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的碱》教案

合集下载

常见的碱的教案

常见的碱的教案

常见的碱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常见碱的命名和常见化学方程式。

3. 了解碱的应用领域与作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常见碱的命名和常见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难点:1. 掌握碱的应用领域与作用。

四、教学准备:教材、实验装置、实验材料、幻灯片、化学试剂、碱性物质。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 引导学生复习酸和碱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相互作用。

2. 提出问题:碱是什么?常见的碱有哪些?第二步:讲解碱的定义和性质1. 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碱的定义:碱是能够溶于水产生氢氧根离子( -OH) 的化合物。

2. 解释碱的性质:呈碱性溶液,能中和酸,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第三步:介绍常见碱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1. 列举常见碱的名称: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钙(Ca(OH)2)等。

2. 根据离解式,讲解碱的化学方程式:碱 + 水→盐 + 水。

第四步:实验演示1.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酚酞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解释碱的中和性质。

2.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测定pH值的变化,展示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第五步:讲解碱的应用领域与作用1. 介绍碱的应用领域:肥皂制造、清洁剂、中和酸性土壤等。

2. 解释碱的作用:中和酸的效果、清洁和去污能力。

第六步:课堂练习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讨论。

2. 批改练习题,解答学生提问。

六、教学总结:1. 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概括碱的定义和性质。

3. 强调常见碱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

4. 总结碱的应用领域与作用。

七、作业布置:1. 回答课堂练习题。

2. 阅读相关教材,总结碱的应用案例,并写下感想。

以上便是常见的碱的教案,通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碱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课堂互动和练习题的参与,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并增强对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常见的碱教案范文

常见的碱教案范文

常见的碱教案范文教案:常见的碱学科:化学年级:初中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

2.学习碱的常见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3.掌握鉴别常见的碱的方法。

教学重点:1.常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

2.碱的常见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1.掌握鉴别常见的碱的方法。

2.碱和酸的化学反应。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玻璃棒、玻璃棉、试管刷等。

2.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铜溶液、氢氧化铁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等。

3.实验药品:氯化钠、硝酸铜、硫酸铁、氢氧化钙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展示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都听说过碱吗?你们知道碱的性质和用途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碱的定义: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

2.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氢氧化钙等。

3.碱的性质和用途:碱有苦味、能腐蚀皮肤和纤维,用途广泛,如工业中用于制纸、制造清洁剂,日常生活中用于调节酸碱平衡等。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实验一: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铜溶液。

a.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铜溶液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

b.分别取少量盐酸滴入两个试管中。

c.观察溶液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2.实验二:鉴别氢氧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a.将氢氧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

b.分别取少量酸性物质滴入两个试管中。

c.观察溶液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四、实验分析与总结(15分钟)1.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并总结碱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2.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加深对碱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提问:氢氧化钠的化学式是什么?氢氧化铜的化学式是什么?2.向学生出示化学方程式,让他们判断是酸还是碱进行反应。

3.解答学生对碱的相关问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练习册上相关习题完成。

2.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常见的碱1.碱的定义: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常见碱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碱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碱的性质、性质特点及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鉴别酸、中性物质和碱的物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常见碱的性质、性质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碱的性质和应用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酚酞指示剂、酚酞溶液。

2. 备课内容:复习关于酸、中性物质和碱的知识点。

3. 实验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酒精灯夹。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实验展示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 实验操作:
a. 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
b. 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3. 实验结果分析:氢氧化钠变成了深紫色,氢氧化钾变成了蓝紫色,氢氧化钙变成了淡紫色。

4. 总结与讨论:讨论碱的性质、性质特点及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碱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
1.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碱性物质?
2. 实验:自行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常见碱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碱的性质和应用,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案例和教学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常见的碱》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的碱》教案
课后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学生思维的激发点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如何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并引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如何寻找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赞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真正扮演好“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的角色,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合作探究
通过上面实验,讨论如下问题:
1、 NaOH固体表面为什么会溶解?
2、 怎样保存NaOH固体?
3、 NaOH固体能否做干燥剂?
思考、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
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反思提升
要求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冬天园林工人为什么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 为什么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用石灰浆抹墙后变得文
年级
九年级
备课时间
课 题
常见的碱(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②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③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别遇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显什么颜色?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通过复习酸碱指示剂与碱溶液的作用,从而引入新课,学习常见的碱—NaOH和Ca(OH)2
探索新知
要求学生用镊子夹取3小块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观察并实验,并完成课本表格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②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常见的碱》教学设计

《常见的碱》教学设计

《常见的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种常见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重点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难点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学准备仪器:试管、表面皿、蒸发皿、点滴板、滴管、烧杯、镊子;投影仪;药品: NaOH溶液、Ca(OH)2溶液;NaOH固体、生石灰、蒸馏水。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大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和应用,通过实验了解了硫酸的腐蚀性,并掌握了关于稀释浓硫酸的规范实验操作。

(巩固练习)酸的化学性质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1、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使无色酚酞试液 _______。

2、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如:2Al+3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n+ _____ =ZnCl2+ ____3、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水,如(化学方程式):铁锈跟稀盐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锈跟稀硫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1.介绍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这首诗中包含了哪些化学反应?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碱,本节课我们将研究它们的性质。

三、推进新课[板书]几种常见的碱及其性质【活动与探究1】用镊子夹取3小块氢氧化钠进行实验(切勿用手拿)。

实验现象分析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白色块状固体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表面变潮湿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溶解将氢氧化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用试管外壁发烫溶解时放热手触摸试管外壁师:潮解: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1第三课时常见的碱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1第三课时常见的碱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1第三课时常见的碱一、教学目标1.了解碱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常见碱的名称、化学式和性质;3.能够用实验方法鉴别常见的碱。

二、教学重点1.常见碱的名称、化学式和性质;2.实验方法鉴别常见的碱。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常见的碱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

1.碱的定义和性质–碱是指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能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碱具有苦味、腐蚀性和导电性等性质;–碱可以中和酸、溶解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常见碱的名称、化学式和性质–氢氧化钠(NaOH):固体,熔点318℃,具有强腐蚀性,是一种强碱;–氢氧化钾(KOH):固体,熔点360℃,具有强腐蚀性,是一种强碱;–氨水(NH3·H2O):液体,有刺激气味,能腐蚀皮肤,是一种弱碱;–碳酸氢钠(NaHCO3):固体,熔点270℃,具有中等碱性,常用作食品发酵剂;–硫酸铵(NH4HSO4):固体,无色结晶,是一种酸性盐。

3.实验方法鉴别常见的碱–通常可以通过试纸法来鉴别常见的碱。

蓝色石蕊试纸可以用来检测碱溶液,如果试纸变红,则表示溶液为酸性或中性;红色石蕊试纸可以用来检测酸溶液,如果试纸变蓝,则表示溶液为酸性或中性。

–另外,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来鉴别碱。

例如,碱溶液具有腐蚀性,能腐蚀皮肤,并能将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酸的性质和常见的酸;–提问:碱有哪些性质?可以中和酸吗?2.碱的定义和性质–讲解碱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鉴别碱?3.常见碱的名称、化学式和性质–分组讨论,学生自主查询常见碱的名称、化学式和性质;–带领学生整理并展示结果;–进行讨论和补充。

4.实验方法鉴别常见的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常见的碱?–根据实验方法的步骤,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梳理知识点–与学生一起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验证学生掌握的程度,解答学生的问题。

常见的碱的教案

常见的碱的教案

常见的碱的教案常见的碱的教案(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常见的碱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的碱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酸和碱2.学会用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这两种酸碱指示剂鉴别酸和碱,掌握它们遇酸、碱变色的规律3.了解著名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史实,拓宽对酸碱指示剂的认识过程与方法1.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PPT课件在“班班通”设备上应用的探索2.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突显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讨论、客观分析、认真归纳、注重反思的科学探究的习惯2.引导学生感悟化学科学的魅力,感悟化学源于生活的真谛3.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情分析学生已有分组实验的基础,本节教学可进一步加强实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对酸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碱相对陌生,应从生活中常见物质入手导入新课;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层次差异,应分别对待。

重点难点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这两种酸碱指示剂鉴别酸和碱及其变色规律教学过程一、师生互致问候二、课题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初中化学非常重要的单元----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学习之旅,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科学探究中获取更多的化学知识,收获更多的快乐。

好,下面我们一起开启全新的学习: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板书课题)三、概述(第一阶段)“酸”对同学们来讲一定不陌生。

大家还记得在前面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学习中也接触到了叫酸名的两种物质,是什么呢(稀盐酸、稀硫酸)(板书稀盐酸、稀硫酸)对,它们也是酸。

“碱”对大家来说可能没有酸那么熟悉,其实你也遇到过。

在我们以前的化学学习也接触了碱,例如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使用的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钙(板书氢氧化钙),还有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氢氧化钠(板书氢氧化钠),它们也都是碱。

1.4《常见的碱》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1.4《常见的碱》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第四节《常见的碱》教学方案【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主题】第四节常见的碱【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推导碱的共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重点: 碱的通性难点:碱的通性三、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教师活动】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对比的方法学习了硫酸和盐酸这两种常见的酸,并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酸的通性,同学们能否描述酸的通性?【学生活动】酸的五点通性过渡:那么常见的碱有哪些?他们有哪些性质呢?提示:对一类物质中的典型物质进行分析,归纳共性。

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寻找物质的特性,得出个性。

(二)新课教学⒈碱溶液跟酸碱指示剂作用和NaOH溶液[分别] + 石蕊(酚酞))【依据】C a(OH)2【小结】碱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思考:这里为什么要说成“碱溶液”,而不直接说成“碱”?因为有些碱不能溶于水,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由于不溶于水,它们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 碱 + 非金属氧化物盐 + 水【依据】生产硫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里含有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如果将废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大大减少二氧化硫的含量。

【回忆】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a(O H)2 + CO2—— NaOH + CO2——NaOH + SO2—— NaOH + SO3——【补充】酸性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注意:①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②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

跟水化合生成相应的酸。

常见的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CO2 + H2O —— SO3+ H2O ——【生活链接】(1)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瓶盖,要用橡胶瓶盖或木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这个实验说明NaOH具有什么性质?
2、 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Ca(OH)2是如何制取的呢?Ca(OH)2有哪些性质呢?(教师归纳小结Ca(OH)2的有关性质)
把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这是否说明CO2和NaOH不反应?还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明显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反应呢?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并用实验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
合作探究
通过上面实验,讨论如下问题:
1、 NaOH固体表面为什么会溶解?
2、 怎样保存NaOH固体?
3、 NaOH固体能否做干燥剂?
思考、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
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反思提升
要求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冬天园林工人为什么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 为什么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用石灰浆抹墙后变得又硬又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观察有关现象,并做好有关纪录
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生石灰,然后加少量水,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讨论
合作设计方案
通过学习实验归纳总结NaOH的有关性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CaO和H2O反应是放出热量的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对CO2和NaOH反应的探究,加强对小组内的合作、互动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通过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从而引入对另一种碱Ca(OH)2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作 业
课后题5、6
板书设计
一、几种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
2、氢氧化钙
3、氨水、氢氧化钾
二、碱的化学性质:
1、碱能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常见的碱》教学设计
教 师
相文
年级
九年级
备课时间
课 题
常见的碱(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②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③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别遇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显什么颜色?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通过复习酸碱指示剂与碱溶液的作用,从而引入新课,学习常见的碱—NaOH和Ca(OH)2
探索新知
要求学生用镊子夹取3小块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观察并实验,并完成课本表格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问题:
课后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学生思维的激发点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如何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并引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如何寻找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赞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真正扮演好“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的角色,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②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 点
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
难 点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等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
教 具Hale Waihona Puke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石蕊、酚酞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