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语文优秀阅读材料人物篇(一) 加西亚·马尔克斯不孤独的人生素材

合集下载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作者:卫毅邓珩胡赳赳来源:《齐鲁周刊》2017年第16期在《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里,马尔克斯写道:“只有一样东西是肯定要到的,上校,那就是死神。

”在写尽了人类的永恒孤独与死亡后,三年前的4月17日马尔克斯逝世。

他19岁时就坐在打字机前,想如何构思一个好故事,每天如此,事实上也的确做到了。

他打破的不仅是个人的孤独、他的祖国哥伦比亚的孤独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孤独,而且还打破了世界的孤独。

媒体人胡赳赳表示:马尔克斯成功展示了一种实现文学可能性的雄心,他一生被自己的荷尔蒙折磨,写出了不朽之作,也成为世界范围内少见的作家富翁。

而对中国当代作家,他堪称教父。

拉丁美洲的“文字之花”在《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里,马尔克斯写道:“只有一样东西是肯定要到的,上校,那就是死神。

”在写尽了人类的永恒孤独与死亡后,三年前的4月17日,加西亚·马尔克斯终于直面死神了。

在他笔下的马孔多,死去之人与当世之人可以相处同一空间,从此处想,他并没有离开,人们也并无过多悲伤,而是藉此忆起他的不朽声名与流芳后世的文字世界。

与许多作家相似,加西亚·马尔克斯众多作品的灵感来自于自己的亲人。

《霍乱时期的爱情》底本是他父母的故事。

联合果品公司进入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的父亲从经济发展中获益,成为了阿拉卡塔卡邮局的报务员。

1924年,他在此地遇到伊瓜兰。

两位年轻人的相恋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对。

在女方父母眼里,报务员是一个下等人。

这对恋人被禁止相见。

可别忘了,马尔克斯的父亲是报务员,他用电报跟女友联系,女友去哪,电报随之而至。

几经波折,两位年轻人终于走在了一起。

他们在1926年结婚,1927年生下了加西亚·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的童年时代在外祖父家度过。

外祖父是个受人尊敬的退役军官,曾当过上校,性格倔强,为人善良,思想激进。

外祖母博古通今,有一肚子的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

马尔克斯7岁开始读《一千零一夜》,又从外祖母那里接受了民间文学和文化的熏陶。

高中文学类阅读:[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圣诞节一到,孩子们又提出了买一条手划艇的要求。“行,

高中文学类阅读:[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圣诞节一到,孩子们又提出了买一条手划艇的要求。“行,

高中文学类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流光似水[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圣诞节一到,孩子们又提出了买一条手划艇的要求。

“行,”爸爸说,“等咱们回到卡塔赫就买。

”但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比父母想象的执拗得多。

“不,”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现在就要,在这儿就要。

”“可是,”妈妈开口了,“要想在这儿航海,你们只能打开浴室喷头放水了。

”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

他们在西印度卡塔吉娜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两艘大游艇的棚舍。

而在马德里,他们全家挤在卡斯特拉纳街47号的五楼公寓里。

可是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如果他们得了全班第一,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孩子们做到了。

于是爸爸把这些都买来,那是一艘漂亮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

“小艇在车库里。

”午饭时爸爸说,“问题是车库也没多大地方了,而且没法拿上来,走电梯或者楼梯都不行。

可是第二个礼拜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

爸爸说:“恭喜!现在呢?”男孩子们说:“没怎么样啊,我们只是要把小艇在房间里,現在已经放进来啦。

”又一个礼拜三。

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

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个亮着的灯泡。

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流泻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于是关掉电门,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

这次神奇的冒险是我参加一期家用品诗歌研讨会,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

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勇气多思考。

“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

”我说。

于是他们每礼拜三晚上继续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陆地睡得像天使。

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裝,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和压缩空气枪。

父亲说:“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

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岂不更糟糕。

”“如果我们第一学期赢得金栀子花奖呢?”乔尔说。

加西亚-马尔克斯《有这么一天》高三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加西亚-马尔克斯《有这么一天》高三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加西亚-马尔克斯《有这么一天》高三小说阅读题及答案加西亚-马尔克斯《有这么一天》高三小说阅读题及答案加西亚?马尔克斯《有这么一天》高三小说阅读题及答案加西亚?马尔克斯《有这么一天》高三小说阅读题及答案星期一清早,天气暖和,无雨。

堂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六点钟就敞开了诊所的门。

他是一位没有营业执照的牙科医生,每天总起得很早。

他从玻璃橱里取出一只还在石膏模子上装着的假牙,又把一束工具放在桌上,像展览似的由大到小摆好。

他上着一件无领条花衬衫,颈部扣着一只金扣儿;下穿一条长裤,裤腰扎一根松紧带儿。

他腰板儿硬实,身材细瘦,目光轻易不东张西望,像个聋子似的。

把所用的东西准备好后,他把磨床拉向弹簧椅。

坐下来磨假牙。

他好像没有考虑他在做的事情,手脚一直在不停地忙碌着,即使不使用磨床也一刻不停地蹬着踏板。

8点过后,他停了一会儿,从窗口望了望天空,看见两只兀鹰在邻居家的屋顶上沉静地晒太阳。

他一面想着午饭前可能又要下雨,一面又继续干他的活计。

他11岁的儿子的反常的叫声把他从专心致志的神态中惊醒。

“爸爸~”“干吗,”“镇长说你能不能给他拔个牙,”“告诉他,我不在。

”他正在磨一只金牙,把牙拿到眼前,眯着眼睛察看着。

他儿子的声音又从小小的接待室里传来。

“他说你在家,他听见你说话了。

”牙科医生继续察看着那颗金牙,直到把活儿做完、把牙放在桌上后才说:“好多了。

”他又踏动了磨床。

接着从一个小纸盒里取出一个安着几颗牙齿的牙桥,开始磨金套。

那纸盒里盛着等着他做的活儿。

“爸爸~”“什么事,”他的神情依然如故。

“他说你要是不给他拔牙,他就让你吃子弹。

”他不慌不忙、心平气和地停下蹬踏板的脚,把磨床从椅子前推开,把桌子下面的抽屉拉出来。

驳壳枪就放在抽屉里。

“哼~”他说,“让他进来对我开枪好了。

”他转了一下椅子,让自己面对房门,一只手按着抽屉沿儿。

镇长出现在门口。

他已经把左脸刮光,右脸却有5天未刮了,看上去又肿又疼。

牙科医生从他那双黯淡无光的眼睛里看出,他准有许多个夜晚疼得不曾合眼了。

高考优秀作文素材-马尔克斯

高考优秀作文素材-马尔克斯

高考优秀作文素材:马尔克斯自己整理的高考优秀作文素材:马尔克斯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一条】高考优秀作文素材马尔克斯1920xx年3月6日出生于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

8岁之前,马尔克斯住在祖父的家里。

他的祖父是一名上校。

他曾两次参加哥伦比亚内战。

他的祖母是一位勤劳的农妇,非常熟悉传统的拉丁美洲神话和故事。

1940年,马尔克斯搬到首都波哥大。

1947年进入波哥大大学学习法律,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期间,马尔克斯急切地阅读西班牙黄金时代的诗歌,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8年,马尔克斯因哥伦比亚内战辍学,不久便以《观察家报》记者的身份进入报社。

1955年,他因连载揭露被政府美化的沉船事件,被迫离开哥伦比亚,在欧洲担任《观察家报》的记者。

那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枯枝败叶》。

他花了七年时间才找到愿意发表的人。

马尔克斯曾写道:“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截至1973年),《枯枝败叶》是他最喜欢的作品,因为他认为这是最真诚、最自然的。

”马尔克斯于1958年结婚,第二年生了第一个儿子。

1960年,马尔克斯担任古巴拉丁新闻社的记者。

1961年至1967年,他移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之后主要生活在墨西哥和欧洲继续他的文学创作。

1975年,他为智利政变举行了一次文学罢工,并将写作推迟了五年。

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担任法国西班牙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

同年,哥伦比亚地震后,他回到了祖国。

1999年,马尔克斯得了淋巴瘤,文学产量锐减。

据悉,马尔克斯由于家庭遗传、癌症化疗等因素的负面影响,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写作能力受到严重打击。

20xx年4月17日,马尔克斯去世。

【第二条】高考优秀作文素材“你的诗不像诗”很多年后,当他站在瑞典皇家学院的讲台上时,他可能会回忆起自己半生文学道路上的种种挫折和坎坷,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欣慰。

1948年4月,哥伦比亚左派总统候选人被暗杀。

当时政府和公众震惊,舆论哗然,首都波哥大一片混乱,党争愈演愈烈。

致敬马尔克斯,你从不孤独!

致敬马尔克斯,你从不孤独!

【文字客】:致敬马尔克斯,你从不孤独!初听到马尔克斯逝世了,还是觉得很突然,感觉一个时代过去了,而一切只能成为历史去追忆。

至此,让我们向这一位历史红河上,伟大的思想巨人,表示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无比的敬仰!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遗忘,他带着荣耀而去,挥别一个时代,正如马尔克斯自己所说,「曾经有什么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而且从来没有消失过。

」他作别了这个世界,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里。

重读马尔克斯马尔克斯不止一次地向人们指出“孤独”的症结:用他人的模式来解释我们的生活现实,只能使我们显得更加陌生,只能使我们越发感以孤独。

马尔克斯去了,一代文学巨星就此陨落。

他留给世人宝贵的著作,文学的想象力能否在当今给社会现实以新的启明,当我们重读马尔克斯时,我们又能读懂多少?马尔克斯全名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生于哥伦比亚,于今日凌晨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87岁。

他是著名的作家、记者,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代表作《百年孤独》是文学潮流魔幻现实主义的典型作品。

世界一直说马尔克斯很魔幻,很孤独。

当然是。

《百年孤独》如此。

《谁动了玫瑰花》如此。

《猫转世的夏娃》如此。

但绝大多数时候,他并不魔幻。

《霍乱时期的爱情》很写实。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很沉静。

他也并不孤独,甚至是个热闹的人。

马尔克斯喜欢编故事,更爱吹牛,他也喜欢故事都有令人满意的收尾,尤其是他自己的人生故事。

他是小说家里罕见的,愿意谈自己故事的人。

他善于把现实主义场面与完全出于虚构的情境并置共存,通过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的折射、反映和表现出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无论马尔克斯或者他的作品,无疑都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最典范的代表。

如果你知道马尔克斯,不能不知道《百年孤独》,这部作品创造了虚拟的马贡多小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而现实生活中,马尔克斯一生的经历却比《百年孤独》丰富的多得多。

魔幻般的童年马尔克斯的父亲加布里埃尔是药剂师,母亲路易莎是军人家的女儿。

高一期末英语阅读素材:《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逝世

高一期末英语阅读素材:《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逝世

高一期末英语阅读素材:《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逝世高一期末英语阅读素材:《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逝世阅读一篇文章,如果知道事情再看他的描述就会变得很容易,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最近热点的事情——《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逝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Famed novelist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passed away on Thursday, according to a family member cited by the Associated Press. He was 87 years old.据美联社报道,著名小说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周四逝世,享年87岁。

The Colombian Nobel Prize winning author was hospitalized for nine days in late March for an infection in his lungs and urinary tract. He had been recovering in his home in Mexico City since April 8.在今年三月份,这位哥伦比亚籍的诺贝尔奖得主因肺部和尿道感染住院9天,从4月8号开始,他就一直在墨西哥的家中休养。

García Márquez was born in Aracataca, Colombia on March 6, 1927. The northern Colombian town inspired the setting for his 1967 novel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which earned international critical acclaim and tens of millions of readers. García Márquez earned even more fans with his 1985 book, 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 He was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the most popular Spanish-language writer since Miguel de Cervantes, who wrote Don Quixote in the 17th century.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27年3月6日出生于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这座哥伦比亚北部的小镇曾是马尔克斯写于1967年的《百年孤独》里的故事背景,这部《百年孤独》赢得了国际评论界与万千读者的广泛赞誉。

2020年高中语文 暑假优秀课外阅读文章 人生从此孤独素材

2020年高中语文 暑假优秀课外阅读文章 人生从此孤独素材

人生从此孤独作者:林少华有时候我想,莫非孤独这东西也有遗传性不成?记忆中,祖父是个孤独的人,他极少同人交往,漫长的冬夜里就自己一个人哼着不知什么歌在油灯下编筐编席子;父亲更是个孤独的人,在公社(乡镇)当那么多年党委宣传委员,几乎从未看见他往家里领过同事,也没人来访,他回到家就捧一本书往炕上一躺。

作为两人的孙子儿子的我也如出一辙,习惯于独往独来,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孤独。

说热爱孤独未免玩“酷”,反正就是没有和谁亲近的欲望。

听母亲说,我从小就喜欢自己一个人玩,上学后也不跟同学一块儿嬉闹,一个人屁颠屁颠背书包出门,再一个人屁颠屁颠背书包回来。

这么着,就只剩下一项活动:看书。

因为看书是最孤独的活动。

或许上天关照,许多年后我当了大学老师,因为相对说来,大学老师是最可以孤独的职业。

一学期哪怕不跟领导说一句话、不和同事打一声招呼也照样过。

无非铃响一个人进教室讲课,再铃响下课一个人回家备课看书爬格格罢了。

窗外一轮孤月,案前一盏孤灯,手中一杯清茶——乖乖,简直神仙过的日子,给总统或国务院副总理俺都不做!诚然,大学老师不是旧时私塾先生,集体活动也还是有的,而大凡集体活动都没给我留下多么温馨美好的回忆。

每次参加之后都让我更加迷恋一人独处,由衷地心想孤独是何等流光溢彩妙不可言!记得10年前在广州那所大学工作的时候,期末一次集体旅游,不知何故,几乎所有领导和同事都声情并茂地动员我务必参加一次。

我也并非老那么不通情达理,于是随大家上了旅游大巴。

一路青山绿水白云蓝天花香鸟语阳光海滩,车移景换,心旷神怡。

只是不巧我和领导坐在一起,一个劲儿歪头盯视窗外毕竟有些失礼,却又不知和他说什么好。

交谈如沙漠里的水,刚流出就渗进沙子不见了——讲课写文章我或可不时妙语连珠,而此时硬是搜刮不出词来。

下午烧烤,之后转去娱乐厅卡拉OK撒欢儿跳舞。

我溜边走了。

独自沿田间小路缓步前行。

晚风,稻田,远村,归鸟,蝉鸣,脚下泥土和荒草亲切的感触。

我爬上一座山冈,在山坡草丛中弓身坐下。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名小说代表作《百年孤独》中学生读书笔记分享体会PPT模板课件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名小说代表作《百年孤独》中学生读书笔记分享体会PPT模板课件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 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 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 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 一。
作品简介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住在远离海滨 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后来一家带着家人离开村子,外出 寻找安身之所,由于受到梦的启示决定定居下来,布恩迪亚 家族在马孔多的历史由此开始。
以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代表之一的魔幻现 实主义中最具特色。作家对于现实生活 中“非存在”的关注与敏感,体现在一篇 具体的小说中,它们不仅仅具有诗意的 优美,而且还具有了诗的高度,为小说 的叙事法则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这也 是魔幻现实主义在思想美学上的一个突 出贡献。
第三章
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
男性成员
家族中的男性成员,他们在某种程度 上是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 亚的精神继承者,何塞·阿尔卡蒂 奥·布恩迪亚是人类男性祖先的象征。 家族中第二大代男性成员所表现出来 的各种嗜好几乎涵盖了人类男性的各 种特质,只是在作家笔下表现得更为 集中、夸张突出。
02
主要人物
至于书中涉及的其他女性,其性格包含于家族主体女性中,起传宗接代的作用,但庇拉·特内拉尤为瞩目。 如果说家族内的女性是以乌尔苏拉为统率,那么族外女性的代表就是庇拉·特内拉。
乌尔苏拉在混乱不堪的家族后期就只是作者 引以叙述的线索而基本失去了实际能力。竭 力避免由性乱导致的灾难,却终于在既继承 她又是性欲占上峰的阿玛兰坦·乌尔苏拉的身 上得到了非循环的实现。
这里的男性自我叛逆中包含两种潜在意旨:一是俄狄甫斯情结—— 对母性的依恋与崇尚,无不显示男性对母性的依恋及强烈的占 有欲。二是类似禅宗出世,觉悟自性的宗教情结,他们陷入孤独不能自拔,用与世隔绝的禁欲来逃避人类罪恶的惩罚。这似乎是 在否定了男性价值体系后,作者重新构筑了或回归母性或彻底出世的两种终极模式,这难道是作者的双重认同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西亚.马尔克斯:不孤独的人生
一位低贱的电报发报员期望儿子成为一名有身份的律师,而叛逆的儿子为实现文学梦想依然放弃了法学专业。

父亲气得指着儿子诅咒:“你小子等着去吃纸吧。

”许多年后,当儿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直对儿子未读完大学而耿耿于怀的父亲终于喜笑颜开地说:“我现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发报员和最知名的父亲了。


早熟的青春
即便日后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也坚持认为自己不是读书写字的“好材料”,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想象力丰富再加上运气好”。

加西亚生在二十世纪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省一个依山傍海的小城镇。

小时候,他的最大的梦想是有朝一日成为魔术师。

加西亚十二岁时只身来到首都波哥大读中学,不久在那里邂逅了妹妹的同窗好友,一位有着埃及血统的东方女孩梅塞德斯·巴尔查。

梅塞德斯的美丽让情窦初开的加西亚神魂颠倒,他们一见钟情,第一次相遇,彼此就决定非对方不娶,非对方不嫁。

但他们少年时代的恋情很快就受到双方父母的干涉,而两人最终走到一起又苦苦熬了十三年。

中学时代的加西亚对文学的兴趣不是小说,而是诗歌,他还加入了学校里的诗社。

后来在与文学老师的一次交谈中,他被善意地告知自己的诗根本不像诗。

老师建议他还是写小说,因为诗歌与他无缘。

加西亚后来把他出版的第一本小说献给了这位文学老师,他说正是由于老师的“及时点拨”让他迷途知返,断送蹩脚诗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代文学大师。

流浪的日子
加西亚在父亲的期待下考入了波哥大国立大学攻读法律。

但学法律只是父亲一厢情愿,而非他本人的意愿。

加西亚的父亲指望他学有所成,希望他长大做一名律师,因为律师是通向上流社会的捷径。

加西亚对法律毫无感觉,他背着父亲中途辍学,并在一家报社谋到职位。

在报社工作的同时,加西亚坚持写作,其中《蓝宝石的眼睛》是加西亚的小说处女作,里面包括了他创作初期在刊物上发表过的短篇小说。

1950年,加西亚将自己修改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枯枝败叶》寄给阿根廷的一家出版社。

结果该出版社以“负责”的口吻给他回信劝他尽早放弃这个行当。

尽管这封信挫伤了加西亚,但他仍不死心,消沉过后,他接着将作品寄给其他出版社,结果却都是石沉大海。

直熬过五年后,终于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这部作品,但不幸的是加西亚不仅没拿到一分钱稿费,相反由于出版商的破产他还要支付一切出版费用。

加西亚的父亲一直不能原谅他放弃学业,尤其是不能原谅他放弃学习法律做律师的决定。

他认为儿子穷困潦倒的生活完全是他沉迷于不切实际的“文学创作”的结果,他再也不能容忍加西亚“瞎折腾”了,他要求儿子回到大学重拾法律专业。

为了不让父亲伤心,加西亚只好硬着头皮回到大学待了几个月,但很快又一次违背了父亲的意愿从学校逃了出来,他最终都没有完成大学教育。

愤怒的父亲知道后指着儿子诅咒:“你小子等着去吃纸吧。


不久,他的短篇小说《六点钟到的女人》获得了全国“短篇小说奖”。

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经济上的利益,他仍然一贫如洗。

同时哥伦比亚的政治气氛变得紧张,正值青年的加西亚怀着
无比热情的勇气投身革命。

他以匿名的方式创办了一份报道新闻和评述时事的副刊。

他的一篇时事报道惹恼了独裁政府,他受到了通缉,为了免去牢狱之灾,加西亚告别了同事,告别了已经当了十年未婚妻的梅塞德斯流亡到巴黎,后又去了罗马。

在罗马,他作为报社的驻外记者有了一份体面的收入,每月三百美元。

但好景不长,报社因为报道敏感的政治新闻被查封了,加西亚迫于生计又回到巴黎开始了流亡生活。

流落法国期间,加西亚完成了长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创作,尽管文学界的朋友们无不称赞这部优秀的小说,可就是没有出版商愿意出版。

他仍然过着潦倒的生活,等待成了生活中的全部希望,等待发薪的日子,等待出版社的回音他变得怀疑自己,怀疑这种无望的等待是否要陪伴他一生。

离开巴黎后,加西亚接受了委内瑞拉一家杂志社的工作回到了拉丁美洲。

并用回家探亲的短暂机会迎娶了梅塞德斯。

别样生活
婚后加西亚带着妻子一起来到委内瑞拉,很快他们就有了孩子,加西亚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已为人父的他必须拼命工作养家糊口。

经济的拮据让加西亚不得不厚着脸皮求助一位定居墨西哥的文学界朋友。

当他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墨西哥城时囊中羞涩得以至于买不起机票。

他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后,家庭生活的压力逼得他不得不超负荷工作,他开始创作电影剧本。

尽管他很努力,还是被说成是“蹩脚的三流编剧”。

这让他变得郁郁寡欢,他后来自曝说如果不是因为生计,他真想甩手不干。

“搞电影的都是土匪、白痴和文盲。

”但他还是得迎合他们,因为那些人出手阔绰,能给他提供面包……
繁忙的工作之余加西亚仍旧挤出时间去进行文学创作。

命运在1961年有了转机,那部让他痛苦了数年的长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终于出版。

另一部小说《恶时辰》在西班牙出版。

短篇小说集《格兰德大妈的葬礼》在墨西哥出版。

1965年秋的一天,加西亚夫妇和孩子们驱车度周末,突然在开车的那瞬间,他来了灵感。

他掉转车头匆匆赶回家把自己关进书房,一关就是十八个月。

当这部“难产”的书稿《百年孤独》问世时,加西亚已经变得胡子拉碴,瘦骨嶙岣。

这十八个月是他们最难熬的时间,梅塞德斯为了支持丈夫写作变卖了所有家产,他们已经债台高筑,最后连邮寄书稿的钱都没了,梅塞德斯用仅存的首饰支付了邮资。

经历了同样的寄出、退稿后,阿根廷的一家出版社终于出版了他的书。

《百年孤独》让加西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当他和妻子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时立刻就被人认出,他们受到了无数读者的疯狂追捧。

《百年孤独》被评论家誉为“美洲的圣经”,很快就风靡了整个西班牙语地区,接着又风靡了全世界,英文、德文、法文、俄文版等相继推出。

《百年孤独》让全世界的读者认识了哥伦比亚和加西亚·马尔克斯。

从此不再“孤独”
《百年孤独》的成功让加西亚·马尔克斯从此成为最不孤独的人,他的生活也失去了安宁。

每天他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和出版商,还有读者。

他的时间被这些无聊的琐事侵占,甚至有人恬不知耻地寄给他求爱信和裸体照片,加西亚变得很不愉快。

为躲避媒体和公众的注视,他把家从墨西哥搬到了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他回到打字机前继续他的创作,完成了《家长的没落》、《巨翅老人》、《幽灵船》等作品。

早在1969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就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有人持异议认为他的作品“不够分量”。

十几年后的1982年,他终于在众望所归中站在了诺贝尔奖的奖台上。

当他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第一个反应就是“我再也不是诺贝尔奖的候选人了”。

瑞典文学院给他的评语是:他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世界,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

获奖后的加西亚决定返回祖国哥伦比亚定居并创办一份言论自由的报纸。

但遗憾的是,几年后他还是离开了故乡并关闭了他的报社。

1983年后,加西亚离群索居,在墨西哥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

1985年,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发表,但此后他所有的作品都不及《百年孤独》所受的赞誉多。

晚年加西亚由于身体原因一直在墨西哥家里深居简出,有时也会隐姓埋名外出旅行。

他积极投身到反恐和哥伦比亚的禁毒事业中。

2000年,当古巴与美国因偷渡小男孩埃连的遣返出现危机时,加西亚义无反顾地站在了老朋友卡斯特罗一边,并撰写了《埃连陆上遇难》一文。

2020年,已过古稀的加西亚公开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并积极投身反战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