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简介

合集下载

道教考试知识点总结

道教考试知识点总结

道教考试知识点总结一、道教简介道教是中国的一种主要宗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道教主要教导的是“道”,认为万物皆有道,要顺应自然、遵循道德准则,追求心灵的洁净和精神的自由。

道教主要分为道家和道教两个派别。

道家主要注重“道”,强调通过修炼道法,达到身心的和谐,追求长生不老;而道教则围绕诸多神祇、崇拜神仙,发展出了一套体系完备的宗教仪轨。

二、道教的基本理念1. 道与道德道教中的“道”是一种宇宙的原则或者法则,是超越一切的存在。

它是大自然的规律,无处不在,包容一切。

而“道德”则是遵循“道”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

2. 阴阳五行道教对宇宙的认识主要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之上。

阴阳代表了宇宙的动态变化,五行则代表了宇宙的物质构成。

在道教的传统中,对于宇宙的一切都能用阴阳五行来阐释。

3. 长生不老道教强调通过修行、炼丹、服用仙丹,追求长生不老的目标。

道教发展出了密宗、丹道、内丹术等实践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手段来达到长生的目标。

4. 神仙教道教所崇拜的是各种神祇和神仙,认为他们可以庇佑人类,保护世间百姓,实现人类的愿望。

这些神祇多数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

三、道教的主要经典道教有众多经典著作,主要有道德经、道藏、无上文经、中庸通辩和太上清净玉册、周易等。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道德经,被誉为道教的经典之一。

4. 道教的历史影响道教在中国古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对于中国文化的智慧、医学、科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

5. 道教的布教传播道教的传播主要包括民间传播和官方传播两种方式。

道教的祭祀、庙宇、道观、道士等都是它的传播方式之一。

在中国,由于政府的支持,道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6. 当代道教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道教在传统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的改革,使道教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普及。

以上就是对于道教考试的基本知识点的总结。

这些知识点是道教的基础常识,也是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深化的内容。

道教文化:传统道家流派和典籍简介

道教文化:传统道家流派和典籍简介

道教文化:传统道家流派和典籍简介
传统道家流派和典籍简介中国传统道家包括老子学派、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庄子学派、玄学派、道教学派六个派别,老子学派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关尹,代表作是《道德经》;杨朱学派代表人物是杨朱,没有著作传世,《列子》中的杨朱篇只具有参考价值;庄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代表作是《庄子》;玄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郭象、竹林七贤、陶渊明等人,代表作是《列子》、《大人先生传》、《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桃花源记》、《世说新语》等,黄老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慎到、彭蒙、田骈等人,其代表作是一系列的辉煌巨著,如《鹗冠子》、《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

此外,王充的《论衡》也是黄老道家的名著。

道教学派以葛洪、成玄英、司马承祯、陈抟等为代表,其代表作是《道藏》。

另外,最近由于考古,新发现了一些道家经典,如《帛书本老子》、《黄帝四经》、《竹简本老子》、《恒先》、《太一生水》、《文子》残简、《道藏敦煌遗书》等。

道教文化与民间习俗

道教文化与民间习俗

庙会:庙会的源泉在于远古时期的 宗庙社郊制度——祭祀。庙会起源于寺 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 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 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 动,所以叫“会”。庙会是中国民间 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它的 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 息息相关。在各地方不同的庙会上, 亦有祈子、祈福求财、求医祛病、卜 问吉凶等活动。
祭灶神:又称送灶神,汉族节日,灶 王爷又称灶君,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民 间传说灶神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因贫困 而死;玉皇大帝哀怜他,封他为“九天东 厨司命灶王府君”,派他到人间作督善之 神,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随着岁月流逝 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 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 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 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在对民间神祀的指导方面, 更加突出的是道教的“基层”神 道城隍、土地、灶君等。总之, 道教文化在中国民间活动的方方 面面均有所反映,对中国民俗影 响深远,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有重大意义,对于维护社会安定 也起到重要作用。
在现今,科技的发展尽管使得大部分 人们对于鬼神的敬畏感降低了很多,道教 在城市中的存在感已经大幅降低,但是在 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仍能看到道教的踪迹, 如农村建房屋的选址、布局,农村门上挂 照妖镜等。
三、道教文化与民间祭祀
祛病消灾:古人生病了往往请道士,道士 用法术驱逐致病的妖孽鬼祟。这种驱妖的法事 场面一般比较大,《红楼梦》里面就有相关章 节描述贾府请道士做法驱妖,由此可见道教对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习俗影响之大。近代民间仍 有请道士做法祛病的习俗。
丧葬:古代人死后家中要请道士或和 尚来做道场“超度”亡灵。在湘西、鄂西 和贵州、浙江等地仍有为亡人“开路”、 “打绕棺”、“接煞”等习俗。

道教建筑

道教建筑

邱祖殿 纯阳殿 三官殿 四御殿 三清殿
灵官殿
山门
道教建筑山门
山门殿
邱祖殿
纯阳殿 三官殿 四御殿
三清殿
灵官殿 山门
组成:山门殿 幡杆 华表 供奉:门神 土地爷 华表 幡杆
道教建筑灵官殿
邱祖殿
纯阳殿 三官殿 四御殿
灵官殿 供奉道教的护法神王灵官,王灵官相当于佛教中的韦驮。其形象通常 是赤面、三目、披甲执鞭、足踏风火轮。 灵官殿两侧,往往还配祀四元帅。它们是:飞天神王马元帅(三只 眼),黑虎降魔赵元帅(骑黑虎、执钢鞭),东岳太保温元帅(青脸红 发),精忠报国岳元帅(红脸)。
道教建筑
道教简介 道教建筑布局 道教建筑实例
道教简介
中国本土宗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道教是继承华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之血脉,从敬天祭祖到殷商时代 天神崇拜,春秋战国的黄老道家,秦汉时期神仙方术以及民间信仰和东汉“五斗米道”,“太平道”一 路走来的。是中华国人文化催生的,乃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 化的沃土之中。 据道经记载,道教起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传至世间则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 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故以黄帝为纪元计,道历至2014年已有4700多年。
三清殿
灵官殿 山门
供奉:王灵官
道教建筑三清殿
邱祖殿
纯阳殿 三官殿 四御殿
三清殿 道教宫殿的主殿。 “三清”: 天宝君,又称“元始天尊”,居于玉清境,手持宝珠,居中; 灵宝君,又称“灵宝天尊”,居于上清境,手持阴阳镜,居左; 神宝君,又称“道德天尊”(即老子),居于太清境,持扇子,居右。
三清殿
灵官殿 山门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 无极:道; 无极 太一:炁; 太极 两仪:阴、阳; 两仪 “无极”原指“无边际,无穷尽”出自《庄子·逍遥游》,也指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指称道的终 极性的概念。“无极”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没有中心”的意思。代表着上古华人对宇宙大爆炸之 前状态的抽象理解。既没有中心又没有边界,这种状态当然是无穷无尽“混沌”。

道家介绍 ppt课件

道家介绍 ppt课件

道家文化在中国音乐、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 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 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
道家哲学也对中国政治活动提供了活络的空间,使中国知识 分子不会因太强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执着于官场的追逐 与性命的投入,能更轻松地发现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 智慧。
道家重要思想。
•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 • 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 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 主的“道”的哲学。
•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 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道家强调得更多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 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 之道。
哲学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对后世的影响。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比起儒家更为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 上“儒”为表象,“道”为实质,以致世人忽视而已。
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 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
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 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炼丹。
道家在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这么多的门徒, 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 特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 值与生命力。
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
道家简介
目录
一:道家发展历程。 二:道家重要思想。 三:道家对后世的影响。
道家
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 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 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道教文化Word 文档

道教文化Word 文档

道教文化1、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在汉朝末年创立的。

道教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以道学、仙学、神学和教学为主干,并融入医学、巫术、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

内容讲求长生不老,画符驱鬼。

道教创立后尊老子为教主。

2、简介道教[1]以"道"名教,对老子之道一要学习,二要信仰,三要继承。

四要发扬。

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其教义就是以"道"及"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

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

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

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

其奉行者为天道。

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

其运行受之于地道。

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

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

鬼,指人之所归。

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

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

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

道教在中国发展的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道教文化极其高雅,极其通俗。

亦其中一部分已演化为民间世俗,成为劳动群众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3、内容道教文化纷繁绚灿,包罗万象,其内容庞杂多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道教神学在道教文化杂而多端的内容当中,有一个核心,就是道教神仙信仰。

道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宗教,具有一套自己的神学理论,有一种能够吸引人们进行追求的宗教信仰目标。

道教的影响与现代社会主义

道教的影响与现代社会主义

道教的影响与现代社会主义道教简介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熟于东汉,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道教主张“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追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境界。

道教强调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宇宙观念,将其应用于医学、养生、哲学、术数等领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关系1. 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道教强调“道法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一观念在现代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现代社会应借鉴道教的理念,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无为而治与简政放权道教倡导无为而治,强调政府应减少干预,让民间自主发展。

这一观念对现代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现代社会应简化政府机构,降低行政成本,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民间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 人文关怀与共同富裕道教关注民生,强调人文关怀,提倡扶贫济困、互助互爱。

这一观念与现代社会主义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相契合。

现代社会应关注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4. 精神追求与精神文明建设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精神境界,强调内心修炼、德行修养。

这一观念对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现代社会应重视精神文化需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道德素质。

5. 医学养生与健康中国道教在医学养生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如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理论,对现代社会主义健康中国战略具有指导意义。

现代社会应挖掘道教养生文化,推广中医养生理念,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结论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观念对现代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深入研究道教文化,挖掘其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契合点,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道教文化中的封建迷信成分,加以批判和改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主义事业。

关于道教的简介

关于道教的简介

关于道教的简介1.道教道教三祖:道教以始源於黄帝,乃尊黄帝为始祖,以阐扬道学精义的老子为道祖;以组成道教的张道陵为教祖。

道教别称:道家、黄老、老氏、玄门、道门道教思想:除"人君南面之术"外,还有阴阳五行思想和神仙思想2.道教发展史战国中期,齐国,兴盛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道教西汉时期,文帝景帝两代以 "清静无为"之学治理天下,与民修养生息,对于社会的各种生产活动及老百姓的生活,尽量不加干涉,任其自然发展,遂形成了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主的政治学说,世称"人君南面之术",史学界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是故,黄老之学,蔚然而兴。

魏晋时期,道教分化为士族丹鼎道教和民间符水道教。

茅山道人葛洪将道教神仙方术和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构建了一套长生成仙体系,为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

老庄玄学盛行,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

隋朝实行佛道并重政策,隋文帝使用道教名词"开皇"作为开国年号,苏元朗开启了内丹学说,隋朝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时期。

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

唐高祖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唐太宗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

唐高宗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玄宗时期基本已经完成,道教发展到全盛,社会上的崇道之风发展到极致。

元朝前期,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以74岁的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为全真道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朝道教最大的特点是世俗化和民间化。

明朝诸帝都对道教采取了尊崇的态度:明太祖推崇城隍和土地,在全国各地建设了成千上万座城隍庙和土地庙;明成祖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对全真道士张三丰及其门派极为尊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
发布时间:2017-10-23 02:30文章来源:国家宗教事务局研究中心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在汉代黄老道家思想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及鬼神信仰,于东汉末年形成的。

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成熟,在隋唐北宋达到鼎盛。

南宋金元时期,道教出现新的教派,教义和道法都有改变。

明清时期,道教随着中国传统社会进入晚期而日益衰微。

新中国成立后,道教界进行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使道教的面貌焕然一新。

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实现了全国道教徒的大联合、大团结。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将“道”作为最高信仰,从中演化出最高的神灵,构建了庞大的神仙体系。

道教认为道可以修得,修炼的最终目的是得道成仙。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奉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元代后期,道教各宗派逐渐合流,最终形成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并立的格局,延续至今。

全真派由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士必须受戒方能名登“仙籍”。

全真派道士为出家道士,不结婚、素食,住在道观里。

正一派源远流长,于元代最终形成。

授箓是正一派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道士“修真成仙”的重要条件,只有受箓才能“名登天曹”。

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绝大部分不出家。

道教的神仙谱系复杂庞大,主要有三清、四御、星神与四方之神等。

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道教崇奉的最高神。

四御为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

玉皇大帝是民间最受崇拜的天神。

星神与四方之神:道教把诸星视为星君,主要有北斗七星。

斗姆元君是北斗七星之母,又称斗姥,最受尊崇。

四方之神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北宋时改称玄武为真武,最受崇拜。

道教的主要仪轨有斋戒、坛醮等。

道教的主要道术有外丹、内丹和符箓等。

道教的主要节日有: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天师张道陵诞辰、太上老君诞辰、东岳大帝诞辰、吕纯阳祖师诞辰、关圣帝君诞辰、灵宝天尊诞辰、元始天尊圣诞,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