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简介
丝绸之路历史资料

丝绸之路历史资料丝绸之路,一条古代贸易交流路线。
又名丝路,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线路。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丝绸之路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丝绸之路历史资料之发展前身玉石之路在丝绸之路的前身有条“玉石之路”。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只有1600多年的历史,梁海燕说,考古及各种证据“玉石之路”比“丝绸之路”早3000年,是和田玉首开了我国新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交流的运输通道。
珍品和田玉后来的“丝绸之路”主要交易丝绸,而“玉石之路”和田玉不断往我国中原地区传播和运输,成为贸易交换的主要珍品。
[1][2] 丝绸之路历史资料之来历介绍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以及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罗马人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中国的丝绸。
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的的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
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
并将这条路线首次打通延伸到了欧洲,到了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
这不但是欧洲和中国的首次交往,也是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介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介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介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介一: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
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
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
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
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
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语文丝绸之路ppt课件

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沿线各国的使 节、商人、宗教徒和旅行者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 了解和友谊。
02
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中国的崛起
夏、商、周
古代中国的崛起始于夏、商、周三代 ,这个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有了 显著的发展,为后来的丝绸之路奠定 了基础。
文化交流得以更加便捷。
罗马帝国的需求
罗马帝国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 家之一,对中国的丝绸有着极大 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罗 马帝国开始寻求与中国进行贸易
的途径。
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 出使西域,目的是与大月氏结盟 ,以夹击匈奴。张骞的西行探险 为后来的丝绸之路贸易奠定了基
础。
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价值
丝绸之路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线路之பைடு நூலகம்,具有极高的历史、文 化价值。
保护现状
当前,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 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措施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保护意识,推动国 际合作,共同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前景
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重要联系通道,是中国古代文明与外部文明交流的重要纽带,具有重要的历史 意义和价值。
文化价值
丝绸之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通过丝绸之路,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等多元文化得以交流和融 合,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同时,丝绸之路也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
01
促进贸易
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路线之一,它连接了中国、印度、
丝绸之路简介

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路上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第一次把中国中原地区经过新疆到中亚的路上通道翻译成‘‘SILKROAO”,丝绸之路由此得名。
后来范围逐渐扩大到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
目的: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经过: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
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
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
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想象张骞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去西域路上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体会张骞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精神陆上丝绸之路开始于我国的西汉时期,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
到达中亚.西亚,全长7000多千米,成为连接中西文化的重要通道,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丝绸之路线路简介

丝绸之路,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路线)。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很多丝绸是中国运的)。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所经路线①北线由长安(东汉时由洛阳至关中)沿渭河至虢县(宝鸡),过汧县(陇县),越六盘山,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路线。
②南线由长安沿渭河过陇关、上邽(天水)、狄道(临洮)、枹罕(河州),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偏都口)至张掖。
③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
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
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
中段。
敦煌至葱岭(帕米尔)或怛罗斯(今江布尔)。
丝路西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历史上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因而路线常有变化,大体分为南、中、北3道:①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
②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
③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费尔干纳)、康(撒马尔罕)、安(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衰落。
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番禺(后改称广州)、登州(烟台)、扬州、明州泉州、刘家港等。
同一朝代的海上丝路起点可能有两处乃至更多。
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

目录
• 丝绸之路概述 • 敦煌文化简介 • 丝绸之路对敦煌文化影响 • 敦煌文化在丝绸之路地位 • 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现代价值 • 总结与展望
01
丝绸之路概述
定义与起源
01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重 要贸易通道,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 ,因主要贸易商品为丝绸而得名 。
02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品交易的 通道,更是一条文化、宗教、科 技交流的桥梁,对东西方文明产 生了深远影响。
探讨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在旅游、教 育、艺术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文 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加强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的国际交流 与合作,推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 合,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发挥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中的独特作用,为世界和 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敦煌石窟中保存的大量文物和文献,为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 资料。
敦煌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成为著名 的旅游胜地之一。
05
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现代价 值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高
1 2 3
敦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加强对敦煌壁画、文献等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 通过数字化技术等手段实现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 和传承。
和无限创意。
敦煌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 促进了东西方艺术之间的交流和 融合,对后来的艺术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敦煌作为艺术创作和展示的平台, 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前来学习和创 作,推动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历史见证与旅游胜地
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见证了古代中外贸易、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是研究 古代历史的重要遗址之一。
丝绸之路

公元12世纪以后
唐代以后,由于中国经济 中心的南移,北方陷入战 火,生产停滞,这条贸易 之路渐渐荒废。直至元代, 蒙古帝国摧毁了以往在丝 绸之路上大量关卡和腐朽 的统治,令丝绸之路的通 行比以往各个朝代都要方 便一些。蒙古帝国和它在 中国的权利继承者,对这 些从西方前来的旅行者抱 以非常欢迎的态度,元朝 统治者甚至任命一些外国 人—主要是基督教徒,担 任地方的行政长官。不过 沿着丝路前进的人们,大 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 化交流为使命的人们,而 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的丝 绸之路了。 当丝路的历史步入14世 纪——中国称其为“明清 小冰期”的开端后,西域 地区脊背上已不再适合当 时的人类居住。西北丝绸 之路的东端几乎已经荒废。 而西域各古国大多已不复 存在,成为流沙之中见证 丝路辉煌的遗迹。
市 蜃 楼
沙漠 之 舟
商品交流
正 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 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象征。丝绸不 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 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 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 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 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于西传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奇 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 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 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 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 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当青 金石流传到印度后,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令青金 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 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 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 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 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 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 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简介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简介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丝绸之路简介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
它以西汉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起点,东汉时以都城洛阳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丝绸之路:丝路历史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但为何在河西走廊上没有“丝门”而有“玉门”?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