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入侵探测器的特点及安装设计要点
《入侵探测器知识》课件

Part
02
入侵探测器的技术原理
无线入侵探测器技术原理
01
02
03
无线电波传输
无线入侵探测器利用无线 电波传输信号,通过接收 和发送电波的时差或频率 变化来检测入侵者。
传输方式
无线电波通过空气传播, 可以覆盖较大的区域,适 用于室外和难以布线的场 所。
抗干扰能力
无线电波容易受到其他无 线电波干扰,因此需要采 取抗干扰措施,如采用扩 频通信技术。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入侵探测器正朝着智能 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探测器具备自学习、自适应能力,能够 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探测模式,提高探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
多技术融合的未来展望
多传感器融合
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融合在一起,如红外、微波、超声波等,利 用多种传感技术优势互补,提高探测器的综合性能。
《入侵探测器知识》 PPT课件
• 入侵探测器概述 • 入侵探测器的技术原理 • 入侵探测器的安装与调试 • 入侵探测器的使用与维护 • 入侵探测器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目录
Part
01
入侵探测器概述
入侵探测器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入侵探测器是一种用于检测非法入侵行为的电子设备,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的不 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检查探测器覆盖范围
确保探测器能够覆盖到预定的保 护区域,没有盲区。
Part
04
入侵探测器的使用与维护
入侵探测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安装位置
选择合适的位置,确保探测器能 够覆盖到需要监控的区域,同时
避免探测器受到遮挡或干扰。
调整参数
根据实际需要,Leabharlann 整探测器的灵 敏度和报警阈值,以实现最佳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7年8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586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94—2007,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3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oO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1]87号文件《关于印发“二o O o至二Oo一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本规范编制组在认真总结我国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标准,广泛征求国内相关技术专家和管理机构的意见,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是《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的配套标准,是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建设的基础性标准之一,是保证安全防范工程建设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
本规范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系统构成,系统设计,设备选型与设置,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供电、防雷与接地,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监控中心。
本规范中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负责日常管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北京市海淀区首都体育馆南路一号,邮政编码:100044,电话:010———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编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二研究所西安北方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陕西省公安厅科技处主要起草人:李天銮施巨岭刘希清万军金巍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系统构成 (5)5系统设计 (7)5.1纵深防护体系设计 (7)5.2系统功能性能设计 (7)6设备选型与设置 (10)6.1探测设备………………………………………………(1 o)6.2控制设备………………………………………………(1 2)6-3无线设备………………………………………………(1 2)6.4管理软件 (13)7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 (14)7.1传输方式………………………………………………(1 4)7.2线缆选型……………‘………………………………..(1 4)7.3布线设计 (15)8供电、防雷与接地 (15)9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1 8)10监控中心……………………………………附录A设计流程与深度……………………………………附录B常用入侵探测器的选型要求………………………本规范用词说明…-…………………………………………..附:条文说明…………………………………………………1总则1.0.1为了规范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提高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常用入侵报警探测器的选型要求

常用入侵报警探测器的选型要求:1,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空间型(吸顶,壁挂)主要特点:没有死角且成本低安装设计要求:吸顶安装为水平安装,距地宜小于3.6m;壁挂安装为距地2.2m左右,透镜的法线方向宜与可能入侵方向成180°角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警戒空间要有较好密封性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简单或密封性不好的室内;有活动物和可能活动物;环境嘈杂,附近有金属打击声、汽笛声、电铃等高频音响附加功能:智能鉴别技术2,微波多普勒探测器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空间型(壁挂式)主要特点:不受声、光、热的影响安装设计要求:距地1.5~2.2m左右,严禁对着房间的外墙、外窗。
透镜的法线方向宜与可能入侵方向成180°角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可在环境噪声较强、光变化、热变化较大的条件下工作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有活动物和可能活动物;微波段高频电磁场环境;防护区域内有过大、过厚的物体附加功能:平面天线技术;智能鉴别技术3,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吸顶,壁挂,楼道,幕帘)主要特点:被动式(多台交叉使用互不干扰),功耗低,可靠性较好安装设计要求:吸顶安装为水平安装,距地宜小于3.6m;壁挂安装为距地2.2m左右,透镜的法线方向宜与可能入侵方向成90°角;楼道安装为距地2.2m左右,视场面对楼道;幕帘安装为在顶棚与立墙拐角处,透镜的法线方向宜与窗户平行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吸顶壁挂和楼道的适宜工作环境相同为日常环境噪声,温度在15-25℃时探测效果最佳;幕帘安装为窗户内窗台较大或与窗户平行的墙面无遮挡,其他与上同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吸顶壁挂和楼道的不适宜工作环境相同为背景有热冷变化,如:冷热气流,强光间歇照射等;背景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强电磁场干扰;小动物频繁出没场合等:幕帘安装为窗户内窗台较小或与与窗户平行的墙面有遮挡或紧贴窗帘安装;其他与上同附加功能:自动温度补偿技术;抗小动物干扰技术;防遮挡技术;抗强光干扰技术;智能鉴别技术4,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安装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空间型(吸顶,壁挂,楼道)主要特点:误报警少(与被动红外探测器相比);可靠性较好安装设计要求:吸顶安装为水平安装,距地宜小于4.5m;壁挂安装为距地2.2m左右,透镜的法线方向宜与可能入侵方向成135°角;楼道安装为距地2.2m左右,视场面对楼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日常环境噪声,温度在15-25℃时探测效果最佳道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背景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小动物频繁出没场合等:附加功能:双-单转换型;自动温度补偿技术;抗小动物干扰技术;防遮挡技术;智能鉴别技术5,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空间型(有吸顶,壁挂等)主要特点:被动式;仅对玻璃破碎等高频声响敏感安装设计要求:所要保护的玻璃应在探测器保护范围之内,并应尽量靠近所要保护玻璃附近的墙壁或天花板上,具体按说明书的安装要求进行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日常环境噪声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环境嘈杂,附近有金属打击声、汽笛声、电铃等高频声响附加功能:智能鉴别技术6,振动入侵探测器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室外主要特点:被动式安装设计要点:墙壁、天花板、玻璃;室外地面表层物下面、保护栏网或桩柱,最好与防护对象实现刚性连接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远离震源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地质板结的冻土或土质松软的泥土地,时常引起振动或环境过于嘈杂的场合附加功能:智能鉴别技术7,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室外(一般室内机不能用于室外)主要特点:红外脉冲、便于隐蔽安装设计要点:红外光路不能有阻挡物;严禁阳光直接接收机透镜内;防止入侵者从光路下方或上方侵入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室内周界控制;室外“静态”干燥气候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室外恶劣气候,特别是经常有浓雾、毛毛雨的地域或动物出没的场所、灌木丛、杂草、树叶树枝多的地方8,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室外周界控制主要特点:受气候影响小安装设计要点:高度应一致,一般为设备垂直作用高度的一半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无高频电磁场存在场所;收发机间无遮挡物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高频电磁场存在的场所;收发机间有可能有遮挡物附加功能:报警控制设备宜有智能鉴别技术9,振动电缆入侵探测器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室外均可主要特点:可与室内外各种实体周界配合使用安装设计要点:在围栏、房屋墙体、围墙内侧或外侧高度的2/3处。
入侵探测器

入侵探测器是指能感知到入侵者的电子设备,安装在需要警戒的场所,属于监控报警系统的前端设备。
目前入侵探测器主要通过对磁力、压力、振动、微波、红外、声音、超声、次声、激光等能量变化的感应以发现入侵的。
入侵探测器是决定监控报警系统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关键设备。
要使整个监控报警系统有效运行,并把漏报率和误报率降到最低,就必须正确选择、安装和使用入侵探测器。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入侵探测器。
一、开关报警器开关报警器是结构最简单、应用最早的一种点控制报警器。
主要用于监测门、窗、抽屉或者单件贵重物品。
其特点是成本低,使用容易,可靠性高。
开关报警器有磁控开关报警器、微动开关报警器、压力垫开关报警器、金属丝开关报警器、水银开关报警器等。
(一)磁控开关磁控开关由一块永久磁铁和一只干簧管构成。
而干簧管是由两个金属簧片密封在充有惰性气体的玻璃管中组成。
当永久磁铁块和干簧管接近时,金属簧片带上相反的磁性而被吸合;磁铁和干簧管远离时,由于磁场减弱或消失,两个金属簧片靠本身的弹性弹离使开关断开。
其使用方法是把永久磁铁安装在活动的门或窗上,而把干簧管安装在固定的门框或窗框上,一旦门、窗被打开,就会使磁铁和干簧管远离,从而断开开关,触发报警。
磁控开关报警器也用于保护单件贵重的物品。
使用方法是把干簧管安装在底座上,把磁铁安装在物品底部,当物品被移动时,即能触发报警。
磁控开关报警器的技术指标主要有干簧管干簧管的吸放次数,一般应达到几万次以上;还有干簧管与磁铁之间的吸合距离,吸合距离越大,误报率越低,安装也越容易。
另外,磁控开关不能直接装在金属材质上。
金属会缩短磁铁寿命,引起误报警或漏报警。
(二)微动开关报警器徽动开关是一种压力式机械开关。
其基本原理是靠外部压力改变金属触点的通断。
将微动开关的两个接点通过传输导线与报警控制器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开关报警器。
微动开关也可安装在门、窗上或贵重物品下面进行警戒。
微动开关同样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入侵报警探测器的组成、分类和特性综述

入侵探测器的组成、分类和特性入侵探测器是安防报警系统的关键部分。
文中讨论了入侵探测器的组成、分类、主要性能要求以及其弊端与对策。
一、入侵探测器的组成入侵探测器(Intrusion detector)是安防报警系统的输入部分,是用来探测入侵者入侵时所发生的移动或其它动作的装置。
入侵探测器通常由传感器(Sensor)、信号处理器和输出接口组成,简单的入侵探测器可以没有信号处理器和输出接口。
传感器是一种物理量的探测、转换装置。
它就像入侵探测器的眼睛、鼻子、耳朵一样,入侵者在实施入侵时总是要发出声响、振动、阻断光路,对地面或某些物体产生压力,破坏原有温度场发出红外光等物理现象,传感器则是利用某些材料对这些物理现象的敏感性而将其感知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和电参量(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等)。
处理器则对电信号放大、滤波、整形后成为有效的报警信号。
输出接口使入侵探测器的输出呈现两种输出状态,即警戒监控状态为无电位的常闭触点或导通电阻不大于100Ω。
报警状态和未加电时为常闭触点开路或开路电阻不小于1MΩ。
二、入侵探测器的分类入侵探测器有多种多样,进行分类将有助于从总体上对入侵探测器的认识和掌握入侵探测器通常可按传感器的种类、工作方式、警戒范围、传输方式、应用场合来区分。
1.按传感器种类分类按传感器的种类,即按传感器探测的物理量来区分,通常有:磁控开关探测器、振动探测器、超声入侵探测器、次声入侵探测器、红外入侵探测器、微波入侵探测器和视频移动探测器等等探测器的名称大多是按传感器的种类来称呼的。
2.按入侵探测器工作方式来分类按入侵探测器工作方式分类,有:主动式入侵探测器和被动式入侵探测器两种。
被动入侵探测器在工作时不需向探测现场发出信号,而依靠对被测物体自身存在的能量进行检测。
平时,在传感器上输出一个稳定的信号,当出现入侵情况时,稳定信号被破坏,输出带有报警信息,经处理发出报警信号。
例如,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利用了热电传感器能检测被测物体发射的红外线能量的原理。
常见入侵报警探测器适用范围

常见入侵报警探测器适用范围、特点和安装要点一、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防护区域内,入侵探测器盲区边缘与防护目标之间的距离应≥5m。
2、探测器的作用距离、覆盖面积,一般应留有25%~30%的余量,应能通过灵敏度调整进行调节。
二、安装设计要点:1、开关式入侵探测器:(1)磁控开关:主要用于各类门、窗警戒。
a.安装时注意门窗质地:普通的磁控开关仅用于木质的门窗上,钢、铁门窗采用专用的磁控开关。
b.安装在距门窗拉手边150mm的位置。
c.舌簧管安装在门、窗框上,磁铁安装在门、窗上,对准、间距0.5cm左右。
(2)微动开关:主要用于被保护物体下面,物体被移开时发生报警。
(3)水银触点开关:主要用于防范保险柜等大型物体被非法搬运。
2、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常用于室内防护目标的空间区域警戒。
(1)特点:a.功耗低、隐蔽性好(被动式)。
b.同一室内可安装多台,探测区任意交叉互不干扰。
c.灵敏度随室温升高而下降,探测范围也随之减小。
d.探测区内有热变化或热气流流过易造成误报。
e.红外线穿透性差,遇遮挡造成盲区。
(2)安装设计要点:a.壁挂式被动红外探测器,安装高度距地面2.2m左右,视场与可能入侵方向成90度角,探测器与墙壁的倾角视防护区域覆盖要求确定。
b.吸顶式被动红外探测器,一般安装在重点防范部位上方附近的天花板上,应水平安装。
c.楼道式被动红外探测器,视场面对楼道(通道)走向,安装位置以能有效封锁楼道(或通道)为准,距地面高度2.2m左右。
3、微波探测器的主要特点及安装使用要点微波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其波长是从1mm到1dm,频率是从300MHz 到300GHz。
(1)其警戒范围为一个立体防范空间,其控制范围比较大,可以覆盖60。
~95。
的水平辐射角,控制面积可达几十~几百平方米。
(2)微波对非金属物质的穿透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3)微波探测器的探头不应对准可能会活动的物体。
(4)在监控区域内不应有过大、过厚的物体,特别是金属物体,否则在这些物体的后面会产生探测的盲区。
入侵报警系统探测器工程安装注意事项

入侵报警系统探测器工程安装注意事项对于入侵报警探头的安装,以往大家都认为只要根据说明书上的要求将其安装固定到建筑物体上,稍稍目测下探测方位以及适度调试下角度就算可以了。
其实不然,入侵报警探测器的安装过程是一个需费心又费时的过程。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入侵探测器的安装方法。
① 管线的敷设在过往的工程实践中,大家会发觉部分入侵报警工程在管线施工中存在担心全隐患。
这里我们所说的担心全隐患并非是指火灾隐患,而是指人为破坏的隐患。
在某些探测器的安装部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使用PVC管套或暴露的报警探测电缆,管线安装高度不够,人手可触及,所以这些都可被视为是系统存在人为破坏隐患。
有人认为这是不重要的,认为整个系统主机部分可能设置有防破坏功能,任何的破坏系统均能反应探测到。
但这却可能极大的影响系统的工作效能,甚至是导致系统的停机待修。
这时系统维护工程师需要投入更多的体力以及脑力来认真查找这个故障点。
如在短时间内查找不到的话,对于某些系统而言就无法让系统使用者在警戒规定时间内布防,由于系统会认为故障没有被排解。
在现行的某些工程中使用PVC管或槽用于防入侵系统管线的防护装置,相对于镀锌钢管而言,PVC管特别简单遭到人为破坏,虽然它造价低廉但极度缺乏镀锌钢管的硬度指标。
应当从探测器上延长出来的护套管采纳金属软管,特别的卡接头将这段软管连接到探测器上,软管的另一头连接一个全密封的金属过线盒,盒的另一端连接镀锌钢管。
② 管线的隐藏性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特殊是针对某些新建的建筑物。
在设计安装时,应充分考虑到探测器管线安装的隐藏性,能够预埋护管时还是应尽量考虑预埋。
这项工作可随建筑物结构浇注混凝土时由土建建设单位来完成,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整个传输路经的隐藏性。
同时还应考虑好预埋的护管能够便利的与主干桥架能够敏捷便利的接驳,为使以后用穿线器的使用便利尽可能在每一路经护套管中预放一根小直径的钢丝。
在以往的工程安装中,对于室内壁挂式报警探头的安装而言,考虑到工程造价而不选用安装支架,甚至有部分人完全忽视了安装支架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整个系统的不稳定性,其中就包括增加了调试时的困难度,由于得不到支架“万向”的调整特性从而久久不能将探头精确的调整到防范探测区域内。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使用和安装要点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使用和安装要点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Active Infrared Intrsion Detector)是由发射机与接收机配对组成,发射机发出红外光束,同时接收机接收发射机发出的红外光束。
当发射机发出的红外光束被完全遮断或按给定的百分比部分被遮断时,则接收机因接收不到红外光束即会产生报警信号。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分类按光束数分类:单光束、双光束、四光束、光束反射型栅式、多光束栅式;按安装环境分类:室内型、室外型;按工作方式分类:调制型、非调制型。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的探测距离各个品牌都有不同型号,一般会有10米、20米、3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150米、200米、300米等。
使用实例小超市、便利店客人进出口在进出门口内侧安装一对室内型短距离(≤10米)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当客人进出时主动红外探测器会发出“报警”信号,该“报警”信号联动叮咚门铃,这样对小超市、便利店的营业员是一个提示,还体现了对客人的迎送之礼,活跃了小超市、便利店的气氛。
窗户入口防范在窗户外侧安装室外型双光束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一般安装在窗外墙、近窗下沿,该类安装方式比较适合于二楼以上的窗户,以防范爬上来的入侵者,但其安装要求不会影响开窗(指对外开窗,对平移窗和内开窗不会影响)。
内侧安装室内型双光束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安装在室内窗侧墙面、窗框下沿上方,距窗框下沿80毫米至100毫米效果较好。
但对开窗不要产生影响(指对内开窗,对平移窗和外开窗不会影响)。
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代替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某计算机机房安装了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后,由于空调间隔启动经常发生误报警,改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后就消除了误报警现象。
封门:二对双光束主动红外探测器,一对离地150毫米,另一对离地700~800毫米。
封窗:二对双光束主动红外探测器,一对离窗下沿100毫米,另一对离窗下沿600毫米。
住宅小区和单位周界防范。
由于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具有性能好、安装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所以近年来被广泛选用安装于机关、工厂、住宅小区等处的围墙、栏栅上,以对周界侵入进行防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入侵探测器的特点及安装设计要点①开关式入侵探测器a.磁控开关主要用于各类门、窗的警戒,其安装设计要点:*注意所防护门窗的质地,一般普通的磁控开关仅能用于木质的门窗上,钢、铁门窗应采用专用型磁控开关。
*所选用磁控开关的控制距离至少应为被控制门、窗缝隙的2倍。
*滋控开关应安装在距门窗拉手边15cm 的位置;舌簧管安装在门.1 窗框上,磁铁安装在门、窗扇上,两者间对准,间距0.5cm 左右。
*一般情况下,特别是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场合最好采用暗装磁开关,引出线也要加以伪装。
*设防部位位于强磁场中,或有可能经常性遭受振动以及门窗缝隙过大或不易固定的场所,不宜使用磁控开关。
b.微动开关*常用于放在被保护物体的下面(也可用于门、窗合页侧),物体被移开时发出报警。
*可用于任意质地的物体,且防震性能好,但开关机械触点抗氧化、腐蚀及动作灵活程度较磁控开关要差。
c.水银触点开关.*可用于防范保险柜等大型物体被非法搬运。
d.用金属丝、金属箔等导电体的断裂代替开关*绑扎在物品上,用于防范非法移动或取走物品。
*粘贴在门、窗、展柜等部位,用于防范非法开启。
*宜加以伪装,如经常活动部位应采取防护措施。
e.压力垫;通常放在窗户、楼梯和保险柜周围的地毯下面,形成通往被防护目标通道上的一道防线。
②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a.常用于室内防护目标的空间区域警戒。
b.主要特点:*功耗低、隐蔽性好(被动式)。
*同一室内可安装多台,探测区任意交叉互不干扰。
*灵敏度随室温升高而下降,探测范围也随之减小。
*探测区内有热变化或热气流流过易造成误报。
*x 红外线穿透性差,遇遮挡造成盲区。
c.宜含有如下防误报、漏报技术措施:*自动温度补偿技术。
*抗小动物干扰技术。
*抗强光干扰技术。
*防遮挡技术。
d.安装设计要点:*壁挂式被动红外探测器,安装高度距地面2.2m 左右,视场与可能入侵方向最好成90 度角,探测器与墙壁的倾角视防护区域覆盖要求确定。
吸顶式被动红外探测器,一般安装在重点防范部位上方附近的天花板上,应水平安装。
*楼道式被动红外探测器,视场面对楼道(通道)走向,安装位置以能有效封锁楼道(或通道)为准;距地面高度2.2m 左右。
*合理选择透镜结构,使其视场形状适合防范区域要求。
*被动红外探测器的视窗不应正对强光源以及阳光直射的窗口。
*被动红外探测器的附近及视场内不应有可能引起温度快速变化的热源,如暖气、火炉、电加热器、热管道、空调的出风口等。
*被动红外探测器的防护区内不应有障碍物。
③微波-被动红外双技术入侵探测器a.用于室内防护目标的空间区域警戒。
b.主要特点(与被动红外单技术探测器相比):*误报警少。
*安装使用方便(对环境条件要求宽)。
*增加了漏报的可能性。
*功耗较大。
c.宜含有如下防误报、漏报技术措施:*抗小动物干扰技术。
*当两种探测技术中有一种失效或发生故障时,在发出故障报警的同时,应能自动转换为单技术探测工作状态。
d.安装设计要点:*壁挂式微波-被动红外探测器,安装高度距地面2.2m 左右,视场与可能入侵方向应成45 度角为宜(若受条件所限,应首先考虑被动红外单元的灵敏度),探测器与墙壁的倾角视防护区域覆盖要求确定。
*吸顶式微波-被动红外探测器,一般安装在重点防范部位上方附近的天花板上,应水平安装。
*楼道式微波-被动红外探测器,视场面对楼道(通道)走向,安装位置以能有效封锁楼道(或通道)为准,距地面高度2.2m 左右。
*应避开能引起两种探测技术同时产生误报的环境因素。
*防范区内不应有障碍物。
④多维驻波入侵探测器。
a.适用于展柜、商品柜等的小型密闭空间警戒。
B.主要特点:*全方位警戒,无肓区。
*全天时工作,不受观众或顾客的影响。
c.安装设计要点:*安装在展柜后侧上部的某一角处。
*探测器视场轴线与展柜前侧玻璃有30 度夹角为宜,严禁正对玻璃。
*相邻展柜采用多探测器联网组合运用时,所用同步信号线应采用双绞线。
*同步器的接地点应靠近电源地。
⑤声控7-振动双技术玻璃破碎入侵探测器a.用于对门窗、展柜等玻璃的警戒。
b.主要特点:*避免了声控或振动单技术探测器因受环境干扰(噪声或其他振动)而导致的误报。
*比单技术探测器增加了漏报的可能性。
c.设计安装要点:*安装在玻璃附近的墙壁或天花板上。
*同时警戒两处以上门窗玻璃时,探测器位置应居中,并且探测范围应能满足要求。
⑥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a.用途:*室内房间周边、重点区域周边警戒。
*室外周界警戒。
b.主要特点:*警戒线具有直线性。
*警戒线为非可见光,隐蔽性好。
*警戒线或警戒网组合灵活方便。
*室外应用时,可靠性受环境气候(雾、细雨、雪、霜、风沙等)、环境飘浮物(落叶、塑料袋等)、动物(飞鸟、猫等)影响较大。
c.所选室外用探测器宜具有以下防误报、漏报技术措施:*外壳具有防雨、防雾、防霜、遮阳功能。
*采用双射束或四射束鉴定技术。
*内设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浓雾或天气恶劣时,应能自动增加灵敏度。
*具有安装校对显示装置。
d.安装设计要点“*红外光路中不能有可能阻挡物(如室内窗帘飘动、室外树.木晃动等)。
*探测器安装方位应严禁阳光直射接收机透镜内。
*周界需由两组以上收发射机构成时,宜选用不同的脉冲调制红外发射频率,以防止交叉干扰。
*正确选用探测器的环境适应性能,室内用探测器严禁用于室外。
*室外用探测器的最远警戒距离,应按其最大射柬距离的1/6 计算。
*室外应用要注意隐蔽安装。
*主动红外探测器不宜应用于气候恶劣,特别是经常有浓雾、毛毛细雨的地域,以及环境脏乱或动物经常出没的场所。
⑦电动式振动探测器a.用于室内、外周界警戒及防凿、砸金库、保险柜等。
b.主要特点:*面控型。
*在实体屏障突破之前即可发出报警。
*室外周界警戒形状组成灵活,隐蔽性好。
*传感器中的活动部件易磨损,需半年检修一次。
c.安装设计要点。
*室内应用明敷、暗敷均可。
通常安装于可能人侵的墙壁、天花板、地面或保险柜上。
*安装于墙体时,距地面高度2~2.4m 为宜,传感器垂直干墙面。
*室外应用时,通常埋入地下,深度在l0cm 左右,不宜埋人土质松软地带。
*安装位置应远离振动源(如室内冰箱、空调等,室外树木、拦网桩柱等),室外用一般应与振动源保持1。
3m 以上距离,室内用酌情处理。
*不宜用于附近有强振动干扰源的场所(如附近临公路、铁路、水泥构件厂等)。
⑧电动式振动电缆入侵探测器a.用于室内外周界警戒。
h.主要特点:*电缆易弯曲,可用于地形复杂的周界防护。
:*电缆本身无源,可在不宜进入电源的易燃易爆场所安装使用。
*不受温度、湿度的影响。
*外界的振动干扰(如小动物爬越、冰雹等引起的振动)较大时易产生误报警。
*功耗小c.宜具有以下防误报、漏报技术措施:*灵敏度和供微处理用的报警条件参数可选择。
d.安装设计要点:*安装于网状围栏上时,电缆应敷设在围栏的2/3 高度处,固定间隔应小于30cm,且应每10m 预留一个维护环(直径为8.10cm)。
*安装于栅状围栏上时,宜将传感电缆穿人金属管内置于栏的顶端,固定金属管的卡子与管子之间应留有少量活动空间,以便入侵时能够产生振动。
*围墙上安装可采用如下三种方式:电缆穿人金属管,用金属支架将金属管宽松地固定在围墙内侧或外侧的上方。
在围墙上安装铁刺网,电缆敷设在铁刺网上,敷设方法与上述网状围栏情况类同。
用支架将电缆固定在围墙内侧或外侧的2/3 高度处。
*电缆敷设需经过大门时,应将电缆穿入金属管埋入地下:1m 深处。
*室内安装时,将电缆敷设在可能入侵的房屋墙体的2/3 高度处、天花板、地板上,明敷、暗敷均可。
*接线盒(内置前置信号处理器)应固定安装在传感电缆附;近的桩柱或墙体上,且注意防破坏,其地线应良好接地。
*电缆分区要适当,每个警戒区域不宜过长,最好不超过300m,以便能确定入侵部位。
⑨泄漏电缆入侵探测器-a.用于室外周界,或隧道、地道、过道、烟囱等处的警戒。
b.主要特点:*隐蔽性好,可形成一堵看不见的,但有一定厚度和高度的电磁场“培”。
*电磁场探测区不受热、声、振动、气流干扰源影响,且受气候变化(雾、雨、雪、风、温、湿)影响小。
电磁场探测区不受地形、地面不伞坦等因素的限制。
*无探泅盲区。
*功耗较大。
c.宜具有以下防误报、漏报技术措施:*采用信号数字化处理、存储、鉴别技术。
*入侵位置判别技术。
d.安装设计要点:*泄漏电缆视情况可隐藏安装在隧道、地道、过道、烟固、注意隐蔽安装,以防破坏。
*泄漏电缆通过高频电缆与泄漏电缆探测主机相连,主机输出送往报警控制器。
*周界较长,需由一组以上泄漏电缆探测装置警戒时,可将几组泄漏电缆探测装置适当串接起来使用。
*泄漏电缆埋入的地域要尽量避开金属堆积物,在两电缆司场区不应有易移动物体(如树等)⑩电场线感应式入侵探测器a.用于室外周界警戒。
b.主要特点:*电磁感应探测区不受热、声、振动、气流干扰源影响,且受气候变化(雾、雨、雪、风、温、湿)影响小。
*价格较低。
c.宜具有以下防误报、漏报技术措施:*采用信号数字化处理、存储、鉴别技术。
*入侵位置判别技术。
d.安装设计要点:*安装在周边钢丝网的中部或顶部、围墙的顶部,或单独安装在地面的柱桩上。
*场线与感应线间距离依具体产品技术性能来定,两者之间e 保持平行(安装时需用拉线器拉紧)。
*场线与感应线的数目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二对:f 后一种情况,两根感应线应分放在场线的两侧。
*周界较长,需由一组以上探测装置警戒时,可将几组电场目应线探测装置适当串接起来使用。
⑦紧急报警装置a.用于可能发生直接威胁生命的场所(如银行营业所、值班室、收银台等),利用人工启动(手动报警开关、脚踢报警开等)发出报警信号。
b.紧急报警装置可采用有线或无线传输报警方式。
c.宜具有以下防误报、漏报技术措施:*防误触发措施。
*触发报警后能自锁。
*复位需采用人工再操作方式。
*无线紧急报警装置的发射机应能在整个防范区域内达到触发报警的要求。
d.安装设计要点:*安装在紧急情况下人员易可靠触发的部位。
*要隐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