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防治(一)

合集下载

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防治进展

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防治进展

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防治进展作者:卢庆弘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18期髋关节置换术是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治疗手段,它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但术后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 如脱位与半脱位、假体松动下沉、感染、骨折、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肢体不等长、假体术后损坏、血管神经损伤等,现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1 脱位与半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上都带来了痛苦。

主要原因有[1]:①人工股骨头直径过小应力过于集中,脱位发生率增高。

使用小股骨头(22 mm)可使脱位发生率明显增高,使用限制性衬垫则降低。

目前一般使用股骨头直径为28 mm,髋臼直径≤54 mm。

②有效股骨颈长度过短。

如果髋臼假体植入位置太高或太偏内侧或选择股骨颈假体太短,股骨柄假体置入在内翻位,股骨近端骨组织去除过多,会引起股骨颈长度过短,从而导致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减低,关节容易脱位。

③股骨假体颈部与髋臼缘的撞击。

髋臼假体置入后,必须彻底清除髋关节周围骨赘或溢出的骨水泥,否则这些硬物在髋关节活动时会起到杠杆作用,极易造成关节脱位。

④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或松解过度。

髋关节不能维持正常的张力,可能是导致关节脱位的重要原因。

⑤术后护理不当或康复失控[2]。

过屈、过度外旋、内收等极易脱位。

为避免术后脱位,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3,4]: ①术中保持正确的前倾角,前倾角过大或过小均易发生脱位。

插入假体时,可在假体柄孔内插一斯氏针控制正确角度,防止击入时假体转动。

②适当扩大髓腔,不宜过大,同时假体座外侧紧贴大粗隆,增加抗扭转力矩,避免假体松动旋转而改变前倾角。

③髋臼帽置入角度要正确,站立时正常髋臼开口缘与地平面呈45°角,向前倾与矢状面成40°角。

人工髋臼帽的安装角度应力求在生理状态, 保证人工关节活动度大,且稳定。

髋臼帽前倾角度过大易发生前脱位,过小或后倾易发生后脱位。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

⑤在平片上区别感染性或非感染性松动是有困 难的。有下列表现并进展迅速的多半提示有 感染存在:骨内膜花边状腐蚀,普遍性骨溶 解,骨量减少,骨膜新生骨形成。 ⑥平片可显示髋臼内衬磨损。 ⑦平片可显示骨溶解情况,骨溶解通常无症 状,严重病例因压缩病理骨折才出现症状。
2. 电透 怀疑有撞击或半脱位的病例可以电视透视。 活动髋关节至某个角度可以激发症状,以此 来检查有无不稳定。
③O’Neill与Harris的骨水泥型假体松动标准: 茎杆或骨水泥有移动或断裂 放射学上透亮线超过2mm。
此标准对股骨部件比较准确。 假体与骨水泥之间界面出现透亮线有意义。
④Engh的非骨水泥型假体松动标准。主要是判 断骨长入情况。骨长入有大小标准。 大标准 小标准 无反应线 股骨距萎缩 骨内膜处出现“点焊” bead不脱落 有座基(尖端不稳 定)
④ 穿刺时还可以注射些局部麻醉药,了解是否 还有其它情况存在。Braunstein报告11个病 例在关节腔内注射了局部麻醉药后10例疼痛 缓解,以后被证实为内源性疼痛。
10. 分子生物学检查 ①细菌检出方法改良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比常规的培养法更 有敏感性和特异性。 Tunney报告了26例用普通培养法证实有假 体周围感染,而用了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后 感染可能性增加至59例。
⑦ Spangehl两项目联合应用准确性更好。血沉 与C-反应蛋白正常可以100%除外感染。
9. 穿刺抽吸液体 ①穿刺有高假阳性率。Barrack报告270例翻修 全髋,有34例穿刺结果为阳性,但只有2例 最终确诊为感染,因此对全髋术后疼痛病 例,穿刺没有特异性,不宜列为常规检查项 目。
② 对有临床表现与X线表现或有C-反应蛋白和 血沉增高的,穿刺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 Spangehl报告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者,阳 性穿刺结果其准确性可高达89%。 ③ “干吸”即穿刺抽不出液体可注射少量生理 盐 水后回吸物作培养。关节囊组织培养最好。 取三块活组织培养。分别作肉汤培养和固体 培养基培养。肉汤培养容易污染。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及其防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及其防范

l l l l l l _
人 工 髋 关 节 置 换 术 后 并 发 症 及 其 防 范
聂 明 军
江苏大学附属 医院 ( 江苏 镇 江 2 2 0 ) 10 1
【 摘要】 目的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并发症并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 随访近 1 年来笔者所在 医院人工髋关节 0
积极 处理 。浅层感染经过早期切开清创 , 并应用敏感 的抗 生素治 疗, 有可能治愈 。术后深 部感染 的手术方 法有 以 下几种 : 清创 保
流管并使用 抗生素 。术后患者 2 4h内即开始 主动或被 动活动患 肢 , 入骨水泥 型假体 病例切 口拆线 后扶 双拐下 地活 动 , 余均 植 其
u e M eh d On h d e wev a e f r at c a h p rp a e n e e f l we p wi i 0 y a so rtr o p t1 Re u t A n r. to s e h n r d t le c s s at ri il i e lc me tw r ol d u t n 1 e r fw e ' h s i . s ls e i f o h i s a mo g
防 治 疗 措 施 可 以有 效 减 少 并发 症 的 发 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存在很 多并发症 , 中不乏人为 失误 造成 , 前、 中、 其 术 术 术后预
【 关键词 】 人工髋 关节置换 术 ; 手术后 并发 症 ; 防范
An ls np so eaiecmpi t n n rc uin r au e f ric l i elcme t I ayi o otp rt o l a o s dpea t aymes r t i prpae n E s v ci a o o a f ah i N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指南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指南

骨科健康教育资料目录一、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二、骨质疏松须知三、截瘫患者须知晓四、正确的拐杖使用方法五、膝关节置换术健康教育六、上石膏患者自我照顾注意事项七、肩关节术后功能锻炼八、深静脉血栓知识九、什么是磁共振扫描检查十、骨科手术后注意事项十一、脊柱手术照护十二、颅骨牵引简介十三、浅谈泌尿道感染十四、压疮的预防制定日期2014-02-25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指南全髋置换手术后绝对禁止动作1、手术后早期禁止“跷二郎腿”,更不要在跷二郎腿的同时施压。

2、禁止坐低矮凳(20cm左右),禁止蹲便3、禁止直腿从高处跳落4、禁止做腿部剧烈运动5、禁止走不平的地面,避免摔倒6、禁止在卧位或者行走时向外旋转您的髋关节7、睡觉或侧卧位时,尽量不要采用患侧(手术侧)卧位手术后72小时内注意事项1、伤口处放置引流管,避免术后血肿的发生,24-72小时后拔除2、早期应尽量平卧,手术一侧腿向外打开30°,膝关节前面和足尖保持向上3、双腿内置入三角枕4、避免向手术侧翻身,可以侧卧后,睡觉时最好在两腿之间放置一个枕头。

5、抬高手术一侧腿,主动屈曲伸踝关节6、72小时内疼痛将较剧烈,术后早期疼痛多应手术创伤所致,适当服用镇静止痛药或采用病人自控镇痛泵,减少疼痛刺激,以保证病人较好地休息7、术后一般使用抗生素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8、全身静脉麻醉的病人术后常规化雾化吸入,鼓励排痰防止肺部感染9、多饮水,多吃粗粮和多维生素类食物防止便秘10、可以使用冷敷以缓解手术切口疼痛手术后第1-3天康复治疗开始进行功能康复训练。

此期康复训练以恢复肌肉力量和促进下肢血液流动为目的,防止血栓形成。

但暂不活动髋关节1、在手术切口周围进行经皮神经电刺激以缓解疼痛2、患者自主屈伸踝关节训练:手术后立即开始脚尖向上勾起,然后再向远伸使脚面绷直。

每隔5-10分钟就可以联系数次;手术后立即开始直到您完全康复3、患者自主转动踝关节训练:由内向外转动您的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重复5遍4、建议在每次康复训练结束后使用冷敷。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护理
人 工髋 关节 置 换 的 成 功 。
[ 关键词 ]人 工髋关节置换术 ; 并发症预 防; 康复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 8 . [ 6 74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6 1 9 (07 3 42 6 2 17  ̄0 8 2 0 )0 4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已被认为是髋关节疾病和骨折的最佳
期有效 的监测 , 可使血糖得到 良好 的控制 。
以控制餐后血糖为 目标 , 因为餐后血糖 与患者微血 管及大血
管疾病密切相关 , 餐后高血 糖是心血 管疾病真实 的危 险因 素 。高血糖可以通过山梨醇途径 、 氨基 己糖 途径 、 白激 酶 c 蛋 途径和晚期糖基化终末 产物途径 引起血管 内皮细胞损 伤 , 导 致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 D C D E O E研究 的结果 , 后 2 餐 h血糖能够预 测 D M患 者所 有 原 因的 病死 率。餐后 血 糖 与 H AC水平相 关性 强 。著 名 的英 国前 瞻性 D 研 究 ( K — bI M U P D) S 结果 显示 , b I H A C每下 降 1 , 以使 D % 可 M死亡 的危险下
刊 ,04:5 20 1 .
[ 孟馨, 2] 张锦, 控制餐后 高血糖的重要性 及其治 疗进展 [ ] 实用 J.
糖 尿 病 杂 志 ,0 4 1( ) 68 2 0 ,2 2 :-.
降 2% , 1 心脏病发作 减少 1 % , 4 微血管并发症下降 3 % , 7 周围
血管疾病减少 4 % 。良好 的血糖控 制 , 以减少 D 3 可 M并 发症
败, 虽然本组无一例 患者发生感染 , 防治感染是非常重要 的 , 但 除严格 备皮 , 围术期抗 生素 的使 用外 , 还要 做好 宣教 工 作 , 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 指 积极 防治局部和全 身感染病灶。康复护理是 骨科 治疗和护理 的重要 部分 , 护理人 员必须 运 用科学的方法 , 对不 同患者 , 同训练 时期的康复训练有针 对性指 导, 不 并加 强与 医生、 患者及 家属的 沟通 , 才能保证

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查房

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查房

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查房1.术后疼痛控制:术后疼痛是患者最主要的不适之一、护士应定期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疼痛程度给与适当的镇痛药物。

同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镇痛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

2.伤口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术区伤口是患者的切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确保伤口清洁干燥。

护士应注意伤口是否有渗液、红肿、感染等情况。

3.功能训练: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功能恢复训练,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运动,例如早期活动、肌肉力量锻炼和关节活动。

护士要观察患者的运动情况,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并掌握康复训练的要领。

4.卧床护理:术后患者需要适当的卧床休息,但长时间卧床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士应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并指导患者正确用力、坐立和站立,避免过度活动造成伤口愈合不良。

5.监测生命体征: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

观察患者是否有感染、困难呼吸或其他不适症状。

6.注意饮食和药物: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取足够的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骼生长。

同时,护士应注意患者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凝剂等。

药物的用药时间、用量和不良反应都需要护士进行监测和指导。

7.心理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次重大的生活变化。

护士应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和恐惧,增强他们对康复的信心。

8.出院指导:在患者即将出院之前,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伤口护理、功能锻炼、饮食和药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给予他们如何防止并发症和遵循医嘱的建议。

总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查房是保证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疼痛控制、伤口护理、功能训练、卧床护理、生命体征监测、饮食和药物管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复方曲马多片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复方曲马多片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合 性 新 鲜 骨 折 。左 侧 3 2例 , 右侧 l 3例 。 用 曲马 多 针 以 8 m g / m 1 . 用 生 理 盐 水 稀 释
笔者 观察 了 复 方 曲 马 多 片用 于 老 年
所 有 患 者 无 血 液 系 统 疾 病 及 心血 管 系 统 至 1 0 0 ml ,术 毕 给 予 一 次 性 镇 痛 泵 经 硬 髋 关 节术 后镇 痛 ,并 与 盐 酸 曲 马 多 经 硬 重大疾病。 以术 后 镇 痛 方 法 的不 同 , 随 机 膜 外 2 m l / h ; C组采 用 曲马多 针 以 8 m g / 膜 外 或者 静 脉 自控 镇 痛 进行 比较 ,发 现 分 为 口服 复 方 曲 马 多组 ( A) 、 曲马 多 经 硬 ml , 用 生理盐水稀 释至 1 0 0 m l , 术 毕 给 予 3组 病 人 无 论 镇 痛 效 果 以 及 并 发 症 的发 膜外组 ( B ) 及 曲马多经 静脉 ( C ) 3组 。 3
【 摘要 】 目的
观 察 复 方 曲 马 多 片 防 治 老 年 髋关 节 骨折 术 后疼 痛 的疗 效 、 不 良反 应 及 安 全 性 。 方法
对2 0 1 0年 2月 至 2 0 1 1年 1 1月 ,
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 4 5例 老 年 患者 采 用 复方 曲 马 多 片 口服 镇 痛 ( A组 ) 、 硬膜 外 止痛 泵 ( B组 ) 及静 脉 镇 痛 泵 ( C组 ) 3种 不 同 镇 痛 方 式 的 临 床 资 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结果 3组 患 者 的镇 痛 效 果 、 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 、 恶 心 呕 吐 等 并 发 症 发 生 率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A 组 患 者 镇 痛 费 用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健康域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现代医疗技术的重大科研成果。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机体老化、钙质流失加速等问题,导致很多老年人都存在股骨头坏死及骨折问题。

为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国也引入了人工置换技术用于治疗这类疾病。

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将损坏的髋关节、股骨头切除,利用人工制成模拟人体股骨头关节的人工假体植入髋关节部位,重构受损部位。

髋关节假体主要由钛合金金属材料、聚乙烯、骨水泥所构成,和人体的相容性很好,术后恢复一段时间,经过功能康复训练后,患者可以自如行走,甚至都能忘记里面有人工假体的存在,但还是建议尽量不要剧烈运动。

体位护理要点术后需要注意患者的体位,仰卧时要将患肢抬高15°,足尖朝上,并于两腿之间放置枕头隔开,为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引起不适感,可以适当变换体位,从仰卧变为侧卧,患肢再往上,并在患肢和健肢中间夹上厚枕头。

在坐位时,应当选择高板凳,患肢朝着前方伸直,坐下时需要先用双手支撑躯体,身体朝后,将双腿自然分开。

如厕时要选择坐便,不要使用蹲便。

在病情允许下,患者可扶床站立,但是双腿要分开,和肩膀同宽,脚尖超前。

迈腿时,患者侧腿不宜上抬过高,锻炼时抬腿不能超过腰线。

在穿鞋时,不要弯腰或蹲下穿鞋,应当由护理人员或是家属帮患者穿鞋。

皮肤护理要点患者主要为老年人,这类人群的新陈代谢很慢,且皮肤缺乏弹性。

因为术后需要卧床一段时间,容易出现褥疮。

为了避免褥疮的发生,应当保持床铺清洁,定期协助患者翻身,翻身时按照前文所述的要点来注意患者的体位。

翻身后对患者的受压部适当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还可以使用气垫缓解局部受压问题。

营养护理要点术后需要为患者补充营养,为患者选择富含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的食物,可适当选择钙剂或维生素片,但最好是多吃牛奶、鸡蛋、海带、鸡鸭鱼虾和新鲜的蔬菜水果等进行食补,防止骨质疏松,促进骨愈合。

并发症预防护理要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并发症和术后护理工作存在一定关系,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增加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如人工髋关节脱位、静脉血栓、感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防治(一)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髋关节疼痛,改善患髋功能和调整肢体长度。

本文对术后引起髋关节疼痛的常见病变的防治予以综述。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在矫形外科领域发展较为迅速,不仅能消除髋关节疼痛,而且能有效地重建髋关节功能。

随着该项技术的日益扩大和普及,减少和避免引起术后髓关节疼痛的常见病变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有报道指出〔1〕,疼痛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症状。

Heekin等〔2〕报道,髋关节置换术后7年内疼痛的发生率为15%~26%。

国内有关随访指出,6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随访1~8年,58例出现109项并发症,以疼痛最多(58例),大多数疼痛较轻,严重疼痛2例(3%)〔3〕。

疼痛是由实存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不愉快的主观感觉,是一组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的表现。

疼痛除了造成病人痛苦不安外,还可以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及术后关节功能的正常恢复。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常常与某些病变相联系。

因此,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引起疼痛的病变是髋关节置换术最大的挑战之一〔4〕。

疼痛治疗中第一位的是对引起疼痛的病变予以治疗。

只有当这方面的努力失败时,才考虑改善患者认知和行为的心理治疗及单独缓解疼痛的对症治疗。

1预防术后急性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术后髋关节疼痛
1.1预防术后急性感染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6%〔5〕,术后深部感染是一个灾难性的并发症,常引起关节疼痛,以至于手术完全失败〔6〕。

病人术后出现出乎意料的疼痛,或者关节持续疼痛,提示发生早期急性感染。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replacement,THR)术后感染的诊断标准是:a)开放伤口或窦道与关节相通;b)全身感染症状合并髋关节疼痛和髋关节内存在脓液;c)白细胞记数大于11.0×109/L,ESR大于30mm/h,CRP大于10mg/L,三项试验结果均为阳性〔7〕。

感染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菌术不严应为主要原因,手术操作粗暴、止血不完善、术后引流不畅都与感染有关。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按发生位置分为浅部和深部感染,细菌有两个来源,一是术中污染或病房内交叉感染,二是血缘性感染。

防治措施关键在于预防,特别是对贫血、肥胖、服用激素等高危人群术前注意全身检查,确定有无感染灶存在,待感染灶治愈3个月以上才考虑手术。

加强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术中可用含抗生素的骨水泥,亦可将抗生素直接放入切口内,术后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

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引流,并使用抗生素溶液持续灌注引流,如果深部感染症状不能控制,应取出假体〔3,8~9〕。

北美学者〔10〕认为,假体二期置换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标准做法。

二期置换有较充足的时间清除感染,成功率较一期置换高,特别是对于那些存在严重骨缺损的病例,二期置换应为首选〔11〕。

单纯清创或一期置换适用于无伤口窦道的急性感染,假体松动者应取出假体,将骨床及软组织彻底清创后一期植入。

1.2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栓塞引起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

为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前后酌情使用抗凝剂,禁止粗暴的手术操作,术后鼓励患者主动用力做踝关节屈伸活动和股四头肌收缩,可减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治疗栓塞应及时溶栓,同时抬高患肢,进行抗炎、低分子右旋糖苷和复方丹参治疗〔9〕。

2正确选用髋关节假体,防治术后髋关节疼痛
假体与股骨组织相容性、术后并发疼痛有关,选择优良的人工材料是骨关节置换的重要课题。

假体的组织相容性好,术后发生疼痛的机会少;反之,术后发生疼痛的机会较大。

因此,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可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

Faraj等〔12〕指出,合金的种类、假体干的解剖形状、低的弹性模量与术后疼痛发生有重要关系。

目前两个主要有争议的影响因素是假体的形状(尤其是假体干远端压力保护的质量),以及股骨假体干最后涂层的性质。

人工关节大小要适中。

股骨头置换术,若股骨头与髋臼大小不匹配,容易造成髋臼磨损,引起术后行走时髋部剧痛〔8〕。

髋臼磨损是人工股骨头置换特有的并发症,半数股骨头置换后出现疼痛,原因是假体直接对髋臼软骨的压迫应力长期集中于某个点,逐渐造成局部软骨变性和退化、关节间隙变窄、活动受限及疼痛。

因此应严格控制单极头假体使用的适应证,除了难以承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或活动能力差的高龄病人外,应尽量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

若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颈保留长度要适中;股骨颈过长术中复位困难,术后对髋臼软骨压力过大,造成疼痛和活动受限。

学者们一致意见,以保留小转子上1cm的股骨颈为宜〔13〕。

3预防髋关节脱位,防治术后髋关节疼痛
髋关节脱位在THR后的发生率为0.4%~3.2%,绝大多数发生在术后1个月〔14〕。

发生脱位后可行闭合复位,多数患者可获得成功。

预防假体脱位应把握好3个环节:a)假体安装位置正确。

髋臼假体外展40°±10°,前倾15°±10°;股骨假体前倾5°~10°,此时脱位发生率最低。

b)清理关节周围瘢痕、骨赘等硬性组织,保护臀中肌臀小肌。

c)重视康复训练指导,包括出院后的指导〔9〕。

术后保持肢体的相对稳定,预防人工关节脱位;患肢呈外展15°~30°中立位,卧床期间可行皮牵引或穿中立鞋2周以上,防止腿内旋〔10〕。

适度的软组织处理:软组织切开切断不宜过多,否则关节周围松弛也易脱位。

术闭缝合所有切开的韧带及关节囊,以保持髋关节周围足够的软组织张力,减少脱位隐患〔3,9〕。

4假体松动与术后髋关节疼痛的防治
由于假体松动而导致的髋关节疼痛占疼痛髋关节总数的58.6%;THR后髋关节疼痛程度与假体松动程度呈正相关。

Faraj等〔12〕指出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腿疼,当排除其他原因之外往往是由假体松动引起,在假体和骨之间微小活动常常引起腿疼。

假体松动引起髋关节疼痛的因素是“骨水泥病”(免疫性无菌性炎症);Kim等〔15〕报道,界膜中含有较高的PGE2、IL-1和胶原酶。

巨噬细胞激活后可释放骨吸收因子,产生骨溶解,是导致无菌松动的最终原因。

假体松动后下沉,股骨柄尖端应力集中,周围皮质骨反应而产生轻中度疼痛。

对于生物学固定假体,早期微动导致纤维性固定,纤维固定假体疼痛出现率为35%。

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非骨水泥型生物相容性产品优于骨水泥型产品。

所以应用正确的骨水泥固定技术,选择国内外优良及适当型号的人工髋关节假体可以减少术后疼痛发生。

假体松动确诊后应及时行翻修术,早日减轻病人痛苦,防止假体周围骨质进一步破坏〔9〕。

有些学者认为疼痛可服用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缓解,如疼痛剧烈不能缓解,可考虑再次手术置换合适假体,或做髋关节神经支切除术,切断股神经、坐骨神经和闭孔神经的髋关节支〔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