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产后病
中医妇科学(产后病)练习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妇科学(产后病)练习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宜选用的方剂为A.以上都不是B.丹栀逍遥散C.身痛逐瘀汤D.生化汤加味E.少腹逐瘀汤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2.气虚型产后恶露不绝,宜选用的最佳方剂为A.归脾汤B.生化汤C.补中益气汤D.桃红四物汤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3.产后月经闭止,毛发脱落,枯槁无华,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性欲丧失,甚或生殖器官萎缩,阴道干涩,舌淡白,苔少,脉沉细略数。
可以诊断为A.产后血晕,瘀阻气闭B.产后血劳,精血亏损C.以上都不是D.产后血劳,脾肾虚损E.产后血晕,血虚气脱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4.肝经郁热型产后乳汁自出,宜选用的最佳方剂为A.以上都不是B.小柴胡汤加减C.柴胡疏肝散加减D.丹栀逍遥散加减E.一贯煎加减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5.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的发热特点为A.寒热交替,恶露臭秽B.身热微寒,头晕眼花C.潮热盗汗,颧红唇赤D.发热恶寒,鼻流清涕E.高热寒战,热势不退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6.气虚型产后汗证,宜选用的方剂为A.归脾汤B.黄芪桂枝五物汤C.黄芪汤D.以上都不是E.生脉散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7.产后低热不退,腹痛绵绵,喜按,恶露量少或多,色淡,质稀,自汗,头晕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
证属产后发热的A.血瘀证B.血虚证C.以上都不是D.外感证E.感染邪毒证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8.风寒型的产后身痛,宜采用的最佳方剂为A.以上都不是B.独活寄生汤C.养荣壮肾汤D.生化汤E.身痛逐瘀汤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9.产妇于产后出现涔涔汗出,持续不止,可诊断为A.产后中暑B.产后发热C.产后自汗D.以上都不是E.产后盗汗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10.下列属于产后腹痛的是A.以上都不是B.产褥期内因感染而发生的腹痛C.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D.产褥期内腹痛,伴里急后重,下痢赤白E.产褥期内因伤食而发生的腹痛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11.生化汤的组成为A.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益母草B.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甘草C.以上都不是D.当归川芎桃仁生姜甘草E.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甘草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12.血瘀型产后小便不通的最佳选方为A.以上都不是B.春泽汤C.加味四物汤D.黄芪桂枝五物汤E.桂枝茯苓丸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13.肝气郁结型产后抑郁,宜选用的最佳治法为A.疏肝理气,开窍醒神B.以上都不是C.养阴柔肝,开窍醒神D.柔肝养阴,镇静安神E.疏肝解郁,镇静安神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14.产后恶露不绝的主要机制为A.瘀阻冲任B.热伤冲任C.寒滞冲任D.冲任不固E.气虚不摄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15.产后腹痛气血两虚型,采用的治法为A.活血化瘀,缓急止痛B.以上都不是C.补血益气,温经止痛D.活血化瘀,温经止痛E.补血益气,缓急止痛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16.产后病的特点为A.多虚多瘀B.气血亏虚C.亡血伤津D.寒热交替E.瘀血内阻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17.精血亏损型产后血劳,治疗宜选用的最佳方剂为A.人参养荣汤B.大补元煎C.人参鳖甲汤D.黄芪散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18.阴虚型产后汗证,宜选用的最佳方剂为A.黄芪汤加味B.以上都不是C.归脾汤加味D.生脉散加味E.六味地黄丸加味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19.瘀阻气闭型产后血晕的最佳选方为A.清魂散B.肠宁汤C.生化汤D.夺命散E.四物汤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产后病20.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多,色淡红,质稀,无味,神疲肢软,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白,舌淡,苔白,脉缓弱。
中医妇科学课件:产后病

五
西濠陆炳若夫人,产后感风热,瘀血未尽, 医者执产后属虚寒之说,用干姜、熟地治之 ,且云必无生理,汗出而身热如炭,唇燥舌 紫,仍用前药。余是日偶步田间看菜花,近 炳若之居,趋迎求诊。余曰:生产血枯火炽 ,又兼风热,复加以刚燥滋腻之品,益火塞 窍,以此死者,我见甚多。非石膏则阳明之 盛火不解,遵仲景法,用竹皮、石膏等药。 余归而他医至,笑且非之,谓自古无产后用 石膏之理。盖生平未见仲景方也。其母素信 余,立主服之,一剂而苏。明日炳若复求诊 ,余曰:更服一剂,病已去矣。无庸易方, 如言而愈。医者群以为怪,不知此乃古人定 法,惟服姜桂则必死。
四、
武昌望山门街,程姓少妇,新产方七日, 时方炎暑,蜷局于小卧室内,窗棂门帘均 紧紧遮蔽,循俗例头包布帕,衣着布衣, 因之为暑所伤。身大热,汗出不干,开口 齿燥,舌上津少,心愦愦,口渴郁闷,烦 躁莫可名状,脉浮而芤,与阳明“浮芤相 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类似。
予曰:新产阴伤,受暑较重,不宜闭置小 房内,倘汗出再多,津液内竭,必有亡阴 痉厥,昏迷谵妄之虞,宜破除俗例,移居 宽阔通风较凉之处,以布质屏风遮拦足矣 。药用六一、白虎、生脉三方合裁加减: 滑石一两,甘草一钱,生石膏八钱,知母 、沙参各二钱,麦冬四钱,鲜石斛六钱, 同煎,分二次服。
七、
河口黄姓妇女产后失调,兼患乳痈,自 溃一次,昏厥竟日,嗣虽渐苏,每日午 后二时及夜半二时,必潮热昏厥数小时 ,势急矣,延汉上名医某甲诊治,小效 。胸乳环周起红块若丹,渐及肢背,甲 以病杂且重,举予以代诊治。
予曰:戴阳面赤,或为寒证兼有,唇焦 舌枯,完全无津,断非寒证所有,其为 热证原无疑义。体质素弱,又产后久病 ,其虚原无待言。但虚为另一问题,而 此为实证,原有痈毒,新感旧邪二者兼 有,邪实正虚,但脉沉无外出之机,必 不能逆其势而从外解。邪既入营,侧重 清营,凭脉辨证,凭证用药。拟方:鲜 生地一两,白茅根、蒲公英各三钱,青 蒿露、银花露各一两,犀角尖一钱(磨 汁), 没药一钱五分,丹皮三钱,方 意清营解毒,活血透络熄风。
中医妇科产后病

第十章、产后病●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得与分娩与产褥有关得疾病称为“产后病”●产褥期就是指产妇从胎盘娩出至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得时间,一般为6~8周●新产后就是指产后7天以内,包括在产褥期内●三病:指产后痉病、郁冒(产后出汗)、大便难三冲:指败血上冲,冲心、冲肺、冲胃三急:呕吐、盗汗、泄泻●产后病病因病机:①亡血伤津,元气亏损,虚火易动②瘀血内阻,败血妄行③饮食劳倦,外邪所伤。
●产后得病机特点:多虚多瘀●产后病得诊断——三审1、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2.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3。
再审乳汁行与不行及饮食多少,以察胃气之强弱。
●产后用药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产后病治疗原则:勿拘于产后,亦无忘于产后第一节、产后血晕●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神昏口噤,甚则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
●本病为产后危重急症之一,属于“三冲”。
西医学得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可参本证。
●病因病机:虚者:阴血暴亡,心神失守实者:瘀血攻心,扰乱心神●紧急处理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抗休克,预防并发症与预防感染。
(1)立即将产妇仰卧位,头低脚高(2)针灸:强刺激眉心、人中、涌泉等(3)中药:固脱救厥。
常用丽参针、参麦针、参附针(4)西医疗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吸氧、补液输血、抗休克、预防治疗并发症。
●辨证论治:辨虚实,分脱证、闭证。
虚者为脱,实者为闭。
治则:救脱开闭治法:虚者益气固脱,实者行血逐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500ml,就是分娩期得严重并发症,造成孕产妇死亡得主要原因。
●病因:(1)子宫收缩乏力(主)(2)胎盘因素(3)软产道损伤(4)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阴道多量出血,失血过多,血压下降引起休克,重度贫血,易并发感染等相应症状与体征。
①胎儿娩出后即出血,色鲜红→软产道损伤②胎儿娩出后数分钟出血,色黯红→胎盘因素③总产程延长,胎盘娩出后出血→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胎膜残留④持续性阴道流血、无凝血块→凝血功能障碍⑤失血表现明显,伴阴道疼痛→隐匿性软产道损伤●处理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第二节、产后痉病●产褥期内,突然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口噤不开,角弓反张者、称为“产后痉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辅导:产后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辅导:产后病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辅导:产后病产后病是指产妇在新产后至产褥期中所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
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辅导:产后病,希望对大家考试有所帮助。
细目一:概述一、概念:产妇在新产后至产褥期中所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
习题产后“三病”是指( )A.呕吐、泄泻、盗汗B.尿失禁、缺乳、大便难C.血晕、发热、痉证D.病痉、病郁冒、大便难E.腹痛、恶露不下、发热[答疑编号2615010506]【正确答案】D【习题】郁冒,属产后哪项之一( )A.三冲B.三急C.三病D.三禁E.三审[答疑编号2615010507]【正确答案】C五、诊断六、治疗原则:“勿拘于产后,也勿忘于产后”细目二:产后血晕一、定义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
二、鉴别诊断与产后郁冒、产后子痫、产后痉病鉴别。
三、病因病机血虚气脱:神无所养,魂无所主瘀阻气闭:败血上冲,扰乱清窍四、昏迷时的`应急措施中医治病应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
当产后血晕发生休克时,应首先抗休克,促其复苏,采取下列措施:1.立即将产妇置于头低脚高的仰卧体位,同时予以保温。
2.针刺眉心、人中、涌泉等穴,强刺激以促速醒。
3.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静脉推注或点滴,迅速补充血容量以抗休克。
4.结合西医有关“产后出血”的原因,即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进行中西医结合抢救。
细目三:产后发热一、定义: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
二、病因病机三、辨证论治1.感染邪毒证主证:产后高热寒战,热势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或多或少,色紫暗如败酱,气臭秽;心烦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或解毒活血汤加减。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产后病

第六单元产后病概述(一)定义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
(二)产后常见病及危重症常见的产后病有产后血晕、产后痉病、产后发热、产后小便不通、产后小便淋痛、产后腹痛、产后身痛、产后恶露不绝、产后汗证、缺乳、产后乳汁自出、产后抑郁、产后血劳等。
产后“三冲"、“三病”、“三急"产后三冲是指产后败血上冲,冲心、冲胃、冲肺。
产后三急指产后呕吐、盗汗、泄泻,三者并见必危。
产后三病指产后病痉、病郁冒、大便难。
产后“三审"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及饮食多少,以察胃气之强弱。
产后用药“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三)病因病机1.亡血伤津。
由于分娩用力、出汗、产创和出血,而使阴血暴亡,虚阳浮散,变生他病,易致产后血晕、产后痉病、产后发热、产后大便难、产后小便淋痛、产后血劳等。
2.元气受损。
3.瘀血内阻。
4.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
(四)产后“三审”。
(五)治疗原则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多虚多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
(六)用药宜忌行气勿过于耗散,化瘀勿过于攻逐,时时顾护胃气,消导必兼扶脾,寒证不宜过用温燥,热证不宜过用寒凉,解表不过于发汗,攻里不过于削伐。
注意产后用药“三禁”产后血晕(一)定义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
“产后出血”和“羊水栓塞”互参。
(二)与产后血晕相鉴别的疾病1.产后郁冒产后郁冒是因产后亡血复汗感受寒邪所致,症见头眩目瞀,郁闷不舒,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2.产后痉病口噤不开为二病的相似之处,但产后痉病多由产时创伤,感染邪毒,或产后亡血伤津,筋脉失养所致,其发病时间较产后血晕缓慢,其症状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角弓反张。
3.产后子痫子痫除了产前有头晕目眩、头面及四肢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病史以外,尚有典型的抽搐症状(三)病因病机1.血虚气脱产时失血过多,以致营阴下夺,气随血脱,而致血晕。
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产后病考试资料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产后病考试资料及答案1、单选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出现持续高热,小腹疼痛剧烈,拒按,恶露不畅,臭秽如脓,烦渴引饮,大便燥结,舌紫暗,苔黄而燥,脉弦数,宜选用的方剂为()A.白虎加人参汤B.大(江南博哥)黄牡丹皮汤C.五味消毒饮D.失笑散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2、单选湿热蕴结型产后小便淋痛应()A.清热利湿通淋B.疏肝清热通淋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正确答案:A3、单选患者,女,30岁。
产后失血过多,突然头项强直,牙关紧闭,四肢抽搐,面色苍白,舌质淡红,少苔,脉虚细。
首选方剂为()A.生脉散B.三甲复脉汤加减C.玉真散加减D.补中益气汤加减E.当归生姜羊肉汤正确答案:B4、单选气虚型产后恶露不绝,首选方剂为()A.黄芪桂枝五物汤B.身痛逐瘀汤C.黄芪汤D.补中益气汤E.归脾汤正确答案:D5、单选产后低热不退,腹痛绵绵,喜按,恶露量少或多,色淡,质稀,自汗,头晕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
证属产后发热的()A.感染邪毒证B.外感证C.血瘀证D.血虚证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6、单选某女,28岁。
顺产后20天,仍有少量出血,色淡红,小腹坠痛明显,并自觉阴中有异物脱出,咳嗽或用力加重,但未脱出阴道口外,伴腰膝酸软,小便频数,夜间加重,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细其治法为()A.补气摄血B.补肺升提C.补中益气D.补肾固脱E.益气固脱正确答案:D7、单选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的发热特点为()A.高热寒战,热势不退B.发热恶寒,鼻流清涕C.身热微寒,头晕眼花D.潮热盗汗,颧红唇赤E.寒热交替,恶露臭秽正确答案:A8、单选血热型产后恶露不绝,宜选用()A.化阴煎B.保阴煎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正确答案:B9、单选产后血晕血虚气脱型的病因病机为()A.阴血暴亡,心神失守B.瘀血上攻,扰乱心神C.亡血伤津,筋脉失养D.感染邪毒,直窜经络E.外感风寒,阻滞经络正确答案:A10、单选生化汤中有的药物为()A.当归川芎B.桃仁炙甘草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正确答案:C11、单选产后恶露不绝的主要机制为()A.冲任不固B.气虚不摄C.热伤冲任D.瘀阻冲任E.寒滞冲任正确答案:A12、单选气虚失摄型产后乳汁自出,宜选用的最佳方剂为()A.归脾汤加芡实、五味子B.丹栀逍遥散C.补中益气汤加芡实、五味子D.六味地黄汤加乌梅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13、单选"产后……虚劳不足"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之,记载的著作为()A.《诸病源候论》B.《妇人良方大全》C.《医宗金鉴》D.《金匮要略》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14、单选产后小便淋痛()A.新产后,产妇发生排尿困难,小便点滴而下,甚则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证型方剂:产后病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证型方剂:产后病产后病1、晚期产后出血(产后血崩)分娩24小时后,产妇产褥期内发生的大出血。
24h.>500ml,止血抗炎气虚——补中益气汤血瘀——生化汤合失笑散血热——保阴煎2、产褥感染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热入营血证——清营汤热陷心包证——清营汤送服安宫,紫雪或静滴清开灵注射液3、产褥中暑暑入阳明证——白虎汤暑伤津气证——清暑益气汤暑犯心包证——安宫或紫雪或至宝丹灌服4、产褥期抑郁症心脾两虚证——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肝郁脾虚证——逍遥散淤阻气逆证——癫狂梦醒汤5、产后缺乳气血虚弱证——通乳丹肝郁气滞证——下乳涌泉散妊娠合并病1、心脏病(妊娠32-34周心脏负担高峰)心气虚——养心汤心血虚——归脾汤阳虚水泛证——真武汤合五苓散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2、急性病毒性肝炎湿热蕴结证——茵陈蒿汤湿邪困脾证——胃苓汤肝郁脾虚证——逍遥散热毒内陷证——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3、糖尿病肺热津伤证——消渴方胃热炽盛证——玉女煎肾阴亏虚证——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证——金匮肾气丸4、慢性肾炎脾虚湿盛证——白术散肾阳虚证——真武汤5、急性肾盂肾炎阴虚火旺证——知柏地黄丸心火偏亢证——导赤散湿热下注证——加味五淋散6、肝内胆汁郁积症(瘙痒,手掌首发,黄疸。
皮疹) 肝郁气滞证——柴胡疏肝散肝胆湿热证——茵陈蒿汤热入营血证——犀角散③产时并发症产后出血血虚气脱证——参附汤瘀阻气闭证——夺命散加当归,川芎妊娠病1、妊娠剧吐(恶阻)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诊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
停经40天左右剧烈呕吐脾胃虚弱证——香砂六君子汤肝胃不和证——橘皮竹茹汤痰湿阻滞证——小半夏加茯苓汤气阴两亏证——生脉散合增液汤2、流产(胎动不安,可安胎)先兆流产肾虚——寿胎丸气血虚弱——胎元饮血热证——保阴煎血瘀证——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外伤——圣愈汤难免流产,不全流产,稽留流产(排出胚胎)胎动欲堕——脱花煎胎堕不全——生化汤血虚气脱——人参黄芪汤习惯性流产肾气亏虚证——补肾固冲汤气血虚弱证——泰山磐石散阴虚血热证——加减一阴煎流产感染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3、异位妊娠(妊娠腹痛,癥瘕)输卵管妊娠最多见诊断:停经史,一侧下腹隐痛或胀痛,常有阴道不规则出血。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妇科学--产后病

第八单元产后病一、A11、古人谓“弥月”是指( )A.产后一月B.产后二月C.产后百日D.产后十日E.产后一月半2、下列产后病中,哪个与血瘀无关( )A.产后腹痛B.产后发热C.产后恶露不绝D.产后抑郁E.产后缺乳3、产后恶露不绝的辨证要点是( )A.根据恶露的量、色、质、气味B.根据恶露持续的时间C.根据恶露的色、质和持续时间D.根据恶露的量、质、气味E.根据恶露的色、质、气味4、产后恶露不绝的主要病因是( )A.气虚、血热、血瘀B.气虚、血虚、血瘀C.气虚、血虚、血热D.气虚、血虚、寒湿E.以上都不是5、产后腹痛瘀滞子宫最佳选方是( )A.少腹逐瘀汤B.散结定痛汤C.生化汤加味D.补血定痛汤E.血府逐瘀汤6、产后腹痛气血两虚型的首选方是( )A.肠宁汤B.八珍汤C.当归建中汤D.当归生姜羊肉汤E.人参养荣汤7、下列哪项不是邪入营分而累及血分的症状( )A.高热不退B.斑疹隐隐C.神昏谵语D.舌红绛,苔黄E.脉弦细数8、血虚产后发热的首选方是( )A.四物汤B.补中益气汤C.加减一阴煎D.举元煎E.人参养荣汤9、下列哪项不符合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 )A.产后胞脉空虚,邪毒乘虚,直犯胞宫,正邪相争B.产后元气受损,正气较虚,易感外邪C.败血停滞,营卫不通D.阴血骤虚,阳无所附,阳气浮散E.经脉不通,营卫不和10、血瘀产后发热的首选方是( )A.桃红四物汤B.桂枝茯苓丸C.少腹逐瘀汤D.血府逐瘀汤E.生化汤加味11、血瘀产后发热的主要证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寒热时作B.恶露不下C.恶露下亦甚少,色紫黯,有块D.小腹隐痛,喜按E.舌质紫黯,脉弦涩12、感染邪毒产后发热的首选方是( )A.大黄牡丹皮汤B.四妙勇安汤C.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味D.解毒活血汤E.保阴煎二、A21、患者产后乳汁分泌由少而无,乳房胀硬、疼痛,伴胸胁胀满,情志抑郁,食欲不振,时有微热,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
本病的治法是( )A.补肾健脾B.舒肝补肾C.养血柔肝D.行气活血E.疏肝解郁,通络下乳2、患者产后血性恶露13天不尽,量多、色淡、质稀、无气味,神疲懒言,小腹空坠,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产后病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得与分娩与产褥有关得疾病称为“产后病”
●产褥期就是指产妇从胎盘娩出至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得时间,一般为6~8周
●新产后就是指产后7天以内,包括在产褥期内
●三病:指产后痉病、郁冒(产后出汗)、大便难
三冲:指败血上冲,冲心、冲肺、冲胃
三急:呕吐、盗汗、泄泻
●产后病病因病机:①亡血伤津,元气亏损,虚火易动②瘀血内阻,败血妄行③饮食劳倦,外邪所伤。
●产后得病机特点:多虚多瘀
●产后病得诊断——三审
1、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
2.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
3。
再审乳汁行与不行及饮食多少,以察胃气之强弱。
●产后用药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产后病治疗原则:勿拘于产后,亦无忘于产后
第一节、产后血晕
●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神昏口噤,甚则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
●本病为产后危重急症之一,属于“三冲”。
西医学得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可参本证。
●病因病机:虚者:阴血暴亡,心神失守实者:瘀血攻心,扰乱心神
●紧急处理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抗休克,预防并发症与预防感染。
(1)立即将产妇仰卧位,头低脚高
(2)针灸:强刺激眉心、人中、涌泉等
(3)中药:固脱救厥。
常用丽参针、参麦针、参附针
(4)西医疗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吸氧、补液输血、抗休克、预防治疗并发症。
●辨证论治:辨虚实,分脱证、闭证。
虚者为脱,实者为闭。
治则:救脱开闭
治法:虚者益气固脱,实者行血逐瘀、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500ml,就是分娩期得严重并发症,造成孕产妇死亡得主要原因。
●病因:
(1)子宫收缩乏力(主)
(2)胎盘因素
(3)软产道损伤
(4)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阴道多量出血,失血过多,血压下降引起休克,重度贫血,易并发感染等相应症状与体征。
①胎儿娩出后即出血,色鲜红→软产道损伤
②胎儿娩出后数分钟出血,色黯红→胎盘因素
③总产程延长,胎盘娩出后出血→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胎膜残留
④持续性阴道流血、无凝血块→凝血功能障碍
⑤失血表现明显,伴阴道疼痛→隐匿性软产道损伤
●处理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第二节、产后痉病
●产褥期内,突然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口噤不开,角弓反张者、称为“产后痉病”。
西医学得产后抽搦症、破伤风可参本证。
●辨证论治:
●免疫接种破伤风类病毒就是预防产后破伤风得最佳办法。
第三节、产后发热
●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它症状者。
称为“产后发热"、
●特点:
(1)时间性:产褥期内,多在产后24小时以后得10日多见
(2)特殊内环境 :多虚多瘀,血室正开
(3)热型不一: 外感风寒,邪火内盛,水亏阴虚,劳倦虚烦,去血过多等
(4)可伴有生殖道及全身症状
●诊断:
(1)病史:妊娠晚期不节房事,产程不顺,接生不慎,产创,护理不洁;产后失血过多,产后不禁房事,外感,情志不遂史等
(2)临床表现:发热为主,伴全身及生殖道症状
(3)检查:关键就是检查就是否感染邪毒,此型重症威胁产妇生命。
①妇科检查:可发现生殖器官感染体征等
②辅助检查:血分析、胸透;血液、阴道或宫腔排出物得病菌培养十药敏;B超:宫腔有无残
留胎盘胎,盆腔有无脓肿。
产褥感染可出现生殖道→全身脓毒败血症等。
●急症处理:
1、产褥感染——支持疗法:抗感染
2、产后中暑——迅速改善环境:纠正酸中毒体征,预防感染
●治则治法:以调气血,与营卫为主,危急重证须中西医结合抢救。
●产褥感染:就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到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与全身得炎性变化。
●产褥病率:分娩24小时以后得10日内口表每日测量4次,体温有2次达到或超过38℃
第四节、产后腹痛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得小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其中因瘀血引起者,称“儿枕痛”。
●生理性:孕妇分娩后,由于子宫得缩复作用,小腹呈阵阵作痛,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无其她不适,为“宫缩痛”或“产后痛”。
●病理性:若腹痛阵阵加剧,难以忍受,或腹痛绵绵,疼痛不已,影响产妇得康复,则为病态,应予治疗。
●治疗原则:以“补虚化瘀,调畅气血”为主。
虚者补而调之,实者通而调之,用药勿过于滋腻,亦勿过于攻逐
●辨证论治
第五节、产后恶露不绝
●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天以上者。
相当于西医学得子宫复旧不良、晚期产后出血。
●恶露:指胎儿、胎盘分娩出后,胞宫中遗留得余血浊液,随胞宫缩复而逐渐排出,总量约为250~500ml。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约3周左右干净。
①血性恶露:色鲜红,量较多,主要为血液,持续约3—7天、
②浆液恶露:色淡红,少量血液,较多坏死蜕膜组织及宫颈阴道分泌物,约7天、
③白(黄)色恶露:粘稠,含大量白细胞,坏死得蜕膜组织,约7天。
●病因病机:冲任不固,气血运行失常。
●辨证论治
一、产后小便不通
●新产后产妇发生排尿困难,小便点滴而下,甚则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者,称“产后小便不通",又称“产后癃闭”。
●多发生于产后3日内,亦可发生于产褥期中,以初产妇、滞产及手术产后多见、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产后尿瀦留。
●病因病机:气虚、肾虚、气滞、血瘀
●辨证论治:
二、产后小便淋痛
●产后出现尿频、尿急、淋沥涩痛等症状称“产后小便淋痛”。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产褥期泌尿系感染。
●病因病机:湿热蕴结、肾阴亏虚、肝经郁热
●鉴别:产后小便不通
产后排尿困难,闭塞不通或点滴而下,但无尿痛,尿常规检查无异常、
●辨证论治:
●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儿者。
●可以发生在产后第二、三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以新产后得缺乳最多见、
乳汁缺乏与否就是根据乳汁分泌得多寡与就是否足够喂养婴儿为标准
●病机:化源不足或瘀滞不行
●虚—-乳房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
实-—乳房胀满而痛,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治疗法则:虚则补之,实则疏之
具体治法:调理气血,通络下乳
●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