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输血反应及应急预案业务学习 ppt课件

输血反应及应急预案业务学习 ppt课件

二、过敏反应
处理: 1.轻度过敏反应,减慢输血速度,
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中、重度过 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 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 0.5~1ml或静脉滴注抗过敏药。
2.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严 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
3.循环衰竭者给予抗休克治疗。 4.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03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
03 常见输血反应及处理
输血反应:输血或某些血液制品引 起的不良反应。由于供、受 者 间血细胞表面同种异型抗原型别 不同所致,常见于红细胞ABO血型
03 常见输血反应及或输血后 1~2小时以内发生反应。 2、患者起初寒战,继而发热, 体温升高至38~41摄氏度,持续 时间不等,轻者持续1~2小时, 重者持续数小时。 3、可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 心、呕吐等症状。
输血反应及应急预案
——护理业务学习
目录 CONTENTS
静脉输血相关知识
1
静脉输血流程
2
输血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3
4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凝血功能障碍
输注相关血液成分。 如:各种凝血因子。
A B
C D
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失血量在500-800ml,需要立 即输血;失血量>1000ml时, 应及时补全全血或血液成分。
严重感染
输入新鲜血以补充抗体和 补体,切忌使用库存血。
02 静脉输血流程
→ →→
02 静脉输血流程
输血前,认真核对医嘱和输血申请单

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ppt课件

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ppt课件
02
保留输血装置
在停止输血后,应保留输血装置和剩余血液,以 备后续检查。
保持静脉通路
维持静脉通路
确保患者的静脉通路畅通,以便后续治疗和使用 急救药物。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 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给予紧急药物治疗
01 根据反应类型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输血反应类型,选择合适的紧急 药物进行治疗。例如,过敏反应可使用抗过敏药 物。
救设备、药 物等,以便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够及时救治。
使用高质量的血液制品
选择正规渠道获取血液制品
选择符合规范的正规渠道获取血液制品,避免使用来源不明或质量不可靠的血 液制品。
严格检查血液制品的质量
在使用血液制品前,应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如检查是否存在细菌、病毒 等污染,以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02 遵医嘱给药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给予紧急药物,确保药物剂 量和给药方式正确无误。
03 密切观察疗效
在给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药物治 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
严格把握输血指征
选择适当的输血时机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是否需要输血,并选择合适的输血时机。
03
• 循环超负荷:输血速度过快或输血量过大引起 的心功能不全。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感染性反应
• 病毒传播:如HIV、乙 肝、丙肝等病毒通过输 血传播。
• 细菌污染:由于采血、 储存等环节不当导致的 细菌污染。
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 发生率:根据统计,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一定范围内,但具体数字受多种因素影响。

输血反应及应急预案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输血反应及应急预案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其他输血反应
01
原因
输血速度过快、血液成分问题等
02
症状
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
03
处理措施
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
生。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如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选择合适的
血液成分和输血量等。
03
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应急组织结构与职责划分
成立应急小组
建立联络机制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常见的包括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胸闷、心悸、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疸、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
迷甚至死亡。
诊断依据
输血反应的诊断主要依据受血者的临床表现、输血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于疑似输血 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留取剩余血液制品和受血者血样进行相关检测,如血 型鉴定、抗体筛查、细菌培养等,以明确反应类型和原因。同时,应密切观察受血者的
掌握应急处理流程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输血应急处理流程和相关操作技能,确保在紧 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应对措施。
05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成功处理输血反应的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医院成功处理严重输血过敏反应。 通过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应急措施,患者 症状迅速缓解,生命体征恢复平稳。
分类
根据发生时间和机制,输血反应 可分为即发反应(输血期间或输 血后24小时内发生)和迟发反应 (输血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
发生率及危害程度
发生率
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因受血者情况、血液制品种类和质量等因素而异,一般在 1%-10%之间。
危害程度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PPT课件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PPT课件
1、按发生的时间分为: • 即发型输血反应 • 迟发型பைடு நூலகம்血反应
2、按免疫学分为: • 免疫性输血反应 • 非免疫性输血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
(表一)
即发反应
迟发反应
免 发热反应
疫 过敏反应
性 溶血反应
反 应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细菌污染反应
非 循环超负荷 免 空气栓塞 疫 出血倾向
性 枸橼酸盐中毒 反 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应 电解质紊乱
致血液污染。 • 3.血液贮存温度过高。 • 4.输注不洁。
• 症状: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于输入少量血后发生畏寒、寒
颤、高热、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休克和肾衰。
细菌污染(少见)
• 预防:血液的采集、保存、输注均严格依照操作规程进行。
• 处理:
• 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输液通道 • 2.抗休克、抗感染(用大剂量广谱抗菌素,应用愈早愈好) • 3.采患者及血袋中剩余血送检验科检测。
原因:
• IgA抗体和IgA同种异型抗体(抗-A2m) • 过敏体质 • 被动获得性抗体 • IgG同种异体抗体 • 免疫球蛋白多聚体
症状:轻度:全身皮肤瘙痒、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多见于面部)和关节痛。 重度: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哮喘、紫绀,更
严重的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过敏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 预防:1.采、输血器具和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做到无致热原。

2.采血和输血应严格无菌操作。

3.有HLA抗体的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可用淋巴细胞毒交
叉试验筛选献血者,或用HLA配型来筛选献血者。
• 处理:1.立即停止输血

2.保留静脉通路(缓慢静滴生理盐水)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Ppt【共63张PPT】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Ppt【共63张PPT】

清洁/无菌操作前
20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 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 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 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 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21
6、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 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
30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 2 )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 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 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做进一步测定。
31
细菌学检查
( 3 ) 若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袋中血液做 细菌学检查。
32
尿检
(4)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4)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流程
14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15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细菌污染。 5.循环超负荷。
6.出血倾向。
7.酸碱平衡失调。
8.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9.传播感染性疾病。
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16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四)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流程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指南》、
(2)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做进一步测定。
讨论记录
----------输血科工作人员
41
1.1
1.1荨麻疹反应或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等常见输血反 应,一般可减慢输注,对症处理;严重者可暂停输 注或停止输用,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必要时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

输血反应及应急预案PPT课件

输血反应及应急预案PPT课件

制定信息报告制度,规定 输血反应发生后应及时上 报相关部门和领导。
明确信息报告的内容、方 式和时限,确保信息报告 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现场处置措施及效果评估
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包括患者救治、样本 采集、输血器及剩余血液封存等措施。
对现场处置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 善应急预案。
对输血反应应急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预防措施重要性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
遵守输血规范
在输血前进行详细的血型鉴定、交叉配血 试验等,确保供受血者血型相合。
使用合格血液制品
选择质量可靠的血液制品,避免使用过期 或污染的血液。
加强输血过程监控
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受血者的反应,及 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02
7
02
7
智能化输血系统将逐步推广应
用,实现输血过程的自动化和
7
精准化。
03
输血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和 精准化,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满意度。
04
输血相关法规和标准将不断完 善,保障输血安全和患者权益 。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持续学习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 关注最新研究进展和指南更新。
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拓宽视野和思路。
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 积累经验和成果。
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升 整体工作效能。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分类
根据发生时间和临床表现,输血 反应可分为急性输血反应和慢性 输血反应两大类。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免疫性反应
由于供受血者血型不合,输血后 导致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反应 。此外,输入具有免疫活性的淋 巴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也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PPT课件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PPT课件
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 急措施培训
呼吸内科 2018年5月22日
1
2020/3/4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11年版)
十九、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4.19.5.4 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与实施情况记录。(★) 【C】 1.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1)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2)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3)发生疑似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并应立即向输血科和 患者的主管医师报告。 (4)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 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要有调查时临床及时处理 患者的规范。
第三十五条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 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7
2020/3/4
输血不良反应定义
输血不良反应通常称为输血反应,是指 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出现用原发 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输血不良反应是输血相关的新的一 组临床表现,又称之为输血并发症。广义上, 输血并发症应包括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因血 液成分本身、外来物质和微生物传播引起的 不良反应和疾病。
8
2020/3/4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
1、免疫性和非免疫性 2、即发反应和迟反应 3、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急性免疫性: 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 损伤等
迟发性免疫性: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后紫癜、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急性非免疫性:循环负荷过重、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和枸橼酸中毒等

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ppt课件

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ppt课件

2.血液筛查项目:
(1)谷丙转氨酶(ALT)。 (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3)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4)梅毒螺旋体。 (5)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 3.影响因素:虽然经过严格的血液检验,但依然存在输血传播性 疾病,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窗口期”。 (2)检测手段还不够先进。 (3)检测方法本身的误差可造成漏检。 (4)由于某些献血员自身的免疫力差,即便是感染了某些病 原体,机体在短期内不会产生抗体,或产生抗体所需时间长,因而造 成输血感染。
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
2.细菌污染及败血症休克:一般在输注开始后迅速出现症状,
也可延迟至数小时后发生。表现为突发高热、寒战和低血压。
【处理方法】
(1)立即停止输血,将输血器械及剩余血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所输血液行涂片染色检查。 (2)通知医生,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3)如发生休克,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3.液体超负荷:输血速度过快可导致液体超负荷,引发急性心衰

根据临床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常将急 性输血反应分为三种。 (一)轻度反应
患者在输血数分钟内出现皮肤反应,如:皮疹、荨麻疹伴有皮肤瘙痒。 【处理方法】 1.减慢输注血液制品速度。 2.肌注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0.1 mg/kg)。一般经以上处理30 min后症状缓解,可继续以正常速度输血,如30 min内无临床病状改 善或有恶化,则按照中重度反应处理。 3.一般应在输注血液制品前30 min预防性给予抗组胺药物,如口服 氯苯那敏等。
4.预防措施:
为了保证受血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血液全面质量管理,保 障输血安全,采取预防措施如下: (1)开展无偿献血。 (2)严格筛查: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咨询,全面健康检查,拒绝高 危人群献血。严格按操作规程做好血液初、复检,对可疑标本进行第 三次、第四次检测,直到结果准确无误。同时检测仪器要先进、精密 度高,保证检测质量。 (3)开展成分输血: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科学合理用血。 (4)积极开展自身输血。 (5)提倡应用传播疾病风险小的血液制品和生物制剂:现有的生物 制剂如白蛋白,采用低温乙醇法制备,进行了病毒灭活,减少了经输 血传播的疾病。某些基因重组或单克隆抗体纯化的生物制品,如重组 的FⅧ、FⅨ等,没有病毒传播的风险。 (6)加强采供血质量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24
4、上报感染科
4、若怀疑由输血引起的输血相关传播疾病应立即 报告输血科(血库),做好相关资料的登记,检 测相关试验,并报告医院感染科。
2525
5、填写输血不良回报单
5、如发生过敏反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进行处理, 并由值班医师填写输血不良回报单送输血科(血 库)。
2626
三、输血不良反应及传染报告及处 理登记制度
(3)若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袋中血液 做细菌学检查。
2121
尿检
(4)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2222
测血清胆红素
(5)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 红素含量。
2323
3、输血前检测
3、患者输血前应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好输 血前输血相关传播疾病项目的检测(肝功、肾功、 乙肝指标、艾滋、梅毒、丙肝等),并保存相关 原始资料。
1414
10
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 血等。
1515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措施
1616
1.临床输血时要严密观察
1、临床用血科室在输血时要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 不 良 反 应 ,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值班医师 和输血科 ( 血 库 ) 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 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并通知医务科。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1
二级医院评审标准(蓝皮书146页)
4.18.5.5条款是核心条款,其中一条有输血科主 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的标准和应 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22
以下四个方面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措施 三、输血不良反应及传染病报告和处理登记制度 四、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流程
1717
2、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输血反应,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清单 (2)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3)细菌学检查 (4)尿血红蛋白 (5)血清胆红素含量
1818
核对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受血者
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
2727
目的
输同种异体血存在发生不良反应及经 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建立本制度,以对 相关病例进行诊断、登记、报告和调查处 理,分析不良反应或感染源、采取控制和 改进措施,即时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并追朔疾病源。
2828
职责
1.本程序由输血科(血库)归口管理。 2.临床科室负责完成输血不良反应的统计并上报输血科 (血库)。 3.输血科(血库)负责输血反应的原因调查与上报,并 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4.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 工作。 5.医务科及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严重输血反 应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6.输血科(血库)负责将输血反应信息反馈给血站。 2929
88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 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 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 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 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 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99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 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 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 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 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 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具体程序
1、输血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 反应,如有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和处理。 首先应迅速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一时尚不清 楚的,不能等待诊断耽误病情,应视病情变化 积极采取医疗措施。
66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 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 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 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 症状。
77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 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 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 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 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
•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2)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浆游离血红蛋 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 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 做进一步测定。
2020
细菌学检查
1010
6、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 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 常。
1111
7、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 •大量输血常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 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 •对血清钾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大量输血应 提高警惕。 •此外,输注大量枸椽酸后,可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 凝血功能; •枸橼酸盐代谢后产生碳酸氢钠,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会使血清钾降低。
1212
8、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是一种输血后数小时出现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病 因是某些白细胞抗体导致的免疫反应。表现为输 血后出现低氧血症、发热、呼吸困难、呼吸道出 现液体。
1313
9、传染性疾病 输异体血主要是传播肝炎和 HIV,核酸技术的应 用减少了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率,但迄今为止, 疟疾、SARS(非典)、Chagas (锥虫病、查格 斯病)病和变异型Creutzfeldt-Jakob(亚急性 海绵状脑病、痉挛性假性硬化病) 症仍无法监 测。
33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44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细菌污染。 5.循环超负荷。 6.出血倾向。 7.酸碱平衡失调。 8.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9.传播感染性疾病。 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55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 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 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 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