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合集下载

八年级音乐下册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人音版

教案: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风格,提高学生对不同地域音乐特色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3. 通过学习《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如歌唱、演奏、合唱等。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曲调和歌词。

2. 歌曲的节奏、拍子、速度等音乐要素。

3. 歌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曲调、歌词及音乐要素。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授歌曲:教师讲解歌曲的曲调、歌词,引导学生跟唱。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指导每个小组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

4. 合唱展示:各小组进行合唱展示,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5. 歌曲分析: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拍子、速度等音乐要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6. 情感表达: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特点。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加强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的掌握。

2.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的练习情况。

4. 下次上课前提交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曲调、歌词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包括歌声、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

3. 评价学生对歌曲的音乐要素(如节奏、拍子、速度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音乐家或者音乐老师进行讲座,介绍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者音乐厅,欣赏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

3. 开展中亚细亚草原音乐主题的绘画、舞蹈等艺术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和理解音乐。

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

教案: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一首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这首歌曲描绘了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拓宽音乐视野。

1.2 教学目标(1)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特点及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2)学会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现歌曲。

(3)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歌曲分析2.1 歌曲结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采用ABA型三部曲式结构。

A段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B段展现了中亚细亚人民的生活状态,A'段为A段的再现,使歌曲达到高潮。

2.2 旋律特点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采用五声音阶,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2.3 歌词特点歌词描绘了中亚细亚草原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富有诗意,展现了草原人民的豪迈情怀。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聆听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美感。

3.2 学唱歌曲(1)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

(2)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讲解五声音阶。

(3)学生分组练习,加强合唱效果。

3.3 歌曲讨论(1)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从旋律、歌词等方面分析歌曲的地域特色。

第四章:音乐活动4.1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旋律,创作一首类似的歌曲,可以结合自己家乡的景色和生活。

4.2 表演展示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表演,其他同学欣赏并提出宝贵意见。

本节课学生学会了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并了解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过创作练习,学生感受到了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2 拓展学习学生课后可以收集其他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学习,丰富自己的音乐视野。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练习等方面。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主题2》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主题2》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主题2》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主题2》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管弦乐作品。

这首作品描绘了中亚细亚草原上的美丽景色,以及草原人民的生活情景。

通过学习这首作品,学生可以了解管弦乐队的编制和演奏方法,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同时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管弦乐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管弦乐队的编制和演奏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管弦乐队的编制和演奏方法,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管弦乐队的编制和演奏方法。

2.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3.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管弦乐队的编制、演奏方法以及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2.示范法:教师演奏或播放优秀演奏家的演奏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3.练习法:分组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

4.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音乐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管弦乐队的编制、乐器图片及演奏视频等。

2.乐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

3.音响设备:音响、耳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同时,简要介绍管弦乐队的历史和发展。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奏或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主题2》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操练(15分钟)分组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姿势和技巧。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壮观。

歌曲的旋律优美,节奏宽广,富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风土人情,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节奏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中亚细亚草原的文化背景和音乐风格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地域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跳进音和高音部分,以及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欣赏、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乐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2.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地域特色和音乐风格,帮助学生了解歌曲。

3.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4.演练: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反馈。

5.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演唱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风格的歌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名称《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和歌曲的主要知识点,如创作背景、地域特色、音乐风格等。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初中音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音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乐曲中自由、和平的思想,学生能够对生活产生热爱之情,并能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两个音乐主题的不同风格特点,明确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及鲍罗丁生平,并能够简单哼唱作品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了解两个音乐主题的不同风格特点,明确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及鲍罗丁生平,并能够简单哼唱作品主题。

【难点】了解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并感知作品对民族的无限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创设情境,播放歌剧《伊戈尔王》选段。

提问学生:这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音乐知识真丰富,这就是俄罗斯著名音乐家鲍罗丁的作品,鲍罗丁的音乐如诗如画,优美动听,这其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鲍罗丁的音乐世界,领略中亚细亚草原的美。

引入课题——《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二)感受体验1.初听乐曲并设问:“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乐曲速度为小快板,给人一种激动昂扬、振奋人心的感觉。

2.复听乐曲并设问:“你听到乐曲可分为几个主题?”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该乐曲由两个不同主题组成。

(三)分段赏析1.播放主题A,引导学生感知乐曲情绪。

2.播放主题B,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情绪及描绘场景。

3.讲解交响音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作品内容及音乐旋律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4.整体播放,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表达的爱国思想。

5.发声练习,讲解发声方法及变声期嗓音保护相关知识。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管弦乐曲,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

这首乐曲描绘了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那里的牧民生活。

乐曲采用了丰富的管弦乐编制,表现出草原的辽阔、牧民的自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乐器的特性和表现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管弦乐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曲的分析和理解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听、唱、动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管弦乐的特点和魅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引导学生体验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乐曲的分析和理解,对乐器特性和表现力的掌握。

2.针对重难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听、唱、动等方式,深入感受乐曲,掌握相关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生活。

2.听觉训练法:让学生聆听不同乐器的演奏,分析其特性和表现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乐曲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唱、奏等实践活动,提高音乐技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生活。

2.准备乐器,让学生实地聆听和体验。

3.准备教学课件,展示乐曲分析和知识点。

4.准备练习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随后,展示乐曲的乐谱,让学生对乐曲的结构和旋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

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的著名作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不同地域音乐特色的认识。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作曲家鲍罗丁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创作背景。

2. 音乐特点: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让学生了解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3. 歌词解读:解读歌词的意义,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介绍作品背景、音乐特点和歌词意义。

2. 运用示范法,为学生展示正确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达。

3. 采用互动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2. 讲解:介绍作曲家鲍罗丁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和歌词意义。

3. 示范:教师演唱或播放专业演唱视频,为学生展示正确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达。

4. 练习:学生跟唱歌曲,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5. 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地域的音乐作品,对比分析其音乐特色。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以及对问题的回答和讨论。

2. 演唱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在跟唱歌曲时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以及他们在小组演唱中的表现。

3. 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频文件,包括专业演唱和教学示范版本。

2. 视频资料:鲍罗丁的简介和作品分析的视频资料,以及其他地域音乐作品的对比视频。

3. 乐谱资料:为学生提供《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乐谱,方便他们学习和演唱。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描绘中亚细亚草原美丽风光的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草原的辽阔、牧羊姑娘的勤劳和羊群的悠闲。

歌曲为2/4拍,结构简单,旋律易于掌握,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

他们对于描绘自然风光的歌曲充满兴趣,且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

但部分学生对中亚细亚草原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体会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风光。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文化背景,拓宽视野。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歌曲中的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中亚细亚草原的环境,感受歌曲的氛围。

2.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表现手法。

3.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歌曲的文化背景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实践教学法:分组演唱、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风光。

2.音乐设备:音响、钢琴等。

3.乐谱:打印或准备歌曲乐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同时,简要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文化背景。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帮助学生掌握歌曲。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观摩、交流,巩固所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围绕歌曲主题,发挥想象,创作类似的歌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聆听全曲
聆听全曲,思考:
• 两个主题分别出现了几次? • 运用了哪些形式?
聆听乐曲尾声部分,思考:
乐曲尾声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力度有什么变化?表现的是怎样的情景?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作品描绘了一支骆驼商队在俄国军队的护送下,行进在一望无 际的沙漠上,由远而近,继而又消失在空旷的远方。这是一部形象 鲜明,具有珍贵艺术价值的标题交响诗。
一个是代表俄罗斯军队的第一主题,气息宽广,具有俄罗斯歌曲特有的舒缓悠长的风格。 另一个主题是代表土著商队的第二主题,悠扬迷人,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五年级上册
教师:陈柳名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为了庆祝亚历山大二世登基25 周年,俄国准备举办一项庆祝活 动——展出一系列以俄罗斯历史为 题材的活动画景,而用音乐来配合 解释内容。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 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专门为此而 写的。后来,这项活动没有办成, 但鲍罗丁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却作为 一首独立的作品逐渐获得广泛的传 播。
你认识它主题1、2分别由什么乐器演奏?
1
2
西洋管弦乐 乐器的分类
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 木管组:短笛、单簧管、大管等 铜管组:小号、圆号、长号等 打击乐组:定音鼓、三角铁等 色彩乐器组:管风琴、钢琴、竖琴等
练一练
小提琴
长笛
英国管
大提琴
复听音乐主题1、2
说说两个主题音乐的不同风格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