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doc
红楼梦里的茶文化

红楼梦里的茶文化"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茶文化的篇幅广博,细节精微,蕴意深远,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红楼梦里的茶文化,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红楼梦里的茶文化篇1《红楼梦》描写的是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的茶文化,幽雅的茶事显得富贵豪华。
富贵人家喝茶,喝的是上好的茶。
首先是小说第41回《品茶栊翠庵》中的六安茶,六安茶产于安徽六安县霍山,与龙井、天池并名,为清代贡茶。
其次是老君眉茶,是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一般认为指的是产于洞庭湖的"君山银针"。
清代也将其作为贡茶。
第三是普洱茶。
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贵贡茶。
第四是小说第82回中的龙井茶。
第五是枫露茶,见于小说第8回《奇缘识金锁》。
以上5种名茶,反映了清代主要贡茶和名茶的状况,堪称"清代贡茶录"。
"名茶还须好水泡",在《红楼梦》中,烹茶之水尤为讲究,并被人们喻为广大雅趣。
贾宝玉《冬夜即景》的诗中曰:"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茶,烹茶的水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雪。
饮茶这般讲究的境界,可见中国茶道的不一般了。
有了名茶好水,还要讲究烹茶艺术。
《红楼梦》对此也有描写:"妙玉自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
名茶冲泡要把握好开水温度,一般宜用七八十度开水冲泡,使茶叶清醇幽香,茶叶品质又不受损坏。
这些描述,不禁令人赞叹,作者深得饮茶之道。
饮茶之道还讲究配以杯、壶、盘成套茶具。
《红楼梦》多处描述种种精美的茶具,可谓是古今茶具文化的一次博览会。
先说一般的茶具,小说中几乎每一位富贵人家居室里都摆着一套精致的茶具。
如贾母的花厅上,摆设洋漆茶盘里就放着旧窑十锦小茶杯。
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的体现

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的体现《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对茶文化有极为突出的描写。
曹雪芹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到《红楼梦》中,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的体现,一起来看看。
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的体现(一)《红楼梦》中茶的类型《红楼梦》描写的是钟鸣鼎食、诗礼替缨之家的茶文化。
幽雅的茶事显得富贵豪华。
富贵人家喝茶他们当然喝的是上好的茶。
《红楼梦》全书提到仙茗一种、名茶七种、外国茶一种。
这些茶,大体上可归于绿茶、花茶、红茶三大类中。
仙茗“千红一窟”是作者艺术杜撰,一般人是无法消受的。
只有宝玉在梦中才能品尝,说的是宝玉在秦可卿的房中昏昏睡去。
梦见一位警幻仙子为他引路至太虚幻境。
大家入座环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淳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
警幻道:“此茶出自放春山遣香洞。
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宿露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
”名茶有七种,首先是六安茶,小说第41回品茶拢翠庵中,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六安茶为清代贡茶;其次是“老君眉茶”,也出自第41回是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
该茶嫩绿似莲心。
清香淡味。
最受文人墨客欢迎。
清代也将其作为贡茶。
第54回元宵节夜宴上,凤姐准备了杏仁茶。
再来是普洱茶,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贵贡茶。
还有龙井茶,小说第82回,宝玉读书回来急急忙忙去潇湘馆见林黛玉。
只见“黛玉微微一笑,因叫紫鹃:‘把我龙井茶给一爷沏一碗。
一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里头。
’”再有是枫露茶,这是宝玉最喜欢喝的一种名茶,小说第8回,这枫露茶也确实不平,一般茶泡了二道,早己味同嚼蜡,这茶才刚刚出色出味。
这很可能是曹雪芹杜撰的一种超儿脱俗的名茶珍品,以烘托主人公宝玉的不凡。
还有一种外国名茶一名叫暹罗国茶,第25回通灵宝玉蒙蔽遇双真中王熙凤给大观园少爷小姐们送了暹罗国进贡的茶叶自然显得珍贵。
(二)《红楼梦》中的茶道中国的茶道讲色、香、味、器、烹。
论《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内涵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论《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内涵任蓉 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摘 要:茶文化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结晶。
在《红楼梦》中,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与我国茶相关的习俗、习惯、文化。
在百科全书《红楼梦》中,富含了丰富的茶文化知识,作者将茶文化知识与小说中的人物生活习惯、人物特征、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茶文化贯穿整部著作始终。
将茶文化与《红楼梦》结合在一起,也是著作《红楼梦》区别于其他小说的亮点之一。
关键词:茶文化;《红楼梦》赏析作者简介:任蓉(1989.7-),女,四川省南江县人,大学本科,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082-01引言:《红楼梦》是我国著名的具有“百科全书”之称的名著,其中囊括了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化,其中包括茶文化。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尤其在我国封建王朝时期,茶与大家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红楼梦》中描述的“以茶代酒、以茶待客、饮茶之道、茶显尊卑”等习俗反映了封建社会特有的阶级之分、尊卑之别。
可以说,茶是作者用于反应社会现象、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载体。
1.茶显身份尊卑在《红楼梦》中,出现有以茶待客的片段。
根据来客的身份和阶级,主人会选择不同种类的茶叶为客人泡茶。
如果来客身份十分尊贵,则选用上等的茶叶为客人泡茶,如果来客身份较为低劣,则一般会选择一般的茶叶为客人泡茶。
例如在《红楼梦》四十一会,贾母带领大家游大观园,一行人到达拢翠庵时,老太太让妙玉端茶上来,自己想要在此歇息片刻。
妙玉为老太太端老君眉上来,让老太太品尝。
老君眉和普通茶叶比起来,味道甘甜、叶片卷曲、茶色乳白,想寿星的眉毛,因而得名老君眉。
老君眉是当时十分昂贵的茶叶品种,且老君眉有长寿之意,老太太年岁已高,又喜好甜味,因而妙玉为老太太选择用老君眉泡茶。
从妙玉选择茶叶过程考虑了饮茶人的口味喜好、年龄特征、身份尊贵等多个方面可以分析出,老太太受大家敬仰,身份十分尊贵。
红楼品茗满纸香——浅谈《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

一、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一)红楼人人把茶茗,品出人生百味 我国自古就有“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
是最讲求平等和民主的,却为了一盏茶水而大动
30 I“尔荣娅
万方数据
肝火,更何况李奶奶曾是宝玉的奶妈。主要原因还是李
奶奶坏了规矩,这茶是下人不能越级享受的,可见古代 封建社会等级之严!同时也侧面反映出了宝玉性格中的
就讲透了茶与水的关系,茶是水之灵魂,无茶便无茶
事:水是茶的载体,没水则烹不成茶。 《红楼梦》中写到烹茶用水的情节略数之有三 处:小说第四十一回,妙玉特意为贾母烹了一杯“老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凤姐、黛玉、宝玉等人对 暹罗国贡茶后的品尝评价都恰到好处地刻画了各人物的
心理与性格特征。暹罗茶贵为国外贡品,自是名贵,但
名茶:宝玉喜喝的“枫露茶”、黛玉房中常备的
”龙井茶”、妙玉特为贾母冲泡的”老君眉”、 怡红院待客的“普洱茶”、暹罗国进贡的“暹罗 茶”等。这些茶都是古代朝廷贡茶,可见当时贾
芹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内容之谙熟,理解之深刻,在小说 中处处运用茶文化来构架故事、刻画人物性格与心理活 动.将复杂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茶。此后几千年里,茶不仅作为饮品大行于世, 而且由茶衍生而来的茶文化更是作为一种独特的 文化形式飘香于各种文学作品之中。其中, 《红
接过便一口吃尽,笑着说:“这自然是好茶,就
是味道淡了些,要是再熬浓些便更好了。”【41刘姥 姥常居乡下,耕作杂务等体力劳动繁重,日常生 活中饮食方面的口味自然与闲逸的达官贵族有所 不同,更不懂何为“品茶之道”,因此道出此言
逆,宝钗的圆滑与黛玉的寄人篱下。
梦中还提到了以雪水烹茶。仍见于小说第四十一回,
当妙玉约宝钗、黛玉和宝玉去喝“梯己茶”时,黛玉 问妙玉:“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回答:“你这 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 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 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合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
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茶事,充分表明我国茶文化已日臻成熟,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是社会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一起来看看。
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首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把饮茶及其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描写的。
他通过写茶的种类、煎茶用水、饮茶用具,以及茶祭祀和吃年茶、茶泡饭、以茶敬客等等,展现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封建贵族之家的风习和茶文化的深远影响。
其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考察,《红楼梦》所写茶、饮茶活动,都是为他塑造人物、刻划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认识而服务的。
同时通过这些真实的描写,起到烘托故事气氛、丰富小说情节的目的。
下面我们分别从几个方面具体看看茶在《红楼梦》中的审美价值。
(1) 以饮茶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
第41回贾母不吃“六安茶”而喝“老君眉”,活现贾府老祖宗的身份,刘姥姥吃了油腻不懂喝茶之道闹肚子,又在接过贾母半盏茶后说:“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浓些更好”,表明这位老人来自农村,哪里有什么饮茶的知识呢?妙玉的高谈阔论,随手能拿出那么多稀奇古怪、令人咂舌的茶具,连“诗礼簪缨”的荣宁二府都相比逊色,就把这位生来“金玉质”的“槛外人”的身世明白地揭示出来了。
王熙凤的娘家是“金陵王家”,爷爷时代就管理各国的来使朝贡,所以她能拿出“进贡”的暹罗茶分赠给姐妹们。
这些看起来都是闲闲的一笔,但却在小事、细节上突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
(2) 以饮茶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
林黛玉初进贾府,小说中写道:“黛玉也照样嗽了口,然后盥手毕。
又捧上茶来方是吃的茶。
”表面上看似乎是指大家族的饮茶礼节、规矩,其实也表现了黛玉的心思过人。
在这段文字之上甲戌本有眉批:“……观此则知黛玉平生心思过人。
”第6回写凤姐吃茶时的形容:“凤姐儿不接茶,也不抬头”把凤姐内心所思跃然纸上,脂批道:“神情宛肖。
”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处是第41回,妙玉因刘姥姥用了成窑茶杯:“忙命将那成窑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论《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内涵

在 我 国 ,茶 与 茶 文 化 具 有 着 广 泛 的 受 众 基 础 ,而 各 地 文 化 、 历 史、民族 、信仰 的差异 ,也会 让饮茶方 式和饮 茶礼仪等 产生 差 异 ,从而形成 了异 彩纷呈的茶俗文化 。在 《红楼 梦》中,对 以茶迎 客 、以茶敦亲 、以茶交友 、以茶祭祀等许 多茶俗都进行 了描述 ,彰 显 出了这些 茶俗所具有 的深厚文化底蕴 。 1.1 以茶 迎 客
以 茶敦 亲 这 种 茶 俗 ,不 仅 体 现 为 晚 辈 通 过 敬 茶 表 示 对 长 辈 的尊敬,而且 也体现为 同辈之间通过相 互敬茶来增进情 感 ,在这 种 茶俗文化 中,茶成为 了表达封 建礼仪特 别是家庭礼仪 的重要 载 体 。 《红楼 梦 》以封 建 社 会 中 的 名 望 家 族 为 描绘 对 象 ,因此 ,“以 茶 敦 亲 ”这 种 茶俗 自然 也 是 其 经 常 表 现 的重 要 内容 ,如 《红 楼 梦 》
关键 词:《红楼 梦》:茶 文化 ;茶俗 :荼道
“一 部 《红 楼梦》,满纸 茶 叶香 ”,点 出 了我 国四 大名 著之 一 《红楼 梦》与我 国茶文化 之间紧密 的关联性 ,《红楼 梦》中 的茶 文 化涉及 到 了茶俗 以及茶道等许 多博大精深 的内容,对这些 内容 进 行挖掘与 探讨 ,不仅 能够让我们 更加 直观地体验 《红楼 梦》的 文化 审美价值 ,而且能够感受到我 国茶文化 内涵的丰富性 与广 泛 性 。
以茶交友 是 以赠送 茶叶礼 品为方 式来表示对 对方 的好感 , 从而实现朋友之 间情感 的增进 。虽然 《红楼梦》对 以茶交 友这一 茶俗的描写不多,但是却也可 以找 出蛛丝马迹 ,如 《红楼梦》第 24 回 中 ,琏 二奶 奶 向 林 黛 玉 赠 送 茶 叶 以示 好 感 ,第 29回 中 ,冯 紫 英 向贾府赠送“香烛茶银 ”等 礼物等 。由此可见 ,清朝时期 的茶叶 已 经 成 为 了社 会 交 际 中 的重 要 载 体 。 1.4 以茶 祭 祀
红楼茗香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茗香红楼梦中的茶文化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是最早利用茶叶的文明古国之一。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XXX。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文化。
早在唐宋时代之前,文人学者就开始描写品茗饮茶的情景,通过借茶写人事、抒发感慨、表达人生等方式,展示了茶文化的内涵。
因此,如今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茶圣陆羽的名著《茶经》,还可以欣赏到唐代XXX、宋代XXX、元代耶律楚材、明代XXX等著名诗词宗师们的咏茶佳作。
此外,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茶还是绘画家、音乐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恒题材。
到清朝年代,《红楼梦》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的茶文化已经成熟和完美。
因此,每当我们翻开这部古典名著,就能感受到茶香四溢,处处呈现出茶的甘冽、醇厚之味。
正如人们所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在《红楼梦》中,贾府是京城的望族,生活奢侈,对饮茶的讲究也与平民百姓之家不同。
不仅烹茶、饮茶的用具追求奢华,就连日常用茶的种类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风范。
据统计,《红楼梦》全书中提到了273种茶名,其中不乏采自放春山遣香洞的“仙茗”。
例如,XXX不喜欢的“六安茶”、XXX特备的“老君眉”、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怡红院里常备的“普洱茶”(又称“女儿茶”)、XXX端上的“枫露茶”、黛玉房中的“龙井茶”等等。
此外,还有多次提到的“漱口茶”、“茶泡饭”等含茶字的茶。
这些茶主要可归为绿茶、花茶、红茶三大类。
在《红楼梦》中,提到了各种茶的品种和饮用惯。
XXX不喜欢六安茶,可能是因为北方人惯喝花茶或红茶,而不喜欢南方的绿茶。
此外,XXX是一位茶道高手,深知茶性,所以她选择喝老君眉而不是六安茶。
XXX则不懂得喝茶的技巧,吃了油腻的东西后,喝绿茶容易导致停食和腹泻。
XXX则喜欢喝普洱茶,因为它能助消化,而且XXX也是一位茶道中人。
龙井茶也在小说中被提到,XXX用自己的龙井茶招待XXX,表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
红楼梦》中提到的“枫露茶”出现在第8回,XXX吃完晚饭后喝了一半,突然想起早上喝的茶。
《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

《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文明古国。
据茶史专家们考证,相传远在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即“神农尝百草”之说。
后来,茶叶逐渐演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故有“粗茶淡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醋茶”之俗语。
今天,茶已成为“国饮”,可见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也非常密切。
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从品茗饮茶开始的。
早在唐宋时代之前,茶已成为文人学者的描写对象,诸如借茶写人事,抒发感慨,坦露人生。
因此,今天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茶圣陆羽的名著《茶经》[1] 而且还可以读到如唐代杜甫,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著名诗词宗师们的咏茶佳什。
仔细翻阅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茶还是绘画家、音乐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盛不衰的重要题材。
小说的兴起,为茶文化的发展,又增添了新的一章。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也是研究和了解中国十八世纪中叶的风俗画卷。
因此,今天我们不论从文化学角度,还是从纯文学艺术的角度,抑或从茶文化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探讨一下《红楼梦》中所反映的茶文化,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一焙茗:一个与茶史有关的小人物人们常称《红楼梦》为“奇书”、“迷书”、“百科全书”,这均非戏语。
就以小说所写的几百个人物的命名来说,就别具一格。
今天当我们来探讨《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时候,很自然地首先想到了小说中的一个小人物──贾宝玉身边那个刁钻古怪的小厮──焙茗。
“焙茗”,这个名字初见于小说的第9回,本称“茗烟”,直到了第24回方改为“焙茗”。
可是,第34回之后,到了第39回时又忽然改为茗烟。
这究竟是版本问题呢?还是曹雪芹的疏忽?让红学专家们去考证好了。
我这里只想说,将“茗烟”改为“焙茗”是对的。
小说第24回写宝玉身边共有五个小厮,一曰焙茗、二曰引泉、三曰扫花、四曰挑云、五曰伴鹤。
后来几个小厮的名字不见了,只剩了“焙茗”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香四溢满红楼
——谈《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五千余年的历史中,茶从神农氏的“尝百草”开始,就与中华名族的生活结下不解之缘。
随着时间的流逝,茶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载体,茶一直都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哦的对象。
如唐代曹邺的“碧沉霞角碎,香泛乳花轻。
”李郢“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白居易“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诗人们借助茶的色、味、质、品、神叙写人事,抒发感慨,坦露人生,表明心志。
使得古诗的书页间弥漫着清香淡雅的茶韵。
而后来小说的兴起,更使茶以及茶文化成为解读人情世故的载托。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结晶,也是了解和研究中国18世纪中叶的风俗画卷。
无论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还是文化的角度,抑或是单纯的茶文化的角度,我们都可以从《红楼梦》中品出无限乐趣与内涵。
一、茶的历史
说起红楼梦中的茶,我们都不禁会想起一个小人物——焙茗。
这个宝玉的贴身小厮鬼灵精怪,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焙茗本来不叫“焙茗”,而叫“茗烟”,文本的24回中突然改名为“焙茗”。
虽然39回后又忽然改回为“茗烟”,但是追溯茶的历史,使用“焙茗”这两个字,是大有来头的。
小说第24回中提到,宝玉身边有五个小厮,分别是焙茗、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单看这几个名字也足
以构筑一幅闲适的画。
这幅画中,有泉,有花,有云,有鹤,是断不能少了茶的。
而焙、引、扫、挑、伴都是动词,彼此协调一致。
可见改之确实有理。
单说“焙茗”这个名字,也与茶文化密切相关。
《封氏闻见记》曰:茶,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
开元中,大兴禅教……皆许饮茶。
人自怀挟,到处煮饮。
从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
起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色额甚多。
《唐韵》曾载:荼字,自中唐始变作茶。
裴汶《茶述》说: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
陆羽《茶经》中也提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茗。
再说“焙”。
从制茶工艺上讲,古代中国人民探索出一套完整繁复的步骤。
《茶经》中的茶之造说: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由此可见,取“焙茗”之名,实为有理。
二、茶的种类及养生
中国茶的种类繁多,各有千秋,总体可以归结为六大类: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白茶、紧压茶。
受地理位置和风俗习惯的影响,长江以南的人多喜绿茶,东南沿海一带喜乌龙茶,北方人饮红茶和花茶,西南一带饮普洱茶。
小说中的贾府是当时的权贵,钟鸣鼎食之家,因而在饮茶的方式
和种类上极尽奢华富贵,彰显自家名门望族的风范。
如贾母不喜欢的六安茶,妙玉的老君眉,怡红院的普洱茶,黛玉的龙井茶等等。
这些茶都属于五类茶中的珍品。
人们饮茶,不仅是显示社会地位和名门风范的手段,此外,饮茶还有利于养生。
在《茶经》中这样提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三、煎茶用水及相关知识
古人饮茶,茶的质量是重要的一方面,而煎茶用的水,也是关键的步骤。
《茶经》中说,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熛焰如钻,使凉炎不均。
持以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状虾蟆背,然后去火五寸。
卷而舒,则本其始,又炙之。
若火干者,以气熟止;日干者,以柔止。
其始,若茶之至嫩者,蒸罢热捣,叶烂而芽笋存焉。
炙之,则其节若倪倪如婴儿之臂耳。
既而,承热用纸囊贮之,精华之气无所散越,候寒末之。
[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末之下者,其屑如菱角。
]……
其火,用炭,次用劲薪。
[谓桑、槐、桐、枥之类也。
]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
[膏木,谓柏、松、桧也。
败器,谓朽废器也。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明人许次纾《茶疏》中曾写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到茶与水的关系。
他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
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故近人徐珂在《清稗类钞》"饮食类"中有"烹茶须先验水"之说。
对水的重视,在红楼梦中重点有4描述:一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贾母等一行到妙玉处,妙玉用旧年蠲的雨水煎茶;二是妙玉到惜春处,与之对弈饮茶,用的也是雨水煎茶。
再有,是宝玉以雪水煎茶(《冬夜即事》诗云"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和妙玉的煎茶:……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一杯。
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
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天夏天才开了。
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
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古人对煎茶、饮茶的要求由此可见一斑。
四、茶具
古人喜饮茶,在对茶具的美的追求也很高。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茶具做了总结和概括:
风炉[灰承],筥,炭挝,火筴,鍑,交床,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筴,鹾簋[揭],碗,熟,盂,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都篮。
贾家作为显赫的官宦人家,对茶具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
比如,
小说中提到的"茶碗"、"盖钟"、"斝"、"筅";端茶用的"茶盘"、"洋漆茶盘"、"填漆茶盘";洗涤茶具用的"茶筅";漱口用的"茶盂";放置茶具用的"茶格子"。
此外还有"茶奁"等。
诸如此类,繁杂众多的茶用器具,不得不说是这个官宦家庭气派显贵一体现。
此外,中华民族茶道的传统习风诸如"以茶祭祀"、"以茶待客"、"以茶代酒"、"以茶赠友"、"以茶泡饭"、"以茶论婚"种种在小说中也有多方面表现,比如王熙凤说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宝玉祭奠死去的晴雯"随便有清茶便供一钟茶",是把"茶"作为祭品。
在此不作赘述。
五、茶在《红楼梦》中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从表层来说,曹雪芹通过这样一部文学巨作,在字里行间叙说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制茶工艺、茶的种类、煎茶用水、茶具的讲究以及由茶而来的风俗习惯。
深刻地展现了18世纪中叶我国封建官宦家庭的生活和茶文化的深入人心。
其次,写茶不单单是写茶,在各个人物的动作表情中,借助茶这一有力的道具,充分表现了不同人之间的性格差异,为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做出重要贡献。
如琏二奶奶在喝茶时的动作神态揭示出她内心的心理活动和变化;黛玉用别样的茶招待宝玉显示出其对宝玉的感情;还有妙玉独拉了黛玉、宝钗到另屋喝茶,用珍贵的茶具,可见其关系一斑。
再次,作者在字里行间反映出的阶级间的不平等,用深刻的对比成为鞭挞封建制度的有力一击,是作品在主题的表达上更深刻。
茶香四溢满红楼,相信这部伟大的作品会随着中国茶文化继续走下去,用它溢满纸页的清香气韵去感动和吸引更多的人。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