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杜甫《登高》的诗词赏析
杜甫《登高》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登高》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杜甫《登高》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登高》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登高》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两句是说,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惹恨添愁。
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穷愁潦倒的根源,更加显现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
出自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1.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
当地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渚:水中的小洲。
飞回:回旋。
3.落木:落叶。
萧萧: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4."万里"两句: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杜甫当时患有肺病、风湿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5.繁霜鬓:白发日多。
6.潦倒:衰颓、失意。
这时杜甫因肺病戒酒,故云"新停浊酒杯"。
句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
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
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
“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登高》原文及赏析

《登高》原文及赏析杜甫的《登高》那可是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原文是这样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咱们先来说说这开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那风啊,呼呼地吹,天高地阔,猿猴的叫声听起来都那么哀伤。
清清的水中小洲,白白的沙滩,鸟儿在那盘旋飞舞。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是不是那种空旷寂寥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简直太绝了!漫天的树叶萧萧飘落,那场面,壮观又带着点凄凉。
滚滚长江水不停地流淌,一刻也不停歇,就好像时间一样,一去不复返。
这画面,多有冲击力!再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人在这悲凉的秋天,离家万里,漂泊在外,总是客居他乡。
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好,还独自登上高台。
那种孤独、漂泊、病弱的感觉,真让人心疼。
最后“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生活的艰难困苦,让诗人的头发都变白了。
潦倒穷困到连酒都喝不了啦,这得多惨呐!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秋天的时候去爬山。
山上的风也是呼呼地吹,树叶纷纷落下。
我站在山顶,看着远处的景色,突然就想起了这首《登高》。
那种天地之间的辽阔,和自己的渺小孤独,一下子就涌上心头。
就好像我也变成了杜甫,感受到了他当时的心情。
总的来说,《登高》这首诗把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愁苦心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每一句都好像在诉说着一个悲伤的故事,让我们读着读着,就忍不住为诗人的遭遇感到难过。
但同时,也能从诗中感受到诗人的坚韧和对生活的不屈。
这首诗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就是因为它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在不同的时刻,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不管是在秋风瑟瑟中,还是在生活的低谷里,读一读《登高》,仿佛就能获得一种力量,让我们继续前行。
不知道您读这首诗的时候,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受呢?。
《登高》译文注释及赏析

《登高》译文注释及赏析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及注释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鉴赏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登高》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高》原文及翻译赏析《登高》这首诗啊,那可是杜甫的经典之作!咱们先来看看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一开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就给咱们展现了一幅特别凄凉的画面。
风呼呼地吹着,天又那么高,猿猴的叫声听起来都特别悲哀。
江边那小块陆地清清的,沙子白白的,鸟儿在那儿飞来飞去。
这画面就好像是我有一次在秋天去江边散步的时候看到的一样。
那天风也挺大,吹得我头发都乱了。
我望着江面上,鸟儿一会儿飞起来,一会儿又落下,心里就莫名地涌起一股伤感。
再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漫天飞舞的落叶,萧萧地往下落,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流淌着。
这场景多壮观,又多让人感慨啊!我记得有一回,我站在山上往下看,漫山遍野的树,叶子一片一片地飘下来,那种感觉就像是时间在不停地流逝,怎么抓也抓不住。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这是在感叹自己常年漂泊在外,在这悲凉的秋天,拖着病弱的身体独自登上高台。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我在外地出差,生病了也没人照顾,那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真的是不好受。
最后“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生活的艰难和愁苦让他头发都白了,潦倒穷困到连酒都喝不了啦。
就像咱们有时候遇到一堆烦心事,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想借酒消愁还不行。
下面咱们来翻译一下这首诗: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双鬓长满了白发,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整首诗啊,把秋天的那种萧瑟、凄凉,还有杜甫自己的愁苦、孤独都写得淋漓尽致。
每一句都好像是一幅画,让人能感受到他内心的那种沉重和无奈。
杜甫通过这首诗,把他的身世之悲、家国之痛都融在了一起。
登高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登高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登高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登高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风急天高猿啸哀,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
猿啸哀:指猿凄厉的叫声。
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zhuó)酒杯。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杜甫登高赏析

杜甫登高赏析杜甫登高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登高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杜甫登高字词解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翻旋转。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杜甫登高简析:。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杜甫登高背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作的《登高》诗,于公元767年创作。
杜甫登高背景:该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诗词《登高》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杜甫的《登⾼》总体上给⼈⼀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读来,感伤之情喷涌⽽出,如⽕⼭爆发⽽⼀发不可收拾。
下⾯是⽆忧考分享的杜甫诗词《登⾼》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登⾼》 唐代:杜甫 风急天⾼猿啸哀,渚清沙⽩鸟飞回。
⽆边落⽊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 风急天⾼猿猴啼叫显得⼗分悲哀,⽔清沙⽩的河洲上有鸟⼉在盘旋。
⽆边⽆际的树⽊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滚滚奔腾⽽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漂泊常年为客,⼀⽣当中疾病缠⾝今⽇独上⾼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偏⼜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 诗题⼀作《九⽇登⾼》。
古代农历九⽉九⽇有登⾼习俗。
选⾃《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历⼆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中的⼩洲;⽔中的⼩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飘落的声⾳。
万⾥: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这⾥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指衰⽼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赏析】 杜甫的《登⾼》总体上给⼈⼀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读来,感伤之情喷涌⽽出,如⽕⼭爆发⽽⼀发不可收拾。
如⼀般诗篇,《登⾼》⾸联写景,开门见⼭,渲染悲凉⽓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猿啸哀,渚清沙⽩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幅以冷⾊调着墨的绝妙的⽔墨画。
杜甫的《登高》原文及全诗赏析

杜甫的《登高》原文及全诗赏析杜甫的《登高》原文及全诗赏析《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
下面为大家带来杜甫的《登高》原文及全诗赏析,快来看看吧。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原文《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原文注释1.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2.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3.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4.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5.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6.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7.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8.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全诗赏析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诗人登高俯仰所见所闻,融合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夔州即今天四川的.奉节,那里一向以猿多声哀而著称,自古就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巫峡悲,猿鸣三声泪沾衣”之说,而峡口更以风大浪急而闻名,这时诗人独自登上高处,视线从高到低,举目四望,侧耳聆听,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诗人选择了凄冷的秋风、空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等六个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以上两联所蕴含的感情进一 步明朗化,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国伤时的惆怅表现得富有层次性和 立体感:一悲漂泊憔悴,离乡万里;二悲深秋萧瑟,苍凉恢廓;三悲人生苦短, 喜怒无常;四悲羁旅他乡,作客异地;五悲暮年登高,力不从心;六悲体弱多病, 处境艰难;七悲孤苦伶仃,愁苦难遣……工整严谨的对句,不仅饱含了诗人像落 叶一样排遣不尽的羁旅愁,也饱含了诗人像江水一样驱赶不尽的孤独恨,丰富的 内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杜甫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的脉搏和时代的强音!
杜甫
杜甫《登高》的诗词赏析
是我国文学
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
人一样,也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经历和“致君尧舜”的理想抱负,但他 一生穷愁潦倒,遭遇坎坷,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下层民众的疾苦,因此他的诗歌
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时代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 着眷顾祖国、同情民众、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在安史之乱时期, 杜甫目睹了唐帝国有由盛至衰的过程,对百姓的苦难更是感同身受,当初“公私 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忆昔》)的所谓理想世界已经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万方多难”的时代,是“乾坤含创痍”“人烟眇萧瑟”(《北征》) 的国土,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的伤感,复杂的阶级 斗争、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之间的内部冲突,不仅造成了生灵涂炭和国家的严 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使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 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政治抱负彻底破灭,于是他只能“朝扣富儿门,暮随 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面对苍天 来表白“济世敢爱死,寂寞壮士惊”(《岁暮》)的志向,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 和家国之悲,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满腔赤诚写进诗歌,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历史的 盛衰起伏紧密地结合起来,《登高》就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表现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 征。落木茫无边际、萧萧而下,是诗人仰视所望;江水奔腾不息、滚滚而去,是 诗人俯视所见,这里有“萧萧”之声,也有“滚滚”之势,让人感到整个画面气 象万千,苍凉悲壮,气势雄浑壮观,境界宏阔深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这里 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面对逝者如斯的江水所发出的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叹,面 对一枯一荣的落木所抒发的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苦痛!沉郁悲凉的对句,将诗 人“艰难苦恨”的人生境遇书写得淋漓尽致,用语精当,气势宏伟,前人把它誉 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实在不足为过。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 家愁,已经使诗人白发日多,苦不堪言,本欲借酒遣愁,但由于因病断酒,悲愁 就更难以排遣,这又无端地给诗人增添了一层深深的惆怅和无奈的慨叹。这里诗 人将潦倒不堪归结于时世艰难,其忧国伤时的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 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 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大有高屋建瓴之形,坂上走丸 之气势,这“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 分体现,这种质朴而博大的胸怀,让人品读咀嚼,至再至三,掩卷深思,叹惋无 穷!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诗人登高俯仰所见所闻,融 合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夔州即今天四川的奉节,那里一向以猿多声哀而著 称,自古就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而闻名,这时诗人独自登上高处,视线从高 到低,举目四望,侧耳聆听,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诗人选择了凄冷的秋风、空 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 等六个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画面。特别 是“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仿佛是诗人在倾诉着无穷无尽的老病孤独 的复杂情感,又仿佛是包括诗人在内的成千上万个长年漂泊流离失所者的真实而 形象的写照,寥寥数言,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