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安全管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输血安全管理ppt课件模板

ng during blood transfusion
对受血者的生理反应进行实时监测
1
精确计算
精确计算输血量和输血速度对于确保安全至关重 要。例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分钟最 多只能输血250毫升,否则可能导致输血反应。
3
培训教育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也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手段。例如,根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超过10万人因输血反 应而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医护人员的失误导致的。
精确控制输血速度 根据临床经验,输血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输血反应,而过慢则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命 体征。因此,精确控制输血速度是提高输血安全性的关键。 合理调整输血量 输血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如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 过大或过小的输血量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输血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包括输血前的准备、输血过程的控制以及 输血后的观察等。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输血事故的发生。 加强培训和教育 医护人员应接受定期的输血安全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 而更好地执行输血任务。此外,医院也应建立完善的输血安全管理制度,以减少 输血事故的发生。
对输血设备的使用和保养进行规范管理
规范管理
输血过程 安全管理策略
输血设备 使用和保养 规范管理 患者安全
提高设备寿命
规范管理 输血设备 使用寿命
减少医疗事故
规范管理 降低错误率 保障医护人员安全
05
输血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personnel
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跟踪观 察和处理
严格输血前检查 根据统计数据,每年有超过10万人因输血不当导致感染。因此,在输血过 程中进行严格的前检查是必要的。 使用高质量的血液制品 使用低质量的血液制品可能会导致输血后的并发症,如输血反应、过敏等。 因此,选择高质量的血液制品是至关重要的。 定期评估和更新安全策略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疾病的发展,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及 时解决。因此,定期评估和更新安全策略是必要的。 提高医护人员的培训水平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才能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因此,提高医护 人员的培训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对受血者的生理反应进行实时监测
1
精确计算
精确计算输血量和输血速度对于确保安全至关重 要。例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分钟最 多只能输血250毫升,否则可能导致输血反应。
3
培训教育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也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手段。例如,根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超过10万人因输血反 应而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医护人员的失误导致的。
精确控制输血速度 根据临床经验,输血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输血反应,而过慢则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命 体征。因此,精确控制输血速度是提高输血安全性的关键。 合理调整输血量 输血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如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 过大或过小的输血量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输血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包括输血前的准备、输血过程的控制以及 输血后的观察等。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输血事故的发生。 加强培训和教育 医护人员应接受定期的输血安全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 而更好地执行输血任务。此外,医院也应建立完善的输血安全管理制度,以减少 输血事故的发生。
对输血设备的使用和保养进行规范管理
规范管理
输血过程 安全管理策略
输血设备 使用和保养 规范管理 患者安全
提高设备寿命
规范管理 输血设备 使用寿命
减少医疗事故
规范管理 降低错误率 保障医护人员安全
05
输血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personnel
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跟踪观 察和处理
严格输血前检查 根据统计数据,每年有超过10万人因输血不当导致感染。因此,在输血过 程中进行严格的前检查是必要的。 使用高质量的血液制品 使用低质量的血液制品可能会导致输血后的并发症,如输血反应、过敏等。 因此,选择高质量的血液制品是至关重要的。 定期评估和更新安全策略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疾病的发展,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及 时解决。因此,定期评估和更新安全策略是必要的。 提高医护人员的培训水平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才能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因此,提高医护 人员的培训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输血管理制度ppt课件

临床用血审批、 输血记录、输2018年四月
整理版课件
1
临床用血审批管理
• 1、各级医师逐级审批时应审核输血申请单 的填写是否符合要求,输血指征是否符合 标准,输液的血液品种及剂量是否合适。
• 2、临床用血申请时间超过24小时,手术备 血超过72小时,仍需继续用血时,原则上 应与输血科联系并重新填写输血申请单并 送配血标本。
整理版课件
2
临床用血审批管理
• 3、同一患者24小时申请用血量红细胞<4U、 血浆<800ML,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 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字。
• 4、同一患者24小时申请用血量4U≤红细胞 <8U、800ML≤血浆<1600ML,由具有中级 以上职称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 签字,科主任审核签字。
整理版课件
3
临床用血审批管理
• 5、同一患者24小时一次申请用血量红细胞 ≥8U、血浆≥1600ML,由具有中级以上职 称的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审核签字,报 请医务部门批准。
整理版课件
4
临床用血审批管理
• 6、同一患者24小时累计用血量超过以下数 量,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提出申请, 科主任审核签字,报请医务部门批准。
全防护;输血后血袋的管理。
整理版课件
12
输血生物安全管理规程
• 3、职责 • (1)医护人员:负责采集输血标本及输血
过程中职业暴露的防范;输血后血袋的安 全及时返回。 • (2)输血科工作人员:负责输血前血型血 清学检测中职业暴露的防范;输血后血袋 的保存及处理。
整理版课件
13
输血生物安全管理规程
整理版课件
20
谢谢大家
整理版课件
2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整理版课件
1
临床用血审批管理
• 1、各级医师逐级审批时应审核输血申请单 的填写是否符合要求,输血指征是否符合 标准,输液的血液品种及剂量是否合适。
• 2、临床用血申请时间超过24小时,手术备 血超过72小时,仍需继续用血时,原则上 应与输血科联系并重新填写输血申请单并 送配血标本。
整理版课件
2
临床用血审批管理
• 3、同一患者24小时申请用血量红细胞<4U、 血浆<800ML,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 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字。
• 4、同一患者24小时申请用血量4U≤红细胞 <8U、800ML≤血浆<1600ML,由具有中级 以上职称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 签字,科主任审核签字。
整理版课件
3
临床用血审批管理
• 5、同一患者24小时一次申请用血量红细胞 ≥8U、血浆≥1600ML,由具有中级以上职 称的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审核签字,报 请医务部门批准。
整理版课件
4
临床用血审批管理
• 6、同一患者24小时累计用血量超过以下数 量,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提出申请, 科主任审核签字,报请医务部门批准。
全防护;输血后血袋的管理。
整理版课件
12
输血生物安全管理规程
• 3、职责 • (1)医护人员:负责采集输血标本及输血
过程中职业暴露的防范;输血后血袋的安 全及时返回。 • (2)输血科工作人员:负责输血前血型血 清学检测中职业暴露的防范;输血后血袋 的保存及处理。
整理版课件
13
输血生物安全管理规程
整理版课件
20
谢谢大家
整理版课件
2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安全输血ppt课件精选全文

第一阶段:受血者血浆中凝集素和输入血中红细胞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 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患者出现头部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 痛和胸闷等。
第二阶段: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出现血红蛋白尿、 黄疸、寒战、发热、呼吸困难、发绀和血压下降等。
第三阶段: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 管;又由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肾小管内皮缺血、坏死,进一步加重 肾小管阻塞,导致少尿或无尿、急性肾衰竭或死亡。
敏反应。
2024/9/25
医学文档
19
输血反应及护理
2、症状 (1)轻度反应: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多
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水肿、口唇水肿。 (2)中度反应:可发生喉头水肿而致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胸痛,
肺部听诊哮鸣音。 (3)重度反应:过敏性休克。
2024/9/25
医学文档
20
溶血反应是受血者的红细胞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 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溶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
2024/9/25
医学文档
23
输血反应及护理
1、急性溶血反应
(1)原因:急性溶血反应主要是血管内溶血,主要原因为: ①输入异型血:大多数严重的急性溶血反应由ABO血型不相容引起,是输血反应
病情调节滴速。 9、再次查对 10、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输血知识的健康教育,说明有关注意事项,
将呼叫器置于患者易取处,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反映。
2024/9/25
医学文档
11
输血操作规程
11、输血过程中严密巡视,持续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12、如果需要输入2袋以上的血液,前一袋血输尽时应输入少量生理
第二阶段: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出现血红蛋白尿、 黄疸、寒战、发热、呼吸困难、发绀和血压下降等。
第三阶段: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 管;又由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肾小管内皮缺血、坏死,进一步加重 肾小管阻塞,导致少尿或无尿、急性肾衰竭或死亡。
敏反应。
2024/9/25
医学文档
19
输血反应及护理
2、症状 (1)轻度反应: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多
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水肿、口唇水肿。 (2)中度反应:可发生喉头水肿而致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胸痛,
肺部听诊哮鸣音。 (3)重度反应:过敏性休克。
2024/9/25
医学文档
20
溶血反应是受血者的红细胞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 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溶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
2024/9/25
医学文档
23
输血反应及护理
1、急性溶血反应
(1)原因:急性溶血反应主要是血管内溶血,主要原因为: ①输入异型血:大多数严重的急性溶血反应由ABO血型不相容引起,是输血反应
病情调节滴速。 9、再次查对 10、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输血知识的健康教育,说明有关注意事项,
将呼叫器置于患者易取处,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反映。
2024/9/25
医学文档
11
输血操作规程
11、输血过程中严密巡视,持续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12、如果需要输入2袋以上的血液,前一袋血输尽时应输入少量生理
输血安全护理ppt完整课件

输血器材的检查
核对器材的规格、型号、有效期等,确保符合输血要求。
输血前器材的预处理
对输血器材进行预冲洗、排气等操作,确保输血过程顺畅。
输血操作的规范流程
01
02
03
核对受血者信息
在输血前,护士应仔细核 对受血者的姓名、血型、 交叉配血结果等信息,确 保准确无误。
输血前的准备
为受血者建立静脉通道, 确保输液通畅;准备好急 救药品和器材,以备不时 之需。
提高医疗质量
促进医疗事业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血液制品 的不断更新,输血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日益凸显,对推动医疗事业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加强输血安全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对 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从 而提高医疗质量。
02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患者的评估与沟通
了解患者的病情、输血史、过 敏史等相关信息。
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01
02
03
04
输血知识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输血的目的、 意义、注意事项等,提高其对
输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安 慰和支持,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情绪。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 给予合理的饮食建议,促进身
体恢复。
活动指导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 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康
THANKS
输血计划的制定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需求,制定合 理的输血计划,包括输血量、速度和 时间等。
考虑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如红细胞、血 浆、血小板等。
03 输血过程中的护理措施
输血器材的准备与检查
核对器材的规格、型号、有效期等,确保符合输血要求。
输血前器材的预处理
对输血器材进行预冲洗、排气等操作,确保输血过程顺畅。
输血操作的规范流程
01
02
03
核对受血者信息
在输血前,护士应仔细核 对受血者的姓名、血型、 交叉配血结果等信息,确 保准确无误。
输血前的准备
为受血者建立静脉通道, 确保输液通畅;准备好急 救药品和器材,以备不时 之需。
提高医疗质量
促进医疗事业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血液制品 的不断更新,输血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日益凸显,对推动医疗事业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加强输血安全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对 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从 而提高医疗质量。
02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患者的评估与沟通
了解患者的病情、输血史、过 敏史等相关信息。
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01
02
03
04
输血知识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输血的目的、 意义、注意事项等,提高其对
输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安 慰和支持,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情绪。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 给予合理的饮食建议,促进身
体恢复。
活动指导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 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康
THANKS
输血计划的制定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需求,制定合 理的输血计划,包括输血量、速度和 时间等。
考虑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如红细胞、血 浆、血小板等。
03 输血过程中的护理措施
输血器材的准备与检查
《输血安全管理》ppt课件

本
“反问式查对〞:采集标本时由护士讯问患
者 叫什么名字?是什么血型?
输血规章制度
―薄弱环节管理制度
对易发人群的管理:实习生、新分配护士、 轮转或援助护士是过失的高发人群;
管理措施:他们不能单独进展操作,必需和带 教教师一同才干执行配输血任务;
输血规章制度
―薄弱环节管理制度
► 对易发时间的管理:中午、夜间、 节假
输血知识培训 —成分血输注
的时间
➢ 全血或浓缩红细胞:从冰箱取出后应在 ➢ 30min内输注,1个单位在4h 以内输注终
了
➢ 新颖血小板:应尽快输注,输注时限应控 ➢ 制在20--30min内
➢冷沉淀取回后立刻输注,以患者可以耐受
的最大速度输注
输血知识培训 —成分血输注的时 间
➢ 冰冻血浆:融化后应尽快输,200ml血浆 ➢ 的输注时限应控制在20min内 ➢ 粒细胞:应缓慢输注,时限控制在1-2h ➢ 之间 ➢ 洗涤红细胞:是开放性制备的 应尽快输 ➢ 注,以免添加污染风险
输血平安管理及环节控制
ICU输血特点
◆ 由于疾病特点,输血种类繁杂 ◆ 部分患者无认识,无法进展反问式核对 ◆ 隔离病房,无家属陪护 ◆护士分管病人少,容易构成惯性思想
输血平安管理措施
➢ 建立和完善病区输血规章制度 ➢ 输血知识培训 ➢ 细化任务流程
输血规章制度 ——标本采集制度
实施: “一对一〞:一次只对一名患者采集血样 “二对一〞:二名应掌握有关血型、输血顺
应 症、忌讳症,了解输血传播的 疾 病、输血的免疫效应和成分输 血等相关知识。
输血知识培训 —采集配血标本时
应留意
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需是输血前三 天之内的 ;
不允许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 体采集血液;
“反问式查对〞:采集标本时由护士讯问患
者 叫什么名字?是什么血型?
输血规章制度
―薄弱环节管理制度
对易发人群的管理:实习生、新分配护士、 轮转或援助护士是过失的高发人群;
管理措施:他们不能单独进展操作,必需和带 教教师一同才干执行配输血任务;
输血规章制度
―薄弱环节管理制度
► 对易发时间的管理:中午、夜间、 节假
输血知识培训 —成分血输注
的时间
➢ 全血或浓缩红细胞:从冰箱取出后应在 ➢ 30min内输注,1个单位在4h 以内输注终
了
➢ 新颖血小板:应尽快输注,输注时限应控 ➢ 制在20--30min内
➢冷沉淀取回后立刻输注,以患者可以耐受
的最大速度输注
输血知识培训 —成分血输注的时 间
➢ 冰冻血浆:融化后应尽快输,200ml血浆 ➢ 的输注时限应控制在20min内 ➢ 粒细胞:应缓慢输注,时限控制在1-2h ➢ 之间 ➢ 洗涤红细胞:是开放性制备的 应尽快输 ➢ 注,以免添加污染风险
输血平安管理及环节控制
ICU输血特点
◆ 由于疾病特点,输血种类繁杂 ◆ 部分患者无认识,无法进展反问式核对 ◆ 隔离病房,无家属陪护 ◆护士分管病人少,容易构成惯性思想
输血平安管理措施
➢ 建立和完善病区输血规章制度 ➢ 输血知识培训 ➢ 细化任务流程
输血规章制度 ——标本采集制度
实施: “一对一〞:一次只对一名患者采集血样 “二对一〞:二名应掌握有关血型、输血顺
应 症、忌讳症,了解输血传播的 疾 病、输血的免疫效应和成分输 血等相关知识。
输血知识培训 —采集配血标本时
应留意
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需是输血前三 天之内的 ;
不允许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 体采集血液;
输血ppt课件

输血治疗的精准度和效率。
输血技术的无创化发展
02
研究开发无创输血技术,避免输血过程中的穿刺和疼痛,提高
输血治疗的舒适度。
输血技术的细胞治疗方向发展
03
研究细胞治疗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实现通过细胞输注治疗
某些疾病的目的。
输血教育和培训的加强
医学院校开设输血医学课程
在医学院校开设输血医学课程,培养专业的输血人才,提高输血 专业水平。
血液制品的疗效提升
通过研究和技术创新,血液制品的治疗效果将得到显著提高,如高 效血浆置换技术、特异性免疫抑制剂等。
血液制品的安全性保障
随着血液制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的规范化,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将得 到更好的保障,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输血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输血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01
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实现输血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
02
输血前的准备
输血申请和审核
输血申请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向血站 申请输血。
输血申请审核
血站审核输血申请,确认是否符 合输血指征和相关规定。
备血和取血
备血
根据医生开具的输血申请单,准备相 应血型的血液。
取血
在备好血液后,由医护人员前往血站 取回血液。
输血前的核对和观察
核对
在输血前,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信息、血型、血液种类和输血量等。
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观察
生命体征监测
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
输血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 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输血后的记录和随访
《输血管理》PPT课件

• ♣输入抗体、补体:增强抗感染能力,用于严重 感染病人。
• ♣排除有害物质:用于一氧化碳、苯酚等化学物
质中毒,用于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
精品ppt
4
血液的种类
• 1.全血:指血液的全部成分。
• 包括:血红细胞、血浆中的各种成分。
• 2.成分血:指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 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分别 输入有关血液成分。
自体输血不仅可以节约血液资源,减少同种异体
输血,还可以避免输血传统疾病的发生,是一种
更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已成为多个外科择期
手术的一种常规输血治精疗品pp方t 法。
6
交叉配血安全核查
1.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手腕带(包括床号、科别 、姓名、性别、年龄、ID号或病历号等信息)血型 验单。
2.抽血时应有两名医务人员,抽血前共同核对,核 对无误后执行。一次采集一人血样,禁止同时抽取 两人以上的血液标本。
恢复有效循环血量、达到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静脉输血包括: 输注全血、成分血和自体输血。
精品ppt
3
输血的目的和适应症
• ♣补充血容量:用于大失血。
• ♣增加血红蛋白:用于纠正贫血。
• ♣增加白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减轻组 织液渗 出和水肿,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
• ♣供给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有助于止血,用 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
精品ppt
13
输血安全核查
2.输血前核对:责任护士按静脉输血要求备用 物,与查对者认真进行双人核对患者床号、 姓名、ID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 血制品种类、剂量及采血日期,献血者姓名 等,检查血液质量、血袋完整性和输血装置 是否完好,必要时邀请患者家属参与查对血 型。
• ♣排除有害物质:用于一氧化碳、苯酚等化学物
质中毒,用于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
精品ppt
4
血液的种类
• 1.全血:指血液的全部成分。
• 包括:血红细胞、血浆中的各种成分。
• 2.成分血:指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 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分别 输入有关血液成分。
自体输血不仅可以节约血液资源,减少同种异体
输血,还可以避免输血传统疾病的发生,是一种
更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已成为多个外科择期
手术的一种常规输血治精疗品pp方t 法。
6
交叉配血安全核查
1.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手腕带(包括床号、科别 、姓名、性别、年龄、ID号或病历号等信息)血型 验单。
2.抽血时应有两名医务人员,抽血前共同核对,核 对无误后执行。一次采集一人血样,禁止同时抽取 两人以上的血液标本。
恢复有效循环血量、达到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静脉输血包括: 输注全血、成分血和自体输血。
精品ppt
3
输血的目的和适应症
• ♣补充血容量:用于大失血。
• ♣增加血红蛋白:用于纠正贫血。
• ♣增加白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减轻组 织液渗 出和水肿,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
• ♣供给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有助于止血,用 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
精品ppt
13
输血安全核查
2.输血前核对:责任护士按静脉输血要求备用 物,与查对者认真进行双人核对患者床号、 姓名、ID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 血制品种类、剂量及采血日期,献血者姓名 等,检查血液质量、血袋完整性和输血装置 是否完好,必要时邀请患者家属参与查对血 型。
手术室输血安全管理ppt课件

人体血管中流动的血液
全血
4℃ 血小板 12h
全血并不全
4℃
丧失大部分活性 24h
丧失全部活性
中性 粒细胞
4℃ 4-8h
丧失大部分活性
4℃ 24h
丧失全部活性
凝血因子
4℃ 12~24
活性丧失50%
成分血
成分输血的优点
高效
安全
合理
成分血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输血观念的进步,传统输全血的方法已经被 改变。成分输血受到重视。
年老体弱、有心肺功能障碍者、重度慢性贫血病人、婴幼儿输血速度宜慢, 每分钟为1—2毫升,新生儿一般每分钟8—10滴,如有心衰、肺炎或早产 儿以每分钟4—5滴为宜;
不论是什么情况,一袋血须在4小时之内输完,如室温高,可适当加快滴速, 防止输注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特别是长菌危险。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器的应用: 一律使用一次性带过滤装置的输血器
使用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同一输血器在连续使用4小时以上,须 更换。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速度:
要根据输注的血液制品种类和受血者体质而定,开始宜稍慢,待观察受血 者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速;
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每分钟5—10毫升,若大量失血或发生失血性休克, 则需遵医嘱快速输入,输血速度可达每分钟50—100毫升
水温, 约15分钟左右取出备用;水温不得超过3 7℃,以免造成红细胞
损伤或破坏而引起急性溶血反应;此方法应慎重使用,加过 温的血液要尽快输注,因故未能输注不得再入冰箱保存。 有条件应用血液加温器给血液加温
输血前核对
核对须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参与,输血核对包括血标本送检前核对、取血时核对,血 液在输注前、中、后核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21
3.溶血反应
是输血极其严重的并发症,是输血后受血者体内红细胞发生非生理性破
坏的一种输血反应,死亡率高达20%-60%。
体反应而发热。
二、临床表现:多发生在输血后15分钟~2h内,畏寒、寒战,继以高热38~40ºC,可伴 恶心、呕吐少数病人可出现抽搐、呼吸困哪,血压下降,昏迷。
17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17
1.发热反应
3.治疗:
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应用解热镇痛药,异丙嗪25mg im, 或地塞米松510mgiv抗过敏治疗,畏寒时注意保暖,高热时可物理降温。 4.预防: 1)严格检查输血器具质量。 2)对多次输血者可输入不含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血。
输血安全管理
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血型分类 三、输血分类 四、输血适应症 五、输血试验
六、输血注意事项
七、输血反应 八、四川省输血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九、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2
一、基本概念:
输血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和抢救措施。 包括输入全血,成分血,生物工程制品和血 浆。 是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 提高血浆蛋白、增进机体免疫力和凝血功能 的重要手段。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18
2.过敏反应
发生率3%。
1.原因:
1)过敏体质者对血中蛋白质过敏。 2)受血者多次输入血浆制品,产生抗血清抗体。 2.临床表现: 只输入几毫升血液或血浆后就会出现皮肤瘙痒或荨麻疹; 严重时可出现咳嗽、喘气、呼吸困难、神志不清、过敏性休克等。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12
五、输血前的试验 ABO血型鉴 Rh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试验
抗体筛查(交叉配血不合时;输血史、妊娠史等 )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13
六、输血注意事项
5.加强观察:
输血过程中,要观察病人的反应,体温、脉搏、 呼吸及尿的颜色。 6.输血后的血袋应送回血库保存一天,以备必要时复查。 7.输血完后要继续观察病人反应(延迟反应发生)。 8.快速大量输血、新生儿输血要预热(<32℃)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9
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定型的?
红细胞中含A抗原、B抗原 血清中无抗体
红细胞中含A抗原
血清中含抗B抗体
红细胞中含B抗原 血清中含抗A抗体
红细胞中无抗原 血清中含抗A和抗B抗体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10
三、输血的分类
按血液的来源分:
自体输血
血型相同的同种异体输血
按输血的内容分:
输全血 输成分血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11
四、输血的适应征
1. 急性大出血:创伤、大手术
2. 择期手术:可选择自体输血 3. 贫血:急慢性贫血 4. 低蛋白血症:输血浆或血浆蛋白 5. 严重感染:输粒细胞
6. 凝血机制障碍:输入新鲜全血或鲜冰冻血浆,如血友病
7. 血小板减少:输浓缩血小板
19
荨麻疹
皮肤红斑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20
2.过敏反应
3.治疗 1)皮肤瘙痒或荨麻疹:减慢速度,应用抗组胺药如异丙嗪、苯海拉明,静注地 塞米松5-10mg。 2)反应严重者立即停输血,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0mg。 3)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者:应适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预防 1)有过敏史者: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25mg和静脉注射皮质 激素。 2)多次输血者:可输洗涤红细胞。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7
二、血 型
O型血 A型血 B型血 AB型血 各种人中较多见,占40-56%;
白种人占44%,黑种人和东方人占28%;
东方人占27%;白种人占9% ;
占4-5%。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8
血型 - ABO血型系统
Landsteiner 1900年发现了A、B、O血型 1902年, Landsteiner的两名学生又发现了较为稀少的AB型血 1927年,国际上正式采纳了Landsteiner原定的字母命名, ABO血型系统 正式确立。确定血型有A、B、O、AB四种类型。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3
1900年,奥地利医 学家Landsteiner发现了 人类的血型 。 1930年获诺贝尔生理 学医学奖。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4
临床输血进展
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Landsteiner发现A B O血型; 1902年, Landsteiner等又发现了AB型血; 1915年,德国 Lewisohn发明了用枸橼酸钠溶液保存血液的方法,可以用其贮 存血液超过3个星期; 1927年,国际上正式确立ABO血型系统; 1940 Landsteiner等,发现Rh血型; 2001年WHO、红十字会决定,将Landsteiner生日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日 ”。 近十余年来,由于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出现,已使输血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 。
15
七、输血反应
1 发热反应
2
3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4
5
细菌污染反应
输血传播疾病
6 其他不良反应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16
1.发热反应
发生率2%~10%。 一、原因: 1)致热原引起:蛋白质、死亡的细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污染。 2)免疫反应:常见多次接受输血的人,体内已经存在抗体,再次输血时发生抗原、 抗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5
输血的作用
1. 补充血容量
2. 改善循环状态
3. 增加携氧能力 4. 提高血浆蛋白含量 5. 提高免疫力 6. 改善凝血功能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6
二、血 型
血型是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依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分型。 其中最重要的分型有“ABO血型”和“Rh血型”。除此以外,还有其 他罕見的30余种血型。 异型输血可致严重溶血,甚至死亡。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
14
六、输血注意事项
1.严格查对:
输血前要查对供、受血者姓名、血型、交叉配血报告,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
、颜色、保存时间。 2.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3.不加药物:血内不可加入其他任何药物,生理盐水除外。 4.输血前,要将血浆与血细胞充分混合,轻轻摇匀。
2016年2月全院护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