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商鞅南门立木》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第6课《商鞅南门立木》PPT课件

• “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为朝 廷树立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的形象,为 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 到”是怎样理解的,结合 生活实际说一说,并写下 来。
文中的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 的印象?你最欣赏他的哪些 做法?
•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早 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 • 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小到为人 诚实不说谎,大到对事业、祖国的忠诚, 诚信二字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
学习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 阅读思考:
1.商鞅要在秦国实行 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克服这些困难他采取了 什么办法? 2.人们对商鞅南门立 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句子解析
• “天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 玩儿的吧?” • 首先将这个句子改为陈述句,想一想,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原因)人们对商鞅的做法表示怀疑,对 朝廷不信任。
句子解析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 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 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 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从这段描写 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通过小伙子的语言动作表示了 对商鞅说的话表示怀疑,用行动对他 所说的话进行验证。
句子解析
你们听说过商鞅变法的故事 吗?你对商鞅有哪些了解呢?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法家著名代表人 物。专研依法治国,为秦孝公变法治国图商 鞅 强。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大规 模的推行了两次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为: 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 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十年之后,秦国富 强。秦孝公死后,被车裂而死。
真实的心意。 冥,深。深沉地思考。 惹是非。注意不要写成“惹事生非 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子。 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严肃认真。 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
6.《商鞅南门立木》

语S版六年级下册6.商鞅南门立木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性,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商鞅变法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1.导语:先人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从中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和做法,否则无法成功。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一位名叫商鞅的改革家,为了争取国家富强,主张变革不适合国家发展的旧的法规,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法成功,商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
2.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商鞅(教师补充)。
商鞅: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变法内容主要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十年之后,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4.教师小结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鞅变法前,为取信于民而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注意把握以下词语:葫芦基础便宜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诚信守法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惹是生非定斩不饶言而有信说话算数3.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⑴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⑵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难点处加以强调。
①字音方面。
“便”是多音字。
②字形方面。
“孝”与“老”。
③理解词语。
真心实意:真实的心意。
冥思苦想:冥,深。
深沉地思考。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 《商鞅南门立木》 及简析

一方面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⑵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并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天底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恐怕是耍人玩儿的。”)
商鞅认识到变法的成功,必须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②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商鞅要让大家知道,他能说到做到,实践诺言。
③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让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秦孝公的委托,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
2、学习用“只有……才……,尽管……但是……,如果……就……,不但……而且……”填空。
3、了解商鞅为改革变法而采取的“立木取信”的做法,使学生懂得诚信的重要。
学习重难点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学习
方式方法
合作、探究
师生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商鞅的个人资料。
课时安排
2、联系讲述神话传说,编写科幻故事。
学习
方式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
2、以读为本,读中求悟。
师生准备
3、生预习课文。
4、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2课时
⑵教师追问:商鞅南门市木,悬赏扛木者是为了什么?
①学生根据文中内容,发表各自见解。
《商鞅南门立木》课件商鞅南门立木

他选择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贴 出告示,承诺赏金给搬木人。
商鞅考虑到民众对新法的疑虑和 抵触情绪,认为通过立木可以展 示诚信和决心,从而赢得民众信
任。
立木的经过和结果
告示贴出后,民众围观议论,但无人敢上前搬木。
一位年轻人受赏金的诱惑,上前搬木,得到了商鞅给予的赏金。
这一事件迅速传遍了秦国,民众对新法的信任逐渐增强,为商鞅推行改革奠定了基 础。
南门立木的起因
商鞅为了推行新法,需要取信于 民,使民众相信新法的公正和可
信度。
南门立木的举措,是为了树立秦 国的诚信形象,让民众对新法产
生信任感。
南门立木的故事成为商鞅推行新 法的关键事件之一,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03源自《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经过
商鞅在南门立木的决策过程
商鞅为了推行新法,决定在南门 立木,以树立诚信和法制的形象
05
商鞅变法的评价与争议
商鞅南门立木的背景
秦孝公时期,秦国国力衰弱,急需改革。 商鞅作为法家代表人物,被秦孝公重用,推行变法。
南门立木是商鞅变法的开始,旨在树立威信,推行新法。
商鞅南门立木的过程
商鞅在秦国都城南门放置一根木头,宣布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赏十金 。
无人响应,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有一个人应募,商鞅如约赏赐。
商鞅出生于卫国(今河南安 阳),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
治家、改革家。
01
02
03
后来,商鞅来到秦国,通过 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
商鞅向秦孝公提出了帝道、 王道之术,但孝公听后不以
为然。
04
05
商鞅又提出了霸道之术,孝 公听后觉得可行,决定任用
商鞅。
商鞅的政治生涯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 开始了政治改革,推行新 法。
六下《商鞅南门立木》ppt课件完美版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风吹不倒有根的 树我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 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 好。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一辈子,不说后悔,不诉离伤。上帝作证,我是真的想忘记,但上帝也知道,我是真的忘不了 如果其中一半是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
语文S版六下《商鞅南门立木》优秀教案

语文S版六下《商鞅南门立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商鞅南门立木》的内容,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智慧。
2.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智慧。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简要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商鞅变法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老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寓意。
2.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案例分析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五)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老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
(六)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商鞅变法的相关故事。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课堂练习、拓展延伸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商鞅南门立木》的内容,感悟了商鞅变法的决心和智慧。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分析,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1.导入新课老师简要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如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秦国的崛起等。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商鞅变法的了解,如商鞅变法的目的、措施等。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如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学生分享自读感悟,如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商鞅的智慧和决心等。
3.课堂讲解老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寓意,如表明商鞅变法的决心、展示秦国的实力等。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分析其寓意。
2.教学难点:理解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以及商鞅南门立木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商鞅南门立木》这篇课文。
你们听说过商鞅吗?知道他为什么要南门立木吗?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注意读音、书写和词义。
2.学生自主练习生字词,教师检查。
四、故事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背景,理解商鞅变法的初衷。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寓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2.学生分享对商鞅南门立木寓意的理解。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商鞅南门立木对秦国的影响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三、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南门立木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四、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商鞅南门立木的现代意义》为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自主写作,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2.学生分享写作心得。
二、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插图。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课后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商鞅变法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秦国历史。
2.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商鞅南门立木的教育意义。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2.学生分享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商鞅南门立木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_商鞅南门立木》

6 商鞅南门立木
惹是生非 自讨苦吃 冥思苦想 大步流星 喜笑颜开 真心实意 七嘴八舌 胆小怕事 议论纷纷 言而有信
读一读
告示:
谁能把这跟大木柱 扛到北门,朝廷就 赏给他十两黄金。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 头就赏金十两。”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 卖的什么药?”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 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 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 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 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 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 “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 请上来领赏吧!”
商鞅 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 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 大王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 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 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 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 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 饶!”
•一言九鼎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作业:
搜集有关诚信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文《商鞅南门立木》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
他到秦国后,便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
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shù)长,主持变法。
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是很困难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心想: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
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这天清晨,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在南门城墙上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朝廷就赏给他十两黄金。
这个消息立刻在全城引起了轰动。
人们纷纷涌向南门,拥在大木柱的四周。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
";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piányi]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就是没人去碰那根木头。
更有一些胆小怕事的人,怕惹是生非,自讨苦吃,悄悄地溜走了。
因此,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百上千,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第二天,商鞅又让人在南门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告示挂出后不久,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dūnang)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
小伙子扛起大木柱,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小伙子噌(cēng)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大王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
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
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