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梁森林总体规划12

合集下载

牛背梁

牛背梁

一、基本概况陕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北以秦岭主脊分水岭与长安区为界,海拔1000-2802m,相对高差1800m,最高峰2802m,为秦岭东段最高峰,占据长安、柞水、宁陕三县,是西安市和陕南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因其山脊像牛背而得名。

亚洲第一隧道---18公里长的终南山隧道从其腹部穿过,景区内群山雄峙,峰峦叠嶂,多数地方沟谷深邃,峭壁悬绝;河流水清流急,变化万端,自然景色雄浑壮丽。

柞水县将牛背梁建成国家森林公园,将秦岭造山带地质内容的科学内涵和地表景观风光整合在公园内,使地质遗迹景观、人文景观、植物资源交相辉映。

园内森林茂密,潭溪清幽,树木花草遍布林间。

只见翠绿层层,山花点点,流水潺潺,青崖怪石,峡谷深幽,空气清新,沁人心脾,在平整的人行步道,拾级而上,恍如步入仙境一般,十分惬意。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所在的牛背梁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在自然景观上属于秦岭中山或亚高山之山地森林型,地貌类型属高山地貌,是我国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此处山高、云淡,极目眺望,北方的厚重阳刚雄浑大气,南方的俊俏妩媚温软灵秀,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面积不大,但它却孕育了最丰富的生态环境和珍稀濒危动植物,被称为“天然动物园”,是我国唯一以保护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已知区内有兽类60种,鸟类124种,两栖爬行类27种,鱼类7种。

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豹、林麝、黑鹳4种,Ⅱ级保护动物黑熊、红腹角雉、大鲵等24种,地方保护动物18种。

同时,也被称为“天然植物园”,已知区内有种子植物105科,433属,950种(中国特有属12个,特有植物种459种,秦岭植物种55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红豆杉、Ⅱ级保护植物太白红杉、连香树、水曲柳、大叶榉,省级保护植物十多种。

秦岭是地质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和旅游观光的“博物馆”,足以让人们领略到大自然神奇的力量。

牛背梁保护区机遇与挑战并存

牛背梁保护区机遇与挑战并存
的重要基地 ,在全球环 境与发展领域中 具有 重要 ; 带一般只允许从事科研监测工作 ;外围 乾佑河 , 中 是我省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的地位 和作用 。2 0 年 , 国家林业局批准 , 09 经 牛背 过渡区是保护 区和周边社区为促进和开展 申请 。今年年初 , 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 相关利益的共同体 。有了适宜的面积作依
该计 划将 提高 牛背 梁 自然 保 护区 在 国际上 的 地 和遗传变异性功 能
保护 区位于秦岭山脉东段秦岭主脊 两 物多样性 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 9 3 , 39 % 是秦岭东部保存相对完好的原生 居民逐渐开始支持并参与到保} 户区的各顼
用 ,为中国自然保护区与 国际上的交流和联 系提 侧 ,森 林 覆盖 率 9 2 ,林木 绿 化 率 保障。近年来 , O1 % 周边各级政厢 、 企业及社区
供可能 , 为秦岭走 向世界提供机会。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已具备申报世界生物圈 次生林区。它的建 立使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 工作中 ,保护区的存在给发展绿色生态经 向乐延伸 了 9 公 里 , 0 有助于保护景观 、 生 济提供了可 能。 此外 , 保护区与各科研院
保} 户区的条件
物种 和遗传变异性 。 保护区属秦岭 通力合作 , 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 , 开展 可 按照 《 世界生物圈保护 区网络 章程框 架 》 要 态系统、 求, 申报世界生物圈保 }区 必须 符合 7 户 条标 准 , 能 山地 ,是研 究秦岭植被和区系的典型地段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够履行 3大功能。其中 : 该地区应包括实现这三 之一 。已知有种 子植 物 9 0 , 中珍稀 “ 5种 其
保护研究和实验的殿堂。 人口, 这些 地 区经济 相对落 后 , 对于 环 发展 、 且 保 的观念尤为 淡薄 , 而生物 圈保护区 的设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简介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是省政府确定的十大生态旅游项目之一、全省8条精品旅游线路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洛市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柞水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项目和2009年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重点项目区。

公园地处秦岭东段南坡的柞水县营盘镇,距柞水县城12公里,距西安市42公里,西康铁路、西柞高速公路穿腹而过,S102省道直达公园入口,园内更有高山草甸、秦岭冷杉、十里杜鹃、百里竹海、冰川遗迹、奇峰怪石、岩崖泉瀑以及羚牛、金雕等国家珍稀动植物可供观赏,极具科考、探险、观光、休闲价值,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十分明显,2008年元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建设总投资1.7亿元,规划总面积2123.73公顷,总体划分为老林迎宾区、大杨树综合服务区、羚牛谷山水观光游憩区、秦岭人家森林养生区、六尺岭峡谷风光区、牛背梁高山探险区、绿水人家休闲度假区及铁佛寺宗教文化区八大功能区。

为了切实做好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工作,柞水县委、县政府组建了正科级建制的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注册了牛背梁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具体建设工作。

2007年以来,整合陕南突破发展资金和旅游、交通、林业专项资金共4800万元,建成了园区10KV高压用电线路13杆公里、公园入口至第二停车场旅游专用道路13.9公里、羚牛谷3.7公里人行步道,修通月亮垭至牛背梁顶人行便道,完成公园旅游道路绿化10.4公里,坡体恢复造林217.4亩。

公园总体规划修编、旅游环线设计正在紧张进行,其他规划建设项目及公园建设涉及的移民搬迁、土地征用等各项工作正在快速推进,计划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开园接待游客。

同时,市县致力加强公园环境保护、文化包装和宣传促销,营造公园建设优美的内外环境,努力把公园建设成为“秦岭周边第一园”。

该项目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6000万元,可望成为全市生态旅游的又一亮点。

牛背山规划方案

牛背山规划方案

牛背山规划方案概述牛背山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境内,是一座海拔376.7米的山峰,周围森林茂密、景色宜人。

为了更好地保护牛背山生态环境,规划部门制定了以下牛背山规划方案。

设计理念本规划旨在保护牛背山原有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同时充分发掘其旅游资源,提升其品质和级别。

设计理念:以生态立山,以文化彰山,以旅游兴山。

规划布局生态游线规划新建生态游线,游线全程长约3公里,分三段:山麓生态公园、山中生态观光道、山顶天险走廊。

生态游线的建设要充分体现山的自然风光,如可建坐稳望远台、求胜楼、瞻胜楼、留胜楼等为游客提供观景、休息场所。

生态游线上禁止商业开展,仅以山林、花卉、草本等自然景观为主体。

文化休闲区规划新建文化休闲区,旨在以牛背山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为主旨,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

文化休闲区将建设商业区、超市、娱乐中心、饭店、文化展演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等功能性建筑,为游客提供必须的服务,同时也是当地居民集聚场所。

青年公寓为方便开展各项管理活动、维护保护牛背山生态环境,规划新建青年公寓。

青年公寓共分为三栋楼,每栋楼6层,可容纳500人左右。

由于公寓紧邻自然保护区,容易受到旅游人流、环境污染等外部干扰,因此青年公寓的建设将严格遵循生态环保要求,确保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交通策略目前,牛背山的旅游发展受限于道路交通条件,交通策略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道路建设为方便游客前来,规划新建一条长约10公里的道路从牛背山绕道通至如东县城,并将该道路连通县城至宁通高速。

同时,道路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绿化,以保护环境,提高道路和周边的美感。

交通组织旅游旺季,当前车流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因此,为规范游客车辆进出景区的秩序,对进出景区车辆进行管理,减少车流量和环境污染的同时,还要为游客观赏、游玩提供充足的场地。

生态保护为收集和纪录牛背山野生动植物以及生态系统的数据,监测和评估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划将建立生态保护监测站,每年坚持对山的动、植物群落组成、生境特征、环境污染等进行监测。

牛背梁保护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

牛背梁保护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

牛背梁保护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
沈春艳;赵洪涛
【期刊名称】《陕西林业》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地处长安、柞水、宁陕三县交界处,所辖区域原为四个国营林场的经营采伐区,1988年区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羚牛、林麝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总面积168491公顷,是秦岭东部地区保存相对完好的天然林区。

在天保工程项目实施期间,保护区根据国家及省厅天然林保护工程菅埋的有关规定和办法以及设计文件要求,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沈春艳;赵洪涛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9.93
【相关文献】
1.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职工论文发表情况分析 [J], 杨振;于占成;王西峰;解振锋;麻应太
2.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教育的经验与启示——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教育思考[J], 强晓鸣;王广寒
3.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2016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核查结果的通报[J],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4.厅直系统自然保护区联合评价会议在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召开 [J], 刘凤利
5.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被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J], 强晓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牛背梁线路书

牛背梁线路书

西安牛背梁一日游路书牛背梁景区简介: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南坡的柞水县营盘镇,海拔1000--2802米,总面积2123公顷,距西安42公里,秦岭长隧穿腹而过,S102省道直达公园门口。

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幽的潭溪瀑布,独特的峡谷风光,罕见的石林景观,以及秦岭冷杉、杜鹃林带、高山草甸和第四纪冰川遗迹所构成的特有的高山景观造就了这里中国少有的景观多样性与独特性汇聚一园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牛背梁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3%,植被覆盖率达99%,常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公园内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5万个以上,高于西安4倍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是都市人理想的休闲避暑圣地。

美丽的群山。

景区内的小瀑布。

春天来了满山姹紫嫣红。

山间小道特色竹道。

山顶俯视。

山间牦牛奇石小路俯视城市。

推荐景点:柞水古镇大山深处的凤凰古镇位于柞水县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

社川河、皂河、水滴沟三水交汇于此。

据当地史料载,清顺治初,豫、鄂、川等地客商看中此处水运交通发达的优势,来凤凰镇经商并安居下来。

在清末民国初年,商埠字号、店铺钱庄遍布满街,形成了32个大的商号。

凤凰镇成为秦岭以南、连接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重要商贸集镇。

建筑以四合院为主、古建筑大体沿袭徽派建筑风格,较具地方特点。

2002年12月列入省级第四批“古建筑群居民”文物保护单位。

特产介绍:柞水板栗柞水盛产板栗。

柞水板栗原名柞水大红栗,为中国栗北方品种中优良品种之一,以个大色润,甜脆适口,果粒饱满,营养丰富,品质独特著称。

柞水核桃挂在枝头,煞是惹人喜爱核桃,在柞水几乎家家有之。

沟沟峁峁,路旁村边,房前屋后长满了碧绿高壮的核桃树。

入秋时节,满树碧玉般的核桃在夕阳里显得饱满而润泽。

柞水香椿柞水盛产香椿。

高山、川垣、河谷处处皆有。

家植的、野生的数不胜数。

包谷酒镇安人都会腌腊肉,镇安人都会酿造包谷酒。

在镇安民间去访问,你如果想知道老百姓的日子怎么样,首先弯腰揭开酒缸上的大石板,量一量里面酒的深度,其次,抬头向上,数一数屋檩上挂的腊肉块子有多少,就心中有数了自驾车线路: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距西安56公里,包茂高速的西康段秦岭长隧穿腹而过,S102省道直达公园门口。

牛背梁生态保护调研报告

牛背梁生态保护调研报告

牛背梁生态保护调研报告牛背梁生态保护调研报告一、背景简介牛背梁位于中国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境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破坏,牛背梁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牛背梁生态状况,本次调研旨在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制定合适的保护措施。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收集等。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和信息,以获得对牛背梁生态保护的全面认识。

三、现状描述1.物种多样性牛背梁是一个珍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这里的物种种类繁多,包括了许多濒危物种和保护动物。

然而,近年来由于非法狩猎和栖息地破坏,部分物种面临严峻的生存威胁。

2.生态系统健康牛背梁的生态系统状况堪忧。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乱砍滥伐等问题导致了草地退化、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污染等严重情况。

这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物种多样性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3.环境污染调研中我们发现,牛背梁附近的河流和湖泊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排放废水、投放垃圾等行为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物的生存和生态平衡造成了威胁。

四、问题分析1.管理不善牛背梁生态保护区的管理主体不完善,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导致保护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2.环境破坏过度的人类活动导致了牛背梁生态系统的破坏,违法狩猎、乱砍滥伐等问题屡禁不止,土地沙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3.意识不足当地居民和游客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低,很少有人主动参与保护工作,甚至存在破坏生态的行为。

五、建议措施1.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建议成立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整合各相关部门的资源,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加强协调合作,提高牛背梁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态环保意识,增强大家对牛背梁生态保护的重视度,共同参与保护工作。

3.加强执法力度整治违法狩猎、乱砍滥伐等行为,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监督和处罚,维护牛背梁生态安全。

牛背梁森林总体规划12

牛背梁森林总体规划12

第一章项目背景分析一、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牛背梁森林公园位于柞水县营盘镇营盘林场,范围东起羚牛谷东大梁,南至铁佛寺南梁,下至红庙河口,西至清凉谷内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边界,北到牛背梁保护区界,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8°55′30″至109°00′15″,北纬33°48′45″至33°52′45″之间,总面积2123.73公顷。

(二)地质牛背梁的地质构造以秦岭地槽的东秦岭褶皱系为基本特征,地处东秦岭褶皱系的华力西褶皱带,即位于营盘至九间房复活断裂以南地区,以复理石为特征,最厚地层达8300多米。

地质成因由华力西、加理东至印支运动所形成,断裂复活明显,剥蚀风化剧烈,属秦岭褶皱带中的营盘至杨斜带。

以古生界、下古元界、元古界及泥盆系岩石构造为主。

由于牛背梁正处于断裂复活明显的地带,地球内部应力的变化剧烈,使牛背梁山体一直处于上升的活动阶段。

有史以来的地震记载,亦说明牛背梁地壳即使在现代历史时期,仍处于相对上升的活动阶段。

正是由于沧海桑田十分强烈而复杂的巨变,造就了牛背梁成为秦岭东段最高峰的特殊地位,也形成了牛背梁独特的高山自然景观。

(三)地貌牛背梁属秦岭中山和亚高山系,为秦岭东段最高峰,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黄河、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地貌类型属高山地貌,海拔1000-2802米,相对高差18 00米左右。

整个山体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恰似古战场布设的迷魂阵图。

分水岭以南为深谷峭壁,山势陡险;分水岭以北多为山顶平台及缓坡小地形,山势平缓,延接起伏于秦岭山麓地带。

(四)土壤牛背梁的岩石构成以中生代侏罗纪花岗岩、硅质片麻岩、火成岩为主。

山顶灌丛草甸带以上为冰积石堆积而成的山峰。

土壤具有水平分布的地带性和垂直分布的差异性。

自上而下,有高山草甸土、森林灰棕壤、森林粗骨性灰棕壤、黄棕壤、粗骨性黄棕壤等。

以森林灰棕壤和粗骨性灰棕壤为主,土层较厚,表土多腐殖质,淋溶现象轻微,土壤PH值一般在6.5-7之间,保水保土能力强,水土流失轻微,适于松类、杉类、桦类、栎类等林木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项目背景分析一、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牛背梁森林公园位于柞水县营盘镇营盘林场,范围东起羚牛谷东大梁,南至铁佛寺南梁,下至红庙河口,西至清凉谷内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边界,北到牛背梁保护区界,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8°55′30″至109°00′15″,北纬33°48′45″至33°52′45″之间,总面积2123.73公顷。

(二)地质牛背梁的地质构造以秦岭地槽的东秦岭褶皱系为基本特征,地处东秦岭褶皱系的华力西褶皱带,即位于营盘至九间房复活断裂以南地区,以复理石为特征,最厚地层达8300多米。

地质成因由华力西、加理东至印支运动所形成,断裂复活明显,剥蚀风化剧烈,属秦岭褶皱带中的营盘至杨斜带。

以古生界、下古元界、元古界及泥盆系岩石构造为主。

由于牛背梁正处于断裂复活明显的地带,地球内部应力的变化剧烈,使牛背梁山体一直处于上升的活动阶段。

有史以来的地震记载,亦说明牛背梁地壳即使在现代历史时期,仍处于相对上升的活动阶段。

正是由于沧海桑田十分强烈而复杂的巨变,造就了牛背梁成为秦岭东段最高峰的特殊地位,也形成了牛背梁独特的高山自然景观。

(三)地貌牛背梁属秦岭中山和亚高山系,为秦岭东段最高峰,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黄河、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地貌类型属高山地貌,海拔1000-2802米,相对高差18 00米左右。

整个山体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恰似古战场布设的迷魂阵图。

分水岭以南为深谷峭壁,山势陡险;分水岭以北多为山顶平台及缓坡小地形,山势平缓,延接起伏于秦岭山麓地带。

(四)土壤牛背梁的岩石构成以中生代侏罗纪花岗岩、硅质片麻岩、火成岩为主。

山顶灌丛草甸带以上为冰积石堆积而成的山峰。

土壤具有水平分布的地带性和垂直分布的差异性。

自上而下,有高山草甸土、森林灰棕壤、森林粗骨性灰棕壤、黄棕壤、粗骨性黄棕壤等。

以森林灰棕壤和粗骨性灰棕壤为主,土层较厚,表土多腐殖质,淋溶现象轻微,土壤PH值一般在6.5-7之间,保水保土能力强,水土流失轻微,适于松类、杉类、桦类、栎类等林木生长。

(五)生物据调查,牛背梁天然分布的植物种类约1400余种,其中草本植物约800余种,木本植物500余种,苔藓植物50余种。

公园范围内森林覆盖率91%。

主要乔木树种有太白红杉、巴山冷杉、秦岭冷杉等;主要灌木有高山柳、头花杜鹃、西北枸子、陕甘花楸、野山楂等;木质藤本植物有中华猕猴桃、华中五味子等,主要草本植物有禾本科、莎草科、伞形科、菊科的一些植物,是宝贵的“中草药天然药库”及“生物资源基因库”。

牛背梁是野生动物的王国,栖息着20目53科134种野生动物,其中兽类5目15科33种;鸟类13目157科;两栖爬行4目8科29种。

羚牛、豹、金雕、黑鹳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六)气候牛背梁是陕西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中国南北气候的交汇处。

居于暖温带的南缘,北亚热带气候的北界,故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山地气候,兼有北亚热带气候的特点。

由于季风性大气环流影响和地势地貌植被等作用,形成了特有的气候状况。

年平均气温7.8℃,极端最低温度为-16℃,极端最高温度为31℃,年日照时数为149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33.4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61天。

积雪期可长达5个月,最大积雪厚度28厘米。

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顶部,年平均气温只有5-6℃,极端最低气温可达-30℃,年平均降水量则在1000毫米以上,年均日照1500小时左右,无霜期只有150余天,积雪期长达6个月以上,最大积雪深度40厘米以上。

即使在夏季,牛背梁顶部仍是寒气袭人。

牛背梁的气压较低,年平均952.1毫巴,2500米以上的山地,平均气压只有580毫巴左右,水温至85℃左右即开始沸腾。

由于山体较高,牛背梁时常受到西伯利亚冷空气的侵扰,2500米以上几乎常年有风,平均风速保持在2-3米/秒之间。

由于牛背梁地貌具有高山叠嶂、峡谷深邃的特点,大气环流非常活跃,整个山体常年云雾缭绕,构成“云海”、“雾谷”的壮丽景观。

(七)水文牛背梁森林公园内沟壑纵横,河汊交错,谷底溪流较多,以清凉谷、羚牛谷为主形成数条深沟溪流,水源充足,为乾佑河主要发源地。

这里山高沟深,落差较大,溪水一会儿一泻而下,一会儿迂回滞留,形成碧潭,一会儿藏进石洞石滹,一会儿又从石仓中露出,溅起浪花和“笑声”,在稍陡的石壁,青凛凛的石间犁出雪白的浪花,水声淙淙,曼妙悦耳。

由于公园内森林繁茂,植被丰厚,水尤其甘冽清纯。

大小水潭清流见底,不染纤尘,潭中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掬一捧入口,有点甜,又沁凉透心,沁人心脾,和矿泉水毫无二致。

按照计划,在红庙河将修建红庙河水库,水库上游为东沟口(羚牛谷)和西沟口(清凉谷),两河在祠堂湾汇合形成红庙河,最后流入乾佑河。

计划修建的红庙河水库就在红庙河中段。

如果红庙河水库能按计划修建,修建后,对红庙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水文情况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从旅游角度看,水库增加了较大的水面,可以使山水相映,增加了水色景观,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提高了适游性。

由于水质好,陕西省“引乾济石”工程已在这里穿洞引水,惠泽西安。

二、经济社会条件(一)人口与经济状况牛背梁森公园有国有林230公顷,集体林1746.13公顷,农耕地74公顷,河流道路房屋73.3公顷。

其中国有林在2003年移交陕西省牛保局之前林权属国营营盘林场,于2003年无偿划转给省牛保局,现已与牛保局达成协议,国有林部分由营盘林场使用。

集体林部分已由营盘林场与营盘镇朱家湾村达成协议,由营盘林场经营管理,期限为70年。

园内居民属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一组,现有农户102户,人口412人,由县政府协调,统一归森林公园管理。

公园所在的柞水县,属陕西省商洛市所辖县,总面积2364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28%,占商洛市总面积12%,是典型的秦岭深山土石山区。

全县辖十镇六乡,122个行政村,总人口16.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4万人,农业劳动力约4.7万个。

200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5.02亿元,农业总产值2.23亿元,粮食总产量4.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111元。

县内电力供应充裕,实现了村村通电。

交通比较发达,西康铁路、318省道穿境而过,西柞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基本实现了油路到乡镇,便道到村组的交通网络,森林覆盖率为51.9%,活立木总蓄积187.15万立方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陆续上马了长防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工程、薪炭林建设工程等各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林业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林业收入占农民经济收入的40%以上。

建设经济强县、旅游大县是柞水县委、县政府的宏伟决策。

近年来,柞水县委、县政府顺应客观现实,把握发展机遇。

将旅游列为兴县富民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适时提出了“以建设陕南生态旅游强县为目标,以生态旅游为定位,以休闲度假为特色,着力打造旅游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更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商洛市、柞水县均将牛背梁森林旅游开发列入“十一五”西部大开发重点发展规划项目。

县“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也将牛背梁森林旅游开发作为林业重点项目之一。

(二)交通牛背梁森林公园交通十分方便,西康铁路、西柞高速公路穿腹而过,318省道直达公园门口,只距西安42公里,距柞水县城25公里。

公园建成后,园内公路、游道、石阶均可到达各景区、景点,游玩非常方便。

(三)水电设施公园内水资源丰富,生活服务区的用水均可就近从小支岔沟中引取,采用上游截流蓄水下管道供水,既节约水资源,又能保证用水。

高压输电线路已到公园内三公里处,接引电力条件便利。

(四)邮电、通讯电话线路已通到公园内,部分景点可接受到手机信号,只需在园内开阔地势架设移动电话信号接收站,通讯便非常便利。

电视节目的接收设施尚需建设。

第二章规划依据和规划分期一、规划依据1、《柞水县旅游总体规划》2、《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1991年6月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2年10月8、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暂行规定》,1999年3月9、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林业决定》的实施意见10、柞水县《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要点》11、柞水县《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12、柞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发牛背梁森林公园的会议纪要》13、牛背梁森林旅游资源调查成果14、柞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柞政办发[2003]14号《柞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二00三年柞水县旅游产业总体发展安排意见的通知》,2003年2月。

15、陕西省旅游设计院、柞水县旅游局《柞水县旅游发展旅游产业总体发展策划建议书》,2003年2月。

16、陕西省旅游协会旅游策划中心《陕西省柞水县旅游产业总体发展策划建议书》,2001年4月。

17、中共柞水县委办公室、柞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柞办字[2004]14号《二00四年旅游产业重点工作安排意见》,2004年5月。

18、中共柞水县委办公室、柞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柞办发[2004]26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2004年5月。

二、规划分期牛背梁森林公园开发共分为三期:1、近期(2005——2010年)2、中期(2011——2015年)3、远期(2016——2020年)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牛背梁为秦岭东段主峰,秦岭东段最高峰,由于峰垣平坦,状若牛背,故名牛背梁。

牛背梁主峰高耸云天,一统纵横东西近百公里的柞水北部群山,黄花岭、光头山、灯盏窝、四方山和九华山,依次向东、向南延伸,状似五指,与掌结牛背梁形成手形山系。

园内奇峰怪石、溪潭瀑布、林草群落等景区景点星罗棋布,各具特色,集“奇、险、清、幽”于一体,汇“峰、瀑、溪、林”于一地,是仙乡的缩影。

在牛背梁可感受到华山之险,黄山之奇,桂林之秀,正如诗云:“终南胜游不思还,幽趣尽酒翠屏间。

莫道黄华奇险秀,且看牛背第一山。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结合牛背梁森林公园的资源现状,将牛背梁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划分为以下几类:(一)地文景观牛背梁地貌奇特,山势嵯峨是数亿年前燕山期火山运动锻造出它的轮廓,而冰川活动则对山体进行了精心雕凿,对岩石进行了解剖和搬运,塑造出这里千姿百态的造型,构造出一幅幅巧夺天工的山水图画。

骆驼峰、猴子岩、龟兔石、百步梯、接天峡、牛头岩、天门、双乳石、石柱、石林等悬崖峭壁怪石,如刀削斧劈。

冰川石海,怪石峥嵘,形态百出,似刀、似剑、似虫、似鱼、似禽、似兽。

至今仍完整保存着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的地层沉淀物。

最具特色的地文景观主要有以下几类:1、峡谷景观:由于造山运动和枝状地表水深切,形成深沟、夹缝岩两道独特的峡谷地质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