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
血液及血液成分预约、入库、贮存、出库、报废制度

血液及血液成分预约、入库、贮存、出库、报废制度一、预约输血科负责人根据临床用血预约需求情况,遵照血站送血日期(每周一、周四)时段向吉安市血站报送储血申请计划,以维持一定的库存血量,确保及时供血。
二、入库1、血站送来的血液制品,应由输血科专业人员对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①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②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血库工作人员对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签收后,并立即进行详细分类登记或输入电脑存档入库登记。
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等,同时保留“送血清单”,以备月底结算。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
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三、贮存1、及时将血液按血型、种类、采血日期分别依次排列存放于规定的冰箱内。
2、血库冰箱应置于阴凉、通风的房间,周围环境符合卫生学要求。
3、库血冰箱温度应控制在规定温度环境中,岗位当班时应注意观察冰箱温度,并作好记录。
当贮血冰箱温度自动控制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找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4、全血保存温度为4℃±2℃,血浆置-20℃,血小板保存温度22℃±2℃,轻轻震荡保存。
四、出库1、工作人员应根据采血时间先后依次发血。
2、发血时应该认真核对血型、编号等以及检查血液质量无异常,与取血双方共同确认后签字,并签署取血时间。
3、发血者需在出库表内登记血液去向,包括用血科室、患者姓名、病案号、用量、出库时间等,做好详细的登记和统计工作。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血液成分制备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分离和提取血液中的不同成分,以满足临床上的特定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成分制备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 术前准备在进行血液成分制备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工作环境清洁整齐,并摆放好所需设备和试剂。
然后,核对所需试剂和设备的数量和有效期限,确保其符合使用要求。
最后,进行必要的人员培训和健康检查,保证操作人员的技能和健康状态,以防止交叉感染等问题。
2. 样本采集血液成分制备的第一步是采集合适的血液样本。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程序和无菌要求进行采集。
首先,使用无菌方法消毒采血部位,然后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采血。
注意遵循采血容器的配对原则,确保采集的血液与之后的操作要求相符。
3. 血液分离采集好的血液样本需要进行分离以获得不同的成分。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法和过滤法。
离心法通过调整离心机的速度和时间来分离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
过滤法则通过过滤纸或滤膜来分离血液成分。
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并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血小板制备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对于治疗一些出血性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血小板制备过程中,首先需要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然后取得血小板上清液。
接下来,根据临床需要,可以通过加入适当的搅拌剂和保存液来处理血小板。
最后,将处理好的血小板分装到合适的容器中,准备好供临床使用。
5. 红细胞制备红细胞是血液成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具有携氧功能。
在红细胞制备过程中,需要通过离心分离和洗涤等步骤来获得纯净的红细胞。
首先,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然后将得到的红细胞沉淀进行洗涤,以去除杂质和外源性物质。
最后,根据临床需要,可以将红细胞进行保存和分装,以备临床使用。
6. 血浆制备血浆是血液成分中含有大量生理活性物质和抗体的液体部分。
在血浆制备过程中,需要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并将分离得到的上清液即为血浆。
血站血液制备科工作手册

血站血液制备科工作手册一、引言血站血液制备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收集、储存、检测和制备血液及其制品,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本工作手册旨在规范血站血液制备科的工作流程,保障血液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二、血液采集与储存1. 血液采集a. 采集前准备:确认献血者身份,检查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和献血史,确保符合献血条件。
b. 采血操作:采用无菌技术进行静脉采血,遵循规范的采血程序,确保采集到干净的血液样本。
2. 血液储存a. 血袋标识:每袋血液必须标注献血者信息、采血时间、采血护士签名等信息,确保血液来源可追溯。
b. 贮存条件:遵循血液贮存条件,确保血液质量。
三、血液检测与分型1. 血液检测a. 常规检测:进行血型、RH血型、传染病标志物等检测,确保血液安全性。
b. 质控检测:定期进行质控检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 血液分型a. 血型鉴定:根据献血者的血型进行分型,确保输血配型的准确性。
b. 血浆分离:对全血进行离心分离,获取血浆和红细胞等制品。
四、血液制品制备1. 血小板制备a. 血小板分离:采用离心法或血浆分离法分离血小板。
b. 血小板保存:采用适当的保存液保存血小板,确保其保存时间和质量。
2. 红细胞制备a. 红细胞分离:采用离心法分离红细胞。
b. 红细胞保存:采用适当的保存液保存红细胞,确保其保存时间和质量。
3. 血浆制备a. 血浆分离:采用离心法分离血浆。
b. 血浆保存:采用适当的保存液保存血浆,确保其保存时间和质量。
五、质量控制与记录管理1. 质量控制a. 设备维护:定期对制备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b. 质量监控: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对血液制品进行质量监控,确保制品质量。
2. 记录管理a. 制品记录:对血液制品的制备、储存、使用等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b. 质量记录:对质量控制过程进行记录,包括设备维护、质量监控等。
六、安全与危险废物处理1. 安全管理a. 人员防护: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血液成分的制备

血液成分的制备血液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生命液体,它由多种成分组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
这些成分在人体内各自扮演着重要的生理角色,维持着人体的健康运转。
而在医疗领域中,血液成分的制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液成分的制备过程,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措施。
一、血液成分的种类和功能血液成分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四类。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身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负责抵御病原体侵入和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则是血液止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在血管受损时聚集起来形成血栓,帮助止血。
而血浆则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含有多种重要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为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发挥关键作用。
二、血液成分的制备技术1.全血分离技术全血分离是最早被应用的血液成分制备技术之一。
它通过离心将血液分成红细胞层、白细胞层和血浆层,然后将这些成分分别收集。
该技术应用广泛,可以满足一般的临床需求。
2.血小板和红细胞的洗涤技术为了去除血液中的不需要的成分,获得更纯净的血小板和红细胞,洗涤技术被引入。
该技术利用洗涤剂将血细胞与血浆分离,并反复冲洗,去除血浆和不需要的成分。
洗涤后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可以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3.血浆的制备技术制备血浆的技术主要有冷冻沉淀和离心法。
冷冻沉淀法将血浆冷冻,然后通过离心将其中的冷冻沉淀层分离出来。
离心法则是通过离心将血液分离成红细胞层、白细胞层和血浆层,再将血浆收集出来。
这些技术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血浆用于输血、疗法和研究等用途。
三、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措施为了保证血液成分的制备质量和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的采血流程采血过程中需要确保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采血设备和器械要清洁消毒,保持无菌状态。
同时,采血者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避免病原体的污染。
2.合理的血液保存和运输血液样本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根据特定要求进行保存和运输。
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运输和领发

2,3-DPG的生理意义
2,3-DPG含量减少
氧解离曲线向左移
血红蛋白与氧亲和性增加
组织氧供给不足
P50是指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血氧分压,
可以反映Hb与O2的亲和力。P50增大,氧离曲线
右移,表示Hb与O2的亲和力小,P50减小,氧离
曲线左移,说明亲和力大。
现在您浏览到是十三页,共九十八页。
85
85
90
70
80
85
79
红细胞的特点
成熟红细胞不仅无细胞核,而且也无线粒体、
核蛋白体等细胞器,不能进行核酸和蛋白质
的生物合成,也不能进行有氧氧化,不能利
用脂肪酸。血糖是其唯一的能源。
红细胞携带O2, 自身不消耗O2, 其内电解质以
钾最多、钠含量较少, 与血浆的钾钠含量相反。
红细胞内Ca离子浓度低于血浆。
挥重要作用,具有保护膜蛋白、血红蛋白及酶蛋白的琉基不被氧化,还原高铁血红
蛋白等多种功能。
现在您浏览到是十页,共九十八页。
现在您浏览到是十一页,共九十八页。
成熟红细胞的糖酵解特点:
红细胞糖酵解的特点是在酵解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1.3-DPG转变
成2.3-DPG,后者再脱磷酸变成3-PG,并进一步酵解产生乳酸。
红细胞ATP的功能(红细胞内糖代谢的意义)
1.
维持Na+-K- ATP酶(钠泵)功能。通过ATP 提供能量,
维持K+ 的浓度在红细胞内比血浆高5倍。所以, 红细胞
产生的ATP主要用于维持红细胞膜Na+-K- ATP酶酶的
正常功能, 以保证红细胞的离子平衡。
在保存过程中, 红细胞膜和膜蛋白的损伤以及葡萄糖的
血液成分制备及保存

各种晶体盐红细胞保存液:
枸橼酸 保存液 钠 2H2O
枸橼酸 H2O
葡萄糖 磷酸二 无水 (g/L) — — — — 0.275 0.550
比率
氢钠 H2O 腺嘌呤 保养液 ml:血 ml
(g/L) (g/L) (g/L) (g/L) ACD-A ACD-B CPD CP2D CPDA-1 CPDA-2 22.0 13.2 26.3 26.3 26.3 26.3 8.0 4.8 3.27 3.27 3.27 3.27 24.5 14.7 25.5 51.1 31.8 44.6 — — 2.22 2.22 2.22 2.22
(五)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1.概述:红细胞代谢速度取决于保存温度,把保存温度降至 红细胞代谢率几乎停止,以达到延长红细胞保存期的目的。 在冰冻过程中,为防止血液结冰,破坏细胞内结构,可加 入防冻剂。 细胞内防冻剂:甘油、二甲基亚砜 细胞外防冻剂:羟乙基淀粉
红细胞低温甘油保护剂 甘油(g/v)79.2%、葡萄糖(g/v) 8.0%、果糖(g/v)1.0%、EDTA·2Na(g/v)0.3%,用注 射用生理盐水配成40%甘油应用液。
(二)浓缩红细胞
1.制备:用离心方法将采集到二联袋内的全血分离出部分血浆制备而成的红 细胞成分血。 2、质量标准 (1).含有全血中全部的红细胞、白细胞、大部分血小板和部分血浆。 (2).红细胞比容为0.65~0.80。 (3).1U红细胞容量为120ml±10%。 (4).血红蛋白不低于45g/单位。 (5).200ml全血分离出的红细胞为1U的浓缩红细 胞。 3.保存和运输 浓缩红细胞保存在2-6℃。含ACD-B、CPD保养液的浓缩红细胞保 存期为21天,含CPDA-1保养液的保存期为35天。运输温度2-10℃。
浅析血液成分的制备及保存

是将采集到 的全血放入无菌多连袋 中, 离心后用手工方法 将其分为不 同的成分血 。 其优点是 比较经济 , 操作简单 。 但
也 有 下 列 缺 点 : 1重 复性 较 差 ;2 去 血 小 板 血 浆 ( P ) () () PP、
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 R ) P P 和浓缩血小板( C 制品中易污染 P) 其他细胞 ;3 必须配备血袋封 口机 ;4对血液成分的重量 () () 无法设立对照和记 录;5 制备浓缩血小板较为 困难 ;6 无 () () 法进行标准化 和条行码识别处理 。 . 22 另一种方法是将 采集 到的血液放入无菌多连袋 , . 离心 后用 自动血液分离机将其分离并装入别 的无菌袋中。其优 点如下 : 1可以进行条形码识别 、 () 数据 记录和血液分 离过 程 中的信息传递 , 整个分离 过程进行 控制 ;2 可以 自动 对 ()
中 国 中医 药 咨讯
・
21 年 4 00 月上 第 2 卷 第7 期
Ap i rl 2 0 01 Vo. 1 2 No 7 .
9 ・ O
Ju l f iaTrdt n lC i s diieI fr t n o ma n a io a hneeMe cn nomai o Ch i o
一
盐类和各种离子等 ; 白膜层主要包括富含血小板 区、 富含淋
巴细胞区 、 富含单核细胞区和富含粒细胞区 , 这些有形细胞 比重接近, 因此 聚集在 白膜层 ; 红细胞层可简单分为年轻红
细 胞 和正 常 红 细 胞 , 由于 二者 处 于 红 细胞 的不 同 生长 时期 , 因 此 比重 略 有差 别 。 根据 全 血 离 心 后 分 层 的 原 理 , 以将 可
成分制备后 , 要注意保存 。
血液成分是如何制备的呢

血液成分是如何制备的呢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说“输血”,其实,临床上在为病人输血的时候,常常使用的都是血库中的“血”,其实,血库中的“血”并不是我们献出去的全血,而是经过分离、提纯过后的血液成分,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有疑惑了——血液成分是如何制备出来的呢?接下来笔者就来为大家大致讲解一下血液成分的制备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初步了解血液成分的制备。
1、浓缩红细胞的制备浓缩红细胞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制备它所用的方式也是非常经典,一般来说,我们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血浆分离出来,并依据血浆移出量的不同,让红细胞比容保持在70%-90%之间,70%的红细胞是最佳的,也是最方便进行输注的。
浓缩红细胞的制备方法如下:(1)离心法:离心法是非常经典的制备方法,首先,我们采集全血时应该使用二联塑料血袋,并将采集到全血的血袋与转移袋一同夹持,使血袋上部鼓起并直立在离心杯中,成对的离心杯放入离心机,盖好外盖并调节好离心时间和温度(一般为5kg离心7分钟,温度为4摄氏度±2摄氏度,如果离心机性能较差,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和延长离心的时间),这样这可以使红细胞快速下沉。
血浆挤压器的两个夹板中间放上血袋,并把分浆管与血袋之间的堵头取掉,血浆就会流向转移袋,将封口热合,并将转移袋与血袋之间连接的分浆管切断,即可得到血袋中的浓缩红细胞。
(2)自然沉降法:自然沉降法的核心就是“自然沉降”,在沉降时,我们需要把血袋挂在温度为4摄氏度±2摄氏度的冰箱中,让红细胞自然沉降,时间为一到三天,或是直接将血袋倾斜七到八十度角,立在该温度下的冰箱中,要用的时候,就使用一次性分浆器将血浆分离出来,这样我们就获得了浓缩红细胞。
2、洗涤红细胞的制备洗涤红细胞指的就是洗涤过的红细胞,这种红细胞除了血小板和白细胞量有所降低以外,血浆蛋白也残留得很少,大约仅为原总蛋白的百分之一甚至更低,一般使用生理盐水,经过三到六次的洗涤,方可得到洗涤红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多补充水分,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避免饮酒,保证充足的睡眠;
血液保存
全血采集后应尽快在合适的温度下保存血站内采血,血液应及时储存至 4±2℃ 在采血车或采血屋,采出的血液要按一定条件进行储存和运输。 一般情况下,在采血后2小时内,应将血液快速冷却到22±2 ℃,并在
此条件运输。库存血发往临床用血等处。温度应在2~10 ℃最长运输时间
磷酸化
ATP
蔗糖
⑷抗溶血剂
山梨醇 甘露醇
具有缓解红细胞溶血的功能和 加固细胞膜的作用,而不影响 红细胞代谢
目前国际上使用较多的是甘露醇,它的用量很小,一 般在1%以下。
血液保存液
ACD保养液 (枸櫞酸盐-葡萄糖-枸橼酸)pH5.03 21天
加入磷酸盐
可提高PH使2,3-DPG下降速度减慢
CPD保养液 (枸櫞酸盐-葡萄糖-枸橼酸-磷酸盐) pH5.63 21天
标 本 处 理 及 保 存
献 血 现 场 整 理
穿刺部位的选择 应选择无损伤、炎症、皮疹、皮癣、疤痕的皮
肤区域为穿刺部位。上肢肘部清晰可见、粗大、充盈饱满、 弹性好、较固定、不易滑动的静脉;
☆常选择的静脉主要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
穿刺部位消毒 用无菌棉拭蘸取适量使用浓度消毒剂,以穿刺点为中 心,自内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拭,消毒面积不小于6 cm×8 cm。作用 1~3 min 。宜消毒2~3遍。不应触摸已消毒的皮肤,不应靠近已
献血后注意事项的告知
1 应当印制献血后注意事项,并将其发给每位献血者。 1)穿刺点上的敷料应保留至少4小时; 3)献血后24小时内不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 4)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如果存在献血前没有如实告知的可能影响血液 安全的高危行为,或者献血后感觉明显不适或异常,请其及时联系工作人 员。 2 献血后注意事项主要有:
第八章 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
学习要求
• 1、血液及血液成分的种类有哪些? • 2、全血的采集过程? • 3、全血的特点和保存? • 4、悬浮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 • 5、少白细胞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 • 6、洗涤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 • 7、血小板的制备和保存? • 8、血浆的制备和保存? • 9、冷沉淀的制备和保存?
肝素
抗凝血酶Ⅲ
EDTA·2Na
Ca
⑵提供红细胞的能量代谢葡萄糖
枸橼酸
+
枸橼酸钠
+
葡萄糖
葡萄糖用于维持红细胞代谢,氧化功能,延长红细胞的 保存时间。 枸橼酸可防止高压灭菌葡萄糖的氧化反应 葡萄糖的在血液中浓度应为0.5%~l%,以0.5%为宜
⑶提供红细胞的能量代谢--腺嘌呤
提高ATP水平和活性的另一办法就是在保存液中加入 少量腺嘌呤,可以促进ATP的生物合成,有利于红细 胞活性的维持。 腺嘌呤 磷酸腺苷(AMP)
白蛋白 白蛋白 浆 球蛋白 血血 浆 球蛋白 (50﹪~60﹪) 纤维蛋白原 (50 ﹪~60﹪) 纤维蛋白原 — — + 溶 质 电解质:Na + 、K++ 、Ca2+2+ 、Cl 、 HCO 等 3 — — 溶 质 电解质: Na 、 K 、 Ca 、 Cl 、 HCO 3 等 血液 (8﹪~9﹪) 气体 血液 (8﹪~9﹪) 气体 激素 其它有机物 代谢终产物 激素 红细胞 有机营养物 其它有机物 代谢终产物 血细胞 白细胞 有机营养物 (40﹪~50﹪) 红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 白细胞 (40﹪~50﹪) 血小板
血液制剂。即包括血细胞和血浆的所有成分。
国际上一般以450毫升全血为1单位,
★我国则以200毫升为1单位
全 血 采 集
采 集 前
采 集 中
采 集 后
工 场 作 所 人 员
采 采 静 献 血 脉 消 穿 采 集 血 器 选 毒 刺 集 结 员 材 束 择
注 意 致 事 谢 项
留 标 本
标 识
热 合
血 液 保 存
一· 血液及血液制备的概述
㈠血液常识-血液组成 正常人血液容量与体重密切
相关,一般为体重的8-9%,其中血浆占55-60%
;血细胞占40-45%。血浆中绝大多数为水分,
占91-92%,其中固体成分只占8-9%;固体成分 中,主要是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和各种凝 血因子,其他为少量无机盐类和有机物质。血细 胞则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消毒的皮肤讲话。
热合 ⑴分段热合血袋导管,以供交叉配血、血型复查和血液标本保存使用。 血袋应保留注满全血的导管至少20 cm。 ⑵ 在热合过程中不应用力牵拉或扭转导管,待焊极松开1~2秒后方可 取出已封口的导 ⑶应检查热合部位,如有渗漏,则重新热合,并评估对血液无菌性的影 响。 ⑷ 热合分离针头,将其放置在利器盒内。
狭义的血液成分制备 血细胞成分、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 广义的血液成分制备
血浆衍生物(plasma derivatives)血浆蛋白制品或
血液制品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浓缩物等
㈢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医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全血的制备和保存
㈠全血制备 全血:将一定量的血液采集到含有保养液的采血袋所制成的
水 ( 91﹪~92﹪) 水 (91﹪~92﹪) 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
全血
占体重8% 50kg:4000ml
血浆
55-60%
血细胞
40-45%
㈡血液成分制备 将采出来的全血,用物理方
法分离成体积小、纯度高、临床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的单一血液成分的技术称为血
液成分制备。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 的血液成分的制备。
加入腺嘌呤
可以促进ATP的合成,利于红细胞活性的维持
CPDA保养液 (枸櫞酸盐-葡萄糖-枸橼酸-磷酸盐-腺嘌呤) pH5.63 35天
表1 各种血液保存液配方成分
⒉全血的保存特 全血保存温度控制在4点 ℃±2℃保存液CPD CPDA-1
1.血小板4℃保存24小时丧失50%活性,保存48小时更为显著,72小时 虽形态正常但已失去止血功能; 2.中性粒细胞4℃保存4--8小时丧失大部分功能,24小时丧失全部功能; 3.Ⅷ因子4℃保存24小时活性丧失50%。因子Ⅴ保存3天丧失活性可达 50% 全血并不全,因此国内外把全血作为制备各种血液成分的原料。
不应超过24小时
㈡全血的保存
⒈血液保存需要解决的问题
血液凝固 需解决的问题 红细胞溶血 放氧能力下降
• • • •
抗凝剂 红细胞营养代谢 抗溶血剂 改善放氧 保存容器Biblioteka ⑴血液抗凝剂枸橼酸钠
原理
应用
Ca
全血及血液成分保存的抗凝剂 实验室检测血液标本的抗凝 及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的抗凝 实验室检测血液标本的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