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间丝绸之路变迁之研究与思辨
赵汉唐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

赵汉唐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
下面是WTT整理的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供大家参考!“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
因大量中国丝绸经此道西运,“丝绸之路”。
这条大动脉贯通了当时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心亚、欧、非三个大陆,导致黄河流域的中华古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古文明、两河流域的希腊古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古文明以及欧洲大陆的罗马古文明交流融合。
也促进了佛教、袄教、基督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向东西传播,给人类文明发展史以极大的影响。
因此,有学者认为“丝绸之路”的贯通,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不亚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
中国史籍也以“凿空”称赞张蓦开通“丝绸之路”的卓越贡献。
因对匈奴战争欲结盟大月氏的需要,汉朝廷召募出使西域的使者。
汉中城固人张赛应募,于武帝建元二年(元前139年)执汉节率百余人自汉长安城出发。
途中为匈奴阻隔拘禁达十年之久。
后乘机脱走至大苑、康居、月氏、大夏诸国。
于元朔三年 )元前126年)返回长安。
给正与匈奴进行军事斗争的汉朝廷提供了西域诸国的情况。
元鼎二年(元前115年)汉武帝又派遣张赛率领三百人组成的庞大使团前往乌孙,成功的与乌孙结盟。
张骞在乌孙又派副使至大宛、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诸国,致西域诸国始通于汉。
在与匈奴多次作战胜利后,汉于河西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玉门、阳关二关以西,沿途建烽隧亭障,戌兵屯田,并设立西域都护府,从而保持了自长安西行,经河西,出两关抵西域诸国的“丝绸之路”的安全和畅通。
汉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外运。
西域五十余国通使汉廷,不绝于路,各国商队也将各自的珍奇异物运至长安,汉长安城遂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贸大都会。
汉长安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城略呈方形,四面各开三门,城垣面积达三十六平方公里。
人口约达五十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昌盛的城市。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孙玉琴教授后汉王朝在此“列四郡,据两关”,先后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及阳关与玉门关。
设官置守,由此保证了丝绸之路咽喉地带的畅通。
公元前101 年,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胜利后,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使者校尉,由其率领军队在轮台( 今新疆轮台) 、渠犁( 今新疆库尔勒西南) 屯田,以供给和保护往来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和商人。
后又设置“护鄯善以西校尉”,用以维护丝绸之路南道的畅通。
公元前60 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势力全部退出西域,汉政府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兼护西域南北两道安全。
隋初,位于青海的吐谷浑人经常进犯河西,大业五年( 609) ,隋炀帝派兵击溃吐谷浑,从而解除了河西的威胁。
唐太宗时西突厥对抗唐廷,阻塞中西贸易,唐朝派出军队迫使西突厥归降,随后唐太宗晓谕中亚各国“西突厥已降,商旅可行矣”,由此“诸胡大悦”。
此后唐朝在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 后移至龟兹) ,屯驻军队,镇守西域。
此后陆续在西域各地设立都督府、州、县等军政机构。
公元702 年,唐在庭州( 今新疆吉木萨尔) 设立了北庭都护府,负责管理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丝绸之路的安全和畅通。
汉唐王朝在以军事打击解除匈奴、吐谷浑及突厥等民族对丝绸之路安全威胁后,一方面设立相应的军事机构,加强安全防卫; 另一方面逐步开展边疆地区的政权建设,在统治政策制订执行中尊重各少数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帮助其发展经济解决生计,同时各边疆民族可自由往来、定居中原地区等手段,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中原汉文化传播,加强了民族间的融合,从而稳固边疆,有效保障了丝绸之路交通的畅达。
( 二) 发展沿线经济,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物质基础丝绸之路沿线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重要依托,更重要的在于其关系到当地军政人员的供给及沿线社会的稳定。
汉唐时期对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地域的经济开发不断加强,如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区,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还是“习俗颇殊,地广民稀”,以畜牧经济为主、农业落后的地区,通过移民、屯垦、修筑道路、兴建水利设施等措施的实施,到东汉初年,河西已是“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之地了。
唐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

唐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段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活跃的时期。
在唐朝时期,由于国力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中国和周边地区的贸易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
其中,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和外交交流的重要渠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唐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
一、丝绸之路的历史丝绸之路是指从西汉时期开始,从中国长安到中亚、西亚、欧洲一带形成的一条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路径。
丝绸之路得名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丝绸在其中的交换和贸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唐代,丝绸之路的影响达到了顶峰,也是丝绸之路发展的黄金期。
二、唐朝对丝绸之路的重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和经济的巅峰时期,也是文化的繁荣时期。
唐朝对丝绸之路的重视不亚于其他方面的政策。
唐朝皇帝“开元盛世”的统治下,丝绸之路在贸易和文化交流上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唐朝皇帝向外派遣大量的外交使节、修缮驿道、加强边境管理、建立客站等措施,显然对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很大的投入和推动。
三、唐代丝绸之路在贸易上的作用在唐代,丝绸之路在贸易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唐朝的物质和文化产业得到了巨大的助益,而众多的中亚和西亚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扩大了唐朝市场的商品品类。
其中,进口物品以香料、瓷器、珠宝、马匹等为主。
四、唐代丝绸之路在文化上的作用与贸易相对应的是文化交流。
唐代丝绸之路在文化上的发展对于东西文化交流和东西艺术交流产生了深刻影响。
如各种宗教文化的交流,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带到中国;东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的交流,如天文、药学、数学等。
其中,佛教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此时期译经活动盛行,许多佛经人士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及中央亚洲,丰富了中原文化。
五、丝绸之路的兴起与推动丝绸之路的兴起与推动与唐朝的多方面因素密不可分。
节省航行路程及费用、开拓新市场、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政策等都是丝绸之路得以推动兴起的重要因素。
在封闭长达千年的中国历史里,唐朝的国际交往和丝绸之路的开拓,使中国开始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向世界敞开了大门。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遥想古代,一条条商旅穿越沙漠和山脉,跨越边境和海洋,将中国丝绸和其他贵重商品带往更遥远的地方。
这就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起源、发展和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古代丝绸之路的演变。
一、起源丝绸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
这时,汉朝的皇帝渴求与西部羌族和回纥等民族的友好关系,从而响应了商贸交流的需求。
作为一种稀缺而又极具价值的商品,丝绸成为了中国向西方输出的重要货物。
因为受限于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一条跨越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商道诞生了,这就是丝绸之路的起源。
二、发展丝绸之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最初,这条商道连接了中国内陆和中亚地区,进而扩展至西亚、东欧乃至地中海沿岸。
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成为了中国与其他文明交流的媒介,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交融。
此外,丝绸之路还促进了汉朝与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为两个伟大文明的互通有无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不再只是一条纯粹的商道,而是逐渐扩大为一条文化和宗教交流的通道。
佛教、伊斯兰教、希腊罗马文化等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也向西方传播了中国的科技、哲学和艺术。
这种文化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和进步,也铸就了古代丝绸之路的伟大成就。
三、影响丝绸之路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首先,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
中国的瓷器、丝绸和茶叶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上引起了轰动,为中国的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汉代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元素,并传播到中亚和东南亚地区。
与此同时,丝绸之路也传入了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在文化、艺术与科技上实现了彼此之间的相互借鉴和交流。
最后,丝绸之路还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和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沿途商旅的经验和记录,丰富了地理学和地图绘制的知识,为后来的航海探索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交流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们也共同探索了船舶制造、海洋导航等领域的技术,对当时的航海和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古代丝绸之路是一个著名的商业交流网络,连接着东方和西方,让各种商品、文化和思想在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流动。
本文将探讨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并分析其对历史、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丝绸之路的起源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秦朝时期。
当时,中国丝绸业开始蓬勃发展,丝绸成为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丝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他们无法直接从中国进口丝绸。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修建道路和开拓贸易通道,为繁荣丝绸贸易打下了基础。
这些贸易通道慢慢形成了古代丝绸之路的雏形。
二、丝绸之路的发展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时期:汉代和唐代。
在汉代,丝绸之路达到了鼎盛时期。
汉朝时期,中国的文化和经济繁荣,丝绸产量大幅增加,丝绸贸易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
汉朝皇帝积极鼓励对外贸易,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和其他商品输送到西方国家。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迎来了又一次繁荣期。
唐朝的开放政策使得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更加繁忙。
不仅丝绸,许多其他商品如茶叶、陶瓷、药材和纺织品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国家。
此外,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起,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交流也达到了巅峰。
许多外国学者、僧侣和商人来到中国,了解和学习佛教,并把佛教传播到他们的国家。
三、丝绸之路的意义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对历史、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丝绸之路成为了东西方之间重要的交流通道。
通过这条商业道路,不仅商品交流频繁,还有文化和思想的交融。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在经济方面,丝绸之路的发展推动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贸易繁荣。
丝绸等中国商品的出口为中国创造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并为西方国家提供了高品质的商品。
在文化方面,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交融。
随着丝绸贸易的发展,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加速,文化艺术品、音乐、科学知识等也在各国之间传播,丰富了各国的文化内涵。
人文历史: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变迁

人文历史: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变迁背景介绍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路和文化交流道路。
它起源于中国,贯穿亚洲大陆,经过不同时间段的变迁和发展,成为了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本文将探讨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影响以及各个时期的变迁。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中国丝绸业的兴起中国作为古老的丝绸生产中心,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开始种植桑树和养蚕,并发展出独特而精湛的丝绸制作工艺。
这使得中国成为了全球最主要的丝绸生产国之一。
经济与文化动机随着丝绸制作技术逐渐成熟,中国开始向周边地区进行贸易,并通过陆上和海上交通网络拓展贸易范围。
其中,古代丝绸之路就是重要的陆上贸易网络之一。
经济利益是推动人们跨越山脉和沙漠进行商业活动的主要动力。
同时,这段历史路径也见证了丝绸、香料、茶叶、瓷器等贵重商品的传播。
古代丝绸之路的变迁早期古代丝绸之路早期的古代丝绸之路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庞大的汉帝国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连接起来。
这条路线通过甘肃的西部河流和山脉,向西穿越额济纳和塔里木河流域,并途径今天的新疆和吉尔吉斯斯坦。
在此期间,中国和西方文化交流开始蓬勃发展。
唐宋时代的繁荣唐宋时期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达到了一个高峰,而开放、繁荣和收敛政策也促进了文化多样性以及思想与知识的传播。
许多来自中亚、波斯、阿拉伯、印度以及其他地区的商人、学者和宗教信仰者都进入了中国,并为世界贡献了众多重要学说和技术。
蒙古帝国时期的影响蒙古帝国的崛起给丝绸之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成吉思汗征服了中国和中亚地区,并将丝绸之路纳入他的领土。
蒙古统治者为贸易和传播促进了安全环境,使得整个欧亚大陆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商业活动。
同时,由于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在语言、宗教、文化和其他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交流与融合。
15世纪后的衰落15世纪后期,随着欧洲航海探险和新的海上贸易路线的发展,丝绸之路开始逐渐衰落。
新的商业路线减少了对陆路贸易网络的需求,而欧洲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上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经济联系。
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

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上,隋唐时期被称为中国古代发展进程最快的时期,也是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随着中亚、印度和伊朗等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不断增多,丝绸之路成为了一条经济、文化和思想交流的重要通道。
本文将对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进行探讨。
一. 丝绸之路的起源与演变丝绸之路是指起点在中国,经过中亚、西亚,到达地中海地区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
丝绸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生产丝绸,丝绸成为了中国的主要贸易产品。
而在隋唐时期,由于中亚、印度和伊朗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宗教和思想交流增多,使得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更加繁荣。
丝绸之路的演变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在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长安,结束于中亚的塔里木盆地。
隋唐时期,丝绸之路进一步扩大,起点仍然是长安,但终点已经延伸到外国的地中海地区和欧洲。
这两百多年间,丝绸之路的贸易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丝绸和瓷器变成了各种奢侈品,如茶叶、玻璃、香料、药材、毛皮和珍珠等。
同时也有一些技术和思想的交流,如科技、医学、数学、建筑和宗教等。
二. 丝绸之路的经济贸易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非常繁荣的商业贸易通道。
如今,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当时的商贸场景,商人们顶着风沙驮马乘船,克服了深度沙漠、高山峻岭以及热带雨林等自然条件的困难,长途跋涉地往来于东西方之间。
长安是隋唐时期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上至作为帝王及贵族的高端用品,下至贩卖在沙漠地区的普通生活用品,几乎所有种类的商品都可以在当时的长安市场中买得到。
在长安,每天都有大量的商人、驼队和商队前来进出口贸易。
大量的货物通过雇佣商队和船只等各种方式,从长安沿江、沿海、河路以及以陆运的方式运往中亚、西亚行经达到地中海、印度洋、波斯湾,进而传遍了欧洲大陆。
特别是在隋唐时期,唐朝政府重视对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外交经济往来,积极开展外交贸易,因此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格外繁荣。
简论唐代丝绸之路的前后期变化-精选资料

简论唐代丝绸之路的前后期变化-精选资料简论唐代丝绸之路的前后期变化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三⼤洲的国际交通⼤动脉,也是东西⽅进⾏政治、经济、⽂化交流的纽带。
它使东西⽅社会能够互通有⽆,促进了世界⽂明的繁荣进步与发展,为世界⽂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早在公元前5世纪甚⾄更早,我国的丝绸就已经传到世界各地,东西⽅的交通也逐步形成,在张骞出使西域后,中西交通得到迅速发展,到唐代,丝绸之路更加畅通完善,达到⿍盛时期。
前⼈对唐代丝绸之路路线的论述很多,但系统地对唐代不同时期丝绸之路的变化却著述不多。
本⽂对唐代丝绸之路在不同时期路线的变化做简要介绍,为研究⽅便,将唐代划分为前期、中期与后期来论述。
①⼀、唐前期(618~755)丝绸之路的路线隋唐王朝的建⽴,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分裂割据的局⾯,国家得到了统⼀,政府亦致⼒于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得到恢复和发展。
据裴矩《西域图记》记载,当时通往西⽅的通道主要有三条:“发⾃敦煌,⾄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
北道从伊吾(今哈密)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拂?H国,达于西海。
其中道从⾼昌,焉耆,龟兹,疏勒,度葱岭⼜经汗,苏对沙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安国,穆国,⾄波斯,达于西海。
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A陀(塔什库尔⼲),度葱岭,⼜经护密,吐⽕罗,挹怛,?檠樱?漕国⾄北婆罗门,达于西海。
其三道诸国,亦各有路,南北交通……并随其所往,诸处得达。
故知伊吾、⾼昌,并西域之门户也。
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
”②隋⽂帝时,封东突厥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东突厥⾂服于隋,草原丝绸之路畅通。
但启民可汗去世后,隋朝内乱,始毕可汗雄踞北⽅,阻断草原丝路,草原丝路由此中断。
唐朝建⽴后,平⾼昌,击突厥,先后建⽴安西、北庭都护府等⼀系列军、镇、守、捉,沿线驿站、烽燧不断,丝绸之路畅通,线路纵横交错,形成⽹络,“⾃安远门西尽唐境万⼆千⾥,闾阎相望,桑⿇?t野”③,呈现出⼀⽚繁荣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唐 期 间 , 丝 绸之 路 的起点 不 断地 变迁 , 其 中重 要 的原 因是局势 比较动荡 。由于没有完全实现统一 ,内部分裂现象 严重 ,外部势力不断进行政治、经济的侵略 , 导致国家政治 局势 不稳 定 。所 以在 盛世 时 期 ,政治 比较 稳定 的前 提 下 , 对 外 的经 济文 化交 流 比较频 繁 。一旦 出现 战乱 , 政 治 中心就 会 受 到威胁 ,经济 环境也 会遭 到 破坏 , 就会 阻 碍对 外 的经 济文 化交 流 , 进 而可 能导致 国内经 济文 化 的发展 滞后 , 不 能 与 国 际经济 同步发展 。
学园 I X U E Y U A N
2 0 1 5年 第 1 4期
汉唐 问丝 绸之路变迁之研究 与思辨
贾 晶 中原 工 学 院
【 摘 要 】丝绸之路开通的标志是张骞 出使西域 ,由于战乱 ,汉唐期间其起 点进行 了多次的变迁。西汉时期,长安是丝
绸 之路 的起 点 ,东 汉 时期 迁 至洛 阳 ,魏晋 南北 朝 时期 以邺城 、大 同等地 为起 点 ,到 了 唐 朝 ,长 安作 为 当时的 国际化 大都 市 ,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中心 ,其又再次坐上丝路起点的宝座。可见,丝路的变迁与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3 . 丝路 变迁和形 成 的影 响分析
从物质技术方面来说 ,丝路促进了东西方 贸易的交流 , 将我国中原地区的物产 , 比如丝绸 、 瓷器和茶叶等传人西方 ,
将 我 国 当时 比较 先进 的雕 版 印刷 术 、冶 铁 技术 、工 艺 品 的制
交流提供 了便利 ;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内局势动荡 , 战
【 关键词 】 汉唐 丝绸之路 【 中图分பைடு நூலகம்号 】 K 2 8 9
历史变迁
研究分析 【 文章编号 】1 6 7 4 — 4 8 1 0( 2 0 1 5 )1 4 —0 1 9 4 一O 1
以良好 的交通条件是进行经济交流的必备条件。 ( 3 ) 需要有 定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做支撑 ,带动贸易交流的发展 ; 进行 文化 交 流的 同时 , 也需 要有 一定 的 文化 条件 , 能够 对 外 来文 化进 行批 判式 的吸收 。
乱不 断 ,洛 阳的政 治 中心 几度遭 到破 坏 和动 摇 ,曾将 丝路 起
造方法和炼丹术等传人西方 ; 与此同时引进 了西方的一些农 作 物 ,如 葡萄 、石 榴 、胡椒 等 ,还有 天文 学 、数 学 、历法 、 制糖法 、 酿酒术和建筑技术等都为我国科学技术 的进步和经 济 社会 的发展 做 出 了很 大 的贡献 。 从 文化 交 流方 面来 看 , 通 过丝路西方先进的人文思想 、 文学艺术 、 音乐舞蹈技巧等相 继传人中国 , 与我 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 ;同时 , 将我国的传 统文化传人西方 , 让世界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从 民族 融合方面来看 , 丝路沟通了世界文化 的交流与发展, 不 断促 进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对 当时的汉代文化对匈奴 、 鲜卑 、 党项 、回鹘 、 羌族等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产生一定的影响 , 促
一 一
2 . 丝绸之路 变迁原 因分析
历史 性 概念 。
一
汉唐 间 丝绸之 路起 点 的变 迁 经 考古 发现 , 早 在公 元前 五六 世 纪时 , 我 国的丝 绸 已经 成为希腊上层社会的华丽服饰 , 当时 中国处于春秋末期 ,内 地丝绸是经过河西走廊进入到现在的新疆地区, 再经过西域 人 之 手进 入 中亚地 区 ,但 贸易 的次数 和数 量很 少 。 直 到汉 武帝 时期 , 我 国 中原 地 区和 中亚 地 区进 行 丝绸 贸易的数量仍然比较少 ,时间上具有间断性和不固定性 , 但 是总 体上 来说 已经开 始 了比较频 繁 的经 济文 化交 流 。 汉 武帝 派张骞出使西域 , 是为了达成一定的军事 目的, 一定 意义上 成为 丝绸 之路 开辟 的标 志性 事件 。 西 汉 时期 , 长安作 为 全 国 的政治经济中心 , 开始触及一部分涉外事务 , 加强对外 的沟 通交 流 , 也 理所应 当地充 当 了丝绸 之路 的起 点 ; 东 汉 时 ,迁 都洛 阳, 东汉的使者从洛阳出发 , 而西域的使者也东行至洛 阳 ,进行 经 济文 化交 流 ,洛 阳在整 个交 流过 程 中起 着政 治 、 经济 、文化 、 交通中心的作用 ,为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
进我 国边 疆地 区的和平 与稳 定 , 为之后 我 国的大一 统 打下 坚 实 的基 础 。 三 结束语
点迁 至 邺城 和大 同 ; 隋唐 时期 , 长安 和 洛 阳在 文 化交 流方 面 都 出现 过盛 衰现 象 , 唐朝 前 期 , 洛 阳为全 国的经 济 中心 , 在 丝路交易中占有明显的优势 , 安史之乱 以后 , 洛 阳遭到了严 重的破坏 , 也丧失了其经济统治地位 , 长安在中外贸易交流 中 占居 优势 地位 , 和西 方 国家互 派 使节 , 进 行 经济 文化 交流 。 二 汉唐 间丝 绸之 路变 迁 的思 考 1 . 作 为丝路 起 点的城 市应该 具备 的条件 分析 在历代丝绸之路的变迁过程 中, 都是以当代的政治 、 经 济 、文 化 中心作 为起 点 ,具 有一 定 的沟通 能 力和震 慑 能力 ,
一
【 文献标识码 】 A
早在一个多世纪 以前 ,学者 已经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 念, 经过 多年的研究分析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其 中还 存 在着 一些 学术 性 的争论 。 传统 意义 上说 的丝 绸 之路 是 指汉 唐期 间穿过 我 国西北 地 区 , 贯 通 亚 、欧 、 非 三洲 的经 贸 和 文化 交 流的要 道 , 该 要道 为 我 国带来 了先进 的科 学 技术 和 思想 文 化 , 同 时也让 世界 认识 了我 国 的传统 文化 。 但 是丝 绸 之路不是一条一成不变的道路 , 它同时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种概念 , 在其后的千余年内也发生着各种各样 的变迁 , 对 于学者来说要用运动发展 的眼光来看待和研究丝绸之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