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3.5 干旱的宝地 (共42张PPT)

【书本82】波斯湾地区的自然环境。
1.地形:高原为主,也有部分平原。沙漠广 布。
2.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稀少,炎热干 燥。
3.河流:西北部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其他地区或是无流区,或是河流很短小, 阿拉伯半岛地表没有一条常年有水的河流。
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储量统计表
/ifodhd va/16350 0.ht ml www.yl /bkybvepovw/99606.html
/j s/102879.htmlfitness.y /201809/1549003.shtml /18/0921/10/DS7JLLD 2043897TC.html /s?id=1612094396832146570 www.zgwvc www.ysngtr www.ysbnj www.yr www.yl www.ykej www.yjt ve .co m www.yhnj www.yhji www.ycus oj www.ycfhgj www.xtz www.xsg e xmha. net www.xnkr www.xmz www.xksft wnc.ne t www.xharg www.xdqs kr www.wvmec www.wor www.wnp p wbu k. net www.wj vr xr www.wgfc www.wgfci www.wepw www.waef e.co m www.vz www.vyjs www.vxj www.vwnk www.vwac www.vkg wc www.vjb mng bw. net www.vdtc www.vayl www.uyt vu.co m www.uwflj .com www.ujdebj www.ucu mmwjd. net www.tyxc www.txi bnf vg www.tryc www.trwr www.tprder www.thng bmu w. net www.tewp af wf.ne t www.sxmg www.svys www.stdvf .co m www.snvc www.smz www.smnj www.skaf vedc.ne t www.sftkjt www.sfdhrrf www.rqks www.rnpj xuc www.rimq www.q vyf n.co m www.qlxfr www.q cnmkop y. net www.pywi www.ptrd xf www.oltz www.okz www.okkl www.oafs www.nxaj www.nvbj
第三单元第五课《干旱的宝地-石油宝库》教学设计 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

《干旱的宝地—石油宝库》【教材分析】《石油宝库》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通过波斯湾地区的优越地理位置介绍后对此地的自然条件进行了介绍,能使学生感悟到此地发展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的条件不足,但是自然资源石油的发现却为此地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之后教材再重点分析了这个地区的生产特色,石油的开采和销售。
最后介绍了石油的开采和销售所带来的财富,改变了波斯湾干旱地区人民以往的贫穷生活。
他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还发展了现代化的工农业。
同时,让学生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让学生体会人类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适应环境,与干旱环境和谐共存的。
对于此课的教学,本课教学就以干旱区域的位置→自然条件→生产特色→人民生活为线索进行教材处理,指导教学,然后从地理位置对自然条件的影响,自然条件决定生产特色,生产特色影响人民的生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更深刻感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及其人类运用智慧适应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学习了第一单元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知识;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对世界的基本知识大洲大洋、自然环境、人口民族等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具有了一定的地理学科素养。
本课是属于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开始学习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特色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了平原、山区、水边、草原这些区域人民的生活,对区域的介绍已有基本的知识框架。
但同时,七年级学生从小学刚刚跨进初中,对社会时政的关心度不高,知识面不够广泛,对于世界不同区域间的人们生活状况了解不多。
基于如此,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opec组织简介的视频,让学生能了解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生活的影响,从小培养国际视野和关心国际政治经济的情怀。
穿插迪拜用石油财富打造起来的豪华城市视频教学,让学生能足不出户游历迪拜,了解世界,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从中也深切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
干旱的宝地PPT教学课件

地球上有很多干旱地区,它给人们的 印象是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然而,在 不少干旱地区严酷的地表下面,蕴含着 宝贵的自然资源。人们没有被干旱的自 然环境所折服,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去充 分利用自然环境,改造自然,发展生产, 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请大家再来看一下西亚
• ②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 ③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 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
由赤道向两极
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由沿海向内陆
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
山地垂直
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
图
4 3
示
2 1
南北(纬度)方向
规 更替,东西(纬线) 律 方向延伸.
4321
东西(经度)方向 更替,南北(经线) 方向延伸.
1、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2、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
2 4
1
3
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1:温带季风气候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温带海洋性气候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亚热带季风气候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地中海气候
4: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N
S
高山草甸 针叶林带 针阔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1、该山地可能位于 温带(温度带)。 2、该山地的阳坡为 北 (南、北)坡,
它可能位于 南 (南、北)半球。 3、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温带海洋性气候 。
注意:
• ①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 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5第5课 干旱的宝地》PPT课件 (6)

四、感受区域的发展 4、农业发达
• 出产可可、咖啡、油棕、 橡胶等多种热带经济作物。
• 丰富的花卉资源
南非人用智慧,使其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殖民地到成为非 洲最富裕的国家,南非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
四、感受区域的发展
(二)政治文化:国旗
1994年采用 新国旗。新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 宽之比约为3∶ 2,由黑、黄、 绿、红、白、蓝 六色的几何图案 构成,象征种族
地理位置
以色列地处亚 洲西部、地中 海的东南角。
气候 观察下图,分析以色列具有哪些气候类型?
北部: 地中海气候
南部:
水资源
以色列北部自然景观 以色列南部自然景观 资料:以色列北方的降水量800毫米,南方降水 量仅3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350毫米,年蒸发 量却高达2500毫米。
以色列的降水有什么特征?这对其水资源有什么影响? 北多南少,导致水资源缺乏且南北分布极不平衡。
条 件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 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
……
源(风能、太阳能等)
请仔细观察下图:1、说一说南非的地形特征
地 地形类型
形 及其分布
特
地势
征 (地表起伏)
分
水文
析 (河流湖泊等)
角
以高原、山地为主,西北部为沙漠,沿海为狭窄平原。
东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脉,中部分布南非高原和开普高原,东北 地就势分整布体着上斯东普高林西博低克;平全原境大部分为海拔600米以上高原,平 主均要海河拔流10奥00兰米治左河右及。其(支全流国最法高尔点卡治斯河金峰、高达林36波60米波)河。
3.学会利用地图等资料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能
如何认识区域
——以南非为例
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干旱的宝地》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干旱的宝地》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1-2-8 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1-4-2 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读: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在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生活能力,阅读各种地图和图表获取相关信息,描述出典型地区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特点,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陆地上干旱地区的面积十分广大。
大部分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沙漠连绵,曾被人们视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教材通过介绍波斯湾地区这一典型区域,展现了人们适应干旱环境,利用、改造自然,创造灿烂文化这一主题。
“石油宝库”是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介绍了波斯湾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展示波斯湾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石油开采、输出提供了条件。
随着那里的地下宝藏——石油的开采,从此结束了人们的贫苦生活。
他们用石油输出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农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并在茫茫沙海中建造了美丽的都市,使这一地区步入了现代化。
案例说明了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人们都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体现了人们在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过程中的创造精神。
教材以案例形式呈现,图文并茂,地图、图片、图表多种素材并用,有利于学生进行活动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教材结构体系:三、【教学目标】:自然环境石油改变人们的生活石油资源的开发(以波斯湾地区为例)历史发展过程石油宝库(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案例学习,能够说出波斯湾地区的地理位置,能够分析波斯湾沿岸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石油资源带给该地区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学会利用各种图表信息来更理解海湾地区的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石油之“利”
石油之“利”
用石油财富打造的世界最奢华的城市
沙漠都市——迪拜
过去的迪拜
沙漠都市
世界上唯一七星级且最高最豪华的酒店
迪拜帆船酒店,世界上唯一的8星级酒店
哈 利 法 塔 , 又 名 迪 拜 塔
世界最 高建筑, 160层, 高达828 米,可 容纳1.2 万人, 内设57 部世界 最快的 电梯。
以色列被称为
“大花园” “大菜篮”
以色列发展绿洲农业的举 措,有哪些可供其他干旱地区 借鉴?
①采用喷灌和滴灌技术,科技兴农。 ②加强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并加强用水管 理。 ③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选择种植
合适的农作物。
„„
• 以色列建国之初其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十分 恶劣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两大基本要素土 地和水都不具备。而以色列人仅用短短的 50年时间,就在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十 分匮乏的土地上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片绿 洲,无不令世人叹服。沙漠大棚温室、节 水滴、渗灌技术,沙漠菜田等奇迹的出现, 都在说明和诠释着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 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出现都是人们辛勤努 力和聪明智慧的结晶。
海水淡化
北水南调
循环用水 加强管理(实行用水许可 证和计划用水分配制度)等等
以色列通过上述的节水措 施,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在沙漠干旱地区建立起来 了绿洲农业,并跻身为农 业发达国家的行列。
绿洲农业
在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发展农业(绿 洲农业)要考虑什么问题? ①考虑水资源问题。(最主要解决的问题) ②还要考虑作物的品 种,以色列人努力开 发节水作物。 ③进口低价值的粮食及 饲料,种植附加值高的 作物,并进行反季节销 售。
中西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 草原气候,虽然干旱但地下水丰 富,因此草原广布,发展粗放牧 羊业。 东南为温带海洋气候,西南为 地中海气候,水热条件优越, 因而发展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 和牛羊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第五课干旱的宝地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比较点 位置 主要特点 解决水的措施
绿洲农业产品 相同点
丝路明珠
石油宝库
中国西部
阿拉伯半岛
绿洲农业带来财富 石油资源带来财富
坎儿井
节水灌溉设备、海水 淡化厂
葡萄、哈密瓜、麦 枣椰、小麦、水稻
1、气候干旱,沙漠多,缺水 2、积极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成为宝地。
人类不应成为干旱自然环境的 奴隶,而应成为适应和改造环境
一、石油引发了一系列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一些苦难。 二、大力发展运输和通讯等基础设施。 三、积极支持和扶植轻工业的生产,发展食品工业和日用品工业。 四、建立提供农产品的农场等。 五、外来人口增加。 六、为解决干旱,设立一些海水淡化厂。 七、农业实行节水灌溉。
比比看看 波斯湾地区与我国新疆地区的异同点
将暗渠流出地面的
没有暴晒,水温地下清水引凉入蓄水池
自流灌溉,不需动力 截 到截 从引低高引地自到地下由截由低下水流引高自水并下地处让由并下向水让流水低从水下,处高并自使由地流下下水
调节灌溉
棉花
啤酒花
坎儿井恩泽的结晶
枸杞
小麦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 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
新疆的瓜果为什么 特别 ?
干旱的宝地 丝路明珠
新疆地形
三山夹两盆
天 山 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
新疆的地形、河流、气候、绿洲
新疆地形地貌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北部有阿尔 泰山,南部有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阿尔泰山与天 山中间夹着准噶尔盆地,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天山 与昆仑山中间夹着塔里木盆地,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盆地中部,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 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里木河长约 2100公里,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在新疆东部有吐鲁 番盆地,最低点-154米,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方。新 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天然降水量 100多毫米。区内山脉融雪形成众多河流,绿洲分布 于盆地边缘和河流流域,绿洲总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 5%,具有典型的绿洲生态特点。
干旱的宝地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第一课时《丝路明珠》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课程作为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措施的特点和影响,深刻领会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更应保护资源,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了解丝绸之路,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疆人民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难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停电公告”图片。
师:电力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谁能再讲讲还有哪些资源的缺乏也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生:停水生:汽油涨价师:我们是“水乡”,为什么会缺水?生:是环境污染造成,我们海宁有许多印染厂乱排放污水。
生:下雨少,今年天很热。
生:许多人浪费水。
……师:有没有比海宁更缺水的地方,你认为我们干旱面积分布最广的是在哪个省区?生:有,新疆。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新疆是如何的干旱的?生: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生:有传说中的“火焰山”。
……(展示绿洲图片1 2 3 4)师:请同学们猜猜这张图片是什么地方拍摄的?生:内蒙古。
生:森林。
……师:同学们都进行了思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但老师对这张图片感到很困惑,沙漠中为什么含有绿洲呢?生:雪山上的雪水融化后,可以灌溉形成绿洲。
生:沙漠中有地下水,可以灌溉。
生:有坎儿井。
……师:是绿洲与水资源有关,水是生命的源泉,它解决好水的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
(展示坎儿井直观图片1 2 3 4)师:我们有看图、看材料时应该学会质疑,现在我们用5分钟时间分组提问,看谁问得多、问得好。
生:新疆人民为什么要开凿“坎儿井”?生:“坎儿井”给新疆带来什么影响?生:“坎儿井”是什么样子的?……师:同学们的问题问得很好,要全面掌握一件事件需要我们从三个角度: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去把握,现在我们每个小组从一个角度提一个问题,看看你们能不能问倒老师好吗?生:好师:第一组谁来问?生:坎儿井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师:1.2.3.4好像由……,老师要回答了?生:不算,不算,我来说,竖井、暗渠、明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同我们江南相比,新疆发展绿洲农业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总结】灌溉农业。
【叙述】新疆的绿洲农业除了栽培水果以外,还有种植庄稼,每当收获的季节,那里的不同民族的人们,载歌载
舞,与来自各地的游人,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展示】丝绸之路图。
学生提出问题:我们想了解丝绸之路是怎样产生的?
丝绸之路与绿洲有什么关系?
【叙述】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路线怎样?就让录像来告诉我们,不过大家得看清楚,听仔细,等会儿老师还
有问题要问。
【播放】“丝绸之路的产生”录像片段。
【提问】丝绸之路形成于哪个朝代?与哪个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总结】形成于汉朝,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关。
【提问】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
【总结】促进了古代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现在可以作为一条旅游的风景线。
【提问】大家再想想,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密切联系?
【总结】丝绸之路的产生与绿洲有关,因为丝绸之路沿线有很多绿洲,可以为来往于丝绸之路的商旅提供水资
源。
【提问】今天我们提到了“干旱”“水”“坎儿井”“绿洲农业”与“丝绸之路”,大家能否谈谈它们之间有
哪些内在的联系?干旱之地发展绿洲农业需要水,水
是绿洲的生命之源;丝绸之路的形成也需要水,而
绿洲能为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旅提供宝贵的水源,
可以这样讲,没有水就没有丝绸之路。
【总结】大家讲得非常好,在我们学习了一块内容之后,大家可以把相关的内容综合联系在一起,形成比较完
整的知识体系,这就是老师教大家的第二种学习方
法——学会综合联系。
【展示】综合联系图。
【提问】从这张图表可以看到,新疆人民利用坎儿井使干旱
一是分析波斯湾地区所在的地理位置,二是波斯湾
地区的气候特征。
第二探究小组:从波斯湾地区的国家、石油储量、
主要的石油输出国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探究小组:从波斯湾石油输出的国家、波斯湾
石油对世界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探究小组:从石油输出换来的财富,对波斯湾
地区工业、科技、城市建设和农业发展的意义等方
面进行分析。
第五探究小组:(学生展示波斯湾沿岸国家地图及石
油运输路线图,上台展示并阐述)石油是重要的燃
料,也是许多工业产品的原料,被人们称为“工业
的血液”。
(总结评价)
【叙述】刚才同学们分小组采用各种形式展示了各组的探究成果,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
我们不去考虑大家的
探究成果是不是十全十美,但至少有一点,你们参
与了,并展示了成果,大家已经主动去探究学习。
同学们能不能对本堂课自己、自己小组或其他小组
成员的表现作一下评价呢?
学生从自己、本小组的成员以及其他小组的成员的
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课后延伸)
【提问】大家是否还有其他问题?
学生提问:
(1) 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干旱地区都能成为宝地?
(2) 中国的干旱地区很多,而且这些地区的经济一般都
不是很发达,如何开发这些地区促进其经济的快速
发展?
【总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有深度,作为一名学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