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 精选试题

合集下载

【精品】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习题

【精品】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习题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一、(2016·济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

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

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书《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书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

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

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1976年1月,柬埔寨暴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

【最新】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

【最新】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舞蹈的建筑刘心武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舞蹈与建筑之间嵌入一个“凝固”的限制词,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也是可以的。

②在中外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

这是因为古典时代人们的思路不像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手段与施工技术没有如今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

如今有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庞大的米粮库,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炊事中大显身手。

因此,舞蹈性思维进入了某些建筑设计师大脑,一些“舞蹈的建筑”也便应运而生。

③最先把舞蹈元素糅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

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开风气之先,把天棚设计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生动活泼,诡奇醒目。

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在新的设计中不断花样翻新。

韩国为世界杯足球赛新建的比赛场,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

这种糅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④人们不禁会问,如果不仅仅是糅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有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

⑤美国建筑师欧·盖里就为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几乎完全由“扭动的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

不仅天棚,所有的使用空间,包括走廊,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

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纠缠在一起。

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完全“舞蹈化”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而且是小流派而存在。

这一流派的设计,要化为大地上的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

⑥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

2007-2019济南中考试题分类题集(说明文)

2007-2019济南中考试题分类题集(说明文)

2007-2019济南中考语文试题分类题集(文言文)(2019年济南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有此一间,不求广厦①“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句话常被写成楹联挂于书房。

对中国文人来说,书房不仅是一个可以让人暂别柴米油盐的地方,更是与圣贤高朋为侣的精神家园。

②中国文化中,读书、藏书之风气绵绵不绝。

因而中国文人的书房有着悠久的历史。

殷周时出现了“书册”,藏书的需求使书房的出现成为一种可能。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兴私家讲学之风,白天的课堂,到晚上就成了读书之地,这应该..就是书房的雏形吧。

西汉时的司马迁,在家中写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的“工作室”相传是中国最早的文人书房。

到了唐代,科举制鼓舞了读书人的热情,书房作为夜读场所备受重视。

书房文化由此兴起。

③考证中国建筑是不难发现,中国文人的书房常与风林竹泉相伴。

东晋末年,谢灵运在山林茂密处建造了“始宁墅”,专门留有一处书房,第一个将山水、园林、文人融于一体。

明代归有光的书房“项脊轩”,室小屋漏,但他在书房外栽种了兰桂竹木,“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④文人的书房为什么要讲究外部环境的清净雅致呢?明代戏曲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书斋宜明朗,清净。

”书房前,要有平阔的庭院,以使光线明亮,始于读书;床前围植修竹碧草,让屋中人可以养眼清心。

⑤书房内也颇为讲究。

书房的面积不宜大,“太宽敞反会损伤目力”。

陆游的小书房“仅可容一几”,但他却相当满意,“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即便是皇家书房,也并非以大为好。

乾隆皇帝养心殿内的书房“三希堂”,就近有八平方米。

至于书房内的布置,则是“宜简不宜繁”,一桌一椅一方几,一灯一人一卷书而已。

这方寸书房虽简洁,却承载着中国文人对学问和世界的思考,文化就在一间间书房里汩汩不绝地流淌出来。

⑥“书房”是现代的叫法,,古代文人常取“堂”“馆”“阁”“庐”“山房”等字命名,雅致的命名彰显着主人的志向和品格。

济南市历年说明文阅读

济南市历年说明文阅读

济南市历年说明文阅读2005年《2050年,告别一百万个物种》科学家们以联合国估计的到2050年,全球气温可能比现在升高0.5至3摄氏度的标准为依据,利用电脑模型计算气温升高对每一物种的影响,对欧洲、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六个地区的1103个动植物物种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

这是迄今为止对此问题所进行的最大规模跨国合作研究。

全球气温升高迫使大部分陆地物种向两极和高山地区迁徙,但许多动植物无法实现这点。

据保守估计,这六个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将消失15%至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将因为气温升高,无法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

像哥斯达黎加的小丑箭毒蛙、墨西哥的囊鼠和欧洲的灰喜鹊等珍稀物种很可能将从地球上消失,大部分物种的栖息地也将越来越少。

在澳大利亚接受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

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护区内,受保护的60%的生物物种有灭绝的危险。

在占巴西总面积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树种灭绝。

其中很多植物是该地区特有的稀有品种。

科学家们预计,在该地1700到2100个植物物种中,39%到48%的物种将在未来50年内消失。

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

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几率要大于世界其他大地区的动植物。

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到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

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特有鸟类红交嘴雀,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

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这种稀有鸟类的生存。

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干旱地区的动植物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在该地区接受研究的 1870种动植物,三分之一将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

在许多庭院花卉的家乡——南非,研究的300种植物中的三分之一将要灭绝,包括该国著名的山龙眼类花卉。

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

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舞蹈的建筑刘心武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舞蹈与建筑之间嵌入一个“凝固”的限制词,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也是可以的。

②在中外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

这是因为古典时代人们的思路不像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手段与施工技术没有如今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

如今有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庞大的米粮库,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炊事中大显身手。

因此,舞蹈性思维进入了某些建筑设计师大脑,一些“舞蹈的建筑”也便应运而生。

③最先把舞蹈元素糅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

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开风气之先,把天棚设计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生动活泼,诡奇醒目。

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在新的设计中不断花样翻新。

韩国为世界杯足球赛新建的比赛场,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

这种糅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④人们不禁会问,如果不仅仅是糅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有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

⑤美国建筑师欧·盖里就为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几乎完全由“扭动的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

不仅天棚,所有的使用空间,包括走廊,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

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纠缠在一起。

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完全“舞蹈化”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而且是小流派而存在。

这一流派的设计,要化为大地上的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

⑥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

【语文】山东省济南市中考真题(解析版)

 【语文】山东省济南市中考真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气氛(fēn)感慨(kǎi)吮吸(yǔn)春风拂面(fú)B.发酵(jiào)缄默(jiān)鸟瞰(kàn)恪尽职守(kè)C.窈窕(yǎo)弦歌(xián)摇曳(yè)随声附和(hé)D.踌躇(chóu)造诣(zhǐ)苗圃(pǔ)脍炙人口(kuài)【答案】B【解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粗犷家具城沧海一栗戛然而止B.脉搏名信片再接再厉脱颖而出C.寒暄口头禅克不容缓左右逢源D.追溯座右铭世外桃源金榜题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沧海一栗——沧海一粟;B.名信片——明信片;C.克不容缓——刻不容缓。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B.暑假即将来临,许多资质不全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C.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D.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夸夸其谈,赢得了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无动于衷”的意思是“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用在此处与前面的“在心里”重复;B.“雨后春笋”一般用来形容新事物、进步事物,用在此处不妥;D.“夸夸其谈”是贬义词,用来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与作者想表达的感情色彩相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由于进攻技术单一,使球队面对强敌束手无策。

B.81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要靠年轻人”。

C.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他顿时感到身心舒畅。

D.5月24日,大约有260多名干部职工在现场聆听了道德模范们的报告。

【答案】B【解析】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草房子》中秦大奶奶对土地的热爱,执着而动人。

中国墨(2013山东济南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中国墨(2013山东济南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中国墨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

”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

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

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

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

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苏东坡尤喜浓墨,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晴。

”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

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

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有朦胱的墨趣。

④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制成的烟墨几乎被现代的墨汁所取代。

现代墨汁以炭烟、胶料、添加剂等为主要原料,机械加工而成。

它制作工艺简单,生产量大,方便使用和保存。

但这种用现代技术化学合成的墨汁固定胶着,创作的艺术作品缺乏层次变化和透明度,没有呼吸的空间,使东方美学的追求有所缺失。

⑤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明代魏学洢《核舟记》中就有“其色墨”的句子;“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

精品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习题

精品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习题

精品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习题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2)一、(2014·济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翩翩双飞燕①鸟族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燕子。

几千年里,人们一直把燕子视为祥鸟、瑞鸟,欢天喜地恭迎,小心翼翼侍奉,不仅宅第开放,檐梁裸呈,甚至夜不闭户。

②燕子身体俊长,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因此,古人又称之为玄鸟。

它体态轻盈,两翼狭长,善于飞行。

滑翔时,两翼平展于体侧,如同镰刀,尾巴分叉像剪子。

它飞行迅速如箭,喜欢俯冲疾驰,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在比其身躯长度还小的距离内作九十度转弯,堪称飞行“高手”。

③燕子是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

每当秋天来临,它们就成群地飞向南方;到第二年春暖花开,又飞回原来生活过的地方。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迁飞多远,隔着万水千山,它们能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

④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燕子离乡背井,其实不然。

燕子以昆虫为食,且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

可是,北方的冬季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

燕子不能像啄木鸟那样去发掘潜伏的昆虫的虫卵、幼虫和虫蛹,也不能像松鸡那样在冬季杂食浆果、种子或改吃树叶。

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秋去春来,南北迁徙。

⑤燕子一般在4~7月返乡。

返乡后,头一件“大事”便是雌鸟和雄鸟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园,有时补补旧巢,有时建个新巢。

它们不断衔来泥土、草茎、羽毛等,再混上自己的唾液,终于,一个崭新的碗形巢便出现在人家屋檐下了。

⑥鸟族中,燕子是出了名的勤勉,除迁徙、筑巢之累,更体现在哺雏之劳上。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燕子每年繁殖两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

每窝产卵4~6枚,卵乳白色。

⑦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

春燕、征燕、归燕、新燕、旧燕、喜燕、劳燕、双燕……单看人们对燕子的称呼,就令人浮想联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中区二模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8题(12分)
文创产品怎么就火了?
①今年的元宵节,有着600 年历史的故宫成为“网红”,这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以来,首次开放夜场“ 紫禁城上元之夜”。就在故宫元宵夜亮灯美景刷屏的同时,一则“2017 年故宫文创营销收入超过1500 家A股上市公司营收水平”的新闻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尤其引发文化旅游行业热议。
17.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事实上,商家们在制定商品零售价格时,通常会实行尾数定价策略,即以一个非零的数字作为价格的尾数。
1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有天,你买了一件只是被你截断处理为“二百多”。
④运用各种手段增加游客的体验感,是文创产品的又一优势。近年来,敦煌利用各种手段为文创产品搭延营销干台,特别是借助VR,让普通老百姓也能“亲近”文物。据了解,截至2017年,敦煌研究院全年文创产品销售额1708.3万元。
⑤种类丰富、文创产品更好地满足了更多人的需求。DIY手绘的杯子、土地公形象的公仔、讲述时光故事的馅饼....厦门曾厝琳垵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受到游客的追捧。
⑦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很喜欢数字“9”,是因为“9”有多种意思,譬如“直上重霄九” “一言九鼎”“九九归一”等,都是好的寓意,因此商家喜欢把商品价格尾数定为“9”也就不足为奇了。
⑧任何商业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商业逻辑。商家选择数字9作为价格尾数,隐藏着的套路还真不少。
16.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为何价格的尾数常为9”。(4分)
④若一个数字的尾数不为0,则该数字被称为精确数。托马斯等学者在2010年的研究中发现,用精确数定价会让消费者对商家产生信任感,认为商品经过了准确的成本核算,其价格比较“靠谱”,故议价空间不大。有学者将该结论应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时发现,当房屋定价为精确数364578美元而不是与之相差无几的整数365000美元时,前者的成交率更高。精确数字假说表明,商家将一件衣服的价格由300元调整为299元,既可能因消费者的信任感增加而扩大销量,还会减少讨价还价的麻烦。即使消费者议价,也更可能出一个好价钱。
说明文阅读专题
历下区二模
为何价格的尾数常为9
①一瓶洗手液价格11.9元、一双鞋子标价499元、一件外套售价599元……走进一些商场和超市,无论是生活日用品还是衣帽鞋裤,很多商品价格都有零头,个位数通常是一个“9”,而尾数上差一个“1”就能凑成整数,究其原因,你会不会在心里打一个小小的问号?
②事实上,商家们在制定商品零售价格时,通常会实行尾数定价策略,即以一个非零的数字作为价格的尾数。以数字9而非其他更小的数字作为价格的尾数,若这是一种有效的尾数定价策略,则隐藏着的一个前提是,商品销量不会由此而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这样定价还能刺激人们的消费意愿,扩大商品销量,自然属于锦上添花了。既然以数字9作为价格的尾数如此常见,必定有其合理性。
③由于记忆容量有限,人们很难完全准确地认知位数较多的数字,进而会对这些数字进行截断处理。有天,你买了一件衣服而朋友问及价格,你会顺口回答“二百多”。事实上,衣服的准确价格是299元,只是被你截断处理为“二百多”。虽然299元与301元仅相差2元,但若人们将后者截断处理为“三百多”,则会无意识地夸大两种价格的差异,会让顾客感觉商品便宜得多,结果购买意愿显著增加。
⑤商家还会通过定价传递商品质量信号。斯蒂文与维勒两位学者在1997年的研究中发现,若商品价格以数字0结尾,则消费者会联想该商品具有较高的质量;若商品价格以数字9结尾,则消费者会联想该商品具有较低的质量。那些高端品牌会将商品价格尾数设为0,而经济品牌会将商品价格尾数设为9,从而对市场进行分割。
⑥当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时,人们会从左至右逐位对这两个数字进行比较。例如,给定8.9元和7.5元这一组价格以及9.3元和7.9元这一组价格,大多数人会觉得7.9元在第二组中显得更便宜,但实际上两组价格中的价差都是1.4元。为何存在这样的感觉呢?原来,消费者对价格进行从左至右的逐位比较——第一组价格最左端数字的差为1(即8-7=1),而第二组价格最左端数字的差为2(即9-7=2)。只要价格最左端的数字保持不变而不发生向上的跳跃,即使末尾数字从0变成9,人们感觉到的价格变化也是偏小的,故购买意愿不会出现明显下降。
⑨业内人士指出,文创产品最终还需回归文化的本质,做到与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真正融合,从“网红”走向“有故事的智者”,才能具有持久的市场生命力。文旅经营者需要在对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的基础上,融入独特的文化创意,并加以功能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审美、使用等多重需求。
⑩文创产品所引发的“博物馆热”,是普通百姓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在提高,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意愿在提升。“文创+”,将不断点燃公众的热情,日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美名片”。
②故宫文创的走红,点燃了各地文创的热情。据厦门曾厝垵文创协会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从事旅游文创产品的业者不断增多。2012 年,曾厝垵总共有三四百家店,做旅游文创的有20家到30家。现在,店铺总数暴增至1000 多家,其中至少有100家是做文创旅游产品的。
③文创产品异军突起,新颖的创意功不可没。作为首个推出文创蛋糕的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能吃下肚子的粤光宝盒’刷屏朋友圈。2018年文创收入达1941 万元,相比2017年的1330万元,增幅明显。粤博文创蛋糕,今年已经卖出了3000多件。
⑥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作为成功范例,是因其通过挖掘故宫藏品所蕴含的独特文化价值,把具有故宫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植入当代工艺品和日常消费品中,让优秀的文化传统与时尚元素完美结合。
⑦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都逐渐加大对文创业态的占比,争相引入各类文创品牌。
⑧然而,当前市场上大量充斥的却是设计缺乏创意、制造工艺停留在低水平的旅游纪念品。其实,文创应该是博物馆之旅的延展,是让文物“活”起来。只有文创产品,游客能拿到手上带回家。它是把文物和文化结合起来的东西,它带来的文化气息是别的东西无法替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