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和心理咨询师做朋友

合集下载

心理辅导保密性原则违法

心理辅导保密性原则违法

心理辅导保密性原则违法保护个人隐私是心理辅导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

心理咨询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性原则,确保客户在接受心理辅导时的隐私和秘密得到合法、恰当的保护。

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心理咨询师可能会面临着违反保密性原则的困境。

本文将探讨心理辅导保密性原则违法问题,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建议。

一、了解心理辅导保密性原则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心理辅导中的保密性原则。

在心理服务过程中,咨询师与客户之间形成一种信任关系,并承诺对客户的私人信息进行绝对保密。

这意味着除非客户给予明确同意或者存在法律要求,否则咨询师不能向第三方透露任何有关客户的信息。

二、潜在的违法行为尽管心理咨询师应该坚守保密性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面临触及到法律范畴的困境。

以下是一些潜在引发违法行为的例子:1. 威胁他人的生命安全:当客户表达了对自己或他人的直接威胁时,心理咨询师可能面临保密性原则与道德责任之间的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有责任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阻止潜在危害。

2. 涉及到未成年人的虐待:如果咨询师得知有关未成年人受到虐待或遭受伤害的信息,尽管保密性原则是重要的,但其法律义务必须优先考虑。

国家法律普遍规定,一旦涉及到未成年人的安全问题,专业人士需要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

3. 当被授权者请求透露信息:在某些情况下,客户可以明确请求心理咨询师将特定信息透露给第三方。

这样的情况下,咨询师应该平衡保密性原则和客户利益,并确认是否有充足的法律依据满足此类要求。

三、解决违法问题基于上述情况以及心理辅导工作中常见的违背保密性原则但合法可行之做法,我们提出以下解决违法问题的建议:1. 建立内部规章制度:心理咨询机构应该建立明确的保密政策,全员培训并定期更新。

该政策应覆盖可能触及到违反保密性原则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帮助咨询师在违法困境出现时做出正确的抉择。

2. 引领职业道德准则:国际上有多个专业组织对于心理辅导工作中的保密性原则提供了准则和指导。

心理咨询能否帮助我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心理咨询能否帮助我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心理咨询能否帮助我提高人际交往技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深厚的友谊、拓展人脉、在职场上如鱼得水,甚至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提高人际交往技巧并非易事。

这时,可能有人会想到心理咨询,那么心理咨询究竟能否帮助我们提高人际交往技巧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心理咨询是什么。

心理咨询并不是简单的聊天或者给予建议,而是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帮助来访者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人际交往方面,心理咨询师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模式。

比如说,有些人在与人交往时总是过于退缩,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而有些人则可能过于强势,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心理咨询师会通过与我们的交流和观察,帮助我们发现这些行为模式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过去的经历、内心的恐惧或者错误的认知。

通过心理咨询,我们还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

在人际交往中,情绪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在与他人意见不合时就大发雷霆,那么很容易破坏彼此的关系。

心理咨询师会教导我们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冷静和理智。

心理咨询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

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

很多时候,我们在与人交流时会存在误解或者表达不清楚的情况。

心理咨询师会指导我们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教会我们如何倾听他人,理解他人的观点。

他们会让我们明白,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还包括肢体语言、语气和表情等非语言因素。

此外,心理咨询能够增强我们的自信心。

缺乏自信往往会导致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不佳,比如害怕与人接触、不敢主动与人交流。

心理咨询师会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逐渐建立起自信,让我们在与人交往时更加从容和大方。

心理咨询者的角色特点与要求

心理咨询者的角色特点与要求
文档名
一、不合适的角色:“丈夫”、“父亲”或 “精神导师”
• 假如一个女子,从小与父亲感情很深,事事问父亲拿主意; 长大了嫁人,这个“支柱”就由丈夫来承担,每逢问题, 她就从丈夫那里得到安慰、支持、指导。后来,丈夫离她 而去,痛苦之中她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很自然地希望,咨 询师能够像从前的丈夫和父亲那样,一直告诉她:“你最 好怎么怎么做”。
• 如果咨询师满足了她--你需要一个父亲,好,那我就来对 你扮演一个父亲,她会马上得到很大安慰,并对咨询师充 满感激之情。
• 但一个成熟的咨询师不会这样做,当她说:“我有一个问 题,需要咨询师的意见”或“我有一个烦恼,希望咨询师 帮我解决”,他可能显得很无能,甚至很可恶,要不含糊 其辞,要不就顾左右而言它,反正不肯爽利地说出个一二 三来。因为如果他扮演了这个角色,咨询者就会继续依赖 这种关系,失去独立和成长的契机。
• 美国由两个主要的专业领域ຫໍສະໝຸດ 以培养:咨询心理 学和咨询者教育。
• “咨询心理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由美国心理学 会(APA)及其下属的咨询心理学分会加以制定。 为了保证教育质量,APA和咨询心理学分会对专业 人才培养的标准、提供专业教育的机构、教师所 应具备的条件与技能提出了详细的规定。其中专 业课程至少要达到3年全日制注册学生的课程量, 课程的内容必须包含科学与职业道德规范、研究 设计和方法学、统计和心理测量学、行为的生物 基础、行为的认知和情感基础、行为的社会基础、 个体行为等特殊学科的课程。专业教育必须包含 专业实习及现场或实验室训练,实际操作的最少 时间为300小时,其中至少有200小时的直接服务 经验和50小时的有督导的正规实习,实习期必须 有一年的全日制工作量或至少1500小时的实习经 验。
五、一个心理咨询师,不可能适合所有

心理咨询能帮助我改善人际关系吗

心理咨询能帮助我改善人际关系吗

心理咨询能帮助我改善人际关系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同事还是陌生人的相处,都影响着我们的情绪、生活质量以及个人发展。

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扰和挫折时,可能会思考一个问题:心理咨询能帮助我改善人际关系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心理咨询是什么。

心理咨询并非是简单的聊天或给建议,而是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与来访者建立信任的关系,帮助来访者探索自我、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那么,心理咨询是如何对改善人际关系发挥作用的呢?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在人际关系中,很多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我们自身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模式。

比如,有些人可能因为自卑而在与人交往时过度迎合他人,导致自己感到疲惫和不满;有些人可能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对他人过度猜疑和防备,影响了彼此之间的信任。

通过心理咨询,我们可以深入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价值观、需求以及恐惧,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和反应。

当我们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就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建立更健康、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咨询能够帮助我们提升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然而,很多人在沟通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表达不清、倾听不够、情绪失控等。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我们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和需求、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等。

同时,心理咨询师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克服沟通中的心理障碍,如害怕被拒绝、害怕冲突等,从而让我们在与人交往时更加自信和从容。

心理咨询有助于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情绪问题。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情绪,如愤怒、焦虑、抑郁等。

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就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心理咨询师可以教我们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帮助我们找到情绪产生的根源,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请慎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

请慎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

请慎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在当今社会,心理咨询作为一种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然而,当涉及到孩子时,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带他们去做心理咨询这件事。

首先,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和阶段性。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会经历各种情绪波动和行为变化,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例如,孩子在某个阶段可能会表现出害羞、胆小或者偶尔的情绪低落,这可能只是他们在适应新环境、学习新知识或者处理人际关系时的正常反应。

如果家长过于敏感,轻易地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可能会给孩子贴上“有问题”的标签,从而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其次,心理咨询并非对所有孩子都适用。

心理咨询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以便能够与咨询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对于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孩子来说,心理咨询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让孩子感到困惑和不安。

再者,心理咨询的过程和环境也可能对孩子造成潜在的影响。

心理咨询室的陌生环境、与咨询师的初次接触以及可能涉及到的一些敏感话题的讨论,都可能让孩子感到紧张和焦虑。

如果孩子在咨询过程中体验到了不良的情绪,可能会对心理咨询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对解决问题本身产生恐惧。

此外,选择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市场上的心理咨询师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家长没有做好充分的了解和选择,可能会遇到不专业或者不适合孩子的咨询师。

这样不仅无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还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困扰。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谨慎考虑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呢?当孩子的问题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例如长期的失眠、食欲不振、成绩急剧下降、社交退缩等,这时可能需要专业的帮助。

或者孩子出现了明显的情绪障碍,如过度焦虑、抑郁、恐惧等,且这些情绪无法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得到缓解,也可以考虑心理咨询。

但在决定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之前,家长可以先尝试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帮助孩子。

比如,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为什么咨询师不能和来访者做朋友

为什么咨询师不能和来访者做朋友

“我们能成为生活中的朋友吗?我真希望有你这样的朋友。

做个朋友吧。

”很多求助者,都希望能够和心理咨询师做好朋友,就是能够在咨询外保持朋友关系,如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交往,有个心理咨询师做朋友,感觉自己的问题就万事ok了。

所以很想请心理咨询师吃饭,或者去公园谈心,或者送礼物,希望得到一份咨询关系以外的情感建立,希望得到一份永久的友谊。

这份心愿是好的,但是我们往往得到心理咨询师的拒绝,一开始建立咨询关系,心理咨询师就确立了和求助者的职业关系,就是说只是一种职业关系,咨询结束,关系结束。

很多人不太理解,感觉心理咨询师太清高了,太商业化了。

这里面真的是大家所想的那样吗?为什么心理咨询强调职业关系,对咨询关系有情感的限制,而不能发展私下的感情呢?这里面有着一定的科学意义。

我想在这里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心理咨询师是普通人,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心理咨询师本身会有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困惑,每个人心窗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伤感和人生,心理咨询师也依然。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不断的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调节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使得保持内心的和谐和安宁,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咨询当中以正性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求助者,才能够更好的提供心理学的专业帮助。

咨询室内外每个心理咨询师都需要不断的维护自身的心理平衡,不断的超越自我,不断的完善自我。

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洞察心理的敏锐和理解能力,才能够在预约好的时间内,给予求助者最好的心理学的帮助。

第二,人无完人,心理咨询师也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从世界的这端到那端,我们无法找到完美,心理咨询师也有着她的缺点,性格方面,生活方面,家庭方面,成长经历,等等都有着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并不是说医生是智慧的化身,是完美的生命个体。

医生是普通生活中的真实一员,有着她真实的现实生活。

咨询室内外,她有着她特色的生活。

以上两点,咨询室外和心理咨询师一旦成了生活中的朋友,心理咨询师的状态和生活会给求助者带来暗示和影响。

心理咨询中有哪些常见问题

心理咨询中有哪些常见问题

很多朋友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时候,往往比较紧张,不知道该如何和心理咨询师交流,其实主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放松,在去之前,可以先进行预约,可以是网络或者电话方面的预约,今天艾丁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下心理咨询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1、做心理咨询,要准备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大家只要轻装上阵就可以了,建议提前十分钟到达心理咨询中心,给自己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如果是面对面进行咨询,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直接告诉心理咨询师就可以了;如果是通过视频咨询的话,可以下载个app,这样双方交流起来都比较的方便。

2、可以和心理咨询师在咖啡厅的地方见面吗?建议还是要到心理咨询中心去,因为那里有一些专业的设备和设施,需要的时候使用起来比较的方便,如果在其他地方,是不能提供这些服务的,另外也不是做心理咨询的良好场合。

3、可以和心理咨询师做朋友吗?这个在咨询的过程中是不可以的,如果是朋友的关系,就会使得双方的关系发生变化,影响工作的有效性,因此,为了保护咨询者的利益,不要发展成朋友的关系。

4、心理咨询师会不会对信息保密。

这个是一定的,因为在咨询之前是需要签订保密协议的,这个大家可以放心,但是也有例外,如果咨询者有自杀,伤人等存在风险的情况下,保密协议是可以取消的。

心理咨询常见的问题有很多,除了以上几点外,有的朋友还担心如果咨询之后没有效果,要不要告诉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的问题,这个一定要和咨询师表达真实的感受,让咨询师及时调整咨询的方法。

艾丁心理,是国内较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整合性专业心理服务机构。

拥有较强的专家团队、训练有素的咨询师队伍和专业化的核心管理团队,秉承“真诚规范、专业卓越”的核心理论,致力于让更多的人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获得真正的健康和愉悦。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心理咨询中的伦理问题

心理咨询中的伦理问题

心理咨询中的伦理问题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的辅导方式,涉及到人们内心深处的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

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需要遵守严格的伦理标准,确保咨询过程中的保密性、尊重性和安全性。

然而,由于心理咨询的特殊性质,伦理问题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本文将探讨一些心理咨询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法。

1. 保密性保密性是心理咨询中的基本原则之一。

咨询师必须严守保密承诺,确保咨询过程中客户的隐私不会被泄露。

然而,有些情况下,咨询师可能会面临保密性与其他伦理考虑之间的冲突。

首先,当客户表达自杀念头或有意伤害他人,咨询师需要权衡保密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有责任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与专业团队合作或向当地法律机构报告,以确保客户和他人的安全。

其次,诊断与咨询师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需要考虑保密性的问题。

咨询师应仔细权衡是否透露诊断结果对客户是否有好处。

在某些情况下,透露诊断结果可能会对客户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咨询师需要慎重处理。

解决这些保密性的伦理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建立明确的保密协议。

在咨询开始前,咨询师应与客户达成一致,明确保密的范围和限制,并将协议书面化。

同时,咨询师还需要不断与客户保持沟通,确保保密事项得到妥善处理。

2. 界限与角色心理咨询师必须在咨询过程中保持专业的角色和边界。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咨询师可能会面临模糊边界和角色冲突的问题。

首先,咨询师应避免与客户建立过于亲密的关系,以免影响咨询过程的客观性和专业性。

例如,咨询师不应与客户进行情感上的交往或与客户发展亲密的关系。

其次,咨询师还需要注意自身的能力和限制。

如果咨询师认为自己无法提供适当的帮助或面临个人意见冲突时,他们应该适当地引导客户寻求其他咨询资源。

要解决界限和角色冲突的问题,咨询师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在咨询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客观性。

建立明确的界限和角色描述,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相应的界定,是保持专业和道德的重要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为什么不能和心理咨询师做朋友?
导读:“我们能成为生活中的朋友吗?我真希望有你这样的朋友。

做个朋友吧。


“能安排个时间吃饭吗?我想先了解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再决定是否咨询”
“我的困惑很久了,希望你能帮帮我,但我希望和你成为朋友,不是咨询关系....
很多求助者,都希望能够和心理咨询师做好朋友,就是能够在咨询外保持朋友关系,如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交往,有个心理咨询师做朋友,感觉自己的问题就万事ok了。

所以很想请心理咨询师吃饭,或者去公园谈心,或者送礼物,希望得到一份咨询关系以外的情感建立,希望得到一份永久的友谊。

这份心愿是好的,但是我们往往得到心理咨询师的拒绝,一开始建立咨询关系,心理咨询师就确立了和求助者的职业关系,就是说只
是一种职业关系,咨询结束,关系结束。

很多人不太理解,感觉心理咨询师太清高了,太商业化了。

这里面真的是大家所想的那样吗?为什么心理咨询强调职业关系,对咨询关系有情感的限制,而不能发展私下的感情呢?这里面有着一定的科学意义。

我想在这里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心理咨询师是普通人,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心理咨询师本身会有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困惑,每个人心窗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伤感和人生,心理咨询师也依然。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不断的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调节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使得保持内心的和谐和安宁,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咨询当中以正性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求助者,才能够更好的提供心理学的专业帮助。

咨询室内外每个心理咨询师都需要不断的维护自身的心理平衡,不断的超越自我,不断的完善自我。

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洞察心理的敏锐和理解能力,才能够在预约好的时间内,给予求助者最好的心理学的帮助。

第二,人无完人,心理咨询师也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从世界的这端到那端,我们无法找到完美,心理咨询师也有着她的缺点,性格方面,生活方面,家庭方面,成长经历,等等都有着她
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并不是说医生是智慧的化身,是完美的生命个体。

医生是普通生活中的真实一员,有着她真实的现实生活。

咨询室内外,她有着她特色的生活。

以上两点,咨询室外和心理咨询师一旦成了生活中的朋友,心理咨询师的状态和生活会给求助者带来暗示和影响。

心理咨询师无意的言谈和随意的认知观念,都有可能伤害到求助者。

咨询室外的心理咨询师是职业外的自我,是随意的,当把心灵的交流放大到现实生活中去,咨询就成了闲聊,就成了无病呻吟。

第三,咨询关系拓展到咨询室外发展,会使心理咨询师失去中立态度。

心理咨询师要求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才能够对求助者的问题有着客观的看法和理解,当你和心理咨询师走得很近时,她对你就失去了意义,对你的问题她就变得非常地弱智。

由于你和她是朋友,她很在意你,就很容易被你的情绪卷入,侵袭,最后她会和你一起陷入心身憔悴中。

这一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真实的体验到。

比如一个失去工作的男人,回家告诉妻子,自己在单位犯了个错误,被辞退了。

妻子
很难平静下心来听他倾诉,因为失去工作,就意味着生活经济的窘迫,她会自然的卷入自己的情绪和观念,对丈夫责备和抱怨。

而无法保持中立的态度,来先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丈夫处理的方式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理特点?一个妻子是很难做到这些的。

如果这个男人的好朋友听到这个事情,这个朋友会直接给这个男人建议,告诉他该如何如何,很难平静的去帮他分析问题。

而所给的建议都是朋友自己的观念,没有人真正从这个男人的角度去听听他的心灵之音。

这就是为什么在心理咨询师面前,可以真正敞开心扉的真实原因,心理咨询师保持一种非评价的中立态度,关注的是求助者面对困惑的心理过程,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特点,她使你感觉到安全、舒适、被爱、被尊重、被接纳与认同,你很放松,不用忌讳什么。

她会引发你倾诉的欲望,却又引导你去思索、自我分析和节制。

好的心理咨询师像水一样随你流动,像玻璃一样透明,把你的防御和阻抗都化解于无形。

当你抱怨别人的时候,他会沉默,不扇阴风也不点鬼火,当你反思自己的时候,他的眼睛会闪射出愉悦的光辉。

她听得很多,说话很少,但每句话可能都是一种新视觉,给你一种新体验,让你感觉到一片新的天和地。

所以,你与心理咨询师的关系越简单,心理咨询师就越能发挥她
的技术。

第四,心理咨询师需要自我保护。

咨询室内,医生与求助者间有着一种和谐与信任的关系,离开诊室,这种关系立即消失,医生也会迅速的遗忘掉你(自我保护)。

在咨询的每个时间段,心理咨询师会高度的精神集中,会投入到求助者的世界中去,每天都聆听着无数的痛苦和眼泪。

离开咨询室,心理咨询师要快速忘掉咨询中求助者的负性情绪,回到自己现实的生活中来,忘掉不快乐,忘掉痛苦,这样才能使心理咨询师保持自身的心身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以迎接明天的工作。

如果和心理咨询师做朋友,毕竟情绪是有传染性的,你的痛苦会一直感染着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会失去自己的生活,会在你的痛苦黑夜里和你一起失去方向和道路,会使双方弄的精神疲惫,对你的问题她会失去耐心,会感觉承受不了精神的负荷,会最终失去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作用。

第五,和心理咨询师做朋友,不利于求助者的独立成长。

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做了朋友,有问题随时联系她,问她,依靠她,就会失去求助者独立解决问题,面对问题的能力。

会形成对心理咨
询师的依赖,会把求助者自己的问题都推到咨询师的身上,全盘抓住求命稻草,自己不想努力和付出辛苦了。

这样不利于求助者人格的完善,独立的成长。

第六,避免对心理咨询师产生移情。

心理学上把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

正移情:心理咨询师是世界上最好的倾听者,最好的心灵共鸣者,在这个心理协助过程中,求助者很容易把生活中失去的爱,转移到咨询师身上来,比如通过心理咨询,对母爱或者父爱的寻觅和补偿,对恋人的寻觅或者依恋,这些感情一旦转移到心理咨询师身上,发生了爱怜或者依赖,这意味着咨询关系可能终止和结束。

“我爱上了我的咨询师”,一旦产生了移情,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利用移情帮助来访者,恰如其分地处理,如处理不当,则容易导致咨询的失效和中止,严重的话,甚至可能给来访者和咨询师带来身心的伤害。

负移情:把对现实生活中,或者从小成长中的憎恨和仇恨,转移到心理咨询师身上。

保持心理咨询中的职业关系,这是有着一定科学意义的。

所以
当你喜欢和一个心理咨询师交往时,一个成熟的心理咨询师会让你选择:“你愿意得到一个好朋友,还是愿意继续拥有一个好咨询师,二者不得其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