力,一般取20′-1°。
压铸件表面粗糙度的数值,随着模具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大。
三.压铸件的加工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