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设计型教案
《一步之遥》教学设计1.do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今日说法”:小林和小华是某初中八年级的学牛,由于受网络游戏的诱惑,无心学习,老师多次教育任不悔改,而U还由迟到、早退发展到逃学、旷课。
只要有钱,他俩一定会拿到网吧消费,为了有钱上网,他俩由开始的自己省钱发展到主动找钱, 多次向低年级的同学强行索要财物。
后来甚至发展到入室抢刼,而且盗窃财物数额较大。
最后,他俩为了弄到更多的钱,持刀抢劫了一位老大爷,并将大爷砍成重伤。
想一想:通过小林和小华的行为演变过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大错大恶是由小错小恶逐步发展来的。
二、教授新课1、学生自主学习"自学我能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5-90页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屮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例举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哪些?并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2)违法的含义?以及包含的类型?(3)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三个本特征是什么?(4)思考一般违法很犯罪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2、“学法小先锋”:多媒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教材P85),如下: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咅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动过对法律规定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例举,让学生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之间只是“一步之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决杜绝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一步之遥》教学设计

《一步之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2.6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3.4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5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教材分析第九课《一步之遥》通过青少年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对比,引导青少年认识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再到违法乃至严重违法犯罪的过程。
区分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介绍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对违法犯罪的制裁。
但是,区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不是本课的最终目标,区分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领悟“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培养自律的意识。
对于青少年而言,防微杜渐是最好的方法,有错即改,远离违法和犯罪。
●学情简要分析1.中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抵御诱惑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不良的诱惑,而诱惑和犯罪密切相关。
2.对于违法犯罪,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联系的认识却很模糊,尤其是中学生比较容易冲动,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很多的青少年犯罪都是在一时冲动之下酿成严重后果,有的甚至在上囚车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错。
3.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0%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通理解本节课的内容;10%的学生通过小组的帮扶能够接受本节课的内容;10%的学生是学困生,需要小组的多多帮扶和老师课堂上多加关注,给予点拨和讲解。
学习优势:学生知道很多的明星,对违法行为有着简浅的认识.学习有着一定的优势。
●教学目标分析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拒绝不良诱惑的信心,远离违法犯罪;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K12学习】第九课 一步之遥 教案

第九课一步之遥教案第九课一步之遥教案防微杜渐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活动一:分析小磊的遭遇少年小磊,两岁时父母离异,小磊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父亲再婚,对小磊不管不问。
小磊上学后成绩一直名列前10名。
就在上五年级时爷爷重病无钱医治,小磊也无钱上学了。
为了交学费,小磊第一次偷盗,从亲戚家偷了现金1.1万元交给了奶奶,因心里害怕,与同学一起外逃,事后被亲属抓回,遭父亲打骂。
小磊从此流入社会,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曾因抢劫罪被当地法院判刑1年6个月。
他愿意悔改,更想上学念书。
去年从少管所出来,小磊抱着重新做人的想法回到了家中。
但爷爷去世了,奶奶投奔了亲戚,小磊又一次被父亲打出家门,流落街头。
但他还想上学,为了攒学费他到饭店做小工,一个月只挣几十元,于是车站候车室、居民楼道就成了他的家。
小磊急于攒钱上学,先是找过去的同学借,以后则发展到对同学威胁、抢夺,抢劫19次,最终沦为一名少年犯。
学生讨论:你对小磊的遭遇有什么看法吗?小磊的犯罪有家庭的原因,也有他自己的原因,通过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总结小磊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也是非常可惜的。
他走上犯罪道路有家庭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他自己的原因。
他不能把握住自己,不懂法律,不懂得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最终走向犯罪。
活动二:分析优秀学生犯罪的原因小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
一天,他玩纸飞机的时候把教室的灯打碎了,按照校规要赔偿50元钱。
从哪里弄这50元钱呢?小江犯难了,几个同学给他出主意:同学都有钱,不如劫一点钱吧。
于是他们开始合伙劫同学的钱,最后他们的团伙发展到了12人。
最终,小江因为抢劫罪被判8年有期徒刑,其他人也分别被判刑。
学生讨论:小江为什么会从一名优秀生变成罪犯?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小恶”会变成“大恶”。
要从克服“小恶”开始防微杜渐,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活动三:寻找生活中的“小恶”讨论:古人讲“不以恶小而为之”。
对我们而言,什么是生活中的“小恶”?学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教师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第九课 一步之遥 教案

第九课一步之遥教案第九课一步之遥教案防微杜渐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活动一:分析小磊的遭遇少年小磊,两岁时父母离异,小磊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父亲再婚,对小磊不管不问。
小磊上学后成绩一直名列前10名。
就在上五年级时爷爷重病无钱医治,小磊也无钱上学了。
为了交学费,小磊第一次偷盗,从亲戚家偷了现金1.1万元交给了奶奶,因心里害怕,与同学一起外逃,事后被亲属抓回,遭父亲打骂。
小磊从此流入社会,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曾因抢劫罪被当地法院判刑1年6个月。
他愿意悔改,更想上学念书。
去年从少管所出来,小磊抱着重新做人的想法回到了家中。
但爷爷去世了,奶奶投奔了亲戚,小磊又一次被父亲打出家门,流落街头。
但他还想上学,为了攒学费他到饭店做小工,一个月只挣几十元,于是车站候车室、居民楼道就成了他的家。
小磊急于攒钱上学,先是找过去的同学借,以后则发展到对同学威胁、抢夺,抢劫19次,最终沦为一名少年犯。
学生讨论:你对小磊的遭遇有什么看法吗?小磊的犯罪有家庭的原因,也有他自己的原因,通过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总结小磊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也是非常可惜的。
他走上犯罪道路有家庭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他自己的原因。
他不能把握住自己,不懂法律,不懂得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最终走向犯罪。
活动二:分析优秀学生犯罪的原因小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
一天,他玩纸飞机的时候把教室的灯打碎了,按照校规要赔偿50元钱。
从哪里弄这50元钱呢?小江犯难了,几个同学给他出主意:同学都有钱,不如劫一点钱吧。
于是他们开始合伙劫同学的钱,最后他们的团伙发展到了12人。
最终,小江因为抢劫罪被判8年有期徒刑,其他人也分别被判刑。
学生讨论:小江为什么会从一名优秀生变成罪犯?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小恶”会变成“大恶”。
要从克服“小恶”开始防微杜渐,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活动三:寻找生活中的“小恶”讨论:古人讲“不以恶小而为之”。
对我们而言,什么是生活中的“小恶”?学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教师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八年级思品上册一步之遥

《一步之遥》教学设计甘州区金安苑学校邵建民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一步之遥》是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两部分中“学法用法”“权利与义务”的教学内容而设置的,通过这一课帮助中学生逐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能够学会在复杂社会条件下生存与发展。
学情分析:现代中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还不成熟,存在“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认知发展水平和自我认识能力还不够完善,是人生旅程中违法犯罪的高危险期。
而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属性,对这些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讲授法律知识则必须充分考虑其可承受能力,选择怎样的实例比较合适,确实在备课中仔细探究。
前段时间读过这么一句话:“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
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
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伊曼努尔•康德。
”我突然有所领悟,教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不能从枯燥的名词术语入手,这样只能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才是讲授这一课的起点。
设计思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1认知的需要: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增长见识,促进心智的发展。
2技能学习和训练的需要:通过学习能够提高融入集体生活,促进学生集体生活的能力,学会与他人相处。
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终极目标并不仅仅是培养道德高尚的人,道德高尚只是培养的目标之一,更多的精力应该让学生懂得这样的道理——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怎样做到“利人又利己”。
教育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为犯罪,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养成自觉守法的良好习惯,这是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情感上树立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有效武器。
一步之遥教案

<<一步之遥 >>教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欣赏故事,导入新课师讲故事:临近河岸的一片村庄,为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
农民们偶尔发现了蚂蚁窝,不以为然。
可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河水从蚂蚁窝渗透出来,继而喷射,最终决堤了。
请你回答: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生自由回答。
师归纳导入,出示课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二、学海导航,出示目标:学习目标1、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2、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掌握违法、犯罪的概念及犯罪的特征,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
3、认识我国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及法律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
学习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学习难点: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三、根据提纲,自主学习:(一)自学课本85—87页上边“探究”等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大错大恶是由____发展而来的。
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____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____。
(2)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____的深渊。
(二)自学课本87—90页“活动”部分。
1、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违法?根据违犯的法律,违法行为应怎样分类?其中哪些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2)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有哪些?(3)分析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请填下表。
2、完成下列填空:(1)违法是指不履行________或做出________的行为。
根据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分为____违法行为、____违法行为、____违法行为和____行为。
(2)____违法行为和____违法行为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3)____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即____。
犯罪是指具有_______、______并依法应受____的行为。
(4)犯罪的基本特征:①犯罪是________的行为,________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②犯罪是________的行为,________是犯罪的法律标志;③犯罪是________的行为,_______是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教案一步之遥

一步之遥(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培养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概念,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讲授法和归纳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问:图片中的同学违法吗?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师:同学们,大家好。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中列举的禁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知道了从小错到大错,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演化为犯罪。
也学习了什么是违法行为和它的分类一。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违法行为分类二: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相关内容。
ppt出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新课教学:多媒体展示三则案例进行分析师:同样是违法行为,为什么有的人要判刑坐牢,而有的人不用?生:略。
师:对,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的大小,违法情节也有轻有重,自然而然受到的惩罚也有轻有重。
而这种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的,我们把它称之为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重的,我们把它称之为犯罪。
学生齐读教材P87相关内容。
师:从刚才大家齐读的这段文字中,你了解到一般违法与犯罪有何关系?请完成教材P89的探究。
生:略。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师: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演化成违法犯罪。
师: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当然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根据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性质,我国规定了违宪制裁、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分析以下案例:完成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的比较。
思考:案例中的行为各属于哪类违法行为?应受什么制裁?案例一:顾客甲在超市遭搜身后愤然向法院起诉。
9课《一步之遥》教案

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第九课一步之遥第1课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是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明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之间的区分。
运用案例说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第二层次:通过案例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概念、特征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以及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在社会危害性、违法性和应受处罚性三个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层次:着重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在处罚方法上的不同进行对比说明,让学生了解违法犯罪行为所应受到的法律制裁,理解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就不同。
理解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
第四层次:让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或“少年法庭”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法律程序意识,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意识。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知道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概念,认识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认识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以及法律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果把握不好可能会演化为犯罪行为。
学生对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联系的认识很模糊。
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对不良行为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对预防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区别是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
很多学生认为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并不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本部分是比较抽象的法律常识,学生较难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步之遥》设计型教案
一.课标要求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社会中的不良违法行为。
二.教材分析
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青少年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青少年常常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各种诱惑和不法侵害。
尽管我国为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从家庭、学校、社会、法律等不同方面制定了保护措施,但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些保护措施有时难以落到实处。
本单元分为两课,第八课《一念之差》引导青少年识别身边的诱惑,形成抵御诱惑的意识。
第九课《一步之遥》通过青少年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对比,引导青少年认识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再到违法乃至严重违法犯罪的过程。
区分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介绍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对违法犯罪的制裁。
但是,区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不是本课的最终目标,区分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领悟“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培养自律的意识。
对于青少年而言,防微杜渐是最好的方法,有错即改,远离违法和犯罪。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中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抵御诱惑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不良的诱惑,而诱惑和犯罪密切相关。
对于违法犯罪,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联系的认识却很模糊,尤其是中学生比较容易冲动,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很多的青少年犯罪都是在一时冲动之下酿成严重后果,有的甚至在上囚车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错。
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发展过程;知道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概念。
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
(2)了解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及关系,知道我国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以及法律惩处犯罪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案例分析、填图表,学生小组参与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及运用知识能力
(2)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在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防微杜渐,过则惮改的思想,培养“知耻近乎勇”的生活态度。
,追求健康的生活。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用具:
小黑板,多媒体教室.
七.教法分析:1参与式2、讨论式3、互动式4、体验式5、研究性学习6、谈话、对话、小活动
八.说教学流程:
导入部分:和学生一起回顾上节科所学的知识,提出以下问题:
(1)黄.毒.赌和邪教等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危害?
(2)青少年如何拒绝身边的不良诱惑?
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导入主题.
设计此题意图在于让学生回顾以学过的知识,再次明确中学生应该掌握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培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从而引出本课要学知识.(多媒体展示)
新授部分:
第一层次:活动环节一:学生四人为一组熟读教材85-86页,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
(1)请列举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
(2)分析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全班交流?
(3)请同学大胆猜想如果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遏制,又会导致什么样后
果?
教师多媒体展示案例,和学生一起分析第三问,使学生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里规定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从案例中明
白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刑事犯罪只有一部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纠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活动环节二:一试身手
多媒体展示案例和图片:
八年级学生蒋某,开始偶尔逃学去网吧玩游戏,后来上了瘾,对学习失去的兴趣,整日沉迷在网络游戏,父母给的零用钱不够用。
为了弄到玩游戏的钱,他先是向同学借,后来开始小偷小摸,甚至把图书馆的书偷出去卖。
一天晚上,他持刀尾随下晚自习回家的两名同学,在一个偏僻处对他们实施抢劫。
遭到反抗后,他蒋其中的一名学生砍伤后逃跑吗,但很快被警方抓获归案。
请同学们填写以下问题: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或犯罪行为有:
蒋某的变化过程说明
活动环节三:大显身手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上面的案例分析?
三环节设计意图:通过三组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判断是非善恶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从而使学生增强法制观念。
第二层次:(动动手,动动脑)结着上面的第三问,请学生熟读教材第87页,思考
(一)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的分类,并填好下表:(多媒体展示)
回归教材:请同学们再次把握教材知识回答: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的三大
特征?(多媒体展示犯罪含义及犯罪三大特征。
请同学们读并理解记忆)活动环节四:牛刀小试(比一比,看谁最厉害)
分组研读教材88事例,探究并回答。
看谁最厉害?
此环节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有动手部分,又有动脑部分还有比拼部分,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并能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并能更好的运用法律知识来约束自已的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也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铺垫。
第三层次:(找一找,做一做)请同学们读教材89-92页,分析思考并填好教材中要求填写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要求填写的具体内容。
(一)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二)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
教师小结这节知识。
此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懂得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联系,从而提升自控能力。
避免自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四层次:(一问一答)老师提问:(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
(1)违法犯罪的后果怎么样?
(2)我国规定了那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各自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惩治犯罪分子的意义何在?
此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明确知道我国在惩治违法犯罪的措施和力度。
使学生能敬畏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最后一层:教师小结本课。
(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本课提出以下要求:一.注意讲练结合。
二.注意选取材料,要具有代表性,难度不能太大。
三.其活动设计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见多媒体)
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的理由。
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
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第九课一步之遥
(一)什么是违法
(二)违法行为的分类
(三)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四)联系:
(五)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