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电视系统实验指导书广播电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原理实训指导书

广播电视原理实训指导书

北京联合大学内部讲义广播电视原理实训指导书万平英自动化学院实训一广播与广播电视频道一、实训目的使学生了解北京地区广播与开路电视频道占用情况,有线电视频道占用情况,增进理论与实际知识的结合,加强先修课与后续课的联系。

二、实训器材报刊、杂志、书籍、网络等各种媒体。

三、实训原理广播与电视频道占用有其自身的规律。

广播与电视种类不同,每一个栏目每一个频道承载的内容不同,但其共同点都是进行相应技术处理后通过射频进行传输的。

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调研,列出北京地区不同种类的广播和电视的载频,即对应的电台和电视台。

四、实训方法和步骤:1、调研电视频道占用情况。

包括中央台、北京台、各区县台的开路与有线频道占用情况。

2、调研广播频道占用情况。

包括中央、北京、各区县的无线广播频道占用情况。

五、实训报告要求1、将调研结果列表。

电视频道按开路和有线列出两个表格,并示出对应的电视台;广播频道按调幅和调频列出两个表格,并示出对应的广播电台。

2、回答问题(1)各类广播与电视的射频带宽是多少?载波频率与其高端频率、低端频率的关系?(2)调幅、调频广播的中频频率是多少?电视图像中频和伴音中频频率是多少?实训二广播电视系统一、实训目的使学生学会系统的综合及知识的总结积累。

二、实训器材相关广播与电视书籍与器材。

三、实训原理已学过的广播电视原理、数字视音频基础等课程,为广播电视系统的组建打下基础。

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相关技术,设计出广播电视系统方案。

四、实训方法结合广播电视原理、数字视音频基础等课程所学内容,通过对相关知识、相关技术的调研学习,深入研究广播电视系统组成,全面掌握广播电视涉及的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广播电视系统组成方案。

五、实训报告要求画出模拟广播电视系统和数字广播电视系统的电原理框图,并叙述信号流程及各部分信号处理技术。

模拟广播电视系统一个全模拟信号的广播电视系统,可归纳有信源、变换器、信道、反变换器和接收终端组成。

教育电视系统实验摄---像系统基本操作(2)

教育电视系统实验摄---像系统基本操作(2)

《教育电视系统》实验指导手册指导教师:班级:学号:姓名:实验二摄像系统基本操作(2)一、实验仪器设备:松下NV-MD9000EN、NV-MD10000及SONY198P摄像机二、实验学时:2学时三、实验地点:影视制作实验室四、实验目的熟练掌握摄像机的4个操作要领——平、稳、匀、准。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摄像机的4个基本操作要领为了更好地利用摄像机拍摄出质量优良的画面,摄像人员必须掌握摄像的基本操作要领。

1.平a)“平”的含义:是指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不能倾斜。

b)在绝大多数的摄像画面中,不是有水平线条就是有垂直线条,如果画面中的这些线条不是歪就是斜,便会给观众造成某种错觉。

这是摄像中的一大忌讳。

c)如果是肩扛摄像机操作,应当利用画面中景物的垂直线,站立的人物或水平线条作为参考,校正寻像器边框与这些线条相平等,大体就可以做到“平”的要求。

d)如果是使用三脚架拍摄,确保画面地平线的关键是摆平三脚架。

2.稳拍摄的画面要保持稳定,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动。

如果画面不稳定,就会给人以不安全的感觉,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画面的稳定是对摄像人员的基本要求。

操作时一般多为两种方式:支架式和手持式。

1)支架式:即摄像机固定到摄像机三脚架云台上,摄像师握住摇把和调焦杆,用眼睛贴近寻像器取景构图,以此来进行拍摄的方式。

e)调节三脚架的高低,以及水平。

对运动镜头拍摄时,应预先将云台的锁扣拧松,使摄像机能上下左右摇动。

f)演播室内使用时通常用摄像机遥控器,遥控器的左把手上有聚焦杆,右把手上有变焦杆,分别由左右手控制。

利用三脚架拍摄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获得稳定的画面,尤其在使用长焦镜头的情况下,也能得到稳定的画面。

因此在电视节目制作中要尽量作用三脚架。

2)手持式:a)肩扛的姿势:又可分为站姿和跪姿站姿:肩扛摄像机正对被摄物,两脚自然分开,重心在两脚中间。

右肩扛着摄像机,右手把在扶手上,并操作电动变焦以及录像机的启停。

左手放在聚焦环上进行焦点调节,并作为支撑点;右眼贴近寻像器,观察图像构图。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电视系统》实验指导书doc《广播电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电视系统》实验指导书doc《广播电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电视系统》实验指导书doc《广播电《教育电视系统》实验指导书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方向:教育技术学信息传播工程学院二00六年八月实验一了解电视机的工作原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视机内部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2.认识标准彩条信号3.验证复合同步信号二、实验器材1.具备行场同步调剂功能的彩色电视机三、实验说明未经教师指导请勿擅自打开电视后盖,以免高压击伤。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认识彩色电视机的内部结构,了解扫描原理彩色电视机用彩色显像管来显现彩色图像。

彩色显像管的荧光屏上涂敷着三种荧光粉,在个自的电子束鼓舞下,发出红、绿、蓝三种基色光。

在显像时,三种基色光重现被传送图像的红、绿、蓝三幅基色图像。

依照空间混色原理,在正常距离下观看图像时,便看到一幅相应于红、绿、蓝三幅基色图像混合色调的彩色图像。

在电视技术中,所谓扫描确实是电子束在摄像管或显像管的屏面上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的运动。

一帧图像的传送和重现是靠电子束进行行、场平均扫描完成的。

而电子束要完成扫描任务必须依靠偏转线圈。

在显像管中,电子束的扫描确实是由其管颈上的两种偏转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作用而实现的。

使电子束作水平方向扫描的偏转线圈叫行偏转线圈,使电子束作垂直方向扫描的偏转线圈叫场偏转线圈。

2.认识标准彩条信号标准彩条信号是由彩色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一种测试信号,常用来对彩色电视系统的传输特性进行测试和调整。

标准彩条信号是用电的方法形成的一种电信号,它在接收机或监视器上显示为八条等宽竖条。

自左至右依次为白、黄、青、绿、品、红、蓝、黑。

3.验证复合同步信号复合同步信号包括行同步信号和场同步信号。

为了正确地再现电视台发射的图像,要求发送和接收信号必须保证频率和相位一致,否则重现的图像就不正常。

当接收端的扫描初相位与发送端不同步时,就会显现重现图像分裂现象。

行扫描发收相位不同步时,图像左右分离,场扫描发收相位不同步时,图像上下分离。

行扫发收相位不同步时,图像左右分离场扫发收相们不同步时,图像上下分离下图左,f H高;图右,f H低。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实验参考指导书-仅供参考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实验参考指导书-仅供参考

实验 日期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复习 考试
考勤 得分 满2
预习 得分 满3
报告 得分 满5
考试 得分 满 10
实验 总分
辅导员 签字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包括考勤纪律(正常 2 分,迟到或早退 1 分,表现较差的 1 分,旷课 0 分) 、实验预习(按认真程度分 1-3 分) 、实验报告(按认真程度分 1-5 分)和期末实验考试(口头表达+实验操作)四项。 (2)成绩评定:实验成绩占本课程的 30%,共 30 分。其中考勤、实验预习、实验报告 共占 50%、实验考试占 50%。实验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 说明:1.旷课学生的考勤、实验预习、实验报告均为零分。按照实验项目打分。 2.实验时间不得轻易擅自调整,如有调换需提前告知实验指导教师。 3.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并填写实验预习报告,预习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实验室。 4.实验中带着预习报告和实验指导书,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5.实验后进一步完善实验报告,写好实验总结,可对实验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 6.本次实验交上一次实验报告,不得拖延。主要是整理相关的知识点。 7.实验报告不得缺项、不得相互抄袭、书写要认真清晰。
(a) 逐行扫描
(b) 隔行扫描 图 7-01 图像的光栅扫描 在非隔行扫描中,电子束从显示屏的左上角一行接一行地扫到右下角,在显示屏上扫一 遍就显示一幅完整的图像,如图 7-01(a)所示。
5
教育传播技术学院----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2008-2009 第一学期使用
在隔行扫描中,电子束扫完第 1 行后回到第 3 行开始的位置接着扫,如图 7-01(b)所示, 然后在第 5、7、„„,行上扫,直到最后一行。奇数行扫完后接着扫偶数行,这样就完 成了一帧(frame)的扫描。由此可以看到,隔行扫描的一帧图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由奇数行组成,称奇数场,另一部分是由偶数行组成,称为偶数场,两场合起来组成一 帧。因此在隔行扫描中,无论是摄象机还是显示器,获取或显示一幅图像都要扫描两遍 才能得到一幅完整的图像。 在隔行扫描中、扫描的行数必须是奇数。如前所述,一帧画面分两场,第一场扫描总行 数的一半,第二场扫描总行数的另一半。隔行扫描要求第一场结束于最后一行的一半, 不管电子束如何折回,它必须回到显示屏顶部的中央,这样就可以保证相邻的第二场扫 描恰好嵌在第一场各扫描线的中间。正是这个原因,才要求总的行数必须是奇数。 每秒钟扫描多少行称为行频 fH;每秒钟扫描多少场称为场频 ff;每秒扫描多少帧称帧频 fF。ff 和 fF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 PAL 制电视的扫描特性 PAL 电视制的主要扫描特性是: (1) 625 行(扫描线)/帧,25 帧/秒(40 ms/帧) (2) 高宽比(aspect ratio):4:3 (3) 隔行扫描,2 场/帧,312.5 行/场 (4) 颜色模型:YUV 一帧图像的总行数为 625,分两场扫描。行扫描频率是 15 625 Hz,周期为 64μs;场扫 描频率是 50 Hz,周期为 20 ms;帧频是 25 Hz,是场频的一半,周期为 40 ms。在发送电 视信号时,每一行中传送图像的时间是 52.2μs,其余的 11.8μs 不传送图像,是行扫 描的逆程时间,同时用作行同步及消隐用。每一场的扫描行数为 625/2=312.5 行,其中 25 行作场回扫,不传送图像,传送图像的行数每场只有 287.5 行,因此每帧只有 575 行 有图像显示。图 7-02 所示表示的是一个行周期的电视信号,彩色电视信号与它相似。

《教育电视系统》实验指导

《教育电视系统》实验指导

《教育电视系统》实验指导(一) 课程简介教育技术专业的《教育电视系统》课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理论部分主要重点讲授电视系统的原理问题。

如:电视的成像原理,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电视节目制播流程,数字化时代的电视节目制作等。

实验部分主要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完成,包括:摄像机的使用方法,拍摄要点的掌握,电视画面的形成,电视画面的功能与结构,景别的划分与分切以及摄像时如何实现,固定镜头的拍摄技巧,运动镜头的拍摄技巧,摄像时的机位设置,以及理论课上的技术知识在摄像时如何实现。

(二) 实验目的通过单元实验使学生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掌握电视画面的不同景别拍摄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固定镜头、运动镜头的拍摄方法和技巧。

通过综合实验,让学生自己从摄像拍摄到画面构图,独立掌握电视节目的制作方法。

(三) 使用器材松下(Panasonic)NV-DS60 DV数字摄录一体机 1台松下(Panasonic)AG-HMC73MC 3CCD数字摄录一体机 1台三脚架 1台实验一NV-DS60 DV数字摄像机的操作教学目的:了解松下(Panasonic)NV-DS60 DV数字摄像机的构造和信号输出端口,基本掌握松下(Panasonic)NV-DS60 DV摄像机的参数设置和使用,掌握摄像的操作要领。

教学要求:了解松下(Panasonic)NV-DS60 DV数字摄像机的性能及各个开关、按钮的功能,让学生熟悉松下(Panasonic)NV-DS60 DV数字摄像机的性能和数字摄像机的参数设置,练习松下(Panasonic)NV-DS60 DV数字摄像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1、安装电池松下(Panasonic)NV-DS60 DV数字摄像机的电池仓在摄像机的后部,使用CGR-D120或TS-DV001-D28S电池,将电池标签面向内,按电池上箭头指示方向向上推入电池仓,听到“咔嗒”的声响,电池即安装到位。

按动电池仓下边的“电池释放按钮”,即可以释放锁定,取出电池。

数字电视实验指导

数字电视实验指导

数字电视实验系统实验实训指导书前言自从1982年CCIR颁布了电视信号数字化的601规范以来,巳经有25年了,在这四分之一的世纪中,数字电视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数字电视的新技术、新产品如雨后春筍、舖天蓋地而来。

从2007年3月1日起,美国出产的电视机抛弃传统的模拟信号,转为只接收数字信号。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数字取代模拟已成大势,英国已宣布到2010年全部转为数字电视广播信号,而我国的时间表是到2015年停播模拟电视广播信号。

《数字电视与图像通信》已成为高等院校有关通信、信息处理、电子技术、电子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

本实验及实训指导书是紧密配合教学需要而编写的。

《ASTV-2数字电视实验系统和实验实训指导书》是按照数字电视国际标准设计和编写的,数字电视信号接收、解码与显示实验系统,可以提供数字电视课程所需的若干实验,同时可以作为数字电视有关课程培训时的实训装置。

本实验系统及实验指导书是紧密结合许志祥教授编著的《数字电视与图像通信》教材而研发的,故实验原理部分的某些理论内容请参考该书,这里不再详述。

ASTV-2数字电视实验系统共分五大部分十五个实验。

第一部分为数字电视实验系统的总体功能(一个实验),第二部分为模拟电视接收通道及视音频信号数字化(七个实验),第三部分为数字电视接收通道及信道解码(一个实验) ,第四部分为MPEG图像解码及格式转换(四个实验) ,第五部分为LCD显示屏接口及屏体特性(二个实验) 。

使用本教材时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的需要选做有关实验。

本实验实训指导书由许志祥教授主编,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王征、柴成梁等。

由于编著水平有限,对书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7.12目录实验一数字电视实验系统的总体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一体化高频调谐器的性能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视频信号A/D变换以及量化位的改变对图象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视编导与制作》实验操作指导

《电视编导与制作》实验操作指导

《电视编导与制作》实验操作指导(一) 课程简介教育技术专业的《电视编导与制作》课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理论部分主要介绍电视节目制作技艺的基础知识,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流程、视听语言规律和运用画面和声音叙事和表意的思维方法。

实验部分主要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培养学生电视画面意识,训练摄影造型构图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固定镜头、运动镜头及场面调度的拍摄技巧和基本的编辑规则,基本具备能够用一定的编辑思想来表达一定含义的能力。

(二) 实验目的通过单元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视频节目鉴赏力,提高学生关于设计与开发视频流媒体学习资源工作的包括实际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视觉表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 使用器材数字视频工作站 1台(多媒体计算机+会声会影 9操作软件)松下(Panasonic)AG-HMC73MC 3CCD数字摄录一体机 1台三脚架 1台(四)实验形式分组实验,每组5~6名同学,轮换操作。

实验一Audition 3.0软件平台的操作了解教学目的:了解Audition 3.0的操作视图分区形式,及其各菜单、按钮的功能作用等基本性能。

教学要求:掌握应用Audition 3.0 进行文件导入、文件复制、粘贴的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1、应用Audition 3.0 进行文件导入2、应用Audition 3.0 进行文件编辑实验二利用Audition 3.0 平台进行声音听觉特性的了解与感受教学目的:了解人的主观听觉感受要素“响度、音高、音色”和“空间混响”的特性表现。

教学要求:应用Audition 3.0 进行导人文件的“响度、音高、音色”和“空间混响”基本特性的调整操作,通过听觉感受调整产生的变化效果。

实验内容:1、声音信号听觉要素“响度、音高、音色”特性感受2、对比不同频率纯音的听觉感受3、对比不同频率复合音的听觉感受4、进行频率复合音倍频程变化的听觉感受5、声音信号听觉要素“空间混响”特性感受实验三利用Audition 3.0 平台进行音频格式转换处理教学目的:了解利用Audition 3.0 平台进行成音频格式转换处理的基本功能。

电视机实验指导书

电视机实验指导书

安全注意事项一、本实验中使用的开关电源为“离线式”开关电源,即印刷板粗虚线内的地线为“热地”,与市电相通,粗虚线之外的地线为“冷地”。

为安全起见,实验台采用1:1隔离变压器,印刷大板上所有导体与电网隔离,因此,在做实验时,应切记“单手操作”!以避免麻电。

二、本实验台印刷大板上所有的直流电源均以同一地线为基点,此地线亦与印刷大板机箱,显象管机箱相通,在通电操作时,应尽量避免人体同时触及地线和其它导体。

三、本实验台的高压、中压具体情况和安全措施如下:(一)显象管第二阳极高压,约+2万伏,用40KV,105℃的硅橡胶导线绝缘,平时应注意保持清洁和干燥,同时应绝对避免损伤!(二)显象管第一阳极高压(聚焦极)约+8KV,第二栅极高压约+800V用相应的安全导线绝缘,平时应注意保持清洁和干燥,同时应绝对避免损伤!(三)印刷大板上XS501为消磁线圈插座,在整机电源开机瞬间或消磁线圈未插上时,插座两针之间有~220V电压(与电网隔离),应避免同时触及。

(四)印刷大板上TP501及连接导体有+270V直流电压,应避免与地线同时触及。

(五)印刷大板上TP503及连接导体有+190V直流电压,应避免与地线同时触及。

(六)印刷大板上TP504及连接导体有+110V直流电压,应避免与地线同时触及。

(七)装卸器件和调换元件应由专业人员操作。

(八)整个实验台都应先连接好各个插头座后再通电,断电后再插拔各插头座,绝对避免带电情况下插拔插头座,尤其是高压帽部分的插拔,带电情况下不允许插拔,更不允许裸露在外!!实验一整机框图确认实验一、实验目的结合电原理图和整机框图,对实验台上的各个功能模块(以IC为核心)进行确认。

二、实验器材和资料1.THA WTV实验台、三洋彩电实验模块(含遥控器)2.整机原理图3.THA WTV实验台三洋彩电实验指导书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对照元器件进行确认。

2.结合彩电原理,画出确认后的整机框图,并注明各部件位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电视系统实验指
导书广播电
1
2020年5月29日
长春工业大学
<教育电视系统>实验指导书
专业:教育技术学
专业方向:教育技术学
信息传播工程学院
二00 六年八月
文档仅供参考
实验一了解电视机的工作原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视机内部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认识标准彩条信号
3.验证复合同步信号
二、实验器材
1 .具备行场同步调节功能的彩色电视机
三、实验说明
未经教师指导请勿擅自打开电视后盖,以免高压击伤。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 .认识彩色电视机的内部结构,了解扫描原理
彩色电视机用彩色显像管来显现彩色图像。

彩色显像管的荧光屏上涂敷着三种荧光粉,在个自的电子束激励下,发出红、绿、蓝
4
2020 年5 月29 日
三种基色光。

在显像时,三种基色光重现被传送
文档仅供参考
图像的红、绿、蓝三幅基色图像。

根据空间混色原理,在正常距离下观看图像时,便看到一幅相应于红、绿、蓝三幅基色图像混合色调的彩色图像。

在电视技术中,所谓扫描就是电子束在摄像管或显像管的屏面上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的运动。

一帧图像的传送和重现是靠电子束进行行、场均匀扫描完成的。

而电子束要完成扫描任务必须依靠偏转线圈。

在显像管中,电子束的扫描就是由其管颈上的两种偏转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作用而实现的。

使电子束作水平方向扫描的偏转线圈叫行偏转线圈,使电子束作垂直方向扫描的偏转线圈叫场偏转线圈。

2.认识标准彩条信号
标准彩条信号是由彩色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一种测试信号, 常见来对彩色电视系统的传输特性进行测试和调整。

标准彩条信号是用电的方法形成的一种电信号,它在接收机或监视器上显示为八条等宽竖条。

自左至右依次为白、黄、青、绿、品、红、蓝、黑。

5
2020 年5 月29 日
2020年5月29日
文档仅供参考
3.验证复合同步信号
复合同步信号包括行同步信号和场同步信号。

为了正确 地再现电视台发射的图像,要求发送和接收信号必须保证频 率和相位一致,否则重现的图像就不正常。

当接收端的扫描初相位与发送端不同步时
,就会出现重现 图像分裂现象。

行扫描发收相位不同步时
,图像左右分离,场
扫描发收相位不同步时,图像上下分离。

场扫发收相们不同步时,图像上下分离
下图左,fH 高周右,fH 低
,图像左右分离
行扫发收相位不同步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