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史复习范围
唐宋文学复习大纲

一、文学史常识:作家字号、称谓、别集名称二、唐宋文学名词解释:近体诗:也称“今体诗”。
诗体名。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初唐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他们的诗歌虽然还没有脱尽齐梁诗风影响,但题材广泛,能从狭隘的宫廷走向广阔的现实生活,作品较清俊、有风骨。
沈宋: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二人都是宫廷诗人,他们对律诗的定型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章四友:初唐四位宫廷诗人杜审言、李峤、崔融、苏味道的合称。
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有的也透露出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吴中四士:指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四人,他们都是江浙(古代也叫吴中)一带人,因此人称“吴中四士”。
四人诗多具浪漫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和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
山水田园诗派:唐代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以及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
他的诗诗中有画,富有禅趣,而且还常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具有音乐美,对后世影响很大。
边塞诗派:盛唐诗歌流派。
以高适、岑参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诗风雄浑豪放,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代表作家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李杜:盛唐时期两位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的合称。
李诗豪放飘逸,充满浪漫色彩;杜诗沉郁顿挫,而且能集前人诗歌艺术之大成。
二人是唐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被称作“李杜”(区别于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郊寒岛瘦:指中唐二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孟郊和贾岛的合称。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

唐宋文学复习提纲一、文史知识1、什么是上官体,其特点是什么?184上官体: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婉媚绮错为本。
上官仪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上官体”。
特点是:细致体察,情思婉转,对偶工整,致力于修辞性和装饰性的美而缺乏激情与生气。
代表作:《早春桂林殿应制》《奉和山夜临秋》。
2、“孤篇横绝”、“宫体诗的自赎”是对哪首诗的评价?《春江花月夜》3、最后完成五律定型的诗人是?(沈佺期和宋之问)4、孟浩然诗歌特点,李白对他的评价?自然平淡。
地道的隐逸诗人,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5、杜甫的《北征》、《咏怀五百字》是什么样的诗,写法有何不同?咏史诗,《北征》从一人一个家庭写起反映战争带给人沉痛的遭遇与悲酸;而《咏怀五百字》具体描绘玄宗皇帝沉湎声色的情景,直接控诉统治阶级的荒淫腐败。
6、什么是“郊寒岛瘦”?郊寒岛瘦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二人以苦吟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
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
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称故7、韩愈《祭十二郎文》为什么被誉为“千古绝调”?写些什么?韩愈七言古诗散文化的典范之作是哪篇?(山石)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包含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文章语决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抒情色彩。
因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8、沈宋对诗歌的贡献?主要是声律上的贡献。
他们使律诗得到了定型。
五言律到他们手里,已完全定型化,七律也基本成熟。
继承和发展南朝沈约等人开创的“永明体”,使诗歌在声律方面真正成熟,标志着律体诗(又称“沈宋体”)真正形成。
9、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其代表作?《登幽州台歌》《感遇》更加彻底地否定齐梁遗风,提倡把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结合起来,“风骨”正式形成。
唐代文学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

唐代文学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导读:1、唐诗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着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
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③“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高适《燕歌行》、岑(ce n)参(sh e 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着《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双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名作《长恨歌》《琵琶行》。
⑤“小李杜”:李商隐,杜牧,着有《樊川文集》。
⑥“诗中三李”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2、唐代散文①韩愈。
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着《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
写了着名的《永州八记》着有《柳河东集》。
3、唐人传奇(小说发展的成熟期)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都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上文是关于唐代文学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初中必考知识点:唐代必考31个文学常识,名校语文老师建议掌握

初中必考知识点:唐代必考31个文学常识,名校语文老师建
议掌握
昨天给孩子们总结了春秋战国、汉代和三国魏晋时期的文学常识:史上最全文学常识归纳整理:中、高考必须掌握考点,建议家长收藏都是历年中考和高考的高频考点,今天帮孩子们总结了唐朝的所有必考知识点,文章很长,因为从初唐到唐朝末期的所有诗人文学家都涵盖在其中,以及他们的经典诗词,这些都是必考知识点,希望家长一定帮孩子掌握。
归纳总结对于孩子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对初中和高中生来说,是学习中必不可少一项技能,越早掌握这一学习方法越好,最好是在高中之前,因为高中学业太重,孩子们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掌握这些学习方法。
今天,这些文学常识我就帮孩子们总结了,但是孩子们不能一味地依靠老师,我对孩子们有一个忠告:学“渔”,而不只是得“鱼”。
以下是唐代高频考点,希望孩子们用心掌握。
接下来还有五代十国,宋代,元明清以及500句常考诗词,我将尽快帮孩子们整理,有兴趣的家长朋友可订阅我的头条号,继续关注。
孩子的学习有方法的,我始终坚信,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学的孩子!。
唐宋文学史复习提纲

隋唐五代文学史练习题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隋朝结束了中国四百年的分崩动乱和南北分裂,国家重新统一。
但隋朝立国时间很短就被唐朝取代。
在文学史上,它只是一个过渡时期。
主要表现为文学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方式,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唐代文学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四个时期各有其时代精神,弄清四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和各自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背景,就可以清晰而准确地把握唐代丰富的文学内容。
例如唐代之初,文学首先要破除齐梁诗风,初唐四杰是先行者,然后是陈子昂的诗文革新。
如此一来,初唐文学状况就较易理解了。
五代是词产生的时期。
这是一个诗人、文学家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文学作品灿若云霞、多若繁星的时代。
异彩纷呈,但各具个性特色。
基本知识1 隋代文学的作者,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北齐、北周旧臣,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
2 卢思道采用“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写出了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名作《从军行》。
3 “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诗美理想,是贞观时期唐太宗及史臣们总结历史经验时对文学发展方向的共识。
4 虞世南等人所编《北堂书抄》、《文思博要》和《艺文类聚》等类书,成为宫廷诗人的作诗工具。
5 上官仪的五言诗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体物写景颇有技巧。
他地位很高,诗以绮错婉媚为本,许多人模仿取法他的诗,时人称为“上官体”。
6 “初唐四杰”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7 唐高宗、武后时期,以主文词为特点的进士科的勃兴,为有文才者的升迁创造了条件。
8 杜审言,字必简,他是杜甫的祖父。
与李峤、苏味道和崔融并称“文章四友”。
9 杜审言五言律有较高水准,“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生动写出了春的气息。
10 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期最后完成的。
11 元稹的《唐故工部外郎杜君系铭序》是最早关于“律诗”定名的记载。
12 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的是陈子昂的三十八首《感遇》诗。
唐代文学第一讲复习要点.doc

唐代文学第一讲复习要点二、思考问题1、氏族(士族)与六朝文学、唐代文学之关系2、宫廷诗的源流:萧纲为中心的宫廷文人群与宫体诗的成立;隋炀帝为中心的宫廷诗人群;唐太宗为中心的宫廷诗人群(虞世南、上官仪);高宗、武则天、中宗时期(文章四友、沈宋)3、近体诗的形成与发展:永明体一一宫廷诗——上官体一文章四友一一沈宋三、名词识记1、上官体:贞观诗坛后期,宫廷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推进了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对象。
其诗体被时人称为“上官体”,表现为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音响清越,韵度飘扬,有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在唐诗发展史上,它上承杨师道、李白药和虞世南,又下开“文章四友”、沈俭期、宋之问,地位非常重要。
2、沈、宋:沈俭期、宋之问,是武后时期代表性的台阁诗人。
他们的诗歌创作多限于应制酬唱、咏物、赠别,点缀升平,标榜风雅,难免有词藻文饰,内容贫乏之弊。
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对律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律到了二人手中最后完成了定型。
3、文章四友:崔融、李崎、苏味道、杜审言。
四人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高宗后期起,他们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他在五律方面的成就已超过了杨炯,使五言律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代表作有《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等。
李崎有咏物诗百二十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咏物诗的诗人。
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也很有名。
四、背诵篇目:(下节课抽查背诵情况)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虞世南《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文学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文学复习要点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文学复要点
唐代文学概述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杰出的作家。
唐代文学以诗歌为主,也出现了散文等新形式。
唐诗
唐诗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主流,风格多样。
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李白诗歌豪放、奔放,开创了“诗仙”之风;杜甫诗歌思想深刻、入木三分,被誉为“诗史”;白居易诗歌清新明朗、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唐词
唐代词人主要有李清照、晏几道、白居易等。
唐代词的题材广泛,有爱情、田园、士人等,风格流丽婉约,含蓄微妙。
唐曲
唐曲主要有花间、大曲、小令等。
花间曲是唐代曲艺的代表,
以描写女子容貌、衣裳等为主要内容,形式丽媚、声情并茂。
唐散文
唐代散文中以骈文为主,主要有杨贵妃、韩愈、刘禹锡等作家。
他们的作品包含了政治、文化、历史、典故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
唐代社会的文化繁荣和知识水平。
结语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之一,其文化底蕴和艺术成就
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
复习唐代文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
文化和历史。
唐代文学复习要点

初唐文学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初唐四杰、吴中四士、文章四友、沈宋、
上官体、珠英学士
文学作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诗兼序》、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在狱咏蝉》、《帝京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陈子昂《感遇》《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等
二、文学理论:陈子昂、四杰、魏征
三、综合分析
初唐文学发展的脉络;初唐文学在哪些方面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盛唐文学复习要点:
一、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称谓
二、作家作品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杜甫:《赠卫八处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石壕吏》《春夜喜雨》
王维:《山居秋暝》《送綦毋潜落第还乡》《送元二使安西》
高适:《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中晚唐文学复习要点:
一、文学基本常识: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文学流派、作家生平
大历十才子、新乐府运动、古文运动、晚唐小品文、晚唐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花间集》、西蜀词人、唐传奇
二、作家作品
韩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杜牧
结合王国维先生“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之论来理解王维和孟浩然的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文学史复习范围唐代文学史复习参考:1、唐人生活对于唐文学发展的影响。
从唐代开始,士人生活从山水游赏扩大到漫游,并且成为一时风尚,常常能从诗文中反映出来,如山水田园诗。
漫游名山大川,出来山水游赏外,名山访道,也成为一种时尚,在唐诗中留下了印记。
边塞是漫游的又一去处,为唐诗带来慷慨壮大的气势情调和壮美的境界。
入幕是唐代士人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幕府宴饮,乐伎唱诗,唱和送别,戎幕闲谈,对于诗的创作和词的产生,对于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
唐人生活中另一对文学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就是读书山林的风气。
山林的清幽环境,对士人情趣的陶冶,审美趣味的走向,都会有影响。
这种影响又常常会在他们的诗中反映出来,唐诗中那种清幽明秀格调,或与此有关。
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文人的贬谪生活,也丰富了唐文学,使唐文学从生活面到情调意境,都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
漫游、读书山林、入幕与贬谪生活,从不同层面丰富了唐文学的内涵,构成了唐文学多彩的情思格调。
2、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
首先,他们把描写场景和题材由宫廷转为走向市井。
“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
其次,他们对诗的格律形式作了有益探索。
首先,五言八句的律诗开始初步定型,尤其是王勃、杨炯的五律,追求对偶的整齐和声律的协调,感情相对稳定,具有一种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创作题材已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其次,古体和歌行体特别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七言歌行已趋向完备化,气势宏大,视野开阔,有刚健之气。
当然,“四杰”诗风亦属“当时体”,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但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形成的。
3、陈子昂对唐诗发展的贡献与意义。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一.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
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4、王、孟山水田园诗风格的异同。
同:王、孟比较:空明、宁静、秀丽;自然、朴素、淡远。
异:1、在主体的观照方式上,王维以心观物,思维凝炼(唯心);孟浩然随心逐物,思维发散。
2、影响到诗歌的表现方式即笔法上,王维用心细腻,兼以绘画、音乐方面的艺术天赋,对色彩、声音的敏锐感受,遣词造句,精工秀丽;孟浩然却以流动之笔,疏朗清淡,轻描淡写,无彩绘,无渲染,字不雕琢,句不锻炼,格不整伤。
3、在意境创造上,王诗幽深静谧;孟诗则闲放悠远。
4、在表情达意上,“隐”而不显,委婉含蓄,言外含不尽之意,是王诗的风格;“逸”而显豁,真率自然,是孟诗的特色。
5、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①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做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飞,抟揺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以大鹏自喻,并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
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
②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湓溢的火山。
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悲愤不平,慷慨激昂。
③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⑤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
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
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⑥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
6、杜甫“诗圣”之称的具体蕴涵。
7、杜甫在诗歌史上的成就和地位。
8、盛唐气象是什么?结合诗人创作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9、如何理解大历诗风的“气骨顿衰”。
10、元和诗坛元白诗派、韩孟诗派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宋诗的影响。
11、中唐诗人的交往唱和之风。
12、晚唐咏史怀古诗。
13、晚唐苦吟的创作风气。
14、李商隐诗歌创作对唐诗发展的重大推进和贡献。
15、唐传奇的发展历程。
16、唐诗和宋诗创作风格的异同。
9.如何理解大历诗风的“气骨顿衰”。
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
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这些诗人的大多数,青少年时期是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使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批诗人的生活由开元盛世转向安史之乱的后的惨痛,失去了盛唐诗人的昂扬精神风貌。
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的气势,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而是通过描写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孤寂来表现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
他们的诗歌幽隽、闲雅,重清丽的韵致,大量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理,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
10.元和诗坛元白诗派、韩孟诗派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宋诗的影响。
元白诗派:在诗歌内容上打起哀时济世的旗帜,着力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种弊端,表现人民生活的疾苦,力求用诗歌干预社会现实,因而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在艺术上,他们重写实,尚通俗,力求平易、通俗、浅显,形成了尚实、尚俗的美学特征。
韩孟诗派:艺术特色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他们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
他们诗风尚奇求险,韩愈奇而雄,孟郊奇而古,贾岛奇而清,卢仝奇而怪。
他们具有独特的审美品味,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
由于受韩愈古文运动“陈言务去”的影响,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注重苦吟和锤炼功夫,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
对宋诗的影响: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
11.中唐诗人的交往唱和之风。
中唐诗人间的交往唱和之风,早在贞元年间即已初露端倪。
当时应进士举者“多务朋游,驰逐声名”(《旧唐书•高郢传》),形成了“侈于游宴”的“长安风俗”。
而文人游宴多要作诗唱和,有时即使不游宴,也要以诗唱酬,或联络感情,或展示才学。
到了元和年间,又出现了比一般唱和更进一步的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来唱和的形式,而元稹和白居易便是这种形式的创始者。
中唐诗人的交往、唱和真正形成高潮,是在元和之后的长庆至开成年间。
这一时期,由于党争激烈、政局动荡,不少当年曾积极参与政治的文人纷纷退出政坛,东都洛阳便成了他们的闲散之地,而白居易乃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时而与刘禹锡、裴度等人“为文章、把酒,穷昼夜相欢,不问人间事”(《新唐书•裴度传》),时而与远近诗友庚答酬唱,诗的内容则以叙写闲情雅趣、思念问候为主,很少再有昔日的政治热情了。
12、咏史怀古诗。
一是直接评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独到见解。
如《赤壁》、《题乌江亭》、《题商山四皓庙》、《春申君》等。
二是意味深长的借古讽今之作。
《过华清宫三绝句》和《过勤政楼》等。
除了怀古咏史诗,还有不少诗,在即景抒情中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慨。
同时这种感触又经常还有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
如写景诗《江南春》。
13、晚唐苦吟的创作风气社会背景1.唐帝国出现衰败倾覆之势。
战乱屡起、统治腐败,民间空竭,唐王朝陷入无法挽救的危机之中。
2.朝中要职被有权势者占据,科场风气败坏,一般士人在仕途上进身机会少,在考场上长期受困。
导致1.晚唐诗人写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题材的诗比重下降,热情也明显减退。
2.士人的情感由正面面向社会转向关注历史变迁,追求官能享受,怀古咏史,爱情闺阁,以及吟咏士人日常生活的诗大量增加抑郁悲凉在晚唐诗歌多种题材中都有体现,而怀古咏史类作品显现得比较早。
在这样的社会与文学背景下,相当一部分诗人以苦吟的态度作诗,出现了以贾岛、姚合为代表的苦吟诗人。
苦吟诗人特点1.在创作态度上共同表现是苦吟。
由于长期被困与考场,处于低下闲冷的地位。
需要通过作苦吟诗获取精神上的补偿。
2.诗境狭窄,有句无篇。
晚唐苦吟诗人对社会生活的关心不够,阅历范围狭窄,很少反映社会问题。
诗料不离琴、棋、茶、酒、竹等物。
苦吟诗存在条件:贾、姚一派诗人心态,与封建王朝末世一些政治上无出路的士人吻合,这些士人将生活情趣转移到吟咏日常感受以及与亲友唱和上。
因而贾。
姚等人成为了追摹对象。
14、李商隐诗歌对唐诗发展的重大推进作用。
《第二卷P363》1.对心灵世界做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
李商隐诗歌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对心灵世界的丰富层次;围绕心灵世界,他运用比兴象征手法以及典故,对于诗歌语言潜在能力的发掘有独到探索。
2.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领域:非逻辑的意向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诗境虚化,给予读者更多想象空间。
3.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的诗歌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
4.体裁上,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
15、唐传奇的发展过程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文异事。
唐传奇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
1.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
作品数量少,艺术表现也不够成熟。
代表作《古镜记》2.中唐时代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名家名作蔚起,唐传奇大部分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期。
《离魂记》是传奇步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
(原因大致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