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动物组织和细胞的培养(4)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研究对象- 动物生理学关注的是动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包括生物化学过程、细胞活动、组织功能、器官系统的工作以及整个生物体的行为和生存策略。
- 研究范围涵盖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重点关注动物如何通过各个生理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
2. 研究任务- 揭示生命现象的物理和化学基础:探究动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理过程背后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 了解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如何协同工作,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 探索环境适应的生理机制:分析动物如何通过生理调整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 应用于实践:将动物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业、生态保护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二、动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文明对动物生理学有所探讨,但多限于观察和哲学思考,缺乏科学实验。
- 我国古代医学家如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对脉搏、呼吸、消化等生理现象有所记载。
2. 中世纪阶段- 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学者如伊本·纳菲斯对血液循环有了初步的认识。
- 解剖学的兴起为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近代阶段- 17世纪,哈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论》,奠定了血液循环理论。
- 18世纪至19世纪,贝尔纳、普尔扎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推动了生理学的发展。
4. 现代阶段- 20世纪,生理学进入分子和细胞水平,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奇金、埃克尔斯对神经传导的研究。
- 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使动物生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在短时间内对动物进行生理功能的观察和测量,如血压、心率等。
- 慢性实验:长时间跟踪动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如植入电极监测神经活动。
- 活体实验:在不影响动物生存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验,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活细胞。
- 离体实验:在体外环境中研究组织、细胞或分子的功能,如器官切片培养。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同步讲义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动物细胞培养

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第1课时动物细胞培养[学习目标] 1.阐明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和过程。
2.简述干细胞在生物医学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和过程1.动物细胞工程(1)常用技术: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核移植等。
(2)基础:动物细胞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1)概念: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
(2)培养条件①营养a.合成培养基: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糖类、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按种类和所需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b.天然成分: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原因是血清中含有尚未全部研究清楚的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
c.培养动物细胞一般使用液体培养基,也称为培养液。
②无菌、无毒的环境a.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
b.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
c.培养液需定期更换,以便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③温度、pH和渗透压a.温度:以36.5 ℃±0.5 ℃为宜。
b.pH:以pH为7.2~7.4为宜。
c.适宜的渗透压。
④气体环境a.组成:动物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
b.不同气体的作用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
CO2:维持培养液的pH。
c.培养容器: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
d.培养仪器: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
(3)培养过程①②过程(4)相关概念①细胞贴壁: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往往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上。
②接触抑制: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通常停止分裂增殖的现象。
③原代培养:指动物组织经处理后的初次培养。
④传代培养:分瓶后的细胞培养。
特别提醒区分两种“培养”的关键是看用胰蛋白酶处理的对象。
用胰蛋白酶对剪碎的动物组织进行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后进行培养,为原代培养;细胞培养过程中出现接触抑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从瓶壁上脱离下来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再用离心法收集,之后,将收集的细胞制成细胞悬浸,分瓶培养,为传代培养。
高中生物第2章细胞工程2.1动物细胞培养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

4.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液中活细胞和死亡细胞密度的 统计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实验中要控制胰蛋白酶溶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以免损伤细 胞
B.培养液中应适当加入青霉素、链霉素,以避免杂菌污染 C.曲线 bc 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及有害代 谢产物的积累等 D.培养至第 6 天时,新产生的细胞数等于死亡细胞数
4.依据下面动物细胞培养过程探究以下问题。
(1)以上过程依据的原理为__细__胞__增__殖 ________。 (2)培养材料:一般取自__幼__龄__动__物__的__器__官__或__组__织__________, 因为这些组织或器官的生命力旺盛,分裂能力强。
(3)将动物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培养的原因。 ①保证细胞所需要的___营__养___供应。 ②保证细胞内有害___代__谢__物_____的及时排出。 (4)动物细胞培养时,用胰蛋白酶把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 用胃蛋白酶行吗?胰蛋白酶对细胞有伤害吗?怎么解决这个问
在治疗大面积烧伤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烧伤病人的健康 皮肤进行自体移植。但对这样的病人来说,自体健康皮肤非常有 限,使用他人皮肤来源又不足,而且还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那 么,怎样才能获得大量的自体健康皮肤?能不能用自体皮肤的单 个细胞培养出可供移植的皮肤?
探究点一 动物细胞培养 【师问导学】
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有接触抑制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 细胞膜具有什么功能?细胞膜接受信息后,细胞停止分裂又说明 了什么?
解析: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与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 养基的成分不同,如培养动物细胞的培养基需加入血清,而植物 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则不需加入血清;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 织培养都需要在无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与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都可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最 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物体,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 最终不能被培养成新的动物,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第2章 生物体的结构(知识清单)(4大考点必背)(解析版)

必背第2章生物体的结构(4大考点必背)01细胞分裂和分化1.生物体的生长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2.动物细胞分裂:分裂顺序为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
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3.植物细胞分裂:分裂顺序为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4.细胞癌变和癌细胞的特点(1)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癌变,癌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癌细胞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分裂非常快,能不断分裂,但不能分化;二是癌细胞可转移,可以侵入邻近或远处5.细胞分化: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个过程就是细胞分化。
6.组织: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组织就是由一种或多种细胞组合而成的细胞群。
【易错警示】1.细胞分裂使数目增多,但形态功能不变。
2.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加,但数目不变。
02单细胞生物1、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疟原虫等。
2、草履虫的结构与功能(1)纤毛:运动(2)表膜:呼吸(3)口沟:取食(4)食物泡:消化(5)胞肛;排残渣(6)收集管和伸缩泡:收集和排水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有利:鱼类的天然饵料、草履虫净化污水等。
(2)有害:疟原虫、赤潮等。
4.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实验现象:对照组草履虫没有发生明显的定向移动;实验组草履虫从未滴加培养液一侧向滴加培养液一侧液滴移动。
实验结论: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趋向有利刺激(培养液)。
03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识图:A 是受精卵 C是组织 D是器官 E是系统;①②③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④表示细胞分化。
2.从微观到宏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3.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第一章动物细胞工程概论一、动物细胞工程的概念1.动物细胞工程的定义动物细胞工程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对动物细胞进行各种操作并使其在体外生长、增殖、分化以生产有用产品或引向成体化(产生新型生物个体)的技术体系,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狭义细胞工程指对细胞个体进行的各种操作,广义的细胞工程包括对细胞、组织、器官所进行的各种操作。
2.动物细胞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以狭义细胞工程为主,兼顾组织、器官工程等内容的研究。
(1)狭义细胞工程:研究体外分离、培养、增殖、分化动物细胞的条件以及保存、操作及利用动物细胞的工艺技术体系。
(2)组织工程:研究体外培养、增殖动物组织的条件以及保存、操作及利用动物组织的工艺技术体系。
(3)器官工程:研究体外培养、增殖器官的条件以及保存、操作及利用动物器官的工艺技术体系。
(4)动物胚胎工程:研究动物胚胎生产、保存、操作及移植的工艺技术体系。
3.动物细胞工程研究的意义(1)是动物繁殖的重要技术手段加快动物繁殖速度:A.体外受精生产胚胎 B.胚胎移植生产动物(2)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克服雄性不育和雌性不孕;(3)是动物遗传育种的重要技术手段对精子或卵子进行遗传操作,或利用细胞融合、胚胎嵌合技术可以使若干个动物性状进行有机组合,产生新的生物个体;(4)生产药物直接培养细胞或组织,从细胞或组织代谢物中直接获得药物;对细胞进行遗传操作,生产转基因动物,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生物反应器);(5)保存珍惜动物资源由于动物克隆技术的成功,保存细胞、组织、胚胎,就意味着保存一个生命个体,保存细胞、组织、胚胎,就意味着保存一个生物种群(6)提供人类器官移植的材料人类器官移植发展很快,目前可以进行心脏、肝、肾脏移植,可以进行皮肤、角膜、骨髓细胞移植。
三、动物细胞工程讲授的主要内容1.动物细胞、组织培养2.动物细胞融合3.动物细胞重组4.向细胞内引入高分子物质5.动物细胞冷冻保存6.动物胚胎工程四、动物细胞工程实验(实习)内容1.实验仪器设备的识别与使用2.动物细胞培养用液的制备3.动物胎儿成纤维细胞分离与培养4.动物细胞常规检查和生物学检测5.培养细胞的冻存与复苏五、动物细胞工程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1.精液采集、精液冷冻与人工授精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为充分发挥利用雄性动物生殖潜力奠定了基础;2.雌性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技术的成功,使人们在体外完成动物生殖过程成为可能;3.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技术的成功,产生了试管婴儿,试管牛,试管猪,试管山羊,试管兔;4.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成功,使人们克隆高等哺乳动物的梦想得以实现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细胞核移植、胚胎干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成功,为克隆动物和转基因动物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5.胚胎干细胞与组织干细胞成功分离、体外扩增与诱导分化研究的成功,为人类医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胚胎干细胞,胰腺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骨髓干细胞,皮肤干细胞,角膜干细胞6.转基因细胞(细胞转染基因)技术的成功,为转基因动物的生产创造了条件;7.胚胎嵌合技术一种或两种动物胚胎共同生长发育形成一个生物个体的技术,即在一个生物体内,含有来源于两个不同胚胎的细胞和组织;8.细胞融合技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融合,形成一个具有新性状的细胞,这种技术称为细胞融合技术。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2、高尔基器(Golgi apparatus):
(Golgi 1898 意大利)
——又称高尔基体(Golgi body)、高尔基复合体 (Golgi complex)。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高尔基器也是一种膜
平行重叠在一起,
27
功能:消化、防御。
①正常的细胞内消化: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
酶,可催化大分子的降解。
②细胞自溶:细胞有规律的死亡——溶酶体
在细胞内破裂,整个细胞被酶消化。
③加工激素:如胰岛素——刚形成时是胰岛
素原,经溶酶体剪裁,形成有活性的胰岛素。
④与细胞病理有关。
28
此外,细胞还有微丝(microfilament)、微管
于结缔组织上。
——因为游离面与基底面的结构、分化不同, 所以上皮细胞具有极性。
功能: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呼吸等。
分类: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
53
(一)被覆上皮(Cover epithelium):
——是覆盖在机体内外表面的上皮组织。
根据细胞层数和形状的不同分为单层上皮和 复层上皮,又各再分为扁平、立方、柱状上皮等。
25
功能:
参与葡萄糖的有氧氧化以及能量的交换 与传递
——被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或“动力
站”,生命活动的总能量中,95%来自线粒体。
26
4、溶酶体(lysosome):
(1955 De Duve)
颗粒状结构, 大小一般在 0.25um~0.8pum 之间。单层膜 (一个单位膜), 其大小、形态有 很大变化。其中 含有多种水解酶, 因此称为溶酶体, 是能消化或溶解 物质的小体。
膜上无颗粒,常呈管状,小管彼此连接成网。
功能:与糖原代谢(肝细胞)、甾醇类激素合成、脂
细胞工程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细胞工程实验室组成及无菌操作技术1、目前,常用的植物细胞培养基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1)MS培养基特点是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是较稳定的平衡溶液。
2)5B培养基其主要特点是含有较低的铵,这是因为铵对不少培养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3)White培养基其特点是无机盐数量较低,适于生根培养N培养基其特点是成分较简单,KNO3和(NH4)2SO4含量高。
4)65)KM8P培养基其特点是有机成分较复杂,它包括了所有的单糖和维生素,广泛用于原生质融合培养。
2、简要说明MS培养基的基本组成。
1)大量元素母液配制MS培养基的大量元素主要包括硝酸铵(NH4NO3)、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硫酸镁(MgSO4•7H2O)和氯化钙(CaCl2,CaCl2•2H2O)五种化合物。
2)微量元素母液配制MS培养基的微量元素由7种化合物(除Fe外)。
3)铁盐母液配制MS培养基中的铁盐是硫酸亚铁(FeSO4•4H2O)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的螯合物,必须单独配成母液。
4)有机母液的配制MS培养基的有机成分有甘氨酸、肌醇、烟酸、烟酸硫胺素和盐酸吡哆素。
5)激素母液配制MS培养基中的激素有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3、配制培养基时,为什么要先配制母液?如何配制母液?为了避免每次配制时都要称量各种化学药品,常常把培养中必需的一些化学药品,以10倍、50倍或100倍的量,配制成一种浓缩液,这种浓缩液被称为母液。
配制母液不但可以保证各物质成分的准确性及配制时的快速移去,而且还便于低温保藏。
确定培养基--按照扩大倍数称量--溶解--按顺序混合--定容--母液分装--贴标签--保存于冰箱。
大量元素应配成浓度为10倍的母液,--般将微量元素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
配置时化合物应分别称量,分别溶解;混合时注意先后顺序,防止产生沉淀;混合时要边搅拌边混合。
4、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一)物理灭菌1)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优点:高温高压蒸汽对生物材料有良好的穿透力,能造成蛋白质变性凝固而使微生物死亡,是一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第2章细胞工程(背诵版)-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清单

第2章细胞工程第1节植物细胞工程一、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必备知识]1.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的操作,有目的地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或其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的生物工程。
(P31)2.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生物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即细胞具有全能性。
(P34)3.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在后续的培养过程中,每日需要给予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
(P35“探究·实践”)5.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P37)6.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培育植物新品种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优势。
(P38)[重要图解]1.植物组织培养流程图(P35)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错误!“①错误!②错误!③―→试管苗错误!完整植株”,其中数字序号处填写内容依次为:①外植体、②愈伤组织③根、芽等。
①具体指的是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是指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的诱导下,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特有结构和功能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经脱分化形成的是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这称为愈伤组织。
再分化是指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的过程;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它们的浓度、用量的比例等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P37~38):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后得到的杂种细胞再经过诱导可形成愈伤组织,并可进一步发育成完整的杂种植株。
字母a~f表示相关过程,其中a为去除细胞壁的过程,用到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诱导的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法和化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ssue culture flasks
• T-flasks • Petri dishes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微载体培养 (microcarrier culture)
• 1967年,Van Wezel开发了 微载体系统培养贴壁细胞。 微载体是直径为60-250μm 的微珠。 • 最初使用的材料为二乙基氨 基乙基-交联葡聚糖A-50
(6)分离细胞
• 脱离微载体的细胞培养液放人容 器, • 离心沉淀微载体(400r/min,2 分钟)收集细胞。 • 还可用过滤方法,采用直径 100μm孔径的尼龙网、不锈钢网 等可将细胞与微载体分离开。
(7)传代培养
• 微载体上分离下来的细胞可进一步做微 载体传代培养。 • 可在细胞脱离微载体后,转接细胞,加 人一些新的微载体以增大培养体积。 • 另一种放大培养方法:也可在微载体长 满细胞后直接加人微载体,更换培养基。
第二节 动物细胞培养
一 动物细胞培养类型
(一)细胞原代培养
1.取材分离
• 取出组织块放入小烧杯中,用尖嘴剪刀将组织 块剪碎成1mm3大小,加入Hanks液(平衡盐水 BSS) ,冲洗数次。
•
取材分离
2.组织消化:
• 是用酶法将剪碎的组织块分散成 细胞团或单细胞。
• 将剪碎的组织块放人三角烧瓶中,
• 通常是在培养液中加人一定量的 磷酸缓冲液(PBS),保持培养液 的pH值相对稳定。 • 或用羟乙基呱嗪乙烷磺酸(HEPES) 氢离子缓冲液。
3、溶氧水平
• 细胞生长离不开氧气的供应,培 养初期细胞数量少,可以控制较 低水平的溶氧量。 • 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多,营养物质 的消耗,加大溶氧量。
• 对大多数动物细胞来说,培养过 程中对氧的消耗速率范围是:
3.细胞计数
• 细胞悬液制成后,需要计数
悬液中细胞的浓度,通常以
细胞个数/ml表示。检查方
法如下:
• 1 )在干净的离心管中加人数滴 细胞悬液,再加人6.4%台盼蓝 ( trypan blue)1 滴,混匀后静 置2~3分钟; • 2 )将计数板(如图)平放在显 微镜台上,在盖片边缘加人l~2 滴染色的细胞悬液,使之完全充 满计数板与盖片间的空间,勿留 气泡,勿使盖片漂浮;
• 渗透压:高渗透压不仅影响细胞分 批培养中抗体产量,还影响细胞生 长速度、对数生长期的长短、细胞 死亡的速度。 • 在培养基中加入诸如甘氨酸、甜菜 碱、或脯氨酸等渗透压保护剂在一 定程度上能减轻高渗透压对细胞的 生长抑制作用。
• 当原代培养成功后,细胞分裂增 殖扩展连片,占满器皿表面。 • 这时需要对其分离重新培养,这 一操作过程称之为传代。 • 有 80 %~ 90% 或刚刚全部汇合的 细胞,是传代的理想时期。
具体方法如下:
1)吸出培养瓶内旧培养液; 2)加人胰蛋白酶和EDTA混合液盖满瓶 底对细胞进行消化; 3 )吸出消化液,加人 Hanks 液,洗去 残留的消化液。 4)加入培养液,用吸管轻轻吹打瓶壁, 使细胞脱落制成悬液,计数后记录 其浓度; 5)重新接种培养
培养中的搅拌转速:
• 提供均相培养环境 • 防止微载体集聚 • 促进汽液交换 • 30-120r/min
(4)培养观察
• 显微镜直接观察微载体上细胞生长 • 将微载体上的细胞消化下来计数并 计算其浓度: • 取1ml均匀的培养细胞样品,待微载 体沉淀后吸去上清液,加PBS液清洗。
• 加胰蛋白酶37℃消化15min,吸 出消化液后加到培养液中,过滤 分离微载体,离心弃上清夜,保 留细胞沉淀; • 加美蓝染液2ml,血球计数器计 数,计算细胞浓度。
加人30~50倍体积的0.25%浓度 胰蛋白酶;
• 消化: 37 ℃水浴内消化 30 ~ 60 分 钟。 • 过滤:如果大部分细胞已经分散, 终止消化,以不锈钢筛过滤 (100μm)滤除未被消化的组织块。 • 离心:8000rpm/min离心5分钟, 弃上清液,沉淀为细胞。 • 漂洗;Hanks液漂洗两次,每次 2~3分钟,加人营养液 。
• 3)显微镜下记录计数板四角 四个大格中的细胞总数,原 则是 : 染蓝的细胞不数(死 细胞),无色的细胞计数 (活细胞),一团细胞按一 个细胞计数。
• 计数时要注意: • 如果细胞团数超过10%,说明 消化过程进行的不充分; • 如果细胞数少于20-50个说明 稀释的不当.
(二)传代培养
• 例1:应用微囊化方法培养杂交瘤细胞
时,微囊膜孔径大小控制截留 8 × 10 4 D 以内的分子量,免疫球蛋白 IgG(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单抗)的分 子量为1.5×105D。 • 当细胞生长稳定,达到 6 × 107 cells /ml 培 养 液 时 , 抗 体 的 产 量 可 高 达 1.5mg/ml。
• 制备动物细胞微囊所用的材料,主 要是海藻酸(ALG)和多聚赖氨酸 (PLL). • 海藻酸和多聚赖氨酸分子量的大小 及其溶液的浓度;细胞与海藻酸钠 混合的时间;溶液的pH,温度等都 会影响微囊膜直径的大小.
微囊制作
1 )分离好的细胞悬浮在 1.0 %~ 1.2 %的海藻酸钠液 中,细胞终浓度达到 1×107cells/ml; 2)细胞悬浮液经微囊发生 器制成微滴,将微滴加人 1.3%CaCl2溶液后成凝胶球, 10 分钟后,去除上清收集 胶球; 3 )加人 0.05 %的聚赖氨酸, 微球胶体颗粒表面包裹一 层膜.
• 细胞对低温的耐受力强于高温, 有人做过实验: • 放在45℃温度下,1小时死亡; • 放在 41 ~ 42 ℃下, 10 ~ 24 小时细 胞退化或死亡; • 放在在 25 ~ 35 ℃时,细胞缓慢生 长, • 放在4℃下几小时后再放人37℃下 培养,细胞仍能生长。
2、培养液的pH值
• 大多数动物细胞都适合在 pH7.2~pH7.4范围内生长. • 原代培养细胞对pH值要求较严, 传代培养细胞对pH值要求较宽。 • 细胞对偏酸环境的耐受性要强 于偏碱环境。
• (1)细胞培养环境 • 氨离子:动物细胞体外培养中氨离 子的积累是抑制细胞生长的主要因 素之一。 • 乳酸:它是细胞糖代谢的产物。高 乳酸浓度必将抑制细胞生长。
• 二氧化碳:随着细胞培养规模 和培养密度的增大,二氧化碳 积聚会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或 者改变细胞代谢水平。 • 甲基乙二醛:主要是丙糖磷酸 去除磷酸基后的代谢产物,也 是脂类、和氨基酸代谢的产物, 对于细胞有潜在的损伤作用。
(5)消化
• 传代培养或收获细胞均需使细胞脱 离微载体,通常采用酶消化法。
消化步骤: • 停止搅动,待微载体沉淀后,去净培养液, 用含0.25%EDTA的PBS(pH6.7),按50~ l00ml/g微载体量清洗微载体,弃EDTA-PBs。 • 加人胰蛋白酶一EDTA,37℃搅动消化15min • 加人含10%血清的培养液,终止消化作用。
(四)微囊化培养 (microcapsule culture)
• 微囊是用一种人造的半透膜 制成的多孔微球体,小分子 物质可以自由透过,而各种 酶、辅酶、离子交换剂、活 性炭及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包 裹在其中不能逸出;
• 细胞生长在各自的 微小环境里受到一 定的保护。 • 减少了搅拌对细胞 产生的剪切力 • 由于环境的改善, 细胞得到很好的生 长,代谢产物浓度 增加,纯度提高。
(2)浸泡水化及消毒
• 在玻璃容器中加人适量的微载体, 加入磷酸缓冲液(PBS)浸泡3小 时以上,轻轻搅动。 • 搅动速度50~70rpm/min为好。 • 高压蒸汽灭菌,
(3)接种
• 根据细胞类型决定接种浓度, 例如,人成纤维细胞的适宜接 种浓度为10 cells/微载体; 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为5 cells/微载体。 • 接种要达到一定浓度,但过高 也不利。
• 后经改进,用带不同基团的葡 聚糖(dextran)交联成几种 大分子,以利于细胞的贴壁及 生长。 • 目前使用的dextran I、Ⅱ、 Ⅲ三种型号都属于交联葡聚糖 为基质的微载体,每种微载体 所带基团各不相同。
微载体培养细胞的具体步骤
1)选择合适的微载体类型 ●先用少量三种微载体做细胞培 养试验,一定时间内计算细胞 贴壁数量,比较细胞用量、微 载体用量,以此选出适当的微 载体。
• 例 2: 将分离的胰岛细胞培养
1~3天后,按1.75×103 cells/ml浓度悬在1.5‰海 藻酸钠溶液中制成微囊,按 4×103个微囊/只老鼠,腹 腔植人培养一段时间后,老
鼠血糖下降,保持了一年。
二、影响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环境 因素
1、培养温度 • 哺乳类细胞的最适培温度 37 ℃,鸡 细胞在 39 ~ 42 ℃,昆虫类细胞 25 ~ 28℃,冷水鱼细胞23℃,温水鱼 26℃。
12 • 4.5×10ˉ ~4.8×10 12 ˉ
g/
(cell●h)。
4、培养液渗透压
•
培养液的渗透压是指用以阻止细胞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人培养液的压力, 其大小与其浓度成正比。 • 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对渗透压的波动 较敏感,而细胞株和细胞系则耐受性 较大。 • 培养液需要一定的渗透压。
三 动物细胞培养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