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13531
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或由妊娠引起的心脏病都称为妊娠合并心脏病。
诊断:如果妊娠期发现有水肿、明显的心脏杂音,经过X线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出现异常,那么孕妇有可能合并了心脏病,当然如果妊娠前有心脏病病史,发病的机率就更高些。
一、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母体的影响:轻度的心脏病,心脏代偿功能尚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多能耐受妊娠。
对于严重的心脏病,易并发心力衰竭,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
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所致心脏病,如处理不及时,发生心力衰竭者较多。
曾有心力衰竭病史者,妊娠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机会增加。
凡35岁以上的心脏病合并妊娠者近期预后较差,因为心脏病的病变随年龄增长而进展,心脏的代偿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无论哪一类心脏病合并妊娠,凡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贫血、严重感染或伴有其它疾病者,其预后均较差。
心脏病合并妊娠者预后好坏与处理有一定关系。
病情严重而复杂,如诊断正确,治疗及时,用药恰当,可争取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二、妊娠合并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孕妇心脏功能不良者,其胎儿发育落后,体重减轻。
孕妇心脏病长期慢性缺氧者,其胎儿生长发育迟缓。
孕妇紫钳型先天性心脏病或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者,可引起早产、死胎或临产时死产。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妊娠,其子女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较无先天性心脏病妊娠者为高。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孕妇活动后咳嗽或夜间咳嗽,白昼好转者,常为心力衰竭的先兆表现,切不可判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而延误治疗。
2、充分休息、充足睡眠及保恃精神愉快。
休息时孕妇取半坐位,严重呼吸困难者,暂时取双足下垂体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心脏负担,每夜睡眠9-10小时,中午休息1-2小时。
应有愉快的心情,以免引起心脏病发作。
3、加强营养及纠正贫血。
摄取高蛋白饮食,保证每日蛋白质80克,少摄糖类食品。
食用铁剂或含铁丰富的食品,如猪血、瘦肉及豆制品。
妊娠合并心脏病

防治原则 及处理注 意点
原则是孕前咨询,定期产检,发生心衰 时先控制心衰,必要时产科处理。
注意点:分娩方式主要是根据患者心功 能来决定。不宜妊娠的应在妊娠3个月 内人工流产,妊娠5个月上的需慎重考 虑,因终止妊娠风险不亚于继续妊娠和 分娩,因此应密切监护,在内科医生配 合下,积极防止心衰,使之度过妊娠和 分娩期。
晚期表现:可出现端坐呼吸,有气急、 发绀、咳嗽、咯血等,颈静脉怒张,肝 肿大,肝颈静脉回流阳性,肺底部持续 性湿啰音。
心衰的紧 急处理
1.体位:病人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 减少静脉血回流。 2.吸氧:立即高流量鼻导管吸氧(6-8L/min), 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进行氧流量调整, 严重者采用无创呼吸机,加强气体交换。 3.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
尽量缩短第二产程,避免孕妇用力增加腹压, 可行会阴侧切、胎头吸引等
胎儿娩出后,产妇腹部置沙袋,防止腹压突 然下降,内脏充血诱发心衰、防治产后出血, 以防加重心肌缺血和心衰。可使用缩宫素 10-20U,禁用麦角新碱。
产褥期内 如何处理 与监护
无论阴道分娩或剖宫产,产后72h内,特别是24h 内均有发生心衰可能,故要密观生命体征变化, 充分卧床休息,注意早期心衰征象是防治妊娠合 并心脏病孕妇发生心衰的有效措施,必要时小剂 量镇静药物,重点预防产后出血、感染及血栓栓 塞,防治诱发心衰。
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性心脏病
5Leabharlann 心肌炎4 围产期心肌病 6 心律失常
妊娠期心血管系统变化
1、妊娠期:总血容量自妊娠第6周开始增加,32-34周达高峰,较非孕期增 加30-45%,此后维持较高水平,于产后2-6周逐渐恢复正常。
2、分娩期:分娩期每次宫缩时,有300-500ml液体被挤入体循环,全身血 容量增加,心排出量急剧增加。此外第二产程,宫缩疼宫缩疼和焦虑引起交 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增快。且孕妇骨骼肌与腹肌的收缩,使体循环的血管阻 力增加,孕妇平均动脉压升高,宫缩间歇期,血压可恢复到分娩期水平。
妊娠合并心脏病

二十二、妊娠合并心脏病【概述】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其患病率为 1%~4%,病死率为%。
在我国孕产妇死因中,妊娠合并心脏病高居第二位。
风湿性心脏病是以往妊娠合并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但近年来由于风湿热得到主动和彻底的治疗,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已退居第二位。
由于诊疗技术的提高和心脏手术的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女性生存至育龄且妊娠者逐步增加,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已跃居首位。
另外,妊高征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心肌炎、贫血性心脏病及多个心律失常等在妊娠合并心脏病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心脏病患者在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均可因心脏负担加重而发生心力衰竭。
在我国孕产妇死因中是非直接死亡因素的第一位。
只有加强孕期保健,才干减少孕妇死亡率。
1、病因(1)妊娠早期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增加,心率加紧,心肌耗氧量加大,明显加重了心脏负担。
血容量增加始于妊娠第六周,至 32~34 周达高峰,较妊娠前增加 30%~45%,从而引发心率加紧及心排血量增加。
妊娠早期是以心排血量增加为主,妊娠晚期需增加心率以适应血容量增多。
至分娩前 1~2 个月,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 10 次,使心脏负担加重。
另外,妊娠晚期子宫增大、膈肌上升使心脏向左向上移位而致心脏的大血管扭曲,机械性地增加心脏负担,更易使心脏病孕妇发生心力衰竭。
(2)分娩期为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
在第一产程,子宫收缩能增加周边循环阻力,血压稍升高,幅度为 5~10mmHg。
每次宫缩有 250~500ml 血液从子宫中被挤出,中心静脉压升高。
第二产程时,除子宫收缩外,产妇出现用力屏气,腹壁肌及骨骼肌同时工作,使周边循环阻力及肺循环阻力均增加;同时增加腹压能使内脏血液涌向心脏。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原有血液自左向右分流,可因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房压力增高而转变为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出现发绀。
第三产程胎儿胎盘娩出后,子宫忽然缩小,胎盘循环停止,子宫向窦内大量血液忽然进入全身循环。
妊娠合并心脏病名词解释

妊娠合并心脏病名词解释妊娠合并心脏病名词解释1. 引言:妊娠是一个充满喜悦和祝福的时期,然而,对于那些患有心脏病的孕妇来说,这段旅程可能充满挑战和风险。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同时患有心脏病的情况。
这种状况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医疗支持,以确保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2.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定义:妊娠合并心脏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患有各种类型的心脏病。
心脏病可以是先前已经存在的,也可能是在怀孕期间出现的新病症。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3.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常见类型:3.1 先天性心脏病:这是指孕妇在出生前就已经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
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包括心脏内膜垫缺损、法洛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等。
3.2 心肌病:这是指心肌组织的疾病,可以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
心肌病可能是由于先前存在的疾病引起的,也可能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
3.3 动脉瓣狭窄:这是指动脉瓣的狭窄,导致血液无法顺利流动。
动脉瓣狭窄可以是由于先前存在的疾病引起的,也可能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
4.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症状:妊娠合并心脏病可能导致一系列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心悸、乏力、水肿等。
这些症状可能严重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对胎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5.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风险和并发症:5.1 早产:妊娠合并心脏病可能增加早产的风险,即胎儿在妊娠期较早时出生。
5.2 宫内发育受限:由于心脏病导致血流不畅,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可能受到限制。
5.3 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可能导致孕妇出现高血压,并进一步引发其他并发症。
6. 管理和治疗妊娠合并心脏病:6.1 专业医生的监护:孕妇患有心脏病需要由心脏专科医生进行护理和监护,以确保及时诊断和治疗。
6.2 定期产检:定期产检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孕妇和胎儿的任何异常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6.3 药物治疗:根据具体病情,医生可能会推荐一些安全的药物来管理孕妇的心脏病症状,以保证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妊娠合并心脏病及

感染性心内膜炎:无论风心病或先心病均可因菌血症而并 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不及时控制可促发心力衰竭而致死。
缺氧及发绀:在发绀型先心病,平时即有缺氧及发绀,
妊娠期外周阻力低,发绀加重。非发绀型、左至右分流的
先心病孕妇,假设因失血等原因而血压下降,可致暂时性
逆向分流,即右至左分流,从而引起发绀及缺氧。
第6-10周开始增加,至第32-34周达最顶峰,较未妊娠时增
长30-50%。血容量一般包括血浆量及红细胞量,妊娠期虽
然红细胞量不断增加,至足月时增长18%以上,但血浆量
却增长50%左右,比红细胞增加的量多,因此,红细胞数
及血红蛋白的浓度均因稀释而相对减少,形成“生理性贫
血〞。
由于胎儿生长发育以及母体循环、呼吸系 统工作量加重,均使氧消耗量不断增加, 至分娩时达顶峰(比未妊娠时增长20%)。妊 娠期全身含水量逐渐增加,血浆渗透压降 低;子宫逐渐增大,压迫下腔静脉,使下 腔静脉压上升;加上重力的缘故,大多数 孕妇的小腿及脚踝处发生水肿。妊娠晚期, 子宫明显增大,致横隔抬高,心脏呈横位, 血管屈曲,右心室压力升高等,以上变化 都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
孕妇利尿:常用呋塞米40~60mg静脉注射,以利尿
而降低循环血容量及减轻肺水肿。可重复使用,但需注意
电解质平衡。
患者扩血管:心力衰竭时,多有外周血管收缩增强,致心脏后负荷增 加,应用扩血管药可起“内放血〞作用。选用硝酸异山梨酯5~10mg、 巯甲丙辅氨酸12.5mg或哌唑嗪1mg,每日3次。
妊娠合并心脏病咨询
较严惩时表现为:咳嗽、咯血及粉红色泡沫样痰〔其内可找到心
衰细胞〕、唇面紫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明显浮肿、静卧休息时呼吸
脉搏仍快、肺底部有持续性湿音及肝脾肿大、压痛等;
孕期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导读】因为孕妇的妊娠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生孩子的时候子宫及全身骨骼肌收缩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脏,会增加产后循环血量,很容易心脏病发,还会心力衰竭。
最常见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多见,尚有先天性、妊高症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等。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什么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妇导致孕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产科比较严重的合并症。
因为孕妇的妊娠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生孩子的时候子宫及全身骨骼肌收缩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脏,会增加产后循环血量,很容易心脏病发,还会心力衰竭。
同时,因为由于长期慢性缺氧,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和胎儿窘迫。
最常见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多见,尚有先天性、妊高症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等。
孕妇在妊娠的时候血液总量增加约30~40%,心率加快,每分钟心搏出量增加。
等到怀孕32周的高峰期的时候,心脏负担最重,水、钠的潴留、氧耗量会增加,子宫血量会增加,胎盘循环的形成以及因横膈上升使心脏位置改变等,心脏负担随着妊娠期增长而加重。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症状妊娠合并心脏病最早期的表现主要是心慌、胸闷、气短,脉搏在110次/分以上,呼吸在24次/分以上及肺底部可听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等。
等到比较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咳嗽、咯血及粉红色泡沫样痰(其内可找到心衰细胞)、唇面发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明显浮肿、静卧休息时呼吸脉搏仍快、肺底部有持续性湿啰音及肝脾肿大、压痛等症状。
最严重的时候甚至是静坐着呼吸都困难,口周颜面发绀更重、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等。
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根据病情的严重情况不同而不同。
病情比较轻的患者,对胎儿的影响不会很大,但是如果病情严重,出现心力衰竭的话,就有可能会流产或者早产甚至死产。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病因因为孕妇在怀孕的时候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心脏负担会加重。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代偿可以承受,但若心脏功能因孕妇已患有心脏病而有所减退时,额外负担可能造成孕妇心脏功能的进一步减退,导致心脏衰竭,影响母婴的生命健康。
妊娠合并心脏病(妇产科))

妊娠合并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
不宜妊娠的心脏病患者一旦妊娠,或妊娠后心功能恶化者,流 产、早产、死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 生率均明显升高。围生儿死亡率是正常妊娠的2~3倍。 一部分先心病与遗传有关,双亲一方有先心病,其后代先心病 及其他畸形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增加5倍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
二、分娩期:妊娠晚期应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
1、阴式分娩:心功能I~II级,胎儿不大,胎位正常,条件良好者 可考虑严密监护下阴式分娩。
第一产程:镇静剂消除紧张,有心衰征象则半卧位,高浓度吸 氧,抗菌素预防感染。
第二产程:避免屏气,应行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产钳助产以缩 短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产后腹部压沙袋,避免产后出血,使用缩宫素。
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均可使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负担 加重而诱发心力衰竭,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二位,为非直接产科死因的第 一位。
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妊娠期:子宫增大、胎盘循环、母体代谢率增高、内分泌系 统的变化→需氧及循环血量↑,→血容量、血流动力学变化。 1、孕妇总血容量增加:6周开始,32~34周高峰(30%~45%↑), 产后2~6周恢复正常。 2、心率加快:血容量↑→心排出量↑、心率↑。孕早期主要引起心 排出量↑,孕4~6个月高峰(30%~50%↑)。孕中晚期需心率↑→适 应血容量↑,分娩前1~2个月HR↑10次/分。对二尖瓣狭窄、肥厚性 心肌病等血流限制性心脏病的影响。
粗糙全收缩期杂音。心包摩檫音、舒张期奔马律、交替脉 等。 四、辅助检查:心电图严重心律失常; X线心脏明显扩大;超 声心动示心腔扩大、心肌肥厚、瓣膜活动异常、心脏结构 畸形等。
心脏病患者心功分级
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妊娠合并心脏病在我国孕、产妇死因中高居第2位,位居非直接产科死因的首位,我国发病率约为1%。
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分娩时子宫及全身骨骼肌收缩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脏,产后循环血量的增加,均易使有病变的心脏发生心力衰竭。
同时,由于长期慢性缺氧,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和胎儿窘迫。
目前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占35%~50%,位居第一,其余依次为风湿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及心肌炎等。
就诊科室妇产科多发群体孕产妇常见病因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常见症状心慌、胸闷、气短,咳嗽、咯血及粉红色泡沫样痰等病因及发病机制(一)妊娠期心脏血管方面的变化1.妊娠期随妊娠进展,胎盘循环建立,母体代谢增高,内分泌系统发生许多变化,母体对氧和循环血液的需求大大增加,在血容量、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孕妇的总血容量较非妊娠期增加,一般自妊娠第6周开始,32~34周达高峰,较妊娠前增加30%~45%。
此后维持在较高水平,产后2~6周逐渐恢复正常,血容量增加引起心排出量增加和心率加快。
妊娠早期即有心排出量加,妊娠4~6个月时增加最多,平均较妊娠前增力30%~50%。
心排出量受孕妇体位影响极大,约5%孕妇可因体位改变使心排出量减少出现不适,如“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血容量一般包括血浆量及红细胞量,妊娠期虽然红细胞量不断增加,至足月时增长18%以上,但血浆量却增长50%左右,比红细胞增加的量多,因此,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的浓度均因稀释而相对减少,形成“生理性贫血”。
妊娠中晚期需增加心率以适应血容量增多,分娩前l~2个月心率每分钟平均约增加10次。
血流限制性损害的心脏病,如二尖瓣狭窄及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症状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妊娠晚期子宫增大、膈肌上升使心脏向左向上移位,心尖搏动向左移位2.5~3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
染 性 细 菌 性 心 内 膜 炎
常见并发症
防治
心脏病孕产妇主要的死亡原因
是心力衰竭和严重感染
孕前咨询很重要
1、妊娠期
防治
(1)终止妊娠(不宜妊娠)
妊12周前行人工流产
妊12周以上者引产复杂,如顽固性 心衰,可严密监护下剖宫取胎。
28w以上,不宜引产。
心衰控制后再终止妊娠。
1、妊娠期
(2)定期产前检查
5、心肌炎 myocarditis
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特 点
辅助:心肌酶谱
心功能严重受累,危险性大
急性心肌炎病情控制良好, 严密监护下可妊娠
妊娠、分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The effects of pregnancy and delivery on heart disease)
妊娠期
分娩期
常或心肌损害等
心 脏
I级
一般体力 活动不受限
病
代 偿
II级
一般体力活动稍 受限,休息时无症状
功
能 的
III级
一般体力活动显著 受限,或过去有心衰史
分
级IV级
休息时仍有心悸、
呼吸困难等心衰表现
早期心衰的诊断
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休息时HR>110次/分,呼吸>20次/分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肺底出现持续性湿啰音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二尖瓣狭窄
占2/3~3/4
肺水肿和心衰发生率增加
心功1~2级
可以妊娠条件
未发生过心衰及并发症
狭窄轻度
妊娠禁忌
病变严重伴有肺A高压
3.妊娠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既往无心脏病,在妊娠高血压基础上,
定义
B、剖宫产: 心功能III级的初产妇,或心功能II级但宫颈 条件不佳,胎儿偏大或另有产科指征者。
2、分娩期
(2)分娩期处理
防治
第
一 产
安慰及鼓励,镇静 严密观察吸氧强心
抗生素
程
2、分娩期
(2)分娩期处理
第
避免产妇用力屏气
二
产
宫口开全后助娩
程
缩短第二产程
防治
第
三
产 程
腹部应放置砂袋,防心衰 产后立即肌注吗啡10mg或
心脏病可否妊娠的依据
心功能I 或II级
心脏病 变较轻
可以 能承受妊 妊娠 娠和分娩
需加 强监护
不
心脏病可否妊娠的依据
宜
妊 心功能Ⅲ~Ⅳ级者
娠
或 以往有过心衰者
尽 早 紫绀型心脏病
终 活动性风湿或细菌性心内膜炎者 止
者
PAH,重度心律失常(Af AF)
亚
急
性
感
静
脉
缺 氧
心和
栓 塞 和 肺
衰发
栓
绀
前言
从事妇产科工作20 余年 诊治过很多危重病 人 心脏病是最易发生 突发死亡的疾病 时时有一种惊险、 恐惧的感觉
要求掌握: 妊娠合并心脏病易发生心衰的3个时期 早期心衰的诊断 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分娩期、产
褥期的处理原则
中国孕产妇死亡原因
产后出血 心脏病 妊娠高血压疾病 羊水栓塞
妊娠合并心脏病种类 及对妊娠的影响
妊娠可加重心脏 病,易发生心衰;
心脏病不影响受 孕,可因缺氧引起早 产、IUGR、胎儿宫内 窘迫、胎死宫内。
诊断 diagnosis
病 史
各种心脏病病史
patient historys
症 状
symptoms
心悸 气短 浮肿 呼吸困难
体征 clinical findings
舒张期杂音或3级以上的收缩期杂音 严重的心律失常 明显心界扩大,心电图示心律失
孕期尽量不做心脏手术
术
手术时期宜在12周以前
问
题
小结
最易发生心衰的时间 妊娠合并心脏病最常见的几种类型 早期心衰的诊断 心衰的防治
思考题
1.患心脏病孕产妇何时最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2.常见的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按发生多少顺序回答5种。 3.试述妊娠期早期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 4.心脏病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有哪些? 5.心脏病孕妇如何选择分娩方式? 6.心脏病产妇于产褥期应注意哪些问题? 7.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和处理?
突然发生以左心衰为主的全心衰者
特点
常有干咳,夜间明显
易误诊
产后逐渐缓解,不留后遗症
机制
冠状A痉挛 心肌缺血
周围小A痉挛 水钠潴留
血黏度增加
心衰
4.围生期心肌病
(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
临床 表现
心衰 器官栓塞 心律失常
预后
再次妊娠 有复发可能
死亡
遗留心脏扩大者 避免再次妊娠
产褥期
心脏移 位
妊娠期
血容量增加
30%~45 (6w 32-34w)
心排出量增加
心率增快
分娩期
第一产程
the first stage of labor
回心血量及心 排血量增加
第二产程
外周循环阻力加大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屏气 肺循环阻力 R L
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 回心血量严重减少
the third stage of labor 胎盘娩出 回心血量剧增
产后3日内, 大量血液及组织 液进入体循环,血 容妊娠 32--34
周
分娩期
最易发
生心衰的
时间
产褥期 最初3
日内
心脏病与妊娠的关系
The relation of cadiadic disease and pregnancy
杜冷丁100 mg
肌注催产素,禁用麦角新碱,
注意输液速度
连续硬膜外麻醉 应先控制心衰后再手术 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适当限制输液量 术中心脏监护以利抢救
(3)手术注意事项
3、产褥期
产后预防感染,防止心力衰竭, 心功能III或III级以上者不宜哺乳。 不宜再妊娠者,可在产后一周行绝育术。
心
脏 手
增加产前检查 次数,提前住院
(3) 防治心衰
避免过劳、情绪激动 保证睡眠
防治
1、妊娠期
(3) 防治心衰
预防及治疗心衰诱因:
感染、贫血 心律失常
心衰治疗
孕晚期心衰,原则是心衰控制后 剖宫产,若严重心衰,控制无效 ,可边控制心衰边急诊剖宫产。
防治
2、分娩期
防治
(1)分娩方式的选择:
A、阴道分娩: 心功能I、II级,胎儿中等大小,胎位正常、 宫颈条件好者。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风 湿 性 心 脏
妊 高 征 心
心
围
肌
生
炎
期
心
肌
病
脏
病
病
1、先天性心脏病
左向右分流型
ASD VSD
PDA
>2cm2 >1cm2 分流大
右向左分流型
法洛四联征 艾森曼格综合征
无分流型
肺A口狭窄 主A缩窄 马方综合征
S减少60% 中重度预后差 主A根部D>40mm
2、风湿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