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课件_鲁教版(区优质课获奖课件)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燃烧与燃料PPT(第2课时)

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核心应用]
核心二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例2 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 发生爆炸的危险。图6-1-4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
图6-1-4
第十八页,共二十五页。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如图所示,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 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 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 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请回答: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___使_面_粉__充_满_整_个__金_属_筒_,__与_空_气__混_合_均_匀_______________。
严禁
________规程,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安全 第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3.安全防护常识
(1)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标识
图6-1-3
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2)身处火灾现场的自我救护
①火势不大,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灭火。
119
②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及时拨打火警电话______,并采取自救
2C2H2+5O2 =点==燃==4CO2+2H2O
第三页,共二十五页。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节 燃烧与灭火
(3)乙炔充分燃烧的原因 温度达到____着__火__点以后,乙炔分子与氧气分子接触碰撞,就能燃 烧。在一定的空间内,相互接触碰撞的分子越________,多燃烧就
越______。 剧烈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归纳提升] “蜂窝煤”中的孔使之比“煤球”与空气的接触 面积增大,可使煤充分与氧气接触,燃烧更完全。增大氧气的 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促进可燃物燃烧。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核心应用]
核心二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例2 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 发生爆炸的危险。图6-1-4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
图6-1-4
第十八页,共二十五页。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如图所示,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 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 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 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请回答: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___使_面_粉__充_满_整_个__金_属_筒_,__与_空_气__混_合_均_匀_______________。
严禁
________规程,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安全 第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3.安全防护常识
(1)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标识
图6-1-3
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2)身处火灾现场的自我救护
①火势不大,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灭火。
119
②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及时拨打火警电话______,并采取自救
2C2H2+5O2 =点==燃==4CO2+2H2O
第三页,共二十五页。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节 燃烧与灭火
(3)乙炔充分燃烧的原因 温度达到____着__火__点以后,乙炔分子与氧气分子接触碰撞,就能燃 烧。在一定的空间内,相互接触碰撞的分子越________,多燃烧就
越______。 剧烈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归纳提升] “蜂窝煤”中的孔使之比“煤球”与空气的接触 面积增大,可使煤充分与氧气接触,燃烧更完全。增大氧气的 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促进可燃物燃烧。
《燃烧与灭火》教学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①用CO2气体灭火。 ②木材着火时,用水扑灭。 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 用锅盖盖灭。 ④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 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⑤用嘴吹灭蜡烛。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几 种 常 用 的 灭 火 器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逃 生 自 救 常 识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第1节 燃烧与灭火
内容提要
1
灭火的原理
2
促进燃烧的方法
3
爆炸是如何产生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分析,学会从 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 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3、知道爆炸产生的原因,了解防爆炸的措施。
❖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 步
工人师傅进行金属切割或金属焊接时使用氧炔焰, 是乙炔(C2H2) 跟氧气产生氧化反应的火焰。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乙炔的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通过调节乙炔和氧气进气阀门,可以改变 两种气体的比例,从而控制氧炔焰的温 度。 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于乙炔不足时,乙炔不充分 燃烧,生成炭黑(或一氧化碳)和水;当氧气足 量时,就产生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以下的促进可燃物燃烧的原理
1.增大氧气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 氧气的接触面积。
①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②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③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 炉中鼓入空气; ④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⑤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产生燃 烧,如果在纯氧气中加热铁丝,它就会火 星四射,剧烈燃烧 。
小结
灭火的原理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到达可燃物的 着火点。
《燃烧与灭火》公开课教学一等奖课件

稀盐酸
现象 分析
A 蜡烛熄灭 氧气耗尽
Na2CO3粉末
B
C
正常燃烧
蜡烛熄灭
符合燃烧条件
CO2灭火,隔绝 空气
Na2CO3 +2 HCl =2 NaCl + H2O + CO2↑
怎样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 吹灭
降
★ 用水浇
温
★ 用沙子盖
隔
★ 用湿抹布盖灭 绝
氧
★ 用烧杯罩住
气
★ 用两个木条夹住蜡烛火焰 移除可燃物 ★ 用剪刀把烛芯剪掉
(取一即可)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不不
飞鸣
则则
已已
,,
一一
飞鸣
冲惊 天人
(
司 马
迁
)
再 见
着火点
2.薄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均是可燃物, 但白磷燃烧红磷没有
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 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4、如何使铜片上的红磷也燃烧?
给铜片上的红磷继续加热
物质 【着白火磷 点红】磷 木材
………………………………………
2、灭火方法:
结论:只要破坏任意一个燃烧条 件,就可以灭火。
总结:选择合适的方法灭火
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 液化气、煤气起火:关闭阀门
与其它物品隔离
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
⑵隔绝氧气(或空气) ⑶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 其他:用沙、土、灭火器……
用水、干冰、灭火器……
蜡烛的燃烧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PPT高效课堂 获奖课件 (2)(vip免费)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只要从心底里非常想做某件事,就一定 会调动 身体里 的所有 潜能, 积极配 合。
2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节 奏有关 当我们立下FLAG的时候,可能一开始都 会忍不 住下狠 劲儿。 之前一步都不想跑,决定健身了,就2公 里开跑 ,冲刺 5公里 。 之前一页书也不想看,决定勤奋了,就 焚膏油 以继晷 ,好像 不熬夜 都不好 意思说 自己看 书。 之前从没拉过筋,决定瑜伽了,就恨不 得立刻 把那支 僵硬了 几十年 的老腿 想掰哪 儿就掰 哪儿。 这种激情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打 回原形 。 坚持从来就不是持续消耗,所以太用力 的人一 般都跑 不远。 作家村上春树的生活里有两件非常重要 的事情 :写作 和跑步 。 他全职写作没多久,发现身体变差,便 开始跑 步。 在普通人眼中,职业小说家应该是不舍 昼夜地 伏案工 作,资 深跑者 的锻炼 强度更 难以想 象。可 村上春 树的生 活却有 张有弛 ,十分 规律。 每天早 起后的 三四个 小时集 中精力 写作, 午休后 跑步, 日暮时 读书、 听音乐 。 在与写作和跑步相伴的几十年里,他既 勤勉耐 劳、不 惜体力 ,又谨 小慎微 地呵护 自己的 热情, 既怕惰 性来袭 ,又怕 用力过 猛。 他说: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 确无误 地旋转 到最后 。 坚持,从长远看,要循序渐进,就每一 天来说 ,要量 力而为 。 既要摸清自己的节奏,也要管住自己按 这样的 节奏坚 持下去 。不盲 从,也 不随性 ,不蛮 干,也 不懒散 。 只有不乱节奏,才能持之以恒。
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得知:白 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实验如下:
A装置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 的红磷燃烧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B装置现象是不通 氧气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2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节 奏有关 当我们立下FLAG的时候,可能一开始都 会忍不 住下狠 劲儿。 之前一步都不想跑,决定健身了,就2公 里开跑 ,冲刺 5公里 。 之前一页书也不想看,决定勤奋了,就 焚膏油 以继晷 ,好像 不熬夜 都不好 意思说 自己看 书。 之前从没拉过筋,决定瑜伽了,就恨不 得立刻 把那支 僵硬了 几十年 的老腿 想掰哪 儿就掰 哪儿。 这种激情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打 回原形 。 坚持从来就不是持续消耗,所以太用力 的人一 般都跑 不远。 作家村上春树的生活里有两件非常重要 的事情 :写作 和跑步 。 他全职写作没多久,发现身体变差,便 开始跑 步。 在普通人眼中,职业小说家应该是不舍 昼夜地 伏案工 作,资 深跑者 的锻炼 强度更 难以想 象。可 村上春 树的生 活却有 张有弛 ,十分 规律。 每天早 起后的 三四个 小时集 中精力 写作, 午休后 跑步, 日暮时 读书、 听音乐 。 在与写作和跑步相伴的几十年里,他既 勤勉耐 劳、不 惜体力 ,又谨 小慎微 地呵护 自己的 热情, 既怕惰 性来袭 ,又怕 用力过 猛。 他说: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 确无误 地旋转 到最后 。 坚持,从长远看,要循序渐进,就每一 天来说 ,要量 力而为 。 既要摸清自己的节奏,也要管住自己按 这样的 节奏坚 持下去 。不盲 从,也 不随性 ,不蛮 干,也 不懒散 。 只有不乱节奏,才能持之以恒。
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得知:白 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实验如下:
A装置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 的红磷燃烧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B装置现象是不通 氧气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课件(50张ppt)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增大氧气的浓度
特殊的燃烧
点燃
1、2Mg + CO2
2MgO + C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
色固体和白色粉末。
点燃
2、2Na + Cl2
2NaCl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
烟,生成白色固体。
只要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 响,都可以称作可燃物的燃烧。
2、实验二:
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 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三
将一根小木条和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 点燃的难易
条件一
物质具有可燃性; 实验演示
用镊子分别夹取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酒精, 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现象:酒精可以燃烧,而水不可以燃烧
条件二
烧不坏的手帕中魔水的配方:
2体积95%的酒精 1体积水混和组成
温馨提示:
1、熊熊烈火是哪种物质燃烧产生的?
2、燃烧过程中手帕中的水分会蒸发吗?
燃烧所引起的现象:爆炸
爆炸现象
•如果剧烈而急速的燃烧反响发生在有限的空 间内〔如爆竹、炸弹等〕,在短时间内积聚 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 爆炸。 •如果可燃物〔气体、粉尘等〕与氧气的接触 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 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三者同时 满足,缺 一不可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 400mL的热水(约80 ℃), 放入块白磷.在烧杯上盖 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 端放块白磷,另一端放红 磷.观察现象,并分析原 因.
〔:白磷的着火点约是4 0℃, 红磷的着火点 约是240℃〕
燃烧条件的活动探究
特殊的燃烧
点燃
1、2Mg + CO2
2MgO + C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
色固体和白色粉末。
点燃
2、2Na + Cl2
2NaCl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
烟,生成白色固体。
只要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 响,都可以称作可燃物的燃烧。
2、实验二:
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 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三
将一根小木条和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 点燃的难易
条件一
物质具有可燃性; 实验演示
用镊子分别夹取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酒精, 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现象:酒精可以燃烧,而水不可以燃烧
条件二
烧不坏的手帕中魔水的配方:
2体积95%的酒精 1体积水混和组成
温馨提示:
1、熊熊烈火是哪种物质燃烧产生的?
2、燃烧过程中手帕中的水分会蒸发吗?
燃烧所引起的现象:爆炸
爆炸现象
•如果剧烈而急速的燃烧反响发生在有限的空 间内〔如爆竹、炸弹等〕,在短时间内积聚 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 爆炸。 •如果可燃物〔气体、粉尘等〕与氧气的接触 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 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三者同时 满足,缺 一不可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 400mL的热水(约80 ℃), 放入块白磷.在烧杯上盖 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 端放块白磷,另一端放红 磷.观察现象,并分析原 因.
〔:白磷的着火点约是4 0℃, 红磷的着火点 约是240℃〕
燃烧条件的活动探究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1 燃烧与灭火 课件 (共17张PPT)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烧 不 坏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手 帕
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了解促进燃烧 的方法; 2、理解灭火的原理; 3、通过活动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 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物质
燃烧的方程 式
燃烧的现象
燃烧的特征 发光、发热、可燃物与氧气反应 反应现象剧烈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 发热的氧化反应 (课本119页)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3时57分21.11.1915:57November 19, 2021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19日星期五3时57分54秒15:57:5419 November 2021
1.当你身处火灾现场,有哪些自救或逃生方法? 2.你知道下列消防安全标识的含义吗?
当心火灾
禁止吸烟
禁止燃放鞭炮
当心爆炸
禁止携带火种
禁止放置易燃物
1、食用油在锅内着火,将火 熄灭的最好方法是( D )
A、把油倒掉
B、立即用大量水扑灭
C、迅速关闭火源 D、盖严锅盖
2、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
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4、思考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烧 不 坏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手 帕
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了解促进燃烧 的方法; 2、理解灭火的原理; 3、通过活动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 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物质
燃烧的方程 式
燃烧的现象
燃烧的特征 发光、发热、可燃物与氧气反应 反应现象剧烈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 发热的氧化反应 (课本119页)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3时57分21.11.1915:57November 19, 2021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19日星期五3时57分54秒15:57:5419 November 2021
1.当你身处火灾现场,有哪些自救或逃生方法? 2.你知道下列消防安全标识的含义吗?
当心火灾
禁止吸烟
禁止燃放鞭炮
当心爆炸
禁止携带火种
禁止放置易燃物
1、食用油在锅内着火,将火 熄灭的最好方法是( D )
A、把油倒掉
B、立即用大量水扑灭
C、迅速关闭火源 D、盖严锅盖
2、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
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4、思考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课件

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增大氧气浓度
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增大氧气浓度
总结: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
增大氧气浓度;
二、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你见过爆炸的场面吗?在露天的空地上引燃少量火药粉末不会发生爆炸,炮竹里只有少量火药,却能爆炸,这是为什么?
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将一个塑料瓶的瓶底剪下,在瓶塞处插入一根带有止水夹的尖嘴玻璃管。用排水法集满纯净的氢气后,将塑料瓶移出水面,固定在铁架台上。打开止水夹,在尖嘴处点燃氢气。观察现象。
不充分燃烧的危害
常用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在氧气供给充足时,燃料中的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氧气供给不足,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中毒死亡。
此外,在高温下,炽热的碳也可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管道。
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于乙炔不足时,乙炔不充分燃烧,生成炭黑(或一氧化碳)和水;
当氧气足量时,乙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一、促进燃烧的方法
此图片是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视频“煤油灯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现象”
通过视频,我们观察了煤油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现象,那么,同学们想一下,如果将煤油换成乙炔,其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现象是什么样的呢?
由图表可知,氢气、天然气等易燃气体在点燃时如果纯度不高的话容易发生爆炸,所以这些气体在点燃之前要验纯。
H2的验纯方法
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
声音很小,表示气体较纯。
结论:
思考:这两种“爆炸”有什么区别?
1.能使煤的燃烧更加充分的措施是( )A.使用催化剂 B.增加煤块 C.提高炉体温度 D.把煤块粉碎
6.1 燃烧与灭火课件 (共32张PPT)(2024)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通过探究我们知道,物质跟氧气发生的燃烧反应必须同时 满足如下三个条件才能发生:
(1)物质本身是可燃的(可燃物); (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通常所说的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 反应。虽然不同可燃物的着火点各不相同,燃烧时产生的现 象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有氧气参加,并且反应都会伴有发光、 放热的现象。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四、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你见过爆炸的场面吗?在露天的空地上引燃少量火药粉末 不会发生爆炸,爆竹里只有少量火药,却为什么会爆炸?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将一个塑料瓶的瓶底剪下,在瓶塞处插入 一根带有止水夹的尖嘴玻璃管。用排水法集满 纯净的氢气后,将塑料瓶移出水面,固定在铁 架台上。打开止水夹,在尖嘴处点燃氢气。观 察现象。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 促进可燃物燃烧。
常用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在氧气供给充足时,燃 料中的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氧气供给不足,碳燃 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此外,在高温下,炽热的木炭也可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从钻燧取火到冶炼金属,从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推动的滚滚 车轮,到信息时代新型燃料推动的飞天神舟,人类从认识火、 利用火,到控制火、改造火,每前进一步都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只有不断深化和拓展对火的认识,才能有力地驾驭和利用火, 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1.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木条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容器 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发现当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降到11.7%时,木 条燃烧停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日常生活中有: 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盐;⑤面粉;⑥食用油 。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的是(C)
A.①②③ B. 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 ②④⑤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6.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 爆炸极限 时, 遇到明火就会 剧烈燃烧 ,导致有限空间里 气体体积 急剧增大 ,从而引起 爆炸 。 7、氢气具有_可_燃__性__性,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验_纯______
课堂检测:
1、下列场所中,宜贴上“严禁烟火”标语的是( )
A.石灰窑厂 B.炼铁厂 C.面粉加工厂 D.制冰厂
2、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汽油蒸气和氮气
B.氢气和乙醚蒸气C.酒精蒸气和
空气
D.二氧化碳和天然气
3、关于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爆炸一定是燃烧引起的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C、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D、爆炸一定是在有限的 空间里发生的。
4、氢气具有______性,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__
氢气的验纯
可燃性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
燃气类别
氢气 一氧化碳 液化石油气
爆炸极限 (%)
4---75 12.5—74 1.5---9.5
燃气类别
天然气 丁烷气 乙炔气
爆炸极限 (%)
5---15 1.9---8.44 2---82
(不)燃(不)炸
(又)燃( 又)炸
(只)燃(不)炸
4%
氢气爆炸极限图示
高温
• C+CO2==2CO
———————————————
【小组讨论】如何防止家庭煤气中毒? 一旦中毒后的救助措施有哪些?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任务一:爆炸发生的条件
【实验探究】
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⑴ 观察演示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用火柴点燃后开始看到氢气安静的燃烧 片刻后,
看到_爆__炸_.
⑵分析现象:
【任务一:实验探究】 1.乙炔(C2H2)的不充分燃烧 和充分燃烧
【任务一:实验探究】乙炔的不充分燃烧和充分燃烧
燃烧现象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
生成无色气体,
,生成黑烟
燃烧产物
水与二氧化碳
水、一氧化碳和炭黑
微观解释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后,乙炔分子和氧气分子接触碰撞, 就能发生燃烧。同一时刻、一定空间内,相互接触碰 撞的分子越多,燃烧就越剧烈。
燃烧与灭火 (2)
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是 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2.通过预习可知促进燃烧的方法
增大氧气与可燃物接触面积
、 增大氧气的浓度
。
3.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臭 的气体,当一氧化碳随呼吸进入人体
血液后,便于血液中的 血红蛋白 结合,血液就失去了输氧能力,导
上述实验中,开始燃烧时,只有少量氢气在管口跟氧气接触
发生反应,产生热量不多,很快就散失到空气中。随着燃烧 的进行, 空气 从瓶底进入,在瓶子中与__氢__气_ 互相结合后 ,大量的 氢分子和___氧__分__子__ 同时接触,反应瞬间释放 ,使气体体积在 有限的空间里 急剧膨胀,就发生了
爆炸
。
• 结论: • 如果是由氧气支持燃烧引起的爆炸发生的条件一般为 • 1 ___与_氧__气__接__触_______;2_____剧__烈__燃__烧__________; • 3_____有__限_空__间_______;4_____达__到_爆__炸__极__限________
• 乙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 2 C2H2+5O2== 4CO2+2H2O
交流与讨论
为什么要使燃料完全燃烧?
完全燃烧 放出热量多
不完全燃烧会生 成CO等有毒气 体,污染大气
完全燃烧能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任务二: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1.工厂烧锅炉用的煤常要加工成粉末。
2、化油器 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 3、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 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如轮胎爆炸属于物理 爆炸,引
爆鞭炮属化于学 爆炸。
5.氢气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具有 可燃 性,相应方程 式应为制取氢2气H2,+O用点2燃==2H向2O下排。空在气法实验或室排里水,法我方们法用收金集属。锌和稀硫酸反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
达标检测
1.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后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 ) A.空气和氢气 B. 氧气和氮气 C.氢气和甲烷 D. 一氧化碳和
二氧化碳 2.下列关于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一定发生爆炸
.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引起的. C.在有限的空间里的急速燃烧,可能引起爆炸. D.爆炸是不属于燃烧. 3.像汽车加油站一样,必须张贴安全标志是( C ) A.石灰窑厂 B.炼铁厂 C.面粉加工厂 D.制冰厂
增大了氧气的浓度
。
【拓展】:煤炉里的化学
煤炉中氧气充点足燃时的方程式 :
___• _C__+_O_2_=_=_C__O_2_____________
氧气不充足时点的燃方程式:
_____•__2_C_+_O__2=__=_2_C_O__________
高温下炽热的碳也可使二氧化碳转 变成一氧化碳,其方程式为:
4.纸张比纸团更易点燃。
原因:__增__大__了__可__燃_物__与__氧__气__的_接__触__面__积______
5.乙炔在纯氧中比在空气中 燃烧剧烈。
原因:
6、在空气中 加热铁丝时, 铁丝不会燃烧; 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就会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7、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 炉膛中吹入空气。
75%
上限:只燃不炸
下限:不燃不炸
3.为什么在油库,面粉厂等场所会出现一些图标? 你认识下列图标的含义吗?
禁止烟火
禁止吸烟 禁止放鞭炮
禁止带火种 当心爆炸 当心火灾
4.如何防止煤矿中的瓦斯爆炸?(甲烷CH4,一种可燃 性气体,也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预防爆炸的方法:
• 保持通风换气,降低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浓度 • 消除火源 • 可燃性气体使用前要进行验纯 • 采取检测措施,安装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