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解析
剧本杀里面的古诗谜底

剧本杀里面的古诗谜底
桃花依旧笑春风。
(孤芳自赏)
干里莺啼绿映红。
(有声有色)
好雨知时节,当乃春发生。
(风调雨顺)
欲穷干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瞻远瞩)
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无与伦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鞠躬尽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独辟蹊径)
卷我屋上三重茅。
(家徒四壁、风吹草动、灭顶之灾)
君王掩面救不得。
(爱莫能助、黯然失色)
高堂明镜悲白发。
(顾影自怜、相见恨晚、鉴貌辨色)
古都之首花如锦(打一诗句)答案及解析:长安回望绣成堆(长安是西安的古称,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骊山遍植花木如锦绣,诗句“长安回望绣成堆"描写的正是此番景象,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
淡然看四季(打一诗句)答案及解析:管他春夏与秋冬(淡然:常用义为淡泊,不趋名利,不去管任何东西。
四季分为:春夏秋冬,诗句“管他春夏与秋冬”可形象解析此谜面,该句出自鲁迅的《自嘲》)
主人拒绝见客(打一诗句)答案及解析:后不见来者(主人拒绝见客,那么即使是有心来访之人,也不会再屡次登门造访,诗句“后不见来者”可形象地解释此谜面,该句出自唐代诗人陈子昂
的《登幽州台歌》)
排斥相亲(打一诗句)答案及解析:人生不相见(相亲一般是两个素未谋面的人见面,既然是“排斥”,当然是“不希望彼此相见”,可缩减为“不相见";诗句“人生不相见”正好符合谜面意思,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名著】《朝花夕拾》

(三)鲁迅生平
1.幸福童年
1881-1892年,“那时我算得上是一个小少爷”(鲁迅)
2.家庭变故、家道中落
①1893年,祖父周介孚科举舞弊,斩监候(8年) ②1896年,父亲周伯宜肺痨病故
主要情节有:①阿长名称的由来。②切切察察的毛病。③睡相不好,在床上 摆成一个“大”字。④令人烦恼的规矩。⑤讲长毛的故事。⑥给我买《山海经》。 ◆【人物形象】长妈妈: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热心帮助孩子。
◆【主题解析】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阿长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也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事实。
【国学】(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忆鲁迅,重温经典话树人
——品读鲁迅《朝花夕拾》
【故事复述】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 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 于牖①,施②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 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 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 向《新序•杂事》)
◆【形象分析】猫:指散布“流言”、 “尽情折磨”弱 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和猫相 似的人
◆【主题解析】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 的人,对弱小者要同情,对暴虐者要憎恨并要抗争。
2.《阿长与〈山海经〉》
◆【故事梗概】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 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到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 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四)鲁迅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自嘲》教学设计

《自嘲》教学设计一、教材概述课文名称:《自嘲》作者:温柔文体:散文主题:歧视、自卑、自嘲、自我认知、自我肯定二、教学目标1. 通过理解课文,理解和分析作者的态度和情感,认识人类对于面容、身体等方面的歧视和偏见。
2.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3. 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面容的价值,并通过自我肯定、自我认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 通过阅读和解析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可以展示一张美女或帅哥的照片,告知学生这个人是谁。
学生可能会认识这个人,或者对此人所在领域有了解。
然后,老师再展示一个不怎么好看的人的照片,告诉学生这个人也是做同样的事情的,他们的身份和能力都一样,只是长相不同。
这时,老师可以提问:1. 为什么有些人注重长相?这对一个人的评价有多大的影响?2. 一个人的长相可以影响他的成功和幸福吗?3. 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让学生发表意见,并且班级讨论。
第二步:阅读课文教师分段注读课文,学生跟读。
当讲到重点内容时,老师解释和注释。
学生可以就文中提到的问题和作者的情感发表意见和观点,并且对课文的语言形式和文体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步:分析课文1. 态度分析分析作者在文章中的态度。
温柔在文章中通过自我嘲笑的方式,来补偿自己外表上的缺陷,说明作者对自己有着自嘲和自卑的情感。
并且从文章的创作和输出来看,他应该是一位热爱写作的心灵,通过自我开导来解决自卑问题,找到了自己的路。
2. 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分析温柔的文章采取了“自由散文”的语言形式,其在语言表达方面采用了修辞手法如反问、排比、夸张等,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3. 主题分析温柔以作者自身经历为例,揭示了歧视和偏见等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对人们身心之间的伤害。
通过自我领悟,温柔提出了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的重要性,通过自我批评与鼓励,实现自我和他人的和解,以此达到良好的人际关系。
鲁迅自嘲及解析

自嘲(1932年)运交华盖欲何求①?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②。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略)。
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添成一律以请之。
”按,10月5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兄郁华,请鲁迅作陪。
诗中“破”作“旧”,“漏”作“破”。
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题此诗于扇面,“对”作“看”。
①鲁迅《华盖集·题记》:“这运(指华盖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②《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
”《晋书·华卓传》,华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③《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齐景公)之为儒子牛而折其齿乎?’”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儒牛。
”这首诗,特别是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可谓家喻户晓。
但多年以来论者无一例外肯定、赞赏“横眉冷对”一联,不但撇开诗题“自嘲”不顾,将自嘲释为自誉,更进一步认为鲁迅对此也持首肯、赞赏态度,其实鲁迅何尝如此。
此诗作于1932年10月,这时,左联已成立两年,左联柔石等五烈士已牺牲一年多,而距离鲁迅逝世只有四年,鲁迅已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
众所周知,鲁迅一直是“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而已集·答有恒先生》),鲁迅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不仅用它来抨击、揭露形形色色的反动派及假马克思主义者,而且用它来解剖自己。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坟·写在坟的后面》)《自嘲》正是一篇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自己过去人生观、战斗姿态的自我解剖。
作诗的时候鲁迅的处境怎样呢?他说:上海曾大热,近已稍凉,而文禁如毛,缇骑遍地,则今昔不异,久而见惯,故旅舍或人家被捕去一少年,已不如捕去一鸡之耸人耳目矣。
语文作文素材——经典古诗词名句解析(三)

语文作文素材——经典古诗词名句解析(三)041.疾风知劲草《赐萧瑀》唐·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疾风知劲草:在猛烈的大风中,可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
比喻意志坚定,经得起考验。
04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04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
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
044.几家欢乐几家愁。
《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他乡?几家欢乐几家愁:同样在这明亮的月光下,可有的人家欢乐,有的人家却整天发愁。
045.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儿女团圆》元·杨文奎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顺达的人生不会千日延续,娇艳的花儿不会百日美丽。
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
现指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遭受大大小小的挫折与磨难,英雄自古多磨难。
同时会有许多落魄的凤凰不如鸡,更会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人生之路。
04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诗》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年轻的时候觉得不用努力读书,等一头白发老了以后才后悔当初没有勤奋学习。
047.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048.雄鸡一声天下白。
《致酒行》唐·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赏析自嘲鲁迅

鲁迅《自嘲》解析运交华盖欲何求②, 未敢翻身已碰头。
优破帽遮颜过闹市, 优漏船载洒泛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 优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⑤, 管他冬夏与春秋⑥。
比做“未敢翻身已碰头”。
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 在过闹市时, 用破帽遮住了容颜。
就是这样, 处境还是非常危险, 象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 一不小心就会沉没。
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 鲁迅采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说: “鲁迅的两句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 对于, 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
‘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
一切共产党员, 一切革命家, 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 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 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
”毛主席对这种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
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 经常在躲避, 所以“躲进小楼”是写实, 但又不限于写实。
当时反动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 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 国民政府躲避敌人威胁. 迁都洛阳, 一直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
作者写这诗时还没迁回, 所以讽刺它只知躲避, 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
这首诗, “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 “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
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
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 “虽寥寥十四字, 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 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 表现具足。
此真可谓前无古人, 后启来者。
”“千夫指”的出处, 本于《汉书·王嘉传》: “里谚曰: ‘千人所指, 无病而死。
’”这里的“千人”即“千夫”, 是指群众。
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 “今幸无事, 可释远念。
然而三告投杼, 贤母生疑。
千夫所指, 无疾而死。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课时评估同步练习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课时评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奔丧(sàng)迂(yū)腐取缔(dì)诘(jié)问B.蹒(pán)跚颓(tuí)唐凹凼(dàng)尴(gān)尬C.交卸(xiè)惧惮(dān)惶(huáng)急愧怍(zuò)D.滞(zhì)笨晶莹(yíng)焦灼(suó)伎(jì)俩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繁的事情。
B.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由可原的了,倒应该让我退让。
C.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D.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复她。
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假如,如果)B.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妙)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震惊)D.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
(惊吓)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妈是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B.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自嘲古诗原文

自嘲古诗原文1. 古诗自嘲的背景与意义1.1 古诗自嘲的起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其中不乏以自嘲为主题的作品。
古代文人士大夫多以自嘲作为一种自我调侃和调节情绪的方式。
他们通过自嘲直面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来舒缓自身的压力。
1.2 古诗自嘲的意义自嘲古诗不仅是一种个人情绪的释放,更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认识和自我嘲笑的态度。
通过自嘲,作者不仅能够笑对生活,还能够调侃自己的弱点,减轻生活中的压力,增加自信心,达到心理平衡。
2. 古诗自嘲的特点与表现手法2.1 自嘲的幽默感古诗中的自嘲往往运用幽默、讽刺和夸张的手法,以激发读者的笑点和共鸣。
通过对自己缺点的戏谑表达,古诗中带给读者欢乐,调剂了生活的沉闷。
2.2 自嘲的反讽自嘲古诗往往采用反讽的手法,通过表达作者自己与他人的对比来展现自己的自嘲之情。
这种反讽的手法既有讽刺的意味,又有自嘲者自我坦诚表现。
2.3 自嘲的情感表达自嘲古诗还常常在自嘲中抒发情感,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无奈与理解,表露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通过自嘲,他们化解负面情绪,让读者在欢笑之余,对自身的不足有所体悟。
3. 经典自嘲古诗解析3.1 近现代自嘲诗体验在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中,有非常多的自嘲古诗,其中一部分是名家经典之作。
比如,鲁迅的《丑的人们》,他在诗中嘲笑了自己:半天乌黑的脷窝真可惧,粗糙虽然本来比较无,照上运自己似乎黎明日。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鲁迅的幽默感,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外貌的自嘲和对社会的痛斥。
3.2 古代诗词中的自嘲在古代的诗词作品中,自嘲也是常见的表达方式。
如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他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通过这些诗句,他在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幻无常与人生的无常,并揭示了自己的无奈和自嘲之情。
3.3 古诗自嘲中的智慧古代文人通过自嘲古诗不仅是戏耍自己,更是展示了他们的智慧。
他们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以自我嘲笑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横待。
(3)俯首:低头,表示听从的样子。
(4)为:做。
(5)孺子:儿童。
(6)千夫指:原意是许多人的指责。语本《汉 书·王嘉传》“千人所指”,这里比喻敌人的指责。 (7)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爬在 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儿子不小心跌倒时,把齐 景公的牙齿挂折(shé)了。因而鲍子曰:“汝忘君
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就称齐景公为“孺子
牛”。这里比喻人民大众的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
牛一样俯首听命。这是鲁迅一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